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单元整合教案新人教版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单元整
合教案 新人教版
单元知识整合
(一)宏观体系构建
(二)专题知识总结
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1)由空想到科学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设想。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由理论到实践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社会主义运动迅速蓬勃发展起来,1871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武装起义,建立了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权,社会主义已由理论发展到实践。
(3)由理想到现实
《共产党宣言》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4)由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
二战后,东欧出现了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八个社会主义国家,亚洲也出现了中国、朝鲜、越南、蒙古四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地跨欧亚的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由一国胜利发展到多国胜利。
2.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三)中外关联
1.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
2.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与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比较
史学前沿 百家争鸣 正确定位马克思主义
(1)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普遍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但不是先知先觉的预言家;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研究的指南,但不是僵化凝固的教条。
(2)号称“当代西方头号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霍布斯鲍姆列举出必须反对教条主义的三条理由:第一,马克思主义不是一种业已完成的理论,而是一种不断发展的学说,因此,不断地加以修正、补充、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源泉和存在基础;第二,马克思主义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某些具体结论是根据19世纪中后期的情况提出来的,物换星移,时过境迁,有些结论已丧失其适用性;第三,马克思、恩格斯的某些具体结论可能是在尚未占有全部研究资料的情况下,或是出于现实革命斗争的考虑提出来的,因而难免有片面之误。
(3)因此,今天不能机械地拘囿于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所做出的具体结论,不能摘引他们的只言片语生搬硬套,而应当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根据本国、本地区、本民族的客观实际,对史学研究对象、思维方式进行深入反思,力求用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为基础的新观念对历史作出新的解释。霍布斯鲍姆说:“充满生气的马克思主义是从马克思的引文不够用的地方开始的。”(姚太中、程汉大:《史学概论》,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巴黎公社建立的背景
(1)第一种观点认为,巴黎公社是第一国际的精神产儿。理由如下:
①第一国际建立后,马克思主义对蒲鲁东主义斗争的胜利,使其中一些蒲鲁东主义者转向了马克思主义,大批优秀的工人革命家脱颖而出,成为巴黎公社的骨干。
②国际的巴黎支部在巴黎公社革命中起了卓越的作用,而且工人阶级的精华都属于国际,他们都浸透了国际的思想。
③公社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文教、妇女、外交方针,基本上体现了国际的精神。(《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2)第二种观点认为,巴黎公社是法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化的产物,是法国民族传统的产物,同时,国际精神的影响,对公社的产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不是主要的、更不是惟一的,说巴黎公社是马克思主义同法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不恰当的。论据如下:
①巴黎公社是在法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化的情况下发生的。
②从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所发布的一系列文告来看,他们要求建立的不过是地方自治政权,对全国政权的要求也仅仅是有工人代表参加的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③公社这种政权组织形式,以及公社内部组织采取建立工作委员会来代替政府各部,以武装的国民自卫军代替常备军,更是法国民族传统的继承。(洪韵珊:《关于巴黎公社产生渊源问题的探讨》,《社会科学研究》1981年第2期)(3)第三种观点强调巴黎公社革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迫于外部形势和传统的影响,但更强调这次革命的自发性。理由如下:
①3月18日起义不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发展起来的,而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出现了资产阶级统治危机,进而触发了一场无产阶级革命。
②经典作家说过:“巴黎的起义完全是由巴黎的工人发动的”“公社是自发产生的,谁也没有有意识和有计划地去准备它。”
③第一国际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去促使公社诞生,但国际精神对巴黎的工人阶级是有影响的。(赵瑞芳:《对巴黎公社的再研究》,《云南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3 中国史学界关于十月革命的研究
(1)关于十月革命的前提。长期以来,西方许多人一直认为俄国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十月革命纯粹是“历史的偶然”。傅树政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从整体上看,当时俄国是先进与落后两重经济并存的国家。它的工业高度集中,某些部门高度发展,但同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又占主要地位,农业人口占多数。俄国是世界列强之一,但经济上又依赖更发达的国家。正是俄国经济中的先进部分为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傅树政:《论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前提的几个问题》,《史学集刊》1984年第2期)夏景才指出,俄国不仅具备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条件,而且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在俄国表现得最明显、最全面、最集中。此外,俄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创造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实际力量,即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以及广大的革命群众。所以,西方人的观点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夏景才:《试论十月革命的前提和特点》,《东北师大学报》1984年第3期)(2)关于十月革命的特殊性。杨存堂根据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分析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特殊性。其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落后的俄国。俄国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国内各个领域存在着浓厚的农奴制残余。正是这种落后性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
盾,从而为革命埋下了火种。其二,十月革命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环境里。由于俄国参加了大战,并多次遭到失败,损失惨重,国家面临崩溃,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执政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却不顾国家安危、人民死活,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这样就把社会主义革命推上日程。(杨存堂:《论十月革命的特殊性》,《苏联历史问题》1982年第2期)(3)关于十月革命时期工农联盟问题。徐天新指出,斯大林说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在农民问题上的口号是“联合贫穷农民、中立中农、反对城乡资本主义,为无产阶级政权而斗争”。这个提法值得商榷。实际上,布尔什维克党在2月至10月的革命准备时期,并不是中立中农,而是联合全体劳动农民(包括贫农和中农)一起夺取政权的。这从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从布尔什维克党的土地纲领,从农民运动的发展和布尔什维克党的农村工作,从布尔什维克党对待农民的政策中都可以看到。(徐天新:《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准备时期的农民政策》,《世界历史》1981年第6期)4 关于中国政治研究的三个理论视角
(1)比较现代化。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从比较的角度对这一过程进行研究是现代化理论的基本特征。在比较现代化研究的影响下,不仅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围绕着“传统—现代”这个路径来分析,甚至那些并非专门研究中国政治发展的论著也以社会转型为中心来解释和评价与此相关的其他历史问题,从而使中国政治研究具有浓厚的“社会—历史研究”特色。
