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和方程》全部教案

时间:2019-05-12 19:3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和方程》全部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和方程》全部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和方程》全部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及标准方程.(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与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的教学,可以提高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

1.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椭圆的标准方程.

(解决办法:用模型演示椭圆,再给出椭圆的定义,最后加以强调;对椭圆的标准方程单独列出加以比较.)2.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解决办法:推导分4步完成,每步重点讲解,关键步骤加以补充说明.)3.疑点:椭圆的定义中常数加以限制的原因.(解决办法:分三种情况说明动点的轨迹.)

三、活动设计

提问、演示、讲授、详细讲授、演板、分析讲解、学生口答.

四、教学过程(一)椭圆概念的引入

前面,大家学习了曲线的方程等概念,哪一位同学回答:

问题1:什么叫做曲线的方程?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其中哪几个步骤必不可少?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对上述问题学生的回答基本正确,否则,教师给予纠正.这样便于学生温故而知新,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去探求新知识.

提出这一问题以便说明标准方程推导中一个同解变形.

问题3:圆的几何特征是什么?你能否可类似地提出一些轨迹命题作广泛的探索?

一般学生能回答:“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圆”.对同学提出的轨迹命题如:

“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到两定点距离平方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教师要加以肯定,以鼓励同学们的探索精神.

比如说,若同学们提出了“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那么动点轨迹是什么呢?这时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绘图:

取一条一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的F1和F2两点(如图2-13),当绳长大于F1和F2的距离时,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出一个椭圆.

教师进一步追问:“椭圆,在哪些地方见过?”有的同学说:“立体几何中圆的直观图.”有的同学说:“人造卫星运行轨道”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椭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学生开始只强调主要几何特征——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教师在演示中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强调:

(1)将穿有铅笔的细线拉到图板平面外,得到的不是椭圆,而是椭球形,使学生认识到需加限制条件:“在平面内”.

(2)这里的常数有什么限制吗?教师边演示边提示学生注意:若常数=|F1F2|,则是线段F1F2;若常数<|F1F2|,则轨迹不存在;若要轨迹是椭圆,还必须加上限制条件:“此常数大于|F1F2|”.

(二)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1.标准方程的推导

由椭圆的定义,可以知道它的基本几何特征,但对椭圆还具有哪些性质,我们还一无所知,所以需要用坐标法先建立椭圆的方程.

如何建立椭圆的方程?根据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可分:(1)建系设点;(2)点的集合;(3)代数方程;(4)化简方程等步骤.

(1)建系设点

建立坐标系应遵循简单和优化的原则,如使关键点的坐标、关键几何量(距离、直线斜率等)的表达式简单化,注意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使学生认识到下列选取方法是恰当的.

以两定点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2-14).设|F1F2|=2c(c>0),M(x,y)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则有F1(-1,0),F2(c,0).

(2)点的集合

由定义不难得出椭圆集合为: P={M||MF1|+|MF2|=2a}.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3)代数方程

(4)化简方程

化简方程可请一个反映比较快、书写比较规范的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完成,教师巡视,适当给予提示:

①原方程要移项平方,否则化简相当复杂;注意两次平方的理由详见问题3说明.整理后,再平方得(a2-c2)x2+a2y2=a2(a2-c2)②为使方程对称和谐而引入b,同时b还有几何意义,下节课还要

(a>b>0).

关于证明所得的方程是椭圆方程,因教材中对此要求不高,可从略.

示的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焦点是F1(-c,0)、F2(c,0).这里c2=a2-b2. 2.两种标准方程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

0)、F2(c,0),这里c2=a2-b2;

-c)、F2(0,c),这里c2=a2+b2,只须将(1)方程的x、y互换即可得到.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教师指出:在两种标准方程中,∵a2>b2,∴可以根据分母的大小来判定焦点在哪一个坐标轴上.

(三)例题与练习

例题

平面内两定点的距离是8,写出到这两定点的距离的和是10的点的轨迹的方程.

分析:先根据题意判断轨迹,再建立直角坐标系,采用待定系数法得出轨迹方程. 解:这个轨迹是一个椭圆,两个定点是焦点,用F1、F2表示.取过点F1和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2a=10,2c=8.

∴a=5,c=4,b2=a2-c2=52-45=9.∴b=3 因此,这个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请大家再想一想,焦点F1、F2放在y轴上,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

练习1 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练习2 下列各组两个椭圆中,其焦点相同的是

[

]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由学生口答,答案为D.(四)小结

1.定义:椭圆是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

3.图形如图2-

15、2-16.

4.焦点:F1(-c,0),F2(c,0).F1(0,-c),F2(0,c).

五、布置作业

1.如图2-17,在椭圆上的点中,A1与焦点F1的距离最小,|A1F1|=2,A2 F1的距离最大,|A2F1|=14,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3.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是过F1的直线被椭圆截得的线段长,求△ABF2的周长. 作业答案:

4.由椭圆定义易得,△ABF2的周长为4a.

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及标准方程.(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与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的教学,可以提高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

1.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椭圆的标准方程.

(解决办法:用模型演示椭圆,再给出椭圆的定义,最后加以强调;对椭圆的标准方程单独列出加以比较.)2.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解决办法:推导分4步完成,每步重点讲解,关键步骤加以补充说明.)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3.疑点:椭圆的定义中常数加以限制的原因.(解决办法:分三种情况说明动点的轨迹.)

三、活动设计

提问、演示、讲授、详细讲授、演板、分析讲解、学生口答.

四、教学过程(一)椭圆概念的引入

前面,大家学习了曲线的方程等概念,哪一位同学回答:

问题1:什么叫做曲线的方程?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其中哪几个步骤必不可少?

对上述问题学生的回答基本正确,否则,教师给予纠正.这样便于学生温故而知新,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去探求新知识.

提出这一问题以便说明标准方程推导中一个同解变形.

问题3:圆的几何特征是什么?你能否可类似地提出一些轨迹命题作广泛的探索?

一般学生能回答:“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圆”.对同学提出的轨迹命题如:

“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到两定点距离平方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教师要加以肯定,以鼓励同学们的探索精神.

比如说,若同学们提出了“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那么动点轨迹是什么呢?这时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绘图: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取一条一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的F1和F2两点(如图2-13),当绳长大于F1和F2的距离时,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出一个椭圆.

教师进一步追问:“椭圆,在哪些地方见过?”有的同学说:“立体几何中圆的直观图.”有的同学说:“人造卫星运行轨道”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椭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

学生开始只强调主要几何特征——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教师在演示中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强调:

(1)将穿有铅笔的细线拉到图板平面外,得到的不是椭圆,而是椭球形,使学生认识到需加限制条件:“在平面内”.

