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以阅读带动写作的途径与策略

时间:2019-05-12 20:3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以阅读带动写作的途径与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以阅读带动写作的途径与策略》。

第一篇:语文教学以阅读带动写作的途径与策略

语文教学以阅读带动写作的途径与策略

内容摘要:如今语文教学存在读写分离的现象,而阅读和作文之间的关系密切,不可分割。以“阅读”带动“写作”是可行的,教师可以从课内和课外两个角度,探讨以阅读带动写作的多种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阅读带动写作;途径与策略

一、中学生读写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中学生读写现状

如今学生面对语文课本,任务性多于兴趣性,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大多被看成与考试紧密联系的阅读材料,阅读比较被动。课外阅读兴趣不高,内容单一,“文字快餐”成了学生的“掌中宝”;甚至偏读图而轻读文。最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同学的阅读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读了不少文章,但仍未内化为自己的阅读、写作能力。于是,提起笔来总是苦于素材缺乏,生活单调,没有什么可以感动自己。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洞,形式单一,缺乏个性,语言乏味,情感失真„„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尽如人意。

如何提高写作能力,成了学生们的大难题。许多人认为,唯一的捷径就是大量的习作练习,在完成大量的习作任务中去运用词汇、练习技能技法,逐渐熟练起来。这的确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办法,但不是最好办法。这样机械性地练习,很难走出贫瘠的词汇、僵化的思路,容易让学生为写而写,渐渐偏离写作的本质。

(二)原因分析

新课程理念虽提倡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在现行考试制度下,仍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于是,学生们产生了功利性的阅读和写作动机,阅读时间被大量挤占。在阅读过程中,许多学生忽视了思考、借鉴与学以致用。

同样的背景下,教师的作文教学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分家”,保证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仅仅是“点缀”。于是在讲读课上只进行范文教学,不搞作文教学,关于作文教学的内容或存在的问题则放到作文课上去教授、解决。而作文板块在语文课本中被淡化,如今只在每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有一两个作文题,很多时候,作文教学成了老师们的“软任务”,而且也无教材可依。一些教师甚至认为:作文教学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没有精心研究。老师们面对作文教学比较茫然,缺少系统性的作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五花八门,教学开展显得较散乱。

我认为,我们可以尝试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相结合,让作文训练自然融进阅读之中,以读带写,一举多得。

二、以“阅读”带动“写作”方法的可行性

阅读和写作是中学语文学科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阅读和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双翅,只有双翼齐飞,语文教学才能发展得更好。

阅读与作文的关系极其密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每一篇好文章都是学生学习写作技巧、语言表达的范例,能让学生积累知识、开阔视野、丰富语言、陶冶情操。“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确乎是学生获得写作范式的必由之路,没有对大量文学作品内质的把握以及由阅读获取的情感体验而形成的深沉积淀,是很难产生内蕴丰富的优秀之作的。只有以广泛的阅读记忆、获取信息为前提,才能写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好文章来。”① 阅读还能训练人的语感、理解、思维、想象能力,而这些都是写作过程里不可或缺的。学生还可以“在阅读中受到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的熏陶,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的濡染,从而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②可以说,没有阅读的铺垫,写作就是空中楼阁。

阅读是“吸收”,写作就是“释放”。阅读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则是语文能力的运用和展现。语言技能的提高离不开语言输入和知识积累,而阅读正是学生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阅读”项下,指出:“从语文心理角度说,阅读活动则是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的过渡,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机械地把原文说出来,而是经过内部言语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和改造原文的句子、段落,从而把原文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如此说来,写作的文本就成了阅读释放的载体,成了一种阅读成果。

阅读可以促进写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的阅读既可以扩宽知识面和视野,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阅读可以使作品中的语言、情感、观念、技巧在读者的心中内化,并在潜移默化中运用于写作之中,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③阅读能促进写作,也是有心理依据的,“语言生成和语言理解是语言活动的两个不同方面。语言理解是听者或读者接受别人的语言刺激,把声音或文字转变为意义的过程,包括语言识别,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推理、语义整合等环节。语言生成则是说话者或作者把意义变成声音或文字的过程,包括用词选择,句法组织或语义组织等活动”④

既然阅读能带动写作,促进写作,教师可以尝试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丰富文学积累、学习写作技巧等,并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激发写作动机,引导学生由阅读走向写作,渐渐提高写作能力。

三、语文教学中以“阅读”带动“写作”途径和策略

从阅读到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联系,而应是从初步感知、积累词汇、品味语言、学习写作技巧,到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到产生共鸣,激发读者的写作欲望,最后动笔写作,将阅读中获得的养分转化为表达能力。在课内外的语文学习中,有许多方法引导学生阅读,从而带动写作。

(一)用好语文课本这个阅读资源,以“阅读”带动“写作”

1.语文课本是以阅读带动写作的重要范本,要重视课本的使用

如果我们来研究一下中学语文教材,就会发现用“阅读”带动“写作”的方式来进行写作训练的形式丰富多彩。在许多文章的课后题设计中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在山的那边》课后三题: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济南的冬天》课后题:你家乡的冬天时什么样子,请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八年级上册第3课《蜡烛》课后第三题:“文章中的老妇人诗中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试揣摩文章倒数第四段,设想一下段中表现的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并用一二百字写下来。”九年级下册第9课《谈生命》课后第三题:“‘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写一段话,并展开讨论。”纵观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的六本书,除了每个单元一次的写作引导以外,在课文后的练习题中涉及的各类写作练习如命题小作文、改写、续写、补写等短文练习每本书都远远超过十道题。可见中学语文教材编写在阅读带动写作方面的体现。

2.以“阅读”带动“写作”,“会读”是前提(1)多种阅读方法相结合,深入理解文章的美。“正确的阅读方法是阅读取得成功的保证。阅读得法,就能从读物中获得高品位的知识,得到多方面的收益,取得阅读的最佳效果。”⑤ 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方法,提高阅读效率。课本上大部分的文章都应该诵读,在诵读中去感受小说中曲折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散文中优美的文字和动人的情感;诗歌中迷人的意境和音韵的美感;戏剧中尖锐的冲突和扣人心弦的剧情。朗诵不光使学生深刻体验了作者浓厚的思想感情,更能理解文字的形象美、意境美。背诵则让学生把精美的典范的现代汉语语言牢牢地印在心里,培养语感,在写作时灵活运用语言文字。

(2)品读课文,学习借鉴写作方法。大凡选进教材的文章,都是传诵中外的美文,其在立意构思、布局谋篇、语言技巧等方面一定有值得学生借鉴的地方。如学习《山中仿友》一文,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新奇构思,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仿友,富有想象力,全文拟人化的手法更是让人耳目一新,走进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另外,好的细节描写,逼真、生动、鲜明、具体、精妙,常常是一篇文章的闪光点,也是文章借以显示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重要技巧。人们读文以后总忘不了那些“少少许胜多多许”(郑板桥语)的精雕细刻。在讲课当中,碰上这些对学生的写作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精彩片断,就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它的表达效果,含英咀华。如阅读《爱莲说》,学习作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感受作者对高洁、正直的高尚品质的歌颂。阅读小思的《蝉》,借鉴文章先抑后扬、以小见大的写法,学生也能对小小生命有深刻的感悟,写出《飞蛾扑火》一文,表达自己对追求光明不畏牺牲的小生命的敬畏。

