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一节 北京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 湘教版
第一节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
2.通过景观图片和资料,说出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城市职能。3.运用资料了解北京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解决措施。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北京的这个城市,已有了基本的认识,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网络搜集资料的能力,基于此我让学生课前搜集材料,自学读图、探究、讨论,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且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重点:1.北京市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传统、城市职能。2.北京市的城市发展方向。难点:1.对北京市的地理位置的评价。
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教学过程.【导入】视频导入.播放《北京欢迎你》视频。
一首《北京欢迎你》唱出了北京的热情,唱出了北京的韵味儿。2008年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世界人民记住了这个古典又激情的城市!北京也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城市,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看看北京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讲授】
奇闻趣事:在北京,当地人有句流行语:“找不着北。”大意指摸不着头脑或迷失了方向。我想说的是:我找不着的是北京。北京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寻找北京。一.寻找北京
出示“中国政区图”,让学生描述北京的相对位置。出示“北京政区图”,让学生描述北京的绝对位置。
大家精准的找到了北京的位置,现在我们有一个任务:中国地理学会定于4月在北京举行中国初中生地理知识竞赛,竞赛方式有笔试加实地观察组成。本届竞赛组织者邀请全国有关单位组队参加,欢迎全国各地中学生报名。让我们相约北京,来一次“中学生竞赛游”的活动,有问题请在回帖中提出,我们一一回复。二.相约北京
1.下发回复单,组织活动
要求:自主学习过程中,根据回帖内容学生组内讨论,并填写自己的回复单。提示:回帖一考察地形河流,回帖二考察气候,回帖三考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收到回帖一:我来自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我特想体验登山望远的惬意,领略江河东流入海的豪迈,北京能圆我的梦吗?——内蒙古某中学生
收到回帖二: 在我生活的地方,买一件衣服一年四季都能穿,如果我参加此次4月北京竞赛游,我的衣服还可以吗?——三亚某中学生
收到回帖三: 我知道北京是古都,为什么很多朝代要把北京定为都城?它的地理位置有什 1 么优势呢?我对此特别感兴趣,迫切想知道。——山东某中学生
2.学生学习成果展示:采用一组回答,其他组补充的方式,进行组间交流。
3.师生总结:完成分析古城城址变迁的活动,以突出北京地理位置、地形河流、气候等自然环境的优越性。
同学们有了这些知识的铺垫,对于参加北京竞赛游肯定有一定的信心了,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北京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吧。三.走进北京 1.北京的前世
有一本书的书名叫做《北京的前世今生》,说到北京,大家肯定也想知道北京的历史。下面比一比,谁知道的名胜古迹多?
出示图片:故宫、长城、天安门、颐和园、圆明园、天坛、雍和宫、十三陵 提问:这些名胜古迹中有6处世界文化遗产,都是哪里呢?
补充:早在70万年前,周口店北京人就出现了;3000多年前,北京是燕、蓟都城;秦汉隋唐宋时期,北京是中国北方的重要城市;辽金元明清,定都北京,元代时期,北京已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
小结:北京市一个拥有70万年历史、3000年建城史、800年建都史的古城。2.北京的今生
出示“现代北京城轮廓”图
提问:现代的北京城和古代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学生回答:面积越来越大
承接:现在我们走进大北京城内,看看北京的市容市貌。
出示图片:金融街、王府井、中心商务区、鸟巢、水立方、央视大楼 结论:北京是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
都市的繁荣,生活节奏的加快,促使了这个城市的一种产业迅速崛起,也成就了柳传志、刘京东、李彦宏、陈欧、雷军。这种产业是什么产业呢?他们集中分布在哪里? 学生回答:以信息、电子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分布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过渡: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都有哪些城市职能呢? 3.图说职能 出示三组图片
(1)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最高人民法院(2)国家大剧院、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3)外交部、美国驻华大使馆
从三组图片中让学生分别说出北京的城市职能。结论: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四:建设北京
表面上北京市现代化的大都市,但内心却有抹不去的古朴和怀旧。闲庭信步在逐渐逝去的胡同里,走进那热气腾腾的涮肉店,仿佛那才是真正的北京城。1.古今碰撞
播放北京胡同、四合院的景观图和素描图,让学生感受北京古朴的民风。
学生讨论:在北京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传统四合院和胡同是拆除还是保护?