(2)这里的常数有什么限制吗?教师边演示边提示学生注意:若常数=|F1F2|,则是线段F1F2;若常数<|F1F2|,则轨迹不存在;若要轨迹是椭圆,还必须加上限制条件:“此常数大于|F1F2|”.

(二)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1.标准方程的推导

由椭圆的定义,可以知道它的基本几何特征,但对椭圆还具有哪些性质,我们还一无所知,所以需要用坐标法先建立椭圆的方程.

如何建立椭圆的方程?根据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可分:(1)建系设点;(2)点的集合;(3)代数方程;(4)化简方程等步骤.

(1)建系设点

建立坐标系应遵循简单和优化的原则,如使关键点的坐标、关键几何量(距离、直线斜率等)的表达式简单化,注意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使学生认识到下列选取方法是恰当的.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以两定点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2-14).设|F1F2|=2c(c>0),M(x,y)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则有F1(-1,0),F2(c,0).

(2)点的集合

由定义不难得出椭圆集合为: P={M||MF1|+|MF2|=2a}.(3)代数方程

(4)化简方程

化简方程可请一个反映比较快、书写比较规范的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完成,教师巡视,适当给予提示:

①原方程要移项平方,否则化简相当复杂;注意两次平方的理由详见问题3说明.整理后,再平方得(a2-c2)x2+a2y2=a2(a2-c2)②为使方程对称和谐而引入b,同时b还有几何意义,下节课还要

(a>b>0).

关于证明所得的方程是椭圆方程,因教材中对此要求不高,可从略.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示的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焦点是F1(-c,0)、F2(c,0).这里c2=a2-b2. 2.两种标准方程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

0)、F2(c,0),这里c2=a2-b2;

-c)、F2(0,c),这里c2=a2+b2,只须将(1)方程的x、y互换即可得到. 教师指出:在两种标准方程中,∵a2>b2,∴可以根据分母的大小来判定焦点在哪一个坐标轴上.

(三)例题与练习

例题

平面内两定点的距离是8,写出到这两定点的距离的和是10的点的轨迹的方程.

分析:先根据题意判断轨迹,再建立直角坐标系,采用待定系数法得出轨迹方程. 解:这个轨迹是一个椭圆,两个定点是焦点,用F1、F2表示.取过点F1和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2a=10,2c=8.

∴a=5,c=4,b2=a2-c2=52-45=9.∴b=3 因此,这个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请大家再想一想,焦点F1、F2放在y轴上,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练习1 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练习2 下列各组两个椭圆中,其焦点相同的是

[

]

由学生口答,答案为D.(四)小结

1.定义:椭圆是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

3.图形如图2-

15、2-16.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4.焦点:F1(-c,0),F2(c,0).F1(0,-c),F2(0,c).

五、布置作业

1.如图2-17,在椭圆上的点中,A1与焦点F1的距离最小,|A1F1|=2,A2 F1的距离最大,|A2F1|=14,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3.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是过F1的直线被椭圆截得的线段长,求△ABF2的周长. 作业答案:

4.由椭圆定义易得,△ABF2的周长为4a.

六、板书设计

椭圆的几何性质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能正确地画出椭圆的图形,并了解椭圆的一些实际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学科渗透点

使学生掌握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直角坐标系中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概念的理解,这样才能解决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如弦、最值问题等.

二、教材分析

1.重点:椭圆的几何性质及初步运用.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利用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最后进行归纳小结.)2.难点:椭圆离心率的概念的理解.

(解决办法:先介绍椭圆离心率的定义,再分析离心率的大小对椭圆形状的影响,最后通过椭圆的第二定义讲清离心率e的几何意义.)3.疑点:椭圆的几何性质是椭圆自身所具有的性质,与坐标系选择无关,即不随坐标系的改变而改变.

(解决办法:利用方程分析椭圆性质之前就先给学生说明.)

三、活动设计

提问、讲解、阅读后重点讲解、再讲解、演板、讲解后归纳、小结.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

1.椭圆的定义是什么? 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二)几何性质

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并正确地画出它的图形,是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b>0)来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说明:椭圆自身固有几何量所具有的性质是与坐标系选择无关,即不随坐标系的改变而改变.

1.范围

即|x|≤a,|y|≤b,这说明椭圆在直线x=±a和直线y=±b所围成的矩形里(图2-18).注意结合图形讲解,并指出描点画图时,就不能取范围以外的点.

2.对称性

先请大家阅读课本椭圆的几何性质2.

设问:为什么“把x换成-x,或把y换成-y?,或把x、y同时换成-x、-y时,方程都不变,所以图形关于y轴、x轴或原点对称的” 呢?

事实上,在曲线的方程里,如果把x换成-x而方程不变,那么当点P(x,y)在曲线上时,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Q(-x,y)也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y轴对称.类似可以证明其他两个命题.

同时向学生指出:如果曲线具有关于y轴对称、关于x轴对称和关于原点对称中的任意两种,那么它一定具有另一种对称.如:如果曲线关于x轴和原点对称,那么它一定关于y轴对称.

事实上,设P(x,y)在曲线上,因为曲线关于x轴对称,所以点P1(x,-y)必在曲线上.又因为曲线关于原点对称,所以P1关于原点对称点P2(-x,y)必在曲线上.因P(x,y)、P2(-x,y)都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y轴对称.

最后指出:x轴、y轴是椭圆的对称轴,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即椭圆中心. 3.顶点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只须令x=0,得y=±b,点B1(0,-b)、B2(0,b)是椭圆和y轴的两个交点;令y=0,得x=±a,点A1(-a,0)、A2(a,0)是椭圆和x轴的两个交点.强调指出:椭圆有四个顶点A1(-a,0)、A2(a,0)、B1(0,-b)、B2(0,b).

教师还需指出:

(1)线段A1A2、线段B1B2分别叫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它们的长分别等于2a和2b;

(2)a、b的几何意义:a是长半轴的长,b是短半轴的长;

这时,教师可以小结以下:由椭圆的范围、对称性和顶点,再进行描点画图,只须描出较少的点,就可以得到较正确的图形.

4.离心率

教师直接给出椭圆的离心率的定义:

等到介绍椭圆的第二定义时,再讲清离心率e的几何意义. 先分析椭圆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 ∵a>c>0,∴ 0<e<1.

再结合图形分析离心率的大小对椭圆形状的影响:

(2)当e接近0时,c越接近0,从而b越接近a,因此椭圆接近圆;(3)当e=0时,c=0,a=b两焦点重合,椭圆的标准方程成为x2+y2=a2,图形就是圆了.

