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 教学设计 教案(共5篇)

时间:2019-05-12 20:3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题2 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 教学设计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题2 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 教学设计 教案》。

第一篇:课题2 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了解PCR技术的基本操作

2、理解PCR的原理

3、讨论PCR的应用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PCR的原理和PCR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PCR的原理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回忆DNA分子的结构

1、组成元素:C、H、O、N、P

2、基本单位: 脱氧核苷酸

3、脱氧核苷酸结构

(二)、细胞内的DNA复制

1、概念:由一个DNA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的过程

2、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场所:细胞核(主)、线粒体、叶绿体

4、模板:DNA母链

5、原材料:脱氧核苷酸

6、基本条件:酶、ATP、原料、模板

7、复制过程: ① DNA的解旋 ② RNA引物的合成

③ DNA的生成 ④切掉引物生成冈崎片断 ⑤ DNA片断的连接

8、复制特点: 边解旋边复制(过程)、半保留复制(结果)

9、遵循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0、精确复制的原因:

①规则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 ②碱基互补配对能力保证了复制准确无误的进行

(三)、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是由美国科学家穆利斯提出的一种体外简化条件下模拟DNA体内复制的DNA快速扩增的方法,此技术获得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

1.PCR原理

PCR技术扩增DNA的过程,与细胞内DNA复制过程类似: 1.1细胞内DNA复制条件分析:

1.2细胞内DNA复制过程

(1)DNA的反向平行结构:(结合教材图5-6)核苷酸分子的结构与方向性:(分子结构模式图)

由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核苷酸长链:(模式图,体现方向性)。DNA双螺旋结构的反向平行结构:(2)DNA的复制过程: 解旋:解旋酶、ATP,DNA两条链打开,形成两条DNA单链。

引物结合:在DNA单链3’端与DNA反向配对结合,确保引物3’端与DNA单链准确配对。

DNA聚合酶结合:

子链合成:DNA聚合酶从引物3’端开始,将配对的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

后续加工:DNA聚合酶I将引物切去,并合成空缺处的DNA单链,再由DNA连接酶将不连续的DNA子链连接起来(半不连续合成。先导链,滞后链)

子链合成特点:不能从头合成;合成方向为“5’→3’合成”。

感悟生命的神秘:DNA聚合酶不但能够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还具有校对功能。它在每引入一个核苷酸后都要复查一次,只有碱基配对无误后才能继续往下聚合,它不能从头合成。RNA聚合酶没有校对功能,因此RNA的合成不需要引物,而是从头合成的,它的错配可能性较大,在RNA引物完成功能后即被DNA聚合酶I删去,代之以高保真的DNA链。

[思考]DNA分子能准确复制的原因有哪些?

DNA双螺旋结构提供模板;碱基互补配对;DNA聚合酶的复查功能。[思考]细胞内哪些物质是从头合成的?RNA合成、蛋白质合成。1.3 DNA分子复制的人工控制

解开螺旋:在80~100℃时,DNA双螺旋打开,形成两条DNA单链,称为变性。恢复螺旋:在50℃左右时,两条DNA单链重新形成双螺旋结构,称为复性。复制条件:缓冲液,DNA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热稳定DNA聚合酶,两种引物。反应场所:PCR仪(自动温度周期性调节)。[思考]缓冲液相当细胞内的什么成分?(核基质)2.PCR的反应过程

变性:在95℃时DNA解旋

复性:在50℃时引物与DNA单链结合

延伸:在72℃时合成DNA子链(两个引物间的序列)3.实验操作 3.1 PCR反应体系:

缓冲液、DNA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原料、热稳定DNA聚合酶、两种RNA引物,水 3.2 实验操作步骤

3.3 按照PCR反应体系配方配制反应液;

(1)将PCR反应体系50μL用微量移液器转移到微量离心管(0.5mL)中;(2)将微量离心管放到PCR仪中;(3)设置PCR仪的工作参数。(4)DNA在PCR仪中大量扩增。

