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4单元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1~4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数一数
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0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内容: 课本第2、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情境中数出事物数量的过程,初步接触1-10各数,学会按顺序数数。
2.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分类数数的方法,培养数数的能力。3.让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找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学具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从今天起,老师将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和研究很多有趣、有用的数学问题,小朋友们在数学课上将会学到很多有用的本领。今天的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儿童乐园去玩一玩好吗?不过,今天到儿童乐园去玩,跟平时的玩可不一样,我们要用数学的方法去玩、去观察、去思考。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2008@163.com-----
--1--
出示主题图,提问:这是一幅儿童乐园的图画,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图上画上些什么。
再问:你知道图中的秋千有多少个吗?
小结:很好,小朋友们不仅知道图中画了些什么,还能数出有多少个。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儿童乐园里有些什么,数一数它们分别有多少个。(揭示课题:数一数)
二、自主探索
1.数出自己喜欢的事物的个数。
谈话:请小朋友再仔细观察这幅图,先想一想你喜欢什么,再数一数你喜欢的事物有多少个,并把自己数的结果跟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反馈:谁来说一说你喜欢什么,有多少个? 2.按顺序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根据学生回答,逐一出示10幅小图。
提问:你能看着每幅图,说一说图中事物的个数吗?
再问:你怎样能让大家很容易地说出每幅图中事物的个数吗? 根据学生回答,指名把10幅图按顺序排列起来。
谈话:现在你能按顺序说出每幅图中事物的个数吗?同桌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反馈:谁来按顺序说一说,每一幅图中的事物有多少个? 3.用圆点表示图中事物的个数。
(1)隐去第4-10幅图,只留下第1-3幅图,并呈现图下的圆点。提问:请小朋友再看这里的每一幅图和图下面的小圆点,你发现了什么?
(2)提问:像这样,小飞机的架数应该用几个圆点来表示呢?蝴蝶、小鸟和气球呢? 你能在图的下面画上相应的圆点吗?自己动手在书上画一画。
反馈:指名把自己画的圆点图和大家交流,并说一说为什么分别用4、5、6、9个圆点来表示。
(3)出示7、8、10的圆点图。
谈话:这里还有3幅图,你知道它们各可以用来表示儿童乐园里什么的个数吗?请小朋友先数一数每幅图点图中圆点的个数,再到儿童乐园图里去找一找。
反馈:谁来说一说,这3幅圆点图各表示儿童乐园里什么的个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相应的小图。4.按顺序数数。
谈话:你能看着圆点图,按顺序从1数到10吗?同桌的小朋友先互相数一数。反馈:指名数一数。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2008@163.com-----
--2--
三、巩固深化
谈话:小朋友,我们的教室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在乐园里学习玩耍吧!1.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2.找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朋友身上藏着哪些数?找到后与小朋友交流。3.找一找我们教室里藏着哪些数?找到后与小朋友交流。
四、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后感:
第二单元 比一比
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内容:
比较长短、高矮、轻重。课本第4~6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比较物体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活动,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初步学习比较的方法,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2.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习与他人合作,初步培养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1.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2008@163.com-----
--3--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教学难点:
1.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2.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具准备:两根跳绳(一根红色、一要黄色),两个水果,一个类似天平的支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上一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浏览了儿童乐园,在那里数了物体的个数,知道了数数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这节课我们到一所农村小学的校园里看一看。(呈现例题情境图)这是一所美丽的农村小学的一角,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不再数图中物体的个数,将用另一种方法来学习数学,那就是“比一比”。(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比较哪根跳绳长。
谈话:我们先比较两个朋友的跳绳,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哪根跳绳长吗?
那么我们怎么比较出来哪根跳绳长呢?老师带来了两根跳绳,谁能到前边来比一比?
指定四人合作在黑板上比,让全班学生都注意观察。提问:他们是怎样比的?
让学生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发表意见。
讲述:把两根跳绳并排放,一头对齐,看另一头,哪根跳绳还多出一段,哪根就长。指导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
填写第4页的练习,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看出来下面的跳绳比上面的跳绳长。2.比较上滑梯的哪个小朋友高。
谈话:请大家看图,有两个小朋友正在上滑梯,谁给这两位小朋友起名字? 提问:两个小朋友要比一比谁的个子高,你有什么办法吗? 同桌讨论,指名发表意见。请两名同学上来演示。
填写第5页上面的练习,让学生说一说两个小朋友是怎么比较出高矮的。3.比较哪个水果重。
谈话:这所学校的学生非常守纪律,你们看树上的石榴熟了,柿子熟了,没有一个同学去乱摘,他们知道,小学生要爱护公共财物。老师也非常关心学生,他们打算把收------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2008@163.com-----
--4--
获的石榴和柿子分给各班的同学,为了分得均匀,就先摘下来一个石榴、一个柿子,想比一比哪个重,哪个轻。我把两个水果带来了,你们有什么办法比吗?
