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渭城曲》教学设计[推荐]
《渭城曲》教学设计
东风路小学孙秀英
设计理念:
借助古诗文这一教学平台,通过“读、想、议、画、唱、写”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懂得诗意,熟悉其他送别诗。
2、体味“景语皆情语”,知道“折柳送别”、“客中送客”。
3、有感情的诵读和背诵这首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准备:(含中国政区图、《阳关三叠》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
(一)师:“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是 画,有人说离别是泪水。我们读过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的是古人那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
(二)出示课件导入:送别诗《渭城曲》
(三)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学古诗,知诗人。
二、朗诵诗歌,整体感知
(一)出示课件
师:了解了学习方法,就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
1、自由读读这首诗,读熟。
指名读读,齐读。
2、课件出示:
好,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首诗!
解题:《渭城曲》原名《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师:诗人王维送别他的朋友元二去安西,依依惜别之情寄托于了这首诗中。我们来看看地图,王维在渭城送他的朋友元二去安西,诗中的阳关就是这个地方。
介绍作者,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
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及他的诗作成就。
(二)抓字眼,明诗意
那么诗中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
1.小组合作: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解释或感受,在学习和交流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先做上记号。2.集体交流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点评。·渭城朝雨浥轻尘,出示课件。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的朝)。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齐读这句,谁来说说这句的意思呢?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客舍青青柳色新。出示课件 客舍:旅店。柳色:柳象征离别。新:焕然一新。
谁来女生读,这句什么意思呢?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师小结:这一句诗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他看到了什么?雨 客舍 柳色
·劝君更尽一杯酒,出示课件
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更尽:再饮完。“更”说明了什么??(劝酒多次,喝了很多杯酒)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西出阳关无故人。出示课件 西:向西行走。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出示课件 好,让我们在读中去体会吧!
(三)多诵读,悟诗情 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整体内容。我们看看这首诗:
1.从诗中,你看见了什么?
渭城的柳色——?
渭城的空气——? 渭城的客舍——? 渭城的朋友——?
我们看到了前两句展现了一幅清新明丽的自然风景图,2.从诗中,你感受到什么?
我们感受到了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感情。
三、反复诵读,感情升华
1.请用自己喜欢读的方式,再来感受一下这首诗的景和情吧!2.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相聚,也有分别。在分别之时,你会对你的朋友、亲人说些什么呢?可以用上学过的诗句,最好是自己创作的诗句。给大家1分钟时间思考,然后互相说一说,再写下来。
四、悉评价,赏读古诗。
1、前人对此古诗的评价。“后之咏别者,众有千言万语,贻不出其意之外。”
2、此诗的别名:《送元二使安西》、《阳关三叠》。
3、欣赏并咏唱跟据此诗创作的古曲《阳关三叠》。
五、板书
渭城区
----送别诗
景色优美 情景交融 依依惜别 写诗言志
第二篇:《渭城曲》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渭城曲》教学设计
定州市西城小学
王晓丹
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是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首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关爱”,表现爱的博大与永恒。《古诗二首》表达了送别友人时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渭城曲》是本篇课文的第一首,是著名诗人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过去四年的学习,对古诗已经有了基本认知,而且以前学过王维的诗,对诗人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欠缺,可能对本诗的精妙之处和诗中所蕴含的感情缺少感悟,需要老师及时的点拨。【设计思路】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古诗六步教学法,即1.激趣导课,揭课题;2.、介绍背景,知诗人;3.自主学习,明诗意;4.想象诵读,悟诗情;5.创设情境,入诗境;6.迁移运用,创诗文。【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会写要求的生字。正确理解“更”“阳关”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二、能力目标
1、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初步认识送别诗。
三、情感目标
1、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以情景教学法及谈话法为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感受古诗的魅力,读出诗的韵味。
难点:了解诗的意象,感知“雨”、“柳”在诗中的特殊情味;正确理解“西出阳关无故人”,通过“更”把握诗人的心境;送别诗的辨析和积累。【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作者简介、有关送别诗的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什么歌啊? 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歌名、歌星。
师:我们现代有层出不穷的流行歌曲,获得了大家的喜爱。那在千年之前的唐朝也有传唱不衰的绝世名作,我们一起来欣赏好不好?(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片段)古有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伯牙一弹琴钟子期就能听懂他弹的是什么,老师刚刚放的古琴曲《阳关三叠》,你们听懂了吗?
