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东西南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8、59页。教材与学情分析
内容是在学生已经会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方向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但要正确辨认现实生活中的方向,这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是具有相当大难度的。因此,这部分内容不能作为单纯的知识点去讲授,而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体验,在活动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理念。教学中以学生十分熟悉的身边具体情境作为学习的资源,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以自主活动为主线,展开多层次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亲切、自然的具体情境中学,玩中学,学中做。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不但能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而且从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创新。教学目标
1. 在现实情境中正确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感知方向的相对性,培养方向感。
2.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与位置,3.体会平面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小组活动: 学校操场周围有那些景物?
拍摄校园景物并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讲一个关于方向的故事。淘淘他和笑笑去玩耍,可是却找不到回家的路了,怎么才能不迷路呢、那就是会辨东南西北。
(板书课题:东南西北)
(4)有一首儿歌教我们辨认方向的,我们来学一学。(早晨起床,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二、联系实际,说一说,辨认方向。
(1).找一找:找教室里的东方、南方、西方、北方。
我们教室里也有东、南、西、北,东面在哪儿? 太阳从哪儿升起?
找出教室里的东面,再让学生跟据儿歌指出西面、南面、北面、教师贴上标记卡片。(东、南、西、北)
(2)说说教室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3.)辨一辨,说一说。辨认四个方向。
请同学分组,每组面朝不同的方向,说一说,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4).找出规律:刚才我们面朝的方向不同,你发现了什么?什么变了,什么是不变的?
A引导发现:
1、面朝的方向不同,前后左右的方向就不同。2.生活中,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是不变的。东——西,南——北。
3、生活中我们只要认准了一个方向,就能指出其余的三个方向了。
4、建立方向标
在实际生活中,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是不变的,所以,在数学上,在作图时,就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什么?你记住了什么?
五、作业
——设计学校平面图。
(1)美丽的校,让学生观察自已的校园。
(2)要求以操场为中心介绍,看看操场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分别有些什么景物和建筑?
(3)请你当小小设计师:作校园平面图。(4)展示看着贴好的图再次介绍操场景物。
教学反思
方向的认识,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经验和常识,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位置的重要知识,这一节的目标是经历在室外和室内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能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方向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和身边的事物,通过观察、判断、交流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对方向的认识水平。
一、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自主学习
本课的第一个环节,我先把学生带到室外,在操场上辨认方向,提出问题:谁能说说我们怎样辨认东、南、西、北?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中午太阳在南边;太阳从西边落下等。使学生在脑海里建立起有关方向的表象,同时,通过学生的口述活动,把少数人的知识转化为全班同学的共同知识。接下来让学生“找方向”和“判断方向”,以加深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认识。在这里,老师充当的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方向的认识不能完全靠学生死记硬背,在充分借助现实情境让学生辨认方向后,我加入了一个小游戏“抢椅子”,让没有抢到椅子的同学说出他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是谁,这样不仅激发了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方向的认识,而且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前与后、左与右的对立性和前、后、左、右的相联性,丰富了教学内容。
三、存在不足与改进措施
尽管本课大部分同学都能充分的领会并运用,但仍有极少数同学方向感差,对他们来说辨认方向仍是一个难点,这就需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通过个别指导来帮助他们。问题就是结束太过匆忙。
第二篇: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花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花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花园
教学目标:
1、结合全体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除法运算的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含义。
教学难点:
倍的逆向思考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今天的天气真不错,老师带大家一块去花园走走,呼吸新鲜的空气好吗?这几天天气真好,空气清新,我们一起到美丽的花园去看看吧!
二、问题探究
1.理解图意(出示挂图课件)
师: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花园,大家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汇报
2.提出问题
3.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呀,根据收集到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问题。
4.解决问题
⑴师:如何解答这些这些问题呢?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独立解答问题。你们先画一画再算一算
⑵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同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师:谁来解答第一个问题呢?
师:这二个问题谁来解答?
4、教师小结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不错,观察一幅图时,我们要从多角度去发现问题,找出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题意,列出算式解决问题。
三、体验感悟
师: 刚才在大家的问题提得真好,解答的同学也回答得十分准确。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老师再考考你们。
师:请同学翻开课本第73页。
师:一起解决。谁先来说说题意。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1,2,3,4题
第1、2题:画一画,算一算。
完成在书上,集体订正。
第3题:让学生收集正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
生汇报
师:同才大家讨论得十分激烈,请同学们来说说你们小组有哪些获?
