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

时间:2019-05-15 16:0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

第一篇:一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回顾课堂思路

第一课时 识字

1.激趣导入: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诗人们赞颂春天的诗歌。

2.小组学习16个生字。

(1)回忆昨天新学的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法与换偏旁法。

(2)提出学习要求:组长组织学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些字?强调合作与互助。

(3)各组开始学习,老师巡视,发现好的及时肯定,有困难的及时提点。

(4)各组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情况,随时引导。学生有按结构分的,有按熟字加偏旁的。有用加一加等方法的。老师及时请大家为这些生字组词,加强词义理解。

(5)在表扬了第一组合作最好,学习效果最佳之后,给大家二次合作学习的机会,限时识记。

(6)开火车读生字、组词,及读词语的方法反馈学习情况。

3.小组学写6个生字。

(1)请学生自己描红,初步体会生字的间架结构。

(2)老师板书,请学生对照自己的描红进行点评。

(3)学生自己书写生字两遍。

第二课时 阅读 背诵

1.直接导入,出示第一幅挂图。

2.以第一行诗句的学习为路,指导学生理解诗句。

(1)请学生正确、流利、有节奏地读此句。

(2)质疑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相机引导:古诗中的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把词语的理解,用通顺的话说出来,就可以理解诗意了。

(3)请学生在解决完生字意思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理解。

(4)以这种方法,自主学习后三行诗句。教师巡视,及时点拨。

(5)学生汇报,老师适当补充。

(6)老师创设情境,想象唤醒思维。学生闭眼,随老师的引导想象画面。

(7)有感情地诵读此诗。

3.课中休息:早晨能够找到春天,歌曲中也能找到春天,齐唱《春天在哪里》。

4.导入第二首诗的诵读理解:不仅早晨有春天,歌声中有春天,乡村里更能找到春天。借导入语解释诗题《村居》的意思。

5.以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自由读诗,理解诗意。

6.巡视中发现学生对两句写景的诗句不好理解,更不好组织语言。所以在学生汇报时出现困难,老师及时调整,以讲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及诗句的意思。后两句很好理解,学生一点即通。

7.同桌合作,再次互相讲一讲此诗所讲的故事。

8.男女生比赛读两首古诗;一分钟时间快速背诵古诗;请几位学困生试背古诗;会背的同学集体背诵。

9.课堂小结:评评自己组的表现,评评别组同学的表现。培养自我反思及学会欣赏他人的品质。

反思:

第一课时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多半时间学生都在小组内进行紧锣密鼓的学习,学有实效,且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轻松。第二课时在最后应该拓展一下,学生背过的古诗也多,让学生试着找一些春天的古诗,或画一画春天,写一写春天。

第一首古诗还是让学生去说,第二首古诗几乎都是老师说的。对学情分析不够,事先铺垫不够。

第二篇:一年级下册第4课《让疾病走开》教案

主题目标:

1.树立对疾病地正确态度。

2.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3.了解春季防病治病的基本知识。

活动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生病真难受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体验、交流、讨论,感受生病带来的痛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疾病,培养学生的防护能力。

活动准备:

1.体温计。

2.学生课前调查一下春季以来周围人生病的情况。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请同学们谈谈自己课前春季疾病调查的情况。

2.小结要点:春天是个疾病多发的季节。

3.集体交流:学生交流自己或者别人生病时候的感受。

4.小结要点:生病真是一件不舒服的事情。

5.测量体温。

(1)生病时候重要的症状就是发烧,我们要学会测量体温。

(2)指导测量体温的正确方法,并告知学生人的正常体温。

6、小结:人体超过正常体温就是发烧,发烧时人会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如浑身无力,头疼等,这时最好量体温,以判断是否真的发烧了。发烧以后要多喝水,还要上医院。

活动拓展:

统计一下开学以来班上有多少同学感冒过。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防病有几招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疾病。

教学难点:了解防病的基本知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身体。

活动准备:

1.给学生讲防病知识。

2.学生课前向成人了解民间防病、治病的好方法。

活动过程:

1.导入:生病很难受,那能不能少生病呢?

2.知识介绍:请保健医生跟同学们讲讲防病知识吧!

3.小结要点:按照医生的话去做,一定能更好的预防疾病。

4.集体交流:你还知道哪些防病的方法?

