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时间:2019-05-12 20:40: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也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应注意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也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篇:也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也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程河镇赵营联小

赵波

邮编:441113 【摘要】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和方法。因此,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要注意体现数学课程的特色,找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点和切入点 不能忽略板书的作用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小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探索的视野;为一些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体学习的机会,以便于教师为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 当前,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整合可以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但是我们知道,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信息技术不加以选择地使用,则会导致数学课堂效率的降低。下面谈谈在整合过程中我们应注意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应注意体现数学课程的特色

1、注重数学课的操作性,不要越俎代庖。学习数学必须进行实际操作,这已是心理学家所反复论证的。教学活动需要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在动手试验与动脑思维的交汇中进行。如画几何图形、绘制图表等。以几何为例:即使学生动手作图速度慢,不精确,但学生动手操作所学到的东西要比观看教师的课件演示收获大得多。如果一切的画图操作都用信息技术代替,那么就剥夺了学生的动手机会。没有动手能力的创造精神是要大打折扣的。因此,我们在进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属于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在整合时应留出相应的空间让学生操作,达到理解与应用的目的。

2、注重数学课的想象性,不要以假代真。

信息技术所提供的首先是一种“形象”,其优势似乎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由于数学本身是抽象性的,加上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等原因,借助于信息技术使某些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接受。但是,如果一部分人始终要借助于这根“形象拐杖”,那么他的抽象思维能力就永远不能“站起来”。数学是理性思维,形象思维代替不了理性思维。因此,数学课堂上,不能以演示代替思维训练或“以假代真”进行机械操作。

3、注重数学的探究性,不得满堂“电灌”。

心理学认为:无论是有意注意还是无意注意,适时的变换方式才是最为有效的。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声音、色彩、光线、形状的和谐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但应用时一定要适可而止,把握好“度”,防止供大于求,产生负作用。运用多媒体的声、形、色虽然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但如果刺激时间过长,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学“圆锥体的认识”时,从新课的导人到作业的布置等,都采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刺激状态,造成学习疲劳,产生厌倦感,降低了学习效果,失去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有的价值。

课件的外在形式和教学内容要有机结合,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往往陷入形式化的误区。有些老师总喜欢在课件加上一些凌乱吵杂的声音,特意找一些很漂亮的图片、动画,画面五颜六色,这些都与教学内容毫无关系。似乎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殊不知这样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注意了媒体的外在形式,而对其表达的数学内容没有认真去思考和体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

二、整合过程要找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点和切入点。

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形象生动,但只有找准时机使用,恰到好处,才能获得最佳效果;若不当使用,死搬硬套,则会画蛇添足,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有位老师一开始就直接运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三角形模型图,并告诉学生这就是三角形,并通过边、角、顶点的闪烁,归纳出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很显然,这样的教学程序多媒体的介入太早,直接让学生通过图形的观察和想象来认识三角形,跳过了学生的具体感知阶段,不仅违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还抑制了学生思维扩展。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出周密的多媒体介入方案,找准时机,使信息技术用在点上,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不能忽略板书的作用。

在信息技术的刺激下,课堂教学内容有了全新感觉。然而,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同样它不能代替教师的板书。设计科学,富有艺术性的板书不仅生动地反映了教学重点,体现了知识的框架结构,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时,不能只限于媒体的运作。这样一堂课下来,教师在黑板上没留下任何痕迹或数字,学生就像看了一场电影,过后对知识的掌握是不完善的。如果老师能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同时又设计出具有较高艺术性的板书,那么,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素质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优秀的板书设计可以完整、科学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具有概括性和持久性等特点,而且板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巩固记忆。假如板书能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使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的过程,所以教学过程中会有一些突发的教学情况,比如教师在讲课中有突然而至的想法和灵感或是学生一个有深度的反问等。教学课件一旦制成,其内容相对固定,在教学中难以做随机的改动。而板书有即时性强的特点,可以随写随讲,内容可以方便增加和删除,随圈随点。如果在演示课件的时候能够穿插必要的板书,不仅有利于教师的临场发挥,也有利于师生思维的同步。

