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深远意境的创造(写写帮推荐)

时间:2019-05-12 02:2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深远意境的创造(写写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深远意境的创造(写写帮推荐)》。

第一篇: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深远意境的创造(写写帮推荐)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深远意境的创造

摘要

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的园林大概最能说明问题(最能说明什么是意境)。那么什么是中国园林的意境呢?就是突破小空间,进入无限的大空间。**古典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因此古典园林在意境创造上取得的成就和艺术手法是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本文以**古典园林为研究案例,阐述其深远意境创造的艺术手法。

关键词

古典园林 意境 内涵 创造

1.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1.1意境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意境是中国园林的内涵,赋予园林艺术以灵魂,情由景生,境由心造,情景交融而产生意境。所谓园林意境,是高于直观的园林景观的审美范畴,是通过所见的具体景象来暗示更深更广的美好境界。景有尽而意无穷便是如此。园林意境的感知,产生于园林景物对游人的影响。在造园实践和建筑实践中,意境的创造有着独特的体现,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因为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并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之美,而就是在于艺术意境之美。这样的意境能够给予观者更为丰富的美的感受。以下就以中国古典园林杰出的代表作之一**园林为例,阐述其古典园林的意境创造。

1.2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通过综合运用各类艺术语言(空间组合、比例、尺度、色彩、质感、体型)造成鲜明的艺术形象,引起人们的共鸣和联想,构成意境。中国园林的特点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也不是一片孤立的风景的美,而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物,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物本身,而在于它们可以引导游览者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从而丰富游览者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1.3古典园林的意境

古典园林的意境,是比直观的园林景象更为深刻、更为高级的审美范畴。蕴含了造园者的人生态度,并通过精彩的园林景观打动游人,使其在园林中驻足蕴含了造园者的人生态度,通过景物中的题咏,感悟到造园者所赋予景物的思想内涵。

1.3.1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之精髓

造园者自身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等深层次的文化内容都凝聚在景物中,体现在园林的空间环境里,也就是通过眼前的具体景象,暗示更为深广的幽美境界,是景有尽而意无穷。这便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之精髓。明代有位造园学家,名叫计成,他有一部书叫《园冶》,其中有一段话: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中国每一处园林都少不了亭子。亭子在中国园林的意境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建筑物起什么作用呢?它的作用就在于能把外界大空间的景象吸收到这个小空间中来。

1.3.2突破有限,进入无限

中国园林的其他建筑,如台榭楼阁,也都是起这个作用,都是为了使游览者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也就是突破有限,进入无限。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一点,就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篇文章一开头就指出,兰亭给人的美感,主要不在于亭子本身的美,而是在于它可以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这两句话是很有名的。说明,中国园林建筑的意境,就在于它可以使游览者从有限的时间空间进入无限的时间空间,从而引发一种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

2.中国古典园林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2.1诗词、中国画对造园意境的影响最大 一座园林是由很多景点组成的,而各景点均可包含各自的意境。**古典园林,往往是通过模仿和想象而感悟到有限的空间里达到咫尺山林的感觉。如网师园水面较小,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它的实际情况,水面聚而不分,仅在东南和西北角伸出水湾小涧,**池岸叠石处理成洞穴状,却能造成源头深远,使你感到此处水面与外界宽广的河流山涧相连,无形中扩大了水面的界线,给人余意不尽的印象。

2.2园林景物,构成景外之境

精彩的园林景物,构成景外之境,而通过这种境,对人的感化感知而产生情,这就是园林的情境交融。情的产生除了园林景物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景、境是外因,而人则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即景物感化人、感知人,即情景交融。因此,对于古典园林的欣赏,首先要了解其历史背景,园主的生活经历,以及当时的造园风格等因素。在游览中细细品味,感悟园林意境之所在,因此,游人的生活经验、文化素养、思想情感等,决定了其对园林意境的感知感化的程度。

2.3园林意境的感知

2.3.1园林意境的感知,产生于园林景物对游人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人的眼、鼻、耳3个感官上。作用于眼睛的主要为景物的外形、空间比例尺度、色彩、明暗,这些方面也是构成园林景观的主要部分。如拙政园的听雨轩,轩外种植芭蕉,它宽大的叶片在雨滴的敲击下发出清脆的声音。松风亭利用风入松间,发出沙沙松涛声,感受宁静。这些由景物的外形而产生对景物的意境的感悟,便是园林意境的感知。

2.3.2园林意境是园林景物所体现的深层次的一种境界

景是实的,而境是虚的,是变化的。境是由景的存在而产生,景是肉体,而境是灵魂。境的虚亦非虚无缥缈,而是园林意境的一种空间想象和时间想象。即景物产生意境,意境让人感知,真山真水进而影响到人的思想情感。

3.园林景物与自然界

园林景物与自然界的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和天象变化(日月星辰)紧密相关。也正是这些不断变化的天时景象,使得意境更加深化,趣味无穷,给人以更深的艺术感受。园林里很多景物,都是以此为主题,来寄托造园主寄情自然,把自身溶入到大自然之中的情怀。如网师园的月到风来亭,其对联取自唐·韩愈的诗句:晚来秋将至,长月送风来,在这里秋夜赏月,月光、池水、波光交相辉映,一幅诗情画意的景象。留园的闻木樨香轩,是秋季的景色,在其四周种植桂花,花开时节,四周飘香。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为夏季景色,亭四周环水,水面种植荷花。待霜亭则为冬季雪景。这些都是以时间季节的转换变化,来体现造园者所寄于景物的意境。

