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请假条》精彩教学设计推荐
《请假条》精彩教学设计推荐
教学目标 :
1、学会课文中14个生字,知道制度、另起一行等词的意思。
2、学会写请假条。
3、知道写请假条的意义,初步培养遵守学校请假制度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能写请假条。
教学难点 :正确写请假条,养成不上学写请假条的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了一条不好的消息。出示:
今天,王刚感冒发烧了,要去医院看病,不能来上学。
怎么办呢?看谁的办法多?(生说)明确写请假条的意义。
结合学习、理解制度
出示课题,学习生字假
二、自学课文
看能不能帮王刚写一张请假条。
1、自己读课文,可以同桌交流写请假条的方法
2、共同交流,帮助王刚写一张请假条
3、熟读第三自然段
4、用上先再最后说说请假条应该怎样写。
三、巩固
1、读生字词
2、轮流读课文
3、按课文填空:课后习题4
四、作业
试着完成课后第5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词
2、完成课堂作业 2
3、回忆写请假条的方法
用上先再最后说一说请假条该怎样写。
二、说说下面两张请假条分别错在哪里
完成课后习题5
三、学习课文第2段
为什么一定要写请假条呢?看看李老师是怎么说的?
熟读第段
提问质疑
四、小结
根据下面内容写请假条
4月15日,王平感冒了,不能去上学,向楼老师请假一天。
五、巩固练习
《课堂作业 》6
第二篇:精彩极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一.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二、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我”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后,对“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反应是“得意洋洋”,而对“糟糕透了”的评价的反应是“痛哭起来”。显然,这时候的作者并不理解父母的心。
几年后,“我”再看那首诗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不得不”承认,说明作者已认识到父亲的评价是对的,但在感情上似乎还不好接受。
成年以后,“我”“越来越体会到”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自己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作者不仅认识到两种评价对自己健康成长的必要性,而且认识到这两种看来截然相反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
三.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感悟作者对父母两种不同评价的理解
四.课时:2课时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作者是怎样逐渐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所包含的爱的
六.教学程序:
1.导语:同学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做完一件事后,爸爸妈妈对你的评价完全不同。比如:你的数学考了99分,妈妈表扬你,说你真棒!而爸爸则说你做的不好,没有得到满分。这个时候你的感觉如何呢?一个99分为什么有不同的评价呢?你当时是怎样看待父母的这两种评价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感想,而后引入本文)2.初读课文,理清文路
a.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课文,思考什么“精彩极了”,什么“糟糕透了”?
b.同学们读的很好,很有感情,这几个字要注意它的读音和字形(以课件形式展示字词)指名读,齐读
c.想一想:文章写了哪些年龄阶段的事? 板书;七八岁 十二岁 成名后 d.我们刚才通过找相关的段落,理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那么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呢?谁想说一说自己不懂的地方呢?(大家理解的很好,相信通过进一步学习你们会理解的更好)3.再读课文,体会感情 A.自由阅读第1—14段
a.我写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是(),我的反应是();
父亲的评价是(),我的反应是()(板书)b.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感情
c各抒己见:同一首诗,为什么父亲母亲的评价完全不同?
(父亲母亲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了我的诗。母亲注重的是我七八岁就可以写诗:父亲则注重诗本身的质量)(以课件形式展示)
d.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巴迪,你希望父亲回来对你说什么?(以课件形式展示)(同学们说的很好,巴迪多么希望父亲像母亲那样赞美他,可父亲的表现与巴迪想象的完全不同,失望之情涌上心头)B.自由阅读第15—17段
a.读完课文请同学们思考:.父母对巴迪第一首诗完全不同的评价给巴迪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板书:一直写作 学着修改 创作源泉 时常提醒(坚持写作和不断修改对一个作家来说非常重要,正是父母的截然不同的评价使作者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永远保持创作灵感和谦虚谨慎的态度是更重要的,这也是父母的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作者的影响)
b.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请同学们想想:如果仅有母亲的表扬不是更幸运吗?只有父亲的批评不是更不辛运吗?(以课件形式展示)
(作者对父母的评价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是他认为自己幸运的原因。)c.同学们,父母对巴迪的爱使他成为作家,对此你有什么感受呢?
d.同学们这堂课上得十分精彩,在语文课即将结束之际,送给大家一句话共勉:人生旅途会有各种各样的爱,在爱的鼓舞下,我们要努力地前进!
