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教学活动中体现乡土文化的重要性
美术教学活动中体现乡土文化的重要性
【摘要】《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其目的也是提倡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校本教材无法兼顾地方特色的不足之处,使教学活动更具有地方特色,更能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更好地展现学生的个性特长。笔者将自己从事中学美术教学十五年以来,在本土文化与美术教学相结合的一些实践活动和传承本土文化血脉具有更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美术教学 乡土文化
一、本土文化资源挖掘的重要性
有学者说文化之所以成其为文化,靠得是通过人们不断地积淀和传承文化精髓,不断挖掘文化遗产。否则就会衰退,一旦中断,或许再也无法恢复。现在的学生,生活在现代的社会,受外来文化冲击,以崇洋为荣,却不知我们的老祖宗有很多宝贝。前几年,韩国即将申报端午节为本国文化遗产的报导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如果成为他国的文化遗产,我们该有多么尴尬?有志之士为此大声疾呼。从目前国家在立法的高度上确立传统节假日,全国各地热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及北京地区尝试让学生学京剧等现象,可以反映出在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重视。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日益凸现。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导入本土文化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本土文化对于挖掘和传承本文化血脉具有更现实的意义。
二、本土文化与美术教学相结合具有可行性
地方性的乡土美术文化立足于本土而适应本土民俗习惯,它以体现地方民族特色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被其他的形式同化。这乡土美术教育就具有联系生活实际,能让学生了解当地社会与经济文化的发展,更能更新教师的美术教学观念,使美术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要求。
楠溪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它以水美、岩奇、瀑多、村古而著称。这里因山水风光与田园情趣相融合,被名家誉为“天下第一江”,这里的人文景观亦相当丰富,曾有山水诗人鼻祖谢灵运、书法家王羲之、田园诗人孟浩然、大文豪苏东坡等历史上著名的文人墨客履迹和诗篇。此类种种为了乡土教材的开发和利用带来取之不尽的题材,这些自然景观、民俗活动、历史文物、地方物产、当地人文、经济及社会等资源,无不给学生的美术学习和教师的美术教学实践提供了较大的创作空间和选择余地。因此,在本地开展乡土文化与美术教学的结合活动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三、本土文化与美术教学相结合具有可操作性
家?l的资源丰富,作为创作的题材可塑性很强。但是要将繁杂的内容与学生的所要了解的课程形成自己的感受,并用直观可视的形式发现还是要有统筹安排和系统的进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将乡土文化中的美术元素如何表现问题。知识的习得过程需要认识、情感、意志、态度等因素的参与。我想学生获得乡土的知识也需要有认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因素参与才能实现。让孩子们关心自己的乡土文化,首先是体验,只有亲身体验、了解家乡文化的同时就多了份创作的题材,而且在这种过程中油然而生的乡情使得作品更能传递出对家乡的美好未来展望的思想和情感。
首先创设让学生感知的过程,通过实验地调查、访问、上网查导、走访民间老人、发动家长与孩子等方式搜集民间广为流传的永嘉本土文化资源,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构建,为了让学生获得这些信息或组织学生或是让家长组织学生到各乡镇去采风写生,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既能锻炼造型的能力,又了解家乡的民间文化艺术的悠久历史和他的地位作用,从而让学生通过活动对家乡的民间文化艺术的起源和特征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其次是“走出去”,采取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去体会,在整个参与过程中身临其境、耳濡目染,去观看去动手才能收效。因此,只要有适合学生们参与的活动,我们就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有适合学生画的题材,就组织学生去画。从给学生们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念童谣让学生观看与故事相关的事物、民间玩具、图画绘本,让学生们用视觉来了解并想象着故事中的情景,再让学生对独特而浓郁的家乡民间文化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幼小的心灵里产生萌芽,产生感染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们产生创作的冲动,创作空间无限扩大,直到创作出来一件件具有地方性、本土特色的学生美术作品。