3.4 水浴法:将微型离心管依次在95℃、55℃、72℃的恒温水浴锅中循环处理相应时间。

4.实验注意事项

(1)避免外源DNA污染:所用仪器、缓冲液、蒸馏水等使用前高压灭菌。(2)缓冲液和酶分装成小份,-20℃低温保存。(3)每添加一种反应成分,更换一个移液器的枪头。(4)混匀后离心处理,使反应液集中在离心管底部。5.结果分析与评价

(1)反应液稀释:取2µLPCR反应液,添加98µL蒸馏水;2.分光光度计调零:将100µL蒸馏水添加到比色杯中,在260nm处将分光光度计调整读数为零。

(2)将100µL反应稀释液倒入比色杯中,测定在260nm处的光吸收值。(3)计算:DNA含量=50×光吸收值×稀释倍数

(四)、PCR产物鉴定: 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

1、实验原理

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带电粒子发生迁移的现象叫电泳。在电场中,带电分子向着与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

在施以一定强度的电场中,带负电荷的DNA在琼脂糖凝胶中可以由电源的负极向正极泳动,泳动的速度与DNA片段的长度成负相关,与电压强度成正比,利用这一性质可以分离不同长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

(1)制胶(2)点样(3)电泳

(4)紫外投射分析仪观察并照相

2、两种染料:

6×上样buffer:维持反应体系的pH不变,而且上样buffer常以溴酚蓝为指示剂,稀释成1×后比重仍然较大,上样时极易下沉,且颜色清晰可见。

DNA荧光染料:由于DNA不能直接观察到,所以利用一种核酸的荧光染料与PCR的产物DNA结合后再电泳,电泳结束后,可用紫外透射分析仪观察电泳结果。

3、可以用已知长度的DNA “Marker”作为参照,对电泳图谱进行比对,估算未知DNA分子的长度,同时根据带的宽度,估算未知DNA分子的数目。

(五)、PCR的应用

PCR具有省时、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效率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PCR技术在分子生物学、医学和案件侦破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课堂小结

PCR的技术,需要首先了解细胞内参与DNA复制的各种组成成分与反应条件。掌握PCR的基本步骤及每个步骤所发生的变化。这部分内容的应以读图识图为主。在现代生物技术中,DNA技术可谓是尖端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基因诊断、基因检测、古生物鉴定等都离不开对DNA分子碱基序列的分析。而分析DNA碱基序列,就需要一定量的DNA片段。今天我们来学习研究了DNA分子的扩增技术――PCR技术。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和理解。

板书

专题五 第2节 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

一、细胞内的DNA复制

二、聚合酶链式反应

1、PCR扩增的原理

2、PCR扩增的过程

三、PCR产物鉴定 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

四、PCR的应用

第二篇:课题2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加酶洗衣粉的洗涤原理

2、理解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的影响

3、了解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洗涤效果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设计实验探索加酶洗衣粉的效果

2、注意运用设计试验的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加酶洗衣粉的研究,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1、课题重点:区别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物和不同污物的洗涤效果

2、课题难点: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的控制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当你自己动手洗衣服的时侯,会发现有油渍、汗渍或血渍的衣服很难彻底洗干净,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在本课题中,我们将了解加酶洗衣粉的作用,探讨加酶洗衣粉使用的最适条件。下面引入某工厂生产的一种加酶洗衣粉的包装袋的使用说明书。

XX牌加酶洗衣粉 成分:碱性蛋白酶等 用法:洗涤前先将衣物浸于含适量洗衣粉的水内数小时。使用温水效果更佳。注意: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用后洗净双手。思考:什么是加酶洗衣粉?它和普通洗衣粉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洗涤前先需将衣物浸于加有适量洗衣粉的水内数小时? 为什么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用后需洗净双手?

