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教案(范文)

时间:2019-05-12 19:4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教案(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教案(范文)》。

第一篇: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教案(范文)

这一单元是在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这个单元主要是通过四个活动展开学习的,内容的引入与展开都力求来源于实际生活,体现时代性,“百分数的应用(一)”和“百分数的应用(二)”所涉及的情境,是“水结成冰体积增加”和“列车提速”的真实情境,在“百分数的应用(三)”中教材提出了比较家庭支出情况的有关数据,通过观察比较这些数据,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百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这一单元还特别让学生了解“恩格尔系数”,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在此之前就已经学过“百分数的意义”“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等相关内容。教材根据例题提供的信息,提出了求家庭总支出的问题,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分数应用题的基础,所以能在此方面独立解决。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以及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能力。

1.注重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蕴含着许多与百分数相关的问题,特别是百分数在“储蓄”中的应用更是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联,鼓励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发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鼓励学生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以及百分数的意义解决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中,注重使学生理解问题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强调对问题实际意义和数学意义的理解。解决问题首先需要学生以数学的眼光,能识别存在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与其他学科中的数量关系,并把它们提炼出来,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分析,然后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加以解决。2 3 4 5 百分数的应用(一)百分数的应用(二)百分数的应用(三)百分数的应用(四)练习六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百分数的应用(一)。(教材第87~89页)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并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百分数问题;能试图探索出解答百分数一般应用题的方法,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3.体验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中的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能力,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重点: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难点: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特征及解答方法。

课件。

师:同学们,不知道你们注意观察没有,在生活中水结成冰,体积有什么变化? 生:体积会变大。

师:有一个同学在这种自然现象中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但一时不会解,让我们帮忙。【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寻找数学题材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觉得数学问题是那么的鲜活,形成问题意识。】

师:某同学在制作冰块,盒子中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以后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他想知道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说说你是如何思考的。(课件出示:教材第87页情境图)生:关键就是弄明白“增加了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师: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我们可以画线段图来帮助分析题意。

师:好,请同学们尝试自己画图表示“冰的体积与原来水的体积”的关系。学生尝试自己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展示交流画图结果,明确:“增加了百分之几”是“冰比水多的体积与水的体积比,多的体积是水的百分之几”(指图),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简单百分数应用题“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师:你能列式解决问题吗?试试看。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

师:把你的方法跟大家说一说。

生1:先计算增加了多少立方厘米,再计算增加的部分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就是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算式是(50-45)÷45≈11.1%。

生2:先计算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然后计算比原来水的体积单位“1”多百分之几,就是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算式是50÷45-1≈11.1%。

师: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11.1%,能不能说水的体积就比冰的体积少11.1%呢?为什么?跟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这句话说得对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这样说是不对的。我们可以通过画线段图看出来,虽然冰的体积与原来水的体积相差的具体数量是相同的,在线段图上也是用同一段线段表示的,但是“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是说相差的这一部分数量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而“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少百分之几”,是说相差的这一部分数量是冰的体积的百分之几,两句话中比的标准量不同,所以计算出来的百分率也就不一样了。

多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意见,加深对“增加(减少)了百分之几”意义的理解。师:你能看出哪种电水壶价格降得多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情境图)生:一眼就能看出来了,是B的价格降得多。

师:哪种电水壶的价格降低的百分比多?自己试一试。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师:说说你的想法和做法。

生:首先我们要弄明白,这道题其实是计算每种电水壶降低的价格是原价的百分之几,所以要先计算出原价,A的原价是96+32=128(元),B的原价是50+160=210(元)。那么A降低的百分比是32÷128=25%;B降低的百分比是50÷210≈23.8%,作比较可以知道A电水壶降低的百分比多。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通过对比“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了百分之几”和“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减小了百分之几”这两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对比的量不同,也就是单位“1”不同,两个问题的百分比也就不同。】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谈论自己的收获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在于应用,数学来源于生活,让生活简便才是目的。】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和理解数学。”我在上课开始,就创设了水结成冰的生活情境,并说明在这种自然现象中也有数学问题,正好有个问题解决不了,激起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教学活动力求充分体现以下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思想;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对一个问题的解决不是要教师将现成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行舟的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A类

1.下面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一幅截图,请你根据图上信息算一算,2008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比新中国成立时增加了百分之几?

〔考查知识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能力要求: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B类

2.李华在展销会上买了一个煤气灶,花了132元,比在商场买便宜了18元。便宜了百分之几? 〔考查知识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能力要求: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8-1.1)÷1.1≈627.3% B类: 2.18÷(132+18)=12% 教材第88~89页“练一练”

1.(1)略(2)(12-9)÷9≈33.3%(3)画图略(12-9)÷12=25% 2.(1)(89-80)÷80=11.25%(2)(113-101)÷101≈11.9%(3)(答案不唯一)2010年的出口额比前一年增加了百分之几?(101-85)÷85≈18.8% 3.66÷(121-66)=120% 4.24-18=6(时)6÷24=25% 5.(1)(12-10)÷10=20%(2)(40-25)÷40=37.5%

(3)(答案不唯一)参加科技组的人数比参加围棋组的人数多百分之几?(25-10)÷10=150%

6.(133972-126583)÷126583≈5.8%(11883-8811)÷8811≈34.9% 7.(110-80)÷80=37.5% 8.略

百分数的应用(二)。(教材第90~92页)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并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百分数问题;能试图探索出解答一般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3.体验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实际中的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能力,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重点:理解“增加百分之几”和“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难点: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特征及解答方法。

课件。

师: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进步,我国从1997年至今。铁路已经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提速,高速列车已经步入了人们的生活。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与列车提速有关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时事中提取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读活书、用活书,培养关注时事的兴趣。】

师:说说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还想知道什么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情境图)生:从图中知道,原来的列车每时行驶180千米,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比原来的列车提高了50%。我想知道,现在的高速列车每时行驶多少千米? 师:“现在的高速列车每时行驶多少千米”,你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 生1: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比原来的列车快多了。

生2:我们首先要明白“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比原来的列车提高了50%”这句话的意思。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我们可以画图表示现在的速度和原来的速度之间的关系,这样能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师:好,那就自己画图,试试看,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1:很容易从图中看出,“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比原来的列车提高了50%”,意思是指提高的部分相当于原来的50%,是把原来的速度看作单位“1”,这样我们就可以先计算速度提高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然后计算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

生2:从图中我们能看出,提高的部分是原来的50%,也就是说现在高速列车的速度是原来列车速度的(1+50%),这样就把问题转化成了“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计算。师:说的都对。请同学们自己列式解决问题吧!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说说想法: • 先求比原来每时多行驶了多少千米,180×50%+180=270(千米)。• 先求现在的速度是原来的百分之几,180×(1+50%)=270(千米)。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师:从下面的信息中,选择两个信息,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并试着解决。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试一试”中的4条信息)学生自己选择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然后交流各自的方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选取不同情况的学生代表汇报交流,只要有道理就要给予肯定。

师:经过练习之后,淘气发现无论解决的是什么问题,都可以用下面的图来表示烘干前后的关系,你同意淘气的看法吗?为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线段图)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达成一致意见,明确:烘干前的质量多,烘干后的质量少。

【设计意图: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通过寻找数量关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画线段图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有效的方法。】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百分数的应用(二)先求原来每时多行驶了多少千米

先求现在的速度是原来的百分之几

180×50%+180

180×(1+50%

能够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更好的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法可能千差万别,他们对教材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的这种不同理解,其实就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在新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先独立思考,后尝试解答,再合作研讨。提倡、发现学生的多种思维和不同解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想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拓宽了其他学生的思路。

A类

1.青草晒干后,大约失去原来质量的28%。这些青草晒干后能得到多少千克草?

〔考查知识点:求比一个数增加(减少)百分之几的数;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百分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B类

2.一件衣服标价200元,在销售旺季先提高10%,到了销售淡季又降价10%,这时这件衣服售价多少元? 〔考查知识点:求比一个数增加(减少)百分之几的数;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2600×(1-28%)=1872(千克)或2600-2600×28%=1872(千克)B类: 2.200×(1+10%)×(1-10%)=198(元)教材第91~92页“练一练”

1.(1)(2)160×(1+15%)=184(人)2.40×(1+37.5%)=55(盏)3.56×(1+25%)=70(元)4.(答案不唯一)略

5.24000×(1-25%)=18000(平方米)6.36×(1-25%)=27(名)7.(1)(7-5.6)÷5.6=25%(2)2×(1+25%)=2.5(万公顷)(3)1200×(1+20%)=1440(千克)

百分数的应用(三)。(教材第93~95页)

1.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百分数内涵的理解,掌握列方程解决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总结经验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探索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与人生观,通过分析统计表中的信息,让学生感受到“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幸福感。

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难点:理解用算术方法解决此类应用题的算理,关键是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

课件。

师:同学们,“这月我当家”中有这样一道题,“乐乐家这个月买食品花了500元,占总支出的40%。乐乐家这个月总支出是多少元?”还记得怎样解答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用方程或算式解答,然后汇报交流。师:解方程50%x-30%x=20,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教师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能够由此及彼,帮助学生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为他们扫除了学习障碍。】

师:仔细看图, 说说你从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还想知道什么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3页情境图)生:知道了笑笑家2000年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55%,其他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45%;还知道了笑笑家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620元。我想知道笑笑家的家庭总支出是多少元? 师:笑笑家的家庭总支出是多少元,这个问题你是如何思考的? 生:我们可以画图找到数量关系。

师:那就画图试试,看能不能解决问题。

学生尝试画图找数量关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应该怎样解决问题? 生1:从图中知道“食品支出+其他支出=总支出”。生2:还可以知道“食品支出-其他支出=620元”。

生3:我们可以列方程解决问题,设总支出是x元,那么食品支出就是55%x元,其他支出是45%x元,方程是55%x-45%x=620,结果x=6200。

生4:也可以列式解答,因为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55%,其他支出占总支出的45%,说明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占总支出的10%,也就是说笑笑家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620元所对应的分率就是10%,求总支出这个单位“1”,就是根据“已知数量÷所对应的分率=单位‘1’的量”,列式为620÷(55%-45%)=6200(元)。

只要解法有道理,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师:你能独立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试一试”第1题)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师:谁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生:增产二成就是增产20%,也就是说今年的产量是去年产量的(1+20%)。根据关系式“去年产量×(1+20%)=今年产量”,可以设去年的产量是x万吨,列方程为(1+20%)x=3.6,结果x=3。

师:说得很有道理,还有谁想说一说吗?(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发表自己的见解)师:请同学们又快又好地完成下面的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试一试”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想法,解答正确的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题意通过画线段图找出等量关系,然后列方程解答,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技巧。】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自由谈论学习上、情感上的收获。

【设计意图:将数学教学转化成生活指导,培养学生自立自强、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百分数的应用(三)

等量关系式:食品支出-其他支出=620元

解:设笑笑家2000年的总支出是x元,那么食品支出是55%x元,其他

支出是45%x元。55%x-45%x=620 10%x=620 x=6200

答:笑笑家2000年的总支出是6200元

1.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不用教。”教学过程是学生逻辑思维和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学新课后,应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带入课堂,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能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这就需要教师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确定教学内容与形式。

A类

1.2003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6920万吨,比2002年增长5.1%。2002年全国肉类总产量是多少万吨?(得数保留整数)(考查知识点:百分数的应用;能力要求: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B类

2.李强说:“六(1)班人数比六(2)班多20%。”马丽说:“六(2)班的人数比六(1)班人数少8人。”李虎说:“这两个班的人数一共有90人。”已知李强和马丽说得都对,那么李虎说得对吗?(1)画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2)列式解决问题。

(考查知识点:百分数的应用;能力要求:能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解:设2002年全国肉类总产量是x万吨。(1+5.1%)x=6920 1.051x=6920 x≈6584 B类: 2.(1)略(2)8÷20%=40(人)40+8+40=88(人)李虎说得不对。教材第94~95页“练一练”

1.(1)340÷(52%-48%)=8500(元)(2)7200÷(50%+10%)=12000(元)(3)笑笑家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2.30÷(60%-30%)=100(张)3.6÷(1-95%)=120(元)4.总数:1-25%-40%=35% 60÷(40%-35%)=1200(张)甲:1200×25%=300(张)乙:1200×40%=480(张)丙:1200×35%=420(张)5.x=400 x=200 x=400 x=200 x=0.4 x=200 6.(答案不唯一)空气质量是二级的城市约有多少个? 519×72.8%≈378(个)空气质量是一级的城市约有多少个? 519×4.0%≈21(个)

百分数的应用(四)。(教材第96~97页)

