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古典建筑艺术赏析教案1
中国古典建筑艺术赏析
第一章 中国古典建筑综述 第一节 中国古典建筑的基本分类 1 宫殿建筑:例如故宫紫禁城宗教建筑
例如泰山东岳庙 民居建筑
例如北京四合院建筑、陕西窑洞建筑 4 园林建筑
例如苏州的园林建筑、北京的颐和园等
第二节 中国古典建筑的基本特点 1 群组特点
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一单个建筑组成庭院,再以数个庭院组成院落群2 木构架结构为主
抬梁式木构架、穿斗式木构架、井干式木构架艺术特色(1)屋顶 硬山式、悬山式、庑殿式
歇山式、十字坡
攒尖式、(2)门
牌楼 纪念意义的门
汉代的阙
门的装饰(3)古代建筑的色彩 琉璃瓦、建筑彩绘
第三节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主要历史时期 1 原始社会 穴居与巢居及其发展
半坡遗址(今陕西省西安市郊,新石器时代,距今6000-7000年前,母系氏族公社)
黄河流域,穴居的发展:横穴居、深袋穴居、袋形半穴居、直壁半穴居、地面建筑。
长江流域水网地带巢居的发展,单树巢、多树巢、干阑式建筑,河姆渡母系氏族聚落 夏商时期的建筑
夏朝宫殿已有夯土台(台基建筑的前身)
商代是第二个奴隶制国家,约600多年的时间,是以父权为中心的政治体系。比较固定的象形文字和青铜制造工艺。商代的墓葬,有墓道,底部有巨大的木料以井干式排布,称为椁(guo)。西周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
周朝历时700多年,周朝建筑,夯土台基,整体呈长方形,从南至北,依次坐落着屏、门屋、前堂、穿廊、后室。(四合院的雏形)
木梁架的建筑方式在周代被广泛应用,开始向抬梁式过渡,斗拱已产生。砖瓦逐渐开始使用 长城的修建始于春秋战国 秦汉时期的建筑 大量建造宫室
秦始皇陵(骊山附近)
兵马俑坑
用砖铺地砌墙最早 秦朝的水利工程,郑国渠 长城的修建 汉代建筑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木结构水平有较大提高,砖石建筑迅速发展
汉代宫殿建筑大规模发展,西汉的未央宫和东汉的洛阳 汉朝一个具代表性的礼制建筑——明堂辟雍,皇帝宣讲教化和接待宾客的地方。
墓室:石墓和空心砖墓,长沙马王堆 5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治动荡、战争频繁,宗教方面是儒、道、佛三种宗教相互融合。佛教建筑猛增,佛塔、寺庙、和石窟。抛弃了传统的席地而坐,改之垂足而坐的形式 隋唐时期的建筑
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建筑艺术达到高峰 都城长安、陪都洛阳
大明宫依山而建,面积很大。大明宫含元殿
礼制建筑:明堂
隋唐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时期,后期两次灭法
唐朝的佛寺建筑有三座:五台山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和平顺天台庵
唐代建筑对日本建筑有较大影响 宋辽金时期的建筑
经济文化、对外贸易的发展,商铺、酒楼、茶肆娱乐等新建筑被大量兴建
清明上河图 北宋的东京(今开封)南宋的临安(今杭州)沿海还出现了以贸易为主的城市 金中都在今北京附近
礼制建筑很发达,山西晋祠圣母殿 宋代的书院建筑,四大书院,教育建筑 应县木塔
8元明清时期的建筑
元代都城(今北京北部,元大都遗址)妙应寺白塔
喇嘛教(藏传佛教)明清紫禁城 礼制建筑:天坛
第二篇:中国古典建筑_江南园林古建赏析
中国古典建筑_江南园林古建赏析
江南园林艺术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代表着中国五千年园林美学的艺术延伸,江南园林凭其玲珑剔透、格调雅致的艺术园艺,被举世公认为世界艺术之瑰宝。
中国的江南园林大多以山水为骨干、饶有山林之趣的宅园,江南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景物和精神境界为最终目的,汇集了绘画、诗词、建筑艺术等诸多元素,讲究 立意,注意意境,追求一种诗情画意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尽管它是以开池筑山为主的自然式山水园林,但在布局上讲究完整、自由、朴素建筑,厅堂的随意安排,结构上的不拘定式,亭榭廊槛宛转其间,以清新洒脱见称。色彩上的栗色、墨结等偏冷的色调讲究明丽与幽深,使得江南的园林有着“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艺术趣味。可以说江南园林是“立体的画,形象的诗”。
园林古建图-
1园林古建图
2园林古建图-
3园林古建图
4园林古建图-
5江南园林是一种空间艺术。园林的主体是自然风光,亭、台、楼、阁的参差,廊房的宛转曲折,在物质环境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江南园林的布局,尤其注重整体关系“园林妙处,在虚实互映,大小对比,高下对称”。
苏州姑苏博雅园林古建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提供中式室内设计、中式装修、中式装修设计、中式装饰、中式装饰效果图、中式装饰品、中式古典装修、庭院景观设计、明清红木家俱、高档工艺礼品一条龙的配套服务。http://中式装修 http:// 姑苏博雅红木家具http://中式设计
第三篇:中国古典诗歌艺术赏析
浅谈中国古典诗歌
她们有热烈的呼吸,却又如此寂寞,如此荒凉。她们没有故弄玄虚,没有矫揉造作,她们用最明亮的语言谱写最真挚的情感。她们有着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甚至让我们心中产生由衷的敬畏。让我为之痴迷的古典诗歌,她的每个文字都如一个个跳动的精灵,鲜活而灵动。
千年而过,诗人亲近了永恒的泥土,他们将自己内心的情感托付于诗词。而诗歌在月光的摩挲下成为深夜枝头常开不败的花朵。在那古老的千年文化里,你可以捕捉到酿出三分酒意的暗香,成群结队的联袂歌吟。
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中国文坛诗歌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些掺杂着娱乐性的诗歌层出不穷,令人啼笑皆非。而如今许多现代诗歌如被拆开的散文,虽有诗意,却没有诗的独特气息。我国古典诗歌的精华在现代诗歌中已经所剩无几了。而回头去读几千年之前的诗歌却是别有一番风味,古人们用诗歌叙说着人情冷暖,悲欢离合。多少诗人一腔热血无处挥洒,只能寄情于笔墨,将浓烈的爱国热情融入这一行行文字之中。留下一首首千古绝唱,让后人品读、欣赏。病中的陆游却依然心系边关,仍不忘嘱咐自己的孩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而“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他是何等的失望,屈原带着自己满腹的忧愁愤恨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留给后人的是无尽的反思和自省。
古代诗歌的境界与造诣是现代诗歌难以超越的。而爱情似乎是文学领域永恒的主题,柳永的一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寥寥数语,却道出了无尽的悲伤,那是一种怎样的不舍,怎样的无可奈何。《乐府诗》中有一段: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一个女子指天为誓:除非山峦变成平原,江河从此枯竭,冬日雷声震天,夏天雪花飘落,才敢与君诀别。在那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所谓的自由恋爱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一个女子说出这番话,以表心意,她对爱情追求的义无反顾,又岂是现代生活中一句“我爱你”所能比,如此的海誓山盟,不令世人为之动容。
而今的我们是否在品读纳兰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感悟。苏东坡“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悲伤。贾至“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流”的离愁别绪。古典诗歌用她含蓄而又富有激情的语言诠释着我们的人生,她将是我国文坛长开不败的花朵。