(2)国家—社会关系分析。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通常被扼要地概括为市民社会理论,作为一个研究模式,它强调的是社会与国家相对的二元性质,关注的是那些不能与国家混淆或不能被国家淹没的社会生活领域。基本上,在中国政治研究者这里,这一关系更多地被解释为一种基于各自所具有的发展逻辑和自主性而展开的良性互动关系,这种非激进的互动取向同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后发型现代化国家的政治生态特征是相联系的。
(3)新制度主义。
①新制度主义是一种主张把制度因素引入经济分析中以解释长期经济变迁成因的理论,新制度主义把“制度”理解为一系列包括正式约束(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非正式约束(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的社会的“博弈规则”。
②所谓博弈就是选择,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制度通过影响个人选择而对一国的经济绩效产生积极作用。这样,历史的进步和经济政治的发展应该到制度变迁中去寻找原因。
学科素养培优
——选择题之转换法和史观分析法
(一)转换法
在做题时,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试题中的材料信息、情境,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转换。(1)将试题中有关历史叙述、特点、评论的信息转换为具体的事件、现象、制度、人物、历史概念等。例如,某题中有“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西汉贾谊《论积贮疏》)这一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将“本”转换为农业、“末”转换为工商业,那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就可理解为重农抑商。
(2)将试题中的图片、人物、符号等转换为具体的历史知识。例如,19世纪末法国明信片上的漫画《宰杀中国龙》(右图),结合所学知识,可将画中任人宰割的龙转换为中国,将画中西洋长相的人物转换为西方列强。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得出“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利用试题中具体的历史时间转换出历史事件。例如某题的材料:《全球通史》中写着“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以来,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运用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通过“17世纪和18世纪初”转换出启蒙运动,通过“18世纪以来”转换出工业革命。
[例1] 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以前,历代王朝均没有与外国平等交往 B.鸦片战争以后仅晚清政府与西方国家间的关系不平等 C.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由朝贡体制转向条约体制 D.鸦片战争使中西方关系从实质上平等变为不平等 [提炼信息] 鸦片战争'平等待遇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运用所学知识,将题干中的信息转换为具体的历史知识。将“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转换为明清的朝贡外交,将“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转换为西方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明清以前的中国与外国特别是与西亚、非洲等地区是有平等往来的,故A错。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西方国家均没有平等对待历届中国政府(如清政府、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等),B错。鸦片战争前,明清与外国的关系主要通过朝贡贸易维持,明清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把所有与中国往来的或欲与中国往来的国家视为朝贡国,因此中国与外国的关系实质上是不平等的朝贡关系;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受不平等条约的影响,中西方关系是不平等的,因此C正确,D错误。
[答案] C [解后反思] 全面理解朝贡贸易
“朝贡贸易”是人教版教材必修2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要全面理解掌握。首先,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朝贡贸易不是传统中国对外贸易的全部,除此之外也有平等的、以追求利益
为目的的对外贸易,如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税收一度成为国家的重要财源。其次,从政治的角度来说,朝贡贸易也体现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对外关系,也就是说,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绝大部分是通过朝贡贸易来维系和体现的。最后,鸦片战争后,朝贡贸易及朝贡体制逐渐瓦解。
[例2] 下面是1947年英国某刊物上登载的一幅名为“西来的风”的漫画。漫画中写有“欧洲”的木屋上的风车被写有“欧洲复兴计划”的风吹动起来。此漫画旨在()
A.赞扬西欧各国正协力重振欧洲经济 B.批评苏联对美国援助欧洲的抵制 C.说明西欧国家愿意接受美国的援助 D.揭露苏联对西欧国家的军事威胁
[提炼信息] 1947年'欧洲复兴计划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1947年”“欧洲复兴计划”,可将材料中的“西来的风”转换为马歇尔计划。英国刊物登载这一漫画和漫画中欧洲风车被吹动起来,反映了漫画作者对马歇尔计划的赞扬,所以C符合题意。A项所述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排除;B、D与题意不符,漫画没有苏联方面的信息。
[答案] C [例3] 有学者认为,19世纪的英国提倡自由贸易并非受经济学启发为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谋利的行善之举。这表明英国提倡自由贸易政策是基于()A.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B.强大的工业实力 C.推动全球贸易发展 D.国际贸易准则
[提炼信息] 19世纪'英国'自由贸易'并非行善之举
[解析] 利用题干中的时间19世纪和关键信息“自由贸易”,可将该题题干转换为工业革命与自由贸易之间的关系。A与题干中“并非受经济学启发”矛盾,排除。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工厂”,为扩大市场、积累财富而主张自由贸易,B项正确。“推动全球贸易发展”与题干中“并非……为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谋利的行善之举”矛盾,故C项错误。国际贸易准则在19世纪还未制定出来,D项错误。
[答案] B [解后反思] 19世纪英国的另一面
19世纪的英国,除了“日不落帝国”、“世界工厂”、世界贸易中心、世界金融中心等光鲜的一面外,还有历史课本叙之不详的另一面:尽管国际地位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显赫,但是国内却陷入了严重的社会和政治危机。工商业已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涌入城市的工人不断增加,但议会两院仍由极其保守的世袭贵族和土地贵族把持着。这时,被拿破仑战争弄
得精疲力竭的欧洲大陆为英国工业所能提供的出口市场十分有限,因而英国的失业人口猛增,工资下降。而土地所有者却实行谷物的关税制,以抑制粮食的廉价进口,这进一步加深了民众的苦难。饥饿、罢工使英国的进步力量开始认识到,如果想要避免革命,就必须进行政治和社会的改革,于是就有了1832年的议会改革。
[例4]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李大钊的演讲()A.肯定了巴黎工人阶级的革命首创精神 B.谴责帝国主义国家间的战争 C.表达了中国知识分子学习苏俄的愿望 D.颂扬了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
[提炼信息] 李大钊'新精神'庶民'资本主义'劳工主义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新精神”“庶民”“劳工主义”“新纪元的世界改造”,转换出李大钊演讲的主题为宣传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巴黎公社革命发生在1871年,与题干中“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矛盾,故A错。“帝国主义国家间的战争”与题干中“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矛盾,故B错。李大钊演讲的内容只符合十月革命,且是对十月革命的充分肯定,故C正确。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军阀的运动,与题干中“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矛盾,故D错。
[答案] C [解后反思] 做选择题也要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
做选择题,决不能忽视判断备选项的依据。如果题干是历史材料,题目考查的是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评价等,那么,一定要读懂材料并根据材料判断备选项。而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可以大大提高材料类选择题的做题正确率。上题中,李大钊的演讲是历史材料,可将四个备选项看做是历史认识或历史评论:A、B、D三项不仅缺乏材料依据,且与材料矛盾,故错误;而C项则在材料中有多个对应信息,故正确。
[小结] 转换法是一种容易掌握且很实用的解答选择题的方法。转换法适合史实理解类的选择题,这类题,题干中没有明确提到要考查的史实,而是提供了关于这一史实的时间、特征、评价等方面的信息。因此,在做题时,要将相关信息转换为明确的历史知识(史实性概念)。运用转换法解题要注意:转换的依据必须是所学知识和试题信息(包括题干和备选项),二者缺一不可,这样才能保证转换的正确性;转换的对象有可能是题干中的材料、情境,也有可能是备选项,要视具体的试题来定。
(二)史观分析法
史观分析法适合于需要运用史观分析、判断备选项的题,或需要对题干材料及其情境进行分析理解,然后判断其反映哪一种史观的选择题。
(1)隐性史观分析法。适合用这种方法解答的题目,备选项提供的不是几种史观,试题也没有要求用某种史观来理解题干信息和选项,表面上与史观无关,但实际上需要运用史观理解备选项,从而选出答案。
[典例1] 简又文(1896~1978年)先生认为,以破坏性及毁灭力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仅亚于现今日本侵略之一役耳。而罗尔纲(1901~1997年)先生在《太平天国史》(1958年出版)中却热情讴歌太平天国的革命精神。两位太平天国史专家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大相径庭,这一现象表明()A.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历史是过去和现在的对话 D.历史是人类思想意识的延续
