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 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学案苏教版选修2-1[模版]

时间:2019-05-15 03:3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数学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 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学案苏教版选修2-1[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数学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 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学案苏教版选修2-1[模版]》。

第一篇:高中数学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 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学案苏教版选修2-1[模版]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目标要求]

1、掌握椭圆的定义及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2、会求椭圆的标准方程.[重点难点]

1、重点: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难点:理解椭圆的定义、轨迹方程的求法 [典例剖析] 例

1、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3,0),(3,0),椭圆上一点P到两焦点距离的和等于10.(2)已知椭圆上任一点到两焦点距离之和为10,且焦距为8.(3)经过点(4,0),(2,3).22(4)化简方程x(y3)x2(y3)28

x2y21表示椭圆,求k的取值范围.例

2、已知24k16k变题:若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 求k的取值范围.例

3、已知圆A:(x2)2y225与圆B:(x2)2y21,动圆C与圆A内切,且与圆B外切,试求动圆圆心C的轨迹方程.[学习反思] 1.求椭圆标准方程的基本方法是(1)定义法(2)待定系数法 2.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时,要先“定位”,再“定量”

x2y21表示椭圆的充要条件是:m0,n0且mn.3.方程 mn[巩固练习] 1.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a4,b1,焦点在x轴上____________________;(2)a4,c15,焦点在y轴上____________________;(3)ab10,c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2y21的焦点坐标是

2.椭圆259x2y21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则m的取值范围是 3.若方程25m16mx2y21(a5),F1F2为椭圆焦点,F1F2=8,弦AB过F1,则三角形ABF2 4.若方程225a的周长为

5.已知B(0,4),C(0,4),且三角形ABC的周长等于18,则顶点A的轨迹方程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数学课后作业(7)

班级: 姓名: 学号:

【A组题】

x2y21的焦距是2,则m的值为 1.椭圆m4x2y21,M为椭圆上的点,则点M(4,2.4)与焦点的距 2.已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516 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3.三角形ABC的三边AB,BC,AC的长度成等差数列,且ABAC,B、C坐标分别为(1,0),(1,0).则顶点A的轨迹方程为 4.经过两点P(,4),Q(354,3)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55.AB是过椭圆左焦点F的一弦,C是椭圆的右焦点,已知ABAC4,BAC90,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6.已知椭圆的焦点是F1(1,0),F2(1,0),P为椭圆上一点,且F1F2是PF1和PF2 的等差中项,求椭圆的方程

x2y21上一点,以点P及焦点F1F2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等于1,求7.已知P为椭圆54P的坐标.【B组题】

1.(0,2),方程x2siny2cos1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则的取值范围为

2.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F1,F2在x轴上,以F1F2为直径的圆与椭圆的一个交点为(3,4),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x2y21的焦点,P为椭圆上的一点.若P,F1,F2是一个直角三角3.已知F1,F2是椭圆94形的三个顶点,且PF1PF2,求

PF1的值.PF2

第二篇:2.1.1 椭圆标准方程教学案(教师版)

高二数学选修1-1学案

2.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3)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熟练应用椭圆的定义;

(2)使学生理解轨迹与轨迹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3)掌握轨迹问题的一般求法:定义法、直接法、相关点法.学习重点:利用椭圆的定义求与椭圆相关的轨迹问题.学习难点:轨迹问题的一般解法.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阅读教材P34~P36的内容,找出疑惑之处,并思考以下问题:

2yx1;距离之和等于6的1.到定点(3,0)和(3,0)距离之和等于8的点的轨迹是1672点的轨迹是y0(3x3).2yx11上的每一个点的纵坐标都缩短为原来的,横坐标都缩短为原来的2.把椭圆1625521,则所得的曲线的方程是x2y21.4二、新课导学:

