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上~单元二】《公顷的认识》教学设计
第7课时:公顷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例8。教学目标:
1.学生知道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通过实际观察和推算,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学生能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有关面积单位换算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认识公顷的含义,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公顷
1.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你知道教室的地面有多大吗?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学校的占地面积有多大?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2.出示例8片
先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图片,自己读一读图片中的文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二、认识公顷
1.认识公顷的含义
谈话:100米有多长?你能结合实际说一说吗?想象一下,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指出:这样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2.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呢?先独立算一算,再与同桌交流。得出:1公顷=10000平方米。3.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提问: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公顷,下面我们实际感受一下。(到操场)28个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要求估计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再要求推想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公顷。
现在你能估计出我们学校的面积是比1公顷大呢?还是小呢? 4.单位换算 出示练一练:你能计算这块平行四边形菜地的面积吗?请同学们自己算一算,再要求学生把解答过程和单位换算的方法与同学进行交流。
小结:把以平方米作单位的数量改写成以公顷作单位的数量时,可以用原来的数除以10000,或者直接把原来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三”第10 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2.“练习三”第11 题。
学生独立审题,指名板演,其他同学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注意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进行单位换算的。
3.“练习三”第13 题。
学生独立审题,提问: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高,如何求它的底?你打算如何解答这道题,先要做什么?
四、作业:练习三第9、12题。
五、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第二篇:《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五上)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在具体情境中,发展数感,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重点难点 评论
教学重点:认识分数单位,并会解决相关问题。教学难点:分数单位是由分母决定的。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问题导入,激趣感知
1.活动一:测量数学书的长和宽。
问题1:在不用尺子的情况下怎样测量数学书的宽和长?(预设)生:可以用一支笔来测量,看看有几支笔的长度 2.统一测量单位
质疑:当长度单位不同时,会影响测量结果。
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相同长度的小纸条来测量数学书的长和宽。
3.测量活动
生测量,汇报测量结果。
生:我用小纸条量数学书的宽,正好3次量完。测量数学书的长,用了4次多一点。
师:多一点?能更准确的测量吗? 课间演示,学生测量数学书长的过程,并且发现问题,剩余的地方怎样测量?
4、引出小的测量单位 师:原来的纸条没有办法测量这段长度?有什么好办法? 生:可以把纸条的长度变短。生:可以将纸条对折来测量。
师:好,请同学试一试这个办法可不可以测量? 生:我发现对折后,纸条还是不能刚好测量剩余的长度,可以将纸条再对折。
生活动,用对折两次的纸条测量剩余长度,生反馈:再对折,这部分的长度与纸条的长度的 差不多。
活动2【讲授】
二、合作探究,创建“分数墙”
1.从度量角度认识分数。
师:刚当大的测量单位不适合测量时,我们采取用小的测量单位,这个“ ”是怎么得到的? 生:将原来纸条的长度看成1,那么第一次对折,每份占全部的 ,但 单位太大了,所以再对折,每份占全部的。
演示课件,并且适当对学生描述语言纠正。师:对折一次,有2个。再对折有4个。
师:如果我们继续对折第三次,将纸条长度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用什么分数表示呢? 学生动手操作,汇报。生:对折三次,将纸条平均分成8份。每一份用 表示。
2.同桌合作,创建分数墙
同桌讨论:可以找到哪些分数单位? 生汇报。
生1:把1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用 表示,有3个。生2:把1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用 表示,有5个。学生一边汇报,教师一边板书“分数墙”内容。师:我们就形象的将它称作“分数墙”。3.自主探究,完成分数墙
师:根据你找到的分数单位,补充分数墙。并思考每个分数单位的大小? 完成“学习单“中活动一,填补分数墙。
活动3【活动】
三、探索“分数墙”,认识分数单位
1.小组合作,观察“分数墙”,你发现什么? 预设:(1)2个 是1,3个 是1„„(2)分子是1(3)分母越大,分数越小。(4)分母与分的份数有关系(5)> , > 生汇报,板书。2.认识分数单位。
师介绍:像、、、„„这样的分数叫做分数单位。思考问题: 还能说出哪些分数单位呢? 分数单位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 分数单位的大小是由分母决定的。
那么最大的分数单位是?有没有最小的分数单位呢? 活动4【练习】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师:在分数墙上试着找一找, 是由几个分数单位组成? 生: 是由2个 组成的。你说我答