1.了解一些有关利息的初步知识,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储蓄活动,学会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重点:计算定期存款的利息。难点: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

课件。

(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年利率,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师:之前请同学们做了一个小调查,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包括利率,请你们说说调查的情况吧。

学生可能会说: • 我知道了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及农村信用合作社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进行储蓄的场所;储蓄不仅可以帮助国家进行经济建设,而且能增加家庭个人的收入。

• 我知道储蓄分活期和定期两种。在定期存款方式中,又可以分为零存整取和整存整取两大类。

• 我知道了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把钱存入银行,取出来的还有银行要多付的一些钱,多出来的一部分钱有个专有名词叫利息。• 我还知道利息的计算方法,利息=本金×时间×利率。利率的高低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家经济发展的程度来制定。银行会按照国家经济的发展来调整利率。利率有按年计算的,称为年利率;按月计算的,称为月利率。

……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了解了这么多有关储蓄的知识。听到你们的汇报,老师也增长了许多知识。这节课你们想进一步研究哪些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能会说: • 关于利率的问题。• 利息怎样计算? ……

师:综合大家的意见,看来同学们对利息和利率有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好,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有关利息和利率方面的问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调查活动中,接触到更多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认识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过年的时候,得到了一些压岁钱,你会怎样处理这些压岁钱呢? 生:当然是存到银行了。

师:是啊!存到银行不但能支援国家建设,到期还能得到利息。根据存款的种类和时间的长短,利率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有300元,打算怎样存款,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会说: • 我想存三年整存整取,时间长一些利息就会多的。

• 我存一年的整存整取,如果时间太长,需要用钱时取出来,就按活期存款计算利息了,那样利息就少了。

……

师:你们知道得真多,活期存款的利率要低一些。同学们想得也很周到,我们存钱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怎样存。我们来看看淘气和笑笑说了什么吧。(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图)师:这两种存款方式到期后的利息究竟是多少呢?我们一起来计算吧。

教师给出计算利息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并给出年利率表,小组合作计算300元存一年和三年整存整取的利息。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组织汇报交流: • 先查表知道一年期的利率才能计算,300×2.25%×1=6.75(元)• 先查表知道三年期的利率才能计算,300×3.33%×3=29.97(元)师: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生:还是存三年的利息多,说明利息与存期的长短有关。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了储蓄的知识基础,对于存款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讨论,在讨论交流中,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储蓄方式。】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合理理财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实际运用水平。】

百分数的应用(四)存入银行的钱:本金 银行多付的钱: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年利率和月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

1.本节课内容属于百分数的具体应用,是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接触的事情。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课内外学习相结合,让学生有较大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思路。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学习合理理财,不乱花钱的好习惯,同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本节课中概念较多,在教学时,要注意教授解题方法和分析解题思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A类

1.郑老师买了3000元的国债,定期五年,年利率是3.81%。到期时他一共可以取出多少元?(考查知识点:利息;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储蓄问题。)

B类

2.某人月收入3580元,他把钱全部存入银行,存了半年定期,年利率3.78%,存满半年后,利息是多少元?(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考查知识点:利息;能力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储蓄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3000×3.81%×5+3000=3571.5(元)B类: 2.3580×3.78%×≈67.66(元)教材第97页“练一练”

1.800×2.79%×2=44.64(元)2.20000×3.81%×5=3810(元)3.5000×3.39%×3+5000=5508.5(元)4.350×3.06%×2+350=371.42(元)375元>371.42元>365元 只能买乙品牌的。5.填表略。存两年期的得到的利息最多。

练习六。(教材第98~99页)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解答稍复杂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整理百分数应用题的四大类型,理清解题思路。2.会解答两步计算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熟练地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解答,提高解决四类应用题的速度和准确性,提高解决简单变式题的解题能力。

3.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能运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稍复杂的相关问题。整理百分数应用题的四大类型,归纳解题思路。

难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师:关于“百分数的应用”这一单元的学习马上就要结束了,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可能会说: • 我知道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其实就是计算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的部分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我们完全可以转化成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用除法计算。

• 我知道了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可以转化成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 我知道了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用“已知数量÷所对应的分率=单位‘1’的量”。

• 我了解了储蓄的有关知识,学会了计算利息。……

师:同学们掌握的知识真不少,能不能运用这些百分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我们试试看吧!【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回忆所学知识点,让学生在品尝收获喜悦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复习与整理的能力。】

师:你能帮助饲养员解决下面的问题吗?(课件出示:教材第98页第4题)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说说你的思路和解题方法,好吗? 生:从题中我们知道“这批鸡蛋的孵化率约是95%”,意思就是这批鸡蛋中有95%的会孵出小鸡,而其余的1-95%=5%就孵不出小鸡,所以计算不能孵出小鸡的鸡蛋数,就是求2400的5%是多少。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算式是2400×(1-95%)=120(个)。

只要解答正确就要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你能运用所学的储蓄知识帮乐乐算一算吗?(课件出示:教材第99页第9题)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说说你是怎么解答的。生:乐乐要捐的是到期后取出的全部的钱,也就是利息与本金的和,根据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算出利息,再加上本金就是乐乐捐的钱数,列式为200×2.25%×1+200=204.5(元)。

师:你觉得乐乐做得怎样?(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进行适时的思想品德教育)【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从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主交流各自的收获。

【设计意图:及时总结,列举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引导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1.任何一节课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精心设计。我们知道百分数的应用题很多,但是归纳起来只有四类,这样教学使得教学体系能够完整、紧凑,且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好的知识结构。让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围绕一个点,根据这个点衍生不同的问题,相对而言学生的注意力会比较集中。

2.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的教学是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系统化,让学生学会学习。为了更好地达到复习课的目的,我们还应该设计针对性的题目,从而达到串联的目的。一般而言,复习课中的练习题要呈现以下几个大块:基础练习、针对性练习、提高练习。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差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A类

1.从厦门到广州的飞机票价是860元,张老师想从网上订购一张从厦门到广州的飞机票。云路票务中心的机票以九五折出售,但要加收35元的送票费;海天票务中心的机票不打折,但免收送票费,请你帮张老师算一算应从哪家票务中心购买飞机票更省钱。

(考查知识点:百分数的应用;能力要求:能运用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类

2.李叔叔最近出版了一本个人专著,得到了12000元的稿费,按照规定他需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李叔叔打算把稿费所得存到银行两年,他怎样存款,才能使得到的利息最多?实际能够得到多少元利息?(银行利率:定期一年2.25%,定期两年2.79%)(考查知识点:百分数的应用;能力要求:能运用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云路票务中心:860×95%+35=852(元)852<860 张老师从云路票务中心购买飞机票更省钱。B类: 2.本金12000-12000×20%=9600(元)存定期两年:9600×2.79%×2=535.68(元)先存一年再存一年:9600×2.25%×1=216(元)(9600+216)×2.25%×1=220.86(元)216+220.86=436.86(元)535.68元>436.86元

存定期两年的得到的利息更多,实际能够得到535.68元利息。教材第98~99页“练习六”

1.99.2% 100% 98.6% 98% 2.x=300 x=500 x=200 x=100 x=12 x=17 3.(1)(160-140)÷160=12.5%(2)140×(1-5%)×2=266(元)4.2400×(1-95%)=120(个)5.(5000+30×10)×85%=4505(元)4505元>4500元

他带的钱不够。6.(1)80×60×(1+15%)=5520(平方米)(2)80×60×15%×200=144000(元)7.30÷(1+15%)≈26.1(平方米)8.(1)39÷103≈37.9%(2)(39-33)÷33≈18.2% 9.200×2.25%×1+200=204.5(元)10.(1)艺术类比2009年减少:1691-1262=429(种)教育类比2009年增加:4039-4011=28(种)小说类比2009年增加:5764-2835=2929(种)少儿类比2009年增加:5172-2859=2313(种)科技类比2009年增加:2049-1686=363(种)(2)艺术类比2009年减少:429÷1691≈25.4% 教育类比2009年增加:28÷4011≈0.7% 小说类比2009年增加:2929÷2835≈103.3% 少儿类比2009年增加:2313÷2859≈80.9% 科技类比2009年增加:363÷1686≈21.5%(3)提示:因为小说类出版的增长很大,所以用百分比来描述。

第二篇: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试卷讲评教案39(写写帮推荐)

(六)年级数学精品课例《百分数应用单元试卷讲评》教学设计

深圳市龙岭学校

(六)年级备课组

执教:田德珍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87-99《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2.会运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以及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是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学会独立思考,养成勇于质疑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通过讲评试卷,进一步巩固第七单元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典型错误的剖析,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策略。【教学准备】错题照片 【教学过程】

1、课前三分钟:试卷上的计算题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这次考试的平均分为

分,优秀率为,及格率为

.你们知道平均分与优秀率,及格率如何计算的吗? 生汇报:

师:优秀率与及格率都是百分数,那我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讲评百分数应用这张试卷.,通过讲评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揭示课题,试卷讲评--------百分数应用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目标,从优秀率、及格率这两个百分数入手,复习有关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二、新授

1、自查自纠:订正自已错题,找出错误原因。

2、小组交流:互帮互助,讲评错题。

【设计意图】:给学生以独立思考的空间与时间,让其自我反思,自我检查。能够找出一些因看错题目,计算出错的问题。而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部分后进生不能解决问

题。也培养小组互帮互助,合作交流的习惯,增强小组的合作精神与团队意识。

3、暴晒错误:PPT出示照片,学生常出现的错误,并请学生展示汇报,分析错误原因,并讲解。有意识的把错误归类,百分数的应用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求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第二部分求比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第三部分为已知比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炎几的数,求单位“1”的量,或者已知两个部分量,及部分所对应的百分数,求单位“1”的量。第四部分为求利息的相关题型。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资源,达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别人的错误,反思自已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4、小结:四类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其中第一类需要优化方法。第二类需复习成数。第三类几种题型两个部分量的和与两个部分量的差及已知第三个部分量,第四类要讲解保险金额、利率的求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巩固第七单元所学知识。通过对比,优化方法。

三、拓展练习: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分析数量关第解决问题。

1、变式练习:通过刚才大家对问题的分析、理解,我们作一个自我检验。(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相关内容。

2、学习搭档间互相出题题,并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用互相出题调动学参与意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同时教师检验了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情况,学生通过出题或者从资料中找出重点题、易错题解决。达到查漏补缺。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学生发言谈感受,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做最后总结

【设计意图】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梳理。

第七单元试卷讲评 ——百分数的应用

1.求增加(减少)百分之几?

2、求比一个数增加(减少)百分之几的数?

3、已知比一个数增加(减少)百分炎几的数,求单位“1”的量?或者已知两个部分量,及部分所对应的百分数,求单位“1”的量?

4、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利率=利息÷时间÷本金

第三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百分数的应用(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 学 过 程 修改批注及设计目的

一. 创设情境

1.关于百分数,我们已学过那些知识?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如下:

百分数的意义;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利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2.引入:从这节课开始,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的百分数的知识。板书课题: 百分数的应用

(一)二. 新知探究

问题引入:盒子里有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了百分之几?