3.以文为范,引导学生由课内阅读带动写作,进行写作训练

(1)字词积累也成文

在阅读教学中,扫清字词障碍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更重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许多老师的做法是都是让学生抄写生难字词,然后听写。这样做,学生对生字词的读音及写法硬记下来了,但他们这种强制性的记忆并不会长久,而且不便于理解,学生不一定能学以致用。这时我们不妨尝试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勾画出生难字词,这是积累的过程,然后进行造句和连词成段的训练。即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些表面看来毫不相关的生字词,连成意思连贯,并能表达一定内容的一段话。慢慢地增加含词量,由原来的句子训练慢慢扩展到片段训练,甚至到整篇习作的训练,这样日积月累,学生不仅从阅读中积累了词汇,更能学以致用,带动写作。

(2)以文为范巧仿写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凭着例子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朱熹曾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文。益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这是对前人写作经验的总结,放到今天同样适用。课文多为名家名作,或清新自然,或凝炼准确,或委婉隽永,或辞妍情真,字字珠机,语言技巧都很高。无论是语言风格还是表达形式,在课文中有许多值得仿写的句段。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可以以文为范,从内容、句式、修辞、语言风格、写法技巧等方面提出适当的要求,让学生练习仿写。要注意的是,“理想的状态,既不是陈义过高地一厢情愿地杜绝模仿,也不是放任学生照葫芦画瓢地机械仿制;而是要引导学生立足于真情实感,对所模仿文章的写作过程进行‘想象性还原’,也就是说,模仿不是对静态例文(文本)的仿制,而是动态地体验该例文的写作过程。”⑥

如《邓稼先》一文采用小标题:“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民族感情?有情?”、“我不能走”、“永恒的骄傲”,每个小标题都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邓稼先美好的品质。学习这一课,老师可引导学生仿写文章的结构安排,用小标题的方式完成一篇写人的文章。如有同学写《我的同学》一文,拟写了三个小标题:“会跳舞的眉毛”、“能说话的眼睛”、“迷人的微笑”,具体而生动地描绘了自己同学的形象。我想,作文构思方法种种,我们可以从课文里广泛地“拿来”,老师可以因文而异设计相应的作文训练题目,选好依傍的格局范式,快速运思成文。

又如《春》一文中的语言一大亮点。如文章不写春风拂面,而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个“抚摸”,巧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春风的温柔、亲切;小草破土而出,作者用一个“钻”字,形象而充满生命力。文中迭字、迭词、迭句的大量运用、更是令人回味无穷。老师就应该让学生品味语言并进行仿写练习。如文章最后几段是排比段,引导学生悟出春天的新、美和力,之后让学生仿照句式续写,说出春天在自己心里的形象。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下过这样的文字:春天像轻柔的羽毛,轻轻扶过脸颊,温柔可人;春天像婴儿的皮肤,细嫩柔软,令人疼爱;春天像活泼的男孩,跑着,跳着,闹着,玩着,舍不得停下来„„

(3)文中“拿来”为我所用

课本中选编的多是名家名篇,不乏经典文句。尤其是在古诗文阅读中,许多古诗词、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文化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精华。其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可唤起读者的无穷联想与思考。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在作文中恰到好处地引用或化用古诗文中的名句,“拿来”为我所用。相信一定能使学生的文章文采飞扬,增色不少。

曾经在一篇学生的作文《幸福是什么》中,看到这样的一段:“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情感的珍视。人生一路,处处关情。亲情、友情、爱情,无不让生命充满感动与绚丽。“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亲情的关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友情的牵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恋情的追忆。每一个生命都走不出情感的射程,是那些情感,让人们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好好珍惜属于自己的分分秒秒。珍视情感,让生命多些感动与回味吧!”该段恰到好处地引用了三句古诗文中的名句,使其在语言表达上简洁明了,一气呵成,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因此我们在带领学生阅读古诗词时,不要仅仅停留在对诗词的理解及背诵上,还应该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的古诗词,很好地引用到作文习作上去,为文章内容的表达添砖加瓦。

在平时的古诗词教学中,我不难进行这一方面的训练。可以在学生学习完一首古诗词后让学生引用诗词中的句子写一段话,进行写作训练。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是引用同一首诗词中的一句、二句,以仿写句子的形式出现。如下面的仿写练习不正是一箭双雕吗?“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得;幸福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再比如“阅读我国古代诗文,四季美景尽收眼底:早春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盛夏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深秋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寒冬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美妙的诗文,令人流连往返。”等学生熟悉以后,我们可慢慢地把训练扩展到让学生根据表达需要任意引用诗词中的句子,以增强表达效果。这样做的话,一方面能让学生很牢固地记住了古诗词的诗句,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深刻领会到了诗词后面的意蕴,并会灵活运用,真可谓一举两得。

(4)基于课文的再创作 我们除了要挖掘课本资源,用好课本中如课后题里以读带写的练习题,还应创造性地在教学环节的中融入即兴发言的口头作文训练和动手练笔的“迷你作文”训练,通过补写、续写、改写、缩写、扩写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过程中,文章最吸引学生的应该就是鲜明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了。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听说于勒发了财,这一家人急切地盼望于勒的归来。然而一次船上的偶遇让他们得知于勒成了穷光蛋,于是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失望怨恨而归。当学生们正为情节的发展感叹不已时,老师乘机引导学生练习小说情节的构思,课后题的练习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题目要求是:“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试写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学生们了解了文中的人物形象,这样的改写对他们来说会是一次有趣的挑战,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将是受学生欢迎的练习。

再如教学课文《杨修之死》,老师在带领学生读懂杨修被杀的原因,在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几件事情中认识曹操、杨修的性格特点。但只是读懂还不够,还应从读到写,进行写作练习。如文章第六段写曹操梦中杀人的事件,语言简洁,可让学生发挥想象,依据原文扩写这件事,通过对人物细节的刻画塑造出曹操虚伪、奸诈的形象和他复杂的心态。

在教学课文《范进中举》的过程中,由于文章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是让学生练习写课本剧的好机会。课本剧表演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的一种课堂形式,因而在改写课本剧时大家更加认真投入。写前老师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带领学生了解课本剧的特点,强调人物形象要鲜明并与原文相符;矛盾冲突要集中;台词要有个性,突显人物形象。学生写好后,再组织他们分小组修改,之后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课堂表演。整个过程训练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表演等综合能力,也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5)基于课文的迁移拓展