4.意境寓于景物

园林的意境依托于园林景物,意境的表达不能缺少景物所构成的外部园林空间。如拙政园的造园主导思想是超尘脱俗,在建筑上以主体建筑远香堂与之呼应,山水上则以远香堂北侧的主水面和远香堂南的主假山,以及堂东的小土山来营造外部空间,而主景为水中荷花,体现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思想境界。

5.意境主导造景

园林的意境虽然是以园林景物来传导体现的,并通过对园林景物的园林空间环境的感悟来达到,但园林意境先于园林景物而产生。也就是说,在园林景物创造之前,景物所表达的思想性已经存在,并在园林景物创造过程中,自始至终指导着园林外部景物的营造。如**网师园,以渔隐为主题,其主体景象自然以水为主,即为网师、渔翁所寓居的境界,水便处理为理想的渔场湖面,创作出湖光飘渺的景象。

6.园林意境与人

园林的意境完全是因人的存在而存在。意境是精神境界之所在,是人类特有的东西,离开了人,意境也就无从谈起。在这一意义上讲,园林意境自造园开始便赋予了造园的动机、目的,直至造园结束。园林能给游人感知,而由此产生共鸣,皆由园林意境的特定效果所致。首先,造园者的思想情绪、世界观、社会背景、生活经历等,对园林有着直接的影响。其次,不同的思想感情反映在不同的园林景物中。园林的意境产生在造园前,也存在于园林景物的创造过程中,指导着景物的构筑。因此,园林意境存在于园林景物创造的全过程中。而在园林景物建成之后,它所带给游人的感受,是要游人通过身临其境的感悟,深刻体会景物本身之外所包含的时空。

中国造园注重景和情,景自然也属于物质形态的范畴。但其衡量的标准则要看能否借它来触发人的情思,从而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氛围即意境。因此造园的经营要旨就是追求意境。一个好的园林,无论是中国或西方的,都必然会令人赏心悦目,但由于侧重不同,西方园林给我们的感觉是悦目,而中国园林则意在赏心。

7.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园林的特点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也不是一片孤立的风景的美,而是有意境。**古典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典型代表,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园林注重文化与艺术的和谐统一,意境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高层次的美学概念。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实践中,采用了很多独特的手法来创造园林的意境。

7.1借景在园林设计中占的地位

一处园林的大小、规模是有限的,怎样将大自然的万水千山缩略于园中,得其神髓与意境,怎样小中见大,在有限中见出无限,是造园家为园林布景前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在**园林的造园实践中,常常采用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富美感。分景和隔景都是通过分隔空间来扩大空间感,增加景色的层次,使景色的趣味多样化。借景,则是把观赏者的目光引向园林之外的景色,从而突破有限的空间而达到无限的空间。借景在园林设计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它的目的是把各种在形、声、色、香上能增添艺术情趣,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素,引入到本景空间中,使景色更具特色和变化。

在**园林中,拙政园西部的宜两亭是借景手法的典型例证。虚实结合的美学原则不仅重视实景,而且重视声、影、光、香等虚景。园林意境的产生,是虚实的结合,情景的结合。不但要有景,而且要有声、影等景外之景,这样才能历久弥新,不断有新的境界。月影、花影、树影、云影、风声、雨声、水声、鸟声&&这种种虚景,在构成园林意境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拙政园中的松风水阁,亭侧植有黑松数株,有风拂过,松枝遥动,松涛作响,色声皆备。在此处看松听涛,仍能使人遥想起当年园中主人的高洁情操。又如听雨轩,轩前一泓清水,植有荷花,池边有芭蕉、翠竹,轩后也种植一丛芭蕉,前后相映。无论春夏秋冬,只要是雨夜,由于雨落在不同的植物上,加上听雨人的心态各异,都能听到各具情趣的雨声,境界绝妙,别有韵味。

7.2园林的含蓄美

园林建筑艺术常常通过含蓄与朦胧美来达到不尽之意。造园家在为园林布局时,常让幽深的意境半露半含,或是把美好的意境隐藏在一组或一个景色的背后,让观赏者自己去联想,去领会其深度,这就是园林的含蓄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景物置于月色和烟雨之中,迷蒙苍茫,隐约可见,比起风和日丽、一览无余的境界,更有一番韵味。这种欲藏先露的含蓄造园手法,在**园林艺术中实例很多。如拙政园,一进大门便横着一座假山,借以挡住游者视线,不使全园尽收眼底。也有利用建筑来起到掩映效果的。这种做法出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中。园林中的道路、山径、溪流,往往断断续续,弯弯曲曲,纡迴曲折,方能产生含蓄之意。如拙政园的梧竹幽居,一湾流水,逶迤曲折,绕过叠石,穿入花间,悄然远去,寄寓着深远的意境,使人感到流水淙淙无尽头。7.3古典园林的题名