5.小结要点:在生活中试试这些方法。

6.看图说话:

(1)讨论书上16页图片内容。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打预防针的情况。

(3)小结要点:打预防针有利于防止生病,不要拒绝打防疫针。

7.集体讨论:生病应该怎么做?学生自由讨论。

8.小结要点:生病也不可怕,关键是要配合医生的治疗。

第三篇:一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

海原五小

丁春娟

教材分析

《四个太阳》是一篇极富儿童情趣的短文,文章语言简洁、生动、优美,充满童真。课文分4个自然段,结构清晰,“我”画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表达了四个美好的心愿,同样也让读者们感觉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独特的创造和善良的心灵。内容催人向上,富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太阳对于学生并不陌生,可是不同颜色的四个太阳,却是学生前

· 所未见。抓住文章内容充满童趣、语文简洁、优美的特点,围绕着“动脑筋,有创新”设计教学,积极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读入手,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进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善于表达的能力。教学目标:

1.遵循儿童识记规律,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认字方法自主积累词语;在感知、理解、运用中让学生习得读懂课文的一般方法。

2.让学生观察、想象,体验四季的特点,在朗读中感悟作者的善良的心地和美好心愿。

3.根据教材特点,本课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主要采用创设情境、诵读感悟的方法,阅读时图文结合,观察图画,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阅读课文,读中感悟,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画太阳时表达的美好心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1、(图片贴在黑板上)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请大家齐读课题。我们知道小哥哥画了这四个太阳。瞧一瞧,这四个太阳多新鲜呀!

2、(出示课件:我会读书)。请大家边读课文边思考: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太阳?为什么?就把那段多读几遍吧。

3、同桌交流:你思考这个问题了吗?同桌交流一下你为什么喜欢这段?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结合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适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二、展开想象,读文悟境

全班交流:你喜欢什么样的太阳?为什么?(以下内容可根据学生回答的顺序进行教学)

1、学习交流夏季

(1)出示图片,创设情境,想象感受。师:炎热的夏天到了,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大地像是着了火,此时,你有什么愿望啊?(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清凉)

(2)图片对比,感受、积累清凉。

师:你能不能把这份清凉送给大家呢?你来读读这段吧。(3)学习理解“到处”一词,学生尝试造句。

(4)(出示本段)读出清凉带来的舒服的感觉。师范读后全体学生大声读,再找学生示范读。

师范读并指导: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5)指导背诵(出示图片以填空形式)。

(6)原来小哥哥画绿色的太阳是想在炎热的夏天把清凉带给大家。【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感受夏天的炎热,进而体会绿绿的太阳带来的清凉,积累词语

“到处”、“清凉”。】 2.学习交流秋季

(1)观看水果图片,读词感受水果的香甜,出示本段前两句齐读。

绿绿的太阳给我们送来一片清凉,那金黄的太阳又给我们送来什么呢?看!(出示图片)读!(出示课文内容:我画了个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果园里,果子熟了。)

(2)口语交际了解“邀请”。看到这红红的苹果、黄黄的鸭梨还有许多的水果,你最想干什么?(吃!)别着急,看,金黄的落叶飞舞着来到我们小朋友中间了,谁来扮演小落叶邀请我们尝尝水果呀?(指名“邀请”)

(3)引导感情朗读,积累“香甜”。

① 指导读“金黄的落叶忙着邀请小伙伴,请他们尝尝水果的香甜。”

板书香甜,标画积累。③

女生齐读本段。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与文字呈现(红红的苹果、黄黄的鸭梨、甜甜的樱桃、一串串的葡萄)体会水果的香甜;利用口语交际,了解“邀请”的含义,设计小小表演提升学生的兴致。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文,积累“邀请”、“香甜”。】 3.学习交流冬季

(1)创设情境,感受寒冷。

孩子们,冬天来了,北风呼呼地吹着,雪花纷纷地落着,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同学们冻得直打哆嗦。这时你最需要的是什么呢?评:你真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2)出示本段,读出温暖。

①你能不能把这份温暖送给大家呢?你再读读这段吧。”

②老师的手温暖了,脸还没有温暖呢,谁再读读。

③老师的手和脸都温暖了,你把温暖送给了大家,能不能说说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 ④男生齐读。4.学习交流春季

1、稍作梳理,提出质疑

冬天,红红的太阳给我们送来了温暖。(板书—温暖)春天,春天的太阳该画什么颜色呢?

2、播放课件:你觉得春天怎样?你能用学过的词语,古诗或歌曲来赞美春天吗?