四、整合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

新课标下教师角色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永远不能替换的。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教学的主导者是教师,而不是教学装置。”因此不能因为课件的使用教师就沦为点击鼠标的机器,或是课件的讲解员。一些老师为了展示其课件制作的精彩,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不是来开发软件的,他们的精力要放在研究教材、处理教材、设计教学中去,教师在教学中应起主导作用。基于课堂的传统教育是一个学术氛围和学习氛围很浓的学习环境,师生之间感情的交流、语言的交流和非语言的展示,培养着处于这个环境中各个学生的道德、情感、交际等方面的素质,教师的示范更是塑造了学生的人格。“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课堂上老师的赞赏、表扬、肯定、支持,都是师生深厚、真挚的情感交流,这些对于学生都是一种莫大的动力,这种动力能够引导着他们不断地前进。所以整合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发展,师生的感情交流要充分。

五、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能够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当然是好事,但忽略了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而这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信息技术真正整合到数学教学中去。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不能停留在工具层面上,应深入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四要素,以形成教学模式,应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以推进数学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上海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余胜泉 吴娟

电子信箱:zhaobo962@126.com

第二篇:谈会议记录应注意问题

会议记录是记载会议基本情况的文字材料,是日后工作中可供查考的凭证。它可以为检查会议决议的贯彻执行情况、整理会议纪要、下达与上报会议精神、分析研究与总结工作提供依据。它的制作质量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其日后转化为档案的质量。因此必须重视会议记录工作。笔者在整理、提供利用档案中发现,某些会议记录的质量问题是由于“先天不足”的原因造成的,具体表现有:

一、会议记录本内无目录。特别是不填写会议议题时,在利用时就要逐页查阅,不仅效率很低,而且人为地增加了对案卷的磨损,不利于档案的保护和保密。

二、记录不完整。有些会议记录未记载会议日期、地点、主持人、记录人;有些会议记录只记了参加人、发言人的姓而没有记全名;有些会议记录只有参加人、时间和主持人而无会议内容;有些会议记录虽有会议内容却没有记录会议的议题等,使人很难了解会议的全貌。

三、会议记录本没有按工作性质分开。如有的系党总支同系行政共用一个会议记录本(联席会议例外),给保管和利用带来不便。

四、会议记录本不固定。有些单位是两三个记录本交叉使用,有的本子只记录了几页就再也不用了;更有甚者,每次开会时临时找几张稿低记录,过后就不知去向了。

五、记录字迹潦草、书写材料不符合归档要求。有的会议记录人经常使用圆珠笔、纯蓝墨水等不耐久字迹材料,而且书写潦草,不利于会议记录的日后查考和归档后的长久保存。为了提高档案质量,笔者认为做会议记录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使用固定的会议记录本。记录人员应选用纸质较好的会议记录本,按会议性质分别记录并按照会议的时间顺序规范、完整地做好会议记录。会议记录本前三页应写有目录,包括会议日期、内容摘要、页码、备注等栏目。会议记录人应把每次会议的情况按目录栏中的要求逐项填写清楚,这样不但查找起来一目了然、十分方便,而且有利于档案的保密和保护。

二、按照规范格式做好会议记录。会议记录一般分为两个部分:

1、会议基本情况。包括会议名称、开会时间(要写明年、月、日及会议开始时间)、会议地点、出席人(人数不多的会议要把出席者的姓名都写上,注明其他人员全部到会;人数过多的会议可只写出席范围和人数)、列席人、主持人、记录人。上述内容要在会议主持人宣布开会前写好。