寻找情感的共鸣,联系实际生活,启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在教完《背影》后,我让学生展开了以下的讨论:你觉得文章中的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请把它摘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读完题目后,学生展开了讨论。有的说:“我最欣赏的是文中描写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给儿子买橘子这一细节,真可谓经典之作,它道出了千百年来父母对子女那无微不至的关怀及爱护!”有的说:“我最欣赏的是文中对‘我’流泪的描写。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简短的一句话‘我的泪又来了’却道出了儿子对父亲的多少愧疚,多少怜惜,多少不舍!”有的说:“学习完该篇文章后,我最大的感触是:我们平时与父母的沟通太少了,给予父母的谅解也太少了。”有的甚至情到深处,偷偷地擦起了眼泪„„谈到这里,我认为已经水到渠成,马上问:在你生活中一定也有过类似的,让你极为感动的事情。请你以“,我想对您说声 ”为题写一篇文章。此时课室里却鸦雀无声,拿起笔便沙沙地写开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确,学生心中有话想说,腹中有墨,你还怕学生没东西可写,写不出好文章来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有两篇文章即《隆中对》和《出师表》,通过这两篇文章的阅读学习,学生对三国的历史、传奇人物诸葛亮会有初步的了解。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由课内阅读拓展向课外阅读,课外搜集有关诸葛亮的事迹、传说、俗语,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篇作文。通过课内的学习,学生们大都惊叹于诸葛亮的智慧才能,敬佩诸葛亮的忠诚报恩,被这个人物所折服。而想要通过这两篇文章的阅读就真正了解诸葛亮显然是不够的,老师的作文题会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起到带动作用,而且也是一个阅读写作的成果展示,这样的迁移拓展会有不错的效果。

(二)由课内走向课外,寻找更多的阅读资源,以“阅读”带动“写作”,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能力

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古人所说的“观千剑则晓剑,读千赋而善赋”,充分地阐述了广泛涉猎可学会作文的道理。我们若仅仅满足于教材上少量的例子,显然对写作的促进作用是不够的,必须将视野拓宽到课外。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带动”写作”,在课外阅读中体验更开放、更自由的写作。

1.引导学生重视课外阅读,多读,是写作的基础。读一本书是有限的,胸中无墨,怎能下笔?课外的拓展阅读是更广阔的空间。“阅读能力培养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⑦学生所学科目多,时间紧,不可能过多地“深入生活”,这就要借助课外阅读开阔他们的眼界。老师要鼓励学生自选适宜的书籍阅读,老师的正确引导也很重要。老师应推荐书目,面要广,质要精。既要有经典著作,也要兼顾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初中学生究竟应该读那些课外书?中外名人传记,中外文学名著,历史故事,古今名人书信,社会学科论著,自然科学论著,学术思想性论著,名人札记,古今中外名人言论,其他科学论著等等,如果能指导学生阅读这些书籍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学生视野定然开阔,积累得多,写起作文就不会因信息馈乏而感到困惑,也就不会感到难于上青天了。积累固然可以从大量阅读的潜移默化中获得,而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2.巧读真悟,自由表达。课内学习一篇文章的过程就是一次阅读体验,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于课内,用于课外。一切艺术皆始于模仿,通过读与悟,揣度它们的构思,模仿它们的语言风格,积累它们的文采及材料,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老师应放开手,尽可能给学生自由的空间。方法指导方面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分层次的要求。读时可划出重点词语和句子以供积累,可在重要的句子旁边写上评语,最好能坚持写读后感。“学生的头脑是需要点燃的火把”,阅读时不可能对所读的内容无动于衷,喜欢与不喜欢,好与不好,都是有感受的,把内心的感受及时写出来,就是所读内容对读者灵感的触发。

如圈点批注(圈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美词、佳句、难点、疑点等,这是读、思、记的过程,可促进理解、增强记忆;批注评点,可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实记录读书时的感受,也可联系上下文,写出自己的理解,更可联想迁移,写自己文段。再如佳句模写,在阅读过程中偶那个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仿写,如仿照原句的 句式、使用同样的修辞手法,进行同主题或不同主题的写作练习,这样的模仿,能让学生快速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美化自己的语言。

(2)同题作文训练。冰心说过:“读别人的文章,写自己的文章”。阅读别人的文章,是一种学习。如果说模仿——“依葫芦画瓢”能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同题作文训练则要求学生写自己的文章,需要开拓思路,挖掘新角度,展开新话题,写出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才能写出真正的“自己的文章”。

3.开展语文活动,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如何开展专题阅读活动,读书交流活动等。“课堂三分钟演讲”是一种有效地语文活动,准备演讲稿的过程就需要以“读”带“写”,而“演讲”就是一种成果展示,能增加写作的成就感。“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好的文章不但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且能触发读者的情感,让读者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因此,让学生多读好文章,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有极大帮助的。但平时的教学进度很紧,很难挤出时间来。每天的课前三分钟可让学生轮流上台演讲,讲故事、说感受,或是读自己的作文,在演讲中学生能收获写作的成就感,从而增强了写作热情。这样的好办法,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四、关于语文教学“以阅读带动写作”的一些思考

1.以阅读带动写作,由读到写,是一个迁移、创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注重阅读理解、思考和写作表达。阅读要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体验作者的情感。要注重言语表述。先“入书”,再“出书”。即在阅读中理解文章的意义,吸取了文章的精华,之后将书中所学用于写作实践。“理解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一个人能否用平常的语言把自己的理解表述出来。这是因为用言语表达的新的直觉或新的观念,是一个使这种观念更清晰、更明确和更精细的过程。思想经过语言精确表达以后,就增加了意义的明晰性和迁移的可能性。因此,言语表述也是阅读思维、理解和阐释意义的一个重要活动。言语表述有两个渠道:一是用口头言语表述,那就是诵读、复述、问答、讲说等;一是用书面言语表述,那就是摘录、摘要、提纲、表格、图解、札记、解释、评论等。”⑧

2.以阅读带动写作,要从实际出发,找准链接点、带动点。

以阅读带动写作应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即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在带领学生阅读理解、深入钻研课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教材本身所提供的便于促进写作的“点”。例如复述、改写、仿写„„

以阅读带动写作还应从学生认知规律的实际出发。教师由于有了备课、研究的过程,对课文内容、语言特点、写作方法都胸中有数,而学生却不甚明了。在安排学生以读带写的过程中要介入指导,但不能以自己的阅读结论代替学生所需要的思考过程,忽视了个性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以阅读带动写作还要从不同文章的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课文,在阅读中寻找亮点,以阅读带动写作。尤其要把握好写作的命题。若文章的语言亮点最突出,如一些精美的散文、诗歌,可确定一两个方面作为模仿的侧重点;若文章的叙事性强,情节吸引人,可设计缩写、改写、扩写、补写等题目,利用课文作为材料,按照一定的要求加以改写,写成某一类文章。若文章的哲理味浓,或是名家的经典言语,则可设计移用精彩语言的题目,即把课文中的精彩词语、故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若文章写到的内容颇受争议,或是感动人心,可设题写评论,评论课文中的某些人物、事件、思想、写作技巧。或设题写读后感。3.以阅读带动写作,要有整体的计划,形成读写序列。学生们常常苦于语文阅读的效率不高,而语文课程的特点也决定了它不可能产生速效迁移的效果。课内的阅读与写作虽然有课文可依,但写作是一种自由的思维活动,而课外的阅读与写作具有更大的开放性,所以容易走进目标不明确,读写训练无序、无系统性的误区,所以初中语文以“阅读”带动“写作”的教学方法需要老师有整体的建构,确立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甚至每一学月的阅读和写作目标、计划,循序渐进,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读是写的基础,要在多读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以阅读带动写作,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积累知识,学习写作技巧,引起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并激发他们写作的灵感,实现从阅读到写作的良好迁移,让学生的阅读付出在写作中得到回报,从而对阅读和写作都投入极大的热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语文教学以阅读带动写作的途径与策略