[解析] 在此题中,两位史学家从不同的视角对太平天国运动做了不同的评价。简又文先生从文明史观的视角批判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破坏性,罗尔纲先生从革命史观的视角赞扬了太平天国反侵略的革命性。综合分析备选项可知,A符合题意。
[答案] A(2)显性史观分析法。适合用这种方法解答的题目,备选项提供的是几种史观,要求判断题干材料或情境反映了哪一种史观。
[典例2]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历史观摒弃了西方传统的世界历史的阐释方法,如“古代—中古—近(现)代”的“三分法”,将整个人类历史的演进划分成两个基本的阶段,即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和1500年以后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这样的划分显示出作者的历史观是()A.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 C.革命史观 D.社会史观
[解析] 做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前提是要熟悉几种史观(唯物史观、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的主要观点。然后再抓住题干材料的主要信息,判断其与哪一种史观的主要观点符合或一致。比如,抓住本题题干信息“诸孤立地区的世界”和“西方的兴起并占优势的世界”,即可判定是全球史观。
[答案] A [例5] 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是()A.革命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近代化史观 [提炼信息] 林则徐'向“蛮夷”学习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借助显性史观分析法。解题关键在于弄清评述的对象是林则徐,对林则徐的评价是肯定的,肯定的理由是林则徐早于曾国藩、李鸿章提倡向“蛮夷”学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师夷”的内容是夷之轮船、枪炮、火药,总而言之是西方的军事设备及技术。近代西方的军事设备及技术是工业化的产物,而工业化是近代世界的潮流,是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林则徐提倡学习西方军事,主要目的虽是维护清朝统治,但客观上符合世界潮流,对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开展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因此,材料对林则徐的评述体现了近代化史观,D正确。A、B、C三种史观在材料中都没有相关信息。
[答案] D [解后反思] 文明史观与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的关系
这三种史观是相互联系的,现代化史观和整体史观更多地强调1500年以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以及工业文明向全球扩散的历史,实际上是文明史范式的一个特定阶段,只是在这一阶段用现代化范式和整体范式来概括更能把握其特定的历史阶段特征。具体地说,在做选择题时,古代史、近现代史试题都可能用到文明史观,古代史试题一般不用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去理解。
在复习中,同学们在了解了三种史观主要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要大胆运用其基本观点去分析、认识和评价教材中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
[例6] 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认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的技巧使这个世界经济体得以繁荣、增值和扩展。”该观点体现了()A.革命史观 B.现代化史观 C.唯物史观 D.整体史观
[提炼信息] 欧洲'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 繁荣、增值和扩展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借助显性史观分析法。革命史观强调阶级斗争和革命的历史作用、突出领导人的作用,题干材料中没有相关信息,A错误。现代化史观反映社会从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的巨大变化,材料中没有相关信息,B错误。唯物史观突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之间的关系,材料中并没有相关的信息,C错误。材料指出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经济由分散走向紧密联系,此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扩张催生了世界经济体,从经济的角度概括了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符合整体史观,D正确。
[答案] D [解后反思] 如何运用全球史观(整体史观)首先,人类历史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密切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世界各地区的交往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
[例7] 亨廷顿认为,在文明的冲突中,欧洲和美国将彼此携手或彼此分离,世界各伟大文明也将彼此携手或彼此分离;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下列说法与亨廷顿观点一致的是()A.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根源于经济格局多极化 B.基于单一文明的政治格局更有利于世界和平C.美国单极化的目标构建带来文明的冲突 D.多元文明的对话有利于构建稳定的世界秩序
[提炼信息] 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 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借助隐性史观分析法(文明史观)。亨廷顿认为,建立在多文明基
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A、B、C均与材料观点不符,故选D。
[答案] D [解后反思] 多角度理解文明史观
文明的统一性与差异性:如18~19世纪欧洲代议制和工业化的扩展,体现了欧洲文明发展中的统一性,但代议制民主在英、法、德又存在差异。此外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文明的发展也存在差异,如清朝晚期中国还停留在农耕文明时代,而西方已基本完成向工业文明的过渡。
文明的碰撞与冲突:不同的文明之间存在差异,有可能形成碰撞与冲突。中国近代史上的数次列强侵华战争都可以从文明冲突的角度来分析和认识。
文明的借鉴与融合:既有不同文明间的借鉴与融合,如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三民主义;也有一国内部不同民族文明的借鉴与融合,如北魏孝文帝改革。
文明的继承与创新:在同一文明发展过程中,在某一时期会出现对此前文明的继承及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如文艺复兴继承了古希腊的人文精神。
第二篇: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复习
教案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点考纲解读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阐释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理解市场调节的作用及局限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说明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4.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结合具体事例,从科学发展观角度,说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5.经济全球化评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如何积极面对,迎接挑战6.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了解世贸组织的原则和作用;结合贸易摩擦的事例,理解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意义、措施本单元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主题展开,包括市场经济、小康社会建设、对外开放三个方面的内容。市场经济知识在整个经济生活中都居于统率地位。高考在本单元涉题较多,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①市场调节;②国家的宏观调控;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④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本单元命题以主观题为主,创设问题切口较小,主要围绕宏观调控的目的、手段,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如何参与国际竞争命题。命题材料注重地方素材,体现地方特色。复习中应注意的几点:整顿市场秩序一直是高考的热点,比如食品安全、虚假广告等,要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国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必要性。科学发展是历年来命题的兴奋点,要结合国家宏观调控、自主创新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三农”问题是长效热点,要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明确党和政府的新举措,并结合一定量图表题加以训练。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配置资源1.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必要性:是由资源的①有限性和人的需求的无限性这一矛盾决定的,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但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可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为了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必须②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市场配置资源的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③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④市场经济,市场通过价格、供求、竞争实现资源的配置。