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发理论的研究框架探索

时间:2019-05-12 20:12: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程开发理论的研究框架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程开发理论的研究框架探索》。

第一篇:课程开发理论的研究框架探索

浅论课程开发理论中的角色分析和知识组件

杨开城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 100875

Tel:010-62202026 摘要:课程开发是一种与教学设计关系密切却完全不同的实践领域。角色和知识组件是课程开发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角色是联系社会与个人的中介,角色文化使社会、个人与课程联系在一起。角色分析能帮助课程开发者认识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知识组件则是构成课程的基本单位。

关键词:课程

课程开发

角色分析 知识组件

作者简介:杨开城,辽宁海城人,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

一、区分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在早期教学设计理论中,教学设计被区分为三个层次:以产品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而课程开发被认为也是一种教学设计行为,是一种以系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学设计理论研究者的努力,教学设计理论已被注入了很多新的内容,我们对教学设计的认识也越来越完整和清晰。在“大课程观”理念的引导下,我们发现,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越来越相互独立。因此,为了促进理论的发展和适应实践的需要,我们认为有必要将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区分开来。

1、区分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是持大课程观的必然结果

大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个大概念,课程是个小概念。对于教学来说,课程单指教学的内容。这种大教学观在教育学发展早期占有统治地位。因为当时人类通过教育传递的知识相对较少,“教什么”的问题不是教育领域的核心问题,甚至不算是问题。“如何教”则是教育学需要重点研究的。

目前大教学观虽然仍有很大市场,但是正逐渐被大课程观所替代。大课程观认为,课程是个大概念,而教学是个小概念,教学对应于课程实施环节,是课程实施的具体手段。课程不仅仅规定了教学的内容,也规定了教学的宏观形态。这种观念的转变是对人类知识发展速度的适应。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教什么”的问题变成为教育者必须而且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课程开发才逐渐成为独立的实践领域。

2、在理论内容上课程开发原理与教学设计原理的确炯异

教学设计是在课程框架内,在既定的教学内容基础上,为达到教学目标(当然要适应学习需要)而有效选择或创建教学策略的过程。教学设计,原则上是一种依据内容选择形式的过程。因此教学设计原理所阐明的便是教学目标(内容+掌握水平)与教学方法性要素(教学策略、学习活动等)之间的逻辑对应关系。简化一点说,就是针对什么类型的知识,应该采用什么手段进行教学的问题。

而课程开发一开始就关注教学内容的选择而不考虑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学策略的制定属于教学设计所关心的。课程开发关心的是如何选择教学内容才能使课程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然而只有内容是不足的,课程也必须对与内容相适应的课程形式作出规定。

此外,由于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非常复杂多样,课程只能从中“择宜”形成

课程目标,在课程目标基础上进行课程的设计。这样课程开发原理主要阐明的是课程目标与课程的内容与形态之间的逻辑对应关系。

3、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使用者也不相同

从工作性质上看,教学设计是每个教师的日常工作。从工作量上看,教学设计可以由教学设计者单独完成,虽然有些情况下,由协作小组合作攻关。

课程开发从来都不会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也不可能是某些人的日常工作。因为只有当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达到一定程度,课程开发的建议才会被提出来。而且课程开发所涉及的工作量和知识量非常巨大,即使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也必须有精通学科知识的专业人士参与。

因此,教学设计理论的使用者是广大的教师和媒体开发人员;而课程开发理论的使用者则是课程开发专业人士。对于教师来说,只有参与课程开发任务的情况下,才有必要学习课程开发理论。

二、课程开发与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课程

人们对课程的认识是多层次多角度的,每一种层次和角度对课程的界定都无法用其他等价术语来替换。课程可以是科目、可以是教学活动、可以是学习结果。有人甚至用“文化的再创造”和“社会改造”这些课程的功能来定义课程。

人们对课程的定义之所以互不相同,主要是源于研究者的研究目的和关心的问题。研究者有时选择了课程现象的某一侧面进行研究,并将这一侧面也冠以课程。然而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课程却是不能“摇摆不定”的。教育技术学最主要关心的是课程的“创建”而不是描述。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课程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组织起来的以知识形态传递的文化及对其传递方式和进程的规定。这里的传递是指原理层面上的传承,不是指方法层面上的灌输。

从这个概念中可以看到,课程目标是预期的结果,而文化传递是过程;文化是课程的内容,而传递方式是课程的形式。这体现了设计学层面上的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以及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之所以在这里给出一个不同于其他研究者的课程定义,那是因为课程开发理论的确不同于课程理论。前者研究课程开发的具体原理和方法,后者研究课程的本质和规律。

课程开发实际上就是“创建”新课程或者“革新”旧课程的过程。因此,课程开发所追求的基本原则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过程与结果的统一、目标与手段的统一以及科学与伦理的统一。而课程理论则提供了四个统一的具体含义以及从现象学角度讨论什么样课程现象才体现了四个统一、哪些课程现象体现了四对范畴的脱离、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四对范畴的脱离、可以采用哪些经验手段帮助实现四对范畴的统一。应该说,如果没有课程理论提供的上述理论内容,我们是无法展开课程开发的。

三、课程开发理论中的两个基本范畴及其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课程开发理论被简化成课程开发模式(以泰勒原理最为典型)再加上价值取向和课程类型的取舍和组合。课程研究的历史上对课程开发原理的研究一直是被搁浅的,除了研究者对课程理论的“技术兴趣”逐渐消减,而“理解兴趣”和“解放兴趣”与日俱增之外,没有跳出“现象学”研究范式也是一种原因。

越来越多的实践经验表明,没有彻底的、完善的课程开发原理方面的研究,课程开发实践就不免陷入经验主义的漩涡。“理解兴趣”和“解放兴趣”的课程理论本身无法直接解决课程领域中问题。

课程开发理论不可缺少的两个范畴是有关社会需求分析的单位和构成课程的基本单位。这两个范畴,一个是有关课程的“源”,社会需求是课程目标的源;一个是有关课程开发的结果。我们选择了角色和知识组件这两个概念来承担这两个范畴。