如作品《家乡的早香柚大又甜》是学生通过碧莲镇的早午柚节与家人共同摘的经历所画的,图中的满脸胡渣的老爷爷就是种早香柚的农民,瞧他眼睛眯成了缝,嘴角上扬乐得合不拢嘴,心里的甜全都表现在脸部,小作者将脸部夸张并占据了大幅的画面,为的就是想表达农民的辛劳和自己对他们的敬仰。
同样是体现吃的主题,这幅作品中央摆放一个大炉子,圆圆的,高高的吸引了一伙小朋友,有砸着嘴的快要等不及的模样确实可爱。穿着白色围裙的,头戴厨师帽的师傅并未受到其影响,而是不慌不忙地往外掏烧饼。画面中充满着趣味,使人不知不觉回忆起自己的童年。
最后要作成果展示,肯定学生的成绩。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挂上具有地方人文景观,特色风味的艺术作品、手工艺品和工具材料等等,让学生起进校园、美术室就能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视觉冲击,让他们无形中感觉艺术无处不在他们身边,喜观上美术活动,喜欢表现,以及随心所欲的画画。作品装裱展览的举动向更多的孩子介绍着家乡的特色,同时又吸引了更多的参与者,在孩子们的脸上看到了洋溢着自豪。其实从展览作品不难发现学生对艺术表达形式的选择就蕴涵着学生对地方文化发自内心深入的情感,这样深层的情感就是从“集体无意识”到被美妙的神话传说激发出来的民族文化意识,就深藏于孩子的心中,不也是儿童自身就拥有的最内在的宝贵资源?
利用本土资源的开发并运用在学生美术活动中,适合各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的优秀作品进行教学实践,有利于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并且给学生和老师留下较大的创造空间。构建本土资源的一系列课程,既改变了同学们对本土文化的淡薄与偏见,使他们热诚地参加与活动的开展,并带动了家长们,将校园的活动扩展到社会上,让更多人参与到收集本土资源的队伍中来。在平时,美术课至少有3至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聊聊有关本土的绘画题材,一学期下来,学生不仅仅认识了各乡的多种的风俗人情,也慢慢地形成了有意识的关注本土文化,慢慢地对本土文化认识到了解到兴趣。同时,学生在更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感受了人文的价值,培养出对文化的热爱。只要我们多一个心眼,多一份探索的精神,在《美术课程标准》的理论平台下,我们可以大显身手,有效地探索美术课程资源,拓宽教学领域,是我们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本土资源实施为学生奠定了接触文化熏陶的机会,让学生的创意形成了具有地地特色,使他们在地方文化熏陶的大花园中翩翩起舞。
第二篇:乡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以青州市杨集为例
摘要:在社会迅速发展,人类快速进步的今天,中国出现了渴望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的思想倾向,在艺术上也提出返璞归真,开始关注身边的艺术文化。乡土美术这一“最熟悉的陌生人”开始接近我们的生活.走入学校的课堂。本文试图从青州市杨集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古村落等为主体的景观来阐述如何利用乡土艺术来进行农村美术教育。新课标提出:“要尽可能利用自然环境资源,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学活动。” 关键词:乡土风光;乡土人情;美术教学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新的教学理念稳步深人人心,农村小学美术教育正逐步被重视起来。其中乡土文化与美术教育相结合探索美术课程(活动)实践逐渐成为潮流。本文把乡土民间美术文化资源加工转化‘为美术文化教育课程,让乡土文化走进美术课堂。在设计应用、综合探索等领域创造性地利用自然资源中的农作物作为创作的素材,结合农村学生特点,对课本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续和补充。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精神,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广裹的齐鲁大地上, 有一座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的名城重镇, 这就是素有海岱明珠之称的“ 东方古州” 一青州。青州是一个风光无限、景色宜人、山清水秀的地方。在那儿,有个最为引人注目的风景区,那就是杨集。
一、对杨集乡土美术文化的探寻
1.1.以山水为主的自然景观
杨集有众多自然资源,人文景观。以唐赛儿山寨为中心,延绵80平方公里的杨集山区,处处风光迷人,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镇境内还有闻名全国的“牛角岭”盘山公路,巧夺天工百米跨度无支架的张庄桥渡槽、铁佛寺、文殊寺等名胜古迹30多处。杨集风景区自然、人文景观兼具,内中泉、溪、瀑、林、峰、雾、桥、洞、谷等相映成趣,素有“北方九寨沟”之称。唐赛儿、黄巢、撵军等起义大军的遗迹尚存,古村落古栈道古树木保存完好,同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庙子人民英勇奋战,形成了像长秋等数个战斗堡垒村,是红色旅游的圣地。在古村落中众多神话传说引人入胜,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该处可与仰天山国家森林公园相互补充形成规模开发优势,又可自成一体,具有极高艺术价值。
1.2.以人文历史为主的古村落、山寨景观