也希望我们的现代诗歌能够如古人留下的那些文字一样给我们无尽的感触与感动。
第四篇:艺术赏析
我对中国山水画的理解兼对《千里江山图》的赏析
真蛋疼有所好转 摘要:本文首先总体的分析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特点,然后对北宋著名宫廷画家王希孟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其代表作《千里江山图》的详细解析,重点分析了画中所包含的种种独特的绘画技巧、表现风格以及其画中波澜壮阔之景中所表现的意蕴以及其中所表现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揭示出作者对于山水画自己独到见解,以及本画对于后世所带来的种种积极的影响和在历史之中的重要意义,并最终引伸出中华民族整体上对于美的感受与观念同属抒发自己对中国山水画的见解,同时表达出我在其中的所思所感。
关键词:千里江山图 宋代山水画 绘画技巧 青绿山水画 王希孟
正文:众所周知,中国的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也称山水,其主要内容是对于山川景物的描绘,但其中也并不是毫无他物,往往还会夹杂着人与建筑等,同时,和西洋画注重追求立体块面不同的是中国山水画和中国画一样偏向于对平面与线条的刻画,不在于形体上多么的生动形象,而在于气韵上的传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画绘画的演进,在五代和北宋时期,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开始日趋成熟,逐渐开始登上了中国画的舞台中央,形成了一种重要的绘画科目。在绘画的风格上,中国山水画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中国山水画十分讲究情趣美,它始于其他各种民间姊妹艺术,包括笔墨的情趣美、造型的情趣美、构图的情趣美,此外,中国山水画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给了这种情趣美以很大的挖掘潜力和展示空间,而这也恰恰是山水画魅力之处和画家们追求的目标。此外,中国山水画同时也是是一种比较人性化的绘画,画家往往会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自然山水以及胸中的理想意气还有心中那个真正的自我通过纸上笔墨的方式加以含蓄地表达出来,所以山川给了画家以灵感以灵魂,而伟大的画家们又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了了山水之理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山水之美,永恒之美。我想,中国山水画之美也正是源于此吧。
在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发展之中,青绿山水画的出现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它是早期山水画发展的标志。从中国画在古代被称之为“丹青”就可得知。所谓青绿山水画,就是在中国画中以浓重的矿物颜料石膏和石绿为主的绘画作品,它的形成与兴盛是早期山水画发展的标志。而在这之中尤以北宋宫廷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被后世人所称颂。
一、北宋宫廷画家王希孟 宋代是一个中国山水画形成和大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文化繁荣的朝代之中涌现了许多有名的画家,如马远、张择端、李成等人,但其中有一位画家却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异类,因为他的一生十分短暂,但是却因为一幅画他却被世人所敬仰和膜拜,他就是北宋著名宫廷画家王希孟。
王希孟,北宋(1096—约1121)时人,工山水,作品罕见;可以称得上中国绘画史引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他十多岁入宫中“画学”为生徒,初未甚工,宋徽宗赵佶时系图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奉事徽宗左右,但宋徽宗慧眼独具:“其性可教”,于是亲授其法,经赵佶亲授指点笔墨技法,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时年仅十八岁,此外再没有关于他的记述,不久就早逝。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王希孟唯一传世的作品,现藏故宫博物院, 是我们迄今见到的最大的一幅青绿山水画卷。
二、对《千里江山图》的解析
北宋著名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大青绿的山水名作,长1191.5厘米,高51.5厘米,后有北宋权相蔡京的题字,前有乾隆皇帝的题字。
首先,《千里江山图》是一幅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北宋年间的青绿山水画,全面地继承了自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的表现手法,重点突出石青石绿的厚重之感,以及青绿之间的那种苍翠的效果,使画不仅面爽朗而且富丽。在水、天、树、石间的刻画描绘上,则用掺粉加赭的色泽加以渲染。所以在整体上看《千里江山图》颜色浓丽,尤以青色和绿色较为突出,放眼望去,整幅画青绿相见,山峦起伏,树木郁郁葱葱,远处江水浩荡,浩渺天际,融南、北方景物于一体。作者王希孟在整幅画的构图上充分利用传统的长卷形式所具有的多点透视的特点,他将整幅十余米的长卷分成了六个部分,其中的每部分均以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各部分之间有的以长桥相连,或以流水沟通,使各段山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巧妙地连成一体,达到了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千里江山图》这幅画主要表现了绵亘的山势,幽岩和深谷,高峰和平坡,流溪和飞泉,水村和野市,渔船和游艇,桥梁和水车,茅蓬和楼阁,以及捕鱼、游赏、行旅、呼渡等人物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内容丰富精彩,引人入胜。按照归纳可以分为五个小的场景:开卷的第一个场景主要是高耸的山峰和山下的座座村庄以及波浪起伏的一汪江水,凸显自然的雄浑;第二个场景则以水为主,悬崖山路九曲盘旋,山间瀑布, 挂挂溅泻,一座大桥横跨江面;第三个场景从大桥开始,主要描绘附近的村庄以及人物活动,意在表现生活的热闹;第四个场景表现出结构渐变曲折, 山势从平坦又转向险峻,但人依然生活在其间;最后一个场景以平远景色为主,表现了一片繁华茂盛的江南风。在整幅画的构图上面,可将其大体的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同时又十分强调高低和远近的对比。空旷自由的天空与地面上层峦起伏的厚重山脉的对比;高耸入云不见腰的顶峰与低矮娇小细腻精巧的房屋对比;以及近处波涛汹涌的江水与远处忽隐忽现的树木的对比。这些无不体现出全卷浓郁厚重与轻淡空灵、严紧与疏松等不同节奏韵律之感,同时也深刻细腻的体现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大好河山的壮丽精妙之美。此外,整幅画整体上从左端起直到画末,先是几座耸立的小山峰,然后而来的则是广阔的江面以及平整低矮的山脚平地,其后高度迅速提升,直冲云霄,层层峦峦,气冲斗牛直达高潮,给人以跌宕起伏汹涌之感。着眼于细处,则是连绵的丘陵,层峦的崇山,移步换景,岗阜幽壑、飞瀑激流、树丛竹林以及人类所创造的景物:亭台水榭、寺观庄院、村落水碾等等,以及数也数不清的各行其是的众人,它们看上去是那么的繁复而又融洽,由此可见作者王希孟对于景物的理解之深刻。最后,再讲到整幅画在笔法运用上所达到的境界和取得的造诣:全图刻画工细,特别是在水面的刻画描绘上,满勾峰头纹,没有一笔一划是懈怠的。而山石则以大青绿设色,也就是在勾、皴后,先以赭石铺底,然后上石青石绿,层层叠加。用娴熟的笔法表现出了石青石绿两种矿物质颜料的厚重,苍翠画轮廓,色彩或浑厚或轻盈,同时以赭色为作为衬底,使画面层次分明,看上去就仿佛是宝石一般,光彩夺目。在这些景物之间又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画山坡,极大的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达到了鲜艳而不媚俗的艺术效果,各处小景虽然不似金碧山水那样勾金线,但是整幅画串联起来却依然感觉满幅富丽堂皇。