1.引导学生认识“水结成冰,体积会增加”这种物理现象,并找出题中的条件与问题。2.你认为“增加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是: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多)的部分是水的百分之几.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师巡视,个别指导。4.合作交流:

方法一:(50-45)÷45 方法二: 50 ÷45 ≈ 111%

=5÷45 111%-100%≈11% ≈11%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具体的想法:

方法一:先算增加了多少立方厘米,再算增加了百分之几。

方法二:先算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算增加百分之几。三.总结: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方法:

(1)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的具体量,再除以单位“1”。即:两数差额÷单位“1”

(2)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再把另一个数看作单位“1”即100%根据所求问题两者用减法运算。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88页试一试

2.指导学生完成第88页练一练第2,3,4,5题。强调让学生分析题意后,找准单位1.然后计算。

五、总结: 指名小结

六、作业:教材89页5 6 7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百分数的应用(1)练习题设计

百分数的应用(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2.能解决“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

教学难点:解决“比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或“比一个数减少百分之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百分数的知识。板书课题:百分数的应用

(二)二、探索新知 出示题目:

1.学生读题,引导学生明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提问:怎么理解“这列火车的速度比原来提高了50%”这句话的?你能通过画线段图进行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吗? 2. 学生自主探索解题方法。方法一:

180 × 50% = 90(千米)180 + 90 = 270(千米)方法二:

180 ×(1+50%)

=180 × 1.5 =270(千米)3.师生共同合作交流 修改批注及设计目的 方法一:先求出增加部分的具体量,然后加上已知的标准量即单位“1”所对应的具体数量。

方法二:先求出比单位“1” 增加百分之几的数是单位“1”的百分之几,然后用单位“1” 的具体数量乘这个百分数

三、巩固练习1.完成课后试一试

2.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3.完成课后5、6、7题

强调让学生找准比和它对应的量,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四、课后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册相关题目。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百分数的应用(2)练习题设计

百分数的应用(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强对百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并能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正确解读数量关系。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百分数与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能给大家说一些生活中用到百分数的事例吗?(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二、探究新知

1. 你能给大家说说情境图中所表示的意思吗? 2.根据情境图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3. 2000年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620元。你知道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吗? 4.能找出等量关系并画出线段图吗? 5.你准备怎样解答这个问题?(同桌讨论)你觉得直接列式方便吗?为什么?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列式计算。6.展示解答过程

解:设这个家庭2000年的总支出是X元。55% X - 45% X = 620 10% X = 620 X = 6200 修改批注及设计目的

三、巩固练习

1、看课本94页试一试问题一和问题二。

2、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3、完成课后练一练6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课后练习4 5题 练习册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百分数的应用(3)练习题设计

百分数的应用(4)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保险、税率等一些与储蓄类似的问题。教 学 过 程 修改批注及设计目的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如果我们到银行去存钱,我们都需要了解哪些有关储蓄的知识。同学们自由发言。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4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课本情境图中给出了那些有关储蓄的数学信息? 存期(整存整取)年利率 % 一年 2.25 三年 3.33 五年 3.60 同学们真了不起,了解了这么多。老师知道同学们在过年的时候,得到了一些压岁钱,你觉得怎样处理这些压岁钱呢?

二、探究思考。

根据存款的种类和时间的长短,利率是不一样的。咱们就以笑笑的300元为例,如果你有300元钱,打算怎样存款,你是怎么想的?

我们存钱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怎样存,刚才同学们说的存款方式,到期后利息究竟是多少呢?我们一起来计算。

(教师给出计算利息公式:利息=本金x年利率x年限,并给出年利率表,学生计算300元存一年和三年整存整取的利息。)

300 x 2.25% x 1 300 x 3.24% x 3 =6.75(元)=29.16(元)

三、练习巩固。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4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课后练习5 6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百分数的应用(2)练习题设计

练习六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强百分数的应用,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教学重点:加强百分数的应用。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 学 过 程 修改批注及设计目的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现在来看看遇到这些问题,你会不会用所学知识去解决。

二、基础练习1. 98练习六第1题

让学生先填表,然后指名说得数,集体订正。2. 第2题

解方程,挑选几题有代表性的题目,与学生一起探讨解题的方法。3. 练习六第3题

(1)10月份比9月份节约用水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2)需要知道什么量? 4. 练习六第4题 学生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师:什么叫孵化率? 孵化率是95%是什么意思?

不能孵出的占单位“1”的百分之几? 1-95%=5% 2400×5%=120(只)5. 练习六第5题

(1)先说题意,再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 6. 练习六第6、7题

先说题意,在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7. 练习六第8、9、10题 先说题意,在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篇: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说明: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七”组成。四篇课文中《古诗两首》《父亲、树林和鸟》《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是精读课文,《南极,一片净土》是略读课文。这组课文集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愿望,让我们的天空永远碧蓝,河水永远清澈,空气永远清新,草木永远繁茂,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古诗两首》中《江雪》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大雪寒江独钓图,《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了诗人投宿时的冬夜景象;《父亲、树林和鸟》记叙了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表达了爱鸟、护鸟的美好心灵;《一个小山村的故事》写的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这里的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护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山村卷走了的故事,告诉人们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重要;《南极,一片净土》主要写南极考察队员自觉保护南极的生存环境的动人事迹,说明保护南极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语文百花园七”包括“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五个板块。目的是增加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淀,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阅读量,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提高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单元目标:

1、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紧紧抓住情感教育的内容,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实践中,积极思考、探究,提高感悟理解能力。

3、认识、会写本单元的生字词。

三、课时安排

精读课文6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语文百花园3课时

2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的画面,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径、踪、孤、翁、宿、暮、犬;要求会写的字有:径、踪、翁、钓、寒、宿、贫、柴、闻、犬、归。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感知诗歌大意。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感情。

3、正确、流利朗读古诗《江雪》。预习提纲:

1、古诗两首中的两首古诗分别是,2、其中《江雪》是 代 写的。收集作者资料。

3、读诗5遍,读准字音,划分节奏。

4、从文中的插图你可以看到什么景象?你又想到了什么?你能用诗中词语来说吗?

5、你喜欢图上的什么?《江雪》是什么意思?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分组讨论、交流,你明白了什么?

2、这首诗写了什么?。

二、学习古诗:

1、介绍作者(展示已收集的资料)。

2、《江雪》的意思是什么?

3、自读古诗,交流划分的节奏。

千山 | 鸟飞 | 绝,万径 | 人踪 | 灭。

孤舟| 蓑笠 | 翁,独钓 | 寒| 江| 雪。

4、按划分节奏,齐读。

5、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古诗的意思。

三、交流展示自学情况。

1、你在自学时遇到什么困难?

2、针对提出问题进行解决。

3、小组内讲诗意。

4、思考: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内容?后两句写了哪些内容?

5、朗读并背诵古诗。

四、检测反馈:

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没()

2、默写《江雪》。

。。

3、从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要求会写的字。

2、把自己喜欢的诗句抄写在《我的采集本》上。

第二课时

预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词。

2、养成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习惯,理解诗句和部分字词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预习提纲:

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作者是 代。

2、从文中的插图你可以看到什么景象?你又想到了什么?你喜欢图中的哪一个景象?诗中能找到相应的词句吗?

3、读诗5遍,读准字音,划分节奏。

4、逢、宿是什么意思?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分组讨论、交流,你明白了什么?

2、朗读古诗,比一比谁读的快、准。

二、学习古诗:

1、自主学习与探究。

(1)理解题目的含义。

(2)分组自学并讨论,分析诗意。

(3)小组内讲诗意,老师点拨。

2、讨论:从文中的插图你可以看到什么景象?你又想到了什么?

3、朗读古诗,体会感情。

(1)小组讨论交流划分的节拍。

(2)反馈画节拍的情况。

(3)按节拍读古诗,体会感情。

日暮 | 苍山 | 远,天寒 | 白屋| 贫。

柴门| 闻 |犬吠,风雪 | 夜 | 归人。

三、交流展示自学情况。

1、你在自学时遇到什么困难?

2、针对提出问题进行解决。

3、小组内讲诗意。

4、思考: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内容?后两句写了哪些内容?

5、朗读并背诵古诗。

四、检测反馈:

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宿()

2、lǎowēng zhùsù pín hán gūdú guīlái mùsè()()()()()()

3、默写《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五、布置作业

1、把这两首古诗背给家里人听。

2、每人再收集两首古诗,准备在全班进行一次古诗朗诵会。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6父亲、树林和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习作者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的表达方法。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6个,要求会写的字有10个,要求掌握的词语有:雾蒙蒙、鼻子、指着、浓浓的、舒畅、猎人、翅膀。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先概括在具体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预习课)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喜欢蓝天和白云,喜欢绿色的树木和美丽的花草,喜欢快乐的小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父亲、树林和鸟》一课,看看课文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故事。

二、读课题说课题。

启发学生看到这个题目后想到什么?想知道什么?全班交流。

三、出示预习提纲:

1、朗读课文:我读了 遍书(至少3遍),基本达到不添字,不破字,不断句,能读通顺流利。

2、字词

我会认的字词:黎明、凝神、兀立、舒畅、瞬间、掠过。

3、理解词语

(1)黎明:(2)茫然 :

(3):(4):(5):

4、我的体会:我知道课文写的是 的事。

5、细心地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6、我喜欢的句子

(1)(2)

7、从 可以看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8、我的感悟:通过预习我明白了

四、指导学生写生字。

五、师小结

六、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展示课)

教学过程:

一、自由朗读课文,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研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明分段朗读课文

2、讨论交流,理解课文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2)父亲是怎么指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的?(3)父亲最快活的是什么时刻?

(4)父亲说“黎明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我”听了父亲的话,为什么心里掠过一丝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自读课文思考问题,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挑生汇报,总结出最佳答案。)

3、组织交流学习体会

让学生谈一谈学了课文后的体会。(把学生思路引向爱鸟、护鸟。)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教师小结课文,总结写作方法(先概括,后具体)。

四、辅导练习课后第三题

五、检测反馈:

从课文中你知道“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六、课后延伸:

如果有兴趣,去看一看鸟是怎样飞的,听一听鸟的叫声,再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7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人们的滥砍滥伐,破坏了生态环境,终于被洪水卷走的故事。使学生懂得不爱护自然,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保护生态环境十分重要。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曾、葱、犁、扩、括;要求会写的字有:曾、郁、葱、砍、露、减、扩、量、随、囱、消、靠、括;要掌握的词语有:曾经、郁郁葱葱、砍到、减少、扩大、大量、随着、烟囱、消失、包括。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人们的滥砍滥伐,破坏了生态环境,终于被洪水卷走的故事。使学生懂得不爱护自然,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保护生态环境十分重要。教学准备:

生态环境被破环的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预习课)

一、以画导入:

很早以前,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里的人们幸福的生活着。想去那看看吗?(出示图画)看到这么美丽的小山村你想说点什么?在这个小山村里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二、出示预习提纲并进行预习:

1、认真地把课文自由读三遍,达到把字音度准确,句子读通顺。

2、和同桌互相读一遍课文,互相评价。

3、细心地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4、我会认字词:曾经、郁郁葱葱、砍到、减少、扩大、大量、随着、烟囱、消失、包括。

5、我喜欢的词语

6、我理解词语的意思:

(1):郁郁葱葱:(2):裸露:(3):咆哮 :(4): :(5): :

7、我的体会:我知道课文写的是 的事,我的感受是。

8、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最后什么也没有了,这是因为。从小山村的这个现象中我明白了。

三、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合作认字: 2.检查认字情况: 3.指导书写

4.练习写生字,同桌互相检查并修改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三遍。

2、搜集环保标语。

第二课时(展示课)

一、复习导入:

1、给生字注音

()()()()()

曾 葱 犁 扩 括

2、听写词语:

曾经、郁郁葱葱、砍到、减少、扩大、大量、随着、烟囱、消失

3、分组展示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从小山村的这个现象中你明白了什么?

二、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1、这个小山村原来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这个小山村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这个小山村最后变成了什么样子?你心情怎样?

5、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6、这个小山村是怎么消失的哪?从课文中找找原因。(结合课后第三题进行引导,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

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大量砍伐树木,使土地裸露,致使小山村被洪水卷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7、组织交流学习体会

让学生谈一谈学了课文后的体会。(把学生思路引向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

8、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补充资料:树木的三个作用。

四、教师小结课文

五、交流环保标语。

六、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课外收集一些人们破坏环境而自身遭到大自然惩罚的一些事例,并互相交流一下。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8*南极,一片净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的环境。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洲、豪、属、企、扰、限、塑、卡、顾。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环保意识,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预习课)

一、激趣导入:

你了解南极吗?你知道南极的哪些情况? 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可以补充。

二、出示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受?

三、出示预习提纲并进行预习:

1、认真地把课文自由读三遍以上,达到把字音度准确,句子读通顺。

2、和同桌互相读一遍课文,互相评价。

3、细心地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4、认字:洲、豪、属、企、扰、限、塑、卡、顾。

5、我喜欢的词语

6、我理解词语的意思:

(1):悠然:(2):生态:(3):否则 :(4):执意 :(5): :

7、要先一段一段地读,认真了解每一段的意思,再通读全篇。

8、我的体会:我知道课文写的是 的事,我感受是。

四、指导认读、书写生字。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理解字义。(2)小组内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3)出示生字卡片,集体认读。(4)指导书写。

五、师小结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积累本课优美句子或你最感动的句子。

第二课时(展示课)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充分预习了《南极,一片净土》一课,现在大家就把你的学习收获展示给大家吧!比一比哪些小组合作最有效,哪些同学表现最优秀?

二、挑写字词

自豪 惊扰 感慨 悠然自得

三、回顾课文内容: 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四、深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课文,边读边想:为了使南极永远是一片净土,人们是怎么做的?大家为什么要这么做? 抓住以下句子:

(1)“南极属于全人类,不能动南极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已成为所有到过南极人的共识。”

(2)“请不要拾石头!”“请不要挑逗企鹅!”“请注意,不要踩坏苔藓!”(3)“为我们驾驶小船到直到捞上来为止”

2、为什么说南极仍然是一个通话的世界?