2.交通枢纽
出示“北京市区交通图”思考北京市内交通的特点是什么?对外交通有何优势? 学生展示。
过渡:北京交通四通八达,是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交通枢纽。但是,在今年清明节假期的第一天,北京机场高速堵车长达十个小时;刚出炉的世界堵城排名,北京名列15位;北京人也自嘲说:首都首都,每天都堵;一天不堵,不叫首堵。如今的北京也俨然成为“堵城”,这不仅给首都人民的生活带了不便,还会影响北京在世界上的形象。请你为解决北京市区的交通拥堵问题出谋划策。学生小组讨论、展示。3.环境保护
通过两则材料,让学生分析北京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材料一: 2005年2月28日,国家发改委日前正式作出批复,原则同意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的方案,并同意在河北省唐山地区曹妃甸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联合企业作为首钢搬迁的载体。
材料二:2013年1月,北京25天有雾霾,当时的中国正被卷入覆盖了25个省市和6亿人的大雾霾。
小组讨论展示。4.社会印记
通过两则材料,让学生分析北京存在的社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材料一:北京是一个重度缺水的城市,人均占有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值的1/8,世界人均值的1/32。
材料二:北京180平隔出22间“蜂窝”房,隔断房于2014年6月底全拆。小组讨论展示。【活动】盘点收获.刚才我们几轮竞赛比拼,北京给大家肯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请大家说一说自己心中的北京。
【练习】达标测评.1.“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这首歌大家都会唱。下面有关北京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北依太行山,西靠燕山,温带季风气候 B.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地势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 C.我国最大的城市、政治中心、交通枢纽
D.历史悠久的古城,著名景点有故宫、天坛、北戴河、颐和园
2.漫步北京街头,可以看到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交相辉映,既具文化特色,又显时代风貌。这说明北京在城市建设中贯彻了()
1怀旧观念 2发展和保护统一的观念 3可持续发展观念 4传统与现代统一 A.1 2 3 4 B.1 3 C.2 3 4 D.1 2 3 3.材料分析:
材料一:2013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经过投票表决,决定李克强同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材料二:2013年3月27日,北京街头的行人戴上口罩抵御雾霾侵袭。
材料三:北京是一个重度缺水的城市,人均占有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值的1/8,世界人均值1/32。
(1)材料一说明北京是我国的 中心。
(2)材料二反映了北京近年来城市发展中的 问题。
(3)材料三反映北京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北京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之一是降水季节分配不均,解决途径是。
(4)为了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北京应利用本地的科技智力资源等优势,积极发展 产业。
(5)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请你写出两处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
第二篇:2014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课后练习作业二
8.1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1.北京的主要职能是全国的
A 钢铁、石化、机械工业中心 B 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C 政治、经济、交通中心 D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下列对北京环境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加剧 B 水资源匮乏 C 地下水污染严重 D 城市住房长期紧张
3.如果让你对北京市的城市发展提几点建议的话,下列选项中你会提出
A 北京是个文化古城,历史遗留的建筑很多,这严重阻碍了北京的现代化发展,应坚决拆掉
B 现在的北京一改过去旧面貌,已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历史的影响一点也看不出来
C 为加快北京的经济发展速度,应加大工业的发展力度
D 北京的建设和发展中,应在注意保持旧城格局和原有风貌的基础上,修建现代化建筑
4.下列哪些材料说明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①全国高等学府最集中的地区 ②有众多外国大使馆和国际组织代表机构 ③拥有全国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博物馆 ④拥有众多的国家级的文艺团体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5.如图所示,北京位于我国四大地形区的交界处,地理位置优势突出。据图判断①、②、③、④四个地形区依次是 A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 B 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青藏高原 C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D 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6.有一批100吨的化工原料从北京经海运运往南方某一沿海城市,那么选择装货地点的港口和濒临的海洋分别是
A 秦皇岛 黄海 B 天津 渤海 C 青岛 渤海 D 天津 东海 7.下列关于北京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交通便利,有京沪、京哈、京广、京包、京九等重要铁路线 B 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以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最著名 C 北京要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就要缩减旧城面积 D 北京市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8.下列哪些思想或举措不利于古城保护
A 大力兴建立交桥、快速环线疏导交通堵塞 B 拆除四合院,修建高层建筑,享受新的生活