三、艺术成就 《千里江山图》在整体上还是一幅青绿山水画,但是它在绘画的技法上对李思训的“线”法加以发展和改变。同时也因此对传统的青绿山水画作出了较大的改变,开始注重山川岩石的层次之感,已经不再像之前的隋唐青绿山水画那样简单的意在“填充色彩”,而是借鉴了传统水墨山水画的写实技法,这对于青绿山水画来说着实是一个大突破,从而使青绿山水画在浓妆艳抹之外又多了些许自然真实的意味。所以,这一幅《千里江山图》在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中特别是青绿山水画之中是十分具有代表性和开创性的作品。诚如江山蔡京的诗句所说:千里望无垠,元气淋漓运以神。这是一幅将江山景物描绘的淋漓精致的中国山水画绘画史上的巨作,是中国青绿山水画乃至中国山水画史上独一无二的顶峰之作。
四、对后世的影响
正是由于《千里江山图》在绘画技巧以及创作形式上种种发展和创新,可以说它是自唐代中期“大小李将军”之后沉寂的青绿山水画坛上的一幅扛鼎的力作,代表了当时山水画的巅峰,同时也深深的影响了后来的一大批画家。就如同南宋的赵伯驹、赵伯受其影响在山水画坛上创造出“水墨苍劲,青绿柔美”的新风格。马远、夏圭等则是在青绿山水章法布局上,能别开生面,创造出边角取景法,使山水画产生新的意境。刘松年是受其影响,水墨山水再着石青与石绿等色,创有小青绿山水,诸如此类等等。所以说,王希孟的这一幅《千里江山图》对后世的影响还是不可谓不大的,它既继承了自隋唐以来青绿山水画的发展与积累成果,同时又继往开来另辟蹊径,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继承和改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与气韵,继而影响了之后数百年的中国山水画的格调与方法,可以说是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十分重要的衔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山水画乃至中国画的传承与发展,使中国山水画逐渐成为中国画之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星。
五、总结体会
纵观传统历史,中国山水画作为我们历史传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确实具有我们值得思考和学习的地方,它往往可以当作我们漫漫历史长河的一个缩影和见证,所以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当秉承传统,立足现实社会,发扬时代精神,把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融入到对生活学习乃至于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学习和创作之中去,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富有朝气,富有活力,同时也可以使得中国的山水画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使其焕发出勃勃生机,使我们的人生更加充满朝气,前途更加光明。
词条:
丹青:民间称画工为“丹青师傅”。也泛指绘画艺术。李思训:唐代杰出画家。字建睍,一作建景。大小李将军:唐朝画家李思训、李昭道父子。
参考文献:
①、许俊 从传统走来·当代国画名家解析历代国画大师———许俊解析王希孟 ②、张小祥 论中国青绿山水画
③、郑瑞利 浅析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色彩语言 ④、王元元 《千里江山图》的艺术价值 ⑤、百度百科以及网络资料
第五篇:艺术赏析概要作业1解答
艺术赏析概要作业1解答(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一、判断题
1.审美需要、兴趣和感受的一致性,是以有差别的审美需要、兴趣和感受为基础的。
(√)
2.体现了各种艺术的特殊本质的一般本质,对非艺术来说,它自身也是特殊的。(√)
3.熟知的美学知识不能替代心领神会的审美感受,但前者可能增强而不是妨碍审美能力的提高。
(√)
4.艺术欣赏在本质上是对审美对象的提高。
(×)
5.如果把艺术等同于现实,那就失去了从艺术家的创造和欣赏者的再创造中所取得的乐趣。(√)
6.欧洲园林被尊为“世界园林之母”。
(×)
7.山西应县释迦塔和上海龙华塔都是楼阁式木塔。
(×)
8.印象派的主要贡献是绘画内容方面的革新。(×)
9.许多超现实主义画家以画自己的梦境和以无意识的手法作画来表现潜意识。
(√)
10.形体在绘画中不仅指具体物象的形貌,而且指这种形貌所暗示的情感倾向特征。
(√)
二、填空题 艺术欣赏者接受作品的内容,不是一种简单的机械的活动,而是一种有其特殊复杂性的精神活动。
2.陶纺轮等原始工艺的审美属性表明,审美对象自身体现着审美主体的需要。
3.艺术美学不只要掌握各门类艺术的共性,而且要掌握各种艺术的个性。4.王朝闻说:“有一千个《红楼梦》的读者,他们心目中就有一千个王熙凤或别的人物。” 5.建筑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性意义,后者即体现为普遍的形式美和建筑艺术。
6.雅典帕提侬神庙的浮雕极为精美,涂着金、蓝和红色,在灿烂阳光照耀着的白大理石衬托下,特别鲜丽明快。
7.哥特建筑是宗教思想与本质上原理宗教的市民思想的奇妙混合。
8.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之一。
9.天坛各主要建筑都使用圆形平面,既寓意于天,造型上也取得呼应。
10.中国园林与欧洲园林相比较,前者称为自然式,后者称为几何式。
11.绘画中壁画往往与雕塑、建筑相关联,服务于建筑整体的构思, 构成综合性的环境艺术。
12.在西方艺术史上,常用“巴洛克”这个词来概括17世纪绘画的时代特征。
13.如果说印象派作品类于无标题音乐,给人以轻松、诗意的愉悦,那么,俄国列宾及一大批描写现实的画家的作品,则以主题深刻、文学性强取胜。
14.中国画中的诗文是画的有机部分。何处该以诗文填补,都在画家经营运思之中。画论称之为补画。
15.海派画家任颐的《木兰从军》、《女娲补天》等作品,以其主题思想的鲜明和人物气质的饱满开创了人物画的新面貌。
三、选择题
1.宗白华对(C)的欣赏,不仅分析了它的造型,而且指出它“显示了春秋之际造型艺术要从装饰艺术独立出来的倾向”。
A.青铜器物架
B.司母戊方鼎
C.莲鹤方壶 D.彩漆动物座屏
2在各种艺术中,就其文学性因素而论,(B)对情感的表现是比较间接的。A.音乐与绘画
B.写实性绘画与雕塑
C.雕塑与舞蹈
D.舞蹈与音乐
3.欧洲中世纪哥特教堂体现了(D)
A.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
B.人对柔美的追求
C.人和大自然的亲切融合 D.神权在生活中的绝对地位.4.紫禁城午门之前的太庙和社稷坛,显示了(D)。
A.皇权和族权对神权的拱卫
B.神权对皇权和族权的庇护
C.族权对皇权和神权的依赖
D.族权和神权对皇权的拱卫
5.法国伟大作家雨果称建筑艺术的杰出作品为(A)。
A.“石头的史书”
B.“凝固的音乐”
C.“颠峰性的艺术成就”
D.“具有双重性的造型艺术”
6.印象派这一名称,来源于(A)的同名作品。
A.莫奈
B.马奈
C.凡•高
D、高更
7.(B)是理性抽象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
A.蒙德里安
B.康定斯基
C.毕加索
D.凡•高
8.中国绘画史上的“元四家”指的是(D)四位元代画家。
A.王蒙
李珩
盛懋
倪瓒
B.倪瓒
王冕
赵孟頫
黄公望 C.黄公望
王铎
唐棣
吴镇 D.吴镇
倪瓒
黄公望
王蒙
四、简答题
1.应该怎样理解艺术欣赏中的“再创造”?
