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设计1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设计
共4课时,总第21课时 教学目标:
1、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课本P39统计表,观察分析: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了什么?
2、发现矛盾,引出新课。
(1)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2)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3)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
(4)师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引出新课,板书课题,出示书上的统计图。
二、探究体验
1、学看统计图。
(1)引导生观察,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2)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呢?这样画有什么好处?(3)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补充完整。
(4)生讨论:在什么情形下使用这种统计图?它的优点是什么?
2、尝试画统计图。
(1)观察体重统计图: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格呢?(2)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3)集体汇报交流。
3、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师问: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
(2)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
(3)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
(4)师引导生思考: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
三、实践应用
生独立完成P40—41的练习十第2、3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我认为一月份这种饮料刚上市大家都想尝一尝,可是这种饮料不好喝,因此销量开始下降。生4:我认为一月份的销售量是600瓶、5月份销售200瓶、8月份销售700瓶。我认为一月份这种饮料刚上市大家都想尝一尝,可是这种饮料不好喝,因此销量开始下降。于是生产厂家开始调整产品,味道好了销量又上升了。
第二篇:用图表分析数据_教学设计1
《用图表分析数据》教学设计
顺德区北滘镇莘村中学
陈玉文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电子表格——“第七课 用图表分析数据”。图表是一种能直观地反映数据特征和趋势的表现形式,在数据统计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决定了本节课在本单元内容中的重要地位。
教材中通过数据描述的多样性与图表的制作两部分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建立图表、编辑图表的操作,并且在众多类型的图表中重点介绍了常用的柱形图、折线图、饼图,并通过探究学习让学生体会柱形图、折线图、饼图适合表达的数据关系、适用的场合。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部分学生已经熟悉了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自主探究,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个别学生不能适应整体节奏,需要老师帮助,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掌握利用图表向导,创建柱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的方法;
⑵理解柱形图、折线图、饼图在反映数据上的区别;
⑶能根据需要对图标进行修改和美化。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来制作图表;
⑵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不同类型图表的适用范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善于分析、乐于尝试、独立思考的自学品质,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4.行为与创新
⑴通过探究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根据图表向导制作柱形图、折线图和扇形图;
图表的修改与美化。
2.教学难点
建立图表时数据源的选取;
根据所要反映的数据情况使用适当的图表类型来说明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演示,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
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教学课件及学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通过幻灯片展示图片。怎么样?
生:太胖了。
师:为什么会这么胖?
通过幻灯片展示下面左边的图片,同时播放下面的一段文字的录音。
现在大多数家庭就只有一个孩子,出于对孩子的溺爱,家长希望为孩子创造最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所以在吃上面,只要孩子喜欢往往都会全力满足。家长的这种溺爱,加上孩子对食物本能的向往,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变成了“小胖墩”。针对这个问题,今年全国学生营养日也就是刚刚过去的5月20日这一活动的主题就定为“全面、均衡、适量——远离肥胖、慢性病”。
师:在物质日见丰富的今天,青少年的体重状况到底如何?让我们来看一则来自《南方都市报》的报道。(幻灯片展示)
下面是南方中学提供的统计表格:(幻灯片展示)
下面是南方市教育局对南方中学初一学生体重的分析图表:(幻灯片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相关的事例引入课题,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入图表的概念
师:从文本到表格,再从表格到图表。同一信息用多种方法来描述,请同学们对比观察,讨论这三种数据描述方式的特点和适应场合。展示幻灯片(表格1)。
师:数据可有多种描述方式,各有各的适用场合,互为补充。用图表来描述数据更直观清楚,图表可以将抽象的数据形象化,便于对数据进行分析。
我们继续看几张图表:展示幻灯片。
用柱形高低表示数据的多少
柱形图
用折线表示数据的变化及趋势
折线图
表示数据在圆中所占比例多少的图形,形状像饼,就称饼图。
饼图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认图,给下面的作图作准备。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想不想把上面的数据也制作成图表?
生:想。
师:那同学们现在会不会制作?
生:会/不会。
师:那请会的同学会演示一下。
师:Excel电子表格可以把表格中的数据转换为各种图表,在常用工具栏有一个专门的工具——“图表向导”来制作图表。
生:演示制作过程(一个学生做得不对时,让其他学生接,合作完成。)
师:教师边点评边演示。重点:选择图表类型;选择数据区域;图表选项;图表位置与大小。
师:那老师一提醒同学们就会了。
师:演示制作过程。边演示边讲解。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不难,学生看书就可以领会,先学后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师:进一步认识图表(图表区、绘图区、数轴、图例等等。展示幻灯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图表,给下面三个任务用图表作准备。
师:同学们现在想不想也动手试一试?
