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职业能力发展路径研究

时间:2019-05-12 18:32: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职业能力发展路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职业能力发展路径研究》。

第一篇: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职业能力发展路径研究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职业能力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王海洲 钱国英

摘 要:本文针对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对教师角色观念和教学能力提出的挑战,基于浙江万里学院已经实施三年多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现实基础,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对适应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师角色特征、专业能力构成和能力发展路径进行了讨论,形成了教师应是学习促进者、教学内容设计者、学术研究者的角色概念;归纳了教学设计创新能力、课堂把握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科学评价能力等是教师核心的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培训、合作、研究、开放等方式来提升教师职业能力的途径,为可操作的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培训体系建设做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角色特征;专业能力;发展路径

浙江万里学院从2006年起,启动了课程教学的研究性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旨在通过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改变,以问题式、项目化的研究性学习要求,推动学生从被动走进主动的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基于这种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教师的学术能力与教学能力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让教师的教学能力更好地能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并对学校的教师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我们联合浙江万里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对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师专业能力构成和专业能力发展路径进行了调查研究。此次调查,通过学校办公网对全校862名教师进行网络调查,收到有效问卷676份;同时对90名教师进行了面对面访谈,以准确掌握研究性学习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教师能力要求,提出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研究性教学对教师的挑战

研究性教学方法泛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问题的学习活动的方法,它可以贯穿在学生各类学习活动中。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则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通过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参与学习与研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从教育理念、知识构成、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等方面,对教师角色观念和教学能力提出了严肃的挑战。

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受过专业训练,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在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惟一来源。而在研究性学习中,由于探究问题的综合性、过程性、合作性、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特征,使得学生研究的许多问题往往超出了教师的专业知识领域。与此同时,由于信息的开放性,使学生认知领域大为拓展,汲取知识的渠道也变得多元化,教师知识权威的角色受到了严峻挑战。

教师主体地位的改变。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一切活动的中心,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研究性学习,是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模式,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主体;给予学生选择教师的权利,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作用的前提保障。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往往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课题研究或适合自己个性学习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缺乏研究性学习指导能力的教师,是难以胜任当今高校教学要求的。

教学过程与教学组织的重构。教学活动从本质上是教与学的互动过程,研究性学习既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与情感互动的历程。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不但获得认知上的增长,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发展聪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

二、适应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师角色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角色发生根本性转变,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支持者、引路人、评价者。

1.学习促进者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86%的教师(调查对象)将“学习促进者”作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中最核心的教师角色特征。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成长的促进者。在知识化、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发展促进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在传统的教学观中,学生被视为知识的受体,是在知识授受过程中的一个客体,学生个体的内在潜质以及极为丰富的情感世界被忽视了。研究性学习则相反,不仅关注研究过程对学习研究行为与习惯的训练,重视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训练价值,而且还十分重视学习体验与情感的获得。这就客观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促使学生产生积极情感,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成为具有理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情感丰富的健全人。这就使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和“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2.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开发者

78%的调查对象将课程建设者和开发者作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中第二重要的教师角色特征。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按照教科书去教;课程建设和开发游离于教学之外。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师生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问题性是研究性教学的关键。能否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是研究性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恰当的问题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思考的冲动,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所以精心设计具有时代背景和学科知识背景的问题是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故教师应该承担课程建设者和开发者的角色特征。3.教学学术研究者

67%的调查对象也将“研究者”作为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中重要的教师角色特征。传统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教学研究被认为是少数专家的事情。这种教学与研究脱节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不能适应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要求。研究性学习教学要求设计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实际应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没有开展研究工作的教师很难找到这样的实际问题,而只能去查找“人为加工问题”或西方的“故事性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已经不是原始的实际问题的真面目了,并且有些问题脱离经济金融活动和生活实际,与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体验相去甚远。用这样的问题去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其作用是极其有限的,也很难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该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

三、适应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师专业能力构成分析

1.创新教学设计能力

97%的受访者认为创新教学设计能力是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下最重要的教师专业能力。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科书的内容设计教学方案,教学设计的对象是固定的,重点、难点也是明确的,教师只要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就可以完成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教学设计。而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创设问题情景,通过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因此,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是从问题或课题出发的,是一种以设定主题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方法。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要围绕学生自己发现—选择—探究—解决问题这一研究过程来设计,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只起点拨、指导、领路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从更高的层面和更广阔的视角,分析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各种要素,这些要素包括介绍核心学术观点,布置学习任务,确定讨论主题,告知资料检索途径以及学生自学与研究的目标、要求等方面的内容等。教师应比较全面地、综合地处理这些要素,设计适合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案,根据方案进行具有特色的教学活动。因此,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教学设计的能力。

