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题小像》第二课时练习题(定稿)
一、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1. 心存汉社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咬定青山不放松,______________。
3. 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
4. 我自横刀向天笑,______________。
5. 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
6. 国破尚如此,______________。
二、连一连。
陆游
《竹石》
我自横刀向天笑
文天祥
《示儿》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鬼。
郑燮
《过零丁洋》
但悲不见九洲词
谭嗣同
《绝笔诗》
留取丹青照汗青
吉鸿昌
《狱中题壁》
任你东南西北风
第二篇:题自写像诗歌
即月眠江底,还能与紫色之林微笑。
耶稣教徒之灵,吁,太多情了。
感谢这手与足,虽然尚少
但既觉够了。
昔日武士被着甲,力能搏虎!
我么!害点羞。
热如皎日,灰白如新月在云里。
我有草履,仅能走世界之一角,生羽么,太多事了呵!
第三篇:《苦糖》第二课时练习题
一、按原文填空。
1、我把弟妹(),自己()。我的血一下子(),那罐里的东西有一种()的滋味,叫做()。
2、我()了砖头,把凳子()走,()不再吃了。可是那凳子和砖头(),这下我()了一大把,满满()了一嘴。
3、一个多月后,我的小手()玩了()糖。
二、读句子,体会加点字情感。
1、可母亲只是抱着空罐子发呆,连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是那白色的晶体趴在舌尖上,咕噜一转,那神奇的滋味就会在整个口腔里激荡开来,化成温柔的流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我的指尖触摸到那神物时,我的心缩了一下,只拈了一小撮,舔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积累
一、关于母爱的名言。
1、世界上的一切光荣与骄傲,都来自母亲。
2、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3、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二、歌颂母爱的古诗。
游子吟
【唐】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四篇:《苏武牧羊》第二课时练习题
一、按原文填空,并在横线上写出从句中体会出的意思。
苏武留胡(),()又(),穷困()年。_________
渴(),饥(),()北海边。_________
心存(),旄落()。_________
历尽(),心比(),_________
夜在()时听(),入耳()。_________
转眼(),雁群()。_________
白发娘(),红妆(),三更(),两地()?_________
宁(),大节()。_________
终教()心惊胆碎,()。_________
二、在下面的句子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亲爱的老师,我们今后()在什么工作岗位上,()忘不了您对我们的辛勤培养。
2.夏天里,森林()闷()热。
第五篇:2、《腊八粥》第二课时练习题
2《腊八粥》第二课时练习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C)
A.油腻(nì)
嘟囔(dū)
腊肉(là)
B.肿胀(zhǒng)
沸腾(fèi)
孥孥(nú)
C.锅铲(chǎn)
搁置(gē)
栗子(sù)
D.唾沫(tuò)
焖饭(mèn)
奈何(nài)
2.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拟人)
(2)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排比)
(3)你们想,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反问)
3.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1)“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语言描写)
(2)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心理描写)
(3)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动作描写)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腊八粥
冰心
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母亲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10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她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
(选自《冰心七十年代文选》,有删改)
1.这篇文章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写到了煮腊八粥的哪些人?
五代人。母亲、“我”、“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
2.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文章通过这条线索把哪三件事串联在了一起?
腊八粥。“我”的母亲纪念她的母亲、“我”纪念“我”的母亲、“我”的第三代孩子纪念周总理。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三、请你在括号里分别填上一个字,然后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一读,你会有意外的惊喜。
你能照样子也来写一写吗?一衣带()落石()生入()里逃()离死别
牛鬼蛇()通广()快人()口如()览无余
手无寸()证如()清水()而不()事求是
虎口余()死存()羊补()不可()门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