生:想。
请同学们打开学件1中的课堂练习。
任务一:你能不能比较南方中学近五年初一学生正常体重的学生数?
小组合作完成。
师:大多数同学做得都很好,展示一个好的。点评。但也有少数同学有些细节没注意到,展示一个不太好的。提醒大家:细节决定成败,以后得注意。(再次强调非连续数据源的选择)
师:需要修改数据源的同学请右击图表区选择源数据再重新选择。并请那个同学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任务一,让学生模仿制作图表,了解图表制作的四大步骤,并练习对不连续的数据区域进行选择。
任务二:如果我想知道南方中学2009年初一学生各阶段体重的比例,应该怎么办?
师:我看同学们都做得差不多了。我们来看一下。
师点评:我发现多数同学在选择图表类型时选了“饼图”,还有一部分仍然是选了“柱形图”,对此同学们有什么看法?
(组织学生交流看法。)
师:为什么使用饼图?
生:知道百分比。
师:那我们怎么知道所占比例的值,具体的值?
生:右击,选图表选项„„
请一同学演示。
师:什么情况选择什么类型的图表?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其实“图表向导”第一步选择图表类型时,每种图表类型都有相应的简要说明。教师同步演示。
师:下面请完成学案中的表格。
展示幻灯片空表。
讲解并展示幻灯片示例图表。
师:图表制作不合适时,可以直接修改。需要修改的同学可以右击图表区、选择相应的快捷菜单进行修改。
生:演示修改操作。
师:综合我们刚才的研讨,成功制作图表的关键在于哪两步?
生:选用合适的图表类型;选择合适的数据区域。
设计意图:巩固图表的选择。并为下面的分析图表数据作准备。
任务三:那大家想不想知道南方中学近五年初一学生各阶段体重人数的变化?能不能用图表来表示?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制作。
师:刚才同学们都非常成功地完成了这个折线图的制作。
师:为什么选择折线图?
生:
师:我们之所以用折线图来表达这一组数据,是因为可以透过这折线清晰地看到青少年体重发展变化的一种趋势,那2010年入学的初一学生中体重正常的人大约有多少呢?
师:同学们小组先讨论一下。
师:试着改变表中的数据,看图表上是否有变化?
师:同学们可将预测的数字填入表格,观察一下折线图有没有发生变化?
生:对应折线图自动描点并延长曲线。
师:我们发现,Excel中的表格与图表之间是相关联的,即图表会根据数据自动变化。利用这种自动关联,我们就可以对数据变化的趋势作出某种预测。
师:你认为2010年入学的初一新生正常体重的人数会如何?
生:越来越少。
师:这折线图进一步提醒我们以后应该改变饮食结构,达到全面、均衡、适量,要远离肥胖。
设计意图:用图表分析数据。同时引入关联性。
师:刚才我们使用图表来分析问题,下面再来比较两个图表,你认为哪个好?
生:左边的好。
任务四:图表中的每个元素如字体、颜色、位置都可根据需要和喜好进行设置。那试试看,我们如何美化自己的图表?
生:小组合作完成。
师总结:在图表区的不同范围内右击,选择快捷菜单中相应的命令就可进行修饰。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评价几个同学制作的图表。
师:相邻的两位同学进行互评并填写评分表。对照图表进行打★。
师:进一步完善不足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互评再次让学生了解图表的制作步骤,以及其包含的元素。
四、巩固练习总结教学
师:请大家打开学件2中的“巩固练习.xls”,其中有三小题,大家可以任意选择一至二题完成相应图表的制作,有不清楚的可问同学可问老师也可单击帮助视频。使用帮助视频期间我们的鼠标无法用。
设计意图:通过帮助视频,主要是照顾到在课堂上没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达到一个分层教学的目的。
师:今天的学习就要告一段落了,现在你能简要地谈谈收获、体会吗?