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
(出示天平)用天平比一比两个水果的轻重,再让学生用完整的话说出比较的结果。填写第5页下面的练习。
4.在情境图中找出其他的物体进行比较。
谈话:刚才我们用并排放比一比的方法比出了跳绳的长短,用背靠背站在同一平面上的方法比出了两位小朋友的高矮,用摆放在天平两端比一比的方法比出了两个水果的轻重。除了这些方法之外,还有一种最常用的方法,那就是观察。用眼看,动脑想。你们还能在学校一角的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吗?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发言。
三、组织练习(做“想想做做”)1.第1题
谈话:你们看书上的两位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先拿出几枝铅笔来比,又拿出几枝铅笔来比?
请同桌小朋友每人先拿出一枝铅笔比一比,每人用一句话说出比的结果。再一共拿出3枝铅笔,比出哪一枝最长。
学生活动。
提问:哪一桌的两位同学站起来说一说谁的铅笔长?你们是怎么比的?哪枝铅笔最长?你们又是怎样比的?
2.第2题
教师读题,学生画符号。
提问:你怎么知道坐车的小朋友比推车的小朋友高?你觉得推车的小朋友可爱吗?为什么?
小熊比小兔高,你为什么不在小熊下面方框里画勾? 3.第3题
教师读题,学生在书上填写答案。然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画。第4题
教师读题,学生在书上填写答案。然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在萝卜下面打勾。第5题
教师找五位高矮不同的学生到教室前面,让他们自己从高到矮排队。其他学生发表意见。
让排在中间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比谁高比谁矮,再让其他的学生说一说。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2008@163.com-----
--5--
让学生自己找三四位小朋友在教室里从高到矮排队,并说一说自己比谁高比谁矮。
四、全课总结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学会了一些比较的方法,收获真不少。这节课同学们还学会了自己动手比,自己把比的结果准确地说出来,或用画勾的办法表示出来,并学会了与同学合作。你们觉得上数学课开心吗?是的,开学以来,我们快快乐乐地学习了数数,又学习了比较,下节课我们还要学习新的数学方法。
教后感:
第三单元 分一分
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教学内容: 课本第7、8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感知分类的思想和方法,能按一定的标准对一些物品进行分类。
2.让学生经历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同一标准分类结果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分类方法的多样性,积累一些活动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观察和分一分的活动中认识分类的含义,感受分类的作用,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想想做做”第3题材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都到过商店买过东西吧,还记得商店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吗?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2008@163.com-----
--6--
出示商店的情境图,谈话:这里有一张商店货架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货架上的物品,你们觉得这些物品摆得怎么样?
谈话:货架上有很多物品,却摆放得过且过既美观又整齐。那么营业员叔叔、阿姨们是按照什么标准把商品分开摆放的呢?今天我们来研究这样的问题。(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教学例题
提问:图中有几个货架?第一货架上有哪些物品?这此物品有什么用途?你们能说一说这些物品属于哪一类吗?
同桌学生讨论,并组织反馈。
谈话:刚才同学们都说第一货架上的物品是玩具,是卖给小朋友们玩耍的。那么第二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属于哪一类?这此物品有什么用途?
指名回答。
谈话:第二个货架上的物品都是书籍,是卖给顾客阅读的。第三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是做什么用的?
指名回答。
谈话:第三个货架上有饼干、食油、面粉,都是卖给顾客食用的,是食品。我们再看一看,第一个货架上是玩具,第二个货架上是书籍,第三个货架上是食品,这是以货物的用途为标准来分类的。
说明:商店里分类摆放物品,便于顾客选购,也便于营业员拿取。这就是分类带来的好处。
三、组织练习(完成“想想做做”)1.第1题
出示情境图。提问:你能说出图中每一个动物的名字吗? 安排活动: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学生独立做题后,把圈的结果和大家说一说。2.第2题
出示情境图。提问:图上画了一些交通工具,你知道它们各在哪里行驶吗? 如果把这些交通工具按行驶的地方分类,你认为可以分成几类?是哪几类? 学生分组活动后,把它们进行分类。3.第3题
出示情境图。提问:图上画了一些树叶,你们打算按什么标准分类?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看一看有没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2008@163.com-----
--7--
小结:同学们认为可以按树叶的颜色分类,也可以按树叶的形状分类。让学生自选一种分类标准给树叶分类。
4.第4题
出示情境图。提问:图上画了一些小朋友,你能把这些小朋友分一分吗?
让学生先仔细观察,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再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四、总结延伸
分一分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请同学们 回去后,看一看自己的书包和房间,自己的一些常用物品是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摆放的吗?如果不是,想一想该怎样整理?