2.教学预见和课堂把握能力

81%的受访者认为教学预见和课堂把握能力是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下第二重要的教师专业能力。在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中,选择的问题应该是比较深刻的,在确定问题情景时应该对学生发展的阶段性有所预见。教学预见能力是建立在对教学对象和内容有足够的、充分的认识了解基础之上的。只有对各种影响因素的产生基础有充分的了解和自信,才能对研究性学习活动做出分析、判断,达到比较科学的估价。当然,由于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不可确定的因素,能够做到十分准确的预见是比较困难的。因此需要教师设计大量前沿性的研究问题,要根据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预设解决方案,不但积累和更新学科知识、在师生交流中产生学术火花,实现教学相长。

3.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67%的受访者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能力是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下重要的教师专业能力。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特征决定了师生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资料查阅、问题探讨、解决论证和过程演示。因此,教师必须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准确、迅速地查阅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类、储存和检索,并对所储存的信息进行价值判断,把信息有效地变成知识,构建起新知识体系。所以应用信息的能力应包括从何处收集信息,判断什么信息最重要,信息间是什么关系,怎样整理信息、怎样表达信息等内容。在研究性学习中,应用信息的能力不仅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对学生的要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4.科学评价能力

52%的受访者认为综合评价能力是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下重要的教师专业能力。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对以能力培养为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评价内涵,重在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而不只是知识获取的多少。在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是以探究活动为载体,综合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师生互动情况、团队合作情况、课堂表现和知识理解情况、行文与表达情况等,检验逻辑推理与验证能力、资料整理与表达能力、讨论主持与协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因此,教师必须具有综合评价能力,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变“一元评价”为“多元评价”,变“量化评价”为“质性评价”,变“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

5.改善自己知识结构能力

48%的受访者认为改善自己知识结构能力也是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下重要的教师专业能力。由于研究性学习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因此要求教师具有综合化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只掌握本专业学科知识,还应具有广博、精深、融会贯通的多学科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因此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转自论文部落论文范文发表论文发表

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路径分析

1.培训与教学示范

86%的受访者希望通过培训和研究性学习教学示范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开展教师培训,转变教师的观念,让教师在模仿优秀示范课的教学组织方式来提高自己研究性学习教学水平,进而胜任研究性学习教学工作。学校可以通过邀请各方面专家给教师作研究性学习教学方面的报告;邀请已经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的教师名师介绍实施中的问题和经验体会;邀请研究性学习教学典范进行课堂示范;购买相关书籍,印发相关资料,组织教师阅读和讨论。浙江万里学院已经开展了一年半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示范活动,每学期开展十次教学示范。从调查结果来看,91%的教师都认为这样的教学示范对自己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有参考价值,促进了自己研究性学习教学水平的提高。

2.课程组教师之间的合作

75%的受访者希望通过课程组教师之间的合作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研究性学习的综合性、合作性的特征,打破了学科界限,学生围绕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的内容涉及各种专业知识。对教师而言,个体化的教学难以胜任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行为方式,从个体化教学走向合作化教学。课程组教师之间需要经常探讨问题情景设计、课堂组织方式设计,各自的教学资源,取长补短,优势互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3.自我反思与教学研究

64%的受访者希望通过自我反思和教育教学研究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实施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核心因素。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需要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要研究课程学科体系、学生学习特点与能力、要考虑如何设计问题与研究项目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要针对一些疑难问题和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与进程,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4.学术研究

52%的受访者希望通过科学研究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研究性学习为教师提出了新的问题:一个缺乏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教师,不可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探究活动。时代发展要求教师更新观念、主动探索,形成与研究性学习相应的科研意识、科研方法和科研能力,以科研促教学。

5.社会化开放交流

41%的受访者希望通过构筑“社会型”开放教师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研究性学习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必然来自于社会实际。既贴近生活实际,又符合教学内容的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成败。在问题情景的引导下,学生收集素材、资料,提出假设,引发争论,进行实验研究,得出结论,通过应用又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升华。因此教师角色必然是开放型的,教师要特别注重利用生活实际中的各类素材来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意义。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2013年度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下的老师专业能力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Y201329080)]

第二篇:自主学习模式下高校教师的自我能力发展研究

自主学习模式下高校教师的自我能力发展研究

摘要:在高校教育所提倡的“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新和自我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只有教师具有新的教学观念和出色能力,才能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最终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创造性、自主型、多元化人才。

关键词:自主学习;自我能力;高校教师

在知识和技术不断创新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每位高校教师都急需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业务能力等方面迅速提高,以便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高校教师专业知识的更新成为当前高校发展的首要任务。在高校教育所提倡的“自主学习’模式中,我们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新和自我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只有教师具有新的教学观念和出色能力,才能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蓬勃的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创造性、自主型、多元化人才。