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市场能够通过⑤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⑥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市场利用⑦利益杠杆,调动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⑧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温馨提示市场调节即市场手段,被称为“看不见的手”,它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实际上就是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计划手段也被称为“看得见的手”,经济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国家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实现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结合,所谓“有形的手,无形的手,手拉手,往前走”。2.市场秩序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⑨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⑩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作出具体的规定。它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市场交易规则主要指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供给问题。枪支弹药及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调节。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社会主义市场下的市场经济。它的基本特征包括: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温馨提示不能认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有特征。市场经济固有的弊端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弥补,因此,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共有特征,并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特有。但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更有力。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条宝贵经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加强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含义。国家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这是由市场调节自身的弱点、缺陷以及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主要任务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1.归纳整合:单纯市场调节固有的弊端和局限性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区别引起原因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是在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下为了谋求自身的眼前利益或者不正当利益生产经营者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场各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因而其决策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造成后果出现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现象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导致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对农林及大型项目建设影响更明显联系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例1】自从XX年6月27日上海闵行区“莲花河畔景苑”一栋13层在建楼房发生倒塌事故后,网上接二连三有网友爆出各地的“楼脆脆”。据此完成~题。在房地产市场上,不断出现“楼倒倒”“楼脆脆”“楼塌塌”现象,这体现了A.市场调节的自发性
B.市场调节的盲目性c.市场调节的滞后性
D.市场调节的混乱性解析:房地产市场出现以上问题,是开发商为追求经济利益而不择手段偷工减料的结果,体现了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答案:A要避免房地产市场出现类似的问题,政府应该A.遵守市场秩序B.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监督和惩罚力度c.将房地产市场收为国家经营D.遵守职业道德,不追求利润解析:材料从政府角度设制,只有B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题意,c、D两项说法错误。答案:B2.重点突破:全面理解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宏观调控的目标。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有四个层次: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第一,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全面发展的主要指标。它既体现经济总量的增加,也体现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总量上的增加是建立在比例协调、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的基础之上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第二,增加就业。增加就业既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也是社会公平和稳定的体现。在我国,劳动力总量过大且劳动力总体素质不高,因而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不能很好地得到满足,这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因此,要慎重掌握宏观经济的总量平衡并通过促进投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开发落后地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来增加就业,促进发展。第三,稳定物价。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大体稳定是经济健康、平衡发展的保证。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造成价格紊乱,影响经济发展。第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因贸易收支和非贸易收支等因素而产生的收支状况的总和。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要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就必须考虑国内外经济活动的平衡,把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政府必须采取有效的汇率政策和资本流动管理等手段,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含义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手段、措施①最常用的经济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②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对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引导,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①国家通过经济立法,规范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调整社会经济关系②国家通过经济司法活动,保证各项经济政策的执行、经济合同的履行,打击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通过行政机构,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对经济进行调节和管理。具有直接、快速的特点【例2】维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防止股市泡沫,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之一。当股市增长过快时,政府可采取的调节措施是①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 ②降低利息税 ③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 ④扩大基金发行规模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题中①不利于吸收存款,有利于贷款,会助长资金向股市流动,故不选。同理,④也是助长资金流入股市的措施,也不能选。②有利于增加储户的存款收益,③会增加股票交易的成本,这些都会抑制资金向股市流动,并且这也是政府能够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答案:B◆规律总结银行的利率水平与股市联系十分密切,因为对于投资者而言二者都是投资方式。银行利率提高必然会引起投入股市的资金减少,从而给股市“降温”。