3、读了本课以后,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

4、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组织讨论、交流

5、感情朗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延伸:

你了解南极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找有关南极的资料,大家在一起开一个“话说南极”的小小研讨会。

七、作业

把搜集到的南极资料写下来和大家交流。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百花园七

教学目标:

1、辅导完成各项字词和读背练习,扩大学生的词汇积累和知识的吸收。

2、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二.教学重点

1、基础的夯实与积累。

2、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进“语文百花园”,去采撷一朵朵知识的花朵、智慧的花朵。看看谁最聪明,收获最大。

二、进行交流,同时进行检测反馈。

1、交流广字旁和病字旁的区别方法。

2、说说自己还知道的广字旁和病字旁的字,并说说这些字都与什么有关?

3、交流量词的填写情况。

4、积少成多:

(1)老师介绍诗的作者:王冕,元朝杰出的画家、诗人,他特别喜欢梅花,还特别爱画不着色的淡墨梅花,这首诗题咏的就是诗人自己所画的墨梅。

(2)学生自读古诗,检测自读情况。

(3)学生质疑不理解的地方,全班交流,老师点拨。(4)指名串讲诗意,老师补充。(5)指导学生背诵《墨梅》。

5、阅读平台:

1、指导有感情的朗读短文。

2、交流对预习提纲中问题的理解情况。

3、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三、小结

第二课时(能说会道)

一、引言导入,板书课题。

二、提出交流要求。

三、课堂口头交流。

1、把整理好的有关让花草树木过冬的材料和为了让花草树木过冬自己打算做些什么,在小组里进行口头交流。

2、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

3、班内评一评,看谁搜集得多、说得好。

4、表彰表现好的同学。

四、师小结

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可不少,为了让花草树木好好过个冬天,大家赶快行动起来吧!再把你的行动在班上交流交流。

第三课时

一、导入课题

二、指导如何写作。

1、自读“笔下生辉”的一段话,了解本次习作的要求。

2、课前准备:观察与思考

(1)你听到的声音是从什么地方传来的?是微弱还是响亮?是

悦耳还是嘈杂?„„它有什么变化吗?

(2)听到这些声音你想到了什么?

(3)把你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写成一段话。

三、小组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征求一下同学的意见,再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评价

让小组推荐出的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五、在交流评价的基础上再次修改习作。

六、把自己的习作誊写在作业上。

课后反思:

单元反思:

第五篇: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教案 1

第1课时

轴对称

教学内容:

教材P82图形运动(二) 轴对称(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确定对称点的位置,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生活中轴对称的美感,知道大自然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确定对称点的位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解法,合作交流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轴对称图片

师:这些图片好看吗?为什么好看?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因为对称而让人觉得美的物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二、复习旧知

1、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2、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3、看书中图片,画出对称轴。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看一看,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

(1)合作探究

①这幅图对称吗?

②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③点A和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个小格。

④点B和点( )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个小格。

⑤点C和点( )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个小格。

⑥我发现: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

(2)汇报交流

①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

②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画对称图形。

2、出示例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 在思考的基础上,用铅笔试画。

(3)小结

①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

②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③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④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四、课堂练习

P84做一做第2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

2、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画对称图形。

板书设计:

图形运动 (二) 轴对称(1)

方格纸上画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

2.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4.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先从具有轴对称特征的图形入手,认识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然后通过作松树图形来找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性质,让学生自己亲身经历其过程,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第七单元教案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页例2、及课堂活动,练习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学习统计方法。

2.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3.能正确地填写统计表,渗透统计思想及方法,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教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为了庆祝这个节日的到来,我们二年级(1)班要在这一天举行联欢会,大家准备什么节目来庆祝呢?

学生答:唱歌、跳舞……

教师:参加哪个节目的人数最多?

学生可能说,参加唱歌的人数最多,也可能说参加跳舞的人数最多……

教师:谁说得对呢?(学生无法回答)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知道我们班上参加哪个节目的同学人数最多?参加哪个节目的同学人数最少呢?

引导学生说出统计,从而板书课题:统计。

二、自主探索,经历统计过程

1.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

教师:我们班的同学参加了哪些节目?

(学生说,教师板书:唱歌、跳舞、讲故事、弹琴)

教师:用什么办法统计参加每个节目的人数呢?

学生1:用画“?”的方法。

学生2:用画“正”字的方法。

学生3:我们班的人数比较多,用画“正”字的方法更方便些。

学生一一报自己参加的节目,4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

2.填表、分析

教师:现在(指黑板)对班上同学参加节目的人数了解清楚了吗?

学生可能会说不太清楚,因为从这上面只能看出“正”字多少,还应算出参加每个节目的同学具体有多少人。接下来让学生算一算,并填在书上的表格里。学生自主填表,然后交流。

教师:从统计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还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1:我们班上参加唱歌的人数最多,弹琴的人数最少。

学生2:参加跳舞的同学比参加唱歌的同学少几人?

教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

教师:对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1:画“正”字能较清楚地收集、整理数据。

学生2:我觉得数据较多时更简便些。

教师:对,在统计过程中,画“正”字法是基本的方法,今后会经常用到。

三、尝试运用,深化对统计的理解

教师:刚才我们统计了班上参加庆祝六一儿童节节目的人数,大家表现得真棒!现在,森林里的兔妈妈想了解它的孩子们谁采集的蘑菇的朵数最多,同学们能帮兔妈妈解决这个问题吗?(多媒体出示例3的信息)

教师:要知道它们1天分别采了多少应怎么办?

学生:把上午采的和下午采的蘑菇数加起来。

教师:好!你们根据图上的信息,算出3只小兔1天各采了多少朵蘑菇。

学生独立计算并填写统计表。学生填完后交流,重点说一说是怎样算的,着重强调统计表中的“合计”是什么意思。

四、独立运用,发展统计能力

组织学生完成122页课堂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1~4题,做后交流。

五、反思小结,自我评价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想法?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教案 3

教学目标:

1.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交流: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来到了图形王国。(课件出示主题图:各种图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你认识哪些图形。

(学生汇报认识的图形,如: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体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把相应的图形展示出来。

二、互动新授

1.感知四边形。

(1)表扬:同学们认识的图形可真不少!(用课件演示:可以把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起。)

(2)提问:观察图形,你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有4条直的边,4个角。)

(3)小结:我们把由4条边和4个角组成的图形叫四边形。(板书:四边形)

(4)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举例说明。

生1:我们用的方巾、围巾。

生2:窗户框、门框、黑板。

生3:过春节时门上贴的对联。

生4:课桌的面、凳子的面,还有我们用的课本的封面……

(5)引导:看来,生活中的四边形实在是太多了!那你能动手把四边形做出来吗?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做出四边形。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①学生动手独立做四边形,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做四边形的方法。

②师:谁愿意把做好的四边形展示给大家看呢?

找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同学展示作品:

生1:用小棒摆;

生2:用铁丝围;

生3:用笔画;

生4:用纸剪……

(6)刚才我们不但找出了四边形,还动手做出了四边形,那么你觉得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是四边形呢?

引导学生叙述: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

2.圈一圈。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例1),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圈出来。

(1)让学生完成教材第79页例1,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2)学生反馈时,把圈出的结果放在投影上,集体订正。

(3)让学生说一说这样圈的原因。

(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

3.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提问:在这些四边形中有长方形和正方形,(课件出示教材第80页例2)那么长方形、正方形都有些什么特点?

(1)分小组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拿出你手中的三角板和直尺,动手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它们的角和边,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汇报总结。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长方形的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也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4)小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而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因此,我们可以说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长方形的长边和短边分别叫做长方形的长和宽。

4.动手画一画。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方格纸,在上面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在小组内交流、订正,并说说自己的画法。

(3)小组代表展示,集体检验是否符合要求。

师强调: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79页“做一做”第1题。

先说一说四边形的特征,然后独立画出四边形,再在班内展示、交流并订正。

教师强调:有4条直的边,有4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

2.完成教材第80页“做一做”第2题。

(1)让学生按照书上的折法,先折一折。同桌互相检查。

(2)动手剪开。在小组内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剪,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强调:长方形的宽就是我们从中要剪出的最大正方形的一条边。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七单元教案 4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的理解,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整理知识,灵活运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的能力,以及探索与实践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系统整理

提问:这个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回顾与整理

1、梳理知识。

小组讨论:

(1)三角形的边和角各有哪些特征?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有什么特征?

(3)本单元学习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上面的三个问题,将本单元学习的这些图形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2、交流汇报。

(1)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完成下面的板书:

特征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内角和等于180。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平行;

两组对边相等。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长度不相等。

三角形包括: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是60。

轴对称图形有: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

二、查漏补缺训练

1、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与应用”第1题。

出示题目后,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的名称,再独立画高。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画高的方法,以及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各有多少条。

2、完成教材第93页“练习与应用”第2题。

这道题是根据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特点进行分类。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分类,再让学生说一说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三角形按角的特点进行分类时,只要判断三个内角中最大的内角是什么角,这个三角形就是什么三角形。

3、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与应用”第3题。

这道题是综合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第(2)小题是求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只要用90减去另一个内角就可以了;第(3)小题是求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用(180-顶角)÷2来计算。

4、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与应用”第4、5题。

这两道题都要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知识来解决。

5、完成教材第94页“练习与应用”第6题。

这道题是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进行画图。

三、综合运用提升

1、完成教材第94页“探索与实践”第7题。

(1)让学生思考怎样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图形后平移成一个长方形。

(2)动手在平行四边形纸片上画一画,剪一剪,移一移。

(3)交流讨论。

2、完成教材第95页“探索与实践”第8题。

(1)拼一拼。

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两个梯形纸片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2)想一想。

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呢?

四、反思总结

1、课件出示教材“评价与反思”部分的评价量表。

组织学生结合各自的情况进行填写。

全班交流。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七单元教案 5

【单元导读】

我们在第六单元中,已经感受到我国古代诗歌散文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学习第七单元,会进一步加深这方面的体会。

本单元共选编五篇课文:三篇古代散文,两篇古代诗歌。《卖油翁》用淡淡的笔墨揭示了耐人寻味的人生道理;《三峡》描绘了长江两岸的壮丽景色,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古文二则》蔡勉旃信守诺言,始终不渝,戴震好学深思,后生可畏;《陌上桑》中罗敷才貌双全,智胜“使君”。《诗五首》记事、写景、抒情,各尽其妙。

学习古代诗文,应当在初步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语言,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背诵尤为重要,要善于积累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相关的语言能力。

【口语交际】

——古诗文朗诵

一、口语交际指导

培养情趣,读好诗文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有灿烂的文化,丰富的语言。古代诗文是古代文化的积淀。语言意蕴丰富,凝炼精辟。读好古诗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陶冶情操。

怎样才能读好古代诗文呢?首先要正确把握古诗文的思想内容,借助于文字,理解其中蕴念的丰富情感。第二,正确停顿,掌握诗文的节奏,朗读语速适中。第三,朗读要充满激情,仪态大方,可以借助表情、手势等表达作品中的感情,达到最佳效果。第四,朗读可以大胆创新,富有个性。

二、口语交际范例

城阙/辅/三秦一——风烟/望/五津一——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一——

[注]“/”是音节划分节奏,“一”表示韵脚朗读的延长音,“×”宏示不是韵脚,一般节奏朗读。

【口语交际练习】

任选一篇学过的古诗文,划出朗读的节奏并进行朗读练习。

【写作】

——我将这样度过寒假

一.创新作文指导

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像。在作文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功能,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去创造性地进行写作。

高尔基说:仅仅观察、认识还不够,必须想像。的确,没有想像,生活便失去光环。但想像必须基于现实,脱离实际的想像便是胡想,空想,写出来的'就会缺乏真情实感。比如本学期学过的《基因畅想》、《如果人类也有尾巴》,还有我们读过、学过的许多童话、科幻作品等,都是作者从生活出发大胆想像的结果。然而想像力的发挥,也不能像脱缰的马,任意奔驰,要充分考虑主题的需要,围绕中心选取富有创新性的材料,大胆想像,精巧构思,使得想像的运用恰到好处。

这一学期就要结束了,我们将迎来中学时代的第一个寒假。想像寒假生活怎样度过,必须体现寒假生活的特点,如过年给我们带来的吉祥、喜庆,亲友相聚等,力争写出你想像中的丰富多彩而又有意义的寒假生活。

二、写作练习

文题:我将这样度过寒假

提示:1. 给拟一个副标题,力求新颖醒目。

2. 发挥想像力描述一个快乐而充实的寒假生活片段,写出真实的生活体验。

3. 篇幅不少于500字。

【例文评点】

我的心愿

我的心愿,是让地球充满阳光和绿色;我的心愿,是让人类心灵的沙漠不再荒芜。

面对着沙漠一天天的扩大,而对着森林的不断减少,面对着地下水位不断降低……绿色的地球在一天天的衰老,地球的末日在一天天的逼近。

儿时,我每当我拿起画笔就会想,是用蓝天色的纯洁还是绿色的生命,是用红色的激情还是黄色的阳光,来描绘这可爱的地球。而现在我或许只能用一些灰、白,黑来描绘我们的家。我多么希望人们都拿起绿色的画笔,为我们的家画点什么。

是呀,许多新闻媒体也都在呼吁——环保,环保,可真正做到的又有多少呢?

