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2单元《借助工具观察》教学设计(共五篇)

时间:2019-05-12 18:1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2单元《借助工具观察》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2单元《借助工具观察》教学设计》。

第一篇: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2单元《借助工具观察》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 第2单元 用感官观察

6、借助工具观察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第三课。本课是在学生认识感官、了解各种感官功能基础上推出的,当人们直接用感官观察不能解决问题时,借助工具观察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本课从学生亲自使用观察工具开始,拓展到了解生活中还用到哪些观察工具。第一个活动,学生分别用肉眼、放大镜、简易显微镜观察自己的指纹,通过比较三种方法看到的不一样的情形,知道使用工具可以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而这些都是肉眼无法看到的。这个活动中还要学会正确使用放大镜和简易显微镜。第二个活动,除了比较眼睛观察到的不同,还可以比较用耳朵听和借助听诊器听心跳声有什么不同,发现听诊器听到的更清晰,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使用工具大大延伸了人的听觉功能。第三个活动,认识各种观察工具。望远镜、显微镜和汽车后视镜延伸了人的视觉功能,盲杖延伸了盲人的触觉功能,助听器延伸了听力障碍者的听觉功能,学生活动手册中还列举了酒精测试仪,它延伸了人的嗅觉功能。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细节。

●通过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官功能。科学探究

●会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学习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科学态度

● 养成安安静静、仔细观察、耐心倾听的好习惯

●乐于对生活当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进行探究与分享。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让学生认识到各种观察工具在一些行业中的运用,以及观察工具使用给人们带来的便利。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放大镜、简易显微镜、听诊器。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次课我们学了认识世界的感官——眼、鼻、舌、皮肤等。正是这些器官,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你会用哪些器官来发现周围的世界?

2、学生交流互动。

3、小结:前两节课我们用自己的自己的各种感官观察周围的世界,大家对于如何观察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了解世界。

【评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成体系的逐层推进式的,从认识感官到各种感官的具体功能以及综合运用几种感官观察事物,到最后借助工具观察,为了让学生理清思路,在教新课前用对学生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复习旧知,强化学生语言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出新课的教学。

二.活动探究、认识工具在观察中的作用

(一)活动一:观察大拇指指纹

1、观察左手拇指指纹,提问:你能看到什么?看到的指纹是什么样的?

2、追问:指纹又细又小还比较淡,我们看起来很吃力,也可能看不清楚,你有没有办法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呢?

3、指导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来回移动放大镜直到看清楚。提示:在使用放大镜时,不得用放大镜看太阳。

4、认识指纹的三种常见形状:斗形纹、弓型纹、箕形纹。

5、用放大镜观察指纹,完成活动手册上的选项。

6、谈话:用放大镜我们已经基本能看清指纹了,还有一种工具能让我们看得更清晰,你知道是什么吗?(显微镜)

7、示范手持式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8、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指纹。

9、交流观察感受。

(二)活动

二、听心跳声

1、指导学生相互听心跳声。

2、示范听诊器的使用方法。

3、学生用听诊器听同桌心跳。

4、交流直接用耳朵和用听诊器听心跳声听到的有何不同。

(三)活动

三、认识各种观察工具,了解各种工具的功能

1、导入:放大镜、显微镜能让我们看清细小的物体,有种工具能让我们看得更远,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对于望远镜你知道什么?

2、视频介绍望远镜的种类、功能。

3、看书上的各种工具,视频介绍各种工具的功能。

4、指导完成活动手册中的连线题,让学生对各种工具对应延伸我们什么感官功能有清晰的认识。

【评析】一年级的学生用感官观察事物的经验是有的,但是用工具观察事物的体验就比较少了,尤其是比较专业的观察工具,那就更少了。所以本课中地三个主体活动对于学生的吸引了是巨大的,这既是好处也往往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比如说学生的的关注点往往会是观察事物的过程体验,对于工具使用带来的好处,以及观察工具对我们感官的延伸意义会忽略,就是我们常说的“玩得很开心,什么没学到”,针对这种情况,设计时加强了两种方法观察方法观察体验的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工具的优势,以及观察工具带来的便利。

三、延伸拓展,全课总结

1、谈话:生活中观察工具种类很多,这些工具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了解自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的工具也在不断发展,这些工具让人类认识了解世界变得更轻松方便。

2、总结:说说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如果家里有放大镜,我们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什么?