语文教学以阅读带动写作的途径与策略

内容摘要:如今语文教学存在读写分离的现象,而阅读和作文之间的关系密切,不可分割。以“阅读”带动“写作”是可行的,教师可以从课内和课外两个角度,探讨以阅读带动写作的多种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阅读带动写作;途径与策略

一、中学生读写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中学生读写现状

如今学生面对语文课本,任务性多于兴趣性,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大多被看成与考试紧密联系的阅读材料,阅读比较被动。课外阅读兴趣不高,内容单一,“文字快餐”成了学生的“掌中宝”;甚至偏读图而轻读文。最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同学的阅读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读了不少文章,但仍未内化为自己的阅读、写作能力。于是,提起笔来总是苦于素材缺乏,生活单调,没有什么可以感动自己。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洞,形式单一,缺乏个性,语言乏味,情感失真„„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尽如人意。

如何提高写作能力,成了学生们的大难题。许多人认为,唯一的捷径就是大量的习作练习,在完成大量的习作任务中去运用词汇、练习技能技法,逐渐熟练起来。这的确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办法,但不是最好办法。这样机械性地练习,很难走出贫瘠的词汇、僵化的思路,容易让学生为写而写,渐渐偏离写作的本质。

(二)原因分析

新课程理念虽提倡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在现行考试制度下,仍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于是,学生们产生了功利性的阅读和写作动机,阅读时间被大量挤占。在阅读过程中,许多学生忽视了思考、借鉴与学以致用。

同样的背景下,教师的作文教学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分家”,保证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仅仅是“点缀”。于是在讲读课上只进行范文教学,不搞作文教学,关于作文教学的内容或存在的问题则放到作文课上去教授、解决。而作文板块在语文课本中被淡化,如今只在每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有一两个作文题,很多时候,作文教学成了老师们的“软任务”,而且也无教材可依。一些教师甚至认为:作文教学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没有精心研究。老师们面对作文教学比较茫然,缺少系统性的作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五花八门,教学开展显得较散乱。

我认为,我们可以尝试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相结合,让作文训练自然融进阅读之中,以读带写,一举多得。

二、以“阅读”带动“写作”方法的可行性

阅读和写作是中学语文学科的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阅读和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双翅,只有双翼齐飞,语文教学才能发展得更好。

阅读与作文的关系极其密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每一篇好文章都是学生学习写作技巧、语言表达的范例,能让学生积累知识、开阔视野、丰富语言、陶冶情操。“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确乎是学生获得写作范式的必由之路,没有对大量文学作品内质的把握以及由阅读获取的情感体验而形成的深沉积淀,是很难产生内蕴丰富的优秀之作的。只有以广泛的阅读记忆、获取信息为前提,才能写出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好文章来。”① 阅读还能训练人的语感、理解、思维、想象能力,而这些都是写作过程里不可或缺的。学

生还可以“在阅读中受到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的熏陶,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的濡染,从而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②可以说,没有阅读的铺垫,写作就是空中楼阁。

阅读是“吸收”,写作就是“释放”。阅读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则是语文能力的运用和展现。语言技能的提高离不开语言输入和知识积累,而阅读正是学生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阅读”项下,指出:“从语文心理角度说,阅读活动则是从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的过渡,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机械地把原文说出来,而是经过内部言语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和改造原文的句子、段落,从而把原文的思想变成自己的思想。”如此说来,写作的文本就成了阅读释放的载体,成了一种阅读成果。

阅读可以促进写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的阅读既可以扩宽知识面和视野,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阅读可以使作品中的语言、情感、观念、技巧在读者的心中内化,并在潜移默化中运用于写作之中,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③阅读能促进写作,也是有心理依据的,“语言生成和语言理解是语言活动的两个不同方面。语言理解是听者或读者接受别人的语言刺激,把声音或文字转变为意义的过程,包括语言识别,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推理、语义整合等环节。语言生成则是说话者或作者把意义变成声音或文字的过程,包括用词选择,句法组织或语义组织等活动”④

既然阅读能带动写作,促进写作,教师可以尝试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丰富文学积累、学习写作技巧等,并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激发写作动机,引导学生由阅读走向写作,渐渐提高写作能力。

三、语文教学中以“阅读”带动“写作”途径和策略

从阅读到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联系,而应是从初步感知、积累词汇、品味语言、学习写作技巧,到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到产生共鸣,激发读者的写作欲望,最后动笔写作,将阅读中获得的养分转化为表达能力。在课内外的语文学习中,有许多方法引导学生阅读,从而带动写作。

(一)用好语文课本这个阅读资源,以“阅读”带动“写作”

1.语文课本是以阅读带动写作的重要范本,要重视课本的使用

如果我们来研究一下中学语文教材,就会发现用“阅读”带动“写作”的方式来进行写作训练的形式丰富多彩。在许多文章的课后题设计中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在山的那边》课后三题: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济南的冬天》课后题:你家乡的冬天时什么样子,请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字数不限。八年级上册第3课《蜡烛》课后第三题:“文章中的老妇人诗中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试揣摩文章倒数第四段,设想一下段中表现的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并用一二百字写下来。”九年级下册第9课《谈生命》课后第三题:“‘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写一段话,并展开讨论。”纵观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的六本书,除了每个单元一次的写作引导以外,在课文后的练习题中涉及的各类写作练习如命题小作文、改写、续写、补写等短文练习每本书都远远超过十道题。可见中学语文教材编写在阅读带动写作方面的体现。

2.以“阅读”带动“写作”,“会读”是前提(1)多种阅读方法相结合,深入理解文章的美。“正确的阅读方法是阅读取得成功的保证。阅读得法,就能从读物中获得高品位的知识,得到多方面的收益,取得阅读的最佳效果。”⑤ 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方法,提高阅读效率。课本上大部分的文章都应该诵读,在诵读中去感受小说中曲折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散文中优美的文字和动人的情感;诗歌中迷人的意境和音韵的美感;

戏剧中尖锐的冲突和扣人心弦的剧情。朗诵不光使学生深刻体验了作者浓厚的思想感情,更能理解文字的形象美、意境美。背诵则让学生把精美的典范的现代汉语语言牢牢地印在心里,培养语感,在写作时灵活运用语言文字。