第4题:让学生自己估计,测量,让后填写
师:老师这儿有两条绳子。一条是红绳,一条是黑绳。请你们先估计它们大约有多长?
师:再量一量实际有多长,然后解答问题,并列出算式。
(学生独立做完,再反馈)
师:除了用除法解决这个问题外,还有其它的办法吗?
(以黑绳的长度为单位,量一量红绳的长,量的次数就是所求的答案。)
生读题
五、小结
师:这节课,大家都学得不错,谁来说说你在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第三篇:分桃子教学设计(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上册)
《分桃子》教学设计
泉州市丰泽区云谷小学吴红红
2010年9月
学生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分东西的活动,有一定的分配经验。但是技巧上没有很好的经验,基本上都是一个一个分的,但根据以往的的经验,个别的程度好的学生也会有规律的几个几个的分。而且程度好的学生还会用乘法口诀来平均分。但大多数的二年级学生的直观感知、形象思维仍占优势,他们认识事物带有明显的直观形象性。要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转变,让学生很好的理解平均分,必须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来让学生亲身经历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根据自身操作的体验来用”同样多、一样多”表述对于“平均分”的理解!在感受平均分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平均分的理解是:分的一样多、同样多。而不会用“平均分就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几个”这样准确的语言去表达出来。
设计理念:
1、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规律,不强求公式化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本节课是由学生的分物体的经验开始出发,让学生体会日常的随意分和技巧上的平均分的区别。以及体会平均分的意义。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意义的情景,采用操作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与小组合作交流活动中,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学习活动的设计,体现了学习从学生个体出发,经过与老师和同伴的合作,再回到个体的过程学习过程。
2、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以合作学习为主,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互助。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去思索、去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改以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长期渗透于实践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达到一定的水平,本节课在设计小猫分鱼的活动中,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感受分法的多样化;
3、关注学生的认知从操作水平向表象水平发展,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引导学生用“画图、连线、画圈的方法,取代小棒进行分鱼的操作。这是完成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的一个过程。
4、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的教学手段,在本节课有所体现。恰当的运用电教媒体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不同分法的演示,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难点。
5、避免为了活动而活动的形式,设置有任务的学习活动,关注学生完成任务的反馈与交流、成果展示与欣赏。教学目标:
1、了解平均分的必要性,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分,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区分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够运用不同的办法解决同一问题。
3、培养学生在有任务的合作学习中,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方法以及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果的意识。
教学重点:体验平均分的过程,正确理解平均分的必要性和含义。(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操作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从而理解平均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完成从操作体验到表象水平的转换。体现在能用符号正确平均分配物品。(通三个层次的操作活动的体验,学生能感受到平均分的初步含义,我们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操作活动所获得的实际经验,转化为表象水平,完成由形象思维转换成逻辑思维的过程,能用简单的符号如:画图、连线、画圈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这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有点难度)
教学准备:课件、桃子磁片、气球图片、小棒、一双筷子。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猜谜语
胖娃娃,红尖嘴儿一身毛,背上浅浅一道沟,肚里粉红好味道。(桃子)猜一水果。猜出是什么水果了吗?在小动物中,谁最爱吃桃子呢?
没胳膊没腿,从来不离水。走路不用脚,摇头又摆尾。猜一动物。(鱼)哪种动物爱吃鱼呢?
名字叫小花,喜欢摇尾巴,夜晚睡门口,小偷最怕他。猜一动物。(狗)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师导入语,创设故事情境
同学们,你们瞧,小熊家今天看起来特别高兴,你知道为什么吗?哦,原来,今天是小熊要过生日了。他特地邀请小伙伴们来家做客,准备开一个生日聚会。你们瞧:都有谁来?(两只小猴、四只小猫、三只小狗)。小熊非常热情,拿出了动物们最爱吃的食物来招待:有桃子、鱼、骨头。可是小熊遇到一点困难,这么多食物该怎样分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熊分食物吗?(能)
(1)、指名说说,你觉得应该怎么分?
(生答:把桃分给小猴,鱼分给小猫们,骨头分给小狗们)
(2)、那么小猴、小猫、小狗之间又应该怎么分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一分的学问,先帮小猴子分桃子吧。
2、揭示课题:分桃子
(板书:分桃子)
二、实际操作,体会平均分
这里有几个桃,让我们先数一数吧。
小熊可能会怎样分呢?每只小猴子可能吃几个呢?请你先来猜一猜。
生1:每只猴子分到4个。
师:还有别的可能吗?