【评析】组织学生进行回顾与总结,帮助学生对用工具观察的好处有一个更具体,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可以详细梳理各种工具对应的感官延伸。

教学片段赏析

“观察大拇指”教学片段

师:仔细观察自己的左手大拇指指腹部位,你能看到什么? 生:有一条一条的线。

师:这些线就是我们的指纹。你的指纹长什么样的? 生:有好多线。生:淡淡的。生:很细。生:看不清。

师:指纹又细又小,我们看起来很吃力了,你有没有办法能让我们看得更清楚一些? 生:到亮的地方去看。生:看得时候离眼睛近一些。

师:你们说的方法都行,那有没有什么工具能让我们看得更清晰呢? 生;用放大镜。

师:好主意,你用过放大镜吗? 生:书上看到过的。

师:谁用过放大镜吗?来说说怎么用? 生会演示,不会说。

师:看明白了吗?把放大镜放在大拇指前面,慢慢移动放大镜,眼睛觉得看清楚了就行。一起试试吧。注意小手上有些脏,不要碰到镜片哟。生:看清楚了。

生:老师,我手上的线一圈一圈的。生:我的也有一个个圈。

生:我的和旁边小朋友的不怎么一样,我的不圆。生:我的也不圆。„„

【评析】教学过程平淡无奇,但是过渡设计自然巧妙,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课堂中生成的资源能充分把握利用,并且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新课程实施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唯一依据,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提倡教师依据自己所追求的,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组合、再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的是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

第二篇: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2单元《认识感官》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2单元 用感官观察

4、认识感官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第一课。本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组织学生通过有趣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并能描述事物的特点,从而初步建立“感官”的概念。由此实现科学课程标准上制定的关于低年段的要求:人和动物都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会观察与描述物体的特征。

观察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婴儿呱呱坠地,就开始用感官从周围世界获取信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观察能力逐步发展,这不仅增强了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更有助于他们区分主观的世界和客观的世界。学生在第一单元对科学本质有了一些了解后,本课将以观察为起点,着力于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眼睛、鼻子、耳朵、舌头、皮肤都是人体的感觉器官(感官); ●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科学探究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会发现并描述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科学态度

●养成安安静静、仔细观察、耐心倾听的好习惯;

●乐于对生活当中常见的科学现象、自然现象进行探究与分享。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

●意识到自然界的生命体是多种多样的。教学准备:

●课件、洗净的橘子、闻香盒、学生活动手册。●学生课前洗净双手。

教学过程设计

一、问题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小朋友们,刚才你们怎么都安静下来啦?(生:听到了铃声)2.提问:我们是用身体的哪一部分听到这上课铃声的?(生:耳朵)

4.思考:我们用耳朵倾听就知道上课,那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 4.学生交流:眼睛、小手、嘴巴(舌头)、鼻子。

5.小结:我们身体的这些部位,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感官(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要利用这些感官帮助我们进行观察发现。

【评析】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唤起体验,帮助学生快速聚焦本课主题——感官,初步了解眼、耳、口(舌)、鼻、手(皮肤)都是人体的感觉器官。由于课才开始,学生会认为嘴巴、手是感官,教师不用急着否定,可以在接下来的探究活动中体悟发现,做进一步地探究与概念纠正。

二、观察探究,认识感官

1.出示图片,激趣:用眼睛看,你能找到几种动物?(生上台指认)

2.追问:你的眼睛真厉害,竟然把这个小动物找出来了。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怎么发现它的? 3.学生交流,介绍动物特征。

4.提问: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用小耳朵听听,你能听到哪些动物的声音? 5.音频播放,学生辨识。

6.拓展:再用耳朵听听,我们教室外面有哪些声音呢?想一想他们在干什么?(生互动交流)7.(出示闻香盒)谈话:我们来玩个游戏吧!老师在盒子里放了个好吃的,在不打开盒盖的情况下,你能知道里面是什么吗? 8.学生讨论:用鼻子闻一闻。9.科学方法指导:挥扇法闻气味。10.学生板演,分组活动。

11.提问:你闻到的是什么气味?描述一下这是一种怎样的气味?

12.谈话:小朋友们都有个灵敏的鼻子,发现里面是橘子,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吧(学生品尝)。13.交流:说说你吃到的橘子味道是怎样的?

