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现代诗歌二首》教学设计 长春版[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20:0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现代诗歌二首》教学设计 长春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现代诗歌二首》教学设计 长春版》。

第一篇: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现代诗歌二首》教学设计 长春版

第4课《现代诗歌二首》教学设计

相信未来

【课前5分钟】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灰烬()凝露()瞳孔()摇曳()轻蔑()惆怅()曙光()不屈不挠()2.食指,原名,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代表作有、等。与舒婷、顾城、北岛等同为“ 诗”的代表诗人。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下列诗句的空格中。

(备选词语:诉说 笼罩 叹息 倾泻 寄予 依偎 蜷缩 查封 缠绕 留给 湮没 交织)

①当蜘蛛网无情地□□了我的炉台 ②当灰烬的余烟□□着贫困的悲哀 ③当我的鲜花□□在别人的情怀 ④是□□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4.下面是对食指《相信未来》这首诗歌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前三节,一唱三叹,“相信未来”就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奏出了诗人心底的最强音。

B.诗的最后一节,用谆谆教导的方式,满怀激情地号召人们“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C.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语言让人们懂得了在逆境中怎样好好生活,怎样自我鼓励,怎样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对明天的承诺!

D.诗写于1968年。从诗中不难看出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5*.你认为诗题“相信未来”有几层含义?请结合诗歌作简要说明。【随堂大家练】

6.对第三节诗句的朗读,停顿不准确的一项是()

A.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B.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C.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D.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阅读下面两节诗歌。完成7—9题。

爱心

用心

专心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7.下列对诗歌中意象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B.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C.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D.鲜花——收获的果实 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有了美好的归宿 8.谈谈你对“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这一句诗的理解。

9.认真品读这两节诗歌的语言,仿照这两节诗歌的语言形式,用“当„„当„„我依然„„写下„„”句式写一个长句。

10.《相信未来》整首诗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诗人“相信未来”这撼人心魄的信念。请根据以下两节诗的内容,说说诗人“相信未来”的精神动力。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课后30分】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

1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A.蛛网 罔替 惘然 置若罔闻 魑魅魍魉 B.花圃 当铺 哺育 匍匐前进 铺张扬厉 C.瞳孔 潼关 胴体 憧憬未来 童年往事 D.凝露 露白 绿林 露一手 花露水 1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摇曳 游弋 曙光 不屈不饶 回光返照 B.睫毛 捷报 枯滕 客观公正 辛辣嘲讽 C.评定 订正 修定 老马识途 炉火纯青

爱心

用心

专心

 的确,我十分珍惜属于我的/那条弯弯曲曲的荒草野径,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我流浪儿般地赤着双脚走来,/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我乞丐似的光着脊背走去,/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这使我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但我有着向命运挑战的个性,/虽是屡经挫败,我决不轻从。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注】食指写于十年**结束后不久的1979年的这首诗,堪称是《相信未来》的姊妹篇。它们影响了整个一代人,当年的许多知青,在生活极其艰难和理想接近破灭时,正是《相信未来》和《热爱生命》鼓励他们顽强地活下去。

15.这首诗选取了很多意象,如“攀附的葛藤”。请从文中再选取几个相似的意象,并说说它们的共同特点以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16.谈谈你对第三节中“用痛苦来做砝码”“以人生作为天平”的理解。

17.试将《热爱生命》和《相信未来》作比较,说说这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的相同之处。

(二)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远和近顾城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18.阅读上面的两首诗歌,说说你更喜欢哪一首,同时说明理由。(答题不少于150字)

《相信未来》参考答案 【课前五分钟】

1.Jìn,nínɡ,tïnɡ,yâ,miâ,chïu,shǔ,náo 2.郭路生,《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朦胧

爱心

用心

专心

16.“砝码”和“天平”密不可分,则“人生”与“痛苦”总是相随。这两句话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和痛苦的哲理性认识,表现了作者正视痛苦,直面人生的昂扬斗志和不屈精神。

17.选用恰当的意象表达情感,在情感表达上悲壮而不悲戚,凝重而不沉重,感慨而不感伤,迷惘而不迷惑,是痛苦中的呐喊,是滴血的呼唤,是含泪的微笑,是顽强奋进的生命之歌!