【例1】已知点A(2,0),B(2,0),直线l1过点A,直线l2过点B,若l1、l2的斜 率之积为3,求l1、l2的交点P的轨迹方程.4【解析】设P点坐标为(x,y),依题意,得l1、l2的斜率分别为 k1yyyy3,k2,(x2),于是x2x2x24x222yx1(x2).化简得43【例2】已知两圆A:(x1)y1,B:(x1)y25,动圆M与圆A外切,与圆B内切,2222yQMPBA求动圆M的圆心M的轨迹方程.【解析】设动圆M的半径为R,连AM,则

|AM|R1,①

x

设动圆M与圆B相切与点Q,连BQ,则BQ经过M,|BM|5R

② ①②得 |AM||BM|6,由椭圆的定义知,动点M的轨迹是椭圆,焦点是A、B,定长为6,yx设椭圆方程为221,ab则a3,c1,所以b28,2yx1.所以动圆M的圆心M的轨迹方程98222yQPBoA动动手:已知圆A:(x3)2y264,圆A内一定点B(3,0),动圆P过B点且与圆A内切,求圆心P的轨迹方程.【解析】设动圆P的半径为R,圆P与圆A相切与点Q,连AQ,则|AQ|8,|AP|8R

① 又 |BP|R

①②得 |AP||BP|8,x由椭圆的定义知,动点P的轨迹是椭圆,焦点是A、B,定长为8,yx设椭圆方程为221,ab则a4,c3,所以b27,2yx1.所以动圆P的圆心P的轨迹方程1672yx1上移动,求线段OP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例3】动点P在椭圆1682222【解析】设M(x,y),则P(2x,2y),因为P在椭圆上,所以

2(2x)(2y)yx1,即1为所求的轨迹方程.16842222动动手:已知x轴上的一定点A(1,2),M为椭圆迹方程.【解析】设P(x,y),M(x,y),则有

2xx1x2x1 ,所以,2yy2y2y2x24y21上的动点,求AM中点P的轨因为M为椭圆P的轨迹方程.x24y2(2x1)2(2y2)1即为所求的动点1上的动点,所以

42三、总结提升:

例1是直接法求轨迹方程,使用这种方法时,要把动点坐标设为(x,y),然后利用题设条件列出关于x、y的关系式,化简解得轨迹方程.例2是利用椭圆的定义求轨迹方程,注意平面几何知识的应用,寻找符合椭圆定义的条件,得出轨迹方程.例3是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特点是将动点的坐标(x,y)转移到其它点上,在利用其它 点的条件,得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三种方法是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要认真体会这些方法的运用.四、反馈练习:

1.到两坐标轴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是(D)A.yx B.yx C.yx D.yx 2.到两点A(1,1)、B(3,1)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是(B)A.y10 B.y1 C.x1 D.x10

2yx1运动,则点B3.坐标系中O、A、B三点共线,|OA|2|AB|,点A在椭圆322yx1.的轨迹方程是271822*4.ABC的三条边a、b、c成等差数列,且满足abc,A(1,0),C(1,0),求顶点2yx1B的轨迹方程 432(2x0.)

yB5.已知点A(2,0),点B是圆F:(x2)2y236上的动点,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BF于P,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解析】因为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PA||PB|,又|BF||PF||PB|6,PAoFx所以|PF||PA|6,根据椭圆的定义,点P的轨迹是椭圆,焦点是A、F,2a6,所以a3,c2,求得b25,2yx1.所以点P的轨迹方程为952

五、学后反思:

第三篇:高中数学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1 圆锥曲线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2-1

圆锥曲线

[目地要求]

1、了解圆锥面的概念

2、了解用平面从不同角度截圆锥面所得到的曲线

3、理解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 [重点难点] 重点: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 难点:圆锥面的截面的规律性 [典例剖析] 例

1、已知△ABC中,B(-3,0),C(3,0)且AB、BC、AC成等差数列(1)证:点A在一个椭圆上运动;(2)写出这椭圆的焦点坐标

2、已知动点P到两个定点A(-5,0)、B(5,0)的距离之差为8,求点P的轨迹

3、若动点M的坐标满足方程5xy3x4y12,试判断动点M的轨迹

4、如图,已知定圆F1和定圆F2的半径分别为r,r22,动圆M与定圆F1、F2都外切,11试判断动圆M的圆心M的轨迹

[学习反思] 已知平面上定点F1,F2(F1F22c)动点P(1)若PF1PF2常数2a,则2a>2c时,P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 2a=2c时,P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若PF1PF2 =常数2a,则2a<2c时,P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 2a=2c时,P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2[巩固练习]