七.作业设计:我手写我心,爱的表达方式有许多,请同学们用笔写下你类似的经历来表达你的感受.要求,文体:记叙文
字数:600字左右
时间:下周五交
八.板书设计:七八岁 十二岁 成名后
我写第一首诗,母亲的评价(),我的反应();
父亲的评价(),我的反应()
一直写作 学着修改 创作源泉 时常提醒
九.教具准备:课件
第三篇:精彩极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案例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写了对巴迪幼年时第一次写的诗,父母给予了截然不同的评价。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虽然父母的评价不同,但其中却隐藏着共同的情感——爱。怎么让十来岁的孩子体会父母不同的爱呢?思考再三,我决定采用辩论的方式。
师:同学们,巴迪七岁时写了第一首诗,父母给予了截然不同的评价。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糟糕透了”。你认为哪种评价更好?支持母亲的评价的同学请举手。(大多数学生举手)哪些同学支持父亲的评价?(只有十来个学生举手)因为同学们支持的评价者不同,所以我们自然也就分成了两方。今天我们开一次小型的辩论会,请同学们各抒己见,说出你的理由。(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准备。)
生:我支持母亲的评价。因为巴迪很小,小孩子第一次写诗很激动,妈妈的评价能鼓励巴迪继续写作。妈妈给了巴迪信心。
生:我觉得妈妈的鼓励很重要。因为我胆子很小,每次妈妈鼓励我、夸奖我的时候,我的胆子才能大一点。
生:我喜欢爸爸的评价方式。因为爸爸的话很直接,让巴迪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写的诗还有很多不足。如果爸爸也像妈妈一样夸耀巴迪,巴迪可能会真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诗人了,也就不会再进步了。
(学生各抒己见,辩论十分激烈)
生:老师,我和他们的观点都不一样,我觉得爸爸的警告和妈妈的鼓励只有合在一起对孩子的成长才作用最大。我能用一个实验证明我的观点是正确的。(一脸自信)同学们都玩过翘翘板吧?(玩过!学生异口同声)大家看我手中的尺子,尺子就像一个翘翘板,翘翘板的这头是爸爸,那头是妈妈,(她边说边在尺子的两边各放了一块大小差不多的橡皮)中间的这个小玻璃球是我们。大家看,当翘翘板平衡的时候,玻璃球站在尺子中间。当爸爸的这一边批评过多的时候,爸爸这一头就低了,翘翘板就不平衡了,玻璃球就滚向低的一边。相反,当妈妈的表扬过多的时候,玻璃球就会滚向妈妈那一边。所以,只有爸爸妈妈的爱平衡的时候,我们才能站在翘翘板的中间。只有平衡才是最高点。(学生演示完,同学们自发地给予了她经久不息的掌声。)
师:是的,“只有平衡才是最高点”。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既需要妈妈鼓励的爱,因为她给了我们信心,也需要爸爸严厉的爱,因为他让我们更清醒,不会被表扬冲昏了头脑。“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虽然父母表达爱的方式不同,但其中饱含的爱却是相同的。正因为有了父爱与母爱,我们生命的小舟才能扬帆远航!
反思:
“平衡才是最高点”,这是学生教会我的一个新理念。在这节课中,虽然学生的语言很朴实,虽然学生演示的只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个例子,但她能将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巧妙地在指间轻松演示,让“听众”茅塞顿开,这种效果是教师教条的说教难以达到的。学生的心更贴近学生,学生的心更贴近生活。只要让平静的生活灵动起来,复杂的事情简单起来,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我们的教学就会更富有灵性,更富有生动,更会有不曾预约的精彩。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案例 案例描述:
巴迪童年时、成年时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呢?你又是怎样理解的?请大家自己默读课文第二部分内容。
师: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生1:我从中读懂了作者儿时不明白父亲那句“糟糕透了”的意思,现在明白了。
生2:我从中读懂了作者体会到自己多么幸运,因为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
师:那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言语,把含义深刻的语句找出来并联系上下文或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感受。
(生自由读文找句后汇报交流。)
生1:我从“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总结、提高。”这些句子中体会到母亲慈祥、鼓励式的爱,激励作者满怀信心前进,父亲批评式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生2:我体会到作者小时候很幸运,既拥有母亲鼓励式的爱,又拥有父亲严厉式的爱。我却得不到父母的疼爱,我的父母是重男轻女的典型,他们总是疼爱我弟弟,从来不怎么关心我。
生3:这说明作者虚心接受了爸爸的批评,把它当作是自己前进的动力。
生4:我从“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这是比喻句。
师:“交织”在这里指什么意思?大家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位作家,当你的作品深受读者的好评,你会怎样对自己说?当你的作品屡屡碰壁,稿子被出版社退回来,你又是怎样对自己说的呢?