(三)应用

为了加深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认识,掌握用描点法画图的基本方法,给出如下例1.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例1 求椭圆16x2+25y2=400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并用描点法画出它的图形.

本例前一部分请一个同学板演,教师予以订正,估计不难完成.后一部分由教师讲解,以引起学生重视,步骤是:

(2)描点作图.先描点画出椭圆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形,再利用椭圆的对称性就可以画出整个椭圆(图2-19).要强调:利用对称性可以使计算量大大减少.

本例实质上是椭圆的第二定义,是为以后讲解抛物线和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做准备的,同时再一次使学生熟悉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因此,要详细讲解:

设d是点M到直线l的距离,根据题意,所求轨迹就是集合P={M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将上式化简,得:(a2-c2)x2+a2y2=a2(a2-c2).

这是椭圆的标准方程,所以点M的轨迹是椭圆. 由此例不难归纳出椭圆的第二定义.(四)椭圆的第二定义 1.定义

平面内点M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

线叫做椭圆的准线,常数e是椭圆的离心率. 2.说明

这时还要讲清e的几何意义是:椭圆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和它到准线的距离的比.

(五)小结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解法研究图形的性质是通过对方程的讨论进行的,同一曲线由于坐标系选取不同,方程的形式也不同,但是最后得出的性质是一样的,即与坐标系的选取无关.前面我们着重分析了第一个标准方程的椭圆的性质,类似可以理解第二个标准方程的椭圆的性质.布置学生最后小结下列表格:

五、布置作业

1.求下列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焦距、离心率、各个顶点和焦点坐标、准线方程:

(1)25x2+4y2-100=0,(2)x2+4y2-1=0.

2.我国发射的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近地点距地面266Km,远地点距地面1826Km,求这颗卫星的轨道方程.

3.点P与一定点F(2,0)的距离和它到一定直线x=8的距离的比是1∶2,求点P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 的方程. 作业答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4.顶点(0,2)可能是长轴的端点,也可能是短轴的一个端点,故分两种情况求方程:

六、板书设计

椭圆的几何性质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能正确地画出椭圆的图形,并了解椭圆的一些实际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学科渗透点

使学生掌握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直角坐标系中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概念的理解,这样才能解决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如弦、最值问题等.

二、教材分析

1.重点:椭圆的几何性质及初步运用.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利用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最后进行归纳小结.)2.难点:椭圆离心率的概念的理解.

(解决办法:先介绍椭圆离心率的定义,再分析离心率的大小对椭圆形状的影响,最后通过椭圆的第二定义讲清离心率e的几何意义.)3.疑点:椭圆的几何性质是椭圆自身所具有的性质,与坐标系选择无关,即不随坐标系的改变而改变.

(解决办法:利用方程分析椭圆性质之前就先给学生说明.)

三、活动设计

提问、讲解、阅读后重点讲解、再讲解、演板、讲解后归纳、小结.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

1.椭圆的定义是什么? 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二)几何性质

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并正确地画出它的图形,是

b>0)来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说明:椭圆自身固有几何量所具有的性质是与坐标系选择无关,即不随坐标系的改变而改变.

1.范围

即|x|≤a,|y|≤b,这说明椭圆在直线x=±a和直线y=±b所围成的矩形里(图2-18).注意结合图形讲解,并指出描点画图时,就不能取范围以外的点.

2.对称性

先请大家阅读课本椭圆的几何性质2.

设问:为什么“把x换成-x,或把y换成-y?,或把x、y同时换成-x、-y时,方程都不变,所以图形关于y轴、x轴或原点对称的” 呢?

事实上,在曲线的方程里,如果把x换成-x而方程不变,那么当点P(x,y)在曲线上时,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Q(-x,y)也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y轴对称.类似可以证明其他两个命题.

同时向学生指出:如果曲线具有关于y轴对称、关于x轴对称和关于原点对称中的任意两种,那么它一定具有另一种对称.如:如果曲线关于x轴和原点对称,那么它一定关于y轴对称.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事实上,设P(x,y)在曲线上,因为曲线关于x轴对称,所以点P1(x,-y)必在曲线上.又因为曲线关于原点对称,所以P1关于原点对称点P2(-x,y)必在曲线上.因P(x,y)、P2(-x,y)都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y轴对称.

最后指出:x轴、y轴是椭圆的对称轴,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即椭圆中心. 3.顶点

只须令x=0,得y=±b,点B1(0,-b)、B2(0,b)是椭圆和y轴的两个交点;令y=0,得x=±a,点A1(-a,0)、A2(a,0)是椭圆和x轴的两个交点.强调指出:椭圆有四个顶点A1(-a,0)、A2(a,0)、B1(0,-b)、B2(0,b).

教师还需指出:

(1)线段A1A2、线段B1B2分别叫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它们的长分别等于2a和2b;

(2)a、b的几何意义:a是长半轴的长,b是短半轴的长;

这时,教师可以小结以下:由椭圆的范围、对称性和顶点,再进行描点画图,只须描出较少的点,就可以得到较正确的图形.

4.离心率

教师直接给出椭圆的离心率的定义:

等到介绍椭圆的第二定义时,再讲清离心率e的几何意义. 先分析椭圆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 ∵a>c>0,∴ 0<e<1.

再结合图形分析离心率的大小对椭圆形状的影响:

(2)当e接近0时,c越接近0,从而b越接近a,因此椭圆接近圆;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3)当e=0时,c=0,a=b两焦点重合,椭圆的标准方程成为x2+y2=a2,图形就是圆了.

(三)应用

为了加深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认识,掌握用描点法画图的基本方法,给出如下例1. 例1 求椭圆16x2+25y2=400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并用描点法画出它的图形.

本例前一部分请一个同学板演,教师予以订正,估计不难完成.后一部分由教师讲解,以引起学生重视,步骤是:

(2)描点作图.先描点画出椭圆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形,再利用椭圆的对称性就可以画出整个椭圆(图2-19).要强调:利用对称性可以使计算量大大减少.

本例实质上是椭圆的第二定义,是为以后讲解抛物线和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做准备的,同时再一次使学生熟悉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因此,要详细讲解:

设d是点M到直线l的距离,根据题意,所求轨迹就是集合P={M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将上式化简,得:(a2-c2)x2+a2y2=a2(a2-c2).

这是椭圆的标准方程,所以点M的轨迹是椭圆. 由此例不难归纳出椭圆的第二定义.(四)椭圆的第二定义 1.定义

平面内点M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

线叫做椭圆的准线,常数e是椭圆的离心率. 2.说明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这时还要讲清e的几何意义是:椭圆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和它到准线的距离的比.