1、已知在坐标轴上有两定点F1(-4,0)、F2(4,0),点P是平面上一点,且PF1PF210,则点P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ABC,其中B(0,1)C(0,-1),且ABAC1,则点A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定点M(1,1),定直线l:x3,有一动点N,点N到点M的距离MN始终等于点N到直线l的距离,则点N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为F1(2,-3)、F2(3,-2),则此椭圆的焦距是___________

5、已知椭圆的焦点是F1、P是椭圆上的一个动点,如果延长F1P到点Q,使得PQPF2,F2,那么动点Q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泰兴中学高二数学课后作业(6)

班级: 姓名: 学号:

【A组题】

1、若动点P到两点F1(-5,0)、F2(5,0)的距离和为10,则P的轨迹为___________

2、已知定点F1(-2,0)、F2(2,0)在满足下列条件的平面内,则动点P的轨迹中为双曲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2①PF1PF23;②PF1PF24;③PF1PF25;④PF1PF24

3、设定点F1(-7,0)、F2(7,0),动点P(x,y)满足条件PF1PF214,则动点P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

4、平面上与定点A(1,1)和定直线l:x+2y-3=0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__

5、平面内有两个定点F1、F2和一动点M,设命题甲:MF1MF2是定值;命题乙:点M的轨迹是双曲线,则命题甲是命题乙的_________________条件

26、一个圆过点M(-4,0)且与圆N:x4y9相切(注意相切的情形的判断),求动3 圆圆心P的轨迹

7、动点M到y轴的距离比它到定点F(3,0)的距离小1,试判断点M的轨迹

【B组题】

111.已知A,0,B是圆F:xy24(F为圆心)上一动点,线段AB的垂直平

22分线交BF于点P,则动点P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圆锥面的母线与轴所成的角为θ(0<θ<π/2),截面(不过顶点)与轴所成的角为α,2试观察,当/2,0,时,截线分别是什么曲线?

3.已知在△ABC中,A、C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0)、(2,0),且三边a,b,c满足ac判断点B的轨迹

3b,2 5

第四篇:2012高中数学苏教版教学案-第八章-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

一、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掌握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以及标准方程的推导.()能力训练点

在与椭圆的类比中获得双曲线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学科渗透点

本次课注意发挥类比和设想的作用,与椭圆进行类比、设想,使学生得到关于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

二、教材分析 1(解决办法:通过一个简单实验得出双曲线,再通过设问给出双曲线的定义;对于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通过比较加深认识.)2.难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

(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完成,提醒学生与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类比.)3.疑点:双曲线的方程是二次函数关系吗?(解决办法: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回忆函数定义和观察双曲线图形来解决,同时让学生在课外去研究在什么附加条件下,双曲线方程可以转化为函数式.)

三、活动设计

提问、实验、设问、归纳定义、讲解、演板、口答、重点讲解、小结.

四、教学过程()复习提问

1.椭圆的定义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教师要强调条件:(1)平面内;(2)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3)常数2a>|F1F2|. 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二)双曲线的概念 把椭圆定义中的“距离的和”改为“距离的差”,那么点的轨迹会怎样?它的方程是怎样的呢? 1(边演示、边说明)如图2-23F1、F2是两个按钉,MN是一个细套管,两条细绳分别拴在按钉上且穿过套管,点M移动时,|MF1|-|MF2|是常数,这样就画出曲线的一支;由|MF2|-|MF1|是同一常数,可以画出另一支.

注意:常数要小于|F1F2| 2.设问

问题1F1、F2与动点M不在平面上,能否得到双曲线? 请学生回答,不能.强调“在平面内”. 问题2|MF1|与|MF2|哪个大?

请学生回答,不定:当M|MF1|>|MF2|;当点M在双曲线左支上时,|MF1|<|MF2|. 问题3M与定点F1、F2距离的差是否就是|MF1|-|MF2|?