一、自主学习理念下教师的定位

20世纪60年代,“终身学习”这一术语被正式提出。在其影响下,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育的终极目标。自此之后,自主学习理论在教育界获得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关于自主学习理念的内涵,Holec最先提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能够负责就有关学习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决策。(Holec,1981)Dickinson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完全负责与其学习相关的所有决定以及实施那些决定的情况。(Dickinson,1995)值得我们关注的是,Littlewood指出,自主学习主要是学习者独立做出选择的愿望和能力,但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退到教室角落去组织材料而让学生自己对学习负全部责任。(Littlewood,1996)我国学者梁鹏程也从教师角度出发,提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责任向学生转移,给学生更多的社会和情感支持,进行更多的学习策略培训。(梁鹏程,2004)商伟霞在探讨教师观念和教师自主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下应该充当调控者,指导者,管理者,帮助者,资源提供者的角色。(商伟霞,2005)

研究表明,新型的自主学习模式包括教与学、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因素,教育的结果相应也受到各因素的影响。我们在强调“学习者自主”的同时,当然也不应忽略教师的重要责任。Littlewood认为,成功的教师总是自主的,这种自主体现在对他们的教学具有强烈的个人责任感,对教学过程的情感和认知控制进行不断反思和分析,并从中获得自由。(Littlewood,1995)因此,为了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自主教学”工作,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教师自身要不断发展,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现代创新的教育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自主学习模式对教师自我能力发展的要求

(一)自我完善:提高业务素质,培养广博学识

教师素质的提高,就其途径和方式而言,大致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外在影响,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和提高。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指教师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而经验告诉我们,以往的教师教育只重视外在影响,忽视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我??认为,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在教师的职业发展中恰恰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教师自身敬重自己从事的事业,从而专心致力于事业,教育事业的未来才会有希望。

教师的自我完善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高校教师首先要有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积极主动的愿望,这是一个根本前提。当前的时代是学习型时代,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比任何人都更需要不断的学习,钻研自己的业务,保持自己在本学科领域与时俱进,同时还需要关注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只有拥有发自内心的“盼学”的渴望,保持一颗永远年轻奋进的心,我们才能得到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适应时代和岗位的要求。

其次,高校教师职业本身也需要我们博采众长,做到学高为师。当前,我们的学生已不同以往的学生,他们是高科技、全方位信息武装起来的一代知识青年,所以,教师要提高各方面的知识修养,要记住“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而且,这水应是“活水”,不断地拓宽,最终汇成江河,才能适应知识时代思想活跃、见多识广的学生的需要。在高校教育中,不仅对学生要做到“全人教育”,教师也要关注“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尽可能的做到“博古通今”,这样才能在知识的殿堂中自如游走。

第三,作为学习者,教师不仅要善于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实践学习,向学生学习。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任何人都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技能,但在教育行业,我们的职业又要求我们什么都要懂,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协作,由此更好地完成教育事业任重道远的工程。以电大教学为例,众所周知,电大的学生多数是在职的成人学员,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各有专长。在教授电大课程时,我们常常感受到“教学相长”这句古话的深刻内涵。电大的授课采取的是网络和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这使得我们师生的知识结构呈现出一种全新的交集状态,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虽占明显的优势,但在某些方面也要拜学生为师。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只有更加努力地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才能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

(二)创新发展:更新教学理念,注重信息技术

在高校教育中,创新尤为重要,我国的《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新发展首先需要我们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1)更新教学策略。在教学中,我们要研究适应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设计,构建符合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模式群。以远程教学为例,教师要善于开发、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场、体验场,感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电大远程教育系统创造了个性化学习的环境,这需要学生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持续的学习动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我们教师要注意不能使学生的学习封闭化,引导学生寻求合作、协同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刻意加强了教学策略的改变:学生们在一定范围内组成了学习小组,在各自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获取教学信息之后,相互交换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评价,交流知识,并与所学的知识相联系,取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2)更新教学方式。在教学方式更新中,我们要更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以较强的网络技术支撑系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高校教师》教材曾指出“在教育信息化的推动下,高校教师还需要更多地了解和把握信息化环境下专业结构的新内涵与新转变,需要有主动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专业水平的意识。”在以往的经验中,我们就很注重电大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经过大量的培训和学习,现在基于信息技术的网上学习已经成为电大教师探索的课题,由此创造了丰富多样的课型,如面授答疑与网络答疑相结合,视频讨论课程与网络多媒体课程相结合等,实现了网上同伴互评系统、网络化的协作系统、网络化的小组辩论系统、网络化的成果汇报系统等,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

(3)更新研究意识。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除了不断地学习与研究之外,还需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及自身进行评价与反思。我们反思的途径之一是研究科研,将教学中的所得以论文、著作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例如,我们选择某个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常常是在教学实践中受到某种启发而发现某个问题,产生了研究解决问题的动机,然后寻找理论或实践的依据,分析研究的可行性,不断反思,不断比较,形成研究的初步思路,进而逐步完成课题任务。反思的途径之二是我们要研究教学设计,研究教材。不同学科问许多知识是相互联系和重合的,通过对一些交叉边缘性学科知识的探究,可以发现一些值得研究的新问题。然后选择合理的教法、学法,灵活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工作中实现因材施教。

(三)师德培养:履行教师义务,树立职业信念

要很好的履行教师的义务,不仅要丰富自身学识,提高业务水平,同时还要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