(五)小结

解法研究图形的性质是通过对方程的讨论进行的,同一曲线由于坐标系选取不同,方程的形式也不同,但是最后得出的性质是一样的,即与坐标系的选取无关.前面我们着重分析了第一个标准方程的椭圆的性质,类似可以理解第二个标准方程的椭圆的性质.布置学生最后小结下列表格:

五、布置作业

1.求下列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焦距、离心率、各个顶点和焦点坐标、准线方程:

(1)25x2+4y2-100=0,(2)x2+4y2-1=0.

2.我国发射的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近地点距地面266Km,远地点距地面1826Km,求这颗卫星的轨道方程.

3.点P与一定点F(2,0)的距离和它到一定直线x=8的距离的比是1∶2,求点P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 的方程.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作业答案:

4.顶点(0,2)可能是长轴的端点,也可能是短轴的一个端点,故分两种情况求方程:

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掌握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以及标准方程的推导.(二)能力训练点

在与椭圆的类比中获得双曲线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三)学科渗透点

本次课注意发挥类比和设想的作用,与椭圆进行类比、设想,使学生得到关于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1.重点:双曲线的定义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解决办法:通过一个简单实验得出双曲线,再通过设问给出双曲线的定义;对于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通过比较加深认识.)2.难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完成,提醒学生与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类比.)3.疑点:双曲线的方程是二次函数关系吗?

(解决办法: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回忆函数定义和观察双曲线图形来解决,同时让学生在课外去研究在什么附加条件下,双曲线方程可以转化为函数式.)

三、活动设计

提问、实验、设问、归纳定义、讲解、演板、口答、重点讲解、小结.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

1.椭圆的定义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教师要强调条件:(1)平面内;(2)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3)常数2a>|F1F2|.

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二)双曲线的概念

把椭圆定义中的“距离的和”改为“距离的差”,那么点的轨迹会怎样?它的方程是怎样的呢?

1.简单实验(边演示、边说明)如图2-23,定点F1、F2是两个按钉,MN是一个细套管,两条细绳分别拴在按钉上且穿过套管,点M移动时,|MF1|-|MF2|是常数,这样就画出曲线的一支;由|MF2|-|MF1|是同一常数,可以画出另一支.

注意:常数要小于|F1F2|,否则作不出图形.这样作出的曲线就叫做双曲线. 2.设问

问题1:定点F1、F2与动点M不在平面上,能否得到双曲线? 请学生回答,不能.强调“在平面内”. 问题2:|MF1|与|MF2|哪个大?

请学生回答,不定:当M在双曲线右支上时,|MF1|>|MF2|;当点M在双曲线左支上时,|MF1|<|MF2|.

问题3:点M与定点F1、F2距离的差是否就是|MF1|-|MF2|?

请学生回答,不一定,也可以是|MF2|-|MF1|.正确表示为||MF2|-|MF1||.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问题4:这个常数是否会大于等于|F1F2|?

请学生回答,应小于|F1F2|且大于零.当常数=|F1F2|时,轨迹是以F1、F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当常数>|F1F2|时,无轨迹.

3.定义

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双曲线的定义:

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F1、F2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教师指出:双曲线的定义可以与椭圆相对照来记忆,不要死记.(三)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现在来研究双曲线的方程.我们可以类似求椭圆的方程的方法来求双曲线的方程.这时设问:求椭圆的方程的一般步骤方法是什么?不要求学生回答,主要引起学生思考,随即引导学生给出双曲线的方程的推导.

标准方程的推导:(1)建系设点

取过焦点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如图2-24)

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M(x,y)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双曲线的焦距是2c(c>0),那么F1、F2的坐标分别是(-c,0)、(c,0).又设点M与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

(2)点的集合

由定义可知,双曲线就是集合: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P={M||MF1|-|MF2||=2a}={M|MF1|-|MF2|=±2a}.(3)代数方程

(4)化简方程(由学生演板)将这个方程移项,两边平方得:

化简得:

两边再平方,整理得:(c2-a2)x2-a2y2=a2(c2-a2).

(以上推导完全可以仿照椭圆方程的推导.)由双曲线定义,2c>2a 即c>a,所以c2-a2>0. 设c2-a2=b2(b>0),代入上式得: b2x2-a2y2=a2b2.

这就是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两种标准方程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教师指出:

(1)双曲线标准方程中,a>0,b>0,但a不一定大于b;

(2)如果x2项的系数是正的,那么焦点在x轴上;如果y2项的系数是正的,那么焦点在y轴上.注意有别于椭圆通过比较分母的大小来判定焦点在哪一坐标轴上.

(3)双曲线标准方程中a、b、c的关系是c2=a2+b2,不同于椭圆方程中c2=a2-b2.(四)练习与例题

1.求满足下列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焦点F1(-3,0)、F2(3,0),且2a=4;

3.已知两点F1(-5,0)、F2(5,0),求与它们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6的点的轨迹方程.如果把这里的数字6改为12,其他条件不变,会出现什么情况?

由教师讲解:

按定义,所求点的轨迹是双曲线,因为c=5,a=3,所以b2=c2-a2=52-32=42.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因为2a=12,2c=10,且2a>2c. 所以动点无轨迹.(五)小结

1.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

3.图形(见图2-25):

4.焦点:F1(-c,0)、F2(c,0);F1(0,-c)、F2(0,c). 5.a、b、c的关系:c2=a2+b2;c=a2+b2.

五、布置作业

1.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焦点的坐标是(-6,0)、(6,0),并且经过点A(-5,2);

3.已知圆锥曲线的方程为mx2+ny2=m+n(m<0<m+n),求其焦点坐标. 作业答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2.由(1+k)(1-k)<0解得:k<-1或k>1

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掌握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以及标准方程的推导.(二)能力训练点

在与椭圆的类比中获得双曲线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三)学科渗透点

本次课注意发挥类比和设想的作用,与椭圆进行类比、设想,使学生得到关于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1.重点:双曲线的定义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解决办法:通过一个简单实验得出双曲线,再通过设问给出双曲线的定义;对于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通过比较加深认识.)2.难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完成,提醒学生与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类比.)3.疑点:双曲线的方程是二次函数关系吗?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解决办法: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回忆函数定义和观察双曲线图形来解决,同时让学生在课外去研究在什么附加条件下,双曲线方程可以转化为函数式.)

三、活动设计

提问、实验、设问、归纳定义、讲解、演板、口答、重点讲解、小结.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

1.椭圆的定义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教师要强调条件:(1)平面内;(2)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3)常数2a>|F1F2|.