(二)进行新课 1.基础知识

活动1:阅读“课题背景”及“基础知识”,讨论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的共性与特性。1.1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

加酶洗衣粉就是在合成洗衣粉中,加入0.2%~0.5%的酶制剂制成的。在洗衣粉中添加的酶的种类很多,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等。我国在洗衣粉中添加的酶最主要的是碱性蛋白酶。这种酶能耐碱性条件,而且耐贮存,对皮肤、衣物没有刺激和损伤作用。碱性蛋白酶能使蛋白质水解成可溶于水的多肽和氨基酸。衣物上附着的血渍、汗渍、奶渍、酱油渍等污物,都会在碱性蛋白酶的作用下,结构松弛、膨胀解体,稍加搓洗,污迹就会从衣物上脱落。

使用加酶洗衣粉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碱性蛋白酶能使蛋白质水解,因此,蛋白质类纤维(羊毛、蚕丝等)织物就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来洗涤,以免使纤维受到破坏;

(2)使用加酶洗衣粉时,必须注意洗涤用水的温度。碱性蛋白酶在35 ℃~50 ℃时活性最强,在低温下或70 ℃以上就会失效;

(3)加酶洗衣粉也不宜长期存放,存放时间过长会导致酶活力损失;(4)加酶洗衣粉不宜与三聚磷酸盐共存,否则酶的活性将会丧失;

(5)添加了碱性蛋白酶的洗衣粉可以分解人体皮肤表面蛋白质,而使人患过敏性皮炎、湿疹等,因此,应避免与这类洗衣粉长时间地接触。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 碱性蛋白酶 和 碱性脂肪酶。

〖思考1〗碱性蛋白酶为什么具有如此强的功效?它的作用机理是怎样的?请写出作用示意图。

酶具有高效性,能迅速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分解成可溶性小分子肽和氨基酸。

〖思考2〗你能写出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作用示意图吗?

1.2.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 温度、酸碱度 和 表面活性剂。

〖思考3〗酶能直接添加到洗衣粉中吗?为什么?科学家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 不能,因为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物质会降低酶的活性。将基因工程生产出的酶用特殊水溶性物质包裹起来,与洗衣粉的其它成分隔离开来。

〖思考4〗为什么说加酶洗衣粉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加酶洗衣粉可以降低表面活性剂和三聚磷酸钠的用量,使洗涤剂朝低磷、无磷的方向发展。

【补充】普通洗衣粉的化学成分有:表面活性剂、水软化剂、碱剂、漂白粉等成分,有的洗衣粉中还含有增白剂、香精和色素,以及填充剂等。

2.实验设计

活动2:阅读“[资料一]有效地控制变量”,探究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不同:

2.1分析:A同学的实验方案存在问题吗?若有问题,请说明存在的问题。有问题。未说明控制相同的适宜温度;玻璃棒搅拌的强度难于控制相同;为确定布料颜色等。

〖思考5〗你同意B同学观点吗?请说明理由。不同意。B同学忽略了实验中变量的控制问题。〖思考6〗影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水温、水量、水质、洗衣粉的用量、衣物的质料、大小及侵泡时间和洗涤时间等。2.2设计:你认为应该控制的单一变量是 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 的区别,其他条件(如洗衣粉用量、水温、水质、水量、布料的大小和颜色、洗涤方式、洗涤时间等)完全性同。

活动3:阅读“[资料二]考虑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情况”,探究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效果的影响:

2.3水温的控制:通常情况下春、夏、秋、冬四季可分别选取 5℃、15℃、25℃、35℃。

2.4其他条件控制:

洗涤方式有半自动和全自动,相比之下采用 全自动 方式比较好,并且应尽量使用同一型号小容量的洗衣机,其机械搅拌作用 相同 ;洗涤材料以(衣物、布料)作为实验材料比较可行,做对照实验时可以控制布料的 大小、颜色 以及污物的量(可用滴管控制)使其相同,同时也便于洗涤效果的比较;水量和洗衣粉用量与布料的大小是成 正比 的。