生:没听懂。
师:毕竟大唐的时代离我们太遥远了,下面老师给你们放一首你们绝对能听懂的!(播放儿童歌曲《渭城曲》)这次听懂了吧!
生:听懂了。
师:你们听着这首歌的歌词熟悉吗?没错这首歌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渭城曲》。其实这首诗的原名为《送元二使安西》,因为这首诗写得太好了,当时的音乐大家根据这首诗谱出了千古名曲《阳关三叠》广为传唱,所以这首诗就又被称为《渭城曲》或者《阳关曲》了。(板书:渭城曲
送元二使安西)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今天的古诗了,首先谁来凭自己的理解来推测一下题目应该怎么读,怎样停顿?(指名回答问题)
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师:(评价学生,并见机讲解)渭城/曲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是一个地名,在长安的西北方,唐代人去西域常在渭城送别。
元二:人名,作者的朋友,姓元行二。使:出使,接受朝廷的命令去某地执行公务。安西:地名,在今新疆境内。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歌曲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介绍背景,知诗人
师:老师让你们在课下查有关王维的资料,你们都查到了什么?(指名回答问题)
生:(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
师:(评价学生,补充诗人资料,介绍创作背景)
王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晚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精通诗、书、画、音乐等,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参禅悟理,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设计意图:诗缘情而发。所以学习古诗,首先让学生明白诗题的意思,了解诗人,这样可以为后面学习古诗奠定基础,也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
三、自主学习,明诗意;
(一)、粗读正字音。
1、过渡:同学们对王维的了解可真多!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自由朗读几遍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生自由读)
2、谁愿意把诗流畅地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全班读)相机点拨“渭”、“朝”、“浥”、“舍”等字的读音。相机强调多音字,区别不同意义的多音字的读音,并让学生组词。指导诗句停顿。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客 舍 /青 青/ 柳 色 新。劝 君 /更 尽/ 一 杯 酒,西 出 /阳 关/ 无 故 人。
(二)、细读解词句。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请前后桌迅速组成小组,自由讨论每句诗的意思。
生:(小组自由讨论)
师:声音越来越小了,看来同学们已经讨论的差不多了。谁来说说渭城早晨下起了雨,湿润了地上的轻轻的尘土
师:朝雨是什么意思? 生:早晨的雨 师:浥是什么意思? 生:湿润 师:轻尘呢? 生:尘土
师:好,请你连起来说。
生:渭城早晨的雨,湿润了地上的尘土
师:很好,请坐。我们翻译古诗的时候啊,一定要先把每个字每个词翻译出来,再把这些意思串联起来,就是整句诗的意思了。好,谁能用这个方法来翻译一下第二句诗?
生:(说出自己理解的第二句诗的意思)
师:补充(客舍:客店、旅店;青青:青色;柳色:杨柳的颜色;新:焕然一新、好像新的一样。整句诗的意思是:杨柳经过洗涤润泽,显得格外清新怡人,使得客店上空也变得葱郁青翠)这里的客舍为什么会是青色的?因为这时候客店周围都是柳树,客店笼罩在一片青绿色之中,所以诗人觉得连客店也变成青绿色的了。所以这句诗的意思是?(客店笼罩在一片青绿色之中,杨柳的颜色焕然一新。)
师:谁再来给我们翻译一下这后两句诗的意思?