师:你还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什么?
生1:“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我喜欢这句,他告诉我“精彩极了”是一种慈祥的爱,“糟糕透了”是一种严厉的爱。
生2:我从这句中体会到不管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都是来自父母的爱。
生3:我知道了这两种爱虽然表达形式不同,一个是赞扬,一个是批评,但都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
生4:我体会到父母都是为了儿女好。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像巴迪这样的故事经常发生,请你把你经历过的这样的事情与同学们交流、交流。
(生回忆交流。)
案例反思:
一、给学生感悟的课堂 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因此,新课程改革后,我们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感悟的课堂,而我这节课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只有每节课坚持让学生石感悟的课堂,学生的语感才会提高,为今后的语文能力的提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语文生活化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深地感受到:语文其实离我们很近很近。这样的话,语文此门课程对小学生来说是那么倍受亲切。自然而然,学生学起来兴趣浓了,主动性调动起来了。
三、不足之处
“以读促讲”──“读中悟情”──“身同感受”,正是这节课所追求的,可就只差这一细节──朗读的指导,因而导致此课堂教学暗然淡色。语文课堂是对话的课堂,要处理好“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关系,有感情朗读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手段,让学生与文本的接触中,燃起心灵的火花,感受到人文的升华。江春华
“同学们,经过刚才的学习,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那就来说一说吧。”
“老师,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作者幸运是因为他有慈祥的母亲给他鼓励,还有严厉的父亲时刻提醒他不要骄傲自满。要谦虚谨慎。”
“我认为应该是母亲慈祥的爱给他鼓励,使他自信,振奋;父亲严厉的爱给他以警示、启迪。”
“ 我认为不论是母亲慈祥的爱还是父亲严厉的爱都是为了作者着想,希望他成为一名作家。”
“我反对,作者的爸爸妈妈一开始肯定不一定是要把他培养成一名作家的。是因为他写了一首小诗,母亲认为他年仅七岁能写出诗来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所以赞扬了他。这也给了他激励,所以作者后来才会继续写诗,继续努力,最后才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作家。”
“说得真棒!”我不由伸出了大拇指,“由此可见,母亲慈祥的爱也好父亲严厉。
情景教学案例:
片段一 结合实际,营造情景气氛
(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师首先展示这次5·12汶川大地震的相关图片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3一4分钟时间再次熟悉文本,理清思路。然后进入教学主要环节之一,结合实际,营造情景气氛。)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在5月12 号我们祖国的四川发生了8.0级的强烈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有许多的人不幸遇难,其中也有许多向我们这样正在教室上课的孩子,在上课之前,我们首先向他们表示我们的哀悼!(班长:起立!全班默哀一分钟)以前我们上语文课,老师都要提一些问题帮助你们学习,今天,我也要提问题,但不多,就一个,想知道这是个什么问题吗?老师暂时不告诉你们,让你们来猜一猜。当然,猜不是乱猜,要有根据,要有所准备,怎么准备呢请听清楚第一,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老师会抓住哪些词句来提问,会在哪里提问,如果在这里提问,我该怎么回答。第二,根据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你可以放声朗读,你可以默读,你也可以边划边读。第三,读完后你还可以跟同桌互相交流,听明白了就开始吧!(学生快速地读课文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老师想听听你们的猜测,谁先来?(请4一5位学生交流他们所猜出的问题,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测,教师予以鼓励。)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非常有意义的问题,说明大家刚才对文章的阅读很细致、很认真,而且还很善于思考。老师也提出一个自认为价值较大的问题,我是根据课文的最后一个小节提出的。