每当我们拿起卫生筷时,脑中往往会闪出一个念头:这会儿不知多少人正在使用它,不知多少筷子已扔进垃圾箱,不知又有多少棵树成为了我们用餐的工具!?然而,我们还是拿起了筷子,做一些所谓为自己的行动。

如果我们不断地浪费水资源,森林资源……不久以后的地球不知会变成什么模样?如果是绿色的话,这种可能就像白乌鸦一样少。

我们要绿化人类心灵的荒芜,在人类心中筑起绿色长城。我们要让人们知道,把爱献给地球,献给我们的家,不能只为自己着想。让人们明白,用爱的清泉去湿润干涸的心;撒播爱的种子3_Tr.A,们的心绿起来。让人们明白,地球已经开始了她的反击:一次次沙尘暴的袭击,一次次酸雨的下落,一次次野生生物的灭绝……这无数次的警钟已经向人类宣告:只有大家一起环保,才能缓解这些危机。

只要我们每人种一棵树,就有许多绿色重新崛起,只要我们每人捡一个塑料袋,便有许多白色的高山被铲平!

我们还要给那些只为自己,不为地球,只顾小家不顾大家的人撒播绿色心灵的种子。

露珠的美不在于它的晶莹,而是它滋润了青枝绿叶和含苞欲放的花朵,更因为大阳的升起,它悄悄隐去,让鲜花尽情绽放!

不要一味地向地球索取,为我们共有的家园做点什么吧!做像露珠一样的人!

〖点评

这篇选取社会普通关注的环保问题为题材,立意深远,引人深思,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基于当前人们环保意识淡薄,严重污染环境,破坏大自然,选取“让地球充满阳光和绿色”“让人类心灵的沙漠不再荒芜”作为心愿,大胆想像,构思精巧,语言有强烈的感染力,读来让人震动。

第七单元教案 6

写作目的

写自己的成长故事。

要写得清楚具体。

要写出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的生活感悟。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习作指导)

教学过程

同学们根据口语交际的内容自主选择习作内容,把最有感触,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一、认真审题,写出特点。

三项习作,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习作时要注意把特点体现出来。

1、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要求写得既有趣又能给人以启发。写时还要把事情交待楚,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对最能体现有趣和给人以启处要写具体。

2、“从《乌塔》想起的”中“想”的内容从何而来呢?

a、“想”从认真阅读、深入思考中来。从《乌塔》中想到什么呢?关键是逐字、逐句、逐段读懂《乌塔》一课所反映的问题,并进行深入思考,只有读得精,才能想得深。

b.“想”从联系生活实际中来。把《乌塔》所反映的成长中的问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事实说话,不能空发议论。

c.“想”从丰富的联想中来。《乌塔》揭示了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可以由这些问题生发去,谈一谈在成长中遇到的其它问题。

3、写回信应注意格式: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等五个部分。回信的特点主要表现写正文时先要回答来信中的问题,再写自己想要告诉对方的事情。回答问题时要悄意切,要用事实说话,少谈或不谈大道理。

二、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三、放声朗读,进行修改。

引导学生运用从《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中学到的修改方法。

四、学生交流,互相评议。

尊重同学,虚心听取意见。

五、誊写作文。

教师交代格式和书写要求。

第二课时

(作文讲评)

教学过程

朗读展示优秀习作

1、教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习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学听后逐一评议,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学习。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议:

a、内容充实具体。

b.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c、运用了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语句通顺。

d.正确使用标点,不写错别字。

小组交流互相评议

前后四人互相朗读、交流自己的习作,互评互议。

修改誊写,张贴展览、发表

1、各自修改自己的习作。

2、将修改后的习作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展览。

3、鼓励学生投稿。

习作欣赏

争吵

今天,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吵架了,并不是因为什么严重的事,而是因为一件很小的事。

早上,老师叫我抄写每月的故事,写着写着,我的同桌碰了我的胳膊肘儿,氢墨水注滴到了笔记本上,我火了,骂了他一句。他只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他的微笑让我很不舒服,于是我想报复他。

过了一会儿,我也碰了他的胳膊肘儿,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没想到同桌气得脸都红了,说着就举起手来,正好被老师看见了,同桌急忙缩回手去,然后又说:“我在外边等你。”我觉得很不安,气也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他是个好人,每天都帮父母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可我却故意碰了他的胳膊肘儿,平时我们都玩得很好……

老师讲的课,我一句也没听进去,毕竟是心里有事。终于挨到放学,我赶紧向同学道歉说:“对不起,我不该那样做。”他说:“没关系,我也有错,我们还是好朋友。”这场争吵才算“圆满”结束。

习作范文:

从《乌塔》想到的

这个星期,我们学了《乌塔》这课。品味着小女孩乌塔的一句句话语,我思绪万千……

乌塔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却靠自己的能力挣钱去游欧洲,真是了不起!而我呢,却当家中的“娇娇女”,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她为这次欧洲之旅准备了三年,路线日程安排得滴水不漏──一个中学生,几乎不要家长帮忙,与我们这些同龄人相比……唉!

想想我,除了读书,看课本,什么都要依赖父母。和乌塔的自理能力比起来,我就像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娃娃。

从乌塔身上,让我懂得了,做一个优秀的人才,对未来有用的人才,能回馈社会的人才,不是光会死读书就够的,经验和社会知识的积累不是光看电视图片就能学到的。“从电视和书本上认识世界并不完美。”乌塔的这句话,如雷贯耳!在我沾沾自喜自己能发表几篇作文的时候,乌塔已经在自费旅游多个国家了。和乌塔比起来,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或者说,我们国家小孩在自理能力上的欠缺。我们都在父母的爱护下娇养的有些软弱苍白了。其实,小孩子应该学会在逆境中锻炼自己。总是一帆风顺的话,长大后走入社会,承受挫折打击的能力就会很差。容易在困难前退缩。平时得到锻炼的人,面对困难时,就不会显得手忙脚乱,就能自信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不会轻易言“败”。

亲爱的爸爸妈妈,多给我们一些锻炼和自由吧,让我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发展!让我们多一些自信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把你们对我们的爱变成溺爱,过度的保护只会使我们丧失独立的能力。不要把我们当做小鸡护在羽翼下,我们要做的是雄鹰,展翅高翔的雄鹰!

社会需要的是能独立思考动手干实事的人才。而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未来是我们的,请放开对我们过度的保护,让我们经受风雨的磨练,在这美丽的大千世界里开辟属于自己的天空吧!

第七单元教案 7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及计算法则之间的联系,能选择口算、笔算、估算以及计算器等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进一步认识常见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计算原理,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体会基本的数量关系,提高运算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进一步养成独立 、认真计算等学习习惯,培养按规则计算的品质,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体会学习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

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正确进行四则运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只要复习了数的认识,今天开始我们要复习数的运算。这节课先复习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同学们要熟悉掌握四则运算的法则,能选择不同方法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知识梳理

1.小组讨论。

引导:通常所说的四则运算是指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想一想,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分别怎样计算?整数、小数和分数乘、除法呢?先独立思考,找一些例子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各自整理后在小组里讨论。

2.集体交流。

(1)提问: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小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呢?

生答。

追问:你能说说这些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吗?

生交流,汇报。

(2)提问:怎样计算整数、小数和分数的乘、除法?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结合学生交流,用简单的例子说明,进一步明确法则。

提问:小数乘、除法计算和整数乘、除法有什么联系?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总结。

提问:分数乘、除法计算有什么联系?

指出:分数乘法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分数除法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转化成分数乘法后按分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基本练习

1.做练习与实践第1题。 直接写出得数。

第七单元教案 8

本节课是一节练习课,在学生学习《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的基本上进一步进行的巩固练习。还记得,在上一节课上教学完时,发现学生对一节课的内容,知识点掌握的还是不错,课堂的习题做的也很好的,自己感觉还可以。可是,当今天早晨拿到学生的作业时,发现学生的出错率很高,主要的出错是,学生对运算顺序掌握的不好,这不就是本节课的重点吗?是呀,在上节课中自己讲的也很清楚,学生总结的也很高呀。现在回想一下,的确自己疏忽的方面有很多,首先是对于重点内容把握不够,虽然我在备课时知道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但在实际操作时,我没有把握好重点。其次,对于学生的期望太高,在讲完例题,要做练习时大部分学生都会做,并有学生说出了“先乘除,后加减”。当时自己也肯定了学生的说法,并且利用课间还重复了一遍。而且在总结算法时,我们还一起总结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我们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可是在学生的作业中真的是先“乘”“除”吗?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以上情况,我在本节课中是这样想的:

首先要明确算法,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并且让学生用横线标注;

其次,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不同错误情况进行展示,然后集体进行纠错;最后,在本节课中还应加大强化算法练习。让学生经历不同类型题的变式训练,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经过又一节的教学,发现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再是拿到题目,盲目的去完成了。通过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的原因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自己课堂中的不足之处,故以后再改学生的作业和做课堂练习时,要认真仔细的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做法,从而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以使及时的改正。

第七单元教案 9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这是一节以小小音乐剧为主题的综合活动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将全体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故事中的一幕,利用乐器学习音乐旋律,并为下面的创作表演做好前期准备。

2、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创编对话、表演故事。

3、以小组汇报表演的形式,表现《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序幕、第一场。

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演唱歌曲,并能够选择正确的演唱方式表现“音乐剧”中规定的情景。

难点:1、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创编“音乐剧”中不同场景的对话、表演,根据剧情设计服装、道具、布景、化妆等。

2、表演者怎样能够准确地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表演。

教学准备: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范唱带或CD;自绘(制)《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连环画;打击乐器(双响筒、响板、碰铃、锣等);各种道具(破木盆、新房子、宫殿、大海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教学目标:

这是一节以小小音乐剧为主题的综合活动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将全体学生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故事中的一幕,利用乐器学习音乐旋律,并为下面的创作表演做好前期准备。

教学过程:

1、导入

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我们曾经演过哪部寓言故事?

2、猜一猜

请大家看一幅画,谁能猜出这个故事的名字?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3、讲一讲

谁能够为大家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故事?

4、分析故事并分组

这个故事可分成5场:序幕、放鱼归海、贪婪的老太婆、愤怒的大海、尾声

5、组织学生分组利用乐器自学各段的音乐:口琴、口风琴、竖笛

6、教师巡视,并针对排练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7、各组汇报学习情况

(1)序幕

音乐表现了老渔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静生活。音乐速度不要太快,每个乐的尾音要拖够拍子。

(2)放鱼归海

表现了日日辛苦却毫无收获的老渔夫的惊喜心情以及小金鱼慌张的神情、祈求放生的心理状态。音乐速度稍快些,可以设计领唱和齐唱来演唱歌曲。

(3)贪婪的老太婆

选用序幕的音乐,运用不同的速度和乐器进行演奏。为了表现老太婆的贪婪,演奏的速度会越来越快,力度会越来越强,最后所有乐器齐奏,表现了老太婆希望实现自己想当女皇的愿望。

(4)愤怒的大海

选用序幕的音乐,中等速度表现了老渔夫的无奈。当小金鱼无奈地游回大海,大海愤怒了,用打击乐齐奏表示。并把尾声的第一段放在这里演唱,表现大海的愤怒。

(5)尾声

尾声的音乐有两段歌词,第一段表现大海的愤怒,用强的力度和快的速度表现。第二段表现一切又变成了原来的样子,老渔夫无奈地继续自己的劳作,音乐速度稍慢,力度稍弱。

8、总结:引导学生加紧课后排练,下节课表演。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创编活动《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创编对话、表演故事。

教学过程:

1、出示五幅连环画

序幕 放鱼归海 贪婪的老太婆 愤怒的大海 尾声

2、创编活动

将全体分成五个小组,共同完成故事内容。

要求:有对话、伴奏、表演、歌唱等,还需布置一些布景、道具等。

3、学生分组设计各幕的表演内容。

4、教师巡视,并针对排练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5、引导学生利用环保材料动手设计道具和布景。

6、总结:引导学生加紧课后排练,下节课表演。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小小音乐剧《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之一。

教学目标:

以小组汇报表演的形式,表现《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序幕、第一场。

教学过程:

1、小组汇演

序幕

布景:大海边。

大海:选几名男生用蓝色的布铺在地上,抖动蓝布,表现大海的波浪。

渔夫:站在一所破旧的房子前收拾着自己的渔网。

老太婆:坐在一所破旧的房子旁做针线活。

旁白:很久很久以前,大海边住着贫穷的老渔夫和他的妻子……(用打击乐表现大海

的波涛声)

旁白:老渔夫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带上自己破旧的渔网出海捕鱼……

(老渔夫表演)

旁白:他的妻子要不断地替人家缝缝补补,才能够勉强糊口。

(老太婆表演)

老渔夫与老太婆的对话:

老太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没完没了地缝补,还是……都怪我瞎了眼,找了你 这么个没能耐的东西。”

老渔夫:“生活就是这个样子!没有辛苦怎会有收获。没有关系,老太婆。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有朝一日,我一定给你买那条你看上的项链。”

老太婆:“哼,等下辈子吧。你呀,就会骗我。要是我有了钱,我一定会买一个新的木盆。这个盆已经漏水了。好了好了,老头子,抓紧吧,天亮了,出海吧。”

老渔夫:“我不是已经准备好了嘛。”

老太婆:“慢点,注意安全!”