3、生汇报交流

①四字词语: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等

②句子:草绿了,柳枝也绿了;桃花红了,杜鹃花也红了;油菜花黄了,蒲公英花也黄了。

4、大家能用这些来形容春天,老师感受到春天是一个“百鸟争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季节了。大家都喜欢这多彩的春天,所以要读出它的多彩来。

5、指名再读。师指导:“噢”怎么读?轻声读过就可以了。

6、谁来评价一下他读得怎么样?你真会评价别人。

7、全班尝试齐背课文。

8、小结:文中的小哥哥用四个太阳代表了四个美好的心愿送给大家,此时此刻,你想对文中的小哥哥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积极组织学生读书,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充分感悟,体会小作者要表达的心愿,多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相互的评价和教师的指导,促进了朗读活动的高效。】

三、拓展阅读,读中积累

1、师:大家呢都非常感谢这位小哥哥,他能用四个太阳给大家带来许许多多的快乐,多有爱心的小朋友啊!在我们资料城当中像这样有爱心的小朋友还有很多,我们赶快走进去吧。

2、打开阅读资料109页,按老师要求读。(出示课件:①种太阳。②你别问这是为什么。③假如)都读完了可以读其他的篇目,大声读吧。

【设计意图:低年级读书方法的正确指导,对于促进学生会读书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要有意识的了解学生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四、升华情感,快乐写话

1、请看黑板:

小哥哥为四季画了四个色彩不同的太阳。画个绿太阳,夏天真清凉。画个金太阳,秋天瓜果香。画个红太阳,冬天暖洋洋。画个彩色的太阳,春天真漂亮。

2、老师也有一个美好的心愿,我想送给大家一个快乐的愿望,希望大家每天都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老师相信你也会有许多心愿,有没有?那就赶快来写一写吧。(拿出写话本,在本上表达你的美好心愿。希望你的写字姿势是最正确、最优美的。)

(课件出示:小小作家:我想画﹍﹍,送给﹍﹍,我希望﹍﹍。

我想画﹍﹍,送给﹍﹍,我希望﹍﹍。)

3、全班展读。师:你有什么心愿要表达?

五、总结:

老师听了你们的心愿,为你们骄傲和自豪。因为在你们的心中充满了爱心,我相信只要在我们心中播下爱的种子,我们整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丽!

六、板书设计

四个太阳

多彩

清凉

香甜

温暖

第四篇:六年级语文教案第4课

4*索溪峪的“野” 第一课时

2013年9月13日 周二 总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恶作剧、不拘一格、年过花甲”等词语。

2、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美的独特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感受索溪峪独特的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是我们最佳的出游时光。今天,我就带领大家到到湖南的张家界,领略一下索溪峪的独特风光。

板书课题:索溪峪的野

释题:索溪峪是地名,从“峪”字可以看出这是一条山谷。而“野”又是什么意思呢?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儿,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我们带着三个问题来自由地浏览“索溪峪”?

二、自由读课文,围绕一个“野”字思考、讨论:“野”是什么意思?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儿,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三个问题。

提示:

1、“野”的理解:“野”,其实作者体会到的是索溪峪“野性的美”,是没有经过人工修饰的天然的美。

2、索溪峪的“野”体现在:作者由远及近,由山水到物到人地写了“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四个方面。

3、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 逐段朗读,抓住关键的语句加以理解。

第一自然段:概括写对索溪峪的独特感受——“野” ①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野。

这是开篇的第一句话,写作者游览索溪峪,总的感受是一个字──“野”。其实作者体会到的是索溪峪“野性的美”,是没有经过人工修饰的天然的美。扣住这个“野”字,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索溪峪的美景和作者的匠心独具。

这句话起到点题的作用,同时,又统领全文,文章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都围绕这句话展开。

第二自然段:山野——惊险、磅礴、随心所欲

②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婷婷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这句话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出山具有“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特点。那里有“斜山”,那山峰似从山的一边飘逸而出。“旁逸”写出了山峰斜出的是那么随意。“巍巍”则写出了山峰的高。作者还由山形相对、山势相依的山,联想到“热恋情人”,他们似在凝望,似在细语,别具一格。由山体不高、山形奇特的山联想到少女,她们婷婷玉立,姿态万千。

第三自然段:水野——充满孩子的灵性

③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十分调皮、可爱。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第四自然段:动物野——猴子亲热、调皮、野性十足

启发:儿子如此“放肆”,作者写它们,是不是表达了作者对它们的厌恶之情呢?为什么?