教后感:
第四单元 认位置
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系,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内容:课本第9-10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上、下、左、右、前、后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2.在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课堂常规,学会在教师的组织下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分清左、右。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请起立,我们一起做游戏,我说,大家一起做。
上指天,下指地,两手向前指,手摸后脑勺。请坐下,谁来说一说哪边是上,哪边是下,哪边是前,哪边是后?同桌讨论。
谈话:课堂上想发言怎么办?你一举手,老师就知道你想发言,老师让说,再站起来说,表示对老师对同学有礼貌。那么,想发言,举哪只手呢?你知道哪只手是右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2008@163.com-----
--8--
谈话:请起立,再做一次游戏,我说,大家一起做。
左手握拳头,右手握拳头,左边拍拍手,右边拍拍手,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坐下,现在知道哪边是左,哪边是右了吗?
我们在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之后,就可以利用它们来认识物体的位置。(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题
出示情境图。谈话:在图上找到小刚和小芳,小刚会说小芳在他的哪面?小芳会说小刚在她的哪面?你和你的同桌分别扮演小刚和小芳,说说看。
现在你作为观察图的人,你能说说小刚在小芳的哪面,小芳在小刚的哪面吗?指名回答,要求把话说完整。
谈话:刚才这位同学说的两句话,就描述了小刚和小芳的位置关系。我们不光要会用左、右描述人与人的位置关系,还要会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你能说一说小刚和小芳的课桌上,练习本和课本的位置关系吗?先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看能不能完整地说两句话。
小组活动后指名回答。
提问:你还能用左、右描述图中其他的人和人或者物体和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到黑板前指着图回答。提问:你还能看着图用上、下或前、后说一说吗? 同桌互相交流后,指名到黑板前指着回答。
三、组织练习
谈话:刚才同学们观察课堂上的画面,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了人与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下面我们联系生活实际或者观察画面,用学到的本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说一说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各是哪一位同学? 指定几人回答,其中包括坐在边上和角落里的学生。2.做“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食品橱图。提问:谁能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一说食品橱里放了哪些食品?苹果上面是什么?
“苹果上面是鸡蛋”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你看着图还能怎样说? 3.做“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按老师的要求在课桌上摆东西,看谁能都摆对。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2008@163.com-----
--9--
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书的右面,把学具盒摆在书的左面,把尺子摆在文具盒的上面。
同桌互相检查摆得对不对。4.做“想想做做”第5题。出示插图,让学生观察。
谈话:先数一数图中有几个小朋友。我们一起从前往后给这6位小朋友起名字。小红说:“我前面有1个同学,后面有4个同学。”她说得对吗?其他小朋友可以怎样说?在6人小朋友可以怎样说?在6人小组里每人扮演中的一个学生,说一说。
小组活动。
5.做“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插图。提问:图中有几朵红花?几朵黄花?红花左边有几朵花?右边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四、全课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认识了上、下,还有什么?你能用上、下说两句话吗?你能用前、后或者左、右说两句话吗?
教后感: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2008@163.com-------10--
第二篇:2015年苏教一年级数学上册十单元教案课案(推荐)
第十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9加几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88—89页。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逐步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3.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对“凑十法”算理的理解。
教学对策:组织学生联系实际情境和生活经验,自主探索算法,通过对不同算法的交流、体会和比较,理解并学会“凑十法”。教学准备:小棒2捆;学生准备小棒2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手偶“小猴灵灵”,教师表演并配音:小朋友,我是小猴灵灵,今天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好吗?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小朋友从袋子里先取9个桃(实物图),再从袋子里随便取出一些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取了几个桃)会列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 + 1、9 + 2、9 + 3、9 +4、9 + 5、9 + 6、9 + 7、9 + 8、9 + 9、9 + 10(有顺序地排成一竖排)
小猴灵灵:大家列出的算式真多,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揭示课题:9加几)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探讨算法。
(1)看一看:小猴灵灵也取出了一些桃,我们看看它是怎样取的?(出示例题图:盒子里9个桃,盒子外4个桃)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列出算式:9 + 4。
(2)算一算:请大家想办法算一算9 + 4得多少,也可以用学具来摆一摆。(3)说一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不同的算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 数一数。
② 9 + 1 = 10,10 + 3 = 13。③ 4 + 6 = 10,10 + 3 = 13。④ 10 + 4 = 14,14-1 = 13。学生每说出一种算法,教师便追问: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你的方法与他不同在哪里?
结合学生交流,用学具演示“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并随机板书。指出算法名称:“凑十法”。
(4)议一议: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指出:以后你们喜欢用什么方法来算就用什么方法来算。2.教学“试一试”。(1)出示花朵图。
提问:图中的花分成了哪两部分?各有几朵?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算式?(板书:9+7)
(2)提问:你能先圈出10朵,再计算吗?在书上圈一圈,并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填在图右边的式子里。
(3)追问:为什么不把7分成3和4或2和5呢? 3.小结。
引导: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先要怎样想?然后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分层练习,内化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题目插图,提问:你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吗?能把右边的式子填出来吗?