创造园林含蓄朦胧的意境美,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手段是古典园林的题名。这大都与古典诗文息息相关,相当含蓄地点出了主要景点的美感特征及造园旨意。如浮翠阁取自苏**三峰已过天浮翠句,此阁建在西园假山高处,周围树木茂盛,故借以为名;题名充满诗情画意,的确达到了引人遐思、耐人寻味的含蓄效果。

8.园林植物树种形成意境深远的景观效果

我国传统园林植物树种,使人们产生比拟联想,形成意境深远的景观效果。自古以来,诗人画家常把松、竹、梅喻为岁三友,把梅、兰、竹、菊比为四君子,这些都是利用植物的姿态、特性使人联想特定的性格,即将植物人格化了,从而在有限的园林空间中创造出无限的意境。我国有些传统植物树种还寓意吉祥、如意。如个园中将白玉兰、海棠、牡丹、桂花分别栽植于园中,以显示主人的财力,寓意金玉满堂春富贵等。

8.1**古典园林中花木的运用体现的意境

**古典园林作为生活的空间,以封闭为主,其中花木的运用体现了一种静谧的美感和朴素自然的意境。花木作为构成园景的要素之一,它增添了园林的生机和野趣,丰富了景色的空间层次。园中山池的迂回,花木的富于变化,配以色调明净素雅、形体娟秀玲珑的建筑,给人以幽曲、秀丽、精巧之感,形成了江南园林的独特意境。如**亭的翠玲珑附近,有一处爽朗清静的院落,北边竹丛掩映,南面植以数株芭蕉,树影与白墙灰瓦的组合甚是优美,开圆洞门处,见对面景物的几个层次,楚楚有致,宛如一幅小品画轴,使人进入诗画一样的境界。再如留园的华步小筑,也是如此。

8.2花木创造的独特意境

分析花木创造的独特意境,物理属性大致包括色、香、姿、声、影等方面

8.2.1色彩方面

**园林以常绿树为自然背景,点缀各色花卉,皆以清静为主。花木的香味则使人身心爽朗,如置身于郊野。留园的闻木樨香轩,周围遍植桂花,开花时节异香袭人,意境十分优雅;拙政园的远香堂每当夏日,荷风扑面,清香满堂。

8.2.2在声的方面

**园林善于利用大自然的风声、雨声,使空间感觉千变万化,别具风味。拙政园中,在留听阁可留得残荷听雨声,在松风水阁听松涛阵阵,西风惊绿,更觉空间的幽静,在听雨轩听雨打芭蕉淅沥沥,每当春雨濛濛,感人至深。

8.2.3在光影方面

**园林常常利用自然光线产生的明暗对比、光影对比,配之以空间的收、放,渲染环境气氛。如留园的古木交柯,花木随着日照投映于白墙上,落影斑驳,形成优美的动景。源于花木的这些属性,造园家创造出了独特的意境,突出了一个清的美感,高雅动人。

9.结论

由以上论述可看出,中国古典园林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造园手法上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术的有机统一,并且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1**古典园林的意境创造艺术,深远意境的创造依附于景物的创造。其实在这个主题下,还应有很多不同的研究角度和空间,如动静的结合、时空的变化与持续等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我国古典园林留给我们思考的,不仅仅是园林空间本身,更是伴随园林的意境所包含的造园者的文化层次、思想情感及园林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值得后人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第二篇:高考作文怎样做到意境深远

高考作文怎样做到“意境深远”

“意境深远”是考场作文的高境界,那么,高考作文怎样才能做到“意境深远”呢?

一、注重画面的诗意美

要精心描绘富有诗意的艺术画面。朱自清在《关于散文写作》中说:“意境似乎就是形象化,用具体的暗示抽象的。”例如,贾平凹的散文《月迹》描述了三幅具有诗意的画面:一是孩子们在屋中盼月。二是在庭中望月。三是到河岸边寻月。在这宁静甜美的形象画面中透露出孩子们真挚、纯洁、天真而富有幻想的情趣,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热烈憧憬与向往。

二、追求画面的音乐性

在艺术画面的描绘中追求语言的音乐性,或者在艺术画面中融人与文章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音乐内容,达到诗乐结合、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例如,2001年高考山西考生写的《黄河需要诚信》:“乔老三上了船„„春去春来,风行风止,水涨水落,总能看见她挎着篮子徘

徊在黄河渡口。采一会苦菜,她就站直了腰向远处瞧瞧,红围巾随风招展,老远的船夫看见了,叫个不停,‘大妹子,还等呢?’她默默地站在沙旁河湾,注视着古道口,祈祷着河神,不知不觉地低吟着《走西口》:哥哥你走西口,妹妹我泪长流。哥哥你别变心,妹妹我守在村口„„’”“哥哥走西口,妹妹我泪长流”,这样哀愁宛转的千古酸曲,在浅浅的叹惋之中,昭示子淡淡的恻隐之情。