3.纵联横比: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市场调节宏观调控区别原因市场可以有效地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可见,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所以必须发挥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也不能依靠市场调节。即使在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经济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而市场调节的这些不足,恰恰成了加强宏观调控的原因手段主要是依靠价格、供求、竞争等杠杆通过市场来自发地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依靠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政策、计划、命令等方式来进行,其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优势价格及时反映供求变化,市场信息灵敏,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生产效率高宏观调控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劣势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②单一的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政府调节是一种主观行为,可能因为决策失误或过度的政府调节干扰、破坏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地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发挥市场调节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国家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种种缺陷,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联系①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②二者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所同时具有的两种资源配置手段,共同目的都是为了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例3】某年某地香蕉产量大增,且受“蕉癌”谣言影响,香蕉价格大幅“跳水”。应当地蕉农请求,政府对所谓“蕉癌”释疑解惑,通过政府信息平台发布供求信息,帮助联系加工企业,从而稳定了香蕉价格。这说明香蕉种植业的稳定发展A.在于信息公开和控制香蕉产量B.要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c.依赖于香蕉加工业的发展D.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扶持解析:材料中政府释疑解惑、发布供求信息、联系加工企业说的不是市场机制的作用而是政府的作用,故B项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目没有说要控制产量,A项不选。香蕉加工企业的发展对香蕉种植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但这不是本题反映的主要问题,c项不选。答案:D◆借题发挥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相得益彰。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都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应有之义,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1.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提出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XX年我国政府所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属于运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的是A.扩大信贷规模和优化信贷结构B.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扶贫标准c.提高小麦和稻谷的最低收购价D.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答案:A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货币政策”的要求。A项属于货币政策,且符合我国目前所采取的适度从宽的货币政策。c项为宏观调控的价格手段;B、D两项为财政政策。2.XX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这部法律自XX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第三十八条规定:“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对所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这一规定要求食品生产者必须A.严格遵守市场规则
B.转变企业经营方式c.明确企业经营战略
D.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这些规定是在要求食品生产者必须保证产品质量,遵守市场规则。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A项。3.材料一:图1 XX年江苏省出口额比上年同期增长状况图2 XX年江苏省GDP实现情况材料二:XX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江苏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江苏省政府积极贯彻中央精神,及时实施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调控措施。结合材料二,分别指出图
1、图2反映的经济现象。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江苏省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答案:图1反映了XX年江苏省上半年出口额比上年同期增幅较大;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增幅明显回落。图2反映了XX年江苏省上半年GDP增长势头良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第三季度出现下降趋势;省政府及时实施宏观调控措施,第四季度又呈现增长态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必要措施;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化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的必要手段。解析:解答第小题,只要将两个图表表头中的关键词与图中数据的变化结合起来对比分析即可,同时注意联系材料二。解答第小题,应从教材相关知识和材料中反映的问题两个方面组织答案,重点突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背景材料材料一:针对目前一些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我国政府按照稳定完善政策、增加有效供给、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相关制度的原则,继续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手段,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重点是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XX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于缓解地价快速上涨以及抑制楼市交易等都会产生一定作用。材料二:当前国民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经济回升的基础尚需继续巩固,外需不足依然严峻,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相当艰巨。下阶段要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和充实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同时提高宏观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材料三:XX年9月30日,国务院批转了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通知,要求各部门针对目前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等六大行业出现的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倾向,采取措施引导上述产业健康发展。目前,中国粗钢产能接近全球的50%,钢铁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库存持续增加,价格不断下滑。理论分析1.房地产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为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我国政府按照稳定完善政策、增加有效供给、加强市场监管、完善相关制度的原则,继续综合运用土地、金融、税收等手段,加强和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2.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房地产过热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结果,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3.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目的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4.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扩大内需以拉动经济增长。5.供求影响价格,价格变动影响生活和生产。钢铁企业产能过剩,产品价格持续下跌,钢企效益下滑,生产、生活出现不良的连锁反应。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对产能过剩的抑制,财政政策的支持作用,货币政策的变化,税收政策的调节等,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举措。热点预测1.根据两幅图反映的内容,正确的结论是A.国家要下达钢铁生产计划,抑制钢铁企业产能过剩B.钢铁企业要进行结构调整,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c.钢铁企业要扩大产品出口,打开国际市场D.企业应加强联合,维护钢铁产品的高价格答案:B解析:国家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不能下达企业的生产计划,A项排除。我国钢铁本来出口较多,而世界市场也是产能过剩,c项错误。价格由市场形成,而不是企业联合维持,D项错误。面对产能过剩,企业要进行结构调整,适应市场需求,B项应选。2.材料一:图1:我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趋势图图2:我国宏观经济预警指数趋势图材料二:XX年12月5~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坚持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内在统一,把增加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图1和图2的数据之间有何内在联系?结合上述材料,请谈谈面对当前经济形势,我国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答案:说明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态势与社会收入和社会需求成正相关的关系,社会收入水平高、需求旺盛,经济发展速度快,反之亦然。①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从而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②加强宏观调控,制定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合理扩大消费性信贷规模。③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市场监测和监管,稳定物价水平,营造和谐消费环境。④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居民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缓解居民消费后顾之忧。解析:解读图
