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发展对学生终生影响心得体会5
全面发展对学生终生影响心得体会
一、了解、宽容和信任学生,满足他们被尊重的需要
人最根本的内在驱动力是其所追求的自我价值,这需要一个良好的受尊重和受重视的成长环境和相关的发展主体性的教育条件。对于学生,如果缺乏被尊重的情感体验,就无法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价值观,而学校教育也就培养不出优秀人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如果教育者要从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从多方面来了解学生。”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生,可采取观察分析、资料分析、个别谈话、调查等方式,如制定《学生情况调查表》,自设调查项目,内容可包括学生的过去和现在,学生成长的家庭生活环境和经常接触的人或事,学生的优缺点和特长爱好,甚至他们的苦恼和忧愁。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找到适合他们个性特点的教育途径与方法,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过程并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满足学生责任心不断增强的需要
奥地利著名教育学家布贝尔说过:“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育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教育过程的积极参与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渴望有机会了解与成长相伴而来的责任。比如,在针对学生某些不良行为制定防范措施时,班主任应允许学生有发言权,和学生
杨光耀 共同商定这些措施。这实际上给了学生自我选择的机会和权利,体现了他们的自主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也就使学生逐渐地学会对自己负责,并勇于承担责任。又如,班内板报的设计、学校运动会的组织、社会活动的安排等,都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空间。这样,一方面,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教育影响才能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知识信念,并不断得到强化,最终就会作为一种精神品质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参与学校生活和未来社会生活的一种准则。另一方面,学生的这种转化反过来又有助于教师进一步发扬教育民主,培养与学生的和睦感和共鸣感,从而真正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合作者。学生需要多方面的机会去培养兴趣和发展潜能,班主任应象播撒种子的农夫一样,尽量提供肥沃均衡的土壤,让学生在可预见的、独立安全的环境中勇敢地去尝试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当然,班主任在建设良好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并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民主作风下自觉地培养自治自律精神,不断地增强责任感,进而促进其自身的全面成长。建立和睦相处的同学关系,满足学生正常人际交往的需要。
与人和睦相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诺贝尔奖获得者温伯格曾经说过:“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多少取决于你与谁一起上学。”学生之间的接触在时间上最频繁,在空间上最接近,因此,班主任应积极地引导学生之间的交往,充分开发学生的交往资源,努力营造和谐良好的班级道德氛围,以满足学生具有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的人际交往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相互欣赏、相互重视、相互关怀的关系,使他们形成对人际关系的正确认识和信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扩大,学生之间培养起真诚友好的同窗之情与健康的人格,就会从感情上把爱的范围不断扩大,愿意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更多的人,这无疑为他们以后走出校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适应未来社会所必备的另一种个性品质是竞争意识。在学习生活中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它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这就要求班主任正确地引导学生之间的竞争。要使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要完成一项重大任务,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方面的力量所能及的,而是需要一批人、各个方面齐心协力,精诚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只有建立宽松、和睦的班级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际交往态度,才能引进合理的竞争,并在竞争中架起友谊的桥梁,促进班级成员间的互助互爱。
四、严格、耐心地教育学生,满足他们认知发展的需要学生在认知道路上能否取得进步和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之严与爱的有机结合。在班集体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具有各自不同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他们都渴望得到师爱的浇灌与扶持。不过这种师爱并不等于母爱,而要与严格要求融为一体。因为我们的教育就是通过外在的科学、合理、严格的要求来体现,并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认知需要和实际行动。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举措
一、常规教育持续改进 “五个一活动”持续优化,“主题班会”的课程体系进一步丰富,“成长记录袋”进一步规范,其评价、激励、导向作用进一步彰显。各年级学生会组织、“学生校长助理”的自主管理职能到位,形成了学生自主管理的体系。继续实行了日常无分数评价机制,阶段综合素质评价的体系得到完善与落实。