展示学生的答案,并让他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共同评议。2.“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先圈出10根,再计算。(2)和同桌交流想法。(3)集体订正。3.“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后,比较每组上下两题,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计算、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到“凑十法”就是用上面的连加来计算的)
4.“想想做做”第4题。
要求学生拿出数字卡片,照“想想做做”第4题的样子把卡片排在课桌上,同桌合作口算。
5.“想想做做”第5题。
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教师将得数板书在新课引入时列出的算式后面。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体会算式间的联系,知道可以直接利用相邻的算式算出得数,并且发现9加几,得数个位上的数总比加上的数少1)
6.自由练习。
请学生当“小老师”,出有关“9加几”的算式考其他同学。随机追问:你想请谁回答?你对他的回答满意吗?有什么话要对他说?
四、自由交流,总结延伸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本领?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吗? 谈话:回去后把你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告诉你的爸爸妈妈,好吗?
五、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课内完成相应的作业。
2.练习十一(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1页第1—5题。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理清“凑十法”的计算思路。
2、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9加几的加法,提高计算正确率。
3、逐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规律的能力以及运用规律计算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计算9加几的算式。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凑十法的算理,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出示卡片:
9+1
9+10
3+7
10+9
2+8
4+6 5+5
5+4
10+5
3+10
9+10 8+10 组织学生进行口算。
二、基本练习
1、练习十一第1题。
学生独立填写算式,教师巡视。多请一些学生说说计算过程。比较3题,说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教师小结“凑十法”。
2、练习十一第2题。学生独立算出结果。
讨论:比较每组中的几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指名交流。
讨论:怎么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加快计算的速度。
三、组织游戏,提高效率
1、“钻山洞”游戏——练习十一第3题。
讲述游戏规则:两个同学撑起双手,摆处“洞”的姿势,并做裁判,其他同学拿数字卡片钻洞。并用卡片上的数加9,正确说出得数,说对通过,说错重来。
分组活动。小结活动情况。
2、计算练习。
(1)练习十一第4题,学生在书上直接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情况并组织学生交流。(2)练习十一第5题,学生在书上独立计算,然后核对。
3、补充练习:
(1)在○里填上“>”、“<”或“=”。
9+5○19+6○6
3+5○8
6-6○6 4+5○10
6+9○9
9+8○16
19-9○4+6(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9+()=17
9+()=13
9+()=11
9+()=10
9+()=15
9+((3)()里可以填哪些数?
()+9> 14
()+9 < 19 学生独立思考并填写,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课内作业。)=12 3.练习十一(2)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1页。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正确计算9加几的算式,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让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感知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3、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9+7 9+6
9+5
2+8
9+2
9+8
3+6+4
4+5+2
8+2+5
17-7+4
9+10-9 学生直接在本子上写得数,完成后指名学生说说口算过程。2.在得数错的算式后面打“╳”并改正。
9+7=16
15-5=5
9+3=13 2+6=8
12-2=1
9+9=20 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判断,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理解每题错误之处并分析原因。
3.解决问题
(1)练习十一第6题。
提问:说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出算式,然后请学生交流。组织交流:解题时,你是怎么想的?(2)练习十一第7题。(1)出示第一幅图。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搜集信息交流。
学生填写信息,并计算。指名交流:你是怎么想的?(2)出示第二幅图。
请学生说图意,填写完整,列式计算。交流信息和算式。
二、拓展练习1.看图填一填。
(图略:第一行9个苹果;第二行5个苹果;第三行6个苹果)(1)第一行和第二行共()个苹果。
□○□=□
(2)第一行和第三行共()个苹果。
□○□=□
2.玩具熊每个5元,玩具汽车每辆9元,皮球每个9元。
(1)要买两种玩具,最少要()元,最多要()元。(2)你喜欢哪两种玩具,买这两种玩具要用()元。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小结: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要做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解决问题。
五、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课内完成相应的作业。
4.8、7加几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2——93页。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8、7加几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8、7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8、7加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熟练口算8、7加几的算式。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棒;学生准备每人2捆小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三组数:9、1、3 2、8、4 7、3、6 提问:谁能很快算出每一组三个数相加的得数?你是怎样算的? 小结:看来先把能凑成10的两个数加起来就能算得又对又快。这是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凑十法”。运用这个方法你能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吗?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学生看图互相说图意并提问,然后全班交流,可能出现:左边比右边多几把小号?一共有多少把?