1、图2中曲线变化所蕴含的经济信息,分析出社会收入与社会需求影响宏观经济运行,针对材料一、二中的关键信息点从影响消费的因素、宏观调控、再分配等几个方面阐述措施。
一、单项选择题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7日在北京结束。为XX年中国经济发展定下基调;在中国经济企稳向好之际,XX年经济增长将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完成1~2题。1.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属于宏观调控的A.经济手段
B.金融手段c.行政手段
D.法律手段答案:A解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2.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表明A.国家宏观调控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B.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需要国家宏观调控c.市场和计划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手段D.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市场的不足答案:B解析:国家在科学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目的是为维护市场经济健康发展。A、D两项表述错误,c项与题干无关。3.XX年我国对小麦的良种补贴继续覆盖所有的种植区域,在长江流域10省市及河南、陕西部分地区继续实施油菜良种财政补贴。扩大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规模。这体现了财政具有①促进科技教育发展的作用 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③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 ④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实施良种财政补贴,与“三农”问题有关,体现了②③④,材料未能体现财政对科技教育的作用。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企业在当前煤炭市场好转、煤价上扬的情况下,不顾安全条件突击生产,盲目超产,这是煤矿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这说明A.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滞后性导致资源的浪费B.追求经济效益的思想是错误的c.要把行政手段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D.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的弱点答案:D5.来自中消协的消息指出,目前房屋装修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装修公司低预算高结算;装修质量达不到合同约定;装修材料质量性能不合格、不环保,或是偷工减料。这启示我们A.经济活动必须遵循经济规律B.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c.市场交易活动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遵循一定的秩序D.消费者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答案:c解析:房屋装修问题违背了市场交易的诚信原则,c项说明了遵守市场规则的重要性,所以应选。6.XX年1月14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发布去年12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数据。数据显示,70个抽样城市,房价同比上涨7.8%,涨幅比上月扩大2.1个百分点。当前,导致房价上涨的因素有①建设用地成本增加 ②某些房地产公司哄抬房价,恶意炒作 ③开发商之间的商业化竞争 ④国家有关部门抑制房价政策措施的出台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答案:c解析:开发商之间的商业化竞争和国家有关部门抑制房价政策措施的出台,会导致房价下跌。7.在经历了连续9个月的负增长后,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在XX年11月份转正,同比增长0.6%。为防止cPI过快上涨,需要①发展生产、保障供给 ②进一步降低银行利率 ③尽量扩大信贷规模 ④实施适度的货币政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供求关系影响价格,cPI过快上张,意味着需求旺盛,需要发展生产,保障供给,适度减少信贷规模。8.为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山东省政府在金融部门和企业之间搭建合作桥梁,并制定了每年培育3000家小企业上规模的计划。他们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业绩优、成长好的小企业,解决了金融机构向小企业贷款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了银行与小企业的互利双赢。这表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①政府充当了协调金融部门与企业之间关系的角色②政府发挥了经济调节、公共服务的职能 ③政府是金融部门与企业之间合作的指挥者 ④金融部门与企业之间能否互利双赢取决于政府的调节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答案:A解析:③④两个说法对政府的定位是错误的,政府是宏观调控的实施者,不是微观管理的操作者。9.下图是人们常用来描述经济衰退后宏观经济几种可能的发展轨迹,其中最佳的发展轨迹是A.“V”形
B.“U”形
c.“L”形
D.“w”形答案:A解析:经济发展轨迹一般从衰退到企稳回升呈“V”字形。
二、非选择题10.山东省“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部分主要指标。类别指标XX年XX年平均增长经济增长全省生产总值18468.33000010左右人均生产总值2447超过39007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44.8150007农民人均纯收入3930.655007资源环境单位GDP能耗降低——22左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1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428—结合上述图表,运用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实现该省“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答案:通过制定经济规划和经济政策,综合运用财政、税收、价格等经济手段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使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等法律手段,保护环境、减少污染。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必要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手段,保证主要污染物排放、森林覆盖率等达到预期目标。解析:注意设问限制性要求“宏观调控的知识”,结合图表中经济社会发展的部分指标与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对接。
第三篇: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四单元复习教案
一.单元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作者从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二.教学过程:
(一)师: 温故而知心也。今天,我们一起来重温旧梦。
(出示复习目标。)生:
读3点目标。
师 :本单元课文的题目是什么?
生: 13课《钓鱼的启示 》
14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15课《落花生》
16课《珍珠鸟》
师: 同学们的记忆力真不错。请问,这四篇课文的共同点是什么? 生 : 生活中的启示。
(二)1.师:
那就让我们奔向广场,去找回启示。
师:
快速翻到62页,边找课文中的四字词语,边跟老师读:星罗棋布 大喜过望
垂头丧气 心灵手巧 源源不断 与众不同 络绎不绝
师: 请关上书,你们能将这些词语领会家吗? 生 :(在作业本上填写。)师 :(课件出示)生(对照检查)。
师: 让我们来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抽生回答)生:(齐读)
师: 你是如何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抽生回答)生:(齐读)。
2.师 : 哟,广场上卖花生的不少,我们就去品尝《落花生》吧。师: 谁写的《落花生》? 生 : 许地山
师: 对,那就请翻到67页资料袋,齐读
师: 能听写66页带生字的词语吗?(老师念,学生写,再交换批改)师: 请男生读第十段并对比填空。(位置 外表 印象)
3.师 :花生尝得差不多了,我们来欣赏《珍珠鸟》 生:(开火车读70页带二类生字的词语)师: 知道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生 :(填空。读)
师(抽生读课文最后两段 抽生填空)
4.师 : 同学们表现真不错,老师领大家去钓诱人的鱼儿。请翻到61页。齐读生字词。再听写
(诱饵 鱼鳃 告诫 沮丧)生 :(写在作业本上,互相批改)师 : 本课的主要内容(抽生填空,学生齐读)师 : 我们一起来熟悉三句话。出示PPT(1).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以体会到两层意思:第一,(); 第二,()。
(2).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问题: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
(3).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理解:这句话中的“是与非”是指(),“实践”是说人们去(),我认为“实践起来却很难”是因为()师:
再来看看“我”的心情如何?