师生齐读:“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师:大家认为这位父亲了不起吗?(板书:了不起)让我们先来认识这位父亲。大家都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那些周围的人们,那个孩子的父亲就更加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了。我们相信他们之间一定会谈论些什么或者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下面就请你们续写这篇课文。假如你是其他那14个孩子的家长中的一员,此时你会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呢?把你们对这位父亲的敬佩之情融人在文字中。(学生快速地写着自己的感受,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已经写完的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你写的感言,好吗?还没写完的同学也可以按自己的思路来交流你所设想的感言。(请2-3位学生交流自己所写的感言,然后让他们找出自己用来表达对这位父亲敬佩之情的词语,并板书。学生会使用“ 坚持不懈” 坚强“、” 坚守承诺“、” 永不放弃“ 等词语。
【分析】教学一开始,以刚刚发生的5·12大地震导入,结合视频、图片,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思绪拉向了地震的惨烈现场。又在此情景下提出问题,表面上看是让学生来猜测老师将会提出什么问题,实质上是教师通过学生的猜测结果来更好地把握学情,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把握程度,以便于后续的教学环节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中,布置学生写感言,而且是要求以其他14位学生家长的” 身份“ 来写,这种” 角色替代“ 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很快进人事件情景中去,感悟情景中人物的真实感受,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不仅如此,通过课堂交流学生所写的结局,使这些发自内心的情景感受进一步在课堂上扩散,直至形成弥漫于整个课堂的情景气氛。大家都沉浸孩子被救的喜悦中,沉浸在对这位父亲的无限崇敬和无尽感激之中。
第四篇:诺贝尔精彩教学设计
<<诺贝尔>>精彩教学设计
《诺贝尔》精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听写课后词语。
2、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语言材料了解诺贝尔的成就,感悟诺贝尔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激发情感
1、今天我们学习《诺贝尔》
2、提到诺贝尔,我们就会想到一个举世闻名的奖项——诺贝尔奖。课文一开始就介绍了诺贝尔奖。读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世界性盛会)
3、再过20多天,一年一度的诺贝尔颁奖仪式又将在斯德哥尔摩拉开帷幕,想不想预先领略一下典礼盛况?
颁奖典礼是一次盛大的晚会,参加的众多嘉宾中有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瑞典的国王王后。参加典礼的人们必须穿正规的礼服,典礼使用的花朵全部是从意大利诺贝尔逝世的地方空运过来的。
觉得这个典礼怎么样?
这么隆重的典礼跟一个人联系起来,谁?——诺贝尔(齐读课题)
人们为什么这么隆重地举行颁奖典礼吗?(纪念诺贝尔)
4、诺贝尔有哪些成就,值得人们这么隆重的纪念他呢?我想听听大家读了课文之后的看法。
二、初读感知,了解成就
1、学生轻声读课文,了解学生容易读错的生字,相机纠正。
2、说说诺贝尔的主要成就
3、对于诺贝尔的成就,课文中有这样一句句子: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学生朗读。这许多是指多少呢?是355个发明。每一个发明都来之不易,每一个发明都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你觉得诺贝尔怎么样?(板书:伟大成就)
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从“最突出”这几个词语里你体会到什么?
(诺贝尔被称为****之父,为了发明****,他投入了他整个生命。)再读句子。
4、具体描写诺贝尔发明****的是哪几个自然段?(第3至第9自然段)。请几位同学来读这一部分,看一看诺贝尔是怎么发明****的。
(学生朗读课文,相机了解发明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了解诺贝尔的永不满足。)发明液体****是实现理想的第一步,随后他又迈出了第二步,谁来读? 第二步的足迹看来很辉煌,是吗? 成功了,他停下脚步了吗?从哪句话看出来?看来诺贝尔又迈出了很多步。谁来读接下来的内容?
5、小结发明****的过程。(树立理想——发明液体****——发明固体****——发明威力更大的****)从这个过程中大家体会到什么?
三、品读课文,感悟精神
1、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诺贝尔对科学追求的永不满足。在永不满足的奋斗中,他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怎样的代价,他究竟凭什么获得了成功?请大家默读课文第3——9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2、师:课文中那些句子打动了你,找出来读一读。
交流感悟:简单的语言文字背后是感人的内容,下面我们来细细品读这些句子。
(1)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⑴指名读
⑵读了这段话,你感受到什么?
⑶这个片段中,哪个词语最令你感动?毫不气馁
你能体会他当时的痛苦吗?