C 不能让四合院和胡同完全被现代商业楼、住宅小区和道路取代 D 不断扩大城市绿地和城市水网建设 9.下列能反映北京道路建设特色的是
10.“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这首歌主要唱出了
A 北京是一个开放性的现代化城市,国内外的游客都可以到北京参观旅游 B 这句歌词主要是针对国内其他省区的人们
C 北京在奥运会期间是开放的城市,奥运过后就不实行对外开放了 D 欢迎北京的人们走出国门到国外参观旅游
10.如果有一群来自外国的朋友到北京来参观旅游,你会通过什么来表达北京对他们的欢迎
A 表演安塞腰鼓来欢迎他们 B 请他们去登长城,住四合院 C 让他们住一下当地的窑洞,体验一下当地的民俗 D 请他们看芭蕾舞表演 11.如果他们想到我们的国家体育场去看一下的话,你会带他们到下面
12.在北京的参观结束后,一位美国朋友谈了下他对北京的了解,其中正确的有 A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边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B 北京气候夏季炎热多雨,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C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和商业中心 D 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如故宫、长城、嘉峪关、苏州园林等 13.读“北京市城区地理位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⑴写出图中的河流:①,②。
⑵自古以来,山脉的隘口常常是人们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其中A交通大道从西北出居庸关,可进入 高原。⑶北京西北面是 山脉,西面是能源丰富的 高原,南面是物产丰富的平原,东南是伸向 海的平原,根据以上叙述,请用最简短的语言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特点。⑷过去北京人在冬季大量储存大白菜的原因是()
A 北京人喜爱吃大白菜 B 大白菜营养丰富 C 吃大白菜可以暖和身体
D 北京冬季气温低,不利于蔬菜生长,而大白菜是可以长期储存的蔬菜
14.地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08年8月8日至8月24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举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图丙是北京奥运会比赛的主场馆建筑之一,名称是。
⑵北京大致位于40°N,属于 气候,气候特点是夏季,冬季。
⑶如果有机会去北京,你最想参观哪两个名胜古迹?
⑷根据图甲中河流的流向特点,可判断出北京的地势特点是。⑸你认为造成北京水资源紧缺的原因主要是。
15.运用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京及周边地区图。材料二 北京市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材料三 北京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300立方米左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7,在世界各国首都中居百位之后,现在北京主要供水源地密云水库的来水量日益减少。
⑴材料一中,平原A是,省级行政区域单位B是。⑵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分析北京的地势特点是,请说明判断的依据。
⑶根据材料二,北京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填字母)A 高温和多雨在同一季节 B 终年高温
C 全年少雨 D 冬春季节降水丰沛
⑷根据材料三提供的信息,说明困扰北京城市发展的问题是,针对这一问题,请提出一条解决办法。⑸从北京郊区的水库打捞一吨活鱼,要运到北京城,最合适的运输方式是。⑹2012年3月,山东济南的人大代表乘火车到北京参加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图中数字代表的铁路线中,是最便捷的。(填图中数字)
第三篇:八年级地理下册 8.1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新人教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明确西北的范围。
2.能够在地形图上找出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区。
3.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4.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下,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区域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及其他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
充分运用教材,结合地图、图片以及文字资料,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合作、交流、展示,进而总结并得出结论,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地理学习方法并学会独立分析问题。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西北地区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课件
教师讲授:通过这些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管是自然环境特点还是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西北地区和我们生活的南方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西北地区,了解西北地区为什么干旱,以及干旱的环境下西北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是怎样的。
板书:
一、自然特征 1.位置和范围
阅读:阅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图并提问:怎么描述西北地区的范围呢?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
学生:(略)师生小结: 位置:
(1)经纬度位置: 73°E-123°E,32°N-50°N(2)地形上: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古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以北。
(3)邻国: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范围:
(1)地形:包括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2)政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提问:结合教材图,判断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的哪一级阶梯?西北地区的地势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并发言,教师给予指导。2.地形