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二)双曲线的概念

把椭圆定义中的“距离的和”改为“距离的差”,那么点的轨迹会怎样?它的方程是怎样的呢?

1.简单实验(边演示、边说明)如图2-23,定点F1、F2是两个按钉,MN是一个细套管,两条细绳分别拴在按钉上且穿过套管,点M移动时,|MF1|-|MF2|是常数,这样就画出曲线的一支;由|MF2|-|MF1|是同一常数,可以画出另一支.

注意:常数要小于|F1F2|,否则作不出图形.这样作出的曲线就叫做双曲线. 2.设问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问题1:定点F1、F2与动点M不在平面上,能否得到双曲线? 请学生回答,不能.强调“在平面内”. 问题2:|MF1|与|MF2|哪个大?

请学生回答,不定:当M在双曲线右支上时,|MF1|>|MF2|;当点M在双曲线左支上时,|MF1|<|MF2|.

问题3:点M与定点F1、F2距离的差是否就是|MF1|-|MF2|?

请学生回答,不一定,也可以是|MF2|-|MF1|.正确表示为||MF2|-|MF1||. 问题4:这个常数是否会大于等于|F1F2|?

请学生回答,应小于|F1F2|且大于零.当常数=|F1F2|时,轨迹是以F1、F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当常数>|F1F2|时,无轨迹.

3.定义

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双曲线的定义:

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F1、F2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教师指出:双曲线的定义可以与椭圆相对照来记忆,不要死记.(三)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现在来研究双曲线的方程.我们可以类似求椭圆的方程的方法来求双曲线的方程.这时设问:求椭圆的方程的一般步骤方法是什么?不要求学生回答,主要引起学生思考,随即引导学生给出双曲线的方程的推导.

标准方程的推导:(1)建系设点

取过焦点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如图2-24)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M(x,y)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双曲线的焦距是2c(c>0),那么F1、F2的坐标分别是(-c,0)、(c,0).又设点M与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

(2)点的集合

由定义可知,双曲线就是集合:

P={M||MF1|-|MF2||=2a}={M|MF1|-|MF2|=±2a}.(3)代数方程

(4)化简方程(由学生演板)将这个方程移项,两边平方得:

化简得:

两边再平方,整理得: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c2-a2)x2-a2y2=a2(c2-a2).

(以上推导完全可以仿照椭圆方程的推导.)由双曲线定义,2c>2a 即c>a,所以c2-a2>0. 设c2-a2=b2(b>0),代入上式得: b2x2-a2y2=a2b2.

这就是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两种标准方程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

教师指出:

(1)双曲线标准方程中,a>0,b>0,但a不一定大于b;

(2)如果x2项的系数是正的,那么焦点在x轴上;如果y2项的系数是正的,那么焦点在y轴上.注意有别于椭圆通过比较分母的大小来判定焦点在哪一坐标轴上.

(3)双曲线标准方程中a、b、c的关系是c2=a2+b2,不同于椭圆方程中c2=a2-b2.(四)练习与例题

1.求满足下列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焦点F1(-3,0)、F2(3,0),且2a=4;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3.已知两点F1(-5,0)、F2(5,0),求与它们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6的点的轨迹方程.如果把这里的数字6改为12,其他条件不变,会出现什么情况?

由教师讲解:

按定义,所求点的轨迹是双曲线,因为c=5,a=3,所以b2=c2-a2=52-32=42.

因为2a=12,2c=10,且2a>2c. 所以动点无轨迹.(五)小结

1.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

3.图形(见图2-25):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4.焦点:F1(-c,0)、F2(c,0);F1(0,-c)、F2(0,c). 5.a、b、c的关系:c2=a2+b2;c=a2+b2.

五、布置作业

1.根据下列条件,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焦点的坐标是(-6,0)、(6,0),并且经过点A(-5,2);

3.已知圆锥曲线的方程为mx2+ny2=m+n(m<0<m+n),求其焦点坐标. 作业答案:

2.由(1+k)(1-k)<0解得:k<-1或k>1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六、板书设计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并能从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出发,推导出这些性质,并能具体估计双曲线的形状特征.

(二)能力训练点

在与椭圆的性质的类比中获得双曲线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三)学科渗透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直角坐标系中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概念的理解,这样才能解决双曲线中的弦、最值等问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二、教材分析

1.重点: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及初步运用.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类比椭圆的几何性质得出,至于渐近线引导学生证明.)2.难点: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的导出和论证.

(解决办法:先引导学生观察以原点为中心,2a、2b长为邻边的矩形的两条对角线,再论证这两条对角线即为双曲线的渐近线.)3.疑点:双曲线的渐近线的证明.(解决办法:通过详细讲解.)

三、活动设计

提问、类比、重点讲解、演板、讲解并归纳、小结.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椭圆有哪些几何性质,是如何探讨的?

请一同学回答.应为: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是从标准方程探讨的. 2.双曲线的两种标准方程是什么?

再请一同学回答.应为: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的标

下面我们类比椭圆的几何性质来研究它的几何性质.(二)类比联想得出性质(性质1~3)引导学生完成下列关于椭圆与双曲线性质的表格(让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启发、订正并板书).<见下页>(三)问题之中导出渐近线(性质4)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在学习椭圆时,以原点为中心,2a、2b为邻边的矩形,对于估计

仍以原点为中心,2a、2b为邻边作一矩形(板书图形),那么双曲线和这个矩形有什么关系?这个矩形对于估计和画出双曲线简图(图2-26)有什么指导意义?这些问题不要求学生回答,只引起学生类比联想.

接着再提出问题:当a、b为已知时,这个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方程是什么?

下面,我们来证明它:

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部分可写成: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当x逐渐增大时,|MN|逐渐减小,x无限增大,|MN|接近于零,|MQ|也接近于零,就是说,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部分从射线ON的下方逐渐接近于射线ON.

在其他象限内也可以证明类似的情况.

现在来看看实轴在y轴上的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怎样的?由于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方程是由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方程,将x、y字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母对调所得到,自然前者渐近线方程也可由后者渐近线方程将x、y字

这样,我们就完满地解决了画双曲线远处趋向问题,从而可比较精

再描几个点,就可以随后画出比较精确的双曲线.(四)顺其自然介绍离心率(性质5)由于正确认识了渐近线的概念,对于离心率的直观意义也就容易掌握了,为此,介绍一下双曲线的离心率以及它对双曲线的形状的影响:

变得开阔,从而得出:双曲线的离心率越大,它的开口就越开阔.

这时,教师指出: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可以类似得出,双曲线的几何性质与坐标系的选择无关,即不随坐标系的改变而改变.