1、角色

角色的概念源于舞台戏剧,后来被社会学家们引入社会学,将它作为分析和解释社会学现象的重要工具。社会学理论中,角色是指适应他人模式期望的行为。这个定义过于抽象。我们完全可以这样理解角色:角色是身份、权利义务、人格等的统一体。

从角色的角度看,社会系统本质上不是人的集合,而是角色及角色集团的关系总和。社会角色及其集团的内涵是规定性的,代表着社会某权力集团的利益。而且这种规定性有时可以是一种偏见、传统和习惯所致。

可以这样认为,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位是角色。角色之间形成了因果依赖和阶层等级的多层面的网络关系。我们可以在社会机构中看到这种关系。因此,分析社会的角色构成可以清晰地认识社会。

课程开发理论离不开角色的概念,因为角色分析不但可以作为社会需求分析的重要分析工具,而且角色与学生的社会化具有密切联系。

角色的承担者是个人,一个个体如果要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必须学会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然而个人的内涵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又具有明显的自为性质。这样角色和个人之间便可能出现矛盾。教育的功能之一是协调这种矛盾,使人能承担角色并使人在此基础上发展角色(也就发展了人自己)。

个人的任何特质都依附于某个角色(必然依附于某个角色集团),人的任何特质都是为了满足某种角色的需要发展而来的。当一个人具有多种角色的特质(必须被这个角色集团所容忍)时,在一个角色集团内部,他的个性便突显出来。

个性是指个体整个的精神世界,差异性是其基础,而主体性和创造性是其核心内容。因此,个性是一个文化意义上的概念。个性必然是先天遗传倾向和后天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人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强调个性依附于角色的目的,是要明确个性可以从角色分析而确定。个性依附于角色,也就决定了个性离开了社会背景,就失去了依托,也就是个人主义所追求的理想个性了。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面临的基本矛盾是个人与角色之间的矛盾。由于角色之间也存在着对立矛盾,这更增加了个人与角色之间矛盾的复杂性。一方面个人要进入角色,要认可、接受角色,另一方面个人有着自己的喜好和倾向,这种倾向与角色相符时,便处于平衡状态,当不相符时,则产生冲突。而这种冲突有时表现为个人与角色的直接冲突,有时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对角色认知上的冲突。而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协调冲突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必然伴随着一个伦理问题:学生追求的平等自由和教育者所追求的效率与限制之间的矛盾。

我们完全可以用建构主义的同化与顺应的概念来解释个人与角色之间的矛盾关系。个人与角色之间的同化与顺应关系是双向的。个人可以承担角色,也可以改变发展角色,过分强调角色,会产生压抑感,阻碍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自治和自立;过分强调个人,则容易陷入个人主义的泥潭。

同化与顺应的前提是角色与个人具有同构性。并且个人具有同化顺应角色的动力性要素,比如个人需要、遗传倾向、意志品质等。比如,为了获得归属感,追求同一性是常见的心理状态。人与角色的交互方式可以是自发的(同辈团体中)、自觉的(专业团体中)、被动 3 的(大多在学校班级中)、半被动的(家庭中)。

角色不但与学生的社会化有关,而且也是学生认识自我的重要外部参照。通过对认可的角色的认知,个体才能认识自己。当然,个人对自我的认知不仅仅来源于对角色的认知(代表着对文化的理解和反思),反思自我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认识自我的不可替代的渠道。

由于角色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同时个人与角色之间具有同构性决定了个人与角色之间双向的互动关系,因此如果我们本着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的原则,就可以通过分析社会角色及其关系(比如依赖关系、阶层关系),一方面了解社会对角色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能感知个体发展的需求。正因为如此,角色分析在课程开发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角色分析的主要任务包括:

(1)鉴别社会某些领域的角色构成体系(2)鉴别角色体系所蕴含的文化体系(3)鉴别单个角色的现状与发展需求(4)鉴别角色体系的演变趋势

角色分析既是鉴别社会需求的重要手段,又是课程知识体系分析的基础。角色文化体系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决定了课程知识体系的层次性和可选择性。课程知识体系的层次性和可选择性是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重要参照。

角色分析不等于社会工作分析和社会活动分析。角色分析既要分析角色的知识能力,又要分析背后的文化价值倾向和发展趋势。角色分析代表着一定的超前性,同时又溶入了分析者的社会理想或者教育理想。因此,角色分析要有历史感,要分析角色的历史、现状和理想,要在角色关系(依赖与冲突)中确定角色的内涵,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关注社会问题了。这就要求,角色分析要采用现实主义的态度分析角色现状。

要做角色分析,必须了解角色的成分构成以及适当的分类。

角色可以看作是十种成分的综合体(见下图),其中四种(灰色要素,权利与义务、责任与权力、经济地位、阶层等级)体现明显的规定性,是教育无法更改的,另外六种(白色要素,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能力(智力技能和肢体技能)、知识、意识形态、行为规范及方式)则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变革的。这十种成分都是教育的内容。角色分析必须鉴别出社会的各种角色在这十种成分方面的具体内容。

责任与权力权利与义务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能力知识经济地位阶层等级角色行为规范及方式意识形态 角色的结构

角色可以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比如性别角色、家庭角色。每个特定的社会化单位(学校、班级、家庭、社区、同辈团体)都有特定的角色分工。但是课程开发一般首先考虑下面的角色分类:

1.生活角色,生活角色针对全体国民日常生活而言,比如家庭、健康、娱乐、宗教、消费和公民等领域的角色。

2.职业角色,职业角色不一一对应与某种工作岗位,但却标识着某种特定技能和社

会功能。

综上所述,从角色的角度看,教育的功能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点:(一).个人的社会化,实现个人对各种角色的认识、认可和接受(二).选择人才,社会成层,实现个人对特定职业角色的选择

(三).培养个性,基于第二条,发展角色框架内的特质以及框架外(其它角色)的特质。(四).在前三种功能基础上,实现个人的发展能力的培养。表现为个人对角色的重塑能力的培养。其中反思、批判的思维意识和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2、知识组件