师:一人说分数,一人说它是由几个什么分数单位组成。3.你敢挑战吗? 师:其实分数单位不但可以表示分数,更在单位换算上为我们提供方便。现在尝试一下完成下列题目
10厘米=()分米。
1厘米就是1分米的 ,3厘米就是1分米的 3角= 元
21千克= 吨 11平方分米 =平方米 4.分数宝宝要回家。
活动5【测试】
五、自我评价,结束全课。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分数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谁能说一说你学会了什么? 生:知道什么是分数单位。生:分数单位大小与分母有关系 生:我认识了“分数墙”
师:你们总结的真好,其实分数单位对我们以后学习分数会有很大帮助,而今天我们通过度量的对分数再认识,数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需要我们不断的积累经验和探索,希望敢于探索的你们,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克服困难走到更远。
第三篇:苏教版五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本课生字,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品味课文语言,感受世界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世界的多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教学准备:配套光盘、多媒体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揭题。
1、同学们,我们从上幼儿园到现在,上过很多课,也用过很多课本,板书“课本”两个字,让学生说说课本的用处。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课本,补全课题,“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作‘绿色的课本’呢?”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听配套录音,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读
2、检查自读情况。
逐节指名读课文。
纠正读音。
洋溢 沃野 胸襟 芬芳
苍劲 耕耘 浩瀚 绚丽
三、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部分。
①指名读课文。②理解诗句意思。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阴。”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明什么意思?(展示绿色大自然的秀美和神奇)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两个“去吧”是谁发出的召唤?(祖国)“芬芳”什么意思?“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什么意思?(主动探索自然的奥秘)
③指导朗读。用向往、赞美的语气来读。
2、细读第二部分。(2-5)
谈话:为什么把大自然说成是“绿色的课本”?这“绿色的课本”里究竟隐藏着多少神奇的秘密?(1)细读第2节。①指名读第2节。
②理解诗句,边读边想这一节描绘了大自然哪些动人的画面。③指导朗读。
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心情怎样?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语调来读?(以欢快的语调,读出喜悦之情。)(2)细读第3节。①女生齐读第3节。
②图文对照,说说自己的感受。
③使用工具书,理解“温馨”什么意思。④指导朗读。
(要用轻快的语调,读出大自然的热情友好。)(3)细读第4、5节。①男生齐读第4、5节。②理解诗句的意思。③指导朗读。
朗读第二部分。
3、细读第三部分。
①齐读第6节。与第一节最后两句相同
②弄清作者将“大自然”比作“绿色的课本”的原因。③指导朗读:语调要热烈、高昂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祖国 探索,第二课时
内容进一步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体会“打开”。
一、复习检查
1、。读生字词。正音:芬,览,馨。
2、总结课文
分层并概括每一层的意思。
一(1)写可爱的祖国召唤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2-5)写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善于发现,大自然会给我们以丰富的馈赠的。
三(6)进一步号召孩子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二、品读课文 过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习,还要向自然学习,知识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祖国让我们去打开大自然这个课本,那我们如何打开那?
1、生小组轮读课文2—5节,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2、师再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范围内就疑难问题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
3、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交流
1、我们知道课文中有文字让我们读,有插图让我们看,而大自然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
2、学生交流,适当启发:课本中是读文字,看插图,那大自然中的空气、翠竹、青山、绿水„„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a)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b)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c)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d)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e)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f)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c、小结:“打开”就是“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及时板书)课本打开:
感情朗读2—5节。(2)交流第二题答案:
1、师问:我们读、看课本,为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又为的什么?