生:
(填空
得意
急切
乞求 依依不舍)
(三)师:
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真棒。愿意完成一点作业吗?请背诵日积月累。世上无难事…… 生:(齐背诵日积月累)
(根据意思,选择性地填在作业本上)。
第四篇:09---《经济生活》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四单元测试题
201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单元测试题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
计50分。
1.根据国家发改委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我国将制定和完善鼓励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适时出台燃
油税,研究开征环境税。国家采取这些政策与措施
①有利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③有利于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④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200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9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已实施
十年之久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要
A.调整经济运行结构,进一步控制投资增长 B.严控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
C.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长
D.国家将不断强化行政手段对市场经济运行的监管
3.右边漫画中经营者的做法()
A.减少了商品的价值B.减少了商品的使用价值C.违背了国民待遇原则D.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
4.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近年来,一些地方受经济利益的驱使“重生产、轻安全”,致使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
这说明
①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②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③企业经营者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④必须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5.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是2009年国家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下列各项措施中有利于实现这一
任务的是
①增加有效需求()②增加货币供应量④抑制投资的过快增长 C.①③D.②③④ ③控制财政支出A.①②B.①②④
6.2008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8.7%,3月份CPI同比上升8.3%。下列措施能够起到抑制
CPI过快上涨作用的是
()A.扩大消费需求,使其与人们的收入水平相适应B.通过提高银行存款利率手段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C.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D.加强宏观调控,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相适应
7.自2002年以来原油价格已经上涨了五倍左右。虽然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持续上涨,但国内成品油价格没有多大的调整,有企业声称炼得越多亏得越多,还有的企业干脆囤油等待涨价,一些地方出现了加油站唱空城计的场面。
材料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有()
①必须要发挥国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③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④市场需要诚实信用,市场呼唤诚实信用
C.①②④
D.①②③
8.中国人民银行从2008年4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调整后,普通存款类金融机构将执行16%的存款准备金率标准。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这说明A.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货币信贷增长平稳B.国家自觉运用经济手段,防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D.国家履行服务职能,适度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力度
9. 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宣布根据《价格法》规定,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这表明A.企业涨价和自主定价是不合理的 C.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调节市场价格
()
B.我国部分重要商品实行国家定价 D.稳定价格的根本途径在于政府干预
10.阅读漫画《无奈》,针对这种现象,国家发改委多次
宣布降低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这说明()
A.商品价格由国家和企业共同决定B.国家宏观调控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 C.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是使用行政手段的前提 D.国家宏观调控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
11.针对我国当前的经济情况,2009年我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行这两种政策的共同目的是
A.控制投资增长,抑制过热消费
()
B.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C.解决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的矛盾D.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
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是因为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并有其固有的弊端②市场经济应坚持以宏观调控为基础 ③社会主义的性质要求国家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月日④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③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A.①
B.②④
②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④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4.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
革试验区”。这是国家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举措,中部崛起是为了A.使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B.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C.加快东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经济交流D.加快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
15.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施行。该法实行统一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这主要体现了世贸组织的A.市场准入原则
B.互惠原则 C.国民待遇原则
D.最惠国待遇原则
16.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国外出现了很多恶意诋毁“中国制造”的报道。针对恶意诋毁“中国制造”的行为,政府
应当
①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
②本着实事求是、负责任的态度澄清事实真相
③建立统一、科学、权威、有效的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制度④禁止产品的出口,引进国外的先进产品 A.①②③C.①③④
B.①②④D.①②③④
17..针对目前能源紧张的局面,国家采取了减免税,鼓励在工业、服务雇房、建筑、交通等领域采用节能型设备的措施。这表明
①合理利用和节约能源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③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④经济手段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8.关于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②总体小康偏重于物质消费,全面小康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强调实现社会全面进步③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④总体小康只是城市的,全面小康还包括农村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
19.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运动,所以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这是
因为
()
①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具有优势地位②当前的国际经济规则主要是发达国家制定的③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④发达国家的财富不断积累
A.②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商品进口额约1.2万亿美元,服务商品进口额将
超过2000亿美元,中国国内市场规模接近5万亿美元。这些都将为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贸易伙伴创造巨大的市场空间和难得的商机。这说明()
A.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我国基本实现贸易平衡
C.经济全球化使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全球化是以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21.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国际贸易摩擦不断,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越来
越多。对此,我们要
①深入研究和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
()
②制定应对反倾销和贸易摩擦的策略
③了解行情,提高我国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④优化进出口结构,坚持以质取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世界经济受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上升的拖累,放缓了增长的步伐,有些国家甚至出现衰退的现象。这告诉我们