角色与个人之间的交互需要一个中介,那就是文化。这里所讨论的文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化,而是附着在角色身上的文化。文化可以区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显性文化就是制度,包括政治军事制度、经济制度、表意整合制度(文学、艺术、科学、宗教、教育等)、亲属制度。

文化主要以知识形态进行传递。虽然隐性文化通常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传递,但是这种潜移默化的传递是伴随着显性文化的传递而进行的。因此可以说,知识在文化传递过程中是文化内容的核心(见下图)。

能力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知识意识形态行为规范及方式 知识的核心地位

知识是角色结构要素中最核心的作用成分,它决定了其它白色要素的存在状态。这里我们讨论的知识是一种广义意义上的知识,它是一种综合体,是意义、过程和价值的综合体。而知识传递也不单指知识的灌输。因为,任何成功的知识意义的建构必然伴随着适合的建构过程,并充分体现出知识的价值。知识的价值包括实用价值、认知价值(从无知到有识、作为其他知识的前提)、发展价值(思维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

而知识则是课程的最核心成分,这就在逻辑上将角色与课程建立了联系。换句话说,课程是以知识为主要形态传递角色文化的,而角色文化就是角色的生活方式。这就印证了杜威的那句有名的论断:教育即生活。

这就不得不引入另外一个概念:知识组件!知识组件是知识的内容(即意义)、学习和评价方式以及所需资源的综合体。而课程可以看作是知识组件的有序集合,而不仅仅是知识意义的堆砌。知识组件中的内容是联系紧密的知识组块,因此同一个知识点可以出现在同一个课程中不同的知识组件中。

我们有必要将知识区分为表象系统、符号系统、意义系统和逻辑系统。这种区分是构建知识组件的基础。表象系统是一种无结构的直接经验,符号系统是意义系统和逻辑系统的表征工具,逻辑系统既可以是意义系统的存储方式也可以单独存储。这四大系统构成了知识之间的前驱和后继的复杂网络关系。

知识组件既可以按照学科逻辑体系开发(与学科课程类似),也可以按照生活逻辑体系开发(与活动课程类似),也可以做到二者相结合。知识组件为实现知识的意义、过程和价值在 5

课程实体上的统一提供了基础,这样既可以确保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又可以设计出形态丰富的课程。以知识组件作为构成课程的基本单位,可以打破各类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等)之间人为设定的界线。

利用知识组件开发出来的课程,很容易实现课程的模块化。可以设想,我们未来的课程,一门课程的教材可以有多本小册子组成,每本小册子都是一个课程模块,包含着多个知识组件。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特征,选择或开发不同的小册子构成课程教材。

总而言之,课程开发首先要做的是角色分析。然而角色分析只是一种需求分析技术,可以产生适合于课程开发的对社会需求的表征。在此基础上,课程开发者必须经过“择宜”选择某些需求首先被满足而产生了课程目标。再根据课程开发原理选择或者创建课程内容与形式达成课程目标。最后落实到知识组件的设计与构造知识组件体系。

四、亟待解决的几个课程开发的理论问题

1、角色分析的具体方法是什么

角色分析不是简单的操作,并且角色分析必然带有相当的模糊性。以什么具体方法分析角色,如何处理分析的模糊性,就成了课程开发理论的首要问题。

2、如何避免因角色分析可能导致的人格割裂与异化

社会分工过细会导致职业角色过于分立,如果教育措施过于依赖于这种分立的角色分析,必然导致人格的割裂和人的异化。角色分析仅仅有助于帮助我们认识社会需求,本身并不代表课程的设计。但是如果没有合理的理论指导,课程开发者很容易从分立的角色分析的结果出发直接设计出同样分立的知识组件!

3、课程开发过程中,到底需要考虑多少学习者特征

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习者实现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协调统一。然而角色分析的确着眼于社会需要,在社会需要的大框架内寻找学生个体需要的切入点。因此,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需要和个性特征。那么哪些个性特征需要在课程层面上考虑,在什么环节以什么形式考虑学生个体需要呢?

4、课程理论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分类系统 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知识进行分类。那么哪种分类的角度适合于课程开发呢?哪种分类能够帮助课程开发者有效选择知识,并实现知识的意义、过程和价值的统一呢?

知识的分类仅仅是分类,不同类别知识之间的关系不是逻辑并列的,而是形成了有机的逻辑体系,并且某些知识位于知识体系的中心。这个中心地位的知识很重要,它是开发知识组件的出发点。那么,是否所有的知识分类角度都能帮助课程开发者确定这个中心呢?

5、课程理论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分析技术 知识分析是在角色分析基础上,确定角色文化中的知识体系。课程中的知识内容是从这种知识体系中“择宜”而来,暂且称之为课程知识体系。课程知识体系是知识组件设计的直接参照。选择哪些知识间的联系来构成知识体系、知识体系的结构应该是什么样子、知识体系的建构如何嵌入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考虑,这些都是悬而未决的理论问题。

参考资料

[1]乌美娜,《教学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丁水木 张绪山,《社会角色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3]马和民 高旭平,《教育社会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钟启泉,《课程设计基础》,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Title: Some discuss on role-analysis and knowledge-component i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ory Abstract: Curriculum developing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instructional design which has affinity with curriculum developing.Role and knowledge component are two important concepts in theory of curriculum developing.Role is the media through which society and individual are connected.Culture of roles makes society, individual and curriculum connect together.Role-analysis can help curriculum developer to understand development requirement of society and individual.Knowledge component is the basic unit which constitutes a curriculum.Keywords: curriculum, curriculum developing, role-analysis, knowledge-component 7

第二篇:开发学生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的探索

开发学生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的探索

[内容摘要]学生社团活动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突破口。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成立的学生社团,如果按“课程”来设计,系统地、规范地考虑其目标、内容、组织实施以及评价等要素,这样的“社团活动”的设计就是“校本课程开发”。本文以我校学生社团工作为依托,就校本课程开发过程进行一个“全景式”展示。