1、数据描述的多样性。
2、认图
3、制图
4、用图
5、美化图
第三篇:数据分析1
数据分析
问卷显示,曾经谈过恋爱以及正在谈恋爱的学生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大部分,其中,在男生中约为70%,女生中约占60%。正在找寻适合恋爱对象的,男生中占15%,女生中占20%。而反对恋爱和不准备恋爱的,男生中占15%,女生中占2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男生谈恋爱的人数稍高于女生。
关于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及其利弊,在回答“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是什么?”这一问题中,男生中40%的人选择“丰富生活,寻找精神寄托”,而女生中20%的人选择。“跟随潮流,满足青春期心理和生理需求”这一选项,男生中20%的人选择,女生没有选择的。另外,选择“在生活和学习上找到好伴侣”选项,男生中40%选择,女生中50%选。而选择“无所谓”的女生有25%,男生没有选择这一选项的。从数据方面可以看出,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很多同学不是认真的谈恋爱,这是对自己和对方不负责任的行为。关于第四题恋爱影响学习的问题,同学们在问卷中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男生中70%,女生中85%的学生认为恋爱与否对学习的影响取决于个人把握情况,还是比较理智的。男生中25%,女生中15%的人认为谈恋爱会使学习生活更有动力,的确,健康的爱情可以激发恋爱双方专心投入学习,丰富感情生活。除此之外,一些认为“弊多于利”。如果恋爱双方处理不当,不但会影响学习,而且会浪费大量精力和财力,甚至会伤害双方感情,还可能脱离集体。
涉及择偶心理的五六七三个题,大多把对方的性格,才能。人品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第五题认为“一见钟情”的为自己的追求对象的男生中占10%,女生中占5%,认为“日久生情”的爱情更可靠的,男生中占50%,女生中占60%,其他的“不在乎外表”的男生中占20%,女生中占30%。由此看来,大学生对恋爱还是更感性一些并且注重异性外表。男生对理想异性的选择,选“温柔体贴”“冰清玉洁”“活泼开朗”“家庭观念强”的分别为15%,25%,20%,40%。女生选择“稳重成熟”“阳光开朗”“风趣幽默”“关怀浪漫”的分别为25%,10%,25%,40%。由此可见,“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关于恋爱的底线行为,男生中,“一般身体接触”“约会时接吻”“性爱关系”“同居关系”各占15%,20%,25%,40%,女生中各占30%,35%,25%,10%。由此可以看出,男生的恋爱底线行为比女生的更为开放。
对于恋爱的曲折,男生大多数选择了“顺其自然”女生大多数选择了“爱情的考验”。而爱情的最大敌人,男生中95%认为是猜忌,5%认为是时间,女生中75%认为是猜忌,15%认为是时间,还有10%认为是距离。由数据显示,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大多数人都认为是猜忌为爱情的最大敌人。对于异地恋,大多数人不支持不反对。
最后,关于感情破裂时的处理方式,男生中45%“积极调整,乐观对待”。30%“无所谓”,25%选择其他,女生中,70%“积极调整,乐观对待”,30%“无所谓”。
第四篇: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设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
三(2)班 王翠红
教学目标: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准备:
例1用: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例2用:师准备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1小格分别表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空白统计图。)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画纵向条形统计图
师:课前让你们调查的课间每个年级买珍珠奶茶的数量,你们调查了吗? 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师事先准备的空白统计图)
师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
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A:师谈话: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每个年级买珍珠奶茶之间的差异。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
B:引出新课: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上下空间就小了。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买珍珠奶茶的数量,纵轴变成表示不同的年级。
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A:师问:你能和四人小组的伙伴讨论讨论,再试着设计设计吗? B: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C: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学生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D:师肯定孩子的创作,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E:全班学生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横轴、纵轴、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F:全班学生完成书上没画完的横向统计图。
4、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A:师提问: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 B: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C:你认为应多进哪种矿泉水,为什么?
D:师小结:你看,统计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
5、巩固练习。P40第1题。
A:看横向统计图,说说统计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同桌交流)B: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二、学习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1、看统计表,分析数据。A:引导学生看书上的统计表。
B:师提问: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了什么?