生:(说出自己理解的后二句诗的意思)
师:补充(劝:规劝、请;君:你,古代是对你的尊称;更尽:再喝完;西:向西行;出:出了;阳关:地名;故人:老朋友。句意为:请您再干了这杯酒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师:现在请你跟你的同桌说说这整首诗的意思,有错的地方,同桌之间要互相指正。
生:(同桌间要互相说整首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指名读、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够把诗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在读的基础上,学生交流已读懂的内容,教师适时点拨,从而梳理出诗的大意。为下面悟诗情奠定基础。】
四、想象诵读,悟诗情
1.教学一、二两句,感受含蓄的离别情怀。
师:现在我们都明白这首诗的意思了,老师范读一下一、二两句(范读),说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幅图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眼前飘洒着绵绵细雨,雨中是随风摆动的杨柳,作者为什么单单选了它们?它们向我们传达了些什么?(板书:雨柳)是啊,雨带给人惆怅,而“柳”呢,在古人眼里那更有含义了。
课件出示:古有折柳送行的习俗。因为柳与留音相近。所以古人常以柳枝送给行人,表示希望行人能够留下来。因此古人看到柳,就会产生离别之意。
师:一“雨”一“柳”,悄然传递了缕缕情思,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离别情愁,同学们又该怎样读这两句呢?(指名读、齐读)
生:(理解诗情,有感情地朗读)
师: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但是却不同于一般送别诗的忧愁哀怨。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时车水马龙,尘上飞扬。但是恰好离别这日下了一场刚刚好的雨让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即打湿了路面又不至于让道路泥泞,仿佛老天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客舍,本是离家人的住处;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它们通常总是和离愁别恨连在一起而呈现出凄凉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清洗而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这也是对友人未来的期望和鼓舞,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除了离愁别绪还要读出这种希望和鼓舞来,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生:(深层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2.教学三、四两句,感受深挚的送别情怀。
师:这份离别情怀真像细雨搅扰你的心地,真像柳条拂拭你的心扉,而这份情在喝饯行酒的时候表现得更为浓烈。(范读三、四两句)。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早晨,朋友之间要分手了,元二要到哪里去了呢?
生:安西 师:要经过哪? 生:阳关
师:为什么王维的这种离别情会表现得这样强烈呢?同学们,元二这次可不是一般的远行啊。你看——
A(出示课件,显示标注线路图的唐朝地图)同学们请看,这是渭城——这是阳关——这是安西,这一路上,整整3000多公里。如果是照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骑马去,元二也要走整整半年多的时间呀!
B安西又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的课文《给予》吗?从渭城到安西就会经过那样的荒漠。(课件出示图片:西域无情的风沙、荒漠)
生:(说出自己的想象的安西环境)
师:而他们现在喝酒的地方——渭城,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课件出示渭城图片:一派处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面对此情此景,遥想前途莫测,王维对元二的这份情怎能不强烈,怎能不深挚呢?所以王维劝元二(出示后两句)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师:因为
生:西出阳关无故人。
下面老师播放一段音乐,请大家闭上眼睛跟随描述一起想像。体会是中蕴含的深情厚谊。(播放音频《送元二使安西》朗诵及讲解)
生:(齐读,感悟情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诗的词句,感悟诗句、走进诗的意境,是深入理解古诗内涵、体会作者感情的重要一环。整个环节的设计是“以读为本”,始终让“读”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采用“以读代讲,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层进式的以情“引读”,学生心潮逐浪高的“复读”。以“以读代讲”的魅力,去引领学生进行一次精神的洗礼,从而感受王维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五、创设情境,入诗境
师:元二即将远行了,好朋友要分别了。这一走,也许两年,也许五年,甚至一辈子都不能再见。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生:学生思考、汇报
师:元二奉了皇上的旨意要到塞外去守护边疆,这一去,不知何日才能相见。王维百感交集,对朋友的深挚情谊都浸透在了这浓浓的酒之中,这是一杯怎样的酒?
生:离别的酒
师:既然是离别的酒,喝一杯够不够?那么王维又劝元二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这又是一杯怎样的酒?