[关键词] 学生社团

校本课程

校本开发

一、学生社团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

课程问题永远是学校的核心问题。一所学校如果没有切合实际、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就缺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开发校本课程,目标不是编写大量的校本教材,而是完善学校课程体系,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校本课程开发,简单地说,就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的课程的规划、编制、实施和评价的一整套活动。它意味着对“课程”进行某种程度的系统安排和规划。校本课程开发具有三个核心思想:(1)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即“课程是学习者的需要和个性特征发展而来的经验组成的”,“如果要使学生获得有意义的教育经验,课程的多样化是根本”;(2)要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个性化教育的必要条件;(3)学校是由人构成的社会机构,必须与学校自身的环境相适应。

(二)学生社团活动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突破口

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要求,以共同的理想、积极的兴趣为动机,为了实现自身的需要或目的而自由结合的青少年群众性团体。社团活动课是在学校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下,由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发展而成的。

社团活动课与校本课程开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成立的学生社团,如果按“课程”来设计,系统地、规范地考虑其目标、内容、组织实施以及评价等要素,这样的“社团活动”的设计就是“校本课程开发”。

加强社团活动课的建设成为充分展示学校特色、打破课程发展瓶颈的重要手段。众所周知,不同风格特色的学校,有其不同的校园文化,也有其不同的学生社团活动,这些社团活动源于校园、来源于学生。它符合学生发展的差异要求,尊重学生的差异发展,能为每个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创造相对宽松而有效益的空间,它更重视学生发展的需要,不仅有效地弥补了中国传统课程无学校特色设置的不足,而且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构建学生社团活动课的校本课程模式,让每一位学生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内容、有评价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织社团、选择参加社团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

二、学生社团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

近十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有部分中小学开展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以我校学生社团工作为依托,就校本课程开发过程进行一个“全景式”展示。

(一)学生社团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理念

走进浙江省二级重点中学嘉兴市第四高级中学(简称四高),映入眼帘的是砖红色墙体上银白的两列大字:“追求人人成功,力争个个成才”(育人目标),再往里走,又有一行“为明天的成功作准备”(校训)格外醒目。笔画敦厚,气势磅礴的楷书体字中,透射出是四高人的自信与豪情,充盈着“‘成功’师生、‘成功’班级、‘成功’学校”的那份气度与风采。

每个学生努力学习、教师努力工作,为的是明天的“成功”。那么,什么是“成功”?“成功四高人”的标准是什么呢?经过师生的大讨论,我们终于形成了“成功四高人”的十六字标准:明理尚美、健康思进、敬业乐群、善学创新。“明理尚美”就是要求自己:明是非,知荣辱,有理智,能自律;健康思进就是对待人生:强身心,求上进,有意志,能乐观;敬业乐群就是要融入社会:尽职责,做贡献,肯宽容,善合作;善学创新就是面向未来:会学习,肯钻研,有个性,敢创造。

然而,有了富有鲜明特色和个性的旗帜,不是就等于每个师生获得了“成功”。在中国这样具有统一的学校管理模式,国家课程占主导地位,亿万学生上同样的课,读同样的书,教师使用同样的教材,依照整齐划一的课程标准实施的教学,何以是四高凸现自身价值的独有风格呢?让每个四高人都获得“成功”,又怎样去实现?

渐渐地,四高人从富有传统和特色的社团活动中找到了答案。开发学生社团活动校本课程,优化学校的课程结构,从而为培育现代化人才提供有特色的培育基地、生长点。恰在此时,传来了浙江省下半年高中全面进入新课程的消息:新课程强调要给予高中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以满足学生不同的需要,构建以合作、交流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的发展形势与学校的现实需求相依托,一个崭新的课题扶出了水面:开发学生社团校本课程。今年2月,省教育规划课题《中学学生社团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也获得了立项。

(二)学生社团校本课程目标的确立

开发学生社团校本课程,要有明晰的课程目标。作为一种理念,“成功四高人”究竟体现了哪些显著的个性特征,这是关系到为什么开设学生社团校本课程,开设什么样课程,怎样开设课程的重要问题。为此,课题组制作师生调查表,让广大师生对“成功四高人”的个性特征进行选择、刻画。经过汇总统计,“有个性”、“创新”、“合作”、“有爱心”、“广博”、“明理”、“有意志”成为了“成功四高人”应具备的个性品格。此后,课题组召开师生座谈会,形成统一意见。嘉兴四高是由有悠久办学历史的新塍中学和新丰中学合并组建而成,并迁入嘉兴市区办学。经过一年的努力,成功争创了省二级重点中学,并在高考、会考和各项竞赛中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这归功于全校师生“善合作”、“会创新”,正好与嘉兴“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不谋而合。此外,让学生主动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而不是扼杀个性,是新时期教育的一个目标,也这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因此,把“有个性、善合作、会创新”作为“成功四高人”最显著的个性特征,比较适合四高学校特点和学生实际。学生社团校本课程也应以此为课程目标,因此,要开发出多样化的学生社团校本课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自主成长,感受成功。

(三)学生社团校本课程内容的组织

1、教师组织学生社团 组建学生社团最便捷的方法是根据校本课程目标确定开设的社团,再由学校聘请某方面有特长爱好的老师为社团指导教师,再由指导教师制订社团规章制度,招收社员,成立社团。这种方法在我校的社团活动启动阶段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使我校的社团工作有了基础,初步形成了科技类、语言文学类、艺术类、公益类、理论学习类五个大类社团18个社团,社员共405人。具体分类如下:

科技类:硬件高手、金沸点发明社、咔咔摄影部、小小网页制作社、生物社团。

语言类:禾风文学社、卓言辩论社、Sunshine club。艺术类:123舞蹈队、画颜书画社、星星合唱团。公益类:学生会、魅力中学生(电视台)、金色阳光广播站、心苗志愿者协会、心理健康社。