三、含蓄地抒发感情

要使自己的感情含而不露、自然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生动的形象描述之中。例如《骑骆驼的小姑娘》一文中写道:“有一个骑骆驼的小姑娘:绿的袍子,红的头巾,黄的腰带。她在骆驼的双峰上,顶天而立;天,蓝蓝的;地,白白的。她唱着歌儿,冉冉地驱驼,向东方走去。东方,那刚擦过胭脂的太阳,露出了那羞得通红的脸蛋儿。二十多年过去了。但在记忆的录像上,这小女孩,依然那么娇小,那么可爱„„”小女孩的录像究竟在作者心头激起了什么样的情感或想象的浪花,文章没有明说。但是通过那幅造型优美、色彩鲜丽的人物剪影,读者分明能清晰地聆听到作者深情地讴歌大草原和新生命的“弦外之音”。

四、形象地表达思想

通过比拟性的联想,把人的思想认识、精神气质移注到描写对象之中去,造成亦此亦彼,亦虚亦实、形神兼备的效果。袁鹰的《井冈翠竹》,之所以脍炙人口,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作者通过“睹物思人”和“以物喻人”的手法,成功地做到了笔笔写”竹”而又笔笔见“人”。从形的刻画上说,它简洁而生动地勾勒出苍山竹海的蓊郁气势;从“神”的寄寓上说,却又正是井冈山人民往昔和现今战斗风貌的剪影。

诗意美、音乐性,形象、含蓄地表达思想感情能使文章描绘的生活图景与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于一体,从而使文章“意境深远”。

第三篇:意境深远的句子

意境深远的句子

1、只有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才能拥有轻松愉悦的人生。

2、真正聪明的人,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有正确的人生态度,就能多几分从容。

3、人们于匆匆的岁月中,写着自己黄绿的故事,于忙忙的脚步中,演着自己枯荣的剧情。

4、心胸豁达的人是真正的强者,乐观则是他们的情绪体验。

5、人生就是一条莫测征途,我们总是忙着赶路,忙于迷路,总是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满足,却无法改变人生的长度。

6、人是矛盾的结合体,也许,难得糊涂才是一种超凡境界。

7、学会享受生命,爱坚强的自己,会保存路途深处的凝望,守侯身边每一份执着的过往。

8、走过的路长了,遇见的人多了,经历的事杂了,便会不经意地发现这人生中,总会有太多的波澜起伏。

9、如果人们想的都是欢乐的念头,人们就能欢乐;如果人们想的都是悲伤的事情,人们就会悲伤。

10、常说船到桥头自然直,可有时会撞到桥头不会浮,阴沟里都有翻船的时候,也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可路毕竟路还是路,有平顺有坎坷,钢筋水泥的不也一样能塌?

11、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使人心情开朗,轻松稳定,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热情与信心。

12、繁华人生,凄美瞬间。岁月流逝,如梦如幻。似乎一切都是自有天意。许多事情都无法去改变,也许上帝会给我们预备机会,但是往往我们都会错过机会。

13、活着也许真的很累,面临我们的是无奈,伤痛。苦难和坎坷。在孤寂中寻找依靠,在困境中寻找帮助,在苦闷中寻找安慰,在疾病中寻找希望。

14、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坎坷的,但正是因为其中的曲折、坎坷,才铸就了辉煌,孕育了成功,才使我们的生活更精彩,更有意义。

15、我们无法做到完美,只需做到问心无愧;无法左右世界,但可以选择人生;无力改变一切,却能释放自我。

16、生命就似一片绿叶,绿了,黄了,荣了,枯了。黄绿间,写着曾经,枯荣间,装着过去。

17、若不能释放淤积,会压抑前进的路途;若不能畅然心扉,会淡漠与外界的交流。

18、乐观是一种性格倾向,使人能看到事情比较有利的一面,期待更有利的结果。

19、人生就是一场盛大演出,一路上演出总是难得糊涂,一路上回顾总是难得麻木,总是在梦中解脱清醒的苦,停下脚步却不知身在何处。

20、不论是大道的探索,还是人生的追求,真正有所悟真正成熟的时候,你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常。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绚烂至极,终归平实。

21、人活着就是为了生活更快乐,更幸福,而幸福的生活要自己努力争取来的。

第四篇: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浅析---读《园冶》有感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浅析--读《园冶》有感

内容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是世界景观设计艺术中最丰富的遗产之一,它不仅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如:山水画、书法、建筑、雕塑、植物学、园艺学等,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人们都喜欢用诗情画意来形容中国园林的美。的确,在我国传统园林的发展中,园林艺术和它的左右近邻——山水画和田园诗文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每每借用山水画论。而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题对楹联等又常常受到风景田园诗文的启发。这种特殊的关系使我国园林艺术的风景美中常常散发出浓浓的诗情画意。意境一说最早可以追溯到佛经。佛家认为:“能知是智,所知是境,智来冥境,得玄即真。”

关键字:园林艺术 古典园林 园林意境 诗画同源 融合与发展

引言

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密切的关系。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东晋唐宋年间。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和山水游记。园林创作也发生了转折,从以建筑为主体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体;以夸富尚奇转向以文化素养的自然流露为设计园林的指导思想,因而产生了园林意境问题。如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对随行的人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有濠濮间想”,可以说已领略到园林意境了。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圭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等人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或风景开发者。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所经营的辋川别业,充满了诗情画意。以后元、明、清的园林创作大师如倪云林、计成、石涛、张涟、李渔等人都集诗、画、园林诸方面高度文艺修养于一身,发展了园林意境创作的传统,力创新意,做出了很大贡献。