生:友谊的酒
师:友谊的酒就更应该多喝一杯。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这还是一杯怎样的酒? 生:祝福的酒
师:祝福的话儿太多了,知心的朋友,再喝一杯吧!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这更是一杯怎样的酒?(生:浇愁的酒。)
师:已数不清这是第几杯酒了,再喝一杯,元二就要走了。这是一首送别诗,更是一首诀别诗啊!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走后的几年便去世了,这渭城一别竟成了永别!请同学们站起来让我们在音乐声的陪伴中,用深情的朗读送送元二吧!(课件出示诗歌,并配音乐陨版《阳关三叠》)
生:(齐读本诗)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对话,去解读和领悟王维的内心,这既是一种想象语言训练,又是对朋友情的感悟。实际上还表达了学生自己的心声,文与人、人与己的相遇交融。】
六、迁移运用,创诗文
师:王维对元二的送别之情真是令人感动,其实在古诗词中,像这样送别朋友或思念亲人的名篇佳作还有很多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诗词呢?
生:背诵其他送别诗 师:补充,出示其他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芙蓉楼送辛渐》 《赠汪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设计意图:以一首诗带动学生对同类诗的了解,既拓展了学生视野,又增加了学生积累,让其进一步了解了不管是怎样的送别诗,所体现的诗境都是人间真情。】
七、小结:同学们,读了这些送别诗,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
情。“人间最美是真情”。就让我们今后继续畅游在古诗的海洋里,不断诗化我们的心灵吧!
八、作业超市(自选作业:三选一)
1、做个小书法家:默写古诗并把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摘抄到积累本上。
2、做个小画家:通过绘画画出诗的意境。
3、做个小作家:把对这首诗理解的情境写成小短文。附板书设计:
雨
柳
渭 城 曲
元 二 使 安 西)
更进酒
无故人
(送
第三篇:渭城曲教学设计
《渭城曲》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在第三学段中对阅读的要求中指出: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教材分析:
《渭城曲》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晚年之作。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边疆的诗。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的地点、时间。环境虽美,但送别友人,心情却十分沉重。后两句写别前劝酒,实际是借酒消愁。敬酒赠言,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关怀及深厚的友情。这两句是通过特定动作与语言的描绘,回环映衬,再殷勤劝酒中包含着惜别的深情和对友人的关切和祝福。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古诗已经非常熟悉了,要想领会诗的意境还得教师带领他们去品读。本课旨在古诗教学中尝试主题性阅读,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揣摩,让学生对古诗的情感体验更为厚实。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会写“舍”、“君”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目标3、4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几幅课文插图,帮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送别诗,介绍送别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看老师写课题----渭城曲。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板书:王维)
1、师介绍“安西”:
安西是当时的朝廷在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境内设立的安西都护府,来统领西域各国的。
3、老师介绍完,请学生来介绍王维。
4、师介绍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讲解古诗背景为学生理解送别情感奠定了基础)
二、读古诗,想象画面,走入诗境
1、一读:就让我们走进这首古诗。同学们先来读诗,自由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2、指读,正音,通句
课件出示:“舍”这个多音字和“君”
舍(书写田字格要注意什么?),出示“舍”的小篆字体,看看它的上部分是什么?下面的“口”像什么?在这里读四声。
(设计意图:介绍“舍”、“君”字,从字体的演变来引导把字写美观,并引导找寻笔画规律,让学生学字学得有趣、有效。)
3、指生读、再齐读。
三、释
1、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到这,整首诗在你的脑海里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谁来说说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同桌交流)
2、交流:你看到了哪些景物?(1)“雨”:这是一场怎样的雨?