面对这一切,他也有悲痛、也有犹豫、但冷静下来后,他想的是——(交流)(板书:为了科学)
所以,遭受这一切,他毫不气馁。学生齐读句子。
过渡:诺贝尔决心继续实验,可由于危险太大,政府不允许诺贝尔继续试验,怎么办?——租船——这也是毫不气馁。船上的工作怎么样呢?谁来读?
(2)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黄色****。
a、你感受到什么
b、失败、失败、再失败,他疲惫的身心经受了多少次失败?失败了就再来,他拖着虚弱的身体工作了多长时间?
c、看着“四个年头几百次失败”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屡败屡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d、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百次的失败,常人难以忍受,然而,诺贝尔却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从“终于”你读出了什么?(读出了****发明成功的不容易。读出了发明的过程是充满艰辛的。)师:失败是对诺贝尔的磨砺,失败使诺贝尔得到升华。你能把你对这句话的感受读出来吗?
e、当1867年的秋天终于来到的时候,诺贝尔的实验成功了。后来,他又发明了雷管,从此——学生读。
小结过渡:在发明****的过程中,有许多感人的镜头。课文8、9自然段就为我们介绍了其中一个镜头,读一读,你又有怎样的感悟?(出示8、9自然段)
(3)发明威力更大的**** 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不放。
a、诺贝尔的哪些举动令你敬佩:亲自、双眼紧紧盯着、仍然盯着
b、两次写到诺贝尔“紧盯”什么叫紧盯?他在盯着什么。
他双眼紧盯着火星,火星怎样了?
从诺贝尔的“紧盯”中,你体会到什么?(学生读句子)
c、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了!(老师范读)这句话用了三个感叹号,你读懂了吗? ——火星接近****意味着(危险更近),所以他的心(怦怦直跳)——火星接近****也意味着(成功更近)所以他的心(怦怦直跳)
d、怦怦直跳的心是为即将到来的危险而紧张,更是为可能到来的成功而激动,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话。
e、轰!巨大的****声——(教师引读,感受当时的危险)人们为什么惊呼?
咱们在这儿正为诺贝尔担心呢,突然——(学生齐读)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欣喜若狂)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学生说具体点:成功了,做了很多次,成功来之不易)(如果成功来得简单,诺贝尔会这么高兴吗?)这一刻是值得疯狂的,因为他为之付出了太多。让我们把这个片段再来读一遍。(4)小结:诺贝尔成功了,你觉得他的成功靠的是什么?(板书:伟大精神)
三、结尾
1、为了科学,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但他给予人类的又何止他的生命。齐读最后一段,你又有什么感悟。(点题:为了科学,为了人类)
2、诺贝尔的生命结束了,但他对人类的贡献永远不会结束。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奖早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大奖,(出示开头图片)谁作出杰出贡献,谁就能获得这项无上荣誉。可这位科学巨人自己呢,却认为自己不应得到任何荣誉,甚至墓碑上也没有只言片语。但这仍然不能阻止全世界的人们每年用最隆重的方式纪念他。同学们,岁月的长河会带走很多,让我们永远铭记住他——诺贝尔,记住他的杰出成就,记住他的伟大精神,记住他心底的声音: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板书设计: 诺贝尔
杰出成就为了科学、为了人类 伟大精神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咬文嚼字的读中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内心,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目标:
1.以读入手,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为主线,读中悟情,引领学生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透过语言文字深刻体会诺贝尔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疑问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每年的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是世界性的盛会--诺贝尔奖举行授奖仪式的日子。请大家打开书,用书上的语句来回答人们这样做的原因。师引读课文第二小节。
2.从这连着的两个设问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人们为什么如此深深地怀念与敬佩诺贝尔呢?今天我们就进一步走近诺贝尔,去触摸,去感知这一个伟大的生命。
[设计意图:开篇开门见山地由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引到人们对诺贝尔深深的怀念与敬佩,为师生潜心会文,展开深层次的阅读对话做了有益的铺垫,也体现了语文课堂简约之美。]
二、品读课文,感受内心
1.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
(出示)为了发明****,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2.指名读。读着这句话,我发现大家都不由自主地突出了“整个生命”四个字。整个生命意味着什么?(全部的生命,所有的一切。)
对,一个人用他一生所有的一切去投入的,一定是他最挚爱的事物。而诺贝尔用他生命的全部去投入的就是发明--****。
3.请同学们捧起书,认真地默读课文4--9小节。不放过一个词,一句话
去用心地感受诺贝尔是怎样把他的整个生命投入到发明****的事业中去的?要前后联系起来看,重点字词可以圈圈点点,还可以在带给你感受的句子边简单地写上自己的感悟。好,开始默读吧!(给予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语文学习中,最重要、最基本、最有效的“语文实践”就是“读书”。这儿抓住“学习语言”这个根本目标,从文章中心句入手,留足时间让学生静品默思,让语文教学的根深深地扎在文本语言中,通过组织学生与文本不断地对话把语文学习的过程变成为学生在文本的字字、词词、句句中穿行的过程。]
4.师生交流。
(1)第4小节。(引导体会诺贝尔从小就树立了发明****这一远大的志向。小小年纪,就懂得关心劳动者,令人感动、敬佩。)(2)第6小节。师补充:现在,实验室被炸得无影无踪,5名助手****了,其中还包括自己的弟弟埃米尔,父亲也成了残废,而且老人经受不住这件事的沉重打击,没过多久也去世了。不仅如此,邻居们呢还把诺贝尔称为“科学疯子”,出于恐惧纷纷向政府控告诺贝尔,这样政府就不准许他在市里进行实验了。
[设计意图:语文课不必谈“讲”色变,适当地补充课文资料,把文本读厚是必要的。这里恰到好处的扩充,不仅拉近了文本与孩子们的时代空间距离、生活经验距离,而且为下面想象画面,感悟诺贝尔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精神做了很好地铺垫。] 真是重重的困难,层层的阻力,同学们,学到这儿,你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们的耳旁仿佛又响起了人们怎样的话语呢?
此时此刻他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引导体会诺贝尔化悲痛为力量,遇到困难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精神。)指导朗读。
(3)第7小节。一年365天,四年就是一千四百多天,透过这两个数字你有什么感受?(着重体会诺贝尔坚持不懈的精神。)指导朗读。
(4)请同学们认真读读8、9小节,看看你们从哪儿读出了诺贝尔的专注,又从哪儿读出了诺贝尔的实验的确成功了?
(抓住关键词“亲自、紧盯、仍然盯着”等着重体会诺贝尔的专注;抓住关键词“轰,巨大的****声,震撼,滚滚浓烟,涌出来,满身鲜血”等着重体会诺贝尔实验的成功。)此刻,诺贝尔的表情是怎样的?可用什么词来形容他的神情呢?
诺贝尔为什么这样欣喜若狂呢,是他又有了发明专利,是他又能赚钱了吗? 是什么力量促使诺贝尔不顾生命危险去如此投入地实验呢?(引导体会是造福全人类的美好理想,使诺贝尔全身心投入创造发明,连个人的生死都不顾。)相机指导朗读。
5.同学们,你们读得真投入,现在老师就奖励你们做一回诺贝尔。诺贝尔们,你们好。我是你的崇拜者,现在有几个我内心的困惑想请你们来解答。
(出示)诺贝尔,当你长年累月、没日没夜地实验,遭受一次又一次失败时,你真的没有灰心丧气过吗?
诺贝尔,你成功发明了固体****和雷管,按理说已经功成名就,可你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发明****力更大的****。难道你真的就不怕舍去人生最宝贵的生命吗?