老渔夫:“再见!”

老太婆:“早点回来!”

渔夫:手拿渔网,迈着蹒跚的步履向海边走去。

音乐响起:全体演唱音乐l

序幕结束

2、评价:学生自评、他评、师评。

3、小组汇演

第一场 放鱼归海

背景:碧波荡漾的大海。

旁白:老渔夫背着自己的破渔网来到海边,开始了每天的工作……

(老渔夫表演,学生用乐器演奏音乐1)

旁白:一网又一网,每网都没有收获。

老渔夫:“今天是怎么了?唉,如果还是网不上鱼来,我的老太婆又会埋怨我了。不 行,今天无论如何我也要捉住一条鱼。”

(老渔夫表演)

老渔夫:“嗯,有戏。”

(老渔夫表演)

老渔夫:“哈哈,终于抓住了。”

(老渔夫表演)

老渔夫:“唉,可惜可惜,太小了。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今天还是有收获。”

音乐响起:全体演唱音乐2

小金鱼:“我知道,您是一位善良的好心人,求求您,放了我吧,我一定会报答您的。”

音乐响起:全体分角色演唱音乐2

老渔夫:“唉,可爱的小金鱼。你还这么小,怎么就离开妈妈在外面到处乱闯。这样很危险。你的妈妈一定会很着急的。可是……好吧,再不可以到处乱跑了,赶紧回家。”

小金鱼:“谢谢您,善良的好心人。如果您需要我的帮助,就对着大海大声喊:‘金鱼金鱼我需要你。’我就一定会出现在您的面前的。”

老渔夫:“不用,不用。”

小金鱼:“谢谢您,再见!”

老渔夫:“赶快回家!”

小金鱼:“再见!”

音乐响起:全体同学用乐器演奏音乐2

第一场结束

4、评价:学生自评、他评、师评。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小小音乐剧《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之二。

教学目标:

以小组汇报表演的形式,表现《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第二、三场以及尾声。

教学过程:

1、小组汇演

第二场 贪婪的老太婆

旁白:老渔夫望着游进大海的小金鱼,心里无限的欣慰。可是想起老太婆的话,老渔

夫不禁低下了头……

老渔夫:“小金鱼终于回家了。可我……没关系,大不了就是听着老太婆的唠叨。明天我一定会成功。”

(老渔夫表演)

旁白:老渔夫背着自己的渔网走上回家的路。家里,老太婆正在盼望着老渔夫的归来。

老太婆站在破房子前焦急地观望着大海的方向。

老太婆:“天都快黑了,这老头子怎么还不回来?真叫人着急。回来了,回来了。老头子,辛苦了!怎么?什么都没有?你这个窝囊废!”

(老渔夫表演)

老渔夫:“老太婆,我今天遇到一件新鲜事,我捉到了一条金鱼,而且它会说人话耶。”

老太婆:“真的?你不会骗我吧?”

老渔夫:“我骗你干吗?这是真的!它可怜巴巴地央求我放了它,并且说会报答我。”

老太婆:“那你呢?”

老渔夫:“我,我就放了它。”

老太婆:“你这个笨蛋,你没向它要好处?”

老渔夫:“我,我看它可怜就放了它。”

老太婆:“你这个废物,去找它。咱家的木盆修了无数次,已经不能够再补了。叫它给咱们一个新的大木盆,我才可以洗更多的衣服,贴补家用。”

老渔夫:“这合适吗?”

老太婆:“怎么不合适?你救了它,它自然应该报答你。你赶紧去,赶紧去。”

(老渔夫表演,学生用乐器演奏音乐1)

老渔夫:“我没有办法,可我没有钱给老太婆买个新木盆。金鱼金鱼我需要你。”

大海波涛起伏,金鱼现身。

老渔夫:“金鱼金鱼我没有办法,可我没有钱给老太婆买个新木盆。你就送给我们一个新木盆吧。”

金鱼点点头,摇摇尾巴,游进大海。

老渔夫表演,回到自己的家。

老太婆:“哈哈哈,我终于有了一个又大又好的新木盆。哎,不对。就这点东西就打发我了?老头子,我还要一座漂亮新房子。抓紧抓紧!”

(老渔夫表演,学生用乐器演奏音乐1)

老渔夫:“金鱼金鱼我需要你。我真没有办法,可我们的房子又破又旧,一到下雨天就四处漏雨。求求你送给我们一 座新房子吧。”

大海波涛起伏,金鱼现身。

金鱼点点头,摇摇尾巴,游进大海。

第二场结束

2、评价:学生自评、他评、师评。

3、小组汇演

第三场 愤怒的大海

老渔夫表演,回到自己的新家。

老太婆:“哈哈哈,我终于有了一个又大又漂亮的新房子。不行,老头子,我要变成一位高贵富有的贵妇人,让人人都羡慕我!赶紧赶紧!”

(老渔夫表演,学生用乐器演奏音乐1)

老渔夫:“金鱼金鱼我需要你。我真没有办法,可我老婆希望做一个人人尊重、人人羡慕的贵妇人。求求你,让她实现这个愿望吧!”

大海波涛起伏,金鱼现身。

金鱼无奈地点点头,摇摇尾巴,游进大海。

(老渔夫表演,学生用乐器演奏音乐l,速度稍快)

老渔夫回到自己的新家。

老太婆:“哈哈哈,我终于成为一位人人羡慕、高贵富有的贵妇人。哼,我要让人人跪倒在我的石榴裙下,成为统领天下的女皇!快去快去!”

(老渔夫表演,学生用乐器演奏音乐1,速度稍快)

老渔夫:“金鱼金鱼我需要你。我真没有办法,可我老婆希望做统领天下的女皇。求求你,让她实现这个愿望吧!”

大海波涛起伏,金鱼现身。(打击乐伴奏)

金鱼无奈地点点头,甩着尾巴,游进大海。

全体演唱音乐3的第一段。

第三场结束

4、评价:学生自评、他评、师评。

5、小组汇演

尾声

老太婆:“哈哈哈,我终于成为一位人人羡慕、高贵富有的贵妇人,哼,我要让人人跪倒在我的石榴裙下,让金鱼听我的指挥!快去快去!”

(老渔夫表演,学生用乐器演奏音乐l,速度稍快)

老渔夫:“金鱼金鱼我需要你。我真没有办法,可我老婆希望做海上的女霸王。求求你,让她实现这个愿望吧!”

大海波涛起伏,金鱼现身。(打击乐伴奏)

金鱼无奈地摇摇头,甩着尾巴,游进大海。

全体演唱音乐3的第一段。

老渔夫表演:匆忙赶回家了。面对的仍是一座破旧的房子,老太婆仍旧抱着旧木盆坐在门前。

全体演唱音乐3的第二段。

尾声结束

6、评价:学生自评、他评、师评。

7、全体选举:最佳创意奖、最佳表演奖、最佳配角奖、最佳配乐、最佳旁白、最佳道具、最佳化妆、最佳音乐、最佳演唱……

8、将各组节目加工整理,全班完整排练一部小小音乐剧《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并拍DV。

第七单元教案 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3页例1、第116页练习十六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

2、会进行统计分类,认识象形统计图,认识最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数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初步理解统计图和统计表的联系;

3、能根据统计图、统计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经历用统计图或统计表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从中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认识象形统计图,认识最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统计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相关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森林里去参加森林小学的开学典礼,想去吗?不过森林小学里不仅小动物多,数学问题也很多,你们有信心解决这些问题吗?

学生回答略。

出示例1情景图。

二、引入课题

教师:瞧,来了这么多小动物!但是这么多小动物聚集在一起,你知道每种小动物各有多少只吗?

学生:不知道。

教师:该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先把这些小动物进行分类,再数一数每一种小动物有多少只。

教师:对,我们可以把这些小动物进行分类统计。

教师板书课题:统计。

三、教学新课

1焙献魈骄

教师:首先我们要将这些小动物分类(教师板书:分类。),先想一想应该怎样分类,同桌的两个小朋友相互说一说。

全班汇报

(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现在你能清楚地看出每种小动物的只数吗?

学生:不能。

教师:我们还需要把它们一个对着一个地排起来。

教师板书:一个对着一个摆。

(课件演示摆的过程)

教师:谁来说说老师是怎样摆的?

引导学生说出老师刚才是一个对着一个从下往上整齐地摆的。

学生对摆好的图形作适当的评价。

教师介绍统计图。

教师:现在你能看出每种小动物有多少只了吗?

学生:能。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要求学生说出,统计图中每一种小动物有多少个头像,就说明有多少只小动物。

教师:请你完成统计图下面的填空。

学生根据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填空,完成后抽学生汇报。

教师: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你知道哪种小动物最多?哪种小动物最少吗?怎样解决?学生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解决问题并汇报。

教师:从统计图中还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自由说。

教师:从图中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提出问题后同时抽学生来解决,并用小红旗进行鼓励。

2蓖臣仆夹危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师: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进行统计的?

要求学生说出先将小动物进行分类,再把同类的小动物从下往上一个一个对着摆整齐。

教师:你们想不想用这种方法自己来统计?请同学们统计出书上116页第1题中每种图形分别有多少个。

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与第1题相符的学具进行统计。

教师:统计好了吗?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统计的?

要求汇报的学生说出先把各种图形分类,然后再一个对着一个的摆好。

教师:你们和他的统计图一样吗?小组内互相看看谁的统计图做得最好?

教师:同学们是这样摆的,有一位小朋友是这样摆的。出示横着摆的方式。通过让学生将这种横着摆的方式与前面学的竖着摆的方式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种方式虽然在摆放形式上不同,但是都要把一端对齐才好观察另一端数量的多少,这种基本的统计方法是没有变的。出示统计表:三角形个正方形()个圆()个

教师:小朋友们能看懂这个表格吗?谁能说一说?

引导学生理解第一列表示图形的类别,第二列表示每种图形的个数。出示例1统计图和填空题。

教师:观察一下这个表格,和我们刚才做过的填空题一样吗?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这两道题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实际意义都是相同的。

教师介绍统计表。

教师:现在你能根据你刚才制作的统计图来完成这个统计表吗?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然后抽学生汇报。

教师:从你的统计图中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来考考你的同学,小组内比赛看谁提的问题多?

小组活动后全班汇报,对提得好的学生发小红旗奖励。

二、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知道些什么?学会了什么?

学生小结,教师作必要的总结。

四、巩固拓展

教师:今天每位小朋友都表现得好,小组合作也非常成功。你们想知道究竟哪组合作学习得最成功吗?

学生:想!

教师:怎样才能清楚地知道结果呢?

学生:看黑板上的红旗。教师指着红旗图:这就是一幅什么图?