这是一场湿润灰尘的小雨,读---渭城„轻尘 这不正是渭城的一幅朝雨图吗?(板书:朝雨)
(2)“柳”:怎样的柳?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描绘吗? 板书:新柳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为理解画面做铺垫)A、拓“柳文化”
同学们,你想在客舍的周围不会只有“柳”这一种景物,可能还会有(花、草、树木)为什么在诗人的眼里独独只看到这柳?自由读读折柳相送的资料。柳-留
(3)“劝酒”:
除了这朝雨、新柳图,你的眼前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描述画面,师:同学们,你看---读着读着,我们把这首诗读成了一幅幅的画,这叫---“诗中有画”。板书:劝酒
四、悟
1、悟“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出示古地图,指出从渭城至阳关到安西,此行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马车,要走半年多。再让学生谈感受到什么?(远)你读出远来---西出阳关无故人
(设计意图:直观的地图和举例子的方法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远)
2、悟“劝酒词”
师:想想在饯行宴上,当王维想到好友元二将经历的种种种种,端起这杯酒深情地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这离别的酒,喝一杯,够吗?(一生答)喝两杯,够吗?(一生答)不够
一杯又一杯,一杯再一杯,---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假如你就是王维,在这即将分别之时,定有千言万语涌心头,是吗?你想说什么?你呢?那就把它写出来吧。(生写师巡视指导:你的话也许是祝福,也许是叮咛,也许是牵挂,也许是„„ 师:假如我就是元二,你是王维,端起这杯酒,你会怎样劝我?这是一杯()的酒。(干)
师:王维,你说吧---这是一杯()的酒。(再尽一杯)
师:王兄,今日一别,再见无期,这是一杯()的酒。(更尽一杯)师:此时的千言万语、千叮万嘱,都化作两行诗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设计意图:想象诗人与元二是怎样进行分别的。在一次次朗读中体会诗人离别时的愁绪。)
五、升华情感
已经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再喝一杯元二就要走了,请同学们站起来让我们在音乐声的陪伴中,有感情地朗读,送送元二吧。(课件出示古诗,并配音乐《阳关三叠》全班读)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读了这些送别诗,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人间最美是真情”。就让我们今后继续畅游在古诗的海洋里,不断诗化我们的心灵吧!
七、板书设计
渭城曲
(唐)王维
朝雨
新柳
友 劝酒 情
八、作业:默写《渭城曲》
九、教学反思
课堂中我做到了一下几点 1.强调景物的想象。
在学习《渭城曲》时,我边朗读边让学生想象,在你的面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想象渭城的景色,我猜想学生在理解安西会遇到困难,于是我就补充安西的图片:漫天黄沙、一望无际的沙漠、荒芜人烟。
2、注重情感的想象。
读《渭城曲》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想象诗人与元二是怎样进行分别的。
在一次次渲染离别时的愁绪,学生的情感渐渐地达到了高潮,有几个孩子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到到那份浓浓的离别之情了。
1、教学中的朗读方式单一。没能启迪学生读书的欲望和思维方式。
2、教学中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一部分学困生的兴趣没有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使课堂成了部分学生展示的舞台,今后应多给学困生表达的机会,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四篇:渭城曲教案
1.一提到古诗你首先会想到哪个朝代?
2.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除了他们之外,还有无数的诗人就像满天的星斗一样。最难得的是其中不少诗人,能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从各个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会生活对的复杂面貌。3.你都知道哪些古诗呢?谁能给大家背一背(指名背诵)
4.今天我们在学习一首也是唐朝诗人写的诗,他可是一位了不得的诗人,他的名字叫王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描写友情的古诗《渭城曲》(板书课题)5.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认识的王维是什么样的?
(王维,字摩诘,盛唐时代著名诗人,唐代山水田园派代表。开元进士,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6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渭城曲》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送元二使安西》你是如何理解这个题目的呢?