[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中,从学生到学生的固定角色,常常使学生陷入“被动”的消极状态中,影响了学生与文本的深层次阅读与对话。设计中教师启发学生充分地想象并进行师生角色的转换,很自然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人物的距离。当平面的文字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在情感驱动下,主动地融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积极体验,感人物之所感,想人物之做想,言人物之所言。]
6.(出示句子):为了发明****,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同学们,请再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话。此刻,你一定有了新的体会,就把你的感悟融入到你的声音里,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让“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而这时的“读”与品读课文前的读相比已有了温度到深度的不同。这是孩子们真正用心灵感悟课文,走进人物内心世界后的诵读,是情到深处之后的真实情感的表达。所谓语感的东西就是在这样的反复咀嚼回味后自然形成的。]
三、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1.同学们,1896年12月10日,为科学事业呕心沥血一生的诺贝尔,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于意大利桑利玛。在他生命结束时,他又向世界留下了一份怎样的遗嘱呢?指名读第10小节。诺贝尔为什么要设立这么多的奖呢?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2.大家想看看如今诺贝尔奖颁奖时盛况空前的景象吗?(出示相关图片,师适时讲解。)好一场名流云集,气派非凡的典礼啊!我们真是享受着一场视觉盛宴,你感受到什么?(诺贝尔奖真是世界性的最高级别的科学盛会。)
3.告别盛会,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诺贝尔奖创立者的长眠之地。他就长眠在静谧的斯德哥尔摩郊外墓地。同学们,感受了诺贝尔面对挫折百折不挠的决心,经历了他冒着死亡威胁研制****的忘我,更目睹了庄重华贵的诺贝尔奖授奖仪式后,你会写一句怎样的碑文来纪念、歌颂长眠于此的诺贝尔呢?(出示满含深情的小提琴曲)
请把你心中的碑文向着青山说,向着大海说,向着先哲的在天之灵说吧--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诵读品味、适度对比拓展的基础上让学生拿起笔来,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去赞颂人物伟大的灵魂。在抒写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而且在笔走神思中学生对人物的赞颂、景仰之情已洋溢心间。他们在空间上,在时间上,在心灵中,与人物面对面,心贴心,感同身受。诺贝尔伟大的灵魂已经牢牢地“活“在了孩子们的心里!]
5.想知道真实的诺贝尔墓碑是怎样的吗?(出示补充材料,师娓娓道来。)
这是一座高约3米的灰色尖顶石碑,看上去很普通。墓碑两侧刻有诺贝尔4位亲人的名字和生卒日期。地上,则插着普通的编号牌。墓碑上没有浮华的雕饰,没有一幅诺贝尔的肖像,甚至没有只字关于他在人类历史上写下的辉煌!
师:墓碑为何如此的朴素?如果诺贝尔在天之灵会说话的话,你知道他想说些什么呢?
6.最后,让我们以这句诺贝尔的名言来结束这节课。(出示):生命,那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诺贝尔 齐读后,请全体起立,再深情地读一遍。
孩子们,记住这句话,并用你的生命去努力实践这句话吧!这是向诺贝尔表达的最崇高敬礼!
第五篇:精彩极了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 糟糕透了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一句句真诚的话语,一声声忠诚的评价人生都起着决定的作用,有一首诗,他是这样写的,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长存,是呀!评价的力量是巨大的,巴迪的童年就听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出示课题)这两种评价给他来了哪些影响呢? 二:初读课文
(一):打开语文书翻到第19课,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老师想听听刚才在读课文的时候将子印度准确了吗?(1)出示字卡指名
什么是誊写请同学们看看:“誊”字谁会读?誉和誊那里不一样?好,现在同学们跟我一起写这个誊字。
(2)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谁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精读课文
合作探究
(一)母亲那平凡的一语精彩极乐激励着巴迪不断成长,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母亲是如何鼓励他的,他又有什么反应?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二)四人小组交流一下,汇报第一段同时出示大屏。
(1)母亲此时激动万分,赞美声滔滔-不绝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写一写。出示“母亲——(神态)地说,巴迪——。(2)指名读(母亲给了他多高的评价呀)
(3)结合你的写话再来读读这段话。(自读,指名)师引读“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说的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点大屏)
(4)我还有怎样的反应请继续汇报(边汇报边点大屏边)(5)谁能读出作者迫不及待的心情。
〈1〉在迫不及待一点谁读;〈2〉此时我已经等不及了;(6)请继续汇报(板书自豪 自信)
(7)就这段话有没有想说的?赞扬的力量是多么了不起呀!(8)请同学们把自己当成小巴迪再来读读这段话,可爱的小巴迪们就让我们带着这种自信和自豪一起读读这段话。
(9)那么我们分角色来读读课文的5—14自然段,把妈妈对我的关心和爱护读出来吧!男生读父亲,女生读母亲,老师读旁白。(10)母亲的爱如狂风中一把稳固的大伞,为我们挡雨(说的中间板书“爱”)在以后的几年中母亲又是怎样鼓励我的呢?我有什么反应?请继续汇报.(11)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这句话。
(12)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在巴迪的写作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和挫折,母亲会说些什么。四 :拓展训练
(一)如果在我们的成长中一味的只有鼓励赞扬的声音,这样行吗?为什么?
(二)所以巴迪的父亲给予了他另一种评价和爱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乌市第五小学 许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