艺术欣赏中的“再创造”是指欣赏者由于艺术形象的诱导,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发挥想象, 丰富或提炼艺术形象。“再创造”可以从艺术形象是欣赏者发挥想象的客观基础,欣赏者的审美活动是主动的,与艺术家的创作各有特点等方面加以理解。
2.为什么艺术欣赏是整个艺术活动的中心环节?
参见教材第11页。
3.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和时代特色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谈谈艺术风格的形成。
艺术风格即优秀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艺术家独特、鲜明的个性特征。艺术风格包括艺术语言的运用、艺术形象、意蕴的形成等方面。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必然要在艺术作品上留下艺术家个人的印记。艺术家作为艺术生产的创作主体,他的性格、气质、禀赋、才能、心理等各方面的种种特点,都很自然地会投射和熔铸到他所创作的艺术品之中,通过创造性劳动使主体对象化到精神产品之中。
艺术风格的形成更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和艺术追求。正因为如此,艺术在创作过程中,从题材的选择到主题的提炼,从艺术结构到艺术语言,都体现出鲜明的创作个性。也正因为如此,艺术家从艺术体验到艺术构思,直到艺术传达和表现,始终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验、构思方式和表现角度,从而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
由此形成艺术家创作风格多样性的特点。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时代的艺术也常常具有某些相似之处,形成艺术的时代风格。
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的时代风格,体现出艺术风格的一致性,它与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一道,共同形成了辩证统一的关系,使艺术风格既有多样性,又有一致性。艺术风格的多样性与一致性,往往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现象。
4.试比较建筑艺术的艺术语言与绘画、雕塑、音乐的艺术语言右和异同。
①建筑、雕塑、绘画都是造型艺术,但雕塑、绘画是“纯艺术”,建筑则具有双重属性,而其首先又是物质性的,其次才是精神性的。
②建筑与绘画、雕塑相比,客观存在的体量大得多,体量的巨大是建筑与其它造型艺术的显著区别。
③建筑与绘画、雕塑同属造型艺术,不同之处,绘画无中空空间;作为立体造型的雕塑,它在多数情况下也不具有中空特征。建筑有中空空间,四面墙壁、地面、天花板围成空间,或许多建筑组成庭院、广场,空间是建筑独有的艺术语言,空间有巨大情绪感染力。
④建筑和雕塑是立体造型艺术,欣赏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甚至可以结合周围的环境来一并欣赏。绘画是一门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度空间,也即平面上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绘画艺术以其实体的平面性而有别于雕塑和建筑。
⑤建筑是表现艺术,重在创造出某种情绪氛围、激发出欣赏者的相应情感来。传统绘画与雕塑则多为写实性作品;现代派绘画与雕塑作品从描绘外部世界转为表现内心世界,具有了“建筑的意味”。
⑥建筑和音乐同为表现艺术,但建筑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建筑是空间艺术,音乐是时间艺术。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这说明建筑 虽为空间艺术,暗含有时间艺术的节奏和韵律。
5.比较西方古典绘画与现代派绘画的特点。
我们一般把文艺复兴时期到19世纪70年代的西方绘画称为古典绘画,即造型基本上是写实的,作品很完整,其美学倾向是典雅与和谐。现代派绘画是背离传统、背离写实的前卫性探索,与传统绘画相比,现代派绘画的特征为:
第一,从描绘外部世界转为表现内心世界;
第二,艺术形式作为绘画的主要内容受到高度重视;
第三,美的标准发生了变化,统一的、和谐的美的共同标准被多样化的、个性化的美感取代了;
第四,纷繁的绘画流派各有自己的艺术主张。
6.为什么说《荷花双鸟》可称为明代画家朱耷的自画像?
参见教材第50页。
五、分析与论述
1.为什么说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欣赏者既要以身临其境的心态去感受作品,又需要与作品保持一定的审美距离?