()
①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②国际油价上涨对世界所有国家都是不利的③经济全球化意味着“风险全球化”④我国必须重视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据中国经济网和金融网报道,美国的次贷危机深度影响了全球股市,引发了全球金融风暴。这说明经济全球化
A.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B.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C.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
D.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24.近年我省“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境外投资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双双攀升。加快“走出去”步伐
①主要目的在于利用外资,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③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我省企业的比较优势A.①②③
B.②③④
②是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必然要求④意味着江苏的对外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
C.①②④D.①③④
25.2009年4月6日,国家发改委透露,200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9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8%,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额达3478亿美元。中国高技术制造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国际市场份额居全球第一。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①有利于传统产业加速优化升级③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A.①②③B.②③④
②有利于增强我国自主发展能力
④说明采用新技术一定能大幅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C.①②④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50分。
26.在率先进入全面小康和建成富裕型小康社会进程中,人们发现江苏省各地区大致分为3个梯队,即到2005年左右,苏州、无锡、南京、常州和镇江率先进入全面小康;扬州、泰州、南通、徐州、盐城、连云港在2015年前进入;淮安和宿迁约在2020年前后实现全面小康。
(1)江苏省在率先进入全面小康和建成富裕型小康社会进程中为什么会出现3个梯队?(8分)(2)请你为江苏率先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如何处理好三个梯队之间的关系提几条合理化建议。(16分)27.表一:近四年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比重
注:中国近十年最终消费在GDP中所占比率平均为59.5%,而世界平均水平是79%。1978年——2008年,我国的年均投资率为38.9%,世界各国投资率一般在20%左右。表二:近四年货物进出口占GDP的比重
材料: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1)表一、二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2)表一、二和材料有什么内在联系?(4分)
(3)请你为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几条合理化建议。(16分)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C3.D4.B5.A6.D7.B8.B9.C10.B11.D12.D13.C14.B15.C16.A17.C18.B19.C20.C21.C22.C23.B24.B25.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计50分。
26.⑴出现三个梯队的原因:一是因为江苏的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苏南、苏中、苏北差距较大。二是因为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相对落后的地区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8分)
⑵江苏要想率先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处理好三个梯队发展不平衡问题,首先必须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次要坚持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发展。苏南在保持自身发展的前提下,加大对苏中,尤其是苏北的支持力度,苏中特别是苏北要发扬自力更生、顽强奋斗的精神,奋起直追,加快发展,形成三方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16分)
27.⑴表一、二反映了2006年至2009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低,投资消费结构不合理;(3分)经济增长对外部依赖太大,内需外需结构不合理。(3分)⑵材料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是解决投资、消费、出口结构不合理的有效途径。(4分)
⑶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4分)②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个人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理顺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差距,促进消费。(4分)③发挥财政、税收的调节作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4分)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4分)(考生如果从其他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成理,都可酌情给分。)
第五篇:第四单元 学戏曲(新人教四下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 学戏曲(新人教四下音乐教
案)
第四单元
学戏曲
音乐活动《生、旦、净、丑荟精粹》
☆音乐活动《生、旦、净、丑荟精粹》
这个教学内容主要是浏览性的,有很大的灵活性。教师可根据各自的情况,通过典型的唱段为学生介绍生、旦、净、丑四个行当和唱、念、做、打的表演方式。如:
生:《空城计》中诸葛亮的《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老生)
旦:《卖水》中《行行走,走行行》(花旦)
净:《铡美案》中包公的《包龙图打座在开封府》(黑头)
丑:《法门寺》中的《念状》(文丑)
不同的人物由不同的“行当”表演。生就是男子的形象,又分老生:就是老年的男子如诸葛亮等;小生:就是年轻的男子如周瑜等;旦就是女性的角色,又分为青衣:年轻的女性;老旦:年老的女性;刀马旦:一般是指女的武将;净又称“花脸”,表示性格粗犷豪迈的人物,如张飞、包拯等;丑又称为“小花脸”,是表演喜剧性的人物,如《水浒》中的时迁等。
京剧的表演形式多样,有唱、念、做、打等四种基本的形式。“唱”就是演唱;“打”就是武打;“念”就是剧中人物的对白,但和我们平时说话不一样,是有一定节奏感的念白,富有音乐性;“做”是一些表现一定内容的程式化和虚拟化的动作,如开门、上马、下马、骑马的动作等,在表演中并没有真实的东西,只是用一些动作来表现,这是京剧的一种表演特色。
本节课的教学应避免教师唱独角戏,要充分调动学生走上讲台师生同讲,可以是又讲又演,也可以是边看录像、边讲、边演等,应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京剧的学习中。
《甘洒热血写春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演唱《甘洒热血写春秋》。
2、继续学习《走进京剧大世界》──著名的京剧演员,了解四大须生及四大名旦,还有净行和丑行的演员。
3、通过学习《甘洒热血写春秋》了解《智取威虎山》的故事情节,体验京剧演唱与唱歌的不同之处。
二、教学难点:
一字多音,如唱段最后一字“秋”的演唱。
三、教具准备:
影片剪辑:《智取威虎山》简介;《甘洒热血写春秋》唱段。
《京剧著名演员》及其视频剪辑:马连良《草船借箭》;裘盛戎《赤桑镇》;梅兰芳《霸王别姬》;朱世慧《报药名》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急急风》节奏,学生采用走圆场的方式进教室。
(二)互动学习
1、播放梅兰芳《霸王别姬》片段,说一说这是哪个角色?演员属于哪个行当?你认识这个演员么?
2、对!这是著名旦角演员梅兰芳《霸王别姬》片断。是旦行花衫。谁能根据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一下这名京剧大师?
3、在旦行里,还有三个人和梅兰芳齐名,你知道他们都是谁么?四大名旦: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的四大名旦。
4、除了著名的四大名旦之外,你还知道京剧那些著名演员?
5、学生汇报上网查找的四大须生资料:30年代人们喜欢听京剧的唱腔,当时最负盛名的老生是:马连良,谭富英、杨森宝、奚啸伯,他们被誉为京剧的四大须生。
6、欣赏马连良《草船借箭》片断。
7、净行俗称大花脸。在京剧界有“十净九裘”的说法,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教师介绍净行演员裘盛戎,并欣赏裘盛戎《赤桑镇》片断。
8、认识著名丑行演员:朱世慧,并欣赏朱世慧的《报药名》。
(三)学习演唱
1、观看《甘洒热血写春秋》片断,他是生旦净丑中哪个行当的?选自哪出戏?
2、对!这是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当中的一个片断。现代京剧,又叫样板戏,是经过改革了的京剧,所以对于行当的划分并不像正统的京剧那样严格。杨子荣是生行的角色,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生或者武生。而是经过创新了的。谁来说一说《智取威虎山》讲述了什么事?
3、介绍剧情,并观看影片剪辑。
1946年,我军某部团参谋长率部队进山,发动群众,以便消灭逃进威虎山的土匪座山雕。经过侦查,威虎山倚仗着地堡暗道,想要制胜最好是智取。参谋长派侦察排长杨子荣改扮土匪打入威虎山,杨子荣假意把联络图交给了座山雕,座山雕因其献图有功,劳苦功高所以提拔了杨子荣,被封为“老九”,并一起喝庆功酒。除夕夜杨子荣趁着土匪们为座山雕祝寿的时机,将匪徒灌醉,此时大部队赶到,全歼顽匪。
这一段就是匪徒们在为杨子荣庆功的时候,杨子荣所唱的一段。表现了杨子荣机智勇敢,深入虎穴当卧底,并要取得最后胜利《甘洒热血写春秋》的决心和信心。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唱段。
4、再听,音乐的力度和情感是怎样的?用什么样的速度去演唱?
5、听录音模唱,体验京剧的唱腔。
6、你感觉哪一句不好掌握?
7、指导演唱
①分句演唱,并进行初步纠正。注意咬字归韵:“洒”“显身手”“写”“秋”。
②视唱最后一句“秋”的曲谱。观察拍号和以前接触的歌曲有何不同?教师讲解板眼。
③添入戏词演唱最后一句。
④力度处理:开始mf~“甘洒热血”f~“秋”mp~mf
6、完整演唱这一唱段。
7、体验与感受:你觉得唱京剧与唱歌有什么不同?
京剧更加注重板眼,更加讲究字正腔圆。
(四)课后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京剧的几个著名演员并学习了《甘洒热血写春秋》唱段,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唱段,并扮演一下杨子荣。请同学们课后查一查,除了《甘洒热血写春秋》这个唱段之外。《智取威虎山》里,还有哪些精彩的唱段。可以给同学们介绍和演唱,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