生2:一只猴子分2个,另一只猴子分6个。
生3:一只猴子可能分3个,另一只猴子分5个。生4:可能一只猴子分7个,另一只猴子分1个。
1、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熊到底是怎样分的?
课件展示
(二):小熊将桃子按7个和1个分给了2只小猴子,其中一只分的少的猴子很伤心。师:小猴子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生:分到7个桃子的猴子非常高兴,另一只猴子很难过。
师:为什么伤心、难过呢?
生:因为小熊分的不公平,因为分到7个的猴子可以吃很长时间,而分到1个的猴子一下就吃完了,所以它很伤心。师:小熊知道自己分得不公平,可是到底怎样分才算公平呢?小熊想请同学们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请学生在印有小猴子的白纸上分一分8个桃子卡片,教师注意观察学生分的过程。)
(学生演示自己分的过程及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生1:每次每只猴子分1个,4次分完,每只猴子分到4个桃子。生2:第一次每只猴子先分1个,第二次每只猴子再分2个,剩下2个桃子每只猴子再分一个,最后每只分到4个桃子。生3:第一次每只猴子先分2个,第二次每只猴子再分2个,两只猴子两次共分到4个桃子。可能还有的学生会一次分完,每个猴子分4个。……
师小结:刚才这几个小朋友的分法各不相同,有的是一个一个的分、有的是两个两个的分,还有的是每只猴子先分1个桃子,再分3个桃子。不管怎么分,都是把8个桃子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4个桃子。
师:小熊觉得小朋友分得太公平了,就按这样的方法分给2只小猴子,小猴子又有什么反应呢?
2、课件展示
(三):两只小猴子每人分4个桃子,都非常的开心。
师:它们为什么会都很高兴呢?
生:两只猴子分的同样多,这样分很公平。老师板书: 同样多、一样多。
3、师:小猴子吃到了桃子非常的开心,接下来小熊想请4只小猫吃又肥又鲜的12条小鱼。小熊接受了分桃子的教训,要给每只小猫分的小鱼同样多。(课件显示:4只小猫和12条小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请小朋友和它们一起来分小鱼。
小组活动要求:把12条小鱼分给4只小猫,怎样分每只小猫得到的鱼是同样多的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如何分的同样多,在合作动手去分鱼!完成后请一小组上台来展示。
展示学生分的过程和结果,这里可以给学生一个选择,可以用卡片展示分的过程和结果,如果电脑操作熟练的小组可以在电脑上演示。
这里在汇报的时候,可能出现多种分法,如一条一条的分、两条的分,还有的可能是三条三条的分。还有可能会运用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来进行平均分(这时应该表扬,用乘法口诀只用一次就完成任务了,分的真够快的)
4、小结:像这样每只小猴子分的桃一样多、每只小猫分的鱼同样多,这种分的方法就叫——平均分。也就是说:把一些物体,每份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5、看到小猴和小猫吃的那么香,小狗在旁边等不及了,“汪汪汪汪”叫了起来,小熊该来给我分食物了。小熊急忙拿出18根骨头,请同学们平均分给3只小狗,谁来说一说这次小猴要把18根骨头怎样分给3只小狗?
生:把18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
师:刚才大家用小棒代替鱼来分,如果没有学具来代替该怎么办呢?其实还有一个方法——画图,师:18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几根骨头?请同学们在课本32页的最下面,用连一连、圈一圈或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学生动手分骨头,并在小组内交流是如何平均分的。展示学生平均分的结果。
6、联系生活,举例说说平均分。每组同学平均分,可以分几个小组,每个小队几个同学。
7、小结: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理解的平均分。
三、解决问题。
师:小动物们要开始品尝美味了。小熊拿出了一些筷子,你能数出一共有几双筷子呢?老师这儿也有一些问题(分筷子、分铅笔、分气球、组五环图),你们愿意帮助我解决这些问题吗?看一看都有哪些问题呢?自己试着解决这个问题的?
要求:用圈一圈、连一连、或利用学具分一分,自己选择方法,独立完成1、2、3题结果。
请4个同学上来代表这4个小朋友,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把这9个气球平均分给这4个小朋友。师:请大家认真观察他是怎么分的?
分完,师面向全班:还有一个他为什么不分了? 生:这个气球分给谁他都多出来,就不同样多了。
师:对了,这个气球给其中任何一个小朋友他就多出一个,就没有同样多,也就是没有平均分。面向此生:是这个意思吗?(生:是)
师点击课件出示:平均每人分到2个,还剩一个。师再贴一个气球:请大家想一想:如果剩两个能分吗? 生:不能。师:为什么?