理论类:中学生业余党校、中学生团校。

其中,语言文学类社团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科技类的学生社团更重视探索合作精神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艺术类学生社团关注美的教育,提高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公益类的学生社团更多地是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理论学习类社团深入学习党的知识、理论,注重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感和树立远大理想。

2、学生组建自己的社团.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社团教师工作较忙等各种原因,教师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有的社团成了教师一个人的社团,什么事都是教师一个人说了算。这样,社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和发展,个别社团甚至出现了没有社员来参加社团活动的现象。

学生的需要、兴趣是社团发展的源动力,社团应该成为学生自己的社团。调查显示,有80%的学生有成立自己社团或加入某社团的想法。因此,校学生会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我的社团我设计”设计性学习活动,要求的特长的学生制订社团目标、社团章程、规章制度、写出实施方案。活动方案由学生会会议进行讨论确定可行后,交由课题组审核、校长室批准。接着,学生社团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聘请社团指导教师,通过民主的方式竞选社团干部。此后,指导教师与社团干部一起讨论,根据学生社团课程目标逐步完善社团活动方案。按照这种方式,学校新发展了书法社、篮球社、象棋社、中学生博客四个社团。

(四)学生社团校本课程的实施

1、加强社团工作指导

为了使社团成为学生自己的社团,指导教师真正“退位”为副手,主导权掌握在学生手中,除了学生组建社团外,我们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学生社团人性化管理和引导。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学生参与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学生社团管理办法》、《优秀社团和个人奖励办法》等一整套科学的规章制度,如每个社团有自己的章程,社团成员控制在7人以上30人以下,新成员入社要进行入社考试等等,从申请、登记、活动、评价、展示各个方面“规定动作”,使中学生社团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引导社团积极发展。学校创造有利于社团发展的条件,定期对社团干部和指导教师进行培训,为社团提供固定的活动时间和场所。逐步形成“校长室——学生会——学生社团”三级管理格局(管理网络图见下表),加大学校对学生社团工作的支持力度,发挥学生社团自己的主体作用。

管理网络图:

团委 学生会

教务处、德育处、各部门

年级学生会

班委会 学生社团 课题组教师 公益社团 科技社团 艺术社团 语言社团 理论社团 党总支 校长室

各部门

2、形成社团工作模式

各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培养了学生兴趣,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如硬件高手社的组装电脑,生物社的花卉养殖,书画社的画画,Sunshine club 的英语角口语对话,心理健康社的团体辅导,禾风文学社开设的《论语》系列讲座等等,都是适合本社特点的特色活动。但是,为了使社团工作便于统一操作和管理,充分发挥社团的育人功能,我们在各社团集体讨论形成各社团工作规范的基础上,逐步形成 “宣、导、看、谈、访、督、评”全校学生社团工作模式“七字法”。

(1)宣:抓好舆论宣传,创设健康向上的适合社团特点的育人环境。①搞好社团教室环境布置,使教室具有庄重、文明、催人奋进的教育氛围。②编写好教室内的黑板报,使之思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相统一。③做好好人好事的宣传,努力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及时表扬学生。如在教室内设立美观大方的“新风颂”专栏,由社团宣传小组组成采写小组,把本社社员身上的优点和先进事迹写成小报道、表扬稿。

(2)导:开展德育导师制活动。教师的人格力量,非正式学生小团体,对学生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尤其作为与学生有相同兴趣的导师和学生,影响力更甚。4月,学校采取措施让“潜能生”参加学生社团,20位行为不能自律或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参加了学校的各个不同社团,同时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把各社团的指导教师或优秀社团成员作为这些社员的“德育导师”。

(3)看:在学生社团活动中,通过集体办图书馆借阅卡、上网查资料等形式,组织引导学生看与社团相关的优秀书刊,如文学社读名著活动,增加知识和思想营养,唤起学生对不良书刊的警惕,增强学生思想上的抗腐蚀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组织引导学生看与社团有关的优秀影视片,如组织全体社员观看中学优秀社团展示片,组织舞蹈队的同学观看央视《艺术人生》,组织辩论社学生观看《国际大专辩论赛》,组织金沸点小发明社的同学看《超级变变变》等,丰富学生视野,激励学生上进心。

(4)谈:每次社团活动前,社员要对社内事务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形成共识。对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如演讲会、座谈会、辩论会,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公众场合发表各种见解,畅谈学习体会,展示自我风采,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5)访:利用假日,组织社团学生春游和秋游,参观革命旧址、革命纪念馆、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在寒暑假中组织学生开展乡史、村史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受到教育。如,组织科技类社团学生参观科技展览,组织书画社学生参观中国美院等等。

(6)督:社长和指导教师要指导社员提高自我监督的自觉性和培养社员的自我监督能力,自上而下地建立起监督机制。这种机制可分为五级,即学生的自我监督、小组的集体监督、干部监督、社长监督和指导教师的监督,最终使社团成为一部能自动运转的机器,让每个学生通过“他律——自律——律人”的转化和“人助——自助——助人”的提升,变成自己的“促进者”。

(7)评:开展先进评选活动。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社团管理办法》要求和中学生心理取向特点,每月在学生社团内部开展自评、互评相结合的评选“公德星、学习星、合作星、劳动星、创新星”的“五星”学生活动。对获“星”的学生进行大力表扬,并记入学生成长档案袋,每学期对社员获星情况进行汇总,评出学期优秀社员。对获“星”较少的学生,通过个别谈心,鼓励其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根据学生社团工作特点与学校实际,我们还制订了供学校领导、指导教师和社长自评、互评用的学生社团工作评价标准(内容附后),每学期开展优秀社团考核评比,以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荣誉感。

中学生社团是中学生根据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发挥特长,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自愿组织起来的群众组织。学生社团的建立,更多的让学生自主的来完成一项“事业”,让青年学生在工作中感受“付出与收获”,尝试“成功与挫折”,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良好品质;在创造性的工作中,体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培养脚踏实地的良好作风;在集体生活中感受“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确认识“自身成长与集体的关系”;学生更加关心社团的成长和发展,主动的去想办法,出主意,在交流中体会“竞争与合作”,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总之,社团活动校本课程对健全学生人格,发展个性特长等各个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重要支点。