18.(略)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一)书写•读音

1.为加点的字注音,并在横线上将该词语抄写一遍: 干瘪()_________ 驳船()_________ ..蜗行()_________ 胚芽()_________ ..迷惘()_________ 隧洞()_________ ..纤绳()_________ 淤滩()_________ ..2.根据解释从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⑴非常疲乏。()⑵极新(多指服装)。()⑶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⑷鲜红。()⑸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理解•积累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的作者是我国当代女诗人。这首诗以 人称写成,诗中抒情主人公代表着。

4.将“老水车、驳船、矿灯、稻穗、路基”这几个形象、填入下列空缺处: 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是失修的;是淤滩上的 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

5.仿写诗句: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爱心

用心

专心

正在喷薄: ——祖国啊!

6.在第一节诗中,诗人排列了哪些意象?它们有什么特点? 7.第一节诗通过一系列意象,写出了祖国怎样的历史面貌?

8.第二节诗中,“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两句诗表达 了怎样的含义?

9.前两节诗都是写祖国的历史,侧重点有何不同?

10.诗中所描写的对象有的有下旬承接,(如“老水车”在纺着疲惫的歌),有的则没有下旬承接(如“干瘪的稻穗”),仿照课文,在下面诗句后添加一句诗,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①我是干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我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第三节诗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 感情的?

12.诗中的“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 应用•迁移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爱心

用心

专心

达了抒情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诗中,“我是你„„”或“我是„„”’句式反复出现,强调“我”和祖国一同走过艰难困苦、一同经历沧桑,‘“我”和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这个“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这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意对亦可)

13.对比 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14.并列 总结全诗,点明主旨

15.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挫折阻力等 既然我们选定了人生的目标,那么我们要做的只能是永远向前,决不回头。

16.热爱生命,不计结果,不畏风雨。(意对亦可)

爱心

用心

专心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现代诗歌二首2

第6课《现代诗歌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引导学生体验诗歌作品的情感意蕴,形成自己的理解。2.体会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3.学会运用比较阅读,鉴赏诗歌。教学重点

1.理解穆旦诗歌所表达的深沉的爱国情怀。2.理解北方农村背景的寓意,感受其中蕴涵的痛苦。3.掌握比较阅读的一些方法。教学难点

1.理解“炭火”“祖先”“灰烬”等意象表达的思想。

2.理解重点句“一样地躺下,一样地打鼾”“我们的祖先是已经睡了,睡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正承接着雪花的飘落”。

3.理解“人类的一个思想”的内涵。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

一、导入新课。

古今中外,有许多以冬天为题材的作品,同学们知道哪些?(自由回答。)

通过刚才那些作品,我们不难看出,冬天在作品中往往给人寒冷、压抑、萧索之感,以冬为背景的作品,也往往象征着某种悲凉、残酷、肃杀的环境。有一位现代诗人,他喜欢写冬天,他临逝前的最后一首诗就题为《冬天》,他就是被称为中国现代新诗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穆旦。今天我们将学习他上个世纪40年代的代表作——《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我们将采用比较阅读的方式进行,比较的诗歌同样以冬为背景——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二、学生自读,比较两首诗。

三、比较分析。1.学生讨论、交流。2.教师总结。(1)背景选择:艾诗选择“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为大背景,描写人民的悲惨命运。穆诗选取的是以“寒冷的腊月的夜里,风扫着北方的平原”为时空大背景,来抒发民族遭受苦难的痛苦之情。