2、学生思考、讨论;自然中有知识,课本中也有知识,所以可以把大自然比作课本。
小结:题目就是这样得来的,让我们齐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小结全文,指导朗读第1节和第6节:
1、过渡:这是祖国的号召,这是祖国的期待,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总结段第1节和第6节: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2、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想想诗歌描绘的情景,说说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爱、探索大自然。)
2、引导当堂背诵。
四、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区分:锦(同偏旁的字
学生描红。
2、生再品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业设计:
完成同步,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课本打开:读、看 自然“打开”:闻、看、画、听、登、走
5、装满昆虫的衣袋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1、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受到学科学、爱科学,努力专注的精神的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却放着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着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2、板书课题。(个别读、齐读)
3、介绍法布尔:你知道法布尔哪些信息?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按要求自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词正音。
纺、垃圾、昆、殿、栖、中(多音字)毒
(2)分析字形,理解字词(讨论交流)
小溪
纵横
鸟栖虫居
甜滋滋
厉声
裤兜
中毒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节讲了什么。回答课前问题。概括文章主要意思。
回答问题:介绍法布尔他喜爱昆虫。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2、指名书写。
“毒”,下边母的笔画要注意。
“察”:下面是二小,不要出头。上面右边是横折。
3、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展示评议。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5、装满昆虫的口袋
法布尔——喜爱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文。
1、导入: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后人是怎样纪念他的呢?
读读课文第十一节。
(后人为了纪念他,在建造的雕塑上,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地鼓起,好像里面塞满了许许多多的昆虫。)
2、为什么人们要强调法布尔的衣袋?
(因为法布尔爱昆虫,衣袋中经常装满昆虫。)二精读课文 精读第一段。
1、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交流)
2、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的哪句话来写的? “着迷”什么意思?生活中,喜欢看球赛的人,我们通常叫他是球迷,喜欢下棋的叫棋迷。那法布尔我们可以叫他是什么?(昆虫迷)
精读第二段。
1、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
2、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
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
3、学习第一层。
(1)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各自谈体会)
(2)重点研读第二层。
①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②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装——扔——装)
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⑤读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
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3)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
①“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②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③“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
④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⑤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⑥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1、“可是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
2、什么叫“迷恋”?(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可见小法布尔研究昆虫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的行为受到了父母的阻挠;法布尔始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很执着,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精读第三段
1、读句子:“正是这种对昆虫的痴迷,把法布尔引进了科学的殿堂”。
小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只能用“痴迷”来形容,这便是什么精神的体现呢?(坚持不懈,孜孜不倦)
2、正是有了这种执着追求,法布尔走进了科学的殿堂。而今天人们印象中的法布尔就具有了一个典型特征——(引读)衣袋装满昆虫
三、总结谈话。
1、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
2、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4、“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
(1)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
(2)用人名做题目。
四、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法布尔对昆虫的那股钻劲儿、韧劲儿简直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或许他对昆虫的好奇、那份爱,不能为人所理解。他的心血凝结成了简单通俗的一本昆虫巨著《昆虫记》,以科学的态度,翔实的资料真实地介绍了昆虫生活。他笔下的那些小虫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充满着灵性。愿意一起走入法布尔的昆虫世界吗?请同学们课后去读读这本《昆虫记》。
2、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板书设计:
5、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
浓厚兴趣
6、变色龙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4、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一本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揭开。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都有特异功能,你知道吗?
指名说。
2、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而且我们人类根据变色龙的这个特点,发明了迷彩服。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出示变色龙的图片)
二、初读感知
1、让我们打开书,自己读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变色龙。
2、出示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名读,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5、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细读第一部分 小组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第一部分,你了解了什么? 相机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指导朗读。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指读。
3、观察字形,指名说写字时的注意点。腹:右边是个“日”,不要写成“目”。震:上面是个“雨”,与“振”区分。
筒:上下结构,上面竹字头写得扁些,下面是个“同”,里面的横不能忘。
4、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搜集变色龙的资料。板书设计: 6变色龙 发现(1——8)端详(9—15)放回(16)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自然界中的神奇动物——变色龙(指板书,学生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你回忆一下,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哪三部分的内容? 指名回答,相机板书(板书:发现、端详、放回)
3、交流变色龙资料
过渡: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更是引起老师的好奇心,那么让我们好好来端详变色龙吧!