提问:观察西北地区地形图,了解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单元有哪些?从东到西,找到主要的山脉、高原和盆地。
师生小结:从东往西,主要是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和河西走廊,西部由北向南依次是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阿尔金山。西北地区山脉纵横,从东向西逐渐深入内陆,水汽很难到达,降水比较少,因此西北地区比较干旱。
教学课件
补充知识:
(1)内蒙古高原地貌特点
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高原上开阔坦荡,起伏和缓,既有碧野千里的草原,也有沙浪滚滚的荒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库布齐沙漠是较大的沙漠。
(2)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天山南北两侧,属于南疆和北疆。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居于盆地内部,是我国最大沙漠。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第二大内陆盆地,是一个半封闭的盆地。所以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进行比较,如下表所示:
(3)吐鲁番盆地
天山山间断层陷落而成,盆地中的艾丁湖是我国陆地上的最低点,湖面低于海平面155米。
提问:西北地区主要是什么气候类型呢? 3.气候
师生小结: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是本区的显著特征。
活动:请根据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思考,我国西北地区为何会如此干旱呢? 教师:总结如下。
探究: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具有典型的大陆性特征,具体的表现都有哪些呢? 学生:(略)教师:
教学课件
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分析西北地区景观自东向西的变化规律,说明并解释西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干旱程度不同。
小结:西北地区东西跨度较大,距离海洋远近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与西北地区的中部和西部相比,东部距离海洋较近,降水量相对较多,景观表现为草原;向西距离海洋原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少,自然景观由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
过渡提问:既然西北地区这么干旱,这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什么不同呢?(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师讲述:西北地区比较干旱,水资源缺乏,降水难以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降水较多的地区也只能满足牧草的生长需要。因此西北地区畜牧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地了解一下西北地区的特色农业:畜牧业与灌溉农业(板书)。
板书:
二、牧区和灌溉农业
提问:西北地区的主要牧区都分布在哪里? 学生:阅读教材并找出牧区的位置。
教师讲述:(结合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引导学生分析西北牧区的地区差异)西北地区大致以贺兰山为界,贺兰山东西两侧的牧区呈现不同的特点:以东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以上,降水量比较丰富,有多个大型的优质草场,草场草质较好;以西地区年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以下,降水量比较少,草原产草减少,畜牧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牧场主要集中在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山脉的山麓地带,为高山草场(板书)。不同的草场,畜种也不完全相同。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教学课件
学生:阅读补充材料 ①主要畜产品:
三河马、伊犁马、三河牛、骆驼、内蒙古细毛羊、新疆细毛羊、阿尔泰大尾羊、宁夏滩羊。西北地区草场广布、草质优良,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本区出产的肉、奶、毛、皮及其加工产品,不仅满足当地人民的生活需要,还大量输送到国内其他地区或出口到国外。
②内蒙古的牧区:
主要集中在贺兰山以东,这里降水较多,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草场质量较好,优良的畜种有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等。贺兰山以西气候渐趋干旱,草原产草量减少,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
③新疆山地牧场:
新疆主要为山地牧场,集中在天山、阿尔泰山,夏季牧场在林带以上,冬季牧场在山麓地带。优良畜种有伊犁马、新疆细毛羊等。
转折提问: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是不是除了牧业,就没有种植业了呢?通过图片来认识西北地区的农业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小组讨论并归纳总结,选代表发表小组意见,教师给予指导。教师小结:西北地区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辅。在干旱的西北地区,夏季气温高,天然降水不能满足种植业发展的需要,水成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因此,西北地区只能发展灌溉农业,利用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
教师小结: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区面积较小,零散分布,主要分布在有河流灌溉的地区(黄河流域的宁夏、河套平原)、山麓地带(河西走廊、天山山麓)。(板书)
过渡:西北地区绿洲农业的发展还依赖着西北特色水利工程──坎儿井。
教学课件
教师小结:展示坎儿井示意图并讲解──人们在干旱的环境下,为了因地制宜利用宝贵的水资源,开凿了坎儿井,修建水渠时利用山麓的坡度,让地下水顺坡而下。暗渠的修建,可以避免宝贵水资源的大量蒸发;竖井便于人们疏通水渠。
过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知道了西北地区主要发展的是灌溉农业,了解了坎儿井的作用,那么西北地区都有哪些著名的农产品呢?