教师的职业信念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师德体现的就是对教育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认同、情感和行动。因此,不断增强自己的教育事业心,强化自身的职业责任感是自我完善的重要环节。Salmon认为,好教师和差教师的区别往往在于有效教学所要求的技能或教师的个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自己的??性。(Salmon,1988)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力量:学生从教师言谈举止中看到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威望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含义。就电大教学而言,教师和学生不仅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社会道德品质也在一并地传授给学生,或者由学生间接体会。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要为培养可塑型人材做出贡献。我们要认清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为社会培养出全面素质的创新人才。

三、结语

教师的自我能力发展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坚定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和思路来解决问题,认识自己的价值,重新调整自己的未来构架,应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启发自己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的自主教学能力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在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相信通过实践会更深刻的感悟到全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所产生的效应。

第三篇: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教师职业能力构建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教师职业能力构建

摘要: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应以职业为导向,以行动导向教学法改革作为发展目标。但如何有效地开展这场职业教育的变革,实现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改革,其关键在于教师职业理念和职业能力的构建。本文从教师职业能力架构和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对策两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字:行动导向;教师职业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当前职业教育“炙手可热”的改革话题。其实,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我国也有较深厚的历史渊源,它与20世纪早期我国陶行知先生提倡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但德国对此教学法进行系统化、理论化,并在双元制一系列的制度保障下取得了成功。德国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应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为改革目标。

行动导向教学法其核心理念是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行动导向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以及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它采用师生互动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教学的主持人。在此过程中,行动导向教学法能是否能得到顺利贯彻与实施,笔者认为教师职业能力构建是成功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前提和关键因素。

一、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教师职业能力构建的重要性

行动导向教学法建立在能力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上,对教师的实践经验和行动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现实的情况是这方面恰恰是许多教师的软肋。以广东省职校为例,有调查显示,近5年来,职校新进教师中超过半数以上是来自于高校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或本科毕业生,从相关企事业单位调入人员只占10%左右;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仅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5%。即使有些学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较高,那也多是“纸上谈兵”,很多教师虽然拥有一纸“技师”证书,却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显然这样的师资队伍是不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目标的。如果教师自身不具备较强的行动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就根本无法发挥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优势,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终极目标。因此,教师能力构建是能否成功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关键。

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教师职业能力架构

1.教学基本能力

教师的教学基本能力主要包括教学基本技能(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能力)、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和教学方法能力。教学基本能力是组织课堂教学的基础,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围绕阶段能力培养目标,将起到有效传递知识的作用,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基本条件。行动导向教学还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组织与管理能力,能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2.教学组织实施能力

教学组织实施能力包括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围绕学生能力培养,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尤其重要。

课程开发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教师在优化人才培养计划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课程体系结构,学习内容不再是传统学科系中的教材,而是以职业活动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行为活动为依据,综合有关各学科的知识点和技能,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对课程体系结构进行重新构建,形成以培养职业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使专业技能与企业融合,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关键。行动导向教学的载体是典型职业活动。所谓典型职业活动就是构成职业并且体现职业能力的有代表性的环节或系列行为,如工作活动中的难点和关键点,以及工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教师需要依据相应职业实践的需要来精心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职业系列行为,组成模块课程,将工作场景转变为学习情境,通过环境的营造、情景的模拟、情感的支持、信息的咨询以及学习的参与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设计。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显得非常重要。

专业实践能力是职校教师“双师型”特征的具体体现。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实践教学环境下,基于自身的实践能力,促进实践教学目标的达成,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能力。由于行动导向教学情景是针对典型工作过程而设计的,因此教师本身必须熟悉本专业职业岗位工作的基本流程,掌握职业岗位工作的操作方法,并及时了解本专业职业岗位变化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才能结合岗位能力进行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在某种意义上,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实践能力水平的高低。

3.职业发展能力

长期以来,部分教师缺乏探索创新的勇气,习惯于按部就班地教学,教学研究能力明显偏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的目标更为明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开展教学研究,尤其是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明确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之间的比例关系、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之间的比例关系、有效校企合作的模式、工学有机结合的方式等。

三、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教师职业能力培养对策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生命线,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是保证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应对教师的职业能力应该全方位的培养,使其能担负起神圣的教学使命。

1.明确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推广先进教育理念

职校教师教育理念与职业教育的要求是否吻合,直接决定着他们在职业教育实践中的活动方式和活动效率。所以对职校教师的先进教育理念的培养,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当前,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受到各国职业教育专家的推崇,但在我国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教师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直接实施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成效。因此,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帮助职校教师转变传统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行动教学能力,加强教师的职业能力建设。

2.目标明确地、系统化地组织“行动导向”的职教师资培训,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