参与文献:

1、《从理解到行动 走向校本发展》 杨九俊 吴永军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12

2、《同学,咱们聊一聊中学生活》(美)克丽斯蒂娜?登塔马罗 商务印书馆 2005.2

3、《魏书生文选》(第二卷)魏书生著 漓江出版社

4、《公共事业评价》 吴钢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9

第三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探索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探索

文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

摘要

学校课程改革包括国家课程的科学实施和校本课程的资源的开发研究。面对时代的发展和未来的挑战,学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抓好学校实施的课程整体优化,特别是在科学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努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我校近年来在构建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作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进行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系列化的研究与试验。

作者信息

姓名:杨魏

单位:江西省乐安县龚坊镇龚坊中心小学

职务:教师

电话:***

正文

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

我们认为“校本课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因此,我校近年来就从这两方面对构建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作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与优化的探索

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它专门为培养未来的国家公民而设计,并依据未来公民接受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国家课程强调基础性和统一性,但无法兼顾不同地域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要求学校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更为合理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因此,我校在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的同时,积极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与优化的探索试验。学校和教师通过调整课程计划和结构、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进行校本化、个性化的再加工、再创造,使课程结构更符合学生个性、学校和社会的特点和需要。

(二)我校校本课程系列化的探索

我校在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与试验的同时,积极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进行校本课程系列化的研究。

我校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传统和优势,挖掘教师的潜力,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开发一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目前,一、二年级的科学与社会综合课,四年级的书法课,五年级的美术创意课,六年级的生活技能课,四到六年级的形体课,这些课程都深受学生的喜欢。

通过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给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也促使教师不断思索:怎样才能开发出学生喜欢的课程,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对校本课程实施的实践与探索

(一)学校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要条件

学校必须立足自身的人力资源、教育资源、学校环境,确立自己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体现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或教育哲学,否则,学校是不可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

首先学校要具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教育哲学、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我校在“三个面向”指导下,确立了“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的办学理念,这是我校新世纪办学的指导方针,也是构建我校校本课程体系的依据之一。

其次学校应有一定的课程改革和实践基础。我校作为一所教改试验学校,自建校以来在学制、课程、教材、教法、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的整体改革与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规律性的经验。最后要有课程资源开发的保障。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应对学校的师资、设施、经费、器材、场地等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注意挖掘和利用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和社会资源,使其服务于课程改革。

(二)教师参与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条件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担者和教育变革的实施者,“如果学校的课程发展有一线教师的参与,将有利于体现课程研制者的意图,有效地发挥新课程的作用。同时,由于教师的参与,课程可能会更为清晰、易懂,更容易被其他教师所理解与实施。”一切教育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而教师的发展水平又直接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因此,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将有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只有教师具有有课程改革的正确理念,有课程改革的愿望和动力,有开发校本课程所必要的知识、能力,校本课程开发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三)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专家的指导

通过综合课的研究,我们感到,我校教师与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专家携手合作,双方为实现试验目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研讨、优势互补、相互推动,这是自主开发校本课程的上佳选择,也是一条可取的、愉快的途径。因此,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不是局限于学校自己内部的资源,而是要挖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校内外教育资源,寻求教育专家的指导,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课程开发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课程开发走向科学、规范、完善。

结束语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和重要标志。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实践探索过程,我们能投身这场改革,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坚持采取“学校领导、课程专家、实验教师”三结合的组织形式,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实验为基础,遵循继承、借鉴、改革、融合创新的原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最终会形成具有特色学校的课程教材新体系。

第四篇:园区开发框架协议

(一)项目用地

该项目计划用地约258亩,其中建设用地100亩,预留用地158亩。

(二)双方权利和义务

1.管委会将组织专人成立对接工作小组对公司在产业园区的各项工作提供配 套服务和协助。

2.管委会将在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等规范性法律文件框架内为该项目提供

税收、行政规费等多方面优惠措施。

3.管委会将积极协助公司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骨干龙头企业及高新技术 产品,争取税收优惠及相关政策扶持资金。

4.管委会将根据公司需要,积极帮助公司吸纳、引进优秀人才,并帮助推进 联合实验室以及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工作。

5.如公司未按该框架协议书的规定进行建设,管委会有权按法律程序收回或分 割项目宗地。

6.自正式投资协议签订之日起一周内,公司应向管委会交纳人民币100万元项 目保证金。该保证金用于保证公司实际履行投资义务,待办理土地使用证时冲抵国 家规定由万邦达交纳的契税。

(三)违约责任

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相关项下的义务,需赔偿守约方为实现本框架协议项下权 利而支出的所有费用。

(四)其它事项

1.管委会、万邦达双方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如发生争议,应当协商解决;如 协商解决不成,任何一方有权向北京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2.本投资协议书经管委会、公司双方盖章后生效,如有其它事宜,可签订补充 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第五篇:记忆方法:开发记忆潜能的理论研究

本文集资料共4个分类: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快速阅读、潜能开发。每个分类都有多个资料,可在百度文库、新浪爱问共享、豆丁文库中直接搜索:“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快速阅读:”“潜能开发:”,即可找到更多资料。

(1)中外名人对记忆重要性的感悟

记忆对于人类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所以古今中外的许多名人都致力于记忆的研究,并留下了启发后人的感悟。在古远的年代,为数极少的人对记忆重要性的感悟被作为名言流传下来,如中国张载的“不记则思不起”等。而在现代,有更多对记忆重要性的感悟被作为名言广为流传:

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

记忆。——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

记忆是一切事物之宝,是守护者。——基开罗

记忆对于理性的一切是必需的。——巴斯卡路

没有记忆力的脑袋,等于没有警卫的要塞。——拿破仑一世

记忆好像是一个

神话里的筛子,筛去了垃圾,却保留了金沙。——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

一切知识的获得都是记忆。记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英国哲学家培根

“假如没有记忆力,我们便会成为转瞬即逝之物。从将来看过去,所看到的便会是一片死寂而已。而所谓现在,随着它一分一秒地流逝,也会一去不复返地消失在过去之中。基于过去所产生的知识和技能都不可能存在,就连我们一生中实际上持续不断地进行的,并且使我们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的学习活动也不可能存在。”