二、端详变色龙
1、我们意外地发现了变色龙这个“怪物”,还把它好好地端详了起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9-15节,看看作者端详变色龙哪三方面的特点?
2、学生读书,交流
相机板书:外形、捕食、变色。
3、你对其中哪一个特点感兴趣,你就读哪个部分。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画出印象深刻的句子或词语,也可以写上批注。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全班,帮助指导。
5、交流
外形
(1)出示变色龙的图片,指名一个学生朗读课文第九节,其他学生看着图片。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变色龙的外形?
小结:同学们,在介绍一种小动物的外形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如先整体再局部(全身——头——身躯),细写局部时,要写出特点。
(2)是啊!看着这变色龙,难怪作者刚见到它时说它——板书“怪”。
(43朗读体会。
捕食
(1)指名学生朗读10-12节。
(2)变色龙的样子“怪”,那它捕食呢?你同样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板书:快。
(3)你从哪里可以体会到?自己读读第12节,在相关的词语下面圈圈画画。
(4)交流(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刹那间)。
(5)哇!真是太厉害了!再送它一个字,既快又“准”。
(6)朗读第12节
(7)变色龙之所以能既快又准地捕获食物,靠的就是它那双奇特的眼睛。
读读课文11节,你觉得它的眼睛奇特在什么地方?(8)交流(每只眼睛能单独转来转去产生立体感),看图片。
听了中非工人的介绍,我们就好像看到这图一样,他讲的真是(用书上的词语)——绘声绘色
用“绘声绘色”造句
(9)朗读11节 变色
(1)指名朗读第14节
(2)找出颜色的变化(绿色 棕色 浅灰色)(3)它的颜色是依据什么而不断变化的?你可以想象,它还会怎样变化吗? 让学生尝试着说说看,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4)看到这一幕,你还会说它是怪物吗?你会怎样称赞它?(5)朗读句子:“ 变色龙,果然名副其实。” “名副其实”的意思理解了吗?你能说句话吗?
6、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三、放回变色龙
1、同学们,这就是外形怪异,捕食快速又准确,颜色变化多端的变色龙。如果此时,碰到这只稀罕的变色龙的是你,你会怎样处置它?
2、学生交流,教师给予评价。
3、那作者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4、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数量少)
四、结束课文
1、其实,不仅是数量不多的变色龙我们要保护,自然界中的其他小动物我们也要保护。让我们人类和动物和谐地生活在地球上吧!
2、拓展引伸: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
3、朗读全文 作业设计:
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板书设计:
发现
外形 怪
6、变色龙
端详
捕食 快
放回
变色 多
7、金蝉脱壳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2、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教学准备:多媒体、蝉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板书“蝉”
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激发学生对蝉的知识回顾)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板书——金蝉脱壳。强调“壳”的读音,成语中读qiao,其余地方读ke,学生组词。
3、介绍成语,讲故事——诸葛亮金蝉脱壳(也可请班级熟读《三国》的学生讲)
4、再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刚才大家提了那么多的问题,想知道这些问题吗?请大家带着问题走进课文,我相信课文一定能帮助你解决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词语,想想课文写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课文;实时纠正字音。注意文中“壳”的不同读音
(2)出示生词,学生认读
(3)分节读课文,理解个别词语意思。
4、默读课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 齐读。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②说说你的理解。
5、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7金蝉脱壳
神奇、有趣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平时看不到,夏天才来到。躲在大树上,整天大声叫。——打一动物
2、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7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
3、交流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过渡:同学们知道的真多。作者被蝉神奇、有趣的脱壳迷住了,我们跟他一起去看看。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脱壳前(3)→ 脱壳中(4)→脱壳后(5)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脱壳前
自由朗读第三节。思考:脱壳前是什么样的? “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提问蝉虫停下来不动,它想干什么呢?指名读“夜幕降临┅┅换上华丽的新装。”
脱壳时
默读第四节。思考蝉脱壳时的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回答,出示 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最有趣的是哪一部分呢?把相关语句画出来,然后给大家说说你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出示蝉尾出壳的内容。
(1)默读思考:这段围绕哪句话来写?请在书上用“____”标出来。
(2)这一段是怎样表现出蝉尾出壳过程的有趣?师指导学生抓住描写动作的词进行交流。
(3)总结:这一情景描写生动,用词精确,和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分不开的。
(4)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将这一过程刻画得处栩栩如生。齐读,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力和用词精确。
第4自然段有顺序地描写了蝉背、头、脚、尾出壳的过程。脱壳后
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讨论填写:金蝉脱壳后,各部位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部位——翅膀 变化
如果你亲眼观察到蝉出壳的完整过程,你的感受会怎样?现在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课件演示,加深感受熟悉过程
看到这情景,难怪作者说金蝉脱壳——神奇、有趣(指板书)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作者能将这一难得一见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什么?(一双慧眼善于观察)
课文中哪些词语能表现出作者在“观察”?