第五自然段:人野

默读课文思考:游人野表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他们也会变得如此得野? ④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

“返璞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索溪峪的山

是野的,水是野的,所以“这山水”是充满野性的。在这样的山水中畅游,人们接受了大自然的洗礼,不经意间,一举手、一投足,都显得非常纯真、质朴,作者为大家呈现出了一幅人景合一的美丽和谐的画面。这句话在课文中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索溪峪的“野”的同时,体会作者流露其间的思想感情和所运用的写作方法。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回答。

提示: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加以说明。

思想感情: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

写作方法:文章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二是在谋篇布局时,采用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绍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山、水、动物、游人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每一方面的描写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如,写索溪峪的山,先概括地指出山有野性的美,接着从山具有“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三方面来具体描写;写游人,先概括地指出游人渐渐地变“野”了,然后通过写姑娘大嚼玉米棒,老人蹦跳于石块间,许多游人光着脚踏水三方面具体写出了游人的特点。

四、把你最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大家一般欣赏。

五、设计:

4*峪的“野”

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

天然的美 野性的美

畅游其间 无比愉快

第二课时

2011年9月13日 周二 总第8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

2、巩固课文内容。

3、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增强学生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

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增强学生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教学准备:

介绍野生动物的多媒体、《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

1、指名有感情地读文,并作出评价。

2、提问:索溪峪的野表现在哪?

二、引导学生读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三、利用多媒体配上野生动物的画面介绍猴子等野生动物,激发学生对野生动物及其优美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四、提问:面对这些充满野性、活泼可爱的野生动物,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它们?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给予指导。

五、指名交流,教师相机引出《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八、十九、二十条等条款,引导学生理解。

第十八条 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取得狩猎证,并且服从猎捕量限额管理。

持枪猎捕的,必须取得县、市公安机关核发的持枪证。

第十九条 猎捕者应当按照特许猎捕证、狩猎证规定的种类、数量、地点和期限进行猎捕。

第二十条 在自然保护区、禁猎区和禁猎期内,禁止猎捕和其他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

禁猎区和禁猎期以及禁止使用的猎捕工具和方法,由县级以上政府或者其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六、学生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收获。

七、小结下课。

回顾拓展一

2011年9月14日 周三 总第9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教学重难点:

读背并积累古诗句。教学准备:

写有诗句的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山雨》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二、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小黑板)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A、学生自由吟诵。B、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A、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

B、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C、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三、趣味语文

1、自由读故事。

2、同桌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四、作业布置: 背诵及默写诗句。

第五篇: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第4课《古诗两首》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第4课《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1、认识“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

认识生字“醉”和书写“声、处”。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教学用具

课文插图,媒体资源:动画《春晓》。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样的?(指名说)

2、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学生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谁能读准?(板书:春晓,指导读准“春”的读音。)

二、初读感知

1、老师范读(也可利用动画资源《春晓》中的范读部分辅助教学)。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4、谁勇敢的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多请几位学生读)

三、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诗中哪里说了鸟?读给大家听。(处处闻啼鸟)同学们,瞧,(引导学生看图,想象鸟飞鸟叫的景象。)你想说些什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哪里讲了花?(花落知多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到过的花落的过程。)

学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花怎么顽皮地落到地上去了?请同学们读读整首诗,用一句诗来告诉我。(夜来风雨声)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风吹雨打的原因。

2、这么美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应该怎样读这首诗呢?

3、指导朗读。

4、以各种方式练习读。

四、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分小组说,指名说。)

2、指导背诵。

五、扩展活动

拿出你们手中七彩的画笔,画出美丽的春天吧!

第二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则谜语,请听:

一只蝴蝶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宵。

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栓着腰。

2、这是指什么?(指名说)

2、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指名说)

二、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插图:

瞧,图上的几个小伙伴正玩得带劲呢!

2、诗人高鼎他们写进了一首诗中,大家想读读吗?(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村”。)

三、初读感知

1、播放动画《村居》,2、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4、指名读,齐读。

四、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么写的?(指名回答: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全班齐读。

3、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4、诗中是怎样写的?(引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5、小伙伴们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意境的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五、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师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才仿佛看见了什么。

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六、扩展活动

开展放风筝活动。

七、作业设计

1、说一说你放风筝的过程。

2、写字练习。

教学总结

下载一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下册第4课《空气还藏在哪儿》教学设计

    广东教育出版社 第4课《空气还藏在哪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空气还藏在哪儿》是《科学》(粤教科技版)一年级下册《水和空气》单元中的第4课。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活......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失物招领》教案教学设计PPT课件、教学反思板书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生字,引导学生进一步自主识字......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第4课

    4*顶碗少年 3月4日 第一周 周五 总第5课时 教学目的: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

    五年级语文第4课教学设计

    4、我的“长生果”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学习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赵普》教学设计(苏教版)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赵普》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文章围绕“以天下事为己任”的中心,选择了“刻苦读书、奏荐人才”两件事。理解文章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的写......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蜡烛》学案 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蜡烛》学案 鲁教版 " 【学习目标】 1、 识记重点字词。 2、 了解通讯这一新闻文体的特点。 3、 分析品味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4、 分析......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灯笼》教案[推荐5篇]

    4《灯笼》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教学重点 品味本文文白相间、善用诗词典故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灯笼所承载的厚重的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