为了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学校的应用,改善和优化现有职校教师队伍知识与能力的结构,需要组织或选派教师参加师资培训班。根据“行动导向教学”对教师的职业能力要求,职教师资培训的目的是促进教师有能力设计和组织教学情境中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并帮助学生在将来职业情境中更好地进行实践行动。培训情景的设计必须符合行动能力发展的要求,既能让教师掌握职业情境所要求的行动能力(即实操能力),又能掌握教学情境所要求的行动能力(即教学能力)。也就是说,在职教师资培训活动中,要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整合必要的职业技术要求,以此为载体促进教师设计课程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发展。

3.采取多种手段鼓励教师产学研结合,下企业锻炼

首先,职业学校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等单位的联系,建立产学研基地;其次,通过一系列政策制度来强化专业教师定期去企业或培训基地兼职之制度,如:带薪进修制度、将教师到企业实践列入教师继续教育的范畴、给教师提供参与企业生产和管理以及技术研发等工作的机会、定期选送教师采取挂职、顶岗等多种方式进入企业参与相关工作等等;最后,采取多种鼓励手段来激发教师自身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迫切意识,如:将实践教学能力作为专业教师教学评估的重要一项;对参加与本专业相对应的实践技能考证并取得权威机构认定的技能证书,或者在各种实践技能竞赛获奖的教师,对积极参加下企业锻炼的教师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把产学研结合与考核、评价及职称晋升相挂钩,促使教师主动把实践教学能力提高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等等。

总之,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给我们每位职校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一方面,教师要提高自身能力构建意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另一方面,学校的相关领导要采取相应的宽松政策和奖励措施来推动教师的能力构建。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教师的能力构建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

参考文献:

[1]韩茂源.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释义及实践解读.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2]邹哲维,宋国强.关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研究.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作者单位:广东省民政职业技术学校)

第四篇:中职教学模式路径研究论文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偏爱具体形象思维,提炼和转化信息所需的时间较长,擅长意义学习以及重横向学习迁移,轻纵向学习迁移。从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来看,“从做中学”是提高中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提高中职教学的有效性,需以“从做中学”为原则,从教师层面、教材层面和教学情境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中职;教学模式;有效途径;“从做中学”

一、“从做中学”的内涵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以“教育即生活”为依据所提出的举世闻名的理论。杜威认为,行和知是良好的伴侣,是携手共进的,而“从做中学”恰恰能发挥这种效能。他主张学生应作为一个积极的实践者,通过在生活体验中的探索,逐步形成对世界的认识,从而充分体现做和学的结合。[1]他也认为,“从做中学并不是指用手工来代替课本的学习”,这些只是为了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提供了一个帮助。换而言之,“从做中学”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进行学习的正确途径,而不能用之来取代学习本身。[2]因此,“从做中学”被认为只是适合某类学生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学生多数都是在普教中学习上遭遇挫折、被中考淘汰下来的学生,可以把他们归为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们入校的分数与普通高中学生的分数,呈现两极化,基础好一点的相差几十分,基础差一点的甚至相差几百分。在同一专业内,学生的学习水平之间的差距明显。以前对于这些学生的分析多是从他们的学习习惯来分析,得出来的结论多是觉得学生的自信心较差,学习缺乏主动性。或是单纯分析他们的学习行为,如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缺乏目标等。对于这些学生,只有从认知特点上对他们进行把握,才会对个体学习的过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总体来说,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偏爱具体形象思维

对于他们能具体感知的事物,他们均能理解透彻,并且偏爱从图形、声音以及触觉来认知事物。他们在此方面的能力,可能比同年龄段的普通高中学生要强。他们经常用此种方式来感知世界。对于赋予符号抽象意义的东西,他们往往较难把握,这就是为什么中职学校学生的数学、物理和化学的成绩较差。这几门学科由于现实教材中偏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多脱离生活实际,而老师对于学生的教授就是不断地进行这种抽象符号的练习,因此,学生对于这种他们并不擅长的认知方式,本能上就对它们有抵触。这样一来,就导致了恶性循环,这几门功课他们越学越差。而对于文科类的语文、地理和历史等知识,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或能在影像资料中形象地体验到,因此,他们这几门功课的成绩普遍较好。

(二)提炼和转化信息所需的时间较长

按照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理论,学习的过程就是进行认知操作活动、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新知识的学习往往需要学习者对先前的知识重新提炼或要超出先前的知识,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中职学生在此方面偏弱,他们对于新知识的学习进度无法与普通高中生相提并论。中职生往往只能在先前知识的基础上,略微提升一点新的知识,并且让他们感到旧知识和新知识是有关联的,新知识仍是“旧知识”,无非只是进行了稍微的拓展,这样他们才能够真正学习到新的知识。中职学生在学习一门全然未接触或根本没有任何体验的学科知识时,是非常困难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专业课教师在教授学生艰深的专业理论知识时,学生们恍若感觉在听天书。

(三)擅长意义学习

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学习不是机械的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的总和。个人的学习是一个心理过程,是个人对直觉的解释。两个不同的人,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经验,因此,他们在对同一事物的感知是会出现不一致的反应的。所谓的意义学习,就是指一种使得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3]当中职学生用一种对自己有意义的方式学习时,他们的学习速度就极快。中职学生比较注重此种意义学习,一旦所学知识进入到他们所熟知的和对他有具体意义的认知范围,并且这些知识都是与他的直接的经验体验相关的话,学习效果就非常明显。