(2)品读课文,学习借鉴写作方法。大凡选进教材的文章,都是传诵中外的美文,其在立意构思、布局谋篇、语言技巧等方面一定有值得学生借鉴的地方。如学习《山中仿友》一文,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新奇构思,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仿友,富有想象力,全文拟人化的手法更是让人耳目一新,走进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另外,好的细节描写,逼真、生动、鲜明、具体、精妙,常常是一篇文章的闪光点,也是文章借以显示人物性格、表达主题的重要技巧。人们读文以后总忘不了那些“少少许胜多多许”(郑板桥语)的精雕细刻。在讲课当中,碰上这些对学生的写作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精彩片断,就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它的表达效果,含英咀华。如阅读《爱莲说》,学习作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感受作者对高洁、正直的高尚品质的歌颂。阅读小思的《蝉》,借鉴文章先抑后扬、以小见大的写法,学生也能对小小生命有深刻的感悟,写出《飞蛾扑火》一文,表达自己对追求光明不畏牺牲的小生命的敬畏。

3.以文为范,引导学生由课内阅读带动写作,进行写作训练

(1)字词积累也成文

在阅读教学中,扫清字词障碍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更重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词汇。许多老师的做法是都是让学生抄写生难字词,然后听写。这样做,学生对生字词的读音及写法硬记下来了,但他们这种强制性的记忆并不会长久,而且不便于理解,学生不一定能学以致用。这时我们不妨尝试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勾画出生难字词,这是积累的过程,然后进行造句和连词成段的训练。即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这些表面看来毫不相关的生字词,连成意思连贯,并能表达一定内容的一段话。慢慢地增加含词量,由原来的句子训练慢慢扩展到片段训练,甚至到整篇习作的训练,这样日积月累,学生不仅从阅读中积累了词汇,更能学以致用,带动写作。

(2)以文为范巧仿写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文无非是例子,凭着例子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朱熹曾说过:“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文。益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这是对前人写作经验的总结,放到今天同样适用。课文多为名家名作,或清新自然,或凝炼准确,或委婉隽永,或辞妍情真,字字珠机,语言技巧都很高。无论是语言风格还是表达形式,在课文中有许多值得仿写的句段。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可以以文为范,从内容、句式、修辞、语言风格、写法技巧等方面提出适当的要求,让学生练习仿写。要注意的是,“理想的状态,既不是陈义过高地一厢情愿地杜绝模仿,也不是放任学生照葫芦画瓢地机械仿制;而是要引导学生立足于真情实感,对所模仿文章的写作过程进行‘想象性还原’,也就是说,模仿不是对静态例文(文本)的仿制,而是动态地体验该例文的写作过程。”⑥

如《邓稼先》一文采用小标题:“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民族感情?有情?”、“我不能走”、“永恒的骄傲”,每个小标题都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邓稼先美好的品质。学习这一课,老师可引导学生仿写文章的结构安排,用小标题的方式完成一篇写人的文章。如有同学写《我的同学》一文,拟写了三个小标题:“会跳舞的眉毛”、“能说话的眼睛”、“迷人的微笑”,具体而生动地描绘了自己同学的形象。我想,作文构思方法种种,我们可以从课文里广泛地“拿来”,老师可以因文而异设计相应的作文训练题目,选好依傍的格局范式,快速运思成文。

又如《春》一文中的语言一大亮点。如文章不写春风拂面,而说“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一个“抚摸”,巧用拟人的修辞,写出了春风的温柔、亲切;小草破土而出,作者用一个“钻”字,形象而充满生命力。文中迭字、迭词、迭句的大量运用、更是令人回味无穷。老师就应该让学生品味语言并进行仿写练习。如文章最后几段是排比段,引导学生悟出春天的新、美和力,之后让学生仿照句式续写,说出春天在自己心里的形象。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下过这样的文字:春天像轻柔的羽毛,轻轻扶过脸颊,温柔可人;春天像婴儿的皮肤,细嫩柔软,令人疼爱;春天像活泼的男孩,跑着,跳着,闹着,玩着,舍不得停下来„„

(3)文中“拿来”为我所用

课本中选编的多是名家名篇,不乏经典文句。尤其是在古诗文阅读中,许多古诗词、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文化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精华。其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可唤起读者的无穷联想与思考。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在作文中恰到好处地引用或化用古诗文中的名句,“拿来”为我所用。相信一定能使学生的文章文采飞扬,增色不少。

曾经在一篇学生的作文《幸福是什么》中,看到这样的一段:“选择博爱,就是选择对情感的珍视。人生一路,处处关情。亲情、友情、爱情,无不让生命充满感动与绚丽。“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亲情的关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友情的牵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恋情的追忆。每一个生命都走不出情感的射程,是那些情感,让人们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好好珍惜属于自己的分分秒秒。珍视情感,让生命多些感动与回味吧!”该段恰到好处地引用了三句古诗文中的名句,使其在语言表达上简洁明了,一气呵成,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因此我们在带领学生阅读古诗词时,不要仅仅停留在对诗词的理解及背诵上,还应该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的古诗词,很好地引用到作文习作上去,为文章内容的表达添砖加瓦。

在平时的古诗词教学中,我不难进行这一方面的训练。可以在学生学习完一首古诗词后让学生引用诗词中的句子写一段话,进行写作训练。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是引用同一首诗词中的一句、二句,以仿写句子的形式出现。如下面的仿写练习不正是一箭双雕吗?“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得;幸福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再比如“阅读我国古代诗文,四季美景尽收眼底:早春有‘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盛夏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深秋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寒冬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美妙的诗文,令人流连往返。”等学生熟悉以后,我们可慢慢地把训练扩展到让学生根据表达需要任意引用诗词中的句子,以增强表达效果。这样做的话,一方面能让学生很牢固地记住了古诗词的诗句,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深刻领会到了诗词后面的意蕴,并会灵活运用,真可谓一举两得。

(4)基于课文的再创作

我们除了要挖掘课本资源,用好课本中如课后题里以读带写的练习题,还应创造性地在教学环节的中融入即兴发言的口头作文训练和动手练笔的“迷你作文”训练,通过补写、续写、改写、缩写、扩写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过程中,文章最吸引学生的应该就是鲜明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了。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听说于勒发了财,这一家人急切地盼望于勒的归来。然而一次船上的偶遇让他们得知于勒成了穷光蛋,于是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失望怨恨而归。当学生们正为情节的发展感叹不已时,老师乘机引导学生练习小说情节的构思,课后题的练习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题目要求是:“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试写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学生们了解了文中的人物形象,这样的改写对他们来说会是一次有趣的挑战,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将是受学生欢迎的练习。

再如教学课文《杨修之死》,老师在带领学生读懂杨修被杀的原因,在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几件事情中认识曹操、杨修的性格特点。但只是读懂还不够,还应从读到写,进行写作练习。如文章第六段写曹操梦中杀人的事件,语言简洁,可让学生发挥想象,依据原文扩写这件事,通过对人物细节的刻画塑造出曹操虚伪、奸诈的形象和他复杂的心态。