14.提问:你们方才剥橘子皮时,有什么感觉?(生交流)

15.讨论:用你的小脸蛋触碰一下橘子皮,有这种感觉吗?用手臂去触碰一下呢?腿呢?(生交流)

16.谈话:我们的小手、脸蛋、裸露在外的手臂、腿,都能感觉到橘子皮软软的,凉凉的,是因为这些部位的表层覆盖着皮肤,我们就是靠皮肤来进行感觉的(板书:皮肤)。17.总结:我们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这些感官来观察周围的事物。18.课堂检测(学生活动手册第4页):画一画,把感官和做的事连连线。

【评析】创设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发现,是这一年龄段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最佳方式,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单板为有趣,从而帮助学生更细致地观察与交流。但由于学生刚接触科学学习,独立探究的能力还很薄弱,所以在这里教师要很好地发挥引领者的角色,以便帮助学生有序观察,从而提高他们科学学习的能力。

三、延伸拓展,全课总结。

1.谈话:我们可以通过感官来观察周围的事物,小动物们也有感官,它们又是怎么用感官观察的呢?(生交流)

2.视频播放:狗、老鹰等敏锐的感官。

3.交流互动: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4.安全教育:不明物品尽量不要用闻,尤其是尝的方法去观察发现。

【评析】学习是个循序渐进而又需要刻意练习的一个过程。组织学生进行回顾与总结,帮助学生对感官及用感官观察的方法有一个更具体,更全面的认识。在总结时,尽管学生年龄小,说得也较细碎,但科学思维的培养就是点的积累,层的叠加,最后达到质的飞跃。

教学片断赏析

“用皮肤感知橘皮”教学片断

师:刚才你们剥橘子皮了,说说橘子皮是怎样的? 生:软软的。生:有点毛。生:绿色的。

生:剥的时候还有汁水,把手也弄绿了。生:外面的很光滑,里面的是毛的。

师:课前,老师已经把橘子都清洗干净了。把橘子皮放在小脸蛋上感觉一下,有什么感觉?还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这个橘子皮有些凉。

生:还很光滑,放在脸上很舒服。

师:大家把橘子皮靠一靠手臂,穿短裤的小朋友还可以靠一靠你裸露的小腿,有这样的感觉吗? 生点头。师:这些部位都能有感觉,是因为表面的皮肤在起作用,帮助我们发现了橘子皮软软的、一面光一面毛等特征。

【片断评析】

关于身体表面的皮肤是感觉器官,这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也是本课的一个理解难点。学生对皮肤的认知比较模糊,仅是屏直觉思维,很片面地认为手是能感觉物体的冷热、毛糙细腻,是人体的感官。因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探究,指导学生进行身体其他部位的体验,引导学生把脸部、颈部、手臂、腿脚等身体部位获得的感觉联系起来,知道这些部位能有感觉就是因为表层的皮肤在起作用,由此帮助学生认识到皮肤才是人体获知外界信息的器官。

第三篇: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2单元《感官总动员》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二单元 用感官观察

5、感官总动员

教学资源开发

本课是第一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第二课。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在学生知道了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全面认识与描述生活中的常见事物,以实现课程标准关于综合运用多种感官的要求:通过多种感官描述物体的特征,如轻重、厚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气味、软硬等。

本课的研究和学习是在第一课的基础上继续把多种感官综合运用,从而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认识。学习本课的内容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观察事物打下一定的基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教师因地制宜挑选当地的一些特产为活动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根据相关的调整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 知道要全面认识一个事物,需要动用多种感官; ● 知道常见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身边材料的基本性能。科学探究

●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 ● 能够运用文字、图表等记录有关观察、调查的结果; ● 能够有目的地交流研究活动的方法和结果。科学态度

● 体会到对常见的物体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索兴趣;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两人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 意识到多角度、多方式认识事物。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玻璃杯、各种茶、蜡烛,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谈话:同学们在家里喝过茶吗?今天我们就来一场不一样的品茶会。

二、组织活动

1、品茶活动

(1)观察花茶、绿茶、红茶三种茶水。观察其茶叶和茶水的颜色、形状、气味等。(2)学生戴上眼罩分别品尝花茶、绿茶、红茶三种茶。(3)学生汇报,描述和记忆。

(4)探究:捏住鼻子再喝一口,判断是否还是刚才那杯茶。(5)讨论:为什么捏住鼻子喝茶和不捏鼻子喝茶不一样?(6)小结:吃东西时,舌头和鼻子总是一起工作。

2、观察蜡烛 *没有点燃的蜡烛

(1)观察没有点燃的蜡烛,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2)及时记录,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3)学生汇报。*点燃的蜡烛

(1)观察点燃的蜡烛,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2)及时记录,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3)学生汇报。*小结。

三、阅读拓展

1、喜欢吃西瓜吗,你知道怎样才能挑选到一个甜甜的西瓜呢?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4、总结。