二、专项活动统筹落实 严格执行减负规定,制定了《学生体育锻炼实施方案》并严格落实,让“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四大活动合理的贯穿到一学年的德育工作中。组织了“牵手阅读,在书香中成长”读书节、“和谐校园•快乐成长”文化艺术节、“为全运喝彩”阳光体育节和“实践•创新•成长”首届校园科技节等活动。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徐文耀研究员、山东发明协会理事陈明泉来校作了专题科普报告。
积极探索情感与道德教育的新途径,与Ta16青年志愿团共同建立开放的“体验式工作坊”,举办了的“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大型公益活动。广泛开展了“班级文化氛围”建设活动。
三、系统工程稳步推进
我校扎实组织实施了“2+1+1工程”,学校制订了《“2+1+1工程”暨学生特长星级达标实施方案》,对该项工程的总体目标、实施原则、项目内容、认定标准与办法、组织保障等做出了规划与要求。已经成功组织了两批“2+1+1工程”学生特长认定。
四、实践公益活动拓展
“星级义工实施方案”全面启动,鼓励学生做社区义工,各班积极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班、组为单位的学雷锋活动小队活跃在各个社区。近日,我校学生到王府井广场等繁华地段进行报纸义卖活动,用所得义款购买爱心礼物,在重阳节来临之际赴王舍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淄博晚报记者对此次活动进行了跟踪。
第二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岳版)高中历史新教材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影响
浅谈(岳版)高中历史新教材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影响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广东省于2004年秋季学期起全面启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近几个月来的教学实践认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较之旧课程有很大不同,体现出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浅谈新课程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影响
高中《历史》教科书试验本以其全新的面目,基于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要求,自1997年秋季学期在江西、山西、天津二省一市启用至今,已成套面世并完成第二轮的教学实践。应该充分肯定的是,它是我国二十多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的丰硕成果之一,是历史学科发挥学科功能、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水准的最值得推广的教科书。现就该教科书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影响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一、优化教科书结构,着眼于素质培养
历史学是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内容繁杂,博大精深。作为历史课程,一方面,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受到高中课程设置和教学规律的限制。新教材在以往教材编写的基础上,很好地抓住了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编出了新意,创出了新的水平。
(一)注重高中教学特点,设计三大板块
中学教育两大任务,既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的新生,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军。同时,高等院校因专业设置的不同又有文、理科新生的侧重选拔。基于这一特点和要求,新教材从素质培养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实际出发,定中国近代现代史为必修课,在高一年级开设;而世界近代现代史为选修课,在高二年级开设;中国古代史则作为X科限定选修课,在高三年级开设;不作毕业和升学要求的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则以选修课的形式编定,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或由学校自行安排教学。教材编写的这种安排是科学的。置中国近代现代史于高一必修,体现了总书记关于“两史一情”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有利于帮助青年学生掌握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中国人民探索救国道路、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步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使其进一步了解国情,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树立民族自信心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为其更好地进行学习和今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作为高考要求的X科限定选修课,包括世界近代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与中国近代现代史一起构成了较为完整的历史课程体系,不仅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而且具有基础的历史学学科韵味,其素质培养的侧重点在于为高校相关专业招收合格新生和学习深造相衔接。而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教材的编写,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无疑对学生学好其它人文学科起着积极的辅助作用。新教材三大板块的设计,其意义是深远的:第一,打破了建国以来多套历史教材单一形式、单一教育内涵的编写样式,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历史学科的风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第二,层次清晰,在义务教育基础上,根据青年学生心理的趋向成熟和情操培养的要求,发挥历史学科的教学功能,有利于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择业意向的确定。第三,从素质培养的角度看,对青年学生未来的成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他们形成改革开放意识和参与世界竞争的意识,而这正是新教材所体现的编写意图。
(二)切合教学实际,优化教学结构