(四)重横向学习迁移,轻纵向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广泛存在于一切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它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迁移就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横向学习迁移是指相似内容和难度之间的学习,而纵向迁移指的是不同难度和不同概括性的两种学习之间的影响。中职学生在对待同一层次的学习内容时,表现出较强的横向迁移,换句话说,只要是同一难度的知识,只要他们真正掌握了,相似的内容他们基本上都能理解。而且他们所说的懂了某种知识,多是指横向迁移。如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基础上稍作拔高,做纵向迁移,他们的领悟和理解就较为困难。他们通常认为自己听不懂的知识,多是指纵向迁移。但是,布鲁姆强调知识的学习恰恰就是重视这种纵向迁移。中职学生学习差,就是指他们这种纵向迁移能力较弱。

三、“从做中学”是提高中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从做中学”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

“从做中学”给予中职学生大量的具体形象的实物。在实训教室中,中职学生的身边全是可供他们认知的实物,他们对这些实物伸手可触,不像以前的初中课堂中,老师多是进行抽象教学。中职学生动手触摸并且使用周边的实物进行任务的完成,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从而更加立体地认识了实物。在“从做中学”的中职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多是围绕生活中的经验来完成,如打磨出一件工具,烹制出一道菜肴或是砌好一面墙,等等。中职学生在完成此类任务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以前枯燥的化学、物理和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起来。在“做”当中,他们受到了一切必要的训练,对于原本枯燥的知识,他们开始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他们在“做”中,有各种体验的融合,符合他们擅长意义学习的特点。他们在不断的动手实践中,慢慢地将各种体验融进了他们的认知体系当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

(二)“从做中学”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

中职学生大多数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了自己的专业。中职学校的职业技能学习不仅让学生掌握职业所需的技能和技巧,而且也会让学生的智力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从做中学”是唯一有效的办法。作为受教育主体,中职学生在接受了初中的基础文化知识后,进入了中职阶段的学习,进一步了解了其职业的属性和特点,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了此种专业,最后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其对该专业的认识,最为重要的是将他们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当中。从整个学习过程来看,“从做中学”是以学生获得良好的职业技能为目标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这样的教育过程必然带来他们职业能力的提高。

(三)“从做中学”能真正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比其他任何方法更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为“从做中学”将个体和生活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使得人变得真正有生气和现实感。以往不少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认为,中职学生要先学会做人,至于如何做人,大家都语焉不详。其实做人就是从做每一件事中去体会做人,就是让每个学生在学会做每件事情当中去学做人。而且只有做好每件事后,才能做好一个人。中职学生只有通过“从做中学”,才能从一个抽象的人,变成一个鲜活的人和真实的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从做中学”的教育模式,恰恰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途径。

四、基于“从做中学”的中职教学模式探索

中职的教学模式不能像以往一样,继续沿用初中教学的模式,采取简单的“填鸭式”教学来给学生们灌输知识,也不能像大学教学一样,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模式,它必须有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模式。“从做中学”既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又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多数人都会赞同“从做中学”应是中职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根据“从做中学”的原则,可以将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作为学习的核心,并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连接,由学生独立或以小组形式自主地完成整个学习任务,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综合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为此,有效的中职教学应以“从做中学”为原则,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探索。

(一)教师层面

“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并不是让教师偷懒,让学生自己胡乱摸索,让教师处于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这种教学模式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善于把握要点,了解教学难点。教师必须让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完全地监控状态,并且教师要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处于一个主导地位。此种模式,一方面,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去做,而不是让他们去乱作,要有耐心地具体指导每个学生,在需要防止出错时,给予建议和帮助;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自己具体的“做”中,提炼出抽象的知识出来。如果学生只是“做”完,不去提炼,那么学习就并未真正发生。真正的学习就应是经过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另外更为关键的是,根据教学要求,教师需要创造性的创设出各种各样鲜活和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教师需精心设计每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事物,从而实现所设定的教学目标。

(二)教材层面

按照杜威的观点,“从做中学”并不是要把教材和课本给剔除掉,而是要在教材指导下,来进行“从做中学”。由此观之,教材的作用是重要的。现在中职教材普遍的问题是:教材内容陈旧,与现实生活脱节,内容的结构上多是借鉴普高教材或是高校教材,教材的编写形式枯燥,不受学生欢迎。要更好地推行“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中职教材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和改革:(1)让教材与现实生活更加接近。只有使用此类教材,学生才能真正从生活体验中进行学习。(2)教材可以尝试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以前的教材讲求系统性和理论性,但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是不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的。教材可以以任务为中心,融合多门学科,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不知不觉地对各门学科进行适当的学习。(3)教材应重实践性,轻理论性。以往的中职教材偏理论性,重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中职教材应该将职业的技能和职业知识融入教材中,将理论性知识进行淡化处理,让学生感到学完教材后,知识就能运用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而不是抽象的理论学习。