【评析】科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现象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学生亲身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自行探究获取科学知识,从语言的表达到相互的交流,从片面的了解到全面的认识,使学生的思维方法得到了训练和发展,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教学片断赏析

师:你喜欢吃西瓜吗?有没有跟着爸爸妈妈一起挑过西瓜呀? 生:去过。

师:你知道爸爸妈妈是怎么挑西瓜的吗? 生:我爸爸会把西瓜捧在手里,说重一点的好。生:我妈妈说要看西瓜的花纹。生:爸爸抱着西瓜敲。师:怎么敲? 生演示。

师:你听过敲西瓜的声音吗? 生:听过。

师:哪种是好瓜的声音呀? 生:不知道。

生:我知道,声音砰砰砰的是好瓜。

师:要挑一个好瓜,不光要看瓜皮的花纹、还可以掂一掂西瓜的重量,听一听敲西瓜的声音,甚至切一小块尝一尝。

【片断评析】学生交流如何进行挑西瓜时,要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汇报。引导学生把平时生活中随父母挑西瓜的方法用语言组织表达,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既包含了细心观察的能力培养,同时也让我们的课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正体现了科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

第四篇:借助工具观察--j教学设计修改1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

《6.借助工具观察》教学设计

大连金普新区松林小学

王丽燕

教情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用感官观察》中的第三课《借助工具观察》。本节课是学生认识感官、了解各种感官功能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当我们直接用感官观察不能解决问题时,借助工具观察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本节课从学生发现用肉眼和放大工具看到了不一样的拇指纹路,用耳朵和借助听诊器听到不同的声音后,引发出他们对不同观察工具浓厚的兴趣,之后让学生拓展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观察工具:了解望远镜、显微镜和汽车后视镜延伸了人的视觉功能;盲杖延伸了盲人的触觉功能;助听器延伸了听力障碍者的听觉功能等等。教学目标:

1、通过做用感官直接观察和借助简单工具观察的活动,知道使用简单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的细节。

2、通过阅读图片资料,了解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的作用。

3、意识观察工具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以及观察工具给人们带来了便利。

教学重点:

知道使用观察工具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更多的细节。教学难点:

会正确使用放大镜、显微镜、听诊器。教学准备:

大拇指、放大镜、听诊器、记录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运用感官来观察周围事物,想一想,如果你走入这片森林,你会用到哪些感官去观察,有什么发现?(生回忆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官可以观察周围世界。)

2、同学们说得都很棒,我们通常是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官直接来观察事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

二、活动体验----------认识放大镜的作用

1、师:我们来一起观察左手的大拇指指纹,边观察边记录指纹的样子。

(1)说一说,你看到的指纹是什么样子的?(生答)(2)师:指纹那么细,我们有什么办法看得更清楚呢?

(3)师:谁知道怎样使用放大镜?(生答并演示,教师演示提醒学生不能用放大镜看太阳,来回移动放大镜,直到看清楚物体。)

2、小组长领取观察工具——放大镜,开始观察并记录。

3、收拾器材。

4、使用放大镜,你看到的大拇指指纹是什么样的?

5、小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我们借助放大镜观察发现,指纹一般分为这三种,其中像圆圈一样,叫斗形纹。一边开口的,叫做箕形纹,像弓一样的,叫做弓形纹。

6、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大拇指是什么指纹。

7、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发现直接观察和用放大镜比有什么不同吗?

8、有没有一种工具让我们看得更清楚呢?你知道这是什么?怎样使用呢?(课件说明)

9、小组内一人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大拇指一次,时间为2分钟。

10、说一说使用显微镜观察,你又有什么发现。(课件补充)

11、显微镜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我们一起再观察自己穿的外衣布料,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最后用显微镜观察。

12、这次观察后,你又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谈感受,借助工具可以使我们的眼睛看清楚肉眼看不清的的微小的物体。观察工具太有用了,延伸了眼睛的视觉功能……。

13、想一想,如果到野外观察,除了放大镜、显微镜外,还也已带哪些工具帮助观察。(课件望远镜)

望远镜可以让我们看得更远。

三、认识听诊器在观察中的作用

1、野外游玩时,如果生病了,我们必须看医生,(图片)看这张图片,这个医生在干什么?如果不同听诊器,能听到声音吗?两人合作,试一试先用耳朵直接听心跳,再用听诊器听心跳的声音。注意心脏在身体胸部左侧偏下一点。

2、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用耳朵直接听和用听诊器听你觉得有什么不样)

3、小结:利用听诊器后,可以更清楚地帮助我们听到心跳的声音。延伸了耳朵的功能。

想一想有听力障碍的人,怎样才能听得更清楚呢。

三、知道各种各样的观察工具延伸了人的感觉功能。

1、提问:除了刚才我们利用的放大镜、听诊器以外,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观察工具?(例如马路上)

2、出示图片:后视镜、盲杖、酒精测试仪……提问它们有哪些用处?