在教学课文《范进中举》的过程中,由于文章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是让学生练习写课本剧的好机会。课本剧表演是同学们非常喜欢的一种课堂形式,因而在改写课本剧时大家更加认真投入。写前老师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带领学生了解课本剧的特点,强调人物形象要鲜明并与原文相符;矛盾冲突要集中;台词要有个性,突显人物形象。学生写好后,再组织他们分小组修改,之后利用课余时间排练,课堂表演。整个过程训练了学生的阅读、写作、表演等综合能力,也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5)基于课文的迁移拓展

寻找情感的共鸣,联系实际生活,启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在教完《背影》后,我让学生展开了以下的讨论:你觉得文章中的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请把它摘录下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读完题目后,学生展开了讨论。有的说:“我最欣赏的是文中描写父亲蹒跚地穿过铁道给儿子买橘子这一细节,真可谓经典之作,它道出了千百年来父母对子女那无微不至的关怀及爱护!”有的说:“我最欣赏的是文中对‘我’流泪的描写。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简短的一句话‘我的泪又来了’却道出了儿子对父亲的多少愧疚,多少怜惜,多少不舍!”有的说:“学习完该篇文章后,我最大的感触是:我们平时与父母的沟通太少了,给予父母的谅解也太少了。”有的甚至情到深处,偷偷地擦起了眼泪„„谈到这里,我认为已经水到渠成,马上问:在你生活中一定也有过类似的,让你极为感动的事情。请你以“,我想对您说声 ”为题写一篇文章。此时课室里却鸦雀无声,拿起笔便沙沙地写开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确,学生心中有话想说,腹中有墨,你还怕学生没东西可写,写不出好文章来吗?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有两篇文章即《隆中对》和《出师表》,通过这两篇文章的阅读学习,学生对三国的历史、传奇人物诸葛亮会有初步的了解。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由课内阅读拓展向课外阅读,课外搜集有关诸葛亮的事迹、传说、俗语,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篇作文。通过课内的学习,学生们大都惊叹于诸葛亮的智慧才能,敬佩诸葛亮的忠诚报恩,被这个人物所折服。而想要通过这两篇文章的阅读就真正了解诸葛亮显然是不够的,老师的作文题会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起到带动作用,而且也是一个阅读写作的成果展示,这样的迁移拓展会有不错的效果。

(二)由课内走向课外,寻找更多的阅读资源,以“阅读”带动“写作”,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写作能力

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古人所说的“观千剑则晓剑,读千赋而善赋”,充分地阐述了广泛涉猎可学会作文的道理。我们若仅仅满足于教材上少量的例子,显然对写作的促进作用是不够的,必须将视野拓宽到课外。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带动”写作”,在课外阅读中体验更开放、更自由的写作。

1.引导学生重视课外阅读,多读,是写作的基础。读一本书是有限的,胸中无墨,怎能下笔?课外的拓展阅读是更广阔的空间。“阅读能力培养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⑦学生所学科目多,时间紧,不可能过多地“深入生活”,这就要借助课外阅读开阔他们的眼界。老师要鼓励学生自选适宜的书籍阅读,老师的正确引导也很重要。老师应推荐书目,面要广,质要精。既要有经典著作,也要兼顾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初中学生究竟应该读那些课外书?中外名人传记,中外文学名著,历史故事,古今名人书信,社会学科论著,自然科学论著,学术思想性论著,名人札记,古今中外名人言论,其他科学论著等等,如果能指导学生阅读这些书籍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学生视野定然开阔,积累得多,写起作文就不会因信息馈乏而感到困惑,也就不会感到难于上青天了。积累固然可以从大量阅读的潜移默化中获得,而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2.巧读真悟,自由表达。课内学习一篇文章的过程就是一次阅读体验,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于课内,用于课外。一切艺术皆始于模仿,通过读与悟,揣度它们的构思,模仿它们的语言风格,积累它们的文采及材料,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老师应放开手,尽可能给学生自由的空间。方法指导方面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分层次的要求。读时可划出重点词语和句子以供积累,可在重要的句子旁边写上评语,最好能坚持写读后感。“学生的头脑是需要点燃的火把”,阅读时不可能对所读的内容无动于衷,喜欢与不喜欢,好与不好,都是有感受的,把内心的感受及时写出来,就是所读内容对读者灵感的触发。

如圈点批注(圈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美词、佳句、难点、疑点等,这是读、思、记的过程,可促进理解、增强记忆;批注评点,可直接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实记录读书时的感受,也可联系上下文,写出自己的理解,更可联想迁移,写自己文段。再如佳句模写,在阅读过程中偶那个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仿写,如仿照原句的 句式、使用同样的修辞手法,进行同主题或不同主题的写作练习,这样的模仿,能让学生快速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美化自己的语言。

(2)同题作文训练。冰心说过:“读别人的文章,写自己的文章”。阅读别人的文章,是一种学习。如果说模仿——“依葫芦画瓢”能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同题作文训练则要求学生写自己的文章,需要开拓思路,挖掘新角度,展开新话题,写出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才能写出真正的“自己的文章”。

3.开展语文活动,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如何开展专题阅读活动,读书交流活动等。“课堂三分钟演讲”是一种有效地语文活动,准备演讲稿的过程就需要以“读”带“写”,而“演讲”就是一种成果展示,能增加写作的成就感。“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好的文章不但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且能触发读者的情感,让读者受到感染产生共鸣。因此,让学生多读好文章,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有极大帮助的。但平时的教学进度很紧,很难挤出时间来。每天的课前三分钟可让学生轮流上台演讲,讲故事、说感受,或是读自己的作文,在演讲中学生能收获写作的成就感,从而增强了写作热情。这样的好办法,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四、关于语文教学“以阅读带动写作”的一些思考

1.以阅读带动写作,由读到写,是一个迁移、创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注重阅读理

解、思考和写作表达。阅读要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体验作者的情感。要注重言语表述。先“入书”,再“出书”。即在阅读中理解文章的意义,吸取了文章的精华,之后将书中所学用于写作实践。“理解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一个人能否用平常的语言把自己的理解表述出来。这是因为用言语表达的新的直觉或新的观念,是一个使这种观念更清晰、更明确和更精细的过程。思想经过语言精确表达以后,就增加了意义的明晰性和迁移的可能性。因此,言语表述也是阅读思维、理解和阐释意义的一个重要活动。言语表述有两个渠道:一是用口头言语表述,那就是诵读、复述、问答、讲说等;一是用书面言语表述,那就是摘录、摘要、提纲、表格、图解、札记、解释、评论等。”⑧

2.以阅读带动写作,要从实际出发,找准链接点、带动点。

以阅读带动写作应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即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在带领学生阅读理解、深入钻研课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教材本身所提供的便于促进写作的“点”。例如复述、改写、仿写„„