新教材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在编写的形式上采取了多元化,多视角:课文由正文部分和阅读部分相结合,地图、图画、表格和文献资料切入课文,图文并茂,习题设计难易并存,课型除必修课外,还增设了活动课、自学课等研究性学习课型,等等这既给学生提供了大量 1的学习信息,又给教师在教学中提供操作方便。这种编写形式,应该说是此前多种版本经验的积累和发展,既扩大了教学的信息量,又因为规定阅读部分仅供参考不作统一要求而不增加学生负担。这就给了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空间,使其在不加负的情况下通过阅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认识的能力,有助于其思想修养、思维定向方面的素质培养。同时,习题设计一改以往单调、呆板的面孔,题型形式多样,随教学内容、层次的不同而不同,但总的特点是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师而言,教材编写的多元化、多视角,使其备课时能更多地倾注于调动多种教学手段作用于学生,如将课中的材料设计一道题目切入正文组织讨论,既可活跃课堂气氛,又可无形中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作用;课后的练习,特别是“阅读与思考”,既可激发学生动手动脑,培养研究兴趣,又为导入新课作了铺垫。可见,教材编写者是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而精心设计的。从教学实际出发,优化教学结构,可以认为是这套新教科书的一大特点。
二、精选教学内容,定位于较高层次
高中阶段的青年学生,是人生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课程,无疑对他们产生重大影响。义务教育的历史教学内容,给了他们肤浅的印象,如果说起了刺激他们学习兴趣的作用,那么,针对他们心理因素的趋向成熟,精选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定位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新教材在这一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考虑课程安排,增删适度
高中历史课程,依据大纲安排,必修课、选修课、X课限定选修课总课时253课时,分述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和中国古代史,分五册安排五个学期教学。人类历史如此漫长,留下的史料浩如烟海,这就要求编写人员精选教学内容,在有限的篇幅内系统表述。新教材按章节体以全新的面目面世,符合大纲精神及编写要求,切合教学实际而不拖泥带水。从编写的内容来看,选材简炼,表述精当,紧紧扣住历史发展主流。五册教材中,历史现象过程性叙述压缩恰当,既有来龙去脉又无赘言废语,同时较之以前教材删去了不必要的一些人物事件。从基于较高层次的教学要求来看,为使表述较为完整又增加了一些内容,其中中国古代史增幅较大,如历代政治经济制度等。增删教学内容,考虑了时代的要求,考虑了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这是必要的也是恰当的。
(二)摒弃“左”的观点,述评科学
历史现象是客观的,历史发展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新教材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述评历史发展的脉络,摒弃了以往“左”的偏向,使之更为科学可信。如世界近代现代史及中国现代史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曲折发展内容的选定和表述方式,突破了以往框架,回避僵硬教材的桎梏。既指出其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又明晰其理论、实践的曲折发展进程。同时教材引用邓小平、****等同志的谈话精神,帮助青年学生正视这一历史现象,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这一方面来看,新教材的历史味更足,确实体现了其认识社会和教育的功能;确实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一步了解国情,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三)介绍史学动向,反映科研成果
教科书的选材,特别是学术性较强的课程,实际上反映的是学术界普遍认可并作出结论性的成果。但是,学术研究不会是静止的。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史学理论的发展,对历史现象的考证、阐释总有新的见解、新的成果。而教科书一经编写也总得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以往教材面孔陈旧大概是过于强调稳定的缘故吧。新教材的编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史学界的科研成果,较之以往版本更为科学。如中国近代史不提三次革命高潮,而以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划分为若干阶段。又如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分量,不回避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曲折。还如世界历史增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一章,调整各章节标题,延至90年代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史学界的新科研成果。对于一些有争议的内容,教材采用注脚的方式也予以
介绍提示,如对太平天国运动性质认识的不同观点、第二次世界的全面爆发时间的不同说法、“三个世界”概念的不同解释等等,其目的在于昭示史学动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研究的欲望。
三、实践“试验”教材,落实素质培养
新教材为学生素质的培养提供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近两年的教学实践,我们的认识是紧紧把握三个提高:即重视学科功能,提高学生的基础素质;重视知行传授,提高学生的完整素质;重视面向全体,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围绕这三个提高,我们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不断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意义极为重大。新教材已在教学内容上迈出了一大步,从着眼于培养少数“尖子”到趋向于提高全体学生的水平。而提高整体教育教学的质量,则是教学方法的改革问题。这其中,师资是关键。近两年来,我们未间断过师资的继续再教育。其方法,一是积极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新教材培训;二是教师外出学习,广纳经验;三是科内教师互学,畅谈体会和感受;四是接受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考核等。学习交流的内容,除学习新教材外,更为关注的是如何落实素质培养的教学方法。对于学历到位的教师们来讲,知识的更新和补充不会太困难。但习惯于升学教育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却非易事。为此,教学中,我们严格要求,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三个提高的深远意义,自觉地接受新的教学思想并作用于日常工作中。