杨集古村落。在神仙门山脚下,仁河西岸,原北富旺村古村落保存完好。古村落建于宋朝,别具一格。如今仍旧小巷幽深,台阶光滑,石栏青健,石碾、石磨、石槽、石臼完好无损,专家说是考证古村落的绝美之地,是众多艺术家写生的好去处。
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唐赛儿以此作为大本营,扯旗聚义,攻城除贪,震惊当朝,并留下诸多历史遗迹与优美传说,后人遂称“唐赛儿寨”。唐赛儿寨由数座相连的山头组成,寨顶分东西南北四个小寨,唐赛儿寨山势险要,四周危崖绝壁,最高峰海拔786米,面积1.5平方公里。唐赛儿哨寨远望像高高耸立的“发髻”直插云宵,又称“髻髻寨”。寨顶有清同治二年残碑记载“唐三寨由名已久矣,自大明永乐十八年,蒲台民林三之妻唐赛儿者,创修此寨,而山因此名焉”。寨上有“跑马场、跑马夼、点将台、金銮殿、蓄水池、米臼、旗杆窝儿”。这里是实施乡土美术教学一处良好的户外教材。人文、美术、历史相结合,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加深对家乡的热爱。
二、乡土文化的无限魅力
2.1.乡土,身边的美术
城里的学生们坐拥图书馆、博物馆、网络资源、名胜古迹这些课程资源,可在农村小学相当大一部分的学生连水彩笔都没有。但造物主是公平的:他为农村孩子提供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物和丰富多彩的自然材料,它们就是农村孩子开展美术学习活动取之不尽的宝藏。乡土文化走进小学美术课堂,学生能从熟知的乡土文化中感受家乡的美,感受生活的美好情怀,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美的双眼。把能用到美术创作中的乡土材料带到课堂上来,可以得到很好的美术教学效果。杨集当地自然资源是很好的材料,再以自然环境为创作引导,开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鼓励同学们就地取材,培养学生有效开发、利用家乡自然资源的意识和习惯,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作品。’在学习美术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学生的乡土意识也随之得到加强。2.2.风土人情.纯朴乡土文化
美就在学生身边,在自己的家乡。家乡的风土人情、民间故事、文化习俗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到他们之中进行采风,感受到这古老的浓郁的纯正的民间文化,现场人物访谈的艺术采风教学形式可以综合在写生教学中。这种美术活动,大家对杨集的风光和传统文化有了更深、更全面的接触和认识。
虽然农村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着巨大的挑战,但是只要我们认清乡土风情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就能顺利地跳出纯艺术的小圈子,进入美术文化的大环境,注重乡土文化在农村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竭力去开发我们身边的美术资源,使农村美术教学更富有生气,更富有活力。
三、进行乡土美术教育的手段和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不要让学校的大门把儿童的意识跟周围世界隔绝开来.这一点多么重要.我竭尽努力.使在童年时期的所有年份里,都让周围世界、自然界不断地以鲜明的形象、画面、知觉和表象来滋养学生的意识。” 3.1.在乡土中寻找心目中的家园
在美术教学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应让学生有所想、所感、所悟、所好。眼下学生已对繁重的学习感到厌烦.在美术课堂中,带领学生来到杨集古村落.和小山村为一体。朴素的村庄经历时间老人风雨沧桑的洗礼.如一位年迈的老人,在述说着时代的变幻。面对古村,学生们会兴奋不已,古村落上那被无数脚印磨得光滑的石板曾有多少行人匆匆而过,那清凉纯净而幽深的古井曾哺育过多少代纯真的杨集人民!可以问学生:“你们来到这里有什么感觉啊?”他们有的说“很开心”;有的说“很好玩”;有的说“好像回到了古时候”,一个小小的村落都能勾起孩子们的无限遐想!李白有句诗:“生平不下泪.于此泣无穷。”在他们的眼中,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是一个神秘的谜,他们会插上童真的翅膀让思想在这里自由地穿梭。那绿色而细腻的苔藓,那褐色而粗糙的大宅门,那有节奏的光线和甜美的井水,都会使学生们忍不住伸手去感触和用心去感想。学生们正在寻找心目中的家园,他们正在一个活灵活现的平台上与历史对话.找回时间老人留下的点点滴滴.真是“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他们找回了自己的精神本体。
3.2.在乡土中释放应有的热情
杨集有朴素的自然环境,以“家乡美”为美术活动课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活动。在课堂上只是加以适当的引导,主要以学生讨论交流为主。同学对这个内容再熟悉不过。一张张的画充满着乡土特色,丰富多彩,各有特色,这些来源于我们生活的或许就是艺术的源泉。有了以前的特定的场景创作,把杨集的风光拍成照片和短篇在多媒体上展示给同学们欣赏。学生们为眼前这些熟知的景物感到惊讶,这些平时看似平庸无奇的风光原来这么美。然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以村为单位组成小组到本村进行实地考察。有了前面引导的功效,同学们会纷纷响应,积极参与。对本村的情况学生们比较了解,通过采访探讨、拍照片、速写记录等方法,完成这次采风。总结课时,同学们的脸上都会流露出激动的情绪,每个考察小组都踊跃发言,把自己收集到的各种风景素材展现在全班同学面前,并且小组成员的讲解肯定再也不像以往那样干枯空洞了,都很精细、绘声绘色。同学们对村子里的景物了解的细致、全面,一下子变成了新杨集。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才需求的多元化,素质教育表现为空前的活跃。同时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而美术教学也正朝着“民族化”特色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更好地完成其“美育”的任务。