(2)意象选择:艾诗以北方和南方典型的人物活动为内容,描写了寒冷的雪,悲哀的风,漫长的夜,父老姐妹,背井离乡,流离失所,惨遭敌人的蹂躏„„直接揭示痛苦的生活。穆诗从景物和人物两个角度,用了一连串的意象。景物方面,诗人描绘田野枯干、岁月尽竭、牲口憩息、小河冻结、寒风肆虐,仿佛历史同被屠杀的同胞的鲜血一样凝固了,到处没有生机,没有活力;苍天仿佛被鬼子的刺刀捅破,世界又倒退到冰川纪,没有温暖,没有欢笑。人物方面,诗人写了“在古老的路上”灯光映照下的“一副厚重的,多纹的脸”,饱经沧桑的老人,还在寒夜里为生计奔波。“他想什么?他做什么?”“亲切的”、美好的梦想,却被现实的“吱哑的轮子压死”在路上。诗人还写到了孩子:在寒风的侵扰下,“谁家的儿郎吓哭了,哇——呜——呜——”,在这寒夜里,孩子的哭声更加衬托出寒夜死一般的静寂。在日寇的铁蹄下,人民的苦难通过这一老一少两个意象充分展示出来。诗歌结尾处描绘的意象可谓意味深长,“在门口,那些用旧了的镰刀,锄头,牛轭,石磨,大车,静静地,正承接着雪花的飘落”,在静静的承受中,中华民族实际上正孕育着撕破乌云的闪电和粉碎寒冬的春雷!(重点)诗人为什么要用儿郎的啼哭打破这宁静,而且写“他就要长大了渐渐和我们一样地躺下,一样地打鼾”呢?父辈的生命是艰辛苦涩的,子辈则应代表新生和希望,然而他们长大成人后,仍和父亲“一样地”,儿子将和父亲一样地劳作,一样地辛苦,一样地疲惫,一样地麻木和呆滞,民族的苦难就这样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这是何等不幸,何等悲凉!诗人以平静柔和而又令人心酸的抒情笔调,深刻揭示了 20世纪40年代中国农村的生存面貌。

(3)手法运用:艾诗擅长运用新鲜而贴切的比喻和形象而生动的拟人等手法:“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这个比喻给人的感受,不仅有寒冷,而且还有凄清、痛苦和忧伤,饱含着情感,给人以联想,给整个画面涂上了一层悲哀的色彩。在“饥馑的大地”这一诗句中,大地被人格化了,他“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把农民们被迫离开家园和土地、流落他乡、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情景,用一个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凸现出来。穆诗擅长使用排比,并且在句式整齐的基础上求变求新,从而避免了排比句式的呆板,使排比句式既整齐又错落,生动婀娜:写“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岁月尽竭了,牲口憩息了,村外的小河冻结了”,一连串的萧索凄清意象铺排,令人如堕冰窖,不寒而栗。写狂风肆虐,“风向东吹,风向南吹,风在低矮的小街上旋转”,使人联想到日寇在中国的横行霸道,无恶不作。

(4)风格:艾诗自然晓畅而不流俗,感情真挚而不做作。穆旦诗歌突出的风格是沉郁顿挫而不悲观,含蓄蕴藉而不晦涩,更富有深沉、凝重、悲壮之感。

四、朗读背诵。

五、布置作业。

诗人穆旦是20世纪40年代“九叶诗派”中的佼佼者,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派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他命运多舛,一生颇富传奇色彩。请同学们上网或去图书馆查找有关诗人的信息与作品,以《有一个诗人叫穆旦》为题,写一篇文章。

(《金黄的稻束》)

一、导入新课。

假设同学们看到秋天田野里金黄的稻束,会想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你们想到的与稻束之间往往有什么联系?你是怎么由稻束想到它的?两个事物往往具有相关性,这是一种思维方式,叫联想。联想极富特性,它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借助“联想构思”而创作的诗歌——《金黄的稻束》。

二、初读思考。(学生自读,作旁注。)

1.作者由金黄的稻束联想到了什么? 2.你认为诗歌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联想构思?

三、初读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评论。

教师归纳:稻束——疲倦的母亲——沉默的雕像——沉思——人类的一个思想。

四、再读思考。

诗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他们之间有怎样的“相关性”?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诗人通过类比联想,由成熟稻束的低垂,首先想到的是“无数个疲倦的母亲”,她们看上去都“有些疲倦,有些宁静,又有些寂寞”。尤其诗人将“皱”与“美丽”并列,可以想见,她们都由青涩走向成熟,孕育生命。在岁月中成熟,成为孕育生命的伟大力量。在“暮色”“远山”的映衬下,稻束又成为剪影般的效果,像静默的雕像,由静默,自然给人低首思索的感觉,而思想,人类的思想皆要经历季节的生长、痛苦的孕育与丰富的收割,一如这金黄的稻束,一如疲倦的母亲,这是人类永恒的定律。

五、难点讨论。1.文中的“你们”指的是谁?

2.怎样理解稻束的沉思令“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3.“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这是怎样的一种思想?