(三)教学情境层面

“从做中学”强调就是要从生活中学,要在实践中学。以前的义务阶段教学的课堂中,学生多是处在封闭的教室中进行学习,只有那些抽像思维强的学生才能适应。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他们擅长的是形象思维,那么“从做中学”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能创设出这种真实的教学情境。如今,很多的中职专业课就是在实训实验室中进行的,这样学生可以真实进入职业场景中,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也可以与其他同学探讨如何完成实训任务。在实训实验室中学习,学生普遍感到既学到了专业知识,又学到了职业技能。因此,实训实验室是值得大力推广的,而且应该让每个专业都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打造规范和标准的实训实验室,从而让学生能从这种较真实的教学情境中真正体会“从做中学”。

参考文献:

[1]梁文.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理论性探析——基于高等职业教育视角[D].西安:西北大学,2010.[2]吕达,刘立德,邹海燕.杜威教育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3]刘晓明.学习理论与有效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第五篇:陈化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2(0)

化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提出研究性学习在基础教育方面的意义及重要性,并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然后从研究性学习的的教学构建谈起,指出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地位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主导地位及他们的相互关系。再谈及化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从而阐述化学课堂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在基础教育方面的作用和意义。关健词: 培养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

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飞速崛起,一个国家和地区要想在全球的经济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就必须培养出大批具有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一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模拟科学探究的情境和过程,在解决问题时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和猜测,尽可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探索者、研究者的姿态积极主动地模拟科学探究的创造性活动。

1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构建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主要场所。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按照自己长期积累形成的教学经验,较多地关注学生对教师自身教法的适应,而很少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去适应学生的学法。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为了改革课堂教学中不适应新形势的弊端,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从选择方案和研究过程、开发利用资源,到探索研究结论,都由学生自主操作,教师更多的是活动的共同行动者与合作者。在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教师试图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先使学生面临问题情境,然后学生积极主动搜集和处理相关资料和信息,形成假说,验证假说,最后得出结论和评价反馈。

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于采用研究性学习,学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体验所有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立足于教材,认真研究教材,根据教学设备和学生的实际探究能力,选择 1

适合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采用研究性学习。

基础性学习以课本为基础,可以把握教学的深广度,构建学生完整而合理的知识体系,研究性学习则进一步挖掘教育内容的各种教育功能,尝试以社会课题组织教学,关注与人类生存、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我们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并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兴趣特长,选择了一些适宜的课题,如:

(1)利用Ti计算器,测定溶液中的电导率变化,分析溶液中反应的实质。

(2)通过网上浏览,调查重要的矿物资源以及在高科技中的应用。

(3)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性能、价格、使用范 围,分析各种电池的利弊,寻找新能源以及回收废电 池的意义。

(4)广泛收集有关化肥资料,了解不同化肥的使 用范围,并设计若干实验来设想人工固氮的途径。

(5)剖析光化学烟雾的原理,设计减少汽车尾气 中废气的各种方案。

(7)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饮用水的成分及对健康 的影响,并以学校饮用水状况为课题,通过采集小 样、分析指标、实验对比、判断达标等方法,对学校饮 用水状况向校方提出建议。

(6)调查垃圾的分类和处理,从广泛的材料中确 定以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为课题,运用化学、生物。物理等学科知识,提出垃圾的分类、运输、处理的各 种设想,并就今后垃圾的处理的技术发展,发表自己 的预测。

(7)分析酸雨的来源和成因,调查本市为防止酸 雨采取的措施,测量本区域降雨的平均PH值,设计 模拟酸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提出防止酸雨的对策。

(8)以日常生活中食品保鲜的主要用具冰箱为 课题,了解冰箱的基本结构和制冷原理,分析氟里昂 对臭氧层的破坏,调查食品种类与人体健康,提出食 品冷藏保鲜的建议。

2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2.1教学策略

激发,可以以教学目标的方式呈现,也可以以设置问题情境或活动情境呈现。它是为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唤醒学生学习的需要,并把其调动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分层策略

不同的学生必定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和不同的学习策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中选择适合学生自己阅读的部分,让学生自学,也可以在学习内容的纵横方向上,为学生提供命题或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己查找补充材料,自己进行归纳、综合,对比等。在完成若干内容后,让学生回顾现在的学习策

略与过去的不同之处,并对哪些是适合自己的 学习策略、哪些是不太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学习策略等产生自觉的认识。

2.3民主策略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学活动只有通过 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才能实现,因此课堂教学需要 民主、平等的气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摆脱传 统教学角色的限定,超越“你”与“我”而成为“我们,,使教学过程具有生命的活力。

2.4 建构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营造一种能充分发挥 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的条件和环境,设法调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激活学生的经验储蓄和知识 储蓄,启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有所反省,有所总结,对学习产生“元认知 ’,在教师帮助下进行自我构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3.1实验探索型