(二)加强教研,推动素质教育
在新教材教学中,我们始终感觉到:要推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首先教师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此,教学研究工作我们视为先导行为,常抓不懈。根据学校教学安排,我们历史科组按照三个提高的要求,对新教材展开研讨,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首先定位:①兴趣②知识。其次,正在编写一套《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丛书。它通过“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分清纲目层次,理清内在联系,达到认知的双重目的;通过“重点、难点剖析、误点研究”对学生难以把握的疑难问题、重要概念等用简要的文字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通过“反馈检测、高考追踪”帮助学生准确认识自己“学得怎么样”,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提高学习水平。《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的编写,有利于参编骨干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和发展,有利于帮助各校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化,同时也加强了我们历史科组的教研力度和教研风气,提高了我们的教研水平。再次,我们历史科组对新教材展开了课题研究,探索了《历史问题教学》这一研究课题,并出版了《历史问题教学研究》专著,初步展示了我们在推广素质教育过程中所取得的一点成绩。
(三)开阔视野,学生走上前台
新教材的可读性,《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的任意选修,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实践中,我们很注意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发挥他们在素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为此,我们开设了《把研究性学习引进高中历史课堂尝试》的研究性课程、《走进历史伟人的内心世界》的第二课堂、《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等辩论型课程。从这一角度来看,新教材所赋予的物质条件是不可低估的。同时,也反映出当今的学生群对素质教育欢迎和参与的热情是高涨的。
四、教改任重道远,素教仍需努力
高中历史新教材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检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它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体现出积极向上的影响。但是,在教学中,要跟上它的步伐和力度,仍需继续努力。
1、对教材中“阅读与思考”的指导,要求教师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新教材较之以前版本增设了较多的“阅读与思考”篇幅,其目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但是,如果教师自身业务水平滞后的话,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积极性。为解决这一问题,虽人教社历史室组织编写了相应的《教师教学用书》,但在使用中,发现有些是很不尽人意。
2、世界近代现代史阶段基本线索的编写,要求教师有较强的阶段特征综合概括和相互关联的述评能力。因为世界历史的时空编写跳跃性大,又受篇幅的限制,为帮助学生对章节线索的把握,编写者设计出了每章后的基本线索图示。但给人的印象是,这些线索图示实际上是每节教学内容的基本知识要点。所起的作用是帮助学生予以识记。我们注意到,教材的章实际上编写的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阶段。其阶段特征是什么?主要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联系?对历史发展的共同作用、影响是什么?等等图示未能起点拨作用。这些,编写人员无形中就对教师提出了要求。
3、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体系完整、内容全面,目标定位较高。这是好事,也是无可厚非,但目前我省的情况是高中生每周只有2课时,显然,如此短的时间要完成这么多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有点拔苗助长。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要有较高的驾驭教材和驾驭学生的能力。无疑这是对中学历史教师的挑战。
4、中国古代史教材体例的新摆布,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驾驭能力。中国古代史的编写采取朝代兴衰、典制介绍、经济状况、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文化发展分述的方式,其中典制介绍是新增写的。这种体例,好就好在全面、系统,也可从纵向成体。但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未能在课前熟悉结构,很难就一节内容表述全面,而要在介绍朝代兴衰中将某些典制的作用概括进去,就有重复之嫌。因此,要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在全面掌握阶段或相关知识结构的前提下注意分寸,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我们充分肯定高中历史新教材的成果,也充分认识到新教材对培养21世纪人才的要求。新教材体现了时代的精神,引导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第三篇:学生全面发展工作总结
李村小学2017年学生全面发展工作总结
对李村小学来说,2017年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再创佳绩的一年。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学生活动精彩纷呈,教学工作硕果累累,办学水平快速提升。在所取得成绩和荣誉中,无不渗透着每一位教职工的辛勤付出。为使新学年的工作有新的突破、新的成就,我们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盘点、梳理。现将过去的一个学年的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完善教学常规,提高质量