总之,农村乡土文化美术课程资源蕴藏着丰富的开发潜力,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掌握科学有效的方法,做个有心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善于在生活当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本地方的学生的农村美术资源,让学生接触不同地域、社区的美术文化,了解当地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风土人情,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与经济文化的发展,培养多元化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加关注学生人文意识的萌发与教学实践的融合。突破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学科知识的界限,使教学活动从学科基础发展转向更广泛生活和人的自身发展的基础。把美术教育的艺术与生命艺术合二为一.将是我们21世纪每个美术教师的毕生追求!参考文献:
[1]尹少淳.走进文化的美术课程[H].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M].首都炻范大学出版社 [3]鲁道夫.对美术教学的意见[H].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第三篇:乡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初探
乡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初探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美术技能,更要将美术学习和文化学习紧密结合。乡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是体现这一要求的最佳路径,它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主要针对如何让乡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做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美术教学;美术课堂;乡土文化
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大胆创新,体验新的教学方法,我们农村初中的美术教学为什么会那么枯燥呢?我们如何才能把非常枯燥的课上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美术课上多一些自主,多一些兴趣呢?在新的美术课程改革下,历史人物、自然风貌、人情风俗等乡土文化无疑成为美术课堂有待尝试的新鲜“血液”。以下是乡土资源融入美术教学的几点尝试。
一、融入乡土资源,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
对于许多的美术课我们都感觉很老套、很古板,我们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就是教师一味地传授,学生就是一个忠实的聆听着,学生没有创新,而且也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绘画作业,使学生基本丧失了他们创新的能力。
基于上面对传统美术课弊端的认知,我在教学中结合我们临沭的本土资源进行了一点创新,我们临沭有钻石之乡的美誉,更有南茶北柳的美称,在我们美丽的临沭白旄乡就是全国著名的柳编基地,柳编工艺全国闻名,出口海内外,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柳编,在现代工艺品的设计这节课里面,我打算带着我的学生把这节课走进白柳之乡白旄,让学生切身感受柳编工艺,主动去学习柳编工艺,跟着去现实感受柳编,学习柳编工艺,完成我们的这节设计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的高,学生愉快地学习着,有的学生还编出了许多精美的柳编工艺品。这样的课堂怎么能使学生不喜欢呢。
二、融入乡土资源,让学生参与更加自主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代的中学生,自主参与能力略显不足,为了鼓励他们更加自主地参与美术创造,在教学中我立足临沭本土资源活用于美术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
如,在“策划一次出游活动”这节课当中,我也依托了我们临沭丰富的旅游风景资源,比如,临沭有风景秀丽的苍马山风景区、新华社分社旧址、沭河古道、苍山烈士陵园、冠山风景区、玉圣源风景区,启发学生利用我们临沭丰富的旅游资源,策划一次出游活动,结果学生设计的都非常的棒,学生有的设计的是去苍马山旅游线路图,有的设计的是钻石之乡旅游策划书,有的学生设计的是春山茶园旅游策划书,有的是新华社旧址旅游策划书。
三、融入乡土资源,使学生学习产生兴趣