(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见解。分析详见教师教学用书。)

六、读诗识人。

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你觉得郑敏是一个怎样的诗人?引出作者介绍。

七、布置作业。1.思考与讨论三。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事物进行联想练习,并试着把自己想到的内容谱写成一首小诗。提示:如枫叶、雪花、干枝、石头„„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蒙古草原狼》教学设计长春版(新)(范文模版)

《蒙古草原狼》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把握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合作探究小说主题。

3、了解蒙古草原狼的生活习性,感受动物身上的精神魅力。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概括的能力,感悟草原狼、草原马的特征。

2、通过深入品味、鉴赏精彩语句来把握小说中的艺术形象。教学难点:

理解动物身上表现的“人性”。教学方法:

品析法、讨论法、课件运用。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由蒲松龄的《狼》中狼的形象导入。

二、了解作者:姜戎——与狼共舞的人。

三、阅读文章,领会内容。

1、朗读:完成了解内容、解决字词的问题。

2、自读课文,把握内容、感知小说中塑造的形象(草原狼、主人公陈阵、大青马、毕利格老人)

3、交流初读体验。此环节,教师尽量不做引导不做过多评价,给学生创造思考与交流的空间,保留学生最初的阅读体验。

四、分析课文内容:

1、理清文章结构: 情节安排:

开端:陈阵忘记老人的叮嘱,从小路返回大队,危险迫近。发展:单人匹马遭遇狼群,强作镇定企图迷惑狼群。

高潮:面对草原狼的狡猾,陈阵急中生智击打马镫吓退狼群。

结局:狼群井然有序的撤退令人瞠目结舌。

2、画出对大青马描写的句子,分析大青马的形象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五、小结。

作业:再读课文,熟悉内容,感悟草原狼的形象和陈阵狼口脱险的原因。

第二课时

一、导入:由狼图腾舞蹈图片导入。介绍图腾的意义。

图腾一词是外来语,源自北美印第安部落,意思是“我的标志”或“我的家族”。图腾是一种受到崇拜的象征或符号,一般是指一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物体,在某一部落或传统民族中作为氏族或家族的象征,有时被尊为其创建者、祖先或守护者。

二、复述课文:感悟情节的特点。

三、分析课文:

1、陈阵在遭遇蒙古草原狼的前后心里感受有什么变化?

明确:恣意驰骋、充满快感——莫名紧张——极度恐慌无助、失去知觉——重拾信心、自我安慰——绝望——看到一线生机——震慑。

2、本文情节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文章险象跌生,情节跌宕起伏,引起读者极大地阅读兴趣。

3、陈阵狼口脱险的原因有那些?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明确:(师作结)面对困难和险境,人不能轻易地放弃希望,不能被恐惧吓得手足无措而忘记真正能解救自己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只要精神镇定,积极自谋,相信自己身上那种神奇的智慧和力量。

四、品析语句:分析狼的特点:明确狼有哪些让人崇拜的地方。

1、作者在文中对草原狼的描写非常传神,说说从下面句子中你能看出蒙古草原狼有什么特点?

(1)、十几条蹲坐在雪地上的大狼忽地一下子全部站立起来,长尾统统平翘,像一把把即将出鞘的军刀,一副箭在弦上、居高临下、准备扑杀的架势。(2)、他感到狼王正在伸长脖子向他身后的山坡瞭望,群狼都把尖碗形的长耳,像雷达一样朝着狼王张望的方向。所有的杀手都在静候狼王下令。

(3)、但狼群撤得井然有序,急奔中的狼群仍然保持着草原狼军团的古老建制和队形,猛浪冲锋,狼王靠前,巨狼断后,完全没有鸟兽散的混乱。

(4)、狼群中一头被大狼们簇拥着的白狼王,它的脖子、前胸和腹部大片的灰白毛,发出白金般的光亮,耀眼夺目,射散出一股凶傲的虎狼之威。

2、请同学们谈阅读感受或启示:

五、深入探究:

1、从课文节选的内容看,此书为何命名为《狼图腾》?