(五)练习与例题

1.求双曲线9y2-16x2=144的实半轴长和虚半轴长、焦点坐标、离心率、渐近线方程.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请一学生演板,其他同学练习,教师巡视,练习毕予以订正.

由此可知,实半轴长a=4,虚半轴长b=3.

焦点坐标是(0,-5),(0,5).

本题实质上是双曲线的第二定义,要重点讲解并加以归纳小结.

解:设d是点M到直线l的距离,根据题意,所求轨迹就是集合:

人教版高中数学全部教案

化简得:(c2-a2)x2-a2y2=a2(c2-a2).

这就是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由此例不难归纳出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六)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1.定义(由学生归纳给出)平面内点M与一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

叫做双曲线的准线,常数e是双曲线的离心率. 2.说明

(七)小结(由学生课后完成)将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按两种标准方程形式列表小结.

五、布置作业

1.已知双曲线方程如下,求它们的两个焦点、离心率e和渐近线方程.(1)16x2-9y2=144;(2)16x2-9y2=-144.

第二篇:4.4.9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教案范文

第三课时 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及参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能选取适当的参数,求简单曲线的参数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二、重难点:教学重点:圆锥曲线参数方程的定义及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曲线的参数方程.三、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发现教学.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写出圆方程的标准式和对应的参数方程。

xrcos(1)圆x2y2r2参数方程(为参数)

yrsinxx0rcos(2)圆(xx0)(yy0)r参数方程为:(为参数)yy0rsin2222.写出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3.能模仿圆参数方程的推导,写出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吗?

(二)、讲解新课:

xacosx2y21.椭圆的参数方程推导:椭圆221参数方程 (为参

abybsin数),参数的几何意义是以a为半径所作圆上一点和椭圆中心的连线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

6543A21M-8-6-4-2-1OL12N46810-2-3-4-5-6-7 xasecx2y22.双曲线的参数方程的推导:双曲线221参数方程 (abybtan为参数)

25002000QP1500B1000500A-4000-3000-2000-***0M40005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 参数几何意义为以a为半径所作圆上一点和椭圆中心的连线与X轴正半轴的夹角。

x2Pt23.抛物线的参数方程:抛物线y2Px参数方程(t为参数),t

y2Pt2为以抛物线上一点(X,Y)与其顶点连线斜率的倒数。

(1)、关于参数几点说明:

A.参数方程中参数可以是有物理意义,几何意义,也可以没有明显意义。B.同一曲线选取的参数不同,曲线的参数方程形式也不一样 C.在实际问题中要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2)、参数方程的意义:

参数方程是曲线点的位置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它借助于中间变量把曲线上的动点的两个坐标间接地联系起来,参数方程与变通方程同等地描述,了解曲线,y分别为曲线上点M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参数方程实际上是一个方程组,其中x,(3)、参数方程求法:(A)建立直角坐标系,设曲线上任一点P坐标为(x,y);(B)选取适当的参数;(C)根据已知条件和图形的几何性质,物理意义,建立点P坐标与参数的函数式;(D)证明这个参数方程就是所由于的曲线的方程

(4)、关于参数方程中参数的选取:选取参数的原则是曲线上任一点坐标当参数的关系比较明显关系相对简单。与运动有关的问题选取时间t做参数;与旋转的有关问题选取角做参数;或选取有向线段的数量、长度、直线的倾斜斜角、斜率等。

xacosx2y24、椭圆的参数方程常见形式:(1)、椭圆221参数方程 (abybsinxbcosxy1(ba0)(为参数,且02).2为参数);椭圆2的参数方程是yasinba22(2)、以(x0,y)为中心焦点的连线平行于x 轴的椭圆的参数方程是0x0acosxacos。(3)在利用研究椭圆问题时,椭圆上的点{yybsin(为参数)0ybsinx的坐标可记作(acos,bsin)。

(三)、巩固训练

1xtt(t为参数)22xy4。

1、曲线的普通方程为1ytt

2、曲线12xcosysin(为参数)上的点到两坐标轴的距离之和的最大值是(D)

A. B.2 C.1 D.2 2x3cos

3、已知椭圆(为参数)求(1)时对应的点P的坐标

6y2sin(2)直线OP的倾斜角

(四)、小结:本课要求大家了解圆锥曲线的参数方程及参数的意义,能选取适当的参数,求简单曲线的参数方程,通过推到椭圆及双曲线的参数方程,体会求曲线的参数方程方法和步骤,对椭圆的参数方程常见形式要理解和掌握。

(五)、作业:

五、教学反思:

第三篇:【优秀教案】高中数学第二册上 第八章 圆锥曲线方程: 8.5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8.5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我们知道,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的点的轨迹,当0<e<1时是椭圆,当e>1时是双曲线.那么,当e=1时它是什么曲线呢?

把一根直尺固定在图板上直线l的位置(图8-19).把一块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靠着直尺的边缘,再把一条细绳的一端固定在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的一点A,取绳长等于点A到直角顶点C的长(即点A到直线l的距离),并且把绳子的另一端固定在图板上的一点F.用铅笔尖扣着绳子,使点A到笔尖的一段绳子紧靠着三角尺,然后将三角尺沿着直尺上下滑动,笔尖就在图板上描出了一条曲线.

从图8-19中可以看出,这条曲线上任意一点P到F的距离与它到直线l的距离相等.把图板绕点F旋转90°,曲线就是初中见过的抛物线.

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点F叫做抛物线的焦点,直线l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下面根据抛物线的定义,我们来求抛物线的方程.

如图8-20,建立直角坐标系xOy,使x轴经过点F且垂直于直线l,垂足为K,并使原点与线段KF的中点重合.

设点M(x,y)是抛物线上任意一点,点M到l的距离为d. 由抛物线的定义,抛物线就是集合

P={M||MF|=d}.

将上式两边平方并化简,得

y2=2px(p>0).

方程①叫做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它表示的抛物线的焦点在x轴的

一条抛物线,由于它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不同,方程也不同.所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还有其他几种形式:y2=-2px,x2=2py,x2=-2py.这四种抛物线的图形、标准方程、焦点坐标以及准线方程列表如下:

例1(1)已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y2=6x,求它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F(0,-2),求它的标准方程.

线的标准方程是

x2=-8y.

小结:

求标准方程:

先定焦点的位置;再定一次项系数。

练习

1,已知抛物线方程x=1/6y2 求焦点坐标,准线方程。

2,已知抛物线的准线方程 y=-2, 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3,若抛物线的焦点在直线4x+3y+12=0上,求抛物线标准方程。

作业:

课本

P119:

第四篇:圆锥曲线教案 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圆锥曲线教案 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推导过程,并能初步利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等合情推理的方法,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既教猜想,又教证明.