7.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是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中排行老二,唐人喜欢以行第自称,表示亲近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点。离安西大约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
1.接下来我们要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学习这首诗歌,首先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学生自读)
2.找你的小组成员相互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给他纠正字音,然后选出读的最好的那一位,参加比赛。(小组读)
3.请各小组派出代表读诗歌,其他同学仔细听,他有没有达到我的两个要求(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六个小组派代表读)
4.现在我们一起把这首诗歌读一遍
1.这首诗情意兼美,有景语,有情语,情景交融,感情深蕴,余味无穷,下面就请同学们借助字典和小组同学讨论一下,看看你从这首诗中都读懂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2各组派代表逐句说一下意思
A:"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湿润(注意字型)轻尘:尘埃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师:这一句你认为怎样读?指几名读。渭城/朝雨/浥/轻尘,B:"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舍:she四声,宿舍、校舍。多音字,还读三声,舍不得、舍己救人。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读读这句。客舍/青青/柳色/新。(和前一句连起来读读)C:"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请。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君”读音,写时注意什么? 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读出来,好吗? 劝君/更尽/一杯/酒,D:"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读一读:西出/阳关/无/故人。
3.小组总结整首诗该怎么翻译,如果他有说不全的地方给他补充一下,说错的地方修改一下。4.全班交流
5.在学习古诗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诵读,注意我说的是诵读而不是读课文,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给古诗划分节拍,读的时候注意强调不要拉长音,声断气不断,声音可以停,但是不能换气,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首诗练一练 6.哪位同学能试着给大家读一读? 7.全班一起读一读。
1、读一读古诗,诗中哪些地方,能找到元二和王维是好朋友的依据?(生自读古诗,小组讨论,比比哪个小组找到的依据多)教师点拨:
(1)元二,这个名字很特别。听起来非常亲昵,可以推断他们是好朋友。
“故人”就是好朋友,知己的意思。“更”说明他们已经喝了许多杯,可能还要喝许多杯,可见他们的感情很深。“尽”就是他们都一饮而尽,只有好朋友之间才这样。(2)你们注意到“酒”了吗?
师:“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 师:这是一杯离别的酒——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是一杯友谊的酒——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也是一杯连心的酒——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更是一杯祝福的酒——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师:已经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透过窗外,看到窗外的景色,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更为强烈。读读整首诗,元二和王维看到哪能些景物,离别的愁绪会更浓? 教师点拨:
(1)雨,老天也为他们的分别而伤心,也是老天想让元二多留一会儿。
客舍。王维是山西人,他也孤身在外,现在朋友也要离开家乡,他感到更加伤感了。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
(2)师:古人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而今天看到满目的青青杨柳怎不伤感别离——
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小雨还在下着,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感别离——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客中送客,想想自己也只身飘泊,而今天朋友也将远走他乡,怎不伤感别离——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从这些地方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感情呢?(板书:依依惜别 深情体贴 殷勤祝愿)
4、小结:在开始我们也通过资料知道了渭城离安西大约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阳关故址在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古董滩附近,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之地,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艰辛寂寞。因此,临行之际 “劝君更尽一杯酒”,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的深情体贴和殷勤祝愿。
正因为这首《渭城曲》包含着依依惜别、深情体贴、殷勤祝愿之情,所以读起来真挚感人而不伤感,富于热情而乐观的情调,在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挚情的同时,也成功地表达了人们离别时的一种普遍的心情,被人称为赠别诗中的千古绝唱。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种依依惜别的情谊再次朗读这首古诗。5.你能试着背一背吗? 人们对这首诗的评价极高。“后之咏别者,众有千言万语,贻不出其意之外。”此诗的别名:《送元二使安西》、《阳关三叠》并跟据此诗创作的古曲《阳关三叠》。同学们有时间可以去听一下
人生自古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据说,元二来到安西一年后,曾给王维写过一封信,(课件出示:王维兄:展信问安!记得去年今日„„)但由于年代的久远,这封信已残缺不全,聪明的你,能根据今天这堂课,补全这封信吗?
第五篇:五年级《渭城曲》教学设计
五年级《渭城曲》教学设计
五年级《渭城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会写要求的生字。正确理解“更”、“酒”、“阳关”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作者简介、有关送别诗的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
【教学过程】
一、巧妙导入,激趣感染。
1、精彩展示。(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友情诗、送别诗。)
2、师导:老师听同学们的诵读后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种伤别离的惆怅之感。人生自古重离别,人生自古又伤离别。因为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亲人、朋友一别往往数年难以相见,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离别诗也就成了诗人呤诵的永恒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饱含萋萋满别情的送别诗-----《渭城曲》(师别板书生边书空)
3、简介作者: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对于作者王维你们了解多少?(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谈自己对王维的了解)观看课件进一步了解作者。
师总结:王维会作诗、会画画、精通音乐和佛学,称“诗佛”,可谓多才多艺!