2、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作者要表达什么?讨论 一下)(可与蒲松龄的作品进行比较)

引导问题:“陈阵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此可怕庞大的蒙古狼群,居然被两只钢镫所击退。”难道狼群畏惧的真是这两只钢镫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师作结:

姜戎曾在写作《狼图腾》时说: 我希望通过小说告诉读者,什么是水草丰美的原始草原;被汉人憎恨唾骂的狼,其实是何等优秀的物种;我想告诉读者,狼图腾精神对于今人何其重要。我更希望汉民族能因此认识到我们是炎黄游牧先祖的子孙。

在广袤草原上生存、战斗的草原人、草原狼、猎马等,他们在低唱着大草原的神奇、雄壮,使人心生悲怆的感觉。

草原这沉默中的低唱,汇成一股精神力量,游动在古老、厚重的图腾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狼图腾。可 是,由蒙古铁骑和蒙古狼群纵横驰骋的游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经消失,所有那些有关狼的传说和故事正在从我们的记忆里退化。我们应该保护这份宝贵的资产,传承这份古老的文化和不屈的精神。

六、文学创作:结合文章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请填写下联:

1、上:留仙写狼连杀两狼见屠勇,下:

2、上:猎马智勇助人狼口脱险,下:

3、上:猛狼溃逃临危不乱,下:

作业:

1、课外阅读《狼图腾》。(《狼图腾》是一部全面研究狼、描绘狼,与狼共舞,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小说。小说以密实而丰富的细节,平实而不失诗意的语言,描绘草原狼与家驹、马群甚至与人激烈的运动战、奇袭战、游击战、伏击战„„为我们重现了千百年来游牧民族的辉煌场面。它不仅是一部狼的小说,更是一部历史与文化、人道与狼道、狼道与天道融会的小说。)

2、写一篇本文的读后感。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下册 10 现代诗歌两首教案 长春版1

4.现代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面对困境的坚强精神,培养学生强烈地爱国主义情感。

2、知识与技能:朗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中内涵丰富的意象。培养欣赏现代诗歌的能力。3.学习重点

1、理解诗中意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难点

理解本诗运用反复手法在创设意境及抒情上的作用

4、过程与方法:自主预习、小组交流、教师指导、课堂展示,反馈巩固。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及朦胧诗

永不绝望的诗人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

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代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如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舒婷: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初中毕业以后曾去福建插队,后回城当工人。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于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 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 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 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 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 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 1 译成多 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朦胧诗的定义:所谓朦胧诗,实际上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

朦胧诗的特点:㈠、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㈡、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心滤”的现实。

积累字词

(1)注音: 干瘪(biě)驳船(bó)蜗 行(wō)胚芽(pēi)迷惘(wāng)隧洞(suì)绯红(fēi)淤滩(yū)纤绳(qiàn)(2)释义: 疲惫:非常疲乏。簇新:极新(多指服装)。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绯红:鲜红。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

2、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1968年.3、诵读鉴赏,把握主旨

a)指名诵读课文,集体评议是否传达了自己理解的感情? b)合作讨论诗歌意象的运用

问题:仔细阅读第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

第1节: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2节: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收获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又孕育着新的希望 第5节: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的 第6节: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4、探讨第3节前三句的断句及理由?说说你的理解和诗歌的精妙之处。明确: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其中,“手指”与“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与“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曙光”与“温暖漂亮的笔杆”都是同位关系。将手指比做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比做托住太阳的大海,将笔杆比做曙光,即:手指是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是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漂亮的笔杆是曙光。

准确地表达了诗人要用手指拨动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表现了诗人奇诡的想象和壮阔的气势。

赏析示例:反复手法的运用是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本诗的前三节,都用大致相同的语言形式表示作者相信未来不变的信念,增强了诗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诗歌主旨。作者这样反复强调,在那种灰色的年代里,需要超乎寻常的勇气和胆识。

5、如果把第一节的三、四两句和第二节的三、四句对调,你认为可以吗?说说你的理由。不能对调 那样 就破坏了诗歌意境的协调完整。

6、有人认为“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破坏了意境的完整一致,你怎么看? 设计说明:设计开放性话题,进一步积极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允许个性化解读。可以认为“鲜花”与“紫葡萄”不相称、不协调,是作者的瑕疵;也可以认为有内在的联系,“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怀抱”糅合了作者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因为作者当时手抄的作品被别人据为己有。教师应充分肯定并鼓励敢于怀疑作者的学生,以激发大家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学习《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一、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 朗读注意事项:

⑴语速:舒缓;音调:低沉;

⑵重读对象:修饰语、中心词。方法:声音高、声音重、语速慢。

⑶注意节拍、停顿:读每一小节最后一句“祖国啊”前,要稍微停顿,酝酿感情。诗歌的每一节表达的感情不一样,每节之间需要转换感情,朗读时也要停顿。

二、语句分析

(1)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表达什么效果?