提问:你会列式解决这些问题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8-7
8+7(2)提问:8-7已经学过了,8+7该怎样计算呢?(3)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⑤8+7=8+2+5=15。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2.操作:先用小棒摆一摆。(学生摆小棒帮助计算)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摆、怎样想的?展示不同的摆法。(1)两边合起来数一数是15根。
1.出示例题主题图,谈话:学校鼓号队买了一些小号,从图上你了解了哪(2)左边的8根与右边的7根中的2根先合起来是10根,再和右边剩下的5根合起来就是15根。(教师及时板书计算的思考过程)
根据教师板书的计算过程再让学生来说:因为8和2凑成十,可以把7分成2和5,先算8+2=10,再算10+5=15.(3)右边的7根和左边8根中的3根合起来是10根,再把左边剩下的5根合起来就是15根。(教师及时板书计算的思考过程)
根据教师板书的计算过程再让学生说思考过程:因为7和3凑成十,可以把8分成3和5,先算7+3=10,再算10+5=15。
小结:我们可以用“凑十法”来计算8+7,第一位小朋友把8和2凑成10,第二位小朋友把7和3凑成10,都是把一个加数先凑成10,再和剩下的数相加。
3.教学“试一试”。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多请几位学生来说说怎样算的。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先圈出10个再计算,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计算情况,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怎样算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交流。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计算这一题,然后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计算方法。
四、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1.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2.出示”7加几"的题目。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课内完成相应作业。
板书设计:
8、7加几
8+7=15(过程略)
7+9=16(过程略)5.练习十二(1)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4页。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8、7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技能。2.在练习和交流中,逐步形成简约的计算思路,提高计算能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邮局的画面,问:认识这是什么地方吗?那邮局是干什么的呀?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小小邮递员,好吗?
1.分一分。
出示一些加数不同但得数相同的算式: 如:8+2+5
8+2+7
8+2+4
8+7
8+9
8+6 学生当小小邮递员来分一分这些算式,然后交流自己的分法。教师组织学生判断他们分得对不对。
为什么这几个算式能放在同一个信箱里呢?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第1题:先观察题目,想想怎样才能算得又对又快。学生独立完成题目并校对,统计正确的人数。
2.小小邮递员们干得可真不错呀!还有几扎信呢!出示信:信上写了些什么?
8+6
9+7
7+9 +7
+6
+8 +8
+5
+7(1)先观察题目,再独立完成计算。(2)问:你有什么发现?
3.送信车忙碌了一天,终于回来了,你知道它们该停在哪个车库吗?学生看第3题并交流。
怎样算的?抽取几题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4.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学生在书上完成第4题,教师了解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重点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形成正确的计算方法。
二、提高练习1.师生对口令计算。2.学生互相出题计算。3.看谁找得多。
在得数比15大的算式后面打“√”。
8+4
7+8
8+9
9+6 7+7
9+7
7+6
7+5 4.在○里填上“>”、“<”或“=”。
7+5○1
17○10-4
7+4○8+
38+6○14 15○5+10
2+10○8+6
12○7+7
9+8○18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5.看谁填得多。
9+()=()
8+()=()
7+(学生独立整理。
交流整理情况,比较谁整理得更完整、清楚。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上,你的练习完成得怎样?和同桌交流得怎样?
四、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课内完成相应的作业。)=()6.练习十二(2)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5页第5——8题。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计算,力求能正确地算出得数,为继续学习后面的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打好基础。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答,相互交流。
3、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重点与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学生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1.口算(题略)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计算情况。(1)指名学生回答。
(2)集中分析错题的错误原因。2.比较大小。
(1)学生独立完成第5题。(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解决问题
老师有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需要大家解决,有信心解答嘛? 1.第6题。学生自己填空。
你能完整地说说题意吗? 学生列出算式并交流想法。2.第7题。
观察图:说说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学生完整地说说意思。
学生列式计算,并交流自己的想法。3.第8题。
你从题中知道了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题目要求两种果树一共有多少棵,你知道是哪两种果树吗?苹果树有多少棵?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列式计算,交流结果。4.方框内的题目。
三、拓展练习
1.在()里填数。
()+7=14
()+8=15
()+8=11 5+()=14
7+()=13
9+()=18 2.明明今年7岁,丽丽比明明大4岁。丽丽今年几岁?
3.人们排队上公共汽车,小刚前面有8个人,后面有5个人。排队的一共有多少人?
4.亮亮在看一本故事书,上午看了8页,下午看了7页,亮亮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明天亮亮应从多少页看起?
5.三盘苹果,第一盘有5个,第二盘有8个,第三盘有10个。妈妈要拿两盘苹果,最多可以拿多少个苹果?最少可以拿多少个苹果?
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后解答,然后交流思考过程。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知识?
五、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课内完成配套作业。7. 6、5、4、3、2加几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6——97页。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6、5、4、3、2加几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6、5、4、3、2加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重视算法多样化,发展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联系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直接算出得数。教具准备:6、5、4、3、2加几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卡片出示前面学习的加法题,学生口答得数并选几题说说怎样算的。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去小兔家做客,和小兔一起学习6、5、4、3、2加几的加法。(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学习例题。
讲述:小兔子家门口还种了许多蘑菇,小兔子正提着篮子在采蘑菇呢。(1)小兔子的蘑菇是怎么种的呢?小兔子问了大家一个什么问题呢?(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2)提问:你能帮小兔解决这个问题吗?