2、发现矛盾,引出新课。
A: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B: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
C: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学生可以发现:如果每格表示较少的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每格表示10个单位或20个单位,虽然画的格数少了许多,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D:师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F:引出新课:出示书上的统计图。
3、学看统计图,尝试画统计图。
A: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发现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B: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C: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补充完整。
D:引导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E:引导学生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F: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A:师问: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
B: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 C: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
D:师提问:刚刚在比较时,你是怎么看出他们在正常值以上还是在正常值以下的。
E: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引导学生在统计图上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值,再直观地比较。)
5、巩固练习。P40—41的练习。
三、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第五篇:数据分析教学设计
青岛版信息技术第一单元
第二课《数据分析》教学设计
高密市城南中学 范 杰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数据分析》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的应用。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的应用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工作表原始数据的建立之后的学习内容,工作表数据的处理是信息加工的重要手段,是体现EXCEL强大功能和使用价值的内容,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在EXCEL整章的学习过程中既是重点,又是后面图表学习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重要平台。
【学情分析】
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EXCEL的基本概念、工作表的基本操作。新课程特别强调“要教授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培养其信息素养”,因而我们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一些纯粹的技术。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希望能通过学生自己的双眼、双手以及思考来发现新问题,学习新知识来解决新问题,一点一滴的分解知识点,从而减轻他们对新知识的畏惧、降低理解的难度。
【教学策略】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基础,教师除组织常规教学外,更多的要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将知识融入到活动中,并充分给予鼓励和肯定。考虑到学生学习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差距、个性的差异,所以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强化,让学生处于解决一个问题后再抛出一个新的问题,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状态,通过意义建构,学生不断地积累知识技能,不断地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分析方法的特点与意义
2、能运用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让这生体验利用数据分析手段分析数据的过程,感受数据背后所蕴涵的丰富信息
4、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情感和从数据中探求信息的意识。【重点、难点】
重点是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基本分析方法的运用 难点是如何利用这些分析方法实现数据分析的目的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提出问题
屏幕展示一与课本阅读与思考相符合的短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激发他们亲自实践的欲望。
打开待处理的数据表(大屏幕上显示),导入新课。
“同学们,各小组上交图书统计表我已经经过整理,录入到Excel工作表中。这是各个小组上交的各类图书记录,按照要求,我们需要从中得出全班每类图书的总计情况,看一下哪类图书最受同学欢迎,以便确定今后的同学们的阅读方向,在这节课学习后请同学们写出自己的分析报告。要解决这些问题还得从Execel2000的公式入手。”
二、自主学习,合作研讨
首先将学生成四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实践和研讨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要求借助计算机进行实践并在小组内思考、研究如下问题。(教师提出思考问题,教师同时巡视指导)
(1)Excel2000常用公式的种类有哪些?
(2)Excel2000输入公式的方法
(3)Excel2000复制公式的方法
(4)“自动求和”按钮如何使用?
总结规律:公式在格式上以“=”开头,后跟单元格地址、运算符号或常数等,并且在英文状态下输入
三、自学教材,实践操作
结合课本和老师的提示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1 每一类图书的总和
任务2 分别按每一类图书的总计排序,找出最爱同学校欢迎的图书
任务3 利用筛选功能分析数量都大于10的小组。
任务4 计算每组的图书总和,确定每小组图书冠军名称。(分类汇总)小提示:
(1)、每种计算公式完成第一次操作后,可将此公式复制到其它类别,以节省计算时间(2)、排序方法:请参考课本P8,注意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排序方式以及自动填充名次序列的方法
(3)、筛选方法:请参考课本P9,注意筛选只是将不满足条件的信息暂时隐藏,不等于删除操作,筛选对文件信息没有破坏作用。学生可自己尝试如何恢复显示所有信息。
(4)、分类汇总:操作思路:先分类(排序)再统计(求和、平均值、计数等)操作过程参考P12,值得注意的是,在分类汇总前,必须先按分类项目对表格数据进行排序,否则,将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在师生共同分析问题后,得出基本操作步骤,然后由学生为四小组,相互协作自主合作完成上述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
(1)各组学生上传自己的报告,并解释操作过程和得出结论的依据,并由其它组同学对所有作品做出评价,(2)教师点评。
A、教师从学生在操作技巧上的表现进行评价:例如数据处理结果正确?方法是否得当?问题出在哪里?如何补救?
B、教师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上进行评价: 例如考虑问题的角度是否恰当?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否新颖独特?有无独到的见解?有无值得大家学习的精神和勇气?
(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展示作品,激励学生的成就感。)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运用自己的知识为我们班的同学读书情况作了统计和分析,我很为你们骄傲。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掌握了信息处理的知识,我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注重自己信息能力的培养和积累。
六、巩固与提高:(1)完成课本P11的大显身手
(2)本周五,我校要举行“感动我的老师”演讲比赛,请你们纪录下所有参赛的学生成绩,并做出公平合理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