“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了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

(2)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又寄托着淳朴百姓对生活的祈愿。

(3)第三诗节的感情色彩发生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表达这种感情的? 第三诗节中的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一变而欣喜亢奋

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象征着祖国的希望。

(4)第四诗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用自己的理解概括本节内容。

第四诗节中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感情达到了高潮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和“自”,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

三.妙手续写

(1)根据诗意,从下面诗句中选择一句续写,使之与原诗和谐一致。教师示例,如: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弯的身躯(2)选写句子: 我是失修的路基,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新刷的雪白的起跑线,1、我是干瘪的稻穗,滋养你被劳作压弯的身躯。

2、我是失修的路基,撑起你沉重而又迟缓的脚步。

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荡涤你饱经风霜的苦楚。

4、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萌发你冰封已久的生命力量。

5、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等待你在裁判的哨声中飞跑。教学反思:没有介绍作者的其他著名作品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第4课教学设计

4、我的“长生果”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学习准备

在读书中使自己收获的经历。课时安排 1课时。学习过程

一、回顾导入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我爱读书”,在前几篇课文中,我们一直在和书进行着有趣地对话。《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篇关于读书的文章,看看它又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问题?(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为什么把书叫做我的“长生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看一看刚才提出的问题找到答案了吗?

2、同桌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和方法,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再旁边做批注。

4、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班级交流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看香烟人小画片;看连环画;

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得出了一些道理: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2)反复读一读作者例举的两篇作文,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悟出的道理的?你在自己的写作中有过类似的体会吗?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写作体验来理解,来谈自己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学习并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 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吗?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将书誉为长生果,作者对书的钟爱可见一斑。文中真实地回顾了作者少时与书的故事,使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景再现在我们眼前。读读课文,你是从哪里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通过重点段落和句子的分析,明白作者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看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时的津津有味,看连环画时的废寝忘食,读文艺书籍时的不求甚解,读中外名著时的如醉如痴。正是不断地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看来书真正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啊!即使多年之后品味读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那种读书的乐趣吧。

五、品读语言,学习积累

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生动的比喻。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3、恰当的词语。

流光溢彩、眼羡、津津有味、天长日久、如醉如痴、浮想联翩、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如饥似渴、不言而喻、黯然神伤、千篇一律、大显身手、心安理得等。

六、联系实际,升华感情

说一说你读书中的故事,你在书中的收获。

七、积累释放

1、抄写文中优美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将本节课的收获补充到自己的读书卡中。

3、把自己在读书中的收获写成一个小片段。

教学反思:

《我的“长生果”》一课,教学中使学生懂得了读书与作文的关系,通过重点段的阅读,让学生明白:一个是要构思新颖,别出心裁;一个是要写真情实感,在模仿借鉴后要进行呕心力血的创造,才能够打动人心,获得成功。

这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为本,读中思考,读中领悟,在文本中读出想象来。本节课,我没有讲得太多,词语没用我去解释,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自己去理解,板书也少而精。注意引导学生结合重点段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把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正是作者在书里如饥似渴地汲取营养,才不断地成长起来,所以在作者回首少年时光时才感到那样的愉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他们的课堂上,热烈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只有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时,他们主动的学习,自觉地学习,才不甘落后,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学习就成了他们的需要,成了他们体验成功的活动,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下载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现代诗歌二首》教学设计 长春版[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现代诗歌二首》教学设计 长春版[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回顾课堂思路 第一课时 识字 1. 激趣导入: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诗人们赞颂春天的诗歌。 2.小组学习16个生字。 (1......

    九年级语文下册 8《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长春版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全文的脉络,理解文章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文精炼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领悟......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国殇》教学资料 长春版(合集)

    一 国 殇 作家与作品 1.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外国诗歌二首课件长春版

    九 外国诗歌二首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歌,了解惠特曼、叶赛宁两位世界级诗歌大师,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了解并尝试运用几种鉴赏诗歌的方法。 3.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二首》教案

    长春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掌握背诵的技巧。 2.朗读成诵,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中名句内涵,并且适当扩展。领会诗中的哲理,体会诗......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赵普》教学设计(苏教版)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赵普》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文章围绕“以天下事为己任”的中心,选择了“刻苦读书、奏荐人才”两件事。理解文章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写......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草莓教案-精选文档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草莓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由一事物引发丰富联想的写法。 2.从文中得出启示。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作者丰富的联想。 2.难点:通过联想感悟作者所要抒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