——C·л·鲁宾斯坦

记忆明显地扩大了人的认识能力,为个人的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保证个人在一生中的和谐,并用全人类积累的经验来使人变得更为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便是由或明或暗的记忆形象织结而成的。回忆是人现实的精神财富,是人内在的精神资源。——前苏联N·M·罗泽特(《记忆力漫谈》一书的著者)

优秀经验分享:太多的人总是抱怨学不进去,记不住,思维转得慢,大脑不好使,吸取知识的能力太差,学习效率太低。读书的学习不好,经商的赚钱不多!作者本人以前也和读者有着同样的困惑,在我考上公务员,然后后来又转行经商,然后再读MBA,后来再考托福,一路的高压力考试中,从开始就学习了很多的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包括各种潜能开发培训班都上过一些,还有吃补脑的药也有一些,不过感觉上懂了理论,没有太多的实践,效果不太明显,吃的就更不想说了,相信太多的人都吃过,没有作用。06年的时候,无意间在百度搜索到一个叫做“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软件”的产品,当时要考公务员,花了几百块钱买了来练,开始一两个星期没有太明显的效果,但是一个月的训练之后,效果非常理想,阅读速度和记忆能力在短时间内提高很多,思维这些都比以前更敏捷,那个时候一两个小时可以看完一本书,而且非常容易记住书中的内容。这个能力在后来的公务员考试、MBA、托福以及生活中都很大程度上成就了我,这也是我今天要推荐给诸位的最有分享价值的好东西(想学的朋友可以到这里下载,我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即可连接。)基本上30个小时就够用了。非常极力的推荐给正在高压学习的朋友们,希望你们也能够快速高效的学习,成就自己的人生。最后,经常学习的同学,我再推荐一个学习商城“爱贝街”,上面的产品非常全,有一个分类是潜能开发,里面卖的产品比市场上便宜很多哦~(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即可连接。)

千百年来,人类依靠记忆积累经验、自立生活;凭借记忆得到的能力去创造行动、改造旧社会、征服大自然,到达理想的彼岸。假如没有记忆力,人就如同行尸走肉——过去和现在所接受贮存于脑中的一切信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都将一去不复返地消失在过去之中,智力和技能亦将荡然无存。(2)对记忆的特点的研究

进入二十世纪,各国相关学科的科学家们在近百年里发挥了各自独有的优势,研究了记忆的特点,并取得了趋一的如下认识:

①易变性

每个人对知识、经验、事件、物品„„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都是原封

不动的。其中的一些常在莫名其妙地变化着——内容或形式或形象在潜移默化地或多或少地改变着;一些原有的经验在新经验的不断记住中不断地丰富完善,有的内容或形式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新,对此,有人取得了心理实验学的依据:

实验1: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一次心理学家乌尔夫拿出一张脸微向左偏的人物肖像给一位富有经验的艺术家看。几天之后,他要这位艺术家回忆他所看到的那张肖像,这位有经验的艺术家随即速写了一张——画中人的脸向右转过了一半。过了一个星期,这位有经验的艺术家凭记忆又作了一张画——只画出了人物肖像脸的一个侧面。乌尔夫解释道,随着时光的流逝,一旦显露出特征比如头微偏,便下意识地以更为明确的不容分辨的形式表现出来——把头整个偏向一边。

实验2:

巴特莱特曾将一张画依次给18个人看,要每个人最后画出。结果有8个人画的显然不同。因此,巴特莱特强调说,记忆包括重现与创造性的重新构造两个方面,记忆的表象在某种程度上被想像、形象补充着,同想像、形象结合着。

实验3:

有人在回忆“降落伞慢慢地落下来了”这个句子时,用“掉”字替代了“落”字。在这里,遗忘表现为同义词代换,即在无意中用一个词去代替另一个词义相同的词。

②不可见性

不可见与非直观性,是记忆的一个重要特点。只要你不肯将记在脑中的内容转录——说、写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出来,别人就无法得到它。③不完全可靠性

回忆起来的知识、经验、事件、物品的形象等,不能确保是首次识记时的原型。其中的一些可能随着时间的顺延而莫名其妙地变化着,可能向着更完备的方面变化;可能出现残缺;还可能走形或变样;亦可能整体地或局部地扩大或缩小。

实际上,是记忆的易变性产生了回忆时的不完全可靠性——不完全准确性。

有时,背景知识广博的人在回忆过程中常会不加区别地使用相似的词语、同义的概念,因而就产生了虽无碍大局但不全是原型的记忆。

④瞬捷性

正常人的大脑可在一眨眼之间记住感兴趣的知识、经验、事件„„

据研究,在50毫秒至半秒钟的时间里,人脑可以记住4个不同的数据。

人们所记住的内容,在日后取用时也具有瞬捷性。

瞬捷性还表现在,能与短瞬间去比照记住的信息,如此事与彼事、近事和远事、过去和现在、中国的事与外国的事、公事与私事„„

⑤潜力大无穷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个正常人的记忆潜力都大无穷。达尼尔·达宁还将“记忆”与“力”化合为记忆力,并形象地描述说:“我们的记忆力活像娃娃抱(一种农妇装束的玩偶,一般以木质制作,最外边的一个个头最大):卸下一个,里头还有一个。”

(3)对记忆定义的研究

在古希腊大悲剧诗人阿斯基洛斯的“记忆是智慧之母”的定义之后,二十世纪的各国相关学科的研究者们都发挥了各自独有的优势,对记忆的定义进行了不同风格的研究。

总的来说,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大脑中的反映,亦可视作是经验的保持,有时在保持中还经历了一个积极的创造性过程。

分开来讲:

①心理学家认为,记忆是大脑的一种复杂而又积极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认知(再认)或回忆这三个依序发展又密不可分的环节,还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基本条件”。