4、解题:《渭城曲》又名《送元二使安西》。让学生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师介绍:渭城是秦代的都城咸阳,在汉朝叫渭城。
解题:安西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元二是要去安西赴任.用一句话说一说本诗描写的是一件什么事?要求叙述完整。边反馈边板书。
王维 送 元二
二、解字词,明诗意。
1.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梦回唐朝,来到渭城,重温他们送别的感人场面。
2.出示自学要求: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注音读准字音,找出不懂的词可以采取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解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自主学习,师相机指导。
4.小组汇报,其他组补充、质疑。
5.同学们自学能力可真强,基本知晓诗意,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认真看图,想像画面,师配乐范读,边听边感受。
6.根据你对古诗的理解,自己读一读。
三、情读古诗,想象画面,走入诗境。
1、(出示渭城图)渭城,清晨,一场如酥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绿柳,被雨水冲洗的更加苍翠欲滴,你觉得这景美吗?让我们带着这感觉一起美美的读一下。
(出示古诗一二句)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评价,指导美读。
2、元二要远行了,作为好友的王唯,他想到好友要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想到好友要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于是,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他的朋友。这份情可谓重矣!
3、师创设情境:此时,他们来到了一家小客栈里。正在惜惜相别。让我们来看诗的后两句,一起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师创设情境指导朗读:是啊!朋友之间有多少知心话要说啊!又有多少说不完的话啊!而现在两位情深意重的好友就要分手了。让我们带着这份痛心,这份难过,这份不舍,这份依恋,举起酒杯。
生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师:就这么不知不觉,分离的时刻到了,不得不分开了。什么也不说了,什么也不能说了,就让所有的情都化在这杯酒里吧。那就(生接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窗外,柳枝上那挂着的雨滴正悄然滑落,你觉得这还是雨吗?这哪是雨啊!那分明就是点点离人泪啊!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看到柳树就想到分别。此时,他们还有心看窗外的美景吗?让我们再次端起酒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四、音乐渲染,品味诗境,情读古诗。
1、过渡:元二奉了皇上的旨意要到塞外去守护边疆,这一去,不知何日才能相见。王维百感交集,对朋友的深挚情谊都浸透在了这浓浓的酒之中,所以他又劝元二(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生)西出阳关无故人。(课件出示最后两句)
2、请端起酒杯喝下这杯酒了吗?(生:喝下了)
3、顺势引导学生,预设学生可能会这样回答,通过点拨,导读,让学生融入诗情中:
师:这是一杯怎样的酒?(生:离别的酒)
师:既然是离别的酒,喝一杯够不够?那么王维又劝元二——(生)
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又是一杯怎样的酒?(生:友谊的酒)
师:友谊的酒就更应该多喝一杯。——(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还是一杯怎样的酒?(生:祝福的酒)
师:祝福的话儿太多了,知心的朋友,再喝一杯吧!——(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这更是一杯怎样的酒?(生:浇愁的酒。)
师:离别的愁说了说不完,远行的人,喝了这杯浇愁的酒吧!——(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相机板书:依依惜别 深情厚谊
五、拓展诗文,升华情感
1、过渡:其实在浩瀚的唐诗宋词中,像这样送别朋友或思念亲人的名篇佳作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看唐朝诗人高适的这首《别董大》。
2、学生自读后在小组内合作读。
3、小组展示成果。
六、小结:同学们,读了这些送别诗,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人间最美是真情”。就让我们今后继续畅游在古诗的海洋里,不断诗化我们的心灵吧!
七、作业:
据说,元二来到安西一年后,曾给王维写过一封信:(王维兄,展信问安!记得去年今日„„)由于年代久远,之封信已残缺不全,聪明的你,能根据今天这堂课所了解的,补全这封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