2、会议内容。包括会议议题、会议发言、会议结论等。会议内容是会议记录的重点,记录时必须聚精会神,边听边记,耳、脑、手并用,不能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现疏漏。摘自:鞍山师范学院党政办公室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1.设法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学生学不好数学,不能全怪学生,教师首先要找自己的原因,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学生从不懂教懂,从不会教会,学生答不出教师的问题,教师先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没有漏洞。教师发现学生作业中的普遍性错误,先要自我检查,这样会使学生受感动,自觉去纠正错误。2.铺设台阶,引导探索。教学中适当地分解知识难点,合理划分课堂教学层次,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由低向高一步步攀登,让学生尝到探索之乐、成功之乐。教师在指导学生做课堂练习时,首先要建立起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条件,即给他们一些铺垫性的容易解出来的问题。然后预先告诉学生,老师将要给你们一些难题(而实际上还是他们力所能及的题)。事后,当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信心因此增强,从而产生了再想解题的愿望时,教师再给他们一些稍有难度的题,这种做法对增强学生自信心会起到极好的作用。3.抓好测试,善于训练。学生对学习成绩是很敏感的,分数对情绪的刺激亦是很大的。特别是差生,他们因各种原因每次考试成绩普遍低,心理上受到的打击较深,为此,我对训练和测试大胆进行改革。训练时,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性格

和学习的基础等诸方面因素,将学生分成A、B、C、D四个程度组;A组独立练,B组指导练,C组讨论练,D组扶着练,并辅以激励的评价方法,让学生体验成功之乐。测试时,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分类要求,分类评价,发挥测试的反馈功能作用。4.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有些学生不愿自己动脑筋,一切知识等着老师“喂”。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开展了“四环一步”(预习——上课——整理——作业)的学习法讲座,让他们学会怎样预习、怎样上课、怎样整理知识、怎样做作业,知道只有忠实完成这四个环节中的每一环节,才能跃过章、段这一大步,进入下一阶段内容的学习。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掌握了学习主动权,才能使思维活动更加持久,更加深入,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并学好数学。

一、基础知识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不论什么时候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总是教学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状况是教师导学、导思的依据,教师要通过观察、对话、作业分析、与家长交流等途径,了解学生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能力水平、兴趣倾向,分析课堂反馈信息,了解阻碍学生学习的困难。教学时,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帮助学生形

成正确的数学概念,初步学会科学的思考方法。引进新知识要简洁、明了,要引起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揭示矛盾,从中提出新的课题。或者从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中选取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提出新课题。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我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元、角、分的角度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自然、不陌生。利用卡通书字典的价钱来引入求两本书一共多少钱,就把几元和几元相加,几角和几角相加,几分和几分相加。这就是笔算小数加减法的第一步: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当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时,学生就能理解到:分和分相加满十时,就是1角,就在角的这位上加1,就多了一角;当角和角相加满十时,就是1元,就在元的这位上加1,就多了一元;依此类推。这样,学生对小数的退位减法也就能轻松地掌握,不感到茫然,也不感到困难,因为他们在计算时想到了买东西找钱的情景。

二、培养能力要重视基本能力的训练 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因此,在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既要循序渐进,又要突出重点,注意基本能力的训练。如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加强基本计算训练,因为任何一个较复杂的计

算,都是若干个简单的基本计算综合起来的,如果基本计算的能力提高了,那么较复杂的计算能力也会随着提高。一般地说,口算与估算是计算的基本能力。随着各年级教学内容的不同,计算能力也有所不同。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有一个长期培养和训练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通过观察、比较,能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这是一种基本能力。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还要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运用简便算法或解法,以利于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三、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出了许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要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真正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学以致用。要挖掘教材中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因素,让学生做一做、量一量、验一验、用一用,学会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小组协作,动手操作“割”、“补”、“拼”、“摆”,自行探索,发现推导梯

形的面积公式。

四、要重视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从小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是“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严格认真、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并且持之以恒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同时还应从旁协助学生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尽量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探究活动无疑需要问题的参与,否则无法进行探究与发展。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才可以驱动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学《圆面积计算》时,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自己提出问题思考:(1)圆可以转化为什么图形来计算面积;(2)转化前后图形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自己发现了圆的面积公式。在教学中,不妨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引导他们向老师提问题。引导学生质疑,帮助学生释疑,这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途经。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竟提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长方体有6个面,一个面4条边,为什么