3、完成活动册第6页,将观察工具与感官连一连。

四、评价本课表现与收获。(5星自评)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总结:(课件)生活中观察工具种类很多,而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工具也在不断发展,希望同学们课后去了解并能用好这些观察工具,去认识世界、了解自我。

第五篇:一年级科学第2课《其他常见工具》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第2课 其他常见工具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锤子、筛子、漏斗、镊子等更多常见的工具,知道他们的用处。知道安全使用工具的方法。

2.尝试建立工具的结构、用途、操作方法三者的联系,能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工具完成指定的工作。

3.初步体验和认识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大胆地表达探索使用工具的经验。乐于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认识锤子、筛子、漏斗、镊子等更多常见的工具,知道他们的用处。知道安全使用工具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建立工具的结构、用途、操作方法三者的联系,能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工具完成指定的工作。培养学生简单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工具类物品:漏斗、老虎钳、镊子、转笔刀等。

操作类物品:需要削的铅笔、铁丝、瓶子、棉花等、螺丝类积木玩具(内有扳手、螺丝刀、锤子)。

五、教学时间 1-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儿歌导入:小锤子,敲敲敲;小钳子,夹夹夹;小剪刀,剪剪剪;订书机,咔咔咔。小小工具用处大,本领强大人人夸。

儿歌中说了哪几种小工具?它们各有什么用途?你还知道哪些工具? 板书: 其他常见工具

(二)活动一:认识更多的工具

1.出示与教材中7幅插图相对应的工具图与实物。2.说一说:这种工具叫什么?它有什么用途?(配图)

3.出示学生自带或者教师准备的其他工具,像前面一样进行介绍。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4.观察比较这些工具不同的结构,不同的用途,继续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的关联。

5.想一想:如果缺少了这些工具,会带来哪些不方便?

(三)活动二:巧用工具 1.出示教材中的6幅插图

2.明确需要完成的任务(削铅笔、舀红“汤园”、瓶中取棉花等)。3.出示教材中提供的工具插图,遇到不认识的先注意观察它的结构,猜想其用途。

4.想一想,完成某个任务选用什么工具合适?(记录下来)5.交待注意事项,提出安全操作要求。

6.试一试,比一比,是这样吗?(与之前的记录对照)7.交流。说一说试用工具的体会。

例如:削铅笔时,使用转笔刀最方便,其次是水果刀,剪刀的一侧刀刃也可以,但不方便。又如,舀红“汤园”,试了好几种工具,还是用漏勺最方便。

8.小结。工具是我们的好帮手。选用合适的工具可以顺利地完成工作任务。

(四)活动三:用工具组装小车

1.出示组装小车的所有材料和工具(先实物,后投影或配图)2.观察:小车有哪些零部件?配备了哪些工具?

3.制定计划。想一想:哪种工具可能是用来安装哪种零部件的? 4.学生组装。试一试:用工具把零部件连接、固定组装成小车。5.作品展示。比一比:谁装的小车最牢固?

七:板书设计

其他常见工具

常见的工具:锤子、筛子、漏斗、镊子......用途 使用方法

下载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2单元《借助工具观察》教学设计(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2单元《借助工具观察》教学设计(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6.《静夜思》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点横头、反文旁。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在诵读过程中体会......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第一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过......

    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16小松鼠找花生 教学要求 1、认识“找、生”等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认识2个偏旁“夕”“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11、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心、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2、观察一棵植物(科学教学设计)

    2、观察一棵植物 黄埔区鱼珠小学:彭金琼 ※教学内容:教材第4、5、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2、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4单元教学设计

    1、我们知道的磁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2、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 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

    (鲁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教学构想 本单元的话题是“体悟山水神韵”,包括三篇必读文本,两篇选读文本,必读、选读中各有一篇文言文。必读文本中,《听听那冷雨》《再别康桥》在......

    人教版小学音乐第一册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音乐第一册 第六单元 月儿弯弯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唱歌《小小的船》 教学内容《小小的船》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小小的船》,并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