课件出示: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
处处留心皆学问,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观察的重要性,当我们进行观察时应注意什么?
(1)有顺序
(2)有重点
(3)有感情
五、拓展延伸,活学活用。
1、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本单元课文中描写的可爱的小动物.幻灯出示,欣赏本单元出现过的小动物。
2、老师知道很多同学家里都养了小动物,而且同学们还进行了仔细地观察。
请你抓住一个重点来描述你家的动物,让它成为我们班的明星,好吗?
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板书设计:
7、金蝉脱壳
——神奇有趣
脱壳前 脱壳中 脱壳后
习作二
写一种动物 教学要求:
1、读懂描写鸽子的例文片断,领会写一种动物的外形和动作方法,认识过渡句的作用并练习运用。
2、学习本文的观察方法——抓住特点仔细观察和跟踪活动过程进行反复观察。
3、按作业的要求,抓住外形和动作的特点写好一种动物,并恰当使用过渡句,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教学重难点: 按作业的要求,抓住外形和动作的特点写好一种动物,并恰当使用过渡句,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明确训练要求?
1、谈话激情。
(1)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很多朋友。谁能说一说,你交了哪些朋友?
(2)除了这些人以外,你们还有什么特别的朋友吗?(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家禽野兽)
这些有生命的动植物,和人类共同生存在这个地球上。我们应当像看待老朋友一样,与它们和谐、友好地相处,甚至还要保护它们。
(3)说一说,你们喜欢哪些动物朋友,对于它,你知道些什么。
2、交流归纳。
教师小结:只要是你喜爱的,或者你感兴趣的动物,你都可以把它当作是自己的好朋友,去了解它,去爱护它。
3、明确要求。
引导学生读懂习作提示,弄清习作的训练目标。
二、师生互动,描摹观察体验
1、朗读例文片断
第一部分,你看到了什么?
用笔把你通过文字看到的画出来。展示图画:你为什么这样画?
了解写作方法——要有顺序,抓住特征。朗读第二部分:
鸽子有什么特点?