3.实验操作

课题名称: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 实验目的:比较不同温度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实验原理:酶的催化活性受温度影响,在适宜温度下酶的催化活性最高,温度过低或过高酶的催化能力降低

实验材料:加酶洗衣粉、天平、白色棉布、1000mL烧杯、玻棒、温度计、滴管、新鲜鸡血、水浴缸、温度分别为5℃、15℃、25℃、35℃的清水。实验步骤:

250px的白色棉布4块,用滴管各滴加5滴新鲜鸡血,晾干备用。(1)取250px×(2)取1000mL烧杯4个,用天平分别称取0.5g加酶洗衣粉,依次倒入4个烧杯中。(3)将5℃、15℃、25℃、35℃清水各500mL依次倒入4个烧杯中,用玻棒搅拌溶化洗衣粉。

(4)取水浴缸4个,依次倒入5000mL 5℃、15℃、25℃、35℃清水,插入温度计保持恒温。

(5)将4个烧杯分别放到相同水温的水浴缸中,将带鸡血的棉布分别放到烧杯中浸泡20min。

(6)按相同方式用不同玻棒搅拌棉布各,放到水浴缸中 4.结果分析与评价

活动2:探究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同一污物和不同污物洗涤效果的比较 在活动1中,温度是变量,其他因素在实验中保持不变;而在活动2中,水温则应保持不变。在实施活动2时,通常应采用当地的常温,如果是冬季水温过低,就应采用水浴加热的方法,使温度达到25 ℃~35 ℃。

不同种类的洗衣粉对同一污渍或不同污渍洗涤效果的列表比较:

[思考7]请列表比较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的不同

[思考8]有位同学打算用丝绸做实验材料,探讨含有蛋白酶的洗衣粉的洗涤效果,你认为他这样做合适吗?为什么?

(三)课堂总结、点评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要了解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的共性和特性,要能熟悉酶的特点和作用,并能运用酶的特点尝试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在设计实验时既要遵循单一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原理,又要合理的设计实验,此外还要多结合身边实际进行学习。

本节课要注重运用详实的数据(以教科书中的数据和文字叙述为主),以帮助学生了解酶的活性,掌握加酶洗衣粉的洗涤原理,理解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的影响,了解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对洗涤效果的区别注重培养学生收集整合资料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加酶洗衣粉的研究,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这些问题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有一定的相关性,让学生从这一角度认识问题,会让问题的讨论更加激烈,会让每个学生都认真地去思考酶的有利之处。充分利用了教材资源、本地资源和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等资源,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资料的能力以及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板书

专题四 酶的研究和应用 课题2 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一、基础知识

1、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

2、比较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的异同

二、实验设计

1、如何有效的控制变量

2、探究1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

3、探究2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对衣物污渍的洗涤效果

4、探究3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三、结果评价与分析

第三篇:课题2 氧气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了解氧气物理性质。

② 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③ 了解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氧化物的概念。1.2过程与方法:

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辨证关系。

② 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② 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③ 体验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的概念。教学难点

①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②让学生体验到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教学用具

多媒体、板书

4.标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问题与讨论

假如你去攀登喜马拉雅山,你将准备哪些必用品?为什么?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从学生了解氧气可供给呼吸这一点导出本节课的主题。[学生讨论、交流、发言](过渡)指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讨论并描述有关氧气的物理性质。[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从色、态、:味等角度描述对氧气的认识,并阅读教材中关于氧气的性质。[讨论与思考]

1、你能证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吗?

2、你能证明氧气不易溶于水吗?你对“不易”两字如何理解?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共同讨论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氧气不易溶解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氧气(无色)→–183℃液态氧(淡蓝色)→-218℃固态氧(淡蓝色)[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学生回答]化学性质是由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过渡]既然化学性质是由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那么,我们大家就通过实验一起探讨氧气的化学变化。

问题与讨论

1、展示一瓶无色气体,如何来证明它是氧气?