美术课应该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然而如何发挥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创造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如,我在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课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本土资源,比如,民间色彩的艺术搭配一课,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条件来上,让学生回家搜集一些过年的年画,手工纳的鞋垫,清明节放的风筝,以前做的老虎头的小棉鞋,超市里面卖的中国结等,使学生从身边真实感受到了民间艺术色彩的搭配特点,感受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本质。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活泼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一课,学生更是结合临沭本地的资源,大胆地创新,有的学生文化衫设计的是我们临沭的化肥集团宣传画,有的设计的是蔬菜大棚为主题的宣传画,有的设计的是贵人到酒业集团,有的设计的是苍马山风景区画的宣传文化衫,有的是设计的是我们学校龙的图案,有的设计的是常林钻石图案,真可谓的是放手一搏,学生大胆地创新,作品都很出色。
乡土资源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视野,更是给我们的美术课堂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谁都想去做时代的弄潮儿,对于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来说,我们更应该借助丰富的乡土资源使我们的美术课堂充满活力、更加自主、更有乐趣!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中融入乡土文化,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
(作者单位 山东省临沭县蛟龙镇初级中学)
第四篇: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体现解放思想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体现解放思想
美是人的需要,生活也需要美。人的吃、穿、住、行之中,无不有美的追求与需要。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经济化,人们追求的价值也越来越多样化,生活中美的需要也越来越广泛。生活中的每件事都有可能需要用美的眼光去审视、去判断、去取舍。即一个人掌握的美的原则、形成的美的素养将直接影响他的一生的生活质量。
我们面对着生活中处处需要美的社会,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却存在了许多问题。学生的美术作业与作品往往集中在一本本子上,每次完成后便沉睡于教师的桌面上,甚至有些学生的作品在教师给他评价定成绩后,便直投垃圾筒。学生的作业成了应付教师的作业,时间久了,学生的创作性和积极性便会泯灭,更谈不上美术素养的养成。分析其原因是学生没有认识到自己创作的作品价值所在,往往被一个模糊的成绩所扼杀。所以正确地引导学生认识美术的价值,即美术对一个人的影响,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我们对学生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
因此,我便提出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体现解放思想,通过引导,使学生懂得、体验到美术与人的生活的关系,从而去改变自己的学习动机,真正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与创作能力,用自己的所学与自己的双手去美化自己的生活,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与生活质量。我觉得应该遵循教育教学的一般原理与原则,注意贯彻如下几个原则:
1、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
通过《春天的花》、《树叶图案》和《蝴蝶图案》等课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造物美。春天的生机勃勃、万物复苏和百花争艳的美,作为农村的小朋友尤其能感受到他们生活在如此美的大自然之中,而各种形状、颜色的树叶和花朵,各种色彩、形状、花纹的对称的蝴蝶也 1 能让学生感到大自然造物的神奇。而《高大的楼房》和《画座宝塔高又高》等课能让学生感受到人类造物的美,各种形体的高大的楼群,各种风格式样的宝塔、极富有童趣和想象力的少年宫等,更是能极大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纸筒人》一课中,学生感受到人的动态美。从《我们爱和平》一课中,渗透了思想教育,有益于学生形成美德。通过以上课的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只要善于去发现。
2、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美的感受,抒发自己的情感。学生可以通过图画、图案和制作等方式,充分表达生活、大自然的美。通过描绘美丽的春天、用线材与面材的立体造型、插图、高大的楼群、我为奥运作贡献等,制作布贴画面来表达对大自然、生活的独特美。
3、把自己所学,应用于生活,使自己的生活更富于色彩、艺术美。