以阅读带动写作还应从学生认知规律的实际出发。教师由于有了备课、研究的过程,对课文内容、语言特点、写作方法都胸中有数,而学生却不甚明了。在安排学生以读带写的过程中要介入指导,但不能以自己的阅读结论代替学生所需要的思考过程,忽视了个性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以阅读带动写作还要从不同文章的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课文,在阅读中寻找亮点,以阅读带动写作。尤其要把握好写作的命题。若文章的语言亮点最突出,如一些精美的散文、诗歌,可确定一两个方面作为模仿的侧重点;若文章的叙事性强,情节吸引人,可设计缩写、改写、扩写、补写等题目,利用课文作为材料,按照一定的要求加以改写,写成某一类文章。若文章的哲理味浓,或是名家的经典言语,则可设计移用精彩语言的题目,即把课文中的精彩词语、故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若文章写到的内容颇受争议,或是感动人心,可设题写评论,评论课文中的某些人物、事件、思想、写作技巧。或设题写读后感。

3.以阅读带动写作,要有整体的计划,形成读写序列。学生们常常苦于语文阅读的效率不高,而语文课程的特点也决定了它不可能产生速效迁移的效果。课内的阅读与写作虽然有课文可依,但写作是一种自由的思维活动,而课外的阅读与写作具有更大的开放性,所以容易走进目标不明确,读写训练无序、无系统性的误区,所以初中语文以“阅读”带动“写作”的教学方法需要老师有整体的建构,确立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甚至每一学月的阅读和写作目标、计划,循序渐进,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总之,读是写的基础,要在多读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以阅读带动写作,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积累知识,学习写作技巧,引起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并激发他们写作的灵感,实现从阅读到写作的良好迁移,让学生的阅读付出在写作中得到回报,从而对阅读和写作都投入极大的热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文献: ① 钱德宝.《论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J〕.《教研天地》,2005.(7).② 苏立康主编.《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107 ③ 常琳.《从阅读中提高作文水平》〔J〕.《卫生职业教育

教学探讨》,2004.④ 彭聃龄主编.《语言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219 ⑤ 王松泉、韩雪屏、王相文主编.《语文课程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57 ⑥ 王荣生.《文章体式所造成的难题》〔J〕.《语文学习》,2004.(10).⑦ 王松泉、韩雪屏、王相文主编.《语文课程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56 ⑧ 苏立康主编.《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115

第三篇: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与策略

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与策略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然而从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来看,很多教师依然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以考试为方向标,忽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如果从狭义的范围来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呢?

一、创设和谐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自主性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素养的主要场所。而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多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则是被动地听、记、背,课堂气氛较为沉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虽然不直接影响语文素养的培养,但却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在和谐、宽松的课堂中学生更愿意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主动学习。而枯燥、被动的课堂气氛却会让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学习过程中依赖性增大。

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首先要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学生的学习带有较强的模仿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语言、作为等方面来影响学生。如在导入过程中,教师可多采用富有文学色彩的诗句、对联来引导。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全面了解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还要对学生的兴趣、个性、学习习惯等进行研究,在了解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后,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注重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尤其是在学生产生疑问的时候。如在《安恩和奶牛》的教学中,在学习安恩的形象时,教师引导学生研读“她穿着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学生就提出问题:“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教师引导学生由此问题出发而探究安恩的形象,学生对安恩关爱动物、重视生命的善良情感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模式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中多是以知识传授为主,且以“灌输“方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堂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探究中构建知识。要实现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必须从传统的“灌输式”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式”。

要实现这一转变,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这个层面上说,作为语文教师,虽然我们要受各种考核制度的限制,但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发展来追求短期的效果,而要树立大语文观,树立学生发展观,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在课堂中探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其次,在教学改革中,不能急于一时,要立足学生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兴趣激发作为课堂模式改革的基础。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多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

三、提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语文素养更多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综合应用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学活动就是不可或缺的。也正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结合教学需要而设计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从基础知识出发通过各种比赛来提高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如在七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造句比赛、成语接龙、成语故事大比拼、文学名著常识竞赛等,在比赛中引导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应用语文知识。如过年写对联、节日写祝福语、活动中的开场白、导游词、文学名著推荐语、各类广告语等,教师可借助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将这些知识结合起来。最后,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练,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出发,写出真情实感,在结合事件描写的过程中,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表达观点、抒发感情,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构建发展平台,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将语文学习限于课堂内,忽视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也没有提供较好的平台让学生来展示自己。

其实,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在喜欢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语文、应用语文。首先,教师可借助网络来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如借助QQ空间、班级群空间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教师可将学生的成果展示上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其次,要注重以小群体的形成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组建赛诗会、办班刊等方式来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展现自我。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还需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在提高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以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学生构建多样化的发展平台,促使学生自主创造,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篇: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长期以来,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瓶颈,为师生所苦恼。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也就成了一直困扰广大小学教师的老大难问题。下面就如何进行小学作文教学问题谈谈浅见。

一、小学语文学写作中的现状

老师为写作设置条条框框。老师在学生写作前关照的中心、主题、选材、开头、结尾等等一大套写作理论,无形中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其实,学生能把生活学习中见到、听到和想到的事情,完整而清晰地写出来就是一篇好作文。例如描写自己心愿中的一个节日,老师列出提纲,给出写作要求,分别是设立这个节日的原因,想象自己或别人怎样渡过节日的情景以及节日设立的意义等等。如此众多的要求,让小学生无从下手,倒不如突出重点,让学生有的放矢。在实际习作中,某位同学想到了要实现一个不存在的节日,花了大量篇幅描写了自己将要如何实现这个节日的过程,照样写得有声有色。老师批改时,会根据习作要求,认为学生的习作有些偏题,重点不够突出,这样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同时,老师错误的估计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学生写作的思想内容达到一定的高度,忽略孩子特有的思维方式。写作文就是用文字表达作者的想法,成人有成人的想法,小学生有小学生特有的想法,在成人看来是幼稚的,但在学生看来是自然的。这种成人思维的写作教育,限制了孩子思维的发散。例如在体验盲人生活的习作中,有同学体验盲人画画,从成人的角度是无法理解盲人怎么可以画画呢?

二、小学语文写作中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如何消除学生写作的畏惧感,让学生进入自然的写作状态呢?

