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案 第1单元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第1单元 长度单位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学习内容】:课本第7页 【学习目标】:
1、掌握合适的确定长度单位的方法;
2、在确定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比较.【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校升旗台上有一根高高的旗杆,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二、学习新知
1、现在我们知道旗杆的高度是13()
2、你认为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呢?为什么?
3、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4、全班交流
用尺量一量,13厘米只有一拃长,不可能.我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底下.5、得出结论: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6、总结判读方法
可以想像一下其中一个长度合不合理.也可以用已知的长度去比一比.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2、课本第9页第8题.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第二篇:【冀教版】2018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课时 解决问题
第二单元
加减混合运算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混合运算应用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估计的计算方法。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难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估计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情境图
先说一说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教师提问:我用50元钱买了一件物品,还剩20多元,猜一猜我买的可能是哪件物品? 师先引导学生审题,题中关键词是什么、审题需要注意什么? 生:关键词是一件,还剩20多元。
师:要想知道我买的可能是哪件物品,必须先知道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清楚是怎么想的。可能出现的结果有: 生:可能买了一个书包
生:可能买了一本《童话故事》
活动2:小组几个同学一起,做猜一猜的游戏。再全班交流。
二、练一练
1、独立完成练一练第一题。再请几名学生说一说他的答案。重点关注语言的准确与完整性。
先引导学生审题,再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想法。
3、生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重点关注能简算的学生是否简算了。
4、计时口算比赛。
5、数学冲浪,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想法。
板书设计
一、加强计算的练习,提高正确率;
二、教学多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第三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案 第6单元 第4课时 练习课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第6单元 表内乘法
(二)第4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课本76、77页练习十八.【教学目标】:
1、用不同方式巩固8的乘法口诀,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进一步掌握8的乘法口诀,用8的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进一步巩固8的乘法口诀,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2、发展学生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根据主题图的含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正确到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教材中相应的主题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练习巩固.1、完成76页第6题,集体订正.2、完成第7题.【设计意图】:强化8的乘法口诀,加深对口诀的了解和记忆.3、引导完成9~10题.1)了解题目的意思.2)填写出乘法算式的结果.3)观察图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4)根据图意说出的想法,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5)学生自行独立解答.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6)引导学生说出解答的根据.(强调有几个几?)
【设计意图】:巩固用乘法解决问题,进一步乘法的意义,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6、开火车,对口了令.7、背一背.【设计意图】:巩固8的乘法口诀,达到熟练运用.8、填一填.(出示小黑板)
8×2=□ 7×3=□ 8×6=□ 2×8=□ 6×7=□ 4×6=□ 5×7=□ 4×7=□ 5×8=□ 8×3□ 8×8=□ 8×5=□ 5×6=□ 7×8=□ 6×8=□ 6×4=□
9、第12题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先让学生集体讨论,然后同桌或小组交流订正.二、拓展学习.1、在□里填出合适的数.39=□×□+□ 61=□×□+□ 39=□×□-□ 61=□×□-□ 7×8-16=8×□ 5×7+21=7×□
2、每辆车限坐乘客8人,现在有26位乘客,3辆车能坐得下吗?
三、拓展练习
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1、24=□╳□=□╳□ 16=□╳□=□╳□2、6+☆+☆+☆=30 ☆=()
3、商场里有一种袜子每双3元钱,妈妈有20 元,想买6双这样的袜子,她带的钱够吗?
【教学反思】:
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第四篇:解决问题 第1课时
解决问题 第1课时
故县镇中心小学
尹淑荣 【教学内容】
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科书第53页例1,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十一第1、2、3、4、6、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基础上,会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2.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反思意识。
【教学重点】
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引入课题
先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再说出数量关系式。
1.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13。
2.公鸡只数的49是母鸡的只数。
3.乒乓球队人数的49是男生人数。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关键是找出单位“1”的量,写出数量关系式,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例1:运来的水泥有24吨,运来的水泥是黄沙的25。运来的黄沙有多少吨?
从中你获得哪些信息?说一说题中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板书:黄沙的25等于24吨
由于黄沙的吨数是未知的,所以我们通常用什么来表示?(用x表示)2.学生试做。
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适当点拨。
解:设黄沙有x吨。
25x=24 x=24÷25 x=60 答:黄沙有60吨。
检查解答结果。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是怎样的,列方程和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再检验书写格式。
3.还可以怎样解决?指名板演:
24÷25=24×52=60(吨)4.小组讨论、汇报:方程解答和算术方法解答各自有什么优点与不足?
5.在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时,可采用什么方法?
小结:单位“1”的量未知的分数应用题,可以顺着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用这种方法比较容易思考。还可以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直接列出除法算式解答。
三、深化应用,拓展延伸
1.课堂活动第1题。
议一议:各题中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2.课堂活动第2题。
明确等量关系式:王军的67是36千克。
3.练习十一第3题。
口算:做接龙游戏。
4.练习十一第1题。
让学生说一说等量关系式?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
独立解决,交流汇报。
5.练习十一第2题。
独立解答,汇报交流。
教师介绍风景名胜区-九寨沟,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
四、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五、作业
练习十一第4、6、7题。
[评析:教师不局限于学生能用多种方法计算,而是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讨论,找出最优方法后引导小结。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巧妙地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渗透了数学思想,指导了学法。]
第五篇: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课时角的初步认识 教案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二年级上册
第3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P38、39、例
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教学准备】:情景图,剪刀、吸管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 观察这幅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学生观察图,交流信息。
2、教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全班交流。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兴趣。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教师画出角。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
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一个顶点和两条边。(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教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
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 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交流制作过程。
(3)、全班交流。谁来向全班小朋友展示你制作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4)、教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叉开、收拢。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现在我们来画角。你认为角该怎么画?(2)、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3)、学生练习画角。
请小朋友在练习本上画角,画好后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画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总结画角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品抽取出数学中所要研究的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制作角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程度有关系,而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P39页做一做。
2、创作画。教师出示用角创作的画,问:这些图画美吗?美在哪儿?你们能用角创作出这样美丽的图案吗?试试看。
3、学生创作画。
[设计意图]:练习融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学生在练习、创作的过程中丰富了对角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大胆的想象,在活动中体会并感受到几何图 2
数学使人高尚——培根
形的美。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今天的这堂课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以后我们要仔细观察,生活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