学生:列举葡萄、哈密瓜、棉花等。
教师小结:大家知道吗?由于西北地区比较干旱,夏季气温高,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的积累,所以西北地区的哈密瓜、葡萄特别甜;也是由于干旱、光照强,利于部分蔬果着色,所以番茄的颜色特别鲜艳,因此西北地区的农产品品质优良,尤以瓜果闻名。
教师总结:我国西北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这里特殊的农业,气候对农业的发展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下面我们总结一下西北地区的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课件
学生活动:理解、反思、巩固和升华。
八、教学反思
本节重点内容主要是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牧业发展的特点。教学从西北地区的位置入手,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分析、归纳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牧业生产特点。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分别采用了多媒体资料展示、读图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探讨、合作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进而提高各种能力,达到学习的目标。
当然,在思考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觉得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西北地区的自然条件,独立分析区域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因此,我设计了“瓜果品质优、成色好的原因”这个探究性问题,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将学习的知识和生产生活相联系,并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课件
第四篇:八年级地理下册《北方地区》第一节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展示多媒体展示北方的雪景搭配诗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增强学生对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地理图表选择上主要是景观图,比较典型的北方雪景的图片)
过渡:通过图片的欣赏以及文字的阅读理解,我们对北方地区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冰雪世界,了解那里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吧。
二、自主研学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10页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任务并在课本上勾画:
1、在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上,沿着地理分区界,描出北方地区的范围,画出大兴安岭、乌鞘岭、秦岭、淮河等地理事物。
2、在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上,找出北方的行政区及行政中心,写在旁边。
3、在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上,找出北方的主要的地形类型,画在课本上。
4、结合地理图册15页中国温度带图,找出北方地区所处的温度带,主要的气候,画在课本上。
5、结合图6.4北方地区主要地形区的景观,找出
北方的土壤,画在课本上。
同学们找出来以后,让同学们上讲台指图讲解所找的知识。老师适当引导并及时提醒学生画重点内容,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评价同学们的讲解。
讲解气候的时候加入课本10页的活动,读图6.5小组完成以下内容:
1、观察气温曲线,找出三个城市气温高的月份和气温低的月份;观察降水量柱状图,找出三个城市降水量多的月份和降水量少的月份,概况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两地气温最高时、气温最低时、降水量最多时、降水量最少时的差异,讨论导致两地差异的主要原因。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两地气温最高时、气温最低时、降水量最多时、降水量最少时的差异,讨论导致两地差异的主要原因。
小组完成后,小组展示讨论结果。老师适当引导并及时提醒学生记录重点内容。
过渡:我们需要借助学习过的知识来思考现在的问题,学以致用;通过活动我们更加了解北方的气候
板书:一、北方的概况
1、范围及行政区
2、地形
3、气候
4、土壤
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北方的自然特征,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适合哪些农作物的生长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1-12页的`图文资料,完成下面的内容并画在课本上:2、讨论北方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不利的条件
有哪些?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同学们找出来了后,让同学们上讲台指图讲解所找的知识。老师适当引导并及时提醒学生画重点内容,关注每一个学生,及时评价同学们的讲解。
过渡:春旱是影响北方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春旱呢?请同学们完成课本12页的活动题。
板书: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旱地)
1、主要的农作物: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2、问题:春旱
3、措施:南水北调、节水农业研讨记录
【八年级地理下册《北方地区》第一节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地理北方地区课件
2.高中地理北方地区课件
3.八年级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测试题
4.八年级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同步测试题