学生:统计图。

教师:从这幅图中你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学生甲:第2组的小红旗最多,他们组的同学表现得最好。

学生乙:我们组没有得第一,但下次我们一定要努力,超过他们!……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作评价,多进行鼓励,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同学们刚才用统计的方法对你们自己的表现作了评价。老师今天表现得怎样呢?我也想统计一下。每个小组都有三种表情牌,(如下图所示)如果你们觉得老师这节课上得好,就选择微笑的笑脸贴在黑板上;如果你们不满意这节课呢,就贴哭脸;觉得一般,就贴没有表情这个脸,懂了吗?(学生:懂了)

学生上台贴表情牌,教师根据统计结果作相应的总结,如果满意的学生多,就感谢学生的信任;如果学生不满意,就了解不满意的原因,并今后加以改正。

第七单元教案 11

一、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编排了《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小毛虫》4篇课文,1个语文园地。

四篇课文都是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语言幽默,巧妙启迪学生悦纳自我,热爱生活,用勤劳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低年级的童话教学适合让孩子讲一讲、演一演,可结合课后练习中安排的复述课文,续写故事等言语实践形式,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落实有针对性的读说、读写指导,促进学生从积累到运用的有效迁移。另外,识字教学可侧重于随文识字,鼓励学生发现规律,找出特点,自主识记。写字教学重点关注汉字作为偏旁后,某些笔画的大小和形态的变化。朗读课文时,重在读好问句,能读出语气的变化,感受人物的心情。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丰富词语的积累,体会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二、单元重、难点:

重点:1.认识5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34个生字,能够借助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

难点:1.能够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说话的语气。

2.写话

3.在分享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读书的乐趣,进一步培养爱读书好读书的兴趣。

三、单元课时安排:

1.《大象的耳朵》 2课时

2.《蜘蛛开店》 2课时

3.《青蛙卖泥塘》 2课时

4.《小毛虫》 2课时

语文园地七2课时

总计10课时

四、课题19.大象的耳朵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认“似、耷”等10个生字,会写“扇、慢”等8个生字,掌握“似、扇”2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文中的问句。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义,懂得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

知道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明白别人说的不一定正确,要学会思考的道理。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字卡、图片、PPT

预习设计古诗积累与背诵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打一动物)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讲的就是大象的耳朵。

3.出示课题:大象的耳朵。(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重点交流识字记字方法。

(1)多音字:

扇:shān扇动shàn风扇

(2)图片识:竖、竿、撑、舞

(3)生活识字:痛、烦、耷

2.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和词语。

3.指读课文,检查识字和朗读情况,师生评议,正音。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象为了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的故事。)

四、指导写字

遇:半包围结构,笔顺是,右边的笔顺要记清。

第二课时

一、复习、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象的耳朵》,谁能来说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大象的耳朵会有哪些作用?

2.复习上节课生字词。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

2.指读第一自然段。

(1)你知道了什么?(大象的耳朵像扇子,大象的耳朵是耷拉着)

(2)大象的耳朵会有什么作用呢?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

3.指名读第2~8自然段。

(1)指导读好问句。

(2)分角色朗读,看看谁读得最好。

(3)学习第8自然段。

①“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谁来表演这一段?

②你觉得大象的耳朵有毛病了吗?有必要把耳朵竖起来了吗?

4.学习9~13自然段。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

(2)大象是怎样让耳朵竖起来的?(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

(3)那么,现在,你觉得大象应不应该把耳朵竖起来?不应该,因为大象的大耳朵耷拉着是起到保护作用的。起到了哪些保护作用呢?

(4)我们一起来读第12自然段。指名读第13自然段。

三、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这篇故事告诉我们要坚持我们自己的特色,不能别什么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齐读课文,记住这个有趣的小故事。

1.大象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眼中的大象。(大象有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粗粗的腿,白白的象牙,壮壮的身子和细细的尾巴。)

2.(1)自由读课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不太熟练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识字:互读、互听、正音。

(3)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sì shì shān shàn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大象只要把他的大耳朵一扇(),就能把它们赶跑。

3.同桌互读,读好问句并质疑。

4.生描红书空。

1.思考:大象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耳朵竖起来?

2(1)标出课文有几个段落。

(2)练习说句子。

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有耳朵,像。

(3)想一想:这几个自然段一共出现哪些动物?(大象、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大家都疑惑大象的耳朵为什么是耷拉着的。)

(4)思考①:这样做好吗?会舒服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不舒服,经常有小虫子飞到大象耳朵里,还在他的耳朵孔里跳舞,吵得大象又头痛,又心烦。)

思考②:耳朵耷拉着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举手回答:防止虫子飞到耳朵里,还可以把虫子赶跑)

思考③:大象说:“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板书

设计大象的耳朵

耷拉着虫子飞不进来

作业

设计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搜集不同动物的不同身体部位都有什么作用。

3.熟读课文。

五、课题20.蜘蛛开店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认“店、蹲”等16个生字,会写“店、决”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3.学会运用想象续编故事,明白不能一味地只想着做简单的事情。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词,把握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想象续编故事,明白不能一味地只想着做简单的事情。

教学方法

引导理解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田字格黑板贴、生字卡片

预习设计预习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趣味导入

1.出示图片:蜘蛛河马长颈鹿蜈蚣(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2.那么你们知道这几个动物小朋友之间发生了怎样有趣的故事吗?我们接下来学习新课文《蜘蛛开店》。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教师识字方法引导。

(1)偏旁归类识字:蹲、趴;寂、寞;蜈、蚣

(2)加偏旁识字:店、编、露

(3)联系生活识字:口罩的“罩”,照顾的“顾”,交换的“换”,匆忙的“匆”

(4)齐读、开火车读、指名读。

2.检查单字的认读情况。

三、朗读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2.再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四、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

2.从这一自然段你知道蜘蛛为什么要开店吗?(好寂寞,好无聊)

3.教师结合生活讲解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教师总结)

口罩编织店—口罩—河马

围巾编织店—围巾—长颈鹿

袜子编织店—袜子—蜈蚣

2.学习第2~4自然段

(1)小组合作朗读,

(2)出示句子:河马的嘴巴那么长,口罩好难织啊,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终于织完了。

①指名同学读句子,指导读出万分感叹,如释重负的感情。

②学习“工夫”“终于”两个词语。

③请同学用“终于”练习口头说句子。

3.出示第5自然段

(1)学生自由举手朗读。

(2)蜘蛛觉得围巾织起来很简单,你们说对吗?

(3)同学们都说得很有道理,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织围巾到底简不简单。

4.根据前面的学习方法,学生分组学习第6~8自然段。

教师总结学习反馈。

(蜘蛛卖围巾,碰到长颈鹿,长颈鹿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蜘蛛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才织完围巾。可见织围巾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5.指名读第9~11自然段。

(1)最后蜘蛛的袜子店迎来四十二只脚的蜈蚣,蜘蛛的反应是怎样的?(吓得匆忙跑回网上)

(2)蜘蛛的反应告诉我们这织袜子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6.学完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道理呢?

三、复述课文,讲故事

课文的最后,蜘蛛跑回网上,那么蜈蚣的袜子到底织没织出来呢?

四、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9个会写字,书写这些字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全班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商、围、期

3.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全班互评。

1.说说这些动物最突出的特点。

2.齐读课题。

1.轻声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合作识字。在小组内讲一讲自己会认的字,读字音,再组词,并告诉小朋友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3.全班交流汇报。

找一找:

(1)蜘蛛为什么要开店?

(2)蜘蛛开了什么店?都有哪些顾客?都卖了哪些商品?交流反馈。

思考:“寂寞”“无聊”是什么意思?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1.指名认读生字。开火车读词语,齐读。

2(1)讨论:找出蜘蛛开了什么店,卖什么商品,要卖给谁。

(2)思考①:这几个自然段讲的什么?(蜘蛛开了口罩编织店)思考②:蜘蛛为什么开口罩编织店?(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思考③:蜘蛛的编织店里口罩卖多少钱?(一元)你觉得一元贵不贵?为什么?思考④:蜘蛛的店里来了一位顾客,这位顾客是(河马)。给河马织口罩简单吗?(不简单)为什么?(因为河马的嘴巴那么长)所以蜘蛛感叹道“口罩好难织啊”。(指导学生体会“简单”到“难”的变化)

(3)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4)分组讨论,小组长按照合作要求指导学习课文。

(5)指名读相关自然段。

(6)学完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做任务事情不能只图简单)

3.(1)小组内交流故事内容,派代表上台讲故事,为讲得好的同学给予奖励。

(2)如果你来开店,你会怎样为河马、长颈鹿、蜈蚣提供服务呢?请大家把你们想到的故事写下来,并讲给爸爸妈妈听。

作业

设计

1.听写生字词。

2.复述课文。

3.续编故事。

六、课题21.青蛙卖泥塘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卖、牌”等15个生字,会写“蛙、卖”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角色语气。

3.学习课文,树立环保意识,认识环境的重要。使学生感悟到美好的环境是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词,有感情朗读人物对话,了解故事内容。

2.学习课文,树立环保意识,认识环境的重要。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悟到美好的环境是靠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的。

教学方法

讲授法,比较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预习设计预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出示课题)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2.谁来给大家讲讲你的猜测。咱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老师检查读生字

(1)带拼音认读生字。

(2)去拼音认读生字。

(3)老师打乱读,老师带读。

(4)男生、女生比赛读。

2.读课文,读通顺词句。

(1)现在请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入课文,看看能否把词语读得更通顺些。

(2)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学生评并纠正。

(4)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

三、组织学生探究青蛙卖泥塘的过程

1.分角色朗读课文3~9自然段。

2.围绕问题进行探究。重点指导朗读老牛和野鸭的话,理解它们的意思。

3.拓展延伸。

四、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你们知道青蛙为什么卖泥塘

了吗?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青蛙为什么要卖自己的泥塘呢?

2.青蛙是怎样卖自己的泥塘的?

(1)结合图片

①青蛙竖起来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卖泥塘”。

②青蛙大声吆喝“卖泥塘喽,卖泥塘!”

(2)启发学生想象平时在哪、什么时候见到过吆喝。

三、学习课文第3~9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3~9自然段2.分角色朗读课文,把老牛、野鸭的不满意读出来。

(1)指名读老牛说的话。(老牛的语气低沉)

(2)指名读野鸭说的话。(野鸭的语气)

(3)指名读青蛙的三次吆喝,比较三次吆喝。(一次比一次青蛙更有自信了,声音更大了。)

3.听了老牛和野鸭的建议,青蛙是怎么做的?

4.经过改造后的泥塘有什么变化?

5.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10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第10自然段,2.教师指导做想象说话训练。

出示:一只小鸟飞来了,它说:“ ”。

3.拓展思维。

4.听了这些小动物们的话,青蛙是怎样做的?你觉得他的做法对吗?如果你是青蛙,你会怎么做?

五、引导探究第11自然段

1.有一天,青蛙又站在牌子下面吆喝起来。

2.青蛙说这里多好呀!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儿多好,把这些句子勾下来,自己读读。

3.谁能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呀。

4.听了青蛙的吆喝,你会怎么想呢?难怪青蛙愣住了!这么好的地方,自己住多好呀!为什么要卖掉呢!

六、回归整体,拓展思维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分角色表演故事

1.

(1)学生自己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读准。

2.

(1)思考:小动物们为什么没有买青蛙的泥塘?

3.

(1)思考:想一想,谁来看了青蛙的泥塘?他们买了没有?泥塘为什么没有卖出去?

4

(1)边读边想:有哪些小动物从小泥塘边经过?它们说了些什么?

5

(1)谁来读读青蛙这次是怎么吆喝的?

6.组织讨论,青蛙为什么没有卖掉泥塘?你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

……

作业

设计

1.听写生字词。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树立环保意识。

七、课题22.小毛虫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6个生字;正确书写8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

3.能运用“边读边思,展开想象,抓住关键词句”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正确读文,识记、书写生字。

2.能通过有关词句,讲述小毛虫的经历,并懂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悲观失望,要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事的道理。

教学难点

懂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悲观失望,要尽心竭力做好自己事的道理。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预习设计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看图片,引入课题

1.(出示各种蝴蝶图片)师:春天来了,同学们,你们看——看到了什么?

2.出示句子,揭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三、读1、2自然段,体会理解

1.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思。

2.交流反馈。(随机出示句子)

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3.动画演示: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到处生机勃勃。

4.指导朗读。

5.(出示句子)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6.小结:小毛虫这么笨拙,这么可怜,但它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7.照样子写句子。

例: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文,练习说话

介绍小毛虫。出示:小毛虫真可怜,小毛虫真笨拙。

1.读第3、4自然段,理解“悲观失望”“羡慕”。

2.自由读第5、6自然段。

(1)理解“与世隔绝”的意思。

(2)出示句子: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3.自由读第7自然段,画出小毛虫变成蝴蝶后的样子。

4.出示图片及相关词句,让学生展开想象,借助提示说一说小毛虫经历了哪些变化。

二、复习巩固

1.游戏,词语搭配。

2.出示课后习题中的词语,学生读一读,记一记,口头练习造句。

3.写字训练,教师指导难点字。

整:“束”的捺画要改为点,撇画要舒展,与“攵”的捺画相呼应。“正”字写在田字格中居下居中的位置。1.齐读句子:美丽的蝴蝶有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

2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接龙读课文,纠正读音。

(3)同桌齐读课文,检查读音。讨论:你觉得这是一条怎么样的小毛虫?