(3)学生独立思考并和同桌交流计算6+5的思考过程。(4)教师指名学生交流并板书各种不同算法。
(5)谈话:小朋友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些办法都不错,谁来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用什么方法来算?为什么? 学生回答。
师:做题时,用自己会做的和喜欢的方法做就行。2.教学“试一试”。
下面就用你最喜欢来的方法来计算一下小兔子蘑菇上的这些题目吧。这些题目就是我们书上第94页的“试一试”。
6+6=
4+9=
5+8=
学生先在书上独立计算,完成后请学生任选一道题说说是怎么来做的。教师注意倾听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及时评价。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讲述:小兔子还为大家准备了好多水果。(出示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图。)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全班汇报。
要选择一道题目问:你们是如何来列式的?如:我看到有两堆樱桃,左边一堆有4个,右边一堆有8个,一共有12个樱桃。4+8=12。
2.“想想做做”第2题。
讲解,遇到较小的数加较大的数时,除用凑十法外,还可以利用已经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来计算。
3.“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这些加法。出示第3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在书上写得数,完成后组织学生交流不同的计算方法,教师及时评价。
4.“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计算,将得数写在书上。(2)教师出示本题的口算卡片,让学生进行口算练习。5.“想想做做”第5题。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并读题,然后完成列式计算并交流。6.“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先在书上每题加法算式后写出得数,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涂色。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教师指导学生课内完成配套作业。板书设计: 6、5、4、3、2加几
6+5=11
6+6=12
4+9=13
5+8=13
8.练习十三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8页。教学目标:
1、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并形成相应的技能。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自主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灵活组合信息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题组练习
1、谈话:小金鱼昨天也和大家一起学习了6、5、4、3、2加几,你看,它们还给大家出了三组题,想考考哪位小朋友跟它们一样能算得又对又快。大家愿意和小金鱼比一比吗?
2、出示练习第1题:学生独立算出每道算式的得数。
3、请学生说说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比较每组算式中的两道加法算式。
4、请学生举例练习:谁也能举例说出几组这样的算式考考同桌。
二、金鱼钻圈游戏
1、谈话:小金鱼看到大家这样聪明,开心地玩起了钻圈游戏,它们也想比一比谁学得好、算得快。我们也来参加它们的游戏好吗?
2、老师介绍游戏规则:让两个学生做一下示范,明确游戏方法。
3、小组游戏,每钻一个圈就列两道加法算式进行计算,如“4+9”,可以说4+9=13,和9+4=13。
4、组织集体比赛,每一小组里选出4个学生做代表参加比赛。
5、组织同桌比赛。同桌两人也来比一比,看谁钻得快。
三、口算比赛
1、谈话:谁是我们班真正的口算小能手呢?我们再来比一比。
2、老师记时。
3、集体订正,及时纠正错,说说错误原因。
4、针对实际问题,请学生说说想提醒大家在计算时注意什么?
5、请口算优胜者向大家介绍经验。
四、解决问题
1、谈话提问:(出示情境图),体育活动是小朋友最喜欢参加的活动,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学生自主提问。
3、独立解决问题。
4、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相应的条件,列式计算。师:在活动中,还有7人参加了跳远活动呢?你现在还能提出其他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五、拓展练习
1.下面的卡片中哪两个数相加的得数是11? 9
7
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符合要求的算式,然后请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评价。2.一(3)班有14个同学去春游,每人发一个面包,买哪两袋面包比较合适?
第一袋装了8个面包;第二袋装了5个面包;第三袋装了7个面包。学生听教师读题后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学生交流。
六、全课总结
说说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教师指导学生课内完成相应作业。
9.复习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复习加、减法的含义和20以内的加法计算。
2、整理20以内的加法表,并在表中寻找出规律。
3、通过喜闻乐见的练习,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和成功感。教学重点:复习加、减法的含义和20以内的加法计算。教学难点:整理20以内的加法表,并在表中寻找出规律。教学过程:
一、复习加法的含义
1.出示第一题。
(1)学生观察图片,说说图的意思。
(2)请几位学生来说说图的意思,可以让学生尝试编数学实际问题。(3)学生独立计算并完成书上的填空。(4)集体订正,问:你是怎样想的? 2.提问:什么情况我们要用加法算?