答案要点:
(1)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来看,艺术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反映。
(2)这种“反映”不是“模仿”、“复原”,而是对社会生活加以主观化、情感化与理想化,是一种精神产品。
(3)艺术欣赏是人们精神的需求,审美的需要;如果把艺术等同于现实,那就失去了从艺术家的创造和欣赏者的再创造中所取得的乐趣。
2.对比欧洲、阿拉伯及中国的园林特点与风格,谈中国园林独特的自然美与人文美。
答案要点:
中国园林:“自然式”——诗情画意、崇尚自然,步移景异。北方皇家园林规模宏大,豪华富丽;南方私家园林设计精巧,风格雅致。
西方园林:“几何式”——构图布局均衡对称、井然有序,崇尚人工美。阿拉伯园林:十字形道路交叉处的水池为中心的格局。中国园林艺术的自然美与人文美体现在:
中国古典园林分为北方大型皇家园林和江南小型私家园林。前者如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等。后者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西园、留园,扬州的何园、日涉园,上海的豫园等。前者气魄宏大,富丽堂皇;后者精巧别致,饶有情趣。共同追求一种“诗情画意”,将自然美与建筑美有机融合在一起,将山水、花木和亭台、楼阁、厅堂廊榭巧妙地结合起来,注意从诗词文赋中吸取精华,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①利用自然美:为了达到诗情画意的效果,中国园林有巧妙的构思、耐人寻味的形式。用水池、假山、花草、树木营造自然环境;讲究亭、台、楼、阁廊、榭建筑形式美、与自然环境协调。
②中国园林艺术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风采。大量采用、楹联、匾额、碑刻等,营造文化氛围。
③含蓄深沉、平易精微,风景美、艺术美、文化美融为一体。中国园林的美学思想——借景、分景、隔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了艺术意境。园林设计,常常突出幽深曲折的特点,一般全园分隔为若干小景区,从而达到小中见大变化多致。做到有层次、有变化、虚实相生、曲折含蓄,咫尺山林韵味无穷,时而隐蔽,时而开朗,让人回味无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雅趣,在有限的环境中创造出无限的意境来。
3.比较雅典帕提侬神庙、法国巴黎圣母院、罗马圣彼德教堂的建筑特点,谈谈文化对建筑艺术的影响。
由于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巨大的艺术表现力量以及它与人类文化的深刻的同构对应关系,杰出的建筑艺术作品都是文化的最鲜明、最深刻也是最长久的体现。
西方文明对神灵的崇拜、对宗教的敬畏深深影响了他们的建筑艺术,突出建筑本体、风格多样变化和直指苍穹的艺术造型等个性特征在西方宗教建筑上表现得非常充分。从最早的多神教神庙到后来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教堂和礼拜寺,以及文艺复兴以后的宗教建筑,几乎无不如此。
(1)《雅典帕提侬神庙》单纯、明朗和愉快的风格,是建立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上;也是建立在古希腊人对神的认识上。古希腊神人同形同性,神具有人的特点,包括弱点,只是比人具有更大的魔力罢了。
(2)《巴黎圣母院》是中世纪建筑艺术最高成就——哥特式建筑的早期代表。哥特式建筑是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精神的集中体现。平面是横臂很短的“拉丁十字”,象征耶酥受难的十字架。尖拱、高窗、壁墩和竖高的雕像都统一在向上的动势之中,渲染着上帝的崇高和人性的渺小,从各个方向的彩色玻璃窗射进来的迷离光影也增加了宗教的神秘氛围。
(3)《罗马圣彼得教堂》的集中式平面和穹窿屋顶,是利用古罗马“异端”建筑,创造出新的风格,以取代中世纪宗教建筑典范——哥特式教堂。它以其单纯、简明的造型逻辑和昂扬、健康、饱满的气质成为文艺复兴兴盛期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已经有了很大的声势,才会产生圣彼得教堂,但这时的基督教并没有根本动摇,所以本质上与神学背道而驰的人文主义还得附丽在教堂上才得以体现。
由上可见,建筑的文化内涵表明,建筑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不只是物质因素的作用,同时可能是,甚至更主要的是精神文化因素促成的结果。欣赏建筑艺术时,我们要时刻把产生它们的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文化土壤联系起来,这样就会产生更深刻的感受。
4.举例阐述北宋、南宋、元代山水画的不同审美特点。
答案要点:
整体性的生活──人生──自然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表现的审美理想。这一特色完整地表现在客观地整体地描绘自然的北宋山水画中,构成了中国山水画的第一种艺术境界。例如范宽《溪山行旅图》(分析略)。
南宋山水画创造了中国山水画的第二种艺术境界:诗意的追求和细节真实同时并举;同时, 对称走向均衡,空间更具意义,以少胜多、以虚代实、以白当黑……中国艺术的意境美在这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例如马远《踏歌图》(分析略)。
元代是山水画发展的第三个高峰。元代山水画以文人画为代表,他们的山水画创作是我与物接,物由我现,物化为我的过程。最典型的是倪瓒的《渔庄秋霁图》(分析略)
艺术赏析概要作业2(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
一、判断题
1.希腊雕塑多以夸张大胸肌、三头肌来表现力士;我国雕塑则多以夸张颈部和腹部的运动来表现力度。(√)
2.湖北武当山环境艺术的主题是歌颂代表南方的大神——真武大帝。(×)
3.罗丹的《思想者》是“地狱之门”这件作品中的核心人物,但它并未反映出作者的主要思想。(×)
4.乌桐的《伏尔泰像》是市民反侵略的象征。(×)
5.对实用美术的欣赏首先要看它的使用功能。(√)
6.西周前期的利簋是装用品的器物。(×)
7.青铜器用模子铸成,主要有蜡模铸法和泥模铸法两种。(√)8.浙江东阳的竹编多取材于家禽家畜,其造型注重性、态、神。(√)9.彩陶成就最大的是长江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10.北魏时发明的白瓷,为后来的各种彩绘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11.书法的结构是指作品的整体布局。(×)
12.书法是表现艺术而非再现艺术。(√)
13.中国四大楷书家是颜真卿、柳公权、欧阳修、赵孟頫。
(×)
二、填空题
1.罗丹说:“假如在傍晚,把你的雕像放在窗台上,你从窗内看出去,你见到一个立体的轮廓,这就是影像。”
2.在雕塑的方圆结合中,我国往往以方为主,而古希腊则往往以圆为主。
3.北魏云冈石窟第20窟的释迦趺坐大像,是我国早期佛教艺术最具代表性的杰作之一。
4.湖北武当山的环境艺术将山岳、河流、建筑、雕塑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以雕塑作为最后的点睛之笔。
5.乌桐的《伏尔泰像》刻划一位睿智的哲人,以高度敏锐的观察力不知疲倦地批判着、鞭挞着一切不合理现象。
6.用蚌壳作为镶嵌装饰,是周代漆器工艺的一种非常流行的手法。
7.宋代瓷器出现百花争艳的局面,而影响最大的是“五大名窑”的产品,“五大名窑”指的是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8.宜兴紫砂陶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美誉。宜兴紫砂陶
9.商周时代的玉器,主要用于祭祀和礼仪,简称为礼玉。
10.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通过点画运动来表现一定情感、意蕴的艺术。
11.书法创作中的计白当黑,就是把空白作为一种表现因素, 它和点画具有同等美学价值。
12.包世臣认为:“《兰亭》神理在„似奇反正,若断还连‟八字。”
13.在黄庭坚的画论、诗论、题跋中显示了一个重要特色,就是追求不俗的个性。14.“囊括万殊,裁成一相”是唐代张怀瓘论述书法的著名观点。
15.在我国古代的书法鉴赏理论中,苏轼最初以“意态”二字来评价书法作品。
三、选择题
1.在雕塑史上,对眼睛的刻划达到空前绝后成功的,当数(C)。
A.罗丹
B.米开朗基罗
C.乌桐
D.布朗古希
2.雕塑艺术大师(A),以接近几何体的构成表达极为概括的抽象的思想, 开辟了现代雕塑的新路。
A.马育
B.乌桐
C.米开朗基罗
D.罗丹
3.(B)完成了由原始瓷器到瓷器的飞跃。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明代
4.“薄如纸、明如镜、声如謦”,是人们对我国(C)的赞誉。
A.陶器
B.玉器
C.瓷器
D.玻璃器皿
5.不属于陶瓷装饰的是(D)。
A.胎装饰
B.釉装饰
C.彩装饰
D.贴花装饰
6.(A)更强调迅速抓住观者的视线和购买者的心理,达到宣传、推销的效果。
A.广告招贴与商品装潢
B.服装与纺织品
C.家具与室内陈设品
D.漆器与竹器
7.古代著名书法家(B),在强烈的感情驱使下尽情挥洒,开拓了一派狂放浪漫的书风。
A.王羲之
B.张旭
C.黄庭坚
D.颜真卿
8.(D)发现了“屋漏痕”的自然效果,在书法中自觉地运用它来丰富线条的韵律。
A.黄庭坚
B.张旭
C.王羲之
D.颜真卿
四、简答题
1.你是怎样欣赏布朗古西的《空间之鸟》的?