2、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3、为什么在空气中只能看到火星,而在氧气中却能燃烧? [学生讨论、交流、发言] 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论。(也可用带火星的纸条。)教师提供

仪器: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火柴 药品:木炭、石灰水、氧气

采用学生分组实验的方法,分工合作,有实验者,也有记录者。[讲解]通过实验,我们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

1、木炭反应掉的那一部分物质生成了什么?如何验证? 问题

2、木炭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会有什么现象? 学生完成实验后,讨论后回答实验现象和文字表达式。

1、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现象 : ①发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生成教师提供

仪器: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火柴 药品:硫磺、氢氧化钠溶液、氧气

(实验时,教师示意学生实验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采用学生分组实验的方法,分工合作,有实验者,也有记录者。

问题

1、硫在空气中和氧气在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

问题

2、这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对空气造成危害,烟花爆竹中的火药是由木炭、硫磺等物质组成的,为什么我们要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问题

3、硫燃烧产生有害气体,为了减少或避免空气污染,如何改进实验?(合理即可,充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回答:噪声、易产生火灾,还有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空气。学生讨论总结实验现象和文字表达式。

2、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现象:在空气中:发出明亮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教师演示:铁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实验

问题1:在做铁丝燃烧的实验前为什么要用纱纸打磨?实验中的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

问题

2、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如果给它提供足够的氧气,能燃烧吗?

问题

3、在日常生活中,煤球是如何点燃的?怎么样才能让铁丝燃烧起来? 问题

4、猜想一下瓶中水有什么作用? 观察实验 讨论总结:

1、铁丝在空气中易生锈,打磨的目的是除铁丝表面的锈;铁丝可以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

2、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

3、在日常生活中,煤球是先点燃易燃的汽油等,再引燃煤的,所以可以在空气中先用火柴引燃铁丝,火柴接近燃烧完后,再迅速伸进氧气瓶。

4、防止铁丝剧烈燃烧时的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共同讨论后,通过观察学生得出现象和结论 学生总结

1、反应条件(点燃)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2、由于空气中氧气约占体积1/5,所以反应物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也有影响。

3、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现象:在空气中:不反应 在氧气中: ①火星四射

②放出热量

③有黑色固体生成

问题: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燃烧说明了什么问题? 总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第四篇:课题2 化学肥料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1.2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2)学会自学,提高自己组织语言的能力。(3)善于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

(4)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树立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维护人体健康而好好学习化学的决心。

2.教学重点/难点

2.1 教学重点

能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2.2 教学难点

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3.教学用具

实验用具: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天平、铁片、酒精灯、三角架、试管;氯化铵、碳酸氢铵,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硫酸铵、熟石灰。

4.标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药品: [引言]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需求量增大,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农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大,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肥料。

[板书]1.氮肥、磷肥、钾肥是重要的肥料。

[学生讲课](根据学生自己的预习情况及收集资料的情况,归纳常见氮肥及作用、常见磷肥及作用、常见钾肥及作用,教师适当补充)1.氮肥:常见的氮肥有尿素[CO(NH2)2〕、氨水(NH3·H2O)、铵盐(如:NH4HCO3、NH2Cl)、硝酸盐(如:NH4NO3、NaNO3)等含氮化合物。

氮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氮肥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以及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合理施用氮肥是极为重要的。[来源:www.shulihua.net 作物缺氮会绿色褪淡,生长缓慢,瘦小,直立,成熟提早,产量品质下降,果小皮硬。大豆,蚕豆等一些植物无需或只需少量施用氮肥。它们可以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而被植物吸收。将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方法叫做氮的固定。

2.磷肥:常见的磷肥有磷矿粉〔Ca3(PO4)2〕、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的混合物)等含磷物质。

磷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和酶等多种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磷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

作物缺磷时会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植株矮小、苍老、瘦弱,茎细直立、分枝少,叶片小、缺光泽,根系发育差,易老化,成熟迟缓。