识记——识别和记住事物的特征与联系,是大脑皮层形成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

保持——暂时联系的痕迹在脑中保留,表现为巩固已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

再认——事物重新呈现时能够再认识;

回忆——事物不在当前时能够回想起来;

再认或回忆——在不同条件下暂时联系的再活跃。

由于记忆,人们才能保存过去的反映,使当前反映在以前反映的基础上进行,从而使人能积累和扩大、完善或修正原有的经验,使其对行动更具指导价值;有了记忆,先后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的统一的过程。

②信息控制论专家说,记忆是贮存知识经验的有效方式,是信息的接收——编码——贮存——提取的过程。

③哲学家讲,记忆是对经验过的事情能够记住,并在以后回忆或认知时能再认识的过程,还是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桥梁,亦是人借以认识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的有目的性的过程。

④生物学家提出,记忆是大脑的一种机能——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特殊的机能,其本质是一种生物化学的过程,即脑生理活动的过程。记忆是生物(人)脑接纳——贮存——提取事物讯息的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和生理协同合作的综合过程。(4)对记忆分类的研究

对记忆的分类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人们从各个角度对记忆进行的不同分类渐趋完善。

①按记忆时启动的主要人体感官划分:

●视觉记忆 ●听觉记

●嗅觉记忆 ●味觉记

●触觉记忆 ●平衡觉记忆

●视听觉结合记忆 ●视听触觉结合记忆

●多种感觉器官结合记忆

②按记忆的材料在脑中保持的时间划分:

●瞬时记忆——不超过一二秒钟

●短时记忆——不超过一二分钟

●长时记忆——超过一二分钟甚或直至终生

心理学家们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记忆痕迹在受试老鼠的脑中至少要持续90秒钟,短期记忆才会转变而巩固为长期记忆。对人类方面,则只需四五秒钟左右。

③按记忆材料的大脑半球划分:

●左半球记忆:负责记忆逻辑信息、语言信息

●右半球记忆:负责记忆形象信息、艺术信息

④按心理特征划分:

●情绪(感)记忆

●非情绪(感)记忆

⑤按生理特征划分:

●运动(动作)记忆

●非运动(动作)记忆

„„

(5)对记忆规律的研究

现代研究认为,记忆的规律至少有如下七个方面:

①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记忆素质;

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记忆时间;

③“记”在“忆”先,“认知”容易“回忆”难;

④识记后保持的时间有短有长;

⑤记忆的信息按规律遗忘;

⑥记忆的讯息靠感觉器官输入脑中;

⑦记忆有潜力可挖等。

(6)对记忆方法的研究

二十世纪,人们掀开了研究记忆方法的新篇章。

①创造并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记忆方法去驾驭记忆规律来强化记忆

人们要想获得更好的记

忆效果,就应该在尊重记忆规律、了解记忆的特点的前

提下,创造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并且很好地驾驭这些方法,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从研究记忆者、记忆过程、记忆对象间的关系入手去开发记忆潜能

人类中的任何一员,自胎儿脑具备了识记由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外界信息——讯号的功能那天起,就是记忆者——开始记忆被记忆的对象,并经历了如下过程:

识记——保持——认知或回忆

中国的谢家安于1997年将国外与认知者、认知过程、认知对象及大脑潜能开发相关的资料翻译过来,以《有效发挥大脑潜能——达致学业及事业上的成功》为题介绍给读者。

③将研究(强化)记忆的着眼点落在“识记”上

中国“学习策略课题组”将研究(强化)记忆的着眼点落在“识记”上,总结出了“有意义材料的识记策略”和“无意义材料的识记策略”。

④将研究(强化)记忆着眼点落在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结合上

《超级记忆术》一书的作者将研究(强化)记忆着眼点落在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结合上:

●机械记忆法(整体记忆法/分段记忆法/循环记忆法)

●意义记忆法(对记忆材料展开思维联想)

●专项记忆法

记载着记忆方法的书不胜枚举,驾驭记忆规律的方法众多,只要及时适量地运用好其中的一种方法,就会使记忆效率提高。但欲想全面地大幅度提高记忆效率,还须及时适量地交替使用驾驭记忆规律的各种方法。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记忆素质

下载课程开发理论的研究框架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程开发理论的研究框架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全文5篇]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内容摘要】伴随着课程改革走向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考虑学校和社区人力、物力资源才能有效开发校本课程,只有通过课......

    体验式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

    体验式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校本开发、校本实施的国家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包括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

    土地一级开发框架协议

    安宁太平一级土地开发项目合作 框架协议书 甲方: 乙方: 经双方协商,本着公平、互惠、互利的原则,达成如下协议: 一、 合作范围及内容 第一条 甲方委托乙方对 进行土地一级开发,......

    软件委托开发框架合同

    软件委托开发框架合同 合同编号:【 】 技术委托开发框架合同 甲方:【 】 乙方:【 】 【 】年【 】月 软件委托开发框架合同 甲方: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住所:浙江省杭州......

    土地一级开发框架协议

    安宁太平一级土地开发项目合作 框架协议书甲方:云南省安宁市人民政府 乙方:安宁市太平新城投资有限公司 安宁山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安宁市太平镇是,经双方协商,本着公平、互惠......

    房产开发合作框架协议范文合集

    项目合作框架协议 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本协议由以下双方于年月日在市区签订: 甲方: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乙方: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 鉴于: 1、甲方具有丰富的城市综合体投资开发经验及......

    药品研究开发计划书(框架)

    这整上你们公司的标志 XXXXXX有限公司 XXXXXXX研究开发计划书 起草人: 二零一零年十一月十六日 一、适应症及临床简介 二、国内外研发和生产情况 三、委托方研究情况 四、合......

    商业地产开发合作框架协议

    合作框架协议书本协议由以下各方于年 月 日在签署: 甲方: 身份证号: 联系地址:乙方: 身份证号: 联系地址:丙方: 身份证号: 联系地址:… … …鉴于上述各方有志于探索以新型合作模式,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