《空中之鸟》是罗马尼亚现代雕塑家布朗古希的代表作之一。他是在19世纪末在雕塑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他的《空中之鸟》抛弃传统雕塑的写实手法,删去了那些被作者认为是多余的细节,只留下那必不可少的“基本形态”——流畅、飞动、形体本身的美感,以使它带有普遍的象征意义。作者以极抽象、极纯粹的造型语言在雕塑领域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2.简述装饰美术的欣赏方法。
①看装饰美术的主题思想、立意有无新意;构图、色彩是否符合形式美法则;
②如果是利用牙、玉、木、石等材料作的欣赏品,还应看它在材料的运用上、选择上是否巧用原料,巧用俏色,雕刻的技法上是否运用得巧妙;
③如果是年画一类比较长期欣赏的作品,还应看它的题材内涵、构图等丰满程度;
④如果是商品包装装潢、广告招贴,还要看它能否使观众在很短的时间内,一目了然地看清宣传意图。
3.你是怎样理解“书为心画”的?
要求:不一定按照书上的观点,只要发表自己的意见,言之有理即可。
五、分析与论述
1.举例分析我国魏晋时期佛教雕塑与唐代雕塑的异同。
答案要点:
魏晋时期佛教雕塑体现的是中国艺术与印度艺术的交融。以北魏云冈石窟造像为代表。而昙曜五大窟造像,是北魏前期的代表作品。它具有印度样式、西域样式以及北魏统治者鲜卑民族强悍尚武民风的融合气息。
唐代雕塑实现了外来艺术民族化,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是其代表;宗教艺术世俗化,敦煌盛唐彩塑菩萨是其代表。
2.通过比较,简单分析书法与绘画、音乐、建筑或舞蹈等其他艺术门类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要点:
书法与绘画的密切关系:人们常说“书画同源”,可见二者的血缘关系,书法与中国画都是用毛笔进行线条造型,相通之处自不待言;书法像音乐一样,具有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有着音乐的美感;书法像舞蹈一样千姿百态,飞舞跳跃,它的线条和形体犹如优美的舞蹈;书法像建筑一样,具有丰富多样的形体和造型、具有整体的力度和气势。
艺术赏析概要作业3(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
一、判断题
1.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和扬琴都是西洋乐器。(×)
2.音乐作品中最突出、最富有乐思特征的部分便是它的主题。(√)
3.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的图画之四,是表现“雏鸟的舞蹈”。(×)
4.《紫竹调》、《喜相逢》是四句基本曲调多次变形出现构成的作品。(√)
5.空间与时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构成,是建筑艺术和舞蹈艺术美学特征的重要标志。(×)
6.对于舞蹈情绪意境美的欣赏,既要对形式美有较敏锐的感觉, 又要有主体积极投入的心理冲动。(√)
7.《雀之灵》是傣族舞蹈家刀美兰创作并表演的女子独舞。(×)
8.观众欣赏戏剧是与演员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现场直接交流,而这种交流是以情景为媒介的。(√)
9.在《贵妇还乡》中对伊尔形象的塑造,主要是将他置于尖锐的戏剧冲突中来展现心理历程。(×)
10.戏剧艺术的动作是以再现性语言为基础,同时又具有揭示行动主体的心理活动的一面,因此,戏剧艺术是综合性的艺术,而飞单纯的再现性艺术或表现性艺术。(√)
二、填空题
1.歌剧《威廉•退尔》的主题,是歌颂瑞士的民族英雄威廉•退尔带领山区人民反抗奥地利暴政的斗争。
2.《大海》(副题为“三首交响素描”)是法(填国籍)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作品。
3.《海燕》是作曲家秦咏诚“读高尔基同名散文诗有感”而写的声乐协奏曲。
4.交响组诗《舍赫拉查达》取材于阿拉伯民间故事《天方夜谭》。
5.《图画展览会》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根据他参观展览会得到的印象写成的一部独特的钢琴套曲_。
6.交响音乐中在真正的再现部出现之前,要再现的音乐主题先在其它调性上出现, 叫做假再现。
7.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精华之大成,被尊为“一代乐圣”。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9.舞蹈的结构一般分为线型结构与块状结构两种样式。
10.舞蹈的内容情感思想在一定的空间中展现,又在一定的时间中流动。
11.三人舞《金山战鼓》以南宋名将梁红玉擂鼓战金兵的故事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这位大义凛然的巾帼英雄。
12.“诗心、乐性、舞体”这六个字可以概括舞蹈的特征。
13.所谓戏剧艺术的语言,主要是指演员表演艺术的表现手段。
101.观众与演员之间的现场直接交流,观众之间的现场相互影响,构成戏剧欣赏的基本特征,也是戏剧艺术特有的魅力之所在。
14.情境是戏剧作品的中心问题。
15.戏剧演出的舞台法则,要求结构以大实大虚、虚实结合为原则。
16.在表演艺术中,内心独白原指演员对角色进行设身处境的体验时一种无声的言语过程,它只是通过演员的姿态、表情传达给观众。
三、选择题
1.一般认为,贝多芬的顶峰之作是(A)。
A.《第九(合唱)交响曲》
B.《第三(英雄)交响曲》
C.《第六(田园)交响曲》
D.《第五(命运)交响曲》
2.《鳟鱼五重奏》(作品第114号)是曲作家(D)的作品。
A.舒曼
B.勃拉姆斯
C.帕格尼尼
D.舒伯特
3.(C)首次使用“交响诗”这一名称后,它便成为许多作曲家颇为喜爱的一种音乐体裁。
A.贝多芬
B.莫扎特
C.李斯特
D.柴可夫斯基
4.(D)是属于“线型结构”这种舞蹈结构样式的。
A.《丝路花雨》与《无字碑》
B.《秦始皇》与《文成公主》
C.《无字碑》与《小刀会》
D.《玉卿嫂》与《宝莲灯》
5.既流动持续,又有形可见,这便是(A)的区别。A.舞与诗、乐
B.诗与舞、乐 C.乐与诗、舞
D.舞与诗、画
6.《雀之灵》与《残春》都是(B)。
A.女子舞蹈
B.独舞
C.男子舞蹈
D.舞剧
7.戏剧作品的中心问题是(C)。
A.塑造舞台形象
B.场面
C.情境
D.演员的表演艺术
8.(C)是欣赏戏剧的一个重要的价值标准。
A.丰富性
B.情节曲折
C.真实性
D.感染力
四、简答题
1.简述回旋曲式的结构原则及其优点。
回旋曲式是一种多段体的曲式,它的结构原则是:一个相当完整的、独立意义较强的部分,多次出现,每次反复之间插入一个性质、结构、特点不同的部分。这种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它擅长于表现民间风俗性的生活场景,群众性的歌舞、活动场面等。回旋曲式的结构原则,具有把纷繁的内容组织在一个作品之中,并使之得到充分而集中的表现的巨大威力。