一、古典园林的定义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尤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意,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涵。中国的造园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诗经》的记述中可以看出,早在周文王的时候就有了营建宫苑的活动。古典园林,在词典上的定义是流传下来的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在一定的时期内被认为是正宗或典范的。

古典园林分以下几个阶段:

1.利用自然山水、林木到人工造园的时期(公元前4000—公元前500年).造园艺术的萌芽时期,有了专门的园林—“昆明池”(公元前300—公元300的秦汉时期)。两汉时,私家园林也发展了起来,一公元些贵族、官僚在长安、洛阳两地建有园林。3.造园艺术的形成时期(公元265—公元589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统治阶级争夺激烈,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再加之道教、佛教的流行与影响,这一时期,寺院园林极为兴盛。4.造园艺术的成熟时期(公元581—公元907的隋唐时期)。由于经济得恢复,城市和宫苑建筑又发展起来。唐代的长安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建有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此外唐代的私家园林也很兴盛,贵族、官僚在京西筑园者甚多。

5.继成熟期后首次进入高潮的时期(公元960—公元1125的宋辽时期)。宋辽的中国虽远不是一个强盛的国家,但在填词和绘画艺术方面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些也必然影响到造园艺术的发展。.古典园林的高峰期(公元1368—公元1911的明清时期)。继明后,清代的造园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尤以康熙、乾隆两个时期为盛。

7.自清末到民国,中国的社会现状异常严峻,营造园林的社会基础不复存在,致使连续性中断。

二、意境特征

意境是艺术作品借助形象所达到的一种意蕴和境界。古典园林的意境,是比直观的园林景象更为深刻、更为高级的审美范畴。首先蕴含了造园者的人生态度,并通过精彩的园林景观打动游人,使其在园林中驻足,通过景物中的题咏,感悟到造园者所赋予景物的思想内涵。造园者自身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等深层次的文化内容都凝聚在景物中,体现在园林的空间环境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就是通过眼前的具体景象,暗示更为深广的幽美境界,是“景有尽而意无穷”。这便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之精髓。

园林是自然的一个空间境域,与文学、绘画有相异之处。园林意境寄情于自然物及其综合关系之中,情生于境而又超出由之所激发的境域事物之外,给感受者以余味或遐想余地。当客观的自然境域与人的主观情意相统一、相激发时,才产生园林意境。其特征可作如下阐明:园林是一个真实的自然境域,其意境随着时间而演替变化。这种时序的变化,园林上称“季相”变化;朝暮的变化,称“时相”变化;阴晴风雨霜雪烟云的变化,称“气象”变化;有生命植物的变化,称“龄相”变化;还有物候变化等。这些都使产生意境的条件随之不断变化。

在意境的变化中,要以最佳状态而又有一定出现频率的情景为意境主题。最佳状态的出现是短暂的,但又是不朽的,即《园冶》中所谓“一鉴能为,千秋不朽”。如杭州的“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扬州的“四桥烟雨”等,只有在特定的季节、时间和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才是充分发挥其感染力的最佳状态。这些主题意境最佳状态的出现,从时间来说虽然短暂,但受到千秋赞赏。

园林的意境完全是因人的存在而存在。意境是精神境界之所在,是人类特有的东西,离开了人,意境也就无从谈起。在这一意义上讲,园林意境自造园开始便赋予了造园的动机、目的,直至造园结束。园林能给游人感知,而由此产生共鸣,皆由园林意境的特定效果所致。

首先,造园者的思想情绪、世界观、社会背景、生活经历等,对园林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江南现存的私家园林中,不少园林的造园者,都是有文化、有抱负、有能力的人。由于其抱负在当时得不到发挥,便产生了寄情于山水、看破红尘、隐退山林的想法。如苏州四大名园的“拙政园”,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40年),园主王献臣,因仕途不得志,隐退苏州,借西晋·潘岳《闲居赋》中所说“庶浮云之志,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池沼足以渔钓,春税是以代耕,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俟伏腊之费,'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以寄托自己当时的思想感情。拙政园景点之中远香堂、荷风四面亭、与谁同坐轩等,便是当时造园者看破红尘,寄情于景物之中的具体体现。

其次,不同的思想感情反映在不同的园林景物中。如怡园的造园者顾子山在浙东做官期间,大肆搜刮民脂民膏。怡园中的“锁绿轩”、“金栗亭”、“碧梧栖凤馆”等都流露出他期盼大富大贵的生活态度。

以上两例证明,园林的意境产生在造园前,也存在于园林景物的创造过程中,指导着景物的构筑。虽然意境和景物是两个不同方面,但园林景观的营造构筑,是以园林景点景物所要表达的意境为指导的。如园林景观中建筑的层次、石块的颜色、质地等;水系的曲直、开合;树木的高矮形态,均根据意境的立意要求,并为烘托渲染意境的气氛而确定。因此,园林意境存在于园林景物创造的全过程中。而在园林景物建成之后,它所带给游人的感受,是要游人通过身临其境的感悟,深刻体会景物本身之外所包含的时空。而达到“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艺术感受。

中国园林艺术是自然环境、建筑、诗、画、楹联、雕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林境域的综合艺术效果,给予游赏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产生物外情、景外意。不是所有园林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具备意境,然而有意境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所以意境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三、中国的诗画同源