长方体的棱不是24条,而是12条?”“一条棱有2个端点,长方体有12条棱,为什么只有8个顶点?”“长方体和长方形究竟有什么不同?”在讨论中,有一位学生对“长方体和长方形究竟有什么不同?”提出了一个颇为生动新颖的例子,他说:“我们在纸上画一个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即长方形,它有长和宽,没有高,我把这长方形剪下来,这时它就有了高,所以它是长方体了。”通过质疑问题,自由讨论,学生潜在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总之,数学课堂应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战性,教师要灵活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的轻松、学的愉快,提高教学效率。

1、在教学方法上多加探索

2、该讲清楚的内容要讲的通俗易懂,要用最简单的词汇进行讲解。

3、备课的内容应要全面的、系统的、有计划的、丰富多彩的去准备。备课内容决定课堂教学的质量。如果我们讲课时,准备充分,教学计划完善,尽然有序,突出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学生就能很容易掌握所要传授的知识。

4、教师的外表要整洁大方。平易近人,语言生动,精神抖擞,教师应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穿

装打扮。教师在课堂上讲课能够精神有力,讲课生动有序,就能感染学生,与教师一起抖起精神,洗耳恭听。相反,讲课准备不充分,内容单一,学生就很容易分神,情绪低落,不想听你讲课,就会出现厌学、不愿学等现象。除此,教师为了上好课,显得自己又风趣,便在课堂上胡言乱语,将一些不着边的话,那么就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课堂用语。

5、充分利用示范教学和电化教学手段。小学生是在具体的事物当中进行思考的,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示范教学和电化教学,同时,要注意示范教学的内容要和课题吻合。

6、利用启蒙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出小问题,开拓学生的智能。教师在利用此教学方法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层面,制定所要提问的问题等级,为后进生也提供答题的机会,通过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才能使精神等到解放,对学习知识从满信心。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我自认为能够成功的上好小学数学课。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注意的几个小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注意的几个小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个崭新而永不褪色的话题。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可以说学科教学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了,另外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也越来越趋向于整合其他学科的内容。结合我身边整合的现象谈一谈我个人对整合的简单理解。

1、不能绝对取代传统的教学工具

以多媒体课件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种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能起很好的辅助作用,但也只是辅助作用而已,万万不能将手段作为目的。即运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并不意味着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虽然信息技术对当前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使用计算机不意味着可以不用黑板和粉笔,可以取消语文课上的朗读、英语课上只利用录音机、计算机跟读、数学课上只用计算器计算,发挥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2、不能过分追求信息技术含量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重在“实用价值”,并非技术含量越高越好。比如:在制作课件时,用一般的PowerPoint等简单的软件就可以完成,就没有必要用其他高级的软件。因为PowerPoint操作简单,易学易用、效率很高,兼容性最强的课件集成工具,是我们制作课件的首选。还有的教师制作课件时一味追求“高科技”,如本来做实验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非要用电脑制成动画,认为技术越高级、会的人越少越好,代表自己的水平越高,这样使教学课件成为信息技术成果展览,其实这偏离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初衷。

3、不能滥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课型都适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多依赖信息技术,不管教学内容是否有必要使用信息技术,更不顾信息技术的出现时机是否恰当,学生用于观看屏幕的时间过长,用于独立探究、阅读、实践的时间太短。

4、不能孤军奋战

近几年来,宽带、校园网铺天盖地,而面对优越的条件,有些人思想认识还不到位,仍旧“不走阳关道,只走独木桥”,对课程整合理解片面,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多数是信息技术老师的事,因为信息技术老师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殊不知“众人划浆,开大船”,需要各科老师共同努力,信息技术老师可以提供技术上的服务,其他学科的老师可以提供其他方面的服务,这样才能将整合课上得有声有色。