2.比较舞蹈语言、戏剧语言,谈谈不同的舞台效果。
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归纳完成。
3.简谈戏剧艺术的表现手段。
戏剧艺术的手段(即演员表演艺术的表现手段)是以再现性的语言为基础,逐步探索、拓展了多种主观表现性的语言。
作为戏剧艺术的表现手段,动作的内涵不仅限于形体动作,还包括言语动作、静止动作等等。在戏剧艺术中,由这些成分构成的“动作”具有双重的本性:首先它们是对人的行动的摹仿;同时,作为戏剧表现手段的动作的各种成分,还应该揭示行动主体的心理活动内容。
五、分析与论述
1.怎样理解“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联系音乐作品的实际,谈谈音乐中的声音同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声音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
请同学们参看教材,归纳完成。
2.以小提琴协奏曲《梁山泊与祝英台》为例,谈谈“奏鸣曲式”的结构特征、表现特征和一般的通用范围。
答案要点:
“奏鸣曲式”的结构原则是“呈式——发展——再现”。呈式部包括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如“梁祝”“草桥结拜”是呈式部。呈式部的主部主题充分陈述了男女主人公相互倾慕、喜悦激动的心情;副部主题则带有嬉戏的特点。“梁祝”在主部主题前有前奏,后有华彩乐段。发展部手法更复杂、更丰富——主题材料的分解、展开,调性的频繁转移等。“梁祝”的“英台抗婚”、“楼台相会”、“哭灵投坟”为展开部。再现部副部向主部靠拢——调性服从成为一种公认的有效形式。“梁祝”的“化碟”是再现部。
“奏鸣曲式”的表现特征是:长于表现深刻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和内心感受。如“梁祝”呈式部华彩乐段细致地刻画了祝英台爱恋着梁山伯却又无法表白的复杂心情。
“奏鸣曲式”一般的通用范围:长于表现有矛盾冲突和戏剧性的斗争生活内容。“梁祝”“抗婚主题”。
3.举例说明“情境”的构成及其在全剧中的地位和作用。
(1)要求结合实例分析指出:戏剧情境由人物生存与活动的时空境、对人物直接发生影响的事件和有定性的人物关系所构成,它不仅是剧中人物生存的特殊世界,以及人物生存的条件,同时也是使人格(个性)凝聚成具体的动机并导致行动的一种刺激力和推动力,——而恰恰是动机与行动集中表现了剧中人物的人格(个性);这种相互推进的逻辑关系既体现在剧本的创作中,也贯穿在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此外,观众也以情境为媒介,与演员所扮演的角色进行现场的直接交流,因此,我们说戏剧情境是戏剧作品的中心问题。
(2)举例略。
4.试选一个你熟悉的话剧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赏析。
请同学们任选一个自己熟悉的话剧人物完成本题。
艺术赏析概要作业4(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一、判断题
1.戏曲的综合性特征完全打破了西方戏剧“三一律”的结构形式。(×)
2.戏曲具有高度的综合特征,能在表演过程中把不同的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这是其他戏剧形式所没有的。(√)
3.皮黄腔系剧种的主奏乐器是胡琴。(√)
4.当摄影者将物体中的曲线结构提炼得清晰有序时,不但能鲜明地表达事物的特征,而且具有优美动人的视觉形式。
(√)
5.摄影全景范围的大小总是与主体无关,不是与主体对象的大小相对而确定的。(×)
6.摄影中色彩的三种属性是色别、明度和饱和度。(√)
7.1900年以来,电影由于具有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8.《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将现在时(战争)处理为黑白画面,跟过去时(和平)的彩色画面作对比,强烈表达了女战士们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之情。(√)
9.就像故事片塑造人物一样,每部科教片也要找到它所介绍的知识的性格。(√)
二、填空题
1.戏曲熔歌、舞及其它艺术形式为一炉,以唱、做、念、打为表演的艺术手段。2.据不完全统计,布及全国的戏曲剧种有310多个。
3.同是上马,正如阿甲先生所形容的,武生是跨马,文生如跨犬背,旦角则如跨龟背。
4.戏曲的虚拟受到“以神制性”的制约,人们通常把这种规范化的制约称为戏曲的程式化。
5.武生名角杨小楼有“活子龙”之称,盖叫天有“活武松”之誉。
6.影调是指画面上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
7.黑白摄影能表达色彩的明度变化,而不能表达色彩饱和度的不同。
8.在摄影的表现手法上,对画面主体的处理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突出,另一种是环境烘托。
9.视觉残留的影象的色彩,往往不是原来的色彩,这种色彩的变化叫色幻觉。
10.从声画同步到多种形式的声画对位,在各国电影艺术家手中创造出更为全面的视听综合、时空复合的银幕形象。
11.一部成熟的电影,必定有自己的蒙太奇规范,其中包括时空流程、和叙述角度镜头风格等。
12.意大利著名摄影艺术家斯托拉罗指出:“拍一部电影要按照最适合这部特定的影片,和它所包含的思想方式去用光。”
13.按结构形式和叙述风格特性来分类,影片可分为戏剧式影片、散文式影片、诗电影、心理片等。
14.美国西部片与中国西部片主要反映黄土高原的内涵不同,其特点是牛仔、枪和马(货马车、小镇、惊险故事等)。
三、选择题
1.(C)是欣赏戏剧的一个重要的价值标准。
A.丰富性
B.情节曲折
C.真实性
D.感染力
2.(B)中丫环春兰虚拟搓麻线、纳鞋底的表现极为传神,能起到以虚代实的作用。
A.蒲剧《挂画》
B.京剧《花田错》
C.荆州花鼓《站花墙》
D.汉剧《柜中缘》
3.川剧是属于(C)的剧种。
A.昆腔腔系
B.皮黄腔系
C.高腔腔系
D.梆子腔系
4.(D)这两出京剧的表演都以武打取胜。
A.《二进宫》和《柜中缘》
B.《辕门斩子》与《十八罗汉斗武空》
C.《四进士》与《三岔口》
D.《雁荡山》与《火烧裴元庆》
5.(B)不注重笔墨的工细,二追求神韵的表达,具有写意的特征。
A.风光照片
B.剪影照片
C.人物照片
D.静物照片
6.(B)以黑白两极调子来表现现代建筑的美,在我国当代摄影者中独树一帜。
A.郑鸣
B.杨晓利
C.丁爱民
D.简庆福
7.(D)的拍摄画面虽顺手抓来,却具有时代气息和戏剧性的人间真像。
A.吴印贤《白求恩大夫》
B.路易斯•海因《童工》
C.丁爱民《喜迎门》
D.郑鸣《倒闭后的滋味》
8.欣赏电影最主要应欣赏(D)。
A.电影的综合艺术
B.电影的表演艺术
C.电影的摄影艺术
D.电影的导演艺术
9.《虎!虎!虎!》和《现代启示录》都是(D)。
A.历史片
B.灾难片
C.惊险片
D.战争片
四、简答题
1.构成戏曲流派的核心是什么?