二、整理加法表。
1.师:我们一起来帮小动物搭房好吗? 生:说说你准备怎么搭房。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学生进行有序地对加法算式整理。
提问: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横着看,斜着看呢? 生:小组讨论,观察,发现加法表里的排列规律。2.把得数是11、12、13……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3.从加法表中任选题目,快速说出得数。
三、口算
1.出示:复习第4题。让学生独立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对于错的及时分析原因。组织学生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复习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校对并订正。
四、补充练习
1.在〇里填上大于、小于或等于。
9+7〇15
14-10〇5
5+7〇7+5
13〇4+8
17-7〇9
6+4〇8+3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学生说说怎样比大小的。2.解决实际问题。
(1)小红有8枝铅笔,小明和她同样多,两人一共有多少枝铅笔?(2)书架上有18本故事书,借走一些后,还剩下8本,借走了多少本?(3)三盒蛋糕,第一盒有6个,第二盒有8个,第三盒有9个。买2盒最多有()个,最少有()个。
教师读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计算。组织学生交流,教师及时评价。
五、布置作业
教师指导学生课内完成相应的作业。
10.复习
(二)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01页第6-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复习加法的含义和20以内的加法计算。2.能搜集信息,并从信息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通过喜闻乐见的练习,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亲切感和成功感。重点与难点:
重点:复习加、减法的含义和20以内的加法计算。难点:能又对又快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我们小朋友已经学习了20内的加法,运用这些加法可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来比比看谁学得最好。(板书课题)
二、口算练习
1.师:我们先来进行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口算题:
8+5
9+7
15-10
4+7
3+8
7+6 5+9
9+3
2+9
4+8
5+6
7+5 学生先在本子上写出每题的得数,再指名学生口答并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2.想一想,填一填
8+5
9+7
4+9(1)学生独立思考并填写计算过程。(2)请学生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及时板书。
小结:我们用“凑十法”来计算这些加法,可以把前面一个数分一分,让后面一个凑成十,也可以把后面的数分一分,让前面一个数凑成十。
三、看图写算式
1.出示几张图片,让学生看图后写加法算式。2.出示:复习第6题。让学生独立做在书上
集体订正,对于错的及时分析原因。组织学生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3.复习第7题。
问:为什么用加法解决?你怎样算的?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问:我们班花坛的花和一班同样多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后说说,再在书上列式计算。4.复习第8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学生看着图写出算式。5.复习第9题。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学生列式解答。6.复习第10题。
讨论:小明最少的有多少枝蜡笔?最多有多少枝?
教师指导学生课内完成配套作业。
四、布置作业
第三篇:人教版数学 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 第4单元 归纳总结 教案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1、长方体的特征: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如图:
2、正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如图:
3、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如图:
4、球的特征: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5、立体图形的拼摆: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在拼好的立体图形中,有一些部位从一个角度是看不到的,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用小圆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圆柱。
第四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第4单元 比较大小第1课时 教案
比较大小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并会熟练比较。
2.经历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比较的过程,得出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3.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得出比较的方法,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发现并小结出比较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出下列各数。
2.老师报数,学生在本子上写数。
六十九
九十三
八十
三十
一百
3.口答。
(1)一个两位数,高位上是5,低位上是9,这个数写作()。
(2)一个数,百位上是l,十位、个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二、新授。
1.教学例5。
(1)出示小棒图。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2)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
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
里填上“<”大家齐读式子两遍。
另一幅图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2.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练习。
1、把下列卡片按数的大小顺序,先从小到大排,再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教师先指定一个学生按从小到大排,排完后,齐读各数。然后打乱次序,再指定一个学生把这些卡片按数的大小,从大到小重新排列。
2、比大小,在○填上“>”、“<”或口填适当的数。
47○37
88○90
□<95
□>66
35○36
61○59
□<75
□>□
3、游戏题:找朋友
四、布置作业
第五篇:2017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二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准备课
单元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第1——4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充分利用材料资源,渗透思品教育。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数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的数感。
2、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3、引导组织好学生小组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合作学习的快乐及要求。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一课时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准备:
1、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课本第2~3页学校开学图。
2、小黑板一块,内容是课本第4页1~10的各数实物图。
3、1~l0各数的数字卡片l0张。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师:小朋友,你们已是一年级学生了。这一节,我们上的是数学课,师:数学课要学什么本领呢?它要学的知识可多呢!
二、新授。
1、教学“学校开学图”。
出示图。(指着挂图向学生讲解)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2)指明学生说一说。
(3)问:图上有几座房子?有几面红旗?
师:一座房子,一面红旗都是1件东西。问:找一找还有什么的数量是1的?
(板书“l”,全班同学读两遍。)
(4)问:有几个同学向老师行礼?(2个同学)有几个同学跳绳?(2个同学)问:图里还有什么数量是2? 小结:2个同学向老师行礼,2个同学在跳绳,2个同学进学校......,它们的数量 都是2。(板书“2”,全班跟读两遍。)
(5)问:谁能说一说有几个小朋友踢足球? 问:图中还有哪些数量是3的? 小结:3个同学踢足球,3朵红花,3朵黄花,它们的数量都是3。请注意“3”的 样子。(板书“3”,全班读两遍)
(6)问:谁能说一说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垃圾桶有几个?
(7)问:谁知道4数完以后该数几?(老师板书“5”)问:图上还有什么数量是5的?(8)问:谁能说出数5以后是数几呢?