3.钾肥:常见的钾肥有硫酸钾、氯化钾等含钾化合物。

钾具有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等功能。

作物缺钾表现为最初老叶叶尖及叶缘发黄,以后黄化部逐步向内伸展同时叶缘变褐、焦枯,叶片出现褐斑,严重时叶肉坏死、脱落。

[过渡]以上各化肥营养元素比较单一,为使作物均匀地吸收各营养成分,人工合成了一些含多种营养元素的复合肥料。例如:硝酸钾、磷酸铵。[提问]请说出以上复合肥料所含的营养元素。[学生回答]

[转折]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去看待问题。[设问]谈谈你对化肥弊端的了解。

[学生发言]如:不合理地使用化肥,可能会形成:1.土壤污染 2.水污染 3.大气污染。

[教师]同理:农药的使用也有利有弊,它可以除草杀虫,保护农业,但也存在潜在的危害。

[教师]人们利用科学技术,生产了化肥、农药,发展了农业,同时还应注意利用科学技术,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尽量减少污染。

[板书]2.化肥和农药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有重要作用,但也会带来环境问题。要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提高它们的利用率,并注意减少污染。

[引导]不同土壤结构需不同营养元素的化肥,那我们如何区分各种化肥,以防施肥不合理。[活动与探究]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1.比较氮肥(氯化铵、碳酸氢铵)、磷肥(磷矿粉、过磷酸钙)和钾肥(硫酸钾、氯化钾)的外观、气味和在水中的溶解性,归纳它们的性质。2.取研细的氮肥(硫酸铵、氯化铵)、钾肥(硫酸钾、氯化钾)各0.5 g,分别放在铁片上灼烧(如右图所示),观察现象。

再取上述化肥各少量,分别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否嗅到气味? 3.根据上述实验,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学生活动]

[交流]1.比较外观、气味、溶解性: [教师]氮肥有多种,不同氮肥性质也有差异,我们可以利用下述方法区分不同氮肥。[投影]氮肥的简易鉴别

氮肥中的氨水是液态,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据此可直接将它们与其他氮肥相区别。其他常见肥可按下列步骤鉴别: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种重要化肥的作用,了解了在利用它们优点的同时要考虑到其对环境的危害,最后又总结出了利用物理、化学性质区分各种化肥的方法。

课后习题

查阅有关化肥、农药的作用的资料,整理使用化肥、农药的利弊,下节课我们以“化肥、农药的利弊”为题展开辩论。

板书

第十一单元 盐 化学肥料 课题2 化学肥料 1.氮肥、磷肥、钾肥是重要的肥料。

2.化肥和农药对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有重要作用,但也会带来环境问题。要合理施用化肥

和农药,提高它们的利用率,并注意减少污染。3.区分常见化肥的方法:

第五篇:课题2 溶解度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饱和溶液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涵义,初步学习绘制溶解度曲线和查阅溶解度曲线。过程与方法 :

(1)学习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归纳出相应的概念。(2)学习通过实验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认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树立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的观点。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教学难点

(1)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3.教学用具

学生用具:仪器:烧杯、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药匙、天平、砝码、量筒、石棉网、铁架台、坐标纸。,药品:氯化钠、硝酸钾。

4.标签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叫溶液?溶液由什么组成? [学生活动] [引入]我们知道食盐易溶于水而形成溶液,但在一杯水里能否无限地溶解食盐呢? [学生发言]1.能 2.不能

[过渡]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探讨这个问题。[投影]活动与探究 1.取装有20 mL水的烧杯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互相交流](由一组同学描述现象、结论,其他各组提出异议)[结论] 1.在一定条件下,氯化钠不能无限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加入水,又能继续溶解。2.在一定条件下,硝酸钾也不能无限制溶解,当不能溶解时,升高温度,又能继续溶解。