我请学生把自己平时创作的一些优秀作品进行简单的装裱,然后挂于自己的家里、房间里,使自己的作品与家人共享,使学生感受到把自己所学用于生活的作用及给人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学校、家庭与美术有关的实践活动,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增强了美术的实用价值。
我把学生的美术作品投稿到市青少年报或学校的金星报,参与者的学生画投稿,已有多位学生被刊登出来。鼓励学生参与班级里的学习园地和黑板报的布置,使学生体会到了美术的实践作用,从而提升对美术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生活美术观。通过一些设计课,例如,《我的书包》、《趣味纸笔插》和《有趣的日用品》等课,可以更好地沟通生活与课堂学习,将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美术课中,请学生自己设计,用于生活中,进一步感受到美术的实用价值。
5、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与创造美的双手。
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素材,往往不被人所重视与发现其美术价值,例如:树叶、树皮、蛋壳等,而这些东西,在美术课中课成了创造美的好材料,经过学生的巧手,创作出一幅幅优美的工艺品。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懂得了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甚至看似废品的东西,经过创作、加工,变成很有艺术、欣赏价值的作品,进一步懂得了生活在于创造,才能更加美好。
我觉得在生活与美术的这两方面教学,让学生真正使学习美术中建立起生活美术观。
2014年11月2日
第五篇:浅谈如何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体现乡土地理基本知识.
浅谈如何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体现乡土地理基本知识 陈艳敏
(碧江中学顺德北滘
[摘要] 本文从课堂教学中的备课、教学过程、课后作业等三个教学环节,讲述如何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体现乡土地理基本知识。
[关键词] 乡土地理基本知识地理新课程教学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到:“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求地理课程要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使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能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地理素质,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地理素质水平。乡土地理存在学生的周围,具有开放性、实践性、时代性、灵活性、探索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乡土地理基本知识,是学习乡土地理的重要途径,也是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路石,任何一个地理教育教学的过程,都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尤其是区域性校本乡土地理,其选定研究的内容没有一定得文本教材作为一句,其方法需要教师的引领和指导,教师要充当好组织者、引导者、设计者的角色,因此对于备课和教学过程、课后作业的设计,应当重视。本人现就如何在地理新课程教学中体现乡土地理基本知识,谈一些看法。
一、备课
(一收集乡土地理素材
备课,除了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还应在课余时间注意收集、分析和归类大量有用的乡土地理素材,建立乡土地理素材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有一桶水;
要“厚积”才能“薄发”。教师只有平时多积累乡土地理信息,不断丰富地理的感性认识,加强地理观念。收集地理素材的渠道有很多,现列举如下: 1.留意身边的生活
生活就是课堂。大部分教师与学生生活在同一个校本环境,同一个地区,对周围的生活环境熟悉。因此,教师在鼓励学生多留意身边的地理事物和地理问题的同时,自己也应关心和收集身边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件,以便于在教学中联系实际,正确引导学生发现、观察、分析生活中地理知识。
2.善用生活媒体
电视、网络、广播、报刊杂志等等,都是与我们密切相关的生活媒体,对于我们的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扩大、深入。这些生活媒体,体现不少的乡土地理现象和地理事件。善用生活媒体,有利于乡土地理多种教学形式的开展,丰富乡土地理知识的内容,扩宽视野。多了解那些节目可能会介绍或涉及乡土地理知识,并积累、整理、保存来自媒体的节目,还可以分门别类剪辑、组接,以供教学需要时观看、研究。如,佛山电视台顺德频道的《城门头专辑》、《见多识广》、《影像广东》、《顺视新闻》等节目,都有涉及到乡土地理信息。
3.捕捉新闻热点