(9)师:空中有7只飞鸟,就用7表示。(板书“7”,跟读两遍)
(10)问:7是在什么数的后面?(在6的后面)数完7以后数几呢?(板书“8”)
(11)师:数完8后数什么数呢?(板书“9”,跟读两遍)
请找出表示9的物体来。(图上有9个女同学)
(12)问:请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男同学?(板书“10‖,读两遍,齐读从1数到10。)小结:这幅图帮助我们认识了1—10的各个数。这幅图我们书上也有,就在课本的第2、3页上,(打开书)找一找课本的“2”,“3”在哪里?
2、数一数、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实物的个数可以用我们刚才所学的1—10来表示。
3、10个数字与图形搭配。
4、用同样的方法认识7、8、9、10及图形。
5、小结:这10个数,我们几乎天天都要用到它,大家一定要记牢。
6、巩固认数。看图找数交朋友游戏。
三、课堂总结。
今天是小朋友们第一天上数学课,大家都很认真听讲,值得表扬。希望下节数学课的时候,大家勇敢一点,举起你们的小手,回答问题好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比多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准备:
主题图、小白兔图、砖图、小猪图和木头图。
学具准备:
三角形、圆片、小花等学具。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三只小猪》。
二、新授 :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
2、师:这一天,河里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咦,那边为什么这么热闹?原来是热心的小猪们正在帮小白兔盖房子。房子旁边的桌子上摆满了好吃的东西,这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子们用来招待小猪们的。
3、教学“同样多”。
(1)有几只小猪?几只小兔?小兔子们正在干什么?1只小兔搬了几块砖?(出示兔子和砖一一对应图)那4只兔子共搬了几块砖? 有多余的兔子吗? 有多余的砖吗? 师: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那我们就说兔子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2)找一找,图上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3)小组交流,指名反馈。
4、教学“多”“少”。
(1)找一找,图上有不一样多的两样东西吗?
学生说,教师现场板书,并适机提问:谁多?谁少?
5、刚才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多”“少”,那你们知道图上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吗?
三、动手摆一摆。
(1)教师摆橡皮图片和铅笔图片,学生模仿。(教师强调一个对着一个摆。)学生同桌互相说:橡皮和铅笔同样多
(2)学生随意摆学具个数。数一数自己的学具,再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谁多?谁少?在小组内比一比。
四、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3题、第4题。
五、发散练习。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看一看,比一比教室里的物体,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位置 单元计划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上下和前后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感。
教具准备:教材第9页例题的图。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出示教科书P9的图,教师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
(1)图上有什么?
(2)你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图吗?
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卡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卡车的下面。指出上面和下面是两种相对的位置关系。并让学生思考:
①卡车在轮船的()面。
②轮船在火车的()面。
③卡车的下面有什么?
同桌互相说,再请个别同学上台说。
(3)完成书本第9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让学生自由操作,摆好后互相说一说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懂得区分上下方位关系。
2.教师指出生活中除了上、下这两种方位以外还有其他的方位,出示教科书P9的图,请学生观察: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图上画了什么?
(2)找一找图上有哪些位置关系?并回答:
①李林在王英的()面,王英在李林的()面。
②张宁在李林的()面,王英在张宁的()面。
学生讨论并重点叙述王英的位置关系(对李林来说,王英在李林的后面;对张宁来说,王英在张宁的前面)。
教师小结:指出前、后与上、下一样,都是具有相互关系的方位词,因此它们都不能孤立的存在。
(3)完成练习二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后,教师再进行讲评。
二、巩固练习。
1.找一找在你的身边有哪些物体是处于上下或前后关系的,请你用一句话说一说。
2.看图想一想,填一填。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认识左右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2、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教学过程:
一、复习。
根据画面找出有关上下前后的关系的物体。同桌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
谈话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新的位置关系。
1.教师背对学生出示右手,问:“这是哪只手?‖请学生跟着举起自己的右手。然后,用同样方法教学左手。
2.观察自己的左右手,说一说我们的左右手有什么不同点,认清自己的左右手方位。
3.小游戏:同桌喊口令,按同桌的口令出示自己的左右手。再进行反口令训练,如:同桌口令为左手时游戏者出示右手。
4.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左右手在生活中的作用。
5.小结:我们的左右手是好朋友,生活中的许多事情离不开它们。左右这两种位置关系也是相互依存的。
6.练习,完成“做一做”。
(1)摸摸你的左耳,摸模你的右耳。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
(2)自己为中心,说说自己左右前后同学的名字,再说说自己从前往后、从左往右是第几人。
7.同桌面对面伸出右手,互相握一握。然后,面对面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左右边各有什么。
8.小结:我们的左右手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当我们改变方向的时候,左右两边的位置是发生变化的。我们应该根据方向的变化认清左右两边。
三、巩固练习。1.写一写,把4写在8的左边,把2写在8的右边。
2.说一说你的相邻同学都有谁。
3.教科书练习二第4题。先由教师指定一组学生进行示范练习,加强学生的综合方位感。然后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巩固练习。
4.教科书练习二第5、6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