要注意动物的特征,可以采用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的方法,还可以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作者是如何把这两部分内容连在一起的?朗读过渡句。明白过渡句的作用。
2、小结。
(1)写一种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
(2)可以写动物怎样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习性。(3)要写出自己和动物之间的联系。
同学们那么喜爱动物,一定和动物有过动人的有趣的故事。我们可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的。
学生讨论,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特点。
3、学生自由选材、定题目,自行拟稿成篇。板书设计: 写一种动物?(1)写一种动物的外形、脾气等特点,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先分别叙述再归纳总体感觉等。
(2)可以写动物怎样吃食、嬉戏、活动、休息等习性。(3)要写出自己和动物之间的联系。
第二课时
一、拟订提纲,写作文草稿。
学生按习作要求进行练笔,教师巡回指导。
二、反复修改,同位互改。
千金难买回头望,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三分写、七分改!(鼓励学生自改、互改。)
三、誊抄作文。
板书设计:习作2
1、要有顺序,抓住特征。
2、突出重点,抓住特点,详细描写。
3、写好过渡句。
练习2 教学要求:
1、学习歇后语并练习使用。
2、收集有关“观察”的重要性的三段名言。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合理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
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难点:
收集有关“观察”的重要性的三段名言;学会合理想象和连贯表达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五个歇后语,让学生知道这种形式叫歇后语。
(2)让学生把课前通过查工具书和请教别人学会的歇后语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可以说自己最喜欢的,教师注意引导。
(3)引导学生了解歇后语前后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自己体会出歇后语的特点。
2、教学第二部分。
(1)要求学生再读五个歇后语,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意思。
(2)让学生仔细阅读第二部分,常是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歇后语。
(3)要求学生读两个填写完整的句子,体会歇后语在句中的作用和好处。
3、教学第三部分。
(1)鼓励学生想想平时在生活和课外学习中还见到过哪些歇后语,然后说出来,看谁说得多。
(2)要求学生用知道的歇后语说一句话。教师评议,看句子是否贴切、生动、准确、通顺。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读背。
(1)学生看书,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3)学生继续朗读,做到熟读成诵。
(4)在熟读成诵的情况下,学生试着理解句子的意思。(5)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2、拓展。
(1)引导学生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说出大意和自己的看法。
(2)让学生联系具体事例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歇后语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外甥打灯笼——照旧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装满昆虫的衣袋》。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
指导“雕、塞”等字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注意学生姿势的不当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四点底、心字底。两个范字是:点、思。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范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点、思”的写法。(注意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1)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自读题目的要求,观察书上的漫画。
(2)引导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观察并理解图意,合理想象第二幅图的情景;将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出来。
2、指导。
(1)让学生认真看图并思考:这几幅图中共有几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什么人?(分别给它们取名:晓鸣、小强、小静)
(2)组织讨论:已有的三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内容?
(3)说出图意。
(4)学生讨论:这幅四格漫画可以怎样命名?(《一张令人发笑的照片》)第二幅图应该是个什么内容?(晓鸣拍的是什么情景?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引导学生结合第四幅图,明确第二幅图应该是看到令人发笑的情景。
(5)分组交流。
3、练习。
(1)每组指派代表说出他们的想象。(教师以鼓励为主)注意故事的完整性。(2)让学生互相评说各自的想象,对想象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正。
(3)学生把想象的第二幅图补充进去,然后用自己的话把四幅图的意思连贯地说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别人说话时要认真听,听明白,才能正确,清楚地把口信捎到
第四篇:五上3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What would you like?
A Let’s learn.教学设计
赵 娜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时学生学习的核心单词和句型是:ice cream, tea, hamburger, sandwich, salad.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I’d like...教材通过Sarah和妈妈的对话呈现了上述五个有关食品类单词的词形和意义。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和四年级已学习关于食物类的话题,在第一课时学生在对话中将这些单词进行整体感知,本课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学习。结合英语教学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以食物为主体,以餐厅为地点来学习本课新知。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景”的教学原则,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一个个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任务。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能听,说,读,写5个食品饮料类单词或词:tea, hamburger, ice cream, sandwich, salad。