1、重视课堂教学。
一年来,努力引导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开展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自我完善,逐步形成了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行为的长效机制和工作制度。引导教师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进一步激发了课堂活力,使课堂充满了生长气息。学校积极引导教师“终身学习、全员学习”;重视教师技能培养,要求教师定期上交三笔字、简笔画。积极鼓励教师撰写论文、案例。
2、严格把好上课关。
在课堂教学管理上,我们细化教学操作,强化质量意识,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在校内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坚持相互听课制度,并做到每上必评,每听必评。教师在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中互相切磋,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3、扎实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课堂上要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课外加强辅导,发挥优生优势。引导差生多复习,多练习,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三、积极开展德育工作,力求创新
一个没有人格的人,即便知识再多,也无甚用处。因此有人说,智力不好的人是次品,身体不好的人是废品,而道德不好的人是危险品!因此为了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为了开展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了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面对多层次、信息化的新形势,学校把德育工作列入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中。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总之,一年来在全体教职工辛勤工作,奋力拼搏下圆满地完成了工作目标。我们深信: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功与艰辛相伴,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们将迎接新的挑战。
李村小学 2017.6.25
第四篇:学生全面发展总结
伊宁市潘津乡中心学校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学生全面发展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学期, 对我校说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再创佳绩的半年。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学生活动精彩纷呈,教学工作硕果累累,办学水平快速提升。在所取得成绩和荣誉中,无不渗透着每一位教职工的辛勤付出。为使新学年的工作有新的突破、新的成就,我们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盘点、梳理。现将过去的一个学期的学生全面发展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凸显特色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我校不断地完善、绿化、美化、净化校园自然环境,致力实现让每一块墙壁说话,每一株草朩含情,每一个角落传神。在操场的围墙上喷上运动的图案和标语,体现出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在这种校园文化的熏陶下,我们的教育起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努力完善教学常规,提高质量
1、重视课堂教学。一年来,努力引导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开展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自我完善,逐步形成了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行为的长效机制和工作制度。引导教师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中,进一步激发了课堂活力,使课堂充满了生长气息。学校积极引导教师“终身学习、全员学习”;重视教师技能培养,要求教师定期上交三笔字、简笔画。积极鼓励教师撰写论文、案例。
2、严格把好上课关。在课堂教学管理上,我们细化教学操作,强化质量意识,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在校内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坚持相互听课制度,并做到每上必评,每听必评。教师在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中互相切磋,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4、扎实做好“培优补差”工作。课堂上要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课外加强辅导,发挥优生优势。引导差生多复习,多练习,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三 积极开展德育工作,力求创新
一个没有人格的人,即便知识再多,也无甚用处。因此有人说,智力不好的人是次品,身体不好的人是废品,而道德不好的人是危险品!因此为了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为了开展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了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面对多层次、信息化的新形势,学校把德育工作列入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中。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总之,一学期来在全体教职工辛勤工作,奋力拼搏下圆满地完成了工作目标。我们深信: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功与艰辛相伴,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们将迎接新的挑战。潘津乡中心学校一定会迈上新的台阶!