生:如果分的话每个小朋友也没有同样多。师再贴一个气球:如果剩3个呢,还能分吗? 生:还不行。
师:如果剩4个呢?
生:那可以分了,每人又分到1个,还是同样多。
师:看来平均分除了前面学到的平均分之后刚好分完,还有现在这种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
四、跳一跳,摘果子
吴老师每天上完课嗓子都很累,下课后总喜欢喝一杯蜂蜜水,同学们,你们知道蜂蜜是哪种小动物酿造的吗?对了,是勤劳的蜜蜂采花蜜的功劳。
今天一大早,就有16只蜜蜂去采蜜,过了一会,有一半的蜜蜂采完了,飞走了一半,还剩()只。
五、总结:
孩子们,一节课的学习就要结束了,谁想说说你的收获?
师:短暂的四十分钟,同学们收获了知识.收获了本领,老师收获了快乐!今后老师还会和你们一起继续留心身边的事物,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来谈一下收获,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六、布置作业:课后回家和爸爸妈妈做平均分游戏。
板书设计:
分桃子
同样多,一样多——平均分
第四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生日》教学设计
《生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90、9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统计意识。
2、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整理的过程,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进行简单推测。
3、通过活动,培养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推测。
教学难点:统计图的观察及根据统计结果进行推测。教具准备:课件、统计图纸、彩笔。教学流程:
一、创境导入
师:(播放生日快乐歌)今天是莉莉的生日,我们一起来为他唱首生日歌,庆祝庆祝好吗?莉莉说他的生日是在12月,是在冬季出生的。
你的生日是在哪个季节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生日里的数学问题。
老师想知道你们班同学的生日在那个季节的最多,怎样才能知道呢?许多小朋友都想到了统计。
设计思考:以小朋友们喜欢的过生日引入,新颖、有趣,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要想知道哪个季节过生日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内在的知识冲突,诱发了探索热情,使他们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
二、认识季节
笑笑有一个问题,她不知道春季是哪几个月,夏季又是哪几个月?那我们就一起先来认识季节的划分吧。
(课件出示)3、4、5月是春季,6、7、8月是夏季,9、10、11月是秋季,12、1、2月是冬季。
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现在你们知道自己是在哪个季节出生的吗?在小组里和你的伙伴说说。(学生交流。)
三、合作探究
活动一:生日 要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说说你想怎么调查?
1.调查准备。
淘气说可以让在春季出生的同学站在一排,在夏季出生的同学站在另一排……
笑笑也有一个好办法,先请在春季过生日的同学举手,数一数有多少个?再让在夏季过生日的同学举手……
精灵狗的办法是把每个同学在什么季节过生日写在纸上,交给组长进行统计。
你们组准备采用什么方法调查呢?调查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生答不重复、不遗漏。)
设计思考:通过学生之间交流调查方法,使他们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小组合作前,教师提出了十分明确的注意事项,为后面的调查做好了准备。
2.小组合作调查。
设计思考:学生分组合作调查数据,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间。
3、完成统计图
同学们都调查完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调查的他们班同学过生日的情况。(课件出示)
根据淘气调查的情况,我们一起来看,该怎样在格子图里涂色呢?春季后面的格子涂几格?为什么?对。一个格子代表一个人。有几个人就要涂几格。
请你在书上完成格子图吧。
4、验证数据
我们一起来看淘气涂的格子图,请小朋友们先来数一数在春季过生日的有几人?夏季、秋季、冬季过生日的有几人?你们算一算,我们一共统计了多少名学生?淘气的班里啊一共有47人,和统计的结果是一样的,这就说明淘气在调查时没有重复和遗漏。
5、分析统计结果,解决问题
仔细观察图,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季过生日的同学最多。春季和秋季过生日的一共多少人? 如果不知道同桌的生日,猜猜他最有可能是哪个季节过生日?
设计思考:从数据的调查收集到对统计结果的分析运用,让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根据统计结果合理的推测更是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也是他们充分体会到统计的价值。
活动二:天气情况统计
(课件出示)这是某城市7月份的天气情况,请你完成格子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活动三:买书
分组调查你们班同学喜欢哪些图书?
1、说一说你是怎么调查的?淘气是采用分队排列的方法收集数据的,这是淘气收集的数据。(课件出示)
2、根据淘气收集的数据我们来完成统计图吧。
3、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体会根据统计进行简单推断。
四、拓展延伸
这一节课,我们要调查了哪些问题?你是怎么调查的呢? 在生活当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统计呢?