在地理教学中,应时常关注新闻媒体瞬息万变的信息,这是因为他们反映了现实生活中鲜活的地理知识、敏感的地理问题,是对地理课本最及时的补充和修正。时事新闻不仅仅是政治学科的专属内容,也可以纳入到地理教学环节中,让地理教学与时俱进。地理新闻可作为新课导入的材料,也可以某个地理知识点的事例,也可以作为知识拓展、思维发散的外延,也可以经编排转变成试卷设计中的材料分析题。关注新闻热点,及时捕捉有关家乡的地理新闻,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时时留意、处处收集地理现象和地理事件的良好习惯。如,最近顺德北滘都宁村某钢板厂被发现偷排废气,其中有一个烟囱甚至直接喷火,经当地政府及环保部门查处协调后,该厂承诺20天内搬迁,而现在顺德区67家企业已经被纳
入环境信息管理和环境保护信用管理范围,学生通过新闻了解到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并要关注身边的环境,树立环保意识。
(二备课
乡土地理知识就在学生身边,为学生所熟悉,有直观的感性认识,通俗易懂,有亲和力,具有趣味性。而地理本身具有广阔的空间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但初中学生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备课中,充分利用以上乡土地理知识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识穿插乡土地理基本知识,会让学生产生地理就在身边、地理并不陌生也不遥远的感觉,从而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教师讲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把要讲的事物和现象全都搬到学生眼前,又不可能前去观察,但是地理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关联的。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客观的乡土地理材料,加深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如讲解地球的五带的范围后,告诉学生顺德的纬度位置是22°40′~23°02′,让学生判断顺德位于五带哪个带。学生很快得出顺德位于热带,因此顺德终年炎热,冬季不寒冷、不下雪。再如讲述东南亚的华侨,再联系到顺德的华侨,20世纪30年代,受世界性经济萧条的影响,蚕丝价格暴跌,顺德大批的女工转到东南亚国家做家庭佣工,目前数的华侨同胞有10万多人分布在世界各地,询问学生是否有家人或亲戚是华侨,简单讲述华侨的有关情况(如迁移时间、迁移原因、迁入地点、对当地的贡献。又如讲述灾害性天气的时候,指出顺德地处
热带,临近海洋,夏秋是台风多发的季节,教师列举一些最近经过顺德的台风,并让学生讲述顺德台风来袭的情景或抗风灾的经历,以切身的体会了解台风的特点。又讲述地形的时候,让学生根据顺德地形描述(顺德为西江、北江河口的冲积平原,地势西北略高,东南稍低,最高山为东南部旧寨的顺峰山,其次为西部龙江的锦屏山,参考顺德地图,简单画出顺德分层设色地形图,加深对顺德地形的印象。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乡土地理知识时机要恰当,内容要适量,少则四五句话,多则四五分钟,不可过滥,不可为了重视乡土地理知识而偏离了教学目标。
(二学生回答
在课堂提问和课堂小结的时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会来举例,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得出结论,并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最后由老师加以补充完善。
三、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除了书面练习外,还可以有多种形式:(一收集网络资料
课后可让学生收集有关乡土地理的网络资料,但面对海量的网络资源,学生往往无从下手,不知道应该访问哪个网站,该看哪些信息。而且有部分的网站是为承认或高年级学生而设计的,内容对初中学生来讲显得难度大、难消化,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师应推荐部分适合的网络资源,宜精不宜滥,避免学生出现信息迷航或信息过载的现象而影响教学效果。
(二画图
在讲述平面图的画法后,让学生画自己的村的平面图。学生参考地图,并根据实地观察、生活经验和访问调查,了解更多平时疏忽或知道但不熟悉的事物,加深对家乡的熟悉程度,也增长了见闻。
(三实践活动
乡土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增强热爱家乡、热带祖国的情感”,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鼓励或带领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充分开发地理课程资源,进行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
设、制定调查方案、收集和整理信息、采取行动、反思和评价、交流和表达等。[1](四图片展览
定期在校园开展专题图片展览,以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的形式进行。如,以“顺德制造、中国骄傲”为题的专题图片展览,用图片和图表展示顺德工业的历史发展、工业品牌、工业结构、工业布局,等等。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对家乡建设成就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叶玲燕.“乡土地理”进行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初探[A].地理教育,2005,(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