对于意境的追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由来已久。由于中国的传统是文人造园林,因而中国园林可以说是山水画和和田园诗相生相长,并同步发展的。中国画的最大特点就是写意,写意与写实的区别究竟在哪里?简单的讲,写实就是还自然的原貌,而不着重渗入人的主观感受。写意则不然,它虽然也要顾及到自然的原来面貌,但却注入了人的主观感受。就象是绘画那样,把对于自然的感受用写意的发法再现于园内。《园治》所说“多方胜境,咫尺山林”实际上就是真实自然山水的缩影。在《园治》中,像这种说法曾多次提及。

自古以来就有诗画同源的说法,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评王维中就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以诗情与画意总是紧密联系和不可分割的。但是从传递信息的角度来看两者又是不同的“画意”借视觉来影响人的感官,诗情不像画那么直观,不能单靠视觉来影响人的感官,因此我们把“观”改成“味”。古典园林借助听觉、味觉以及利用时令、气候的变化而赋予诗的意境美的见解在《园治》中也提到了很多。这种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以谋求诗的意境美的做法,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传统。

四、园林艺术的融合与发展

在园林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园林都有其代表作。在历史的变迁中,一些手法得到延续,一些则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园林艺术的融合与发展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是密不可分的,在园林的发展道路上,民族的融合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的经典作品必然是各个民族优秀精华集于一身。由于战乱和社会的动荡,我们的园林艺术曾停滞,这个断层是无法弥补的,今天的中国,今天的园林,究竟如何发展,是值得探讨的,也是我们这代人以至于几代设计师应该不断努力的。

《园冶》是讲艺术的,它凝结着中国美学、文艺学、诗品、画论的精华,强调的是虚无微妙,灵感顿悟,曲折委婉,传神写意。率性之谓道,高明的作者能创作千古绝唱,完全是纵情任性的自然结果。这里体现出更高层次的天人合一。《园冶》是中国造园学的一本奇书,蕴涵哲理,充满激情,堪称中国文化的一个全息元,不可当一般吟风玩月的书来读,此但可

为悟者心传,不足为执斧斤者道也。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造园手法上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术的有机统一,并且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意境是中国园林的内涵,赋予园林艺术以灵魂,情由景生,境由心造,情景交融而产生意境。我们只有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才能体会到,并运用到现在的园林设计之中,作为一个设计师我们只有提高自己才能提升当今园林设计的品位。读了《园说》和《园冶》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也有很多是自己看不懂的,陈从周先生的园林言虚实,为学亦若是。“余写《说园》,连续五章,虽洋洋万言,至此江郎才尽矣。半生湖海,踏遍名园,成此空论,亦自实中得之。敢贡已见,求教于今之方家。老去情怀,期有所得,当秉烛庚之。”是何等情怀,我们应该继续努力,似乎这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为了让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继续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陈从周《说园》

2.吕叔湘、丁声树《现代汉语词典》

3.彭一刚,1986《中国古典园林分析》1:1-6;3:10-12

第五篇: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意境美

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意境美

中文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一部分,集艺术、文学、哲学等多学科于一体,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以诗情画意写入园林”是中国造园艺术的特色。而园林中意境的营造,更使得这种艺术发挥至极致,它区别于绘画、诗词等需要借助于线条、语言等无形意境的创造,而是在有限定范围内通过特殊手法来表达出创作者的思想、意蕴,使景传递出情,情与景交融,由此形成情绝风雅,神韵独高,蕴含哲理,耐人寻味的园林境界,进而体现出博大的中华文化及其精髓。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实现人类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主张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密切结合的观点与中国古典园林不谋而合,因此分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对现代景观的发展尤为重要。

本文分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文化内涵,提出要点,并结合现代景观设计实例分析其营造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的传承与创新。明确现代景观实际事例应当以传统文化的蕴含为重,用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去剖析中国古典园林意境丰富的内涵,使之能够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思想和实践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为中国现代景观设计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 意境美 景观设计 传承与创新

ABSTRACT As a part of Chinese classical cultur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is a subject in integration of art,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and has a high cultural value..“To write a quality suggestive of poetry or painting gardening art garden” i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And the creation of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in the garden, but also makes the art of play to the extreme, it is different in painting, poetry and other need with the aid of in lines, language, and other intangible artistic creation, but in limited range through a special way to express the creator of ideas, meaning to make the scene conveys emotion, feeling and scene blending, thus forming the vast artistic, verve alone high, contain philosophy, intriguing Garden State, which reflects the breadth of Chinese culture and essence.One of the important goals of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is to realize human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harmony, advocate artificial landscape and natural landscape is closely combined with point of view and th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coincide.Therefore, the analysis of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to modern landscape develop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culture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and puts forward the main points, and combines with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case to analyze its creation techniques in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heritage and innovation.Clear practical examples of modern landscape should be in traditional culture contains, with modern people's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to analyze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rich connotation,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role in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idea and practice, find a feasible way for the Chines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1.意境之说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从哲学——文学——绘画——园林的过程。可以说意境这一美学概念贯穿了唐以后的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渗透到几乎所有的艺术领域,成为中国美学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理论概念。一切艺术作品,包括园林艺术在内,都应当以有无意境或意境的深邃程度来确定其格调的高低,并以它作为衡量艺术作品的最高层次的艺术标准[1]。