淘气认为要想知道我班同学每个星期的零花钱是多少,要用到统计。
笑笑说要知道全校哪个班级的人数最多,也要进行统计。
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能把统计的知识更好地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
设计思考:说一说生活中需要统计的问题,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爱好兴趣。
第五篇: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硖口驿镇中心学校杨晓丽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8——59页。
【教材分析】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是学生第一次学习除法,且除法是比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所以除法的学习应该像学习加减乘一样,需要加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教材从简单到复杂,安排了三次分物活动,重视操作对学生理解除法概念的支持作用,每一次的分物活动重点不同,本节课是第一个分物活动——分物游戏,让学生通过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平均分物的活动经验,通过三次分物游戏,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平均分的理解,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把小数目的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画图或用语言表示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3.经过与同伴进行讨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4.能解决小数目的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经历把小数目的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教具】三角形、圆片等学具、PPT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我们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生日,今天是小猴淘淘的生日,他邀请了好朋友来和他一起过生日,看看都有谁来了?(课件出示:2只猴子,3只小兔,3只小狗)淘淘还非常热情,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要分给大家。可是怎么分呢?下面我们一起帮助小猴分一分吧。(揭示课题:分物游戏)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动一:分桃子(初步体会平均分)
出示两只小猴子,4个桃子。可以怎么分?有几种分法?每只猴子可以分到几个桃子?(4个人分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有几种分法)生汇报,教师演示分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演示的几种分法)感受分到的同样多的这种分法很公平,突出“每份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让学生通过分桃子初步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活动二:分萝卜。(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1.课件出示12个萝卜、3只兔子的图,学生看图,说出信息。2.说明动手操作的活动要求。
3.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于学困生加以指导。4.同桌交流自己的分法。
5.个别学生利用学具到黑板前演示、说明自己分的过程。通过学生动手,感知分的多样性。
学生展示完几种不同的分法后,教师引导学生:我们来看看最后每只兔子分到了几根萝卜?
生看图回答:最后每只兔子分到了2 4根萝卜。6.小结,引出“平均分”。
我们刚才用了这么多方法分萝卜,虽然分的过程不同,但最后三只小兔都很满意,因为它们分得的萝卜一样多。
刚才我们给小猴子分了桃子,又给小兔子分了萝卜,虽然大家分的过程不一样,但是最后每只小猴子和每只小兔子都特别满意,这是为什么呀?
生答:因为每只小猴子分的桃子一样多,每只兔子分的萝卜一样多。教师介绍:像这样每份分得一样多,同样多的分法,在数学中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板书副标题:平均分)
既然大家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那我要考考大家了。活动
三、分骨头。
1.直接出示把15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几根?让学生自己读题,并说明白“平均分”的意思。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表述,口头汇报分骨头的过程。不管用什么方法,每只小狗都分到了 5根骨头。如果没有小棒,你怎样能够快速的想出,平均每只小狗分的一样多呢?
4.同学们分的方法虽然很多,有的我们分了一次就分完了,有的分了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但是分到最后每一份都是一样多的,这就是平均分。
5.小结:刚才我们用了“平均分”的方法帮淘淘给小动物们分了食物,虽然我们分的方法不一样,但是最后每个小动物分的数量都一样,大家都很满意,淘淘为了感谢大家的帮忙,特意邀请大家一起去玩闯关游戏,有信心赢吗?只要赢了一关就奖给你们一个奖章。那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巩固练习,再次感知。
(一)第一关(基本练习)1.插花(圈一圈,填一填)把9枝花插在3个花瓶里。2.分铅笔(圈一圈,填一填)把14支铅笔平均放在2个文具盒里。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二)第二关(变式练习)
分杯子和分气球。全班交流分的过3 程。
(三)第三关(拓展练习)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分组讨论,然后汇报。(课件出示图和题目)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总结:今天在你们的帮助下小猴淘淘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你们在分物游戏的过程中知道了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分,分到最后,每一份都是一样多的,这就是平均分。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均分”吗?或者举个例子说一说。
五、作业设计。
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平均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首先创设情境,通过小数目分一分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再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助于学生形成平均分的表象,促进了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
教学时我强调人人都操作,每个人都要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这样才能体验平均分的意义。虽然让学生动手分了,但是时间有限,练习还是少了,且没有多多的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吸取经验,使整堂课的效果能够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