请学生回答,不一定,也可以是|MF2|-|MF1|||MF2|-|MF1||. 问题4|F1F2|? 请学生回答,应小于|F1F2|=|F1F2|时,轨迹是以F1、F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当常数>|F1F2|时,无轨迹. 3.定义

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双曲线的定义:

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常数(小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F1、F2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教师指出:双曲线的定义可以与椭圆相对照来记忆,不要死记.()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现在来研究双曲线的方程.我们可以类似求椭圆的方程的方法来求双曲线的方程.这时设问:求椭圆的方程的一般步骤方法是什么?不要求学生回答,主要引起学生思考,随即引导学生给出双曲线的方程的推导. 标准方程的推导:(1)取过焦点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如图2-24)

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M(xy)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双曲线的焦距是2c(c>0),那么F1、F2的坐标分别是(-c,0)、(c,0).又设点M与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点的集合

由定义可知,双曲线就是集合:

P={M||MF1|-|MF2||=2a}={M|MF1|-|MF2|=2a}.(3)代数方程

(4)化简方程(由学生演板)将这个方程移项,两边平方得:

化简得:

两边再平方,整理得:(c2-a2)x2-a2y2=a2(c2-a2)(以上推导完全可以仿照椭圆方程的推导.)由双曲线定义,2c2a c>a,所以c2-a2>0. 设c2-a2=b2(b0),代入上式得: b2x2-a2y2=a2b2.

这就是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两种标准方程的比较():

教师指出:

(1)a>0,b>0,但a不一定大于b;

(2)如果x2项的系数是正的,那么焦点在x轴上;如果y2项的系数是正的,那么焦点在y轴上.注意有别于椭圆通过比较分母的大小来判定焦点在哪一坐标轴上.(3)双曲线标准方程中a、b、c的关系是c2=a2+b2,不同于椭圆方程中c2=a2-b2.(四)练习与例题

1.求满足下列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焦点F1(-30)、F2(3,0),且2a=4;

3.已知两点F1(-5,0)、F2(5,0),求与它们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6的点的轨迹方程.如果把这里的数字6改为12,其他条件不

第五篇:人教A版数学选修2-1《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椭圆的概念,掌握椭圆的定义、会用椭圆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及化简无理方程的常用的方法;了解求椭圆的动点的伴随点的轨迹方程的一般方法.

◆ 过程与方法目标(1)预习与引入过程

当变化的平面与圆锥轴所成的角在变化时,观察平面截圆锥的截口曲线(截面与圆锥侧面的交线)是什么图形?又是怎么样变化的?特别是当截面不与圆锥的轴线或圆锥的母线平行时,截口曲线是椭圆,再观察或操作了课件后,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你能理解为什么把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叫做圆锥曲线;第二、你能举出现实生活中圆锥曲线的例子.当学生把上述两个问题回答清楚后,要引导学生一起探究P41页上的问题(同桌的两位同学准备无弹性的细绳子一条(约10cm长,两端各结一个套),教师准备无弹性细绳子一条(约60cm,一端结个套,另一端是活动的),图钉两个).当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图形是椭圆.启发性提问:在这一过程中,你能说出移动的笔小(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板书〗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2)新课讲授过程

(i)由上述探究过程容易得到椭圆的定义.

〖板书〗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ellipse).其中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定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即当动点设为M时,椭圆即为点集PM|MF1MF22a.

(ii)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提问:已知图形,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一般性要求是什么?第一、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第二、注意图形的特殊性和一般性关系.

无理方程的化简过程是教学的难点,注意无理方程的两次移项、平方整理.

设参量b的意义:第一、便于写出椭圆的标准方程;第二、a,b,c的关系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y2x2 类比:写出焦点在y轴上,中心在原点的椭圆的标准方程221ab0.

ab(iii)例题讲解与引申

例1 已知椭圆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2,0,2,0,并且经过点标准方程.

分析:由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定义及给出的条件,容易求出a,b,c.引导学生用其他方法来解.

53,,求它的22x2y253另解: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21ab0,因点,在椭圆上,ab2292512a102则4a. 4ba2b24b6例2 如图,在圆x2y24上任取一点P,过点P作x轴的垂线段PD,D为垂足.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线段PD的中点M的轨迹是什么?