何谓意境?历来众说纷纭。最早可以追溯到佛经,佛家认为:“能知是智,所知是境,智来冥境,得玄即真。”[2]这是说凭着人的智能,可以悟出佛家最高的境界。这里所谓境界,即后来所说意境。所谓意境,是由审美对象的表象在审美主体的心中所唤起的一种广阔自由的想象、情感、理性等心理因素的综合。意境是意与境、情与景、神与物互渗互融所构成的艺术整体。意境的基本特征是,以有形变现无形,以物质变现精神,以有限表现无限,以实境变现虚境,使有限的具体形象和想象中的无限丰富形象相统一,使真实实景与他所暗示的、象征的虚境荣为一体。意境被奉为评价园林审美的主要标志[3]。

一切蕴含着“意”的物象或表象,都可称为“意向”(意象是意与象的统一。具有审美品格的意象,称为“审美意向”。其依照“象”的不同状态,可分为“艺术形象”和“内心图”[4])。形象与情趣的契合,是情与景的统一,景生情,情生景;情中景,景中情;虚实相生,弦外之音,味外之旨。意境的意蕴是深层的,它不停留于个别审美意象的局部、浅显、感性的层面,具有深邃的艺术底蕴;意境的意蕴是大容量的,突破有限进入无限,触发观赏者活跃的浮想联翩。“境无情不发,情无境不生”,意境要靠“悟”才能获取。中国人认为:从感情到语言符号再至体悟,对事物最微妙处的把握只能是超符号的心的体悟。这或许可以称为中国人对美的一种“潜美学”认识。意境的意蕴上升到哲理的高度,就会引发具有高度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宇宙感,具有极为开阔、深远的领悟性。

2.中国园林之意境

对于意境的追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由来已久。中国园林美学,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就是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园林造就的是一种意境,一种生命要体现自己勃勃生机的意境,它使人赏心悦目并与自然相通,使自然升华为富有诗意的境界。在艺术家的苦心经营下,造园成为一种有品位、有格调的园林意境的艺术创造。

3.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追求

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中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种类型。首先是对诗画意境的追求,其次是注重审美经验,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审美主体的能动性。园林毕竟是人造的景物,不可能将自然美完全逼真地再现出来,其中的诗情画意,多半是人的审美经验的发挥。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见{世说新语》);明计成《园冶》论假山说: “有真为假,做假成真”,都是强调在园林审美活动中主客观的密切关系。川因此,中国园林特别注重两种手法,一是叠山理水,因为假山曲水比较容易模仿自然,形成绘画效果:二是景物命名,通过匾、联、碑、碣、摩崖石刻,直接点明主题。两者都能较有力地引起联想,构成内在形象。第三,表现在空间的塑造,私家园林面积都不大,皇家宫苑又是私家园林的集锦,而诗情画意的美学内涵则是某种连续委婉的曲线流动。因此必须运用曲折、断续、对比、烘托。(1)人造美与自然美

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造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人与自然处于对峙状态。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造建筑也尽量顺应形势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所以我们常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来形容中国园林的自然意境。、遮挡、透漏、疏密、虚实等手法,取得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无穷效果。

中国园林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中国人的自然审美观的确立大约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当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士大夫阶层经常因为淡漠政治而邀游山林并寄情山水之间,于是便借“情”作为中介而体认湖光山色中蕴涵的极其丰富的自然美。同时我们看到,虽然中国园林从形式和风格上看属于自然山园林,但实际在造园的过程中并非只是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特征,而是在深切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将自然界的众多元素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且这种创造却并不违背蔼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顺应自然并更加深刻的表现自然。

(2)形式美与意境美

由于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反映在造园手法上便各有侧重。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的却是形式美,一种对完美构图的追求;中国造园虽然也同样重于形式,但追求的却是一种意境美。古希腊毕达格拉斯学派提出的黄金分割以外,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它不仅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甚至对音乐、诗歌等听觉艺术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与建筑有密切关系的园林更是奉之为金科玉律。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种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创造意境美的做法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但不能因此否认以形式美为追求目标的西方园林,我们认为一个成功的园林,无论是中国或是西方的,都应达到陶冶人的情操,赏心悦目的目的,但由于侧重不同,西方园林给我们的感觉是悦目,而中国园林则意在赏心而已。(3)逻辑性与混沌性

西方园林对形式美的追求还影响到了园林的空间主次关系,例如凡尔赛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另外,西方人擅长思维逻辑化,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这种社会意识形态大大影响了人们的审美习惯和认识环境的过程。

我们可以从中国私家园林的道路设置看出其中逻辑与混沌的区别,首先是园路的回环性,不走回头路;其次是道路疏密适度,游刃有余,充满着大自然的随意性;第三,园路与景相通,曲径通幽,园中道路因景而得,随地形和景物而曲折起伏,若隐若现,丰富层次关系,活跃空间气氛。(4)必然性与偶然性