3.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理解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抛物线标准方程的推导及有关应用既是教学重点,又是难点. 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回忆椭圆和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生: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的点的轨道,当e<1时,是椭圆,当e>1时,是双曲线.

(计算机演示动画——图2-45)

(1)不妨设定点F到定直线l的距离为p.

(2)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随着e的变化曲线的形状的变化规律.同时演示动画,让学生充分体会这种变化规律,为学生猜测e=1时曲线形状奠定基础.

师:那么,当e=1时,轨迹的位置和形状是怎样的?大胆地猜一猜!(可请学生直接画出自己想象中曲线的形状,并利用投影展示.)师:同学的猜测对不对呢?请同学看屏幕.(图2-46)

我们利用电脑精确地计算展示到定点F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距离的比为1的点的轨迹.

师:你见过这种曲线吗?(抛物线)这就是我们这节课主要的研究对象.(师板书课题——抛物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师:能否给抛物线下个定义?

生: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1的点的轨迹叫抛物线. 师:换句话说,就是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点F叫做抛物线的焦点,直线l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投影)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点F叫做抛物线的焦点,直线l叫做抛物线的准线.

师:它的方程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可以预先做一个估计.

如图2-47(1),椭圆的图形是关于x轴、y轴和原点对称的,其方程为:

如图2-47(2),双曲线的图形是关于x轴、y轴和原点对称的,其方程为:

在方程中都仅有x、y的二次项.

当e=1时,图形变成了开口的一支,从而丧失了关于y轴和原点的对称性,那么方程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在方程中,一定会失去x2项,而且会出现x的一次项,(否则方程变成y2=b2,它表示直线.)所以方程应为Ay2+Bx+C=0的形式.

师:同学的猜测对不对呢?可否从理论上给予说明? 生:建立直角坐标系. 师:如何建立?

学生甲:取经过定点F且垂直于定直线l的直线为x轴,设x轴与l相交于点K,以线段KF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设所求轨迹上一点坐标为M(x,y).

师:点M满足什么条件?

生:到定点F的距离和到定直线l的距离的比是1. 师:这些条件能否转化成点M的坐标所满足的条件?

请同学化简上式,并通过投影展示演算过程,得:y2=2px.(1)师:显然符合预想的形式.这个方程就叫作抛物线的标准方程. 在你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见到过类似这种形式的方程? 生: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师:若将x与y换个位置,它就是缺少一次项和常数项的二次函数,而曲线的形状也与抛物线完全一致.

师:由于抛物线开口方向的不同,共有4种不同情况.(计算机演示——图2-48)

师:请同学们写出其它3种情况下的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及准线方程,并说明理由.

观察图形,分辨这些图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共同点有:①原点在抛物线上.②对称轴为坐标轴.③准线与对称轴垂直,垂足与焦点分别对称于原点,它们与原点的距离都等于一次项系数的绝对值的四分之一. 不同点:①抛物线的焦点在x轴上时,方程左端是y2,右端是2px;当抛物线的焦点在y轴上时,方程左端是x2,右端是2py.②开口方向与x轴(y轴)正半轴同向时,焦点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方程右端取正号.

开口方向与x轴(y轴)负半轴同向时,焦点在x轴(y轴)的负半轴上,方程右端取负号.

师:作为应用,请同学们看下面的例题.(展示投影)例1(1)已知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是y2=6x,求它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2)已知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F(0,-2),求它的标准方程.

(2)分析 要求抛物线的标准方程,需①确定焦点在y轴的负半轴上,②求出p值.

例2 经过抛物线的焦点F,作一条直线垂直于x轴,和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为y1,y2.求y1·y2的值.(计算机演示图形——图2-49)

师:首先弄清题意——条件有哪些?求什么?如何求?

(师板书)

故y1·y2=-p2.

师:还有其他办法吗?可否根据抛物线的定义?

生:如图2-50,根据抛物线的定义,|AF|=|BF|=|AM|=p,故y1·y2=-p2.

引申1:上例中若缺少“垂直于x轴”的条件,结果怎样?(计算机演示动画——图2-51)

师:由于缺少垂直的条件,上例中的方法均不适用了. 怎样求交点坐标?

生:只需求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的公共解. 师:如何建立直线方程? 生:利用点斜式.

(请同学自行写出解题过程,并利用投影仪展示解题过程.)

与抛物线方程联立,消去x可得:

引申2:以AB为直径的圆和准线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计算机演示动画——图2-52)

学生乙:以AB为直径的圆和准线相切.

师:能否给予证明?这作为思考题,请同学们课下完成. 师:请同学小结这节课的内容.

(抛物线的定义;p的几何意义;标准方程的4种形式.)作业:

课本第98页习题八:1,2. 设计说明 1.关于教学过程

(1)由于抛物线的定义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之一,因而将它作为教学目标之一.(2)MM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就是合情推理方法的运用,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一般科学素养,形成和发展他们的数学品质,必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制定了目标2.(3)按照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有关问题,据此制定了目标3.

2.关于教学重点

为实现教学目标,把充分展现抛物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的探索、发现、推理的思维过程和知识形成的过程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3.关于教学方法

按照MM教学方式“学习、教学、研究同步协调原则”和“二主方针”,运用问题性,给学生创造一种思维情境,一种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提高能力、增长才干,采用启发式.

4.关于教学手段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演示图形的动态变化过程,弥补传统教学手段(如投影片、模型等)的不足之处.

(1)在新课引入部分,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充分理解并且掌握3种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以及曲线形状变化与常数e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2)在抛物线定义的引入部分,利用电脑精确测算“两个距离”,以及动点M的任意选取,充分展示了满足条件的点的轨迹,避免了传统教学中此处的生硬与牵强.

(3)在例2及引申中也采用动画演示,弥补了投影片无法实现的动态效果. 5.关于教学过程

(1)复习内容的确定,旨在通过联想,为运用类比方法探索抛物线的定义奠定基础.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椭圆、双曲线图形的变化规律,类比、联想、进而猜想出e=1时轨迹形状是抛物线,然后进行推理证明.即通过既教猜想、又教证明这一MM可控变量的操作,旨在揭示科学实验的规律,从而暴露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科学发现的本质,培养学生合理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科学的思维方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勇于探索的精神等个性品质.

(3)学以致用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例题求解过程中,运用波利亚一般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合理的思考问题,清楚地表达思想和有条不紊的工作习惯.(4)让学生小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概括、综合、抽象能力.