[提问]上述活动的“一定条件”是什么? 学生讨论、总结 1.一定温度 2.一定量的溶剂

[追问]如果不指明这两个条件,能否说某物质的溶解量是有限的? [学生讨论、回答]不能。因为我们可以改变温度、改变溶剂的量,使溶质无限制地溶解。

[引导]我们把一定条件下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相反,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思考]请大家根据刚才的分析,总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科学概念。[学生发言]

一、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①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溶质的)(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溶质的)(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思考]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能否溶解? [讨论] [学生发言] [小结]某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对其他物质而言并非饱和,所以,向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硝酸钾能继续溶解。(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饱和溶液概念中的“这种溶质”四个字)[提问] 1.通过活动与探究可看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2.如何判断某一溶液是否饱和? [讨论、总结] 2.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溶质是否继续溶解。[课堂练习](投影展示)1.如何判断某一蔗糖溶液是否饱和? 2.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变为103克。此说法对否?为什么? 3.“在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发现硝酸钾固体消失,则说明原氯化钠溶液不饱和。”这句话是否正确? [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回答] [上述练习答案] 1.取少量此蔗糖溶液,加入少量蔗糖,若溶解则说明原溶液不饱和;若不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2.此说法不正确。因为在一定温度下,该食盐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食盐,溶液的质量仍为100克。

3.不正确。因为判定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强调的是:加入同种溶质,观察是否溶解。

[提问]回想课上的活动与探究,试分析如何将一瓶已经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

[分析、讨论] [结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引导]调动学生的逆向思维,思考:如何将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讨论] [结论]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学生可能想不到改变溶质的量,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注意上述两个活动探究的前半部分:不断加溶质直至不再溶解)[提问]“升高温度”与“蒸发溶剂”矛盾吗?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以下内容)取少量硝酸钾饱和溶液放于蒸发皿中,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观察现象。加热该溶液,观察在持续加热的过程中溶液的变化。

[学生活动] [互相交流](交流实验现象,并分析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教师总结]在加热溶液的过程中,起初溶液温度升高,溶剂蒸发得比较少,溶液由饱和转化为不饱和,所以固体继续溶解;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溶剂不断蒸发,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所以又析出固体。

“升高温度”与“蒸发溶剂”是同一过程的两个矛盾体,只要我们把握好一定的尺度,就能将饱和溶液与不饱溶液相互转化。

[升华]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存在着许多矛盾体,只要我们把握好一定的“度”,生活就会更美好。

[讲解]以上我们讨论出的转化关系与条件是大多数物质存在的普遍规律,但不可否认特殊性的存在。例:Ca(OH)2的水溶液,降温时可由饱和转化为不饱和。因此上述转化规律只适用于大多数物质。

一般情况下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投影练习]某硝酸钾溶液在20℃时是饱和的,当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到100℃时,该溶液也一定是饱和的。这句话是否正确? [答案]温度升高后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探究了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了饱和溶液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有确定的意义,并总结出了判断饱和溶液的方法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我们还从中获取了哲理性的知识,用于指导我们的学习。

课后习题

习题1

下载课题2 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 教学设计 教案(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题2 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 教学设计 教案(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4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⑴举例说明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⑵说明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基因的本质。 2. 能力目标 ⑴运用数学方法说明DNA......

    课题2 月季的花药培养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熟悉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了解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各种因素 2、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及离体植物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 3、归纳MS培......

    课题2 月季的花药培养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被子植物花粉发育的过程 2、通过学习花药培养的基本技术,培养设计试验、动手操作、分析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列......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涵义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能真正了解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的两个原则 2、过程与方法 (1)在练习书写......

    课题2 胡萝卜素的提取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胡萝卜素的基础知识 2、掌握提取胡萝卜素的基本原理 3、掌握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技术 4、学会纸层析的操作方法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

    4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教学设计 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举例说 明基因是 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说明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3、运用数学方法说明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

    课时1-课题2 溶解度_(2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精选5篇]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 过程与方法 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的选取、操作步骤,检验、验满及收集。 ② 初步懂得所选药品、装置的原因。 ③ 提高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