西方造园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刻意追求几何图案美,必然呈现出一种几何制的关系,诸如轴线对称、均衡以及确定的几何形状,如直线、正方形、圆、三角形等的广泛应用。有了原则,就会在运用当中遵循这些原则,达到实现形式美的园林意境。因此,就象解答数学方程式一样,西方园林由于遵循必然的标准规律而显示出形式的必然性特征。

中国造园走的是自然山水园林的路子,所追求的是诗画一样的境界。在造园过程中也十分重于造景,取材于自然,那么自然之大,变化之丰富就必定使造园无规律可循,所以中国园林只能到大自然中去发掘素材。(5)入世与出世

在许多西方园林著作中,经常提及上帝为亚当、夏娃建造的伊甸园。《圣经》中所描绘的伊甸园和中国古代人所幻想的仙山琼阁异曲同工。法国的古典园林表现最为明显。王公贵族的园林中经常宴请宾客、开舞会、演戏剧,从而使园林变成了一个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露天广厦,丝毫见不到天国乐园的超脱尘世的幻觉。

同样,想象中神仙生活的场景对中国古代的园林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曾数次派人赴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蓬莱、方丈、赢洲去获取长生不老之药,但都没有成功。因此,他就在自己的兰池宫中建蓬莱山模仿仙境来表达企望永生的强烈愿望。汉武帝则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在上林苑建章宫的液池中建有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自此,开创了“一池三山”的传统。到了魏晋南北朝,滋生出一种消极的出世思想———隐居于城市山林,啸傲泉石。因此与西方园林相比,中国园林只适合少数人玩赏晶位,阖家欢聚,进行社交往来。而不象西方园林可以容纳众多人进行公共活动。从这意义上讲,中国园林又是儒道互补,追求入世精神的典型展示。

不论东西方园林艺术有多大不同,但人们通过造园实现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是一致的。今天,我国的城市建设正在向注重环境和生态方向发展,更深入的理解东西方造园的美学思想,对我们在实际设计当中恰当的运用其中的精髓很有帮助作用。

4.中国古典园林意境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

黑格尔曾经说:“凡是能够满足我们精神生活,使精神生活有价值、有光辉的东西,我们知道都是从希腊直接或间接传过来的。”(《哲学史讲演录》)。他的这番话说明了一个道理,人的生命的最高价值,是在某个精神层面上能够得到“归属感”,而这种“归属感”不是凭空得到的,它必须凭借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建立,也只有具有这样的文化积淀,才能使人类文化跨越几千年的传承,而日久弥新。当我们在了解了中国古典园林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后,似乎可以借用黑格尔的说法而得出相似的结论:中国园林所满足的,远不仅仅是人们游山玩水等享受的需要,更多地是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建立起一个能够使人们心灵得以诠释和升华的空间。

在现在这样一个似乎是越来越理性化和功利化的时代中,如何能够拥有像古人一样品味山水而乐在其中的意境,是我们作为景观设计者所首要考虑的。这种追寻景观意境的过程就是追寻一种修养的过程,这种修养,来源于社会和自然的结合。在众多的古典艺术中,园林因为它在功能和空间形态上的特点,以及它对众多文化艺术的包容度之大而首屈一指。也许造园的手法和要素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但它给我们的启发却是最为直观、生动和真切的。人们对自然的感知和探求,以及对意境美的追求从未改变,因此对于意境美的追求在今天的景观设计中也应该有所体现。立足于人们对功能性、舒适性的要求以及对审美的趋向、对自由化和人性化的追求,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与风格,通过与人工美的巧妙结合,在人文景观、环境景观中达到师承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使现代景观设计的内涵得到极大的拓展与延伸。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11 [2] 刘海燕.中外造园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87 [3] 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7.276-277.

下载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深远意境的创造(写写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深远意境的创造(写写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意境的创造和运用

    略谈意境的创造和意象的运用一、意境的创造什么是意境?“意境”是一种 艺术概念,指文学艺术作品中所描写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相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唐代......

    中外造园艺术论文-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中国园林艺术课程论文 题目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美 专业 建筑学 学号 0801404-15 姓名 舒洪波 指导老师 周小梅 所在学院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浅析--读《园说》和《园冶》有感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浅析--读《园说》和《园冶》有感 0.引言中国园林艺术的渊源 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孕育出来的园林艺术,同中国的文学、绘画有亲密的关系。园林意境这个概念的思想......

    求意境深远语句优美的诗词

    求意境深远语句优美的诗词,最好是略带伤感的类型 比如: 晏殊的那首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 年代:【宋】 作者:【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理念[共5篇]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理念 1.以小见大、因地制宜 中国古典园林的因地制宜,一是景观设计要考虑地址原貌,二是景点布置从整体需求出发,分主次关系。当今有一些设计师往往忽略了以......

    品味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艺术中的一枝奇葩。无论是北方的皇家宫苑,还是江南的私家花园,造园者都注重发掘自然之美,顺乎自然又给以艺术加工,使自然美与人工美得到和谐的统一,具有极高......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 教学设计

    :反思与点评 配乐朗读古诗在美术课堂中引起反差,并带动学生情绪,紧接下来的精美的图片极大的勾起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向往,引起兴趣.诗与画使得学生心灵得到净化,导入的时候......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 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 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材: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全一册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园林之母”,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独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