5、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科整合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些教师理解太绝对,太片面,总认为课堂气氛越活跃越好,往往当制作的课件较为新颖时,看似丰富多彩,学生反而会杂乱无序,不去思考,只看热闹。也许不用课件的课堂还会紧张有序,但用了实质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一节课下来很热闹,但老师和学生的收获并不多,学生是占了主体地位,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一点没体现出来,这正是课堂教学的大忌。

6、不能只有公开课、评优课才注重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达到真正的效果,不是短时间之内可以实现的,有的老师只在要求上整合课、公开课时才想到整合,放着信息技术的优越条件不利用,仍旧“穿新鞋,走老路”,尤其是老教师,认为自己在从教的多年没有整合,效果也不错,殊不知现在提倡的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使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可以为教学注入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在教学中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

7、不能不总结,不反思

作为一个老师要注重总结,善于反思,才会不断进步。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结束后,根据具体教学实践情景来进行反思,以后再结合具体的任务和情境来设计整合的教与学,从而提高整合的层次。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及其需要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一个崭新而永不褪色的话题。随着21世纪的来临,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法和学习方法。信息技术是当前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提高了教育的智能化水平和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给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可以说学科教学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了,另外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也越来越趋向于整合其他学科的内容

“整合”是个新概念,要有新思路。“整合”中“整”这个语素。它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整合”一词,鲜明地体现了改革的召唤,强调了改革的力度。“整合”昭示着这样的精神:在资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地方都要下一番大气力,经过一番整治,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全新的课程体系。“整合”的目的和意思不仅是为了发挥资讯技术的工具功能,而是赋予了新的教育意思。是要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全面的现代化,要突破传统教育的模式。“整合” 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资讯技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获取、加工和利用资讯的能力。

什么是学科的整合呢?是指整合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把不一样学科的内容通过资讯技术开展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现实、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学科整合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发挥“不可替代”功能,不摆花架子,要从实效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要多发挥资讯的独特不可替代的功能,如果有些教学内容用别的办法、甚至是比较原始的办法上效果更好,那就不必用机器摆花架子。教学内容、学校条件千差万别,在资讯技术的使用上也会各有

不一样。用不用,用什么样的教育技术,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学品质的提高。

1、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最有利于创新精英培养的角度考虑,则有两种基于资讯技术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能够实现资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即“研究性”学习模式(也叫“探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也叫“合作式”学习模式)。

2、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与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3、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规定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规定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开展开发。

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开展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使计算机既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又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规定。在运用这种理论开展教学设计时,应当把资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应注意的几个小问题

一、不能绝对取代传统的教学工具

二、不能过分追求信息技术含量

三、不能滥用信息技术

四、不能孤军奋战

五、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六、不能只有公开课、评优课才注重整合七、不能不总结,不反思

下载也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应注意的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也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应注意的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说课”的技巧与应注意问题

    ●“说课”说什么? 刚涉及说课的老师可能对说课的几个基本要素不是很清楚,这里作一个简短的介绍。从现有的说课基本模式而言,说课大体由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构成: 1、教材分析 (1......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

    哈尔滨师范大学 成人高等教育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 论文作者:孙海龙 作者单位:韩家园林业局综合实践活动中心 专 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年 级:2015级 2017年 5月1......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小学英语语法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新课程改革已提出改变传统语法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的讲解、传授,淡化语法教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淡......

    小学语文课堂结束语应注意哪些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结束语应注意哪些问题? 我认为课堂教学的“结语”不可小觑,完整的一节课,从导入到结束,应该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每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应该善始善终。在语文教学中......

    谈教师备课应注意的问题(合集五篇)

    谈教师备课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段树香 【摘要】课堂教学时教学工作重中之重,要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必须备好课,但是,现在有很多教师都怕备课,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计算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进行四则运算,还要求学生能够根......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模版)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兵团二中 苏婷婷 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很重要的基本技能,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计算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进行四则运算......

    浅谈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浅谈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如:学生,教师,教学内容,目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