2.学生能够在图片和教师的帮助下理解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drink? I’d like...的含义。
(二)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在语境中正确运用tea, hamburger, ice cream, sandwich, salad这五个单词或词组。
(三)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比较含有水果单词的英美国家的习语和俚语,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听,说,读,写本课时单词:tea, hamburger, ice cream, sandwich, salad。2.学生能够在真实生活情景中运用本课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I’d like...进行对话。教学难点:
1.学生能正确读出单词sandwich。2.五个单词的拼写。
3.在语境中正确运用五个单词模拟点餐、填写菜单等。
五、教学步骤 1.热身
(1)Greetings.(师生互相问候)
(2)观看视频,从歌曲中找到自己看到的食物。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有关食物的单词,为本课新的食物单词学习做铺垫。
2.语言呈现与学习
(1)再次观看视频,找到两个主人公去餐厅想要吃什么?从而引出本课的单词hamburger, sandwich,先听音,学生模仿,再利用自然拼读法教授单词,教师示范Sandwich发音,强调字母d不发音。并黑板演示让学生学着模仿书写。
(2)幻灯片出示各种hamburger, sandwich,师生问答操练,黑板板书句型,然后让学生运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drink? I’d like...小组问答操练。找小组展示。
(3)出示本课文主人公Sarah and Saran’s mother,告知同样在餐厅点餐,猜一猜Sarah想要吃什么?引出新单词 ice cream, salad,同样方法教授新词。告之an ice cream。猜一猜Sarah想要喝什么?找生用She would like some...复习各种饮料单词。最后呈现tea,同样方法教读。黑板板书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I’d like...找生师生问答,最后对话,找小组展示。学生一起帮助Sarah填写点菜单。
(4)What about her mum?听录音,选出妈妈的点餐单。出示对话,学正确朗读语音语调等,分角色表演。找生小组展示。
(5)课件上出现餐厅场景,给出句型框架结构。教师询问学生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drink?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会话。3.语言巩固
(1)Group work 交流
创设餐厅点餐情境,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模拟点餐,运用所学单词和句型。找小组上前展示。
【设计意图】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进行词汇、句型的学习。
滦平四小
2015年10月21日
第五篇:认识钟表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单元备课)
【教学内容】 第84-87页内容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它是按“认识钟面—认识整时—(钟表和电子表)”的内容结构来编排的。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以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同时,教学中还应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会看整时、以及整时的读、写法。【课时安排】共2课时(机动1课时)
第1课时:认识整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8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面,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2、培养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3、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个大格。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认识钟面,学会看整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钟、钟面模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好,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瞧,他来了!(出示钟面主题图)
1、出示主题图,观察画面。
2、问:图中有什么?小聪在做什么?钟表上都有什么?
3、掲示课题:板书 认识整时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钟面。
(1)仔细观察钟面,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把观察的结果说给小组的小朋友听。
(2)汇报交流结果。(3)又短又粗的针叫时针,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数字旁边还有什么?再来数一数有多少格?
(4)小结:(有12个数,时针、分针)
2、认识整时。
(1)观察主题图。问:你认识钟面上的时刻吗?你怎么知道钟面上的时间是“7时”,“你还从哪里知道“7时”的?”
(2)师:“小东是7时起床的,那么同学们猜一猜小东上午上第一节课的时间是几时?”
a、拔一拔 b、说一说 c、写一写:两种写法
(3)用同样的方法教学3时和6时。
(4)引导学生观察8时、3时、6时,分组讨论:这三个钟面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所指的数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5)教师小结:在钟面上,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拨一拨。
(1)教师拨钟,学生说时间;或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指名学生上台拨)(2)小组活动:一个同学说时间,另一个同学拨钟。
2、《小明的一天》出示课本85页插图。
(1)师:“看第一幅图,小明什么时候?在做什么?并写出时间的两种表示方法。”
(2)小组间说说:小明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
(3)指几名学生说一说小明是怎样过快乐的一天的,并说出是什么时候?(如7时,是什么时候的7时。)
(3)这样的一天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那么你们的一天又是怎么安排的呢?
3、找朋友练习(练习十九第1题)。
4、猜一猜:
(1)老师中午12时吃饭,过一个小时要午休,你知道老师是几时候午休吗?
(2)老师晚上7时吃饭,过三个小时要睡觉,你知道老师是什么时候睡觉吗?
5、完成课本第86页练习十九第3 题。
四、布置作业,强化新知。
师:再过几天就是星期六了,那么你们的一天又是怎么安排的呢?回去后和父母一起商量一下,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星期六”好吗?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钟面上 有12个数字 分针(又细又长)
时针(又短又粗)整时的特点: 分针长长指12,时针指几就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