分析:点P在圆x2y24上运动,由点P移动引起点M的运动,则称点M是点P的伴随点,因点M为线段PD的中点,则点M的坐标可由点P来表示,从而能求点M的轨迹方程.

x2y21上动点,求线段AP中点M的轨迹方引申:设定点A6,2,P是椭圆

259程.

解法剖析:①(代入法求伴随轨迹)设Mx,y,Px1,y1;②(点与伴随点的关

x12x6系)∵M为线段AP的中点,∴;③(代入已知轨迹求出伴随轨迹),∵

y2y21x3y1x12y121M1,∴点的轨迹方程为;④伴随轨迹表示的范围.

2592594例3如图,设A,B的坐标分别为5,0,5,0.直线AM,BM相交于点M,且它们的斜率之积为224,求点M的轨迹方程. 9分析:若设点Mx,y,则直线AM,BM的斜率就可以用含x,y的式子表示,由于直线AM,BM的斜率之积是的关系式,即得到点M的轨迹方程.

解法剖析:设点Mx,y,则kAM4,因此,可以求出x,y之间9yx5,x5yx5; x5yy4,化简即可得点M的轨迹方程. 代入点M的集合有x5x59kBM

引申:如图,设△ABC的两个顶点Aa,0,Ba,0,顶点C在移动,且kACkBCk,且k0,试求动点C的轨迹方程. 引申目的有两点:①让学生明白题目涉及问题的一般情形;②当k值在变化时,线段AB的角色也是从椭圆的长轴→圆的直径→椭圆的短轴.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作图展示与操作,必须让学生认同: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都是圆锥曲线,是因它们都是平面与圆锥曲面相截而得其名;必须让学生认同与体会:椭圆的定义及特殊情形当常数等于两定点间距离时,轨迹是线段;必须让学生认同与理解:已知几何图形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两个原则,及引入参量ba2c2的意义,培养学生用对称的美学思维来体现数学的和谐美;让学生认同与领悟:例1使用定义解题是首选的,但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解,培养学生从定义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例2是典型的用代入法求动点的伴随点的轨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方法,会用分析、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通过例3培养学生的对问题引申、分段讨论的思维品质.

◆能力目标

(1)想象与归纳能力:能根据课程的内容能想象日常生活中哪些是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实际例子,能用数学符号或自然语言的描述椭圆的定义,能正确且直观地绘作图形,反过来根据图形能用数学术语和数学符号表示.

(2)思维能力:会把几何问题化归成代数问题来分析,反过来会把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来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会从特殊性问题引申到一般性来研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利用已有的知识能力.

(4)数学活动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能力.(5)创新意识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并能探究发现一些问题的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一般的思想、方法和途径.

练习:第45页1、2、3、4、作业:第53页2、3、

下载高中数学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 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学案苏教版选修2-1[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数学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 椭圆的标准方程教学案苏教版选修2-1[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2(精)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2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 通过椭圆概念的引入与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公开课教案-新人教[推荐5篇]

    教 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椭圆的定义、方程及标准方程的推导; 2.掌握焦点、焦点位置与方程关系、焦距; 3.了解建立坐标系的选择原则. ●教学重点 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定义 ●教学难点......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教案2

    高中数学第二册第八章第一节《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说课教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是《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选自......

    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圆锥曲线》导学案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2.1》 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 问题情境 2011年9月29日,中国成功发射了“天宫一号”飞行器,你知道“天宫一号”绕地球运行的轨迹是什么吗? 二、 数学建构......

    轨迹方程教学案结构安排说明

    轨迹方程教学案结构安排说明 迁安市夏官营高中 杨玉敏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要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突......

    高中数学《直线的方程》教案8 新人教A版必修2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直线方程的一般式AxByC0(A,B不同时为0)理解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包含的两方面的含义:①直线的方程是都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 ②关于x,y的二元一......

    陕西省高中数学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2北师大版

    2.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过程; (2)理解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体会椭圆做法,理......

    【优秀教案】高中数学第二册上 第八章 圆锥曲线方程: 8.5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8.5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我们知道,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的点的轨迹,当0<e<1时是椭圆,当e>1时是双曲线.那么,当e=1时它是什么曲线呢? 把一根直尺固定在图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