出示:()的小毛虫

(4)交流反馈。

3.

(1)思考:你为什么觉得小毛虫既可怜又笨拙呢?

(2)思考:从这个句子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它很可怜?(不会唱、不会跑、不会飞)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悟昆虫们的快乐,发现这与小毛虫的可怜形成强烈的对比。图片展示,学习理解“生机勃勃”的意思。

4.师生合作读第1自然段。

5.从哪里可以看出小毛虫“笨拙”?动画演示理解“挪动”。(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了一点点”“周游了整个世界”理解“笨拙”体会小毛虫的“可怜”)

(1)默读第3、4自然段。思考:小毛虫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现在,你觉得这是一条怎么样的小毛虫?

(2)自由读5、6自然段。

(3)小毛虫和之前的样子对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学生感知小毛虫的坚强,体验它不悲观失望,不羡慕和尽心竭力做好自己工作的心情。

八、课题语文园地七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字词,积累与劳动有关的词语。

2.能根据语境猜测难点字的意思,并复习巩固查字典的方法。

3.掌握汉字变偏旁后在笔画大小和形态上的变化。

4.学习比喻句的写法。练习写话,把自己想养小动物的理由说清楚。

5.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熟练朗诵、背诵《二十四节气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能根据句意猜测难点字的意思。

2.学写比喻句;练习写话,说清楚理由。积累《二十四节气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难点

能根据语境猜测难点字的意思,并复习巩固查字典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解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田字格黑板贴、生字卡片

预习设计预习课文,能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识字写字

(一)导入:

出示相关图片和词语,看看这些工作,你想做哪一项?请你大声地读一读它。

(二)汉字与偏旁

1.出示“又—劝”“土—堆”。仔细观察汉字变偏旁后,在笔画大小和形态上有什么变化?(学生可小组讨论)

2.出示“转、特”,请同学们模仿刚刚的方法来分析剩下两个字的偏旁特点。

二、词语积累

(一)猜一猜

1.出示句子和加点的字“摸”,先让学生猜猜这个字的意思,再通过查字典检验。

2.出示剩下的两个例句

3.总结方法

(二)学习比喻句

1.课件出示句子

2.去掉句子修饰成分,对比总结学生的发现。

4.学习比喻词“像”“好像”。

三、写一写

1.教师:如果你可以养一只小动物,你想养什么?(指名说)

2.为什么想养这种小动物?说说你的理由。

第二课时

一、《二十四节气歌》

1.出示诗歌

2.教师逐一显示正确答案。

3.具体介绍每个节气的特点。

二、我爱阅读

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活动。

“有时圆圆像个盘子,有时弯弯像只船,要问这个是什么?晚上抬头向天看。”

2.教师运用图片讲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指导学生认识描写月亮变化的词句。

3.介绍故事中的比喻手法。

1.指名读词语。教师校音指导,读好“扫”平舌音,“拎”前鼻音。

2.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

3.学生书空笔顺,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1.“摸”,用手去碰,动作很轻。“摸”字是提手旁,表示跟手有关,是一个动词。

2.依照同样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究,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3.指名学生读一读.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读完句子,你们有什么发现?(都有“像”这个词)。

4.出示图片学生仿写句子。

拿出练习本,把你想说的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你有养小动物吗?请写一则观察动物的日记。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明说每句诗歌中的节气

3..自由读,尝试背,齐背。

板书

九、设计语文园地七

作业

设计

1.写话:写一写你喜欢的小动物。

2.背诵《二十四节气歌》

第七单元教案 12

具体步骤

一、朗读课文,复习回顾。

1、背诵课文《登鹳雀楼》,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意思。

区分:人入尽近进登灯木目

2、背诵课文《青松》,掌握“挺”的书写笔顺

练习:选字填空花化话

雪说()()别文()红( ) ( )瓣

结 洁

清( ) ( )冰 ( )论 ( )白 ( )净

写出句中带点词的反义词:

寒冷的冬天下了一场大雪,地上、房子上都白了。( )( )

这条大路笔直的通向前方。( ) ( )

3、齐读《小动物过冬》,复习生字词语,注意:暖、商的书写,了解小动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练习:给本课的生字按字母表的顺序排列。

4、齐读课文《美丽的丹顶鹤》,复习生字词,正确背诵课文,注意传、却、论的书写

比一比,再组词:摇( )传( )引( ) 虎( )

遥( ) 转( )张( ) 虑( )

把句子中画线的部分换成一个成语:

没有忧愁,没有烦恼,我们快乐的成长.( )

下课了,我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到操场上去放风筝。( )

洪水让老百姓没有家可以回去了。( )

二、复习《练习7》,掌握它、他、她的用法,并能清楚地介绍自己。了解《二十四气节歌》

三、听写本单元词语、诗

第七单元教案 13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熟练计算乘数中间有0及末尾有0的乘法。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认真细致、有错就改的态度。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乘法,熟练计算乘数中间有0及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教学对策: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积累一定的经验。

教学准备:补充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口算p86 第1题。

学生口算,再集体订正,说一说乘数末尾有0的口算简便方法。

二、用竖式计算。

1、出示:498×6 303×2 909×8 398×7

289×4 210×3 680×5 709×5

(1)学生先估计一下,他们的值大约是多少,再进行计算

(2)指名学生进行板演

(3)集体订正。说说各是怎么进行计算的。特别指出:0乘以任何数都得0。

(4)指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2、完成p84 第4题。

(1)学生估计并连线。

(2)指名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

(3)小结:将接近整百的数看成是整百进行估计,如果比整百大,则积比这个估计的结果大,反之,则小。

(4)以496×5为例,估计的结果是大约为2500而且比2500小,那你知道具体比2500小多少呢?

指名学生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指导:把496×5看成500×5,原来是496个5,现在是500个5,多了4个5,因此多看了20,496×5的积应该比2500小20,是2480。

(5)你会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剩下的题目吗?

3、p84 第3题。

(1)学生进行计算。

(2)观察上下一组题目,有什么发现?(指名学生说说)

(3)你能举出类似的题目吗?

(4)教师举例:120×12

你会计算吗?你能用刚才的这个知识进行计算吗?

指名说说你的想法。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20×2×6或120×3×4

你会计算吗?(学生计算)

(5)小结:看来我们可以将暂时不会的题目转化成我们已经学会的知识进行解答。

(6)你能快速地回答:398×5×2的结果是多少吗?

指名回答,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98×10=3980)

(7)小结:我们可以将刚才的知识倒过来使用,将题目的计算简便化。

三、应用题复习

1、完成4第5题。

(1)读题,理解题意:“来回”是什么意思?要求学生实地模拟一下,强化对“来回”的认识。

(2)解题。说说不同的解题方法,强调这样列式的含义。

2、完成p84第6题。

(1)学生读题,并说说题目的意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根据分析列出式子。

(3)学生看着式子先估计一下,并重点说说你为什么这么估计。再进行解答,同时进行验证。

四、练习小结。

通过练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复习第2、5题。

板书设计: 复习

496×5 500×5

496个5 500个5

课前思考:

这部分内容主要复习本单元教学的乘法计算以及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1~4题依次复习口算、笔算和估算。第1题让学生口算的题目包括整百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以及不进位的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第2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比较,自觉整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体会根据题目的不同特点合理进行计算的必要性。第2题通过题组对比,让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结合律,加深对乘法运算方法的理解,不断提高计算乘法的能力和水平。第4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估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时,通常可以把三位数看作相应的整百数,再应用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得出积大约是多少。第5、6题都是用学过的乘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正确理解题意。

课后反思:

本课继续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和估算。我认为让学生在计算前养成先估算的好习惯,可以对自己的计算结果作初步的检验。今天所练习的估算,除了要估算积是几位数外,还在估算的基础上,补充新的计算方法,可以将计算简便化。对于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可以将后面两个乘数先乘,再与第一个乘数相乘,当然,反之是两数相乘,可以将其中一个数写成两数相成,分别与第一个乘数相乘,也就是以后所要学习的乘法结合率。这一练习的处理,是先让学生按照原来的计算顺序计算,再进行比较,很多学生都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将学生的发现用题目的形式利用起来,让学生觉得这种规律能给他们带来方便。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估算的策略与方法。

课后反思:

口算时,我让学生说一说像500×6这样的算式如何口算,学生大部分都是先想5×6=30,再想500×6=3000的。第3题是一道比较好的练习题,学生通过观察和计算105×2×4和105×8这两个算式,可以知道由于2×4=8,所以这两个算式的得数肯定是一样的,通过比较,学生感受到要算105×2×4的结果先算105×8会比较简单方便,于是我让学生马上说出398×5×2的结果,学生说出先算5×2=10,然后算398×10=3980。第5题主要让学生知道“来回”的意思,并且明确在50米长的游泳池游4个来回表示要算8个50米。第6题是一题综合性较强的应用题,首先让学生弄明白小华和小芸每天走了几个来回,然后让学生列竖式并估算,最后让学生算出精确答案。由于估算出来的结果都是约等于1600米,有的学生就不知道到底怎样比较了。

课后反思:

本课主要是对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以及笔算的巩固练习,并且利用估算的方法来验算笔算,本次练习中的第3题重点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计算和比较,体会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练习还安排了5、6两题解决实际问题,重要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来回的实际意义,通过讲解、演示,利用对一个来回含义的理解,学生基本能独立解题。

课后反思:

本课继续复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估算以及笔算。第1题让学生快速的口算,其中选了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口算的;然后出示几道普通的和特殊的(乘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先让学生估算乘积大约是多少,再计算,帮学生巩固了一下估算的方法以及笔算时要注意的地方;第3题是通过计算和比较,让学生再次体会每组两道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我补充了一道120×12,让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的算一下,虽然三位数乘两位数学生还没学,但根据我们所学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从而想到,0先不参与运算,所以可以先算12×12,最后添0。12×12可以写成12×2×6或12×3×4。第5、6题,最主要的是让学生知道“来回”的的意思,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第七单元教案 14

教学内容

乘加乘减(课本第77页、第78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乘加乘减式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选择合适的算式,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课件显示:四个鱼缸,有3个鱼缸,有3个鱼缸里有4条金鱼,一个鱼缸里只有2条)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吗?

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二、探究

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

(1) 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2)

(2) 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2条。(4×3+2)板书4+4+4+2=14条4×3+2=14条

三、拓展

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2

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2

四、归纳

像4×3+2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4-2有乘又有减,我们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五、应用

教材第78页第1、3、4题

第1题,你是怎样列式的?3×4+1=13

第3题,左边有题一共有几人?怎样列式?

六、课堂作业

教材78页第2题。

教学后记:学生掌握得不够好.

第七单元教案 1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本课要求写的12个字。

2、有感情地诵读诗词,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瑰丽神奇。

3、背诵课文积累古诗词佳句,有诵读古诗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二、合作交流

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三、品读感悟

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

川:水道、河流。

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抓住:生、挂、飞、落)

四、巩固延伸

1、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指导书写

“遥”、“瀑”写得左窄右宽。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

练习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自读识字

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合作交流

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通过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三、品读感悟

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四、巩固延伸

1、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2、指导书写。

“柳”左右结构,“窗”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学生描红练写。

3、背诵课文。

下载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教案(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教案(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百分数的应用教案

    教学内容:百分数的应用(一)教材第23——2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百分数应用单元测试卷(三)[大全]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百分数的应用 单元测试卷(三)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

    XX六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教案教学反思(北师大版)

    XX六年级数学上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教案教学反思(北师大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这一单元是在百分数的简单应用、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百分数的综合应用教案

    百分数的综合应用 2018.3.15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百分数的综合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将百分数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 过程与方法: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体验百分数......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单元试卷(2018年)范文

    201899页) (80分钟完卷) 班别 姓名 座号 成绩一、认真思考我能填。(2×10=20分) ①l里面有个lO%,120%里面有个l%. ②3÷=75%==163518 ③一段路已经修了,还剩下%没有......

    第七单元复习教案

    第七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 理解、背诵、默写词语。 2、 背诵课文、诗句、名著便览。 3、理解课文,体会人物特点。 复习重点: 背诵课文,体会人物特点。 复习时间:2课时 复......

    第七单元复习教案

    第七单元复习主题:成长的故事 在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 课前听写每课生字词语 第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读课文,了解周恩来读......

    五年级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一、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百年噩梦。《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