5.八年级湘教版地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6.八年级《地理》下册走向世界的中国的教学设计
7.八年级地理第一节人教版课件
8.地理下册课件内容
9.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计划
第五篇:八年级地理下册 9.1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1 新人教
《9.1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3.能够举例说明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及自然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了解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及原因。
三、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四、教学工具
课本、多媒体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应用网络查找一组典型的青藏地区图片,及添加相关背景音乐,制作多媒体课件,作为本节课的导入部分,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准备】组织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收集藏族的资料,介绍藏族主要的生活特点,并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在课堂上,小组请代表进行交流。
六、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教师:某同学利用去年暑假期间外出旅游,大屏幕展示的是他拍摄的一组图片,请同学们先欣赏图片,之后判断一下他去哪个地区旅游了,如果你要去这个地方旅游会选择什么时间出发,同时想去哪些景点? 多媒体播放图片(伴随《青藏高原》伴奏曲)学生组内合作交流,并请小组回答分享。
教师:青藏地区雪域高原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神往;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三极,以其地球之巅的美誉,成为世界各国(地区)探险家、登山家心目中的“圣殿”,也成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宝地。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青藏地区,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现在,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的课前检测:
多媒体展示课前检测答案,小组同学订正并讨论,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青藏地区。要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首先要了解这个地区哪方面的知识? 学生:位置和范围。
大屏幕展示“青藏地区的地形图”: 讨论一:
1、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请在图中标注出来)
2、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
地形
气候
河流
资源等
小组讨论,并请代表回答。教师根据同学回答情况,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并根绝实际
需要进行引导、补充及强调等。
教师:通过讨论一的学习,我们对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了解,而青藏地区高寒的气候特征,对其生产生活又带来什么影响呢?下面我们看一组图片:
多媒体展示青藏地区的衣食住行。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请参考课本P88图文资料)。
多媒体展示讨论二:
1、请你判别一下,青藏地区和内蒙古、新疆的牧场类型、主要牲畜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2、牦牛是青藏地区特有的畜种,它毛长皮厚,体矮身健。牦牛能适应高原什么样的独特环境?牦牛是如何适应高原独特环境的?
3、该同学在旅游中发现,青藏地区的藏民主要选择在谷地发展种植业,请你帮他分析原因?(完成P90活动题)
4、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作物是什么?这些作物有什么特点?
学生:先自主探究,把疑惑之处记录下来,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教师:请小组代表对照地图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学生以肯定、鼓励或纠正。过渡:高寒的气候对人类生活有何影响?
教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藏族的资料,介绍藏族主要的生活并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下面我们请每个小组的一个同学做代表,大家一起展示交流。师生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高寒的气候还影响藏族居民的生活(服饰、主食、民居等)。
师生小结: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高寒。高寒影响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所以我们学习一个国家或地区应该抓住其最主要的特征,分析其与其它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青藏地区有神奇的雪域高原、独特的民族风情,希望同学们能早日实现去青藏旅游的梦想。这里还有许多未被揭露的自然奥秘,因而,这里已经成为科研和旅游的宝地。希望将来有一天,同学们能揭开这里更多的奥秘。
要了解青藏地区更多的知识,请同学们课后在网上搜索视频《美丽中国之神奇高原》,了解青藏,建设青藏,美化青藏。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最后,请同学们完成导学案的当堂训练:
七、板书设计
9.1 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自然环境(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
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
1、高寒牧区
2、河谷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