该模式是从实验人手,通过师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实验,从直观具体的实验现象人手,利用学生动眼观察、动口表述、动脑思维等活动,让 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 激发、学生的思维整体开发,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 学习自主性、主动性。

《原电池》一节,即从一节干电池可使灯泡发亮 发间:能否利用化学反应自己来设计一个电池呢? 学生尝试利用实验桌上提供的实验用品进行实验。学生利用不同的材料:Cu、C、Zn、Fe交叉作电极,利 用相同的材料作电池,用装置中的电解质溶液改换 成非电解溶液等完成实验。然后通过讨论,对原电 池的定义、原理、实质、形成条件、一般规律等有了正 确的认识,最后让学生解剖干电池,认清干电池的组 成。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运用新 知识分析、归纳、解决新问题——干电池的工作原理。

3.2情景创设型

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自然学科,它自形成以 来就与生产、生活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在备 课中应该收集和参考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材料,创设课堂教学的活泼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烃和烃的衍生物相互转化》这一节复习课,教 师在学生已归纳出基础知识后,通过屏幕显示“人工肺”的模型,在学生误以为该模型是热交换器时,教 师及时讲解中间的细管是由聚丙烯制成,细管上由 许多微小的孔,可实现O2和 CO2的交换,从而代替 肺的功能。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教师再通过屏幕显示多种高分子的链接模型,使学生对合成高分子材料有了感性认识,最后教师引出维纶的成分是聚乙烯醇缩甲醛,也可用乙烯为起始原料来合成。学生通过分析醇、醛、酸的相互转化,提取分析功口工的信息,生成烯、酯的反应和酯的醇解反应,找出和策划能够合成维纶的方法。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 同时,明确了科学、技术、社会相互之间的关系,学得 生动活泼,学以致用,学有新鲜感,从而容易从情感 上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的情景中。

3.3调查研究型

调研型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 目的的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学习的需要,与学生一起 探讨要解决的问题,确定调研方向,然后进行调查考 察,筛选调查所得的资料,通过实验与研讨,最后寻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食盐的化学》这一节,以氯碱工业这一课题为背景,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听取介绍,网上查询资料,从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去发现问题,让学生动脑、动 手自己制作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动画,将呆板的电解 装置改制成可清晰观察到电解过程的装置,再以小 组活动课的形式开展课堂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了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原理和氯气的主要 化学性质,获得了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生产流程中科学 技术问题的体验,初步培养了提取、筛选、加工信息的能力,发展了用化学用语表达、评价的能力,同时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明确了化学、技术、社会的三者关 系,分析了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最后,学生 通过对氯碱工厂的厂址设置的讨论,了解了知识的技术化和经济化,为学生的持续学习提供了新方法。

化学课堂教育中的研究性学习,由于学习内容的多样性和综合性、学习方式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和民主性,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加倍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提出的各种假设和设计的不同方案,特别是那些标新立异的有创新的假设和方案。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不当和错误之处,教师一定不要斥责、批评,而要在肯定他们勇于创新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并重新拟定新的方案,力图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和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愉快地学习。

学生是否掌握某个具体知识并不最重要,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创造离不开想像,想像是创造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像,敢于突破陈规、敢于创新。教师要珍惜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平时设计练习或提出问题时,尽量给学生提供多种思维的途径,通过一系列具有逻辑因果的想像活动,大大改善学生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想像力的发展。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学生通过问题来探究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并在这过程中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合作。

参考文献:

1、吴星沈怡文给化学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王祖浩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3、吴俊明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下载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职业能力发展路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下的教师职业能力发展路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融危机下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路径选择研究

    金融危机下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路径选择研究 [摘要]加大中间业务发展是我国商业银行完成转型变革、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金融危机不应成为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深化......

    “共享”模式下物流企业发展路径研究(优秀范文5篇)

    “共享”模式下物流企业发展路径研究 摘 要:就目前而言,我国物流业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在于物流资源的能耗高并且效率也较低。根据有关专家的调查研究,我国路面存在40%......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我们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按照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主动发展、培养个性为宗旨,构建研究性学......

    中学历史网络课模式下研究性学习初探(合集5篇)

    中学历史网络课模式下研究性学习初探 天津市102中学郑家慧 内容提要: 本文是以“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启示”为例,探讨中学历史网络课模式下研究性学习的模式。首先概要介绍研究性......

    浅谈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发展路径研究(本站推荐)

    浅谈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发展路径研究.txt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

    研究性学习视角下《证券投资学》教学改革研究

    研究性学习视角下《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组织者、领导者、帮助......

    “研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方式研究

    “研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方式研究 【摘 要】番禺区近年来提倡的“研学后教”是以研学案为载体引导学生先探究问题再实施教学的教学模式,“研学后教”教学模式带来了学习......

    “互联网 ”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2015年的“互联网+”计划让“互联网+”成为热点词汇,教育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正是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议题。文章根据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