参见教材第172页。
2.欣赏摄影作品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你自己的作品注意了哪些问题?试分析。
欣赏摄影作品可以从作品的内容、作品画面的构图美以及作品的技术技巧等方面入手。举例分析略。
3.蒙太奇的基本心理原理是什么?
蒙太奇是人们从建筑学中借来的词汇,它是电影声音、画面分切与组合规律的代称。蒙太奇决定着一部影片内容的取舍、结构和节奏的安排。
作为电影的叙事方式,蒙太奇变化无穷。它的原理首先来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事物的习惯。正如电影理论家林格伦指出的:“蒙太奇作为以表现周围客观世界的方法,它的基本心里原理是:蒙太奇重现了我们在环境中随注意力的转移而依次接触视象的内心过程。”
人的意识活动,除了观察和认识的一般过程,还有联想、比较、想象、幻觉、记忆、错觉等,通过各种各样的蒙太奇手法,同样可以一一再现于银幕。同时,每一部影片的叙事形式中,还必然包括着创作者让观众按照他的意图去理解故事、接受感染而作的主观导向。这种导向的分寸感和鲜明度因片而异,而导向的体现就存在于蒙太奇技巧之中。
4.试以电影艺术为例,简述判断导演艺术的标准。
判断导演艺术的标准有两个:一是完整,即高度的艺术和谐感;二是个性,即鲜明的艺术独创性。举例略。
五、分析与论述
1.戏剧和戏曲有什么区别,戏曲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戏剧在表现人物性格时各自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戏剧艺术与戏曲艺术的区别可以这样理解:
广义上讲戏剧包括话剧、中国戏曲、歌剧、舞剧。本教材所谈戏剧,主要指话剧。话剧在欧美各国通常就被称为戏剧。
戏剧与戏曲在表现与再现、时空建构、表演方式、戏剧结构等方面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戏曲重写意,戏剧重写形;(虚拟性与写实性)
戏曲抒情性程式化表演与戏剧表演的表演理论、体验理论;
戏曲丰富的表现手段与戏剧的时空限制、戏剧性冲突、戏剧动作。
具体讲:
(1)话剧注重再现生活,舞台大多是写实和具象的,包括布景、化妆、灯光、效果、道具等都力求真实,创造出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的舞台气氛,在舞台上形象地展现出社会生活环境;戏曲则注重表现生活,戏曲的舞台美术基本上是写意和抽象的,戏曲的布景和道具都很简单,全凭演员的虚拟表演来表现,演员手中的一根马鞭,可以让观众想象到剧中人物正扬鞭策马,疾飞如奔,演员手中的一只船桨,仿佛使观众看到了大江中一叶扁舟正破浪前行。
(2)话剧注重写实,戏曲注重写意。话剧艺术是一种建立在体验基础上的舞台表演艺术,演员对于角色必须有深切的体验,不管是本色表演还是性格化表演,话剧演员都必须从客观现实生活中找到创造角色的依据、塑造出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戏曲艺术作为一种表现性艺术,它是将生活中的动作加以变形和夸张,形成戏曲表演艺术特有的唱、念、做、打的程式和手、眼、身、步的身段来表现。
(3)话剧的戏剧性冲突在特定的场景中表现,而且是用对话来表现行动,戏曲则要凭借剧中人物的唱、念、做、打表现自己的感情和内心世界。戏剧动作带有更强的外在实体性,而戏曲在完成内心动作向外部动作转化的过程中,则更多地流连徘徊于内心活动之中,侧重于内在情感的尽情抒发,戏剧冲突多在内心活动中展开,并不过多地强调外在的面对面地进行,很多戏都在内心冲突最激烈的场合、情感抒发最浓烈的地方形成高潮。
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戏曲常用一些动物神态丰富人物形象,借助动物形态、神态、取其精神加以提炼并融入人物形象的塑造之中。如,采用虎型步,以显示体形的魁梧和性格的勇猛;吸取鼠的动作特点,表现人物动作上的迅速滑脱,性格上的狡黠多疑;取孔雀伫立时的姿态表现旦角的文静庄娴;取蝴蝶展翅形态表现人物体形轻盈飘逸等等。这方面,戏剧则更多地是展示舞台人物形象自身所应具有的美,并用人物在特定场合下所应有的动作来刻画人物,再现人物。
2.试比较故事影片中的表演与话剧的舞台表演有什么异同。
(1)故事片中的表演与话剧的舞台表演一样,都是演员按照剧本规定的情境和角色的思想感情,运用语言和动作创造角色形象,并与编剧、导演、音乐、美工等密切合作,体现剧本的内容和主题。
(2)由于舞台表演是在剧场的舞台上完成的,为了使直接面对的观众能看得清、听得真,故要求演员语言和动作的表演幅度大,有所夸张和强调;而故事片中的表演则是在逼真的生活场景中进行的,故要求演员语言和动作的表演生活化,更加逼真和自然。
(3)由于舞台表演是在规定的有限时间里集中完成的,故必须按照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线索进行表演,一气呵成,才能塑造好角色形象;而故事片中的表演则是在长时间里分若干拍摄镜头完成的,故演员的创造就成为零散的、非顺序的、随时变换幅度的表演形式。
3.以《童工》为例,说明欣赏人物摄影应注意哪些因素。欣赏人像摄影应重视以下因素: ①神情,特别是眼神。童工表情疲惫、痛苦,向观众射来失望而悲哀的眼神。②手势。女孩一手扶着窗台,一手扶着机器,正面对着镜头,像是直接向观众诉说童工的悲哀和痛苦。
③姿态。被拍摄人物的正面拍摄,使观众正面看到这幼稚瘦弱的女孩,是这样被资本积累时期的大机器生产所束缚,夺取了天真的童年,成了机器的附庸。
④环境。机器和墙壁所形成的“V”字形像一把巨大的钳子把她牢牢地控制住,使她成了机器的附庸。
⑤细节。童工两只袖口卷起,表示她一刻也未脱离繁重的劳动。
4.试在本课程所包含的艺术门类中,分析一件你所喜欢的艺术作品。阐述清楚你喜欢它的原因。
略。
5.绘制一张图表,将教材涉及到的11个艺术门类的语言特征进行归纳,寻找规律性的东西。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