伊宁市潘津乡中心学校
2013年12月20日
第五篇:学生全面发展总结
学生全面发展工作总结
这一年来,我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以人为本、依法治教、以德治校、科研兴校、创新举校的办学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县教育局《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目标》的要求,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培养有素质的霍城人为办学方向,坚持教育的三个面向,着力整体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对本学年工作做一总结:
一、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1、坚持领导班子行政例会和行政决策,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班子成员深入课堂,认真听课,还参与评课,指导教学,了解、掌握教情、学情,在所任的教学中起到了示范作用。
2、利用周一全体教师会议,经常性地进行师德师风的教育和引导,传达和正确解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的各种政策,布置落实每周工作,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3、通过师德考核、班主任工作评议、一日常规检查评比、班主任工作交流、周三的业务学习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本学期未发现教师违反师德规范行为。
4、在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上下功夫,开展校本培训,坚持组织观看优秀课件,开展校内听课、评课活动,包括随堂课、研讨课、展示课。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地区组织的各项比赛,如:三笔字比赛、课件制作比赛、论文比赛等。
5、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和学历进修,尽可能为骨干教师的外出培训提供经费保证,继续教育全部达标。
6、落实岗位责任制,结合校情,经教代会讨论,征求全体教师意见,调整和改进了学校考核奖惩制度,充分发挥激励机制。
二、积极开展德育教育:
1、每周进行国旗下讲话,晨会、班会课还开展了专题教育讲座,主题围绕“如何做一个文明人”“友善待人”“学会宽容”“环境塑造人”等内容进行教育。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化为每周、每天、每堂课上的具体要求。如:“我学会了宽容与谅解”“同学间没有了争吵”“用过的东西能放回原处”“随手捡起身边的垃圾”“关注灾区儿童,我们是一家人”“民族团结开红花”等,使学生容易对照,容易做到。通过一日常规检查评比,促进学生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自觉性。教育局对我校的检查反馈中,对我校的德育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2、利用班会课开展国情、法制、环境、消防、交通法规、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少先队大队部的红领巾广播经常向学生介绍科普知识;组织学生结合时政开好主题班会;开展“争做好人好事”,平时学生拾到的钱、物无人认领就交给少先队,每学期公布捐款人和拾金不昧的学生名单,并用以帮助身边的同学;学雷锋活动义务劳动、进行爱绿护绿宣传等,这些活动活化了教育内容,深化了教育主题,使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寓以其中。
3、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组织少先队员走向街头,打扫卫生,宣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组织学生参观119消防大队;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街头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开展“把安全带回家”活动;中午午休时间,提倡“以静养心”,各班组织学生看书、看报、听故事,拓展知识,了解社会;科学、艺术兴趣小组,指导学生做一些手工作品、小制作、编织、美工等,举办作品展示。这一系列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审美情趣。
4、召开了家长会。利用家校联系卡,家长调查表,各班班主任认真地从教育和心理学的角度指导家长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使家长明白既要工作又要教子的重要性,明白老师的苦心,促进了家长与老师的联系,赢得绝大多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起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三、素质教育抓紧抓实:
1、开齐、上足、教好各门课程,无增加课时现象;严格按规范教材、规定教辅用书征订和使用,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2、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加各项学习。主要学习《义务教育法》、教育理论、教学法规、教育技术能力、师德规范、课程标准、教学六认真细则等为主。
3、教导处围绕质量开展学科验收和综合质量测评。进行了全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单项验收,开展了各年级各科的公开课讲评、数学口算竞赛、英语口语展示等活动;校内每个月进行一次“六认真”检查。通过检查、调研和测评,及时了解各科质量情况,找出差距,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质量。
4、严格执行三项规定要求,确保学生每天的广播体操、眼保健操、大课间、课外活动、素质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每天安排一节体育课或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开展了三次小型体育比赛,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育达标率,合格率与优秀率。结合校情,学校制定了综合活动计划,做到内容、人员、时间、场地的落实,对活动情况纳入一日常规检查考核内容,每天由值周老师对活动情况进行检查,纳入文明班级评比中。
四、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我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是办学条件急需进一步完善。主要是学校硬件建设还没到位,教学微机室急待完善,实验室未装备,急需完善常规的实验设备设施。二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管理方面,其入格、到位、规范、科学等还应该进一步加强。
目前,我校正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多渠道、全方位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教师群体,使全校教师都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修养、先进的教育思想、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在成绩和困难面前,我校全体教工一定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贯彻《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继续发扬负重自强、团结拼搏、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力争早日实现“把学校建成方向明确、治学严谨、发展全面、校容优美的县一流学校”的奋斗目标。
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