1、激发学生兴趣,培育思维方式。首先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有因就有果的思维方式,然后采用例证的教育方法。每一个观点都要有例证和说明来支撑是事物发展和存在的规律,培养孩子的因果逻辑分析能力,对孩子写作大有好处。只有运用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本质,就能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注意到了这些,孩子写起作文来就会言之有物,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也会丰富充实。例如《消失的叶子》这篇习作中,学生们观察到了仙人掌是没有叶子的,只有又细又尖的刺,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运用因果逻辑思维,在习作中表达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仙人掌的生长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水分充足的绿洲变成了干旱的沙漠。通过这个习作,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也培育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2、注重真情实感,培养写作能力。根据低中高年级的学生年龄和实际经历,使学生运用比较自然的语言熟练表达自己的真实行动和观念,同时有意识的让学生接触各种文体,注意训练孩子的概括归纳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思想深度和语言功夫。一方面,加强孩子逻辑归纳和概括能力的训练,培养孩子的思想深度。填鸭式教育培养的孩子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不会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独立观点。如何加强孩子逻辑归纳和概括能力的训练呢?例如看到春来树木长出新芽,花儿露出笑脸,就可引导孩子树立 “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是自然规律”的观念;看到水滴穿石现象就要引导孩子树立“没有积累的过程就没有成功”的观念等等,并让孩子尝试着用语言表达出来。另一方面,培养孩子形象化的语言表达方法和类比比喻的语言表达方法,引导孩子学习诗化语言。如看到路边的树木,就可以说:树是大地的儿女,树是人类的伙伴,树是小鸟的家,树是阳光下舞蹈着的精灵等等。又如看到鱼儿游来游去,可以说:鱼儿在捉迷藏,鱼儿在做游戏,鱼儿在赛跑,鱼儿在小河妈妈的怀抱里撒娇呢等等,这样在训练孩子书面语言的同时,也增进了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当前,冲破传统写作教学的理念,挖掘新形势下学生写作的潜能,引发学生因果逻辑思维,注重真情实感,培养写作能力,应该是当今写作教学的重要内涵。由此,我们的写作教学应该给学生一个广阔的天地,让学生尽情地挥洒。

第五篇: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作为一名扎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师,入职以来,我一直在不断思考与探索关于农村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问题。无论是从网上、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或是聆听名师关于写作教学的讲座,亦或是自己的课堂实践等都为能寻找到一条快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之路做铺垫。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农村大部分劳动力分流向城市,很多学生也因此成为留守儿童。这就意味着,在家里,孩子的学习得不到父母的辅导与监督,孩子的写作水平的提高只能大部分依赖学校老师的教导,因此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着培养孩子具有最初始的写作能力的重任。以下就目前农村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障碍与相应的策略,我作简要谈论。

一、当前农村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障碍

(一)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受地区环境、文化差异,交通等因素的影响,要提高教师个人的业务能力并非是一个简单、快速的过程。而且很大一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还要肩负着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其日常的工作量时长往往超过了正常的上班时间,导致大部分语文教师无法安安心心只做好语文教学这一件事,无法静心潜力于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上。此外,受职称评定难,评优评先名额较少等影响,农村教师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教师与教师之间不再共同深入探讨教学方法,交换教学心得。这大大限制了一名教师其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成了提高农村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障碍。

(二)对于留守儿童居多的农村小学而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受到了很多方面的限制。如学生的课外书少之又少,没有父母督促的学生一天的课外阅读量非常有限,学生甚至很少看课文以外的书籍。因此,学生的名言佳句、课外知识积累量不多,无法写出语句优美的作文。再比如农村孩子对一些著名景点、名胜古迹等无法亲临现场体验一番,这也大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无法写出与之相关的名篇佳作。总而言之农村孩子的写作起点低,学习过程难,教师往往要费好大一番口舌,才能引导学生渐入佳境,这也大大加重了教师写作教学的负担。

二、农村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的探索

(一)以说促写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在小学一二年级的课本中,类似这样的儿歌占的比例较多,低年级的学生也大都以读说为主。在这个阶段的语文作文教学可以以引导学生说简短的完整的话为主。由最初的“以说为媒,搭建根基”到“以说度写,构建支柱”再到“以写为本,创建模式”。在这方面我觉得可以借鉴晋江市龙湖镇阳溪中心小学校长施丽菜长期坚持的“以说度写”进行作文教学的方法。其写作要求从低年级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抓起。从最初的孩子刚学会说一两个字,一两个词语开始,父母帮孩子记录只言片语,到孩子开始识字写字了,老师引导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语写下来,并制作成小册子。就这样,日积月累,孩子从会说一两句简短的话到会完整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的过程中,孩子的写作水平也在慢慢提升。当孩子们回头再看到自己当初记录的童言童语,也不失一番风趣,孩子的写作兴趣也在这样的日积月累的磨练中慢慢培养出来。到了中高年级,孩子的写作自然就信手拈来,下笔如有神。

(二)学会修改作文

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有一篇题为《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课文,写的是肖复兴回忆叶圣陶老先生为他修改作文的场景以及从而影响了他一生的人生轨迹的回忆录。叶圣陶自己也说过“文章总是要改的,开头起草,一定有缺点,有漏洞,有毛病。所以写完了要看几遍,看,就是自己审查妥当不妥当,完整不完整.假如我原来的想法不到家,或者我写出来的话没有针对我想的,那就要改了。改,就是要使文章切合我所要表达的那个主题,达到我的目的。”由此可见,学会修改作文对学生而言是多么重要。那么如何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呢?在课堂上,我是这样做的,我先把学生的作文批改一遍,哪里的句段不通顺,不完整的,我把它圈下来做记号,再让学生自己去读去领悟,到最后学生自己改正过来了,我再给出自己对学生所写的文章的看法。久而久之,学生要交作文之前,都会自己反复看几遍,反复读几遍,直到学生自己觉得语句通顺了,无语病了才把作文交上来。这样,老师批改起学生的作文来,就轻松许多,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也倡导学生之间互相批改作文,交流作文批改经验,在班级中形成一种“说顺溜话,写优美句”的风气。

(三)开阔视野,提高词句的积累量

受环境的限制,农村小学生获得的学习资源非常有限。有的小学生家里甚至只有学校发放的那几本书,平时都不看课外书。但近些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观。我们学校把下午静校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让全校学生进行阅读。阅读的范围没有特别的限制。学校还设立图书室,让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到图书室阅读或者借书。这样的全校性阅读坚持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的课外积累量大大增加了,写作水平也跟着提高了。

农村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之路慢慢远兮,其过程的艰辛与曲折也是需要师生共同参与面对,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是需要肩负起探索与研究的重任。总而言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下载语文教学以阅读带动写作的途径与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以阅读带动写作的途径与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MBA-MPA-MEM 语文写作总策略

    第一部分:联考MBA论说文写作诀窍和万能模版展示 第一段,(100字)首先,引用原文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一篇完整的文章,应该让看的人明白你的论证从何处引申和展开的,否则,好像是无病之呻吟,......

    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有效教学实施的策略、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 肖 秉 林 一、选题背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

    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途径与策略研究(模版)

    《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途径与策略研究》 实施阶段总结(高段) 申报课题以来,我们依据课题实施方案,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大胆实验,努力探索,在前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有些课题教师......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反思与策略

    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反思与策略 赵 丽(杭州市萧山区卫生进修学校浙江杭州 311217) 【摘要】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五篇

    浅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作文是学生思想品德、思维能力、词汇表达等各方面能力的集中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

    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分析

    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分析 摘要:素质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抓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自主学......

    语文写作教学

    抓住时机,诱发文思 ---作文教学心得 黄金扬 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都很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要花费相同的时间和精力。相较而言,学生的听说基础厚实于读写基础,听说能力发展先于......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管理策略与途径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管理策略与途径 第三完小 于红彬 新课程改革的开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要知道教学管理是不是到位,是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志。作为一名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