第五篇:高二数学教案:圆锥曲线方程:02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及标准方程.(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与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三)学科渗透点

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的教学,可以提高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材分析

1.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椭圆的标准方程.

(解决办法:用模型演示椭圆,再给出椭圆的定义,最后加以强调;对椭圆的标准方程单独列出加以比较.)2.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解决办法:推导分4步完成,每步重点讲解,关键步骤加以补充说明.)3.疑点:椭圆的定义中常数加以限制的原因.(解决办法:分三种情况说明动点的轨迹.)

三、活动设计

提问、演示、讲授、详细讲授、演板、分析讲解、学生口答.

四、教学过程(一)椭圆概念的引入

前面,大家学习了曲线的方程等概念,哪一位同学回答:

问题1:什么叫做曲线的方程?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其中哪几个步骤必不可少? 对上述问题学生的回答基本正确,否则,教师给予纠正.这样便于学生温故而知新,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去探求新知识.

提出这一问题以便说明标准方程推导中一个同解变形.

问题3:圆的几何特征是什么?你能否可类似地提出一些轨迹命题作广泛的探索?

一般学生能回答:“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圆”.对同学提出的轨迹命题如:

“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到两定点距离平方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 教师要加以肯定,以鼓励同学们的探索精神.

比如说,若同学们提出了“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那么动点轨迹是什么呢?这时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绘图:

取一条一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的F1和F2两点(如图2-13),当绳长大于F1和F2的距离时,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出一个椭圆.

教师进一步追问:“椭圆,在哪些地方见过?”有的同学说:“立体几何中圆的直观图.”有的同学说:“人造卫星运行轨道”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椭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 学生开始只强调主要几何特征——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教师在演示中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强调:

(1)将穿有铅笔的细线拉到图板平面外,得到的不是椭圆,而是椭球形,使学生认识到需加限制条件:“在平面内”.

(2)这里的常数有什么限制吗?教师边演示边提示学生注意:若常数=|F1F2|,则是线段F1F2;若常数<|F1F2|,则轨迹不存在;若要轨迹是椭圆,还必须加上限制条件:“此常数大于|F1F2|”.

(二)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1.标准方程的推导

由椭圆的定义,可以知道它的基本几何特征,但对椭圆还具有哪些性质,我们还一无所知,所以需要用坐标法先建立椭圆的方程.

如何建立椭圆的方程?根据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可分:(1)建系设点;(2)点的集合;(3)代数方程;(4)化简方程等步骤.

(1)建系设点

建立坐标系应遵循简单和优化的原则,如使关键点的坐标、关键几何量(距离、直线斜率等)的表达式简单化,注意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使学生认识到下列选取方法是恰当的.

以两定点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2-14).设|F1F2|=2c(c>0),M(x,y)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则有F1(-1,0),F2(c,0).

(2)点的集合

由定义不难得出椭圆集合为: P={M||MF1|+|MF2|=2a}.(3)代数方程

(4)化简方程

化简方程可请一个反映比较快、书写比较规范的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完成,教师巡视,适当给予提示:

①原方程要移项平方,否则化简相当复杂;注意两次平方的理由详见问题3说明.整理后,再平方得(a2-c2)x2+a2y2=a2(a2-c2)②为使方程对称和谐而引入b,同时b还有几何意义,下节课还要

(a>b>0).

关于证明所得的方程是椭圆方程,因教材中对此要求不高,可从略.

示的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焦点是F1(-c,0)、F2(c,0).这里c2=a2-b2. 2.两种标准方程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

0)、F2(c,0),这里c2=a2-b2;

-c)、F2(0,c),这里c2=a2+b2,只须将(1)方程的x、y互换即可得到. 教师指出:在两种标准方程中,∵a2>b2,∴可以根据分母的大小来判定焦点在哪一个坐标轴上.

(三)例题与练习

例题

平面内两定点的距离是8,写出到这两定点的距离的和是10的点的轨迹的方程.

分析:先根据题意判断轨迹,再建立直角坐标系,采用待定系数法得出轨迹方程. 解:这个轨迹是一个椭圆,两个定点是焦点,用F1、F2表示.取过点F1和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2a=10,2c=8.

∴a=5,c=4,b2=a2-c2=52-45=9.∴b=3 因此,这个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请大家再想一想,焦点F1、F2放在y轴上,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

练习1 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练习2 下列各组两个椭圆中,其焦点相同的是

[

]

由学生口答,答案为D.(四)小结

1.定义:椭圆是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

3.图形如图2-

15、2-16.

4.焦点:F1(-c,0),F2(c,0).F1(0,-c),F2(0,c).

五、布置作业

1.如图2-17,在椭圆上的点中,A1与焦点F1的距离最小,|A1F1|=2,A2 F1的距离最大,|A2F1|=14,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3.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是过F1的直线被椭圆截得的线段长,求△ABF2的周长. 作业答案:

4.由椭圆定义易得,△ABF2的周长为4a.

六、板书设计

下载人教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和方程》全部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和方程》全部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高中数学《统计》全部教案

    抽样方法 (月日)421 教学目标:了解简单随机抽样与分层抽样的概念,要求会用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这两种常用的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教学重点:会用简单随机抽样和分层抽......

    高中数学曲线和方程教案(改)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叫韩杨,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曲线和方程》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六个方面加以分析和......

    高中数学 《圆与方程》教案

    圆的一般方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掌握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能将圆的一般方程化为圆的标准方程从而求出圆心的坐标和半径;能用待定系数法,由已知条件导出圆的方......

    高中数学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1 圆锥曲线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2-1

    圆锥曲线 [目地要求] 1、 了解圆锥面的概念 2、 了解用平面从不同角度截圆锥面所得到的曲线 3、 理解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 [重点难点] 重点: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

    高中数学全部公式

    集合 基本初等函数Ⅰ 函数应用空间几何体 点、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直线与方程 圆与方程 圆锥曲线与方程统计 概率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 三角......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知识点总结(合集5篇)

    高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圆锥曲线 一、考点(限考)概要:1、椭圆:(1)轨迹定义: ①定义一:在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椭圆,两定点是焦点,两定点间距离是焦距,且定长2a......

    圆锥曲线教案

    与圆锥曲线有关的几种典型题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掌握与圆锥曲线有关的几种典型题,如圆锥曲线的弦长求法、与圆锥曲线有关的最值(极值)问题、与圆锥曲线有关......

    高中数学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 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学案苏教版选修2-1[模版]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目标要求] 1、掌握椭圆的定义及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2、会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重点难点] 1、重点: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难点:理解椭圆的定义、轨迹方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