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时间:2019-05-12 20:2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一篇:高中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教材分析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4《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内容。

这一框主要是通过对哲学存在和发展的具体形态的介绍,让学生从中感受什么是哲学。围绕着这个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目:第一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第二目主要是通过对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唯心主义哲学的介绍,从中概括出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二)能力目标

初步具有自觉运用唯物主义理论知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实践中坚持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重点)

2、区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难点)

四、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高中政治学习方法,经过对前面哲学入门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哲学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是,相对初学者来说,哲学这门学科的概念、知识仍然较为抽象、深奥。为此,在处理教材方面,必须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情景,化抽象为具体。

五、教学方法

情境激趣、问题激发、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六、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对世界观的内涵及哲学的基本问题有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了解学生知道哪些中外哲学家及其哲学观点;搜集现实生活中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思想的图片、漫画和故事。

学生准备:初步了解世界观的知识及哲学的基本问题;汇集中外哲学家的哲学观点及现实生活中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思想的实例。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

民工:“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

学者:“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我们来看看,根据我们上节课所讲的内容分析一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能这样区分的吗?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分标准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学生阅读课文,合作讨论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出示案例与问题:你同意这位学者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理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教学总结: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探究二:唯物主义的派别

问题:什么是唯物主义,它分为哪些派别? 案例分析:

1、世界的本原是一团火。

2、世界一切运动都是从这地方到那地方,并且都是原子在动。

3、世界联系、发展、并充满矛盾的世界

问题:请你划分出它们各是什么派别? 学生自主划分,并阐明理由。

教学总结: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探究三:唯心主义及其派别

问题:什么是唯心主义?它有哪些派别?

出示案例:区分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1、吾心就是宇宙

2、心外无物

3、理生万物

4、天地接,而万物生

5、世界一种不可名状的活火

6、上帝统治人间 学生自主划分,并阐明理由。教学总结

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1)主观唯心主义。

第二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

一、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什么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是什么?

(2)什么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什么?

(3)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2、能力目标

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懂得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三、教学重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四、教学难点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基本观点和局限性。

五、课时安排与教学方法

1、课时安排:1课时

2、教学方法:讲授法、学生归纳总结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六、教学资源:

人教版教材 哲学与生活 自制多媒体课件

七、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哲学的基本问题,请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生:(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包括几个方面?

生:(回答略)

师:根据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第一个方面可以划分为哪两个哲学派别?

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师:到底什么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他们之间的根本分歧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一)唯物主义

问题探究一:P12(通过该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得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并指出优缺点)

(1)材料所反映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 的? 如果是唯物主义,属于何种形态的唯物主义?

(2)①材料一的观点认为谁是世界的本原?

在当时提出观点的时候,有没有科学依据?

②金木水火土等同于物质吗?

问题探究二:

材料一:伽森狄和霍尔巴赫是17、18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关于物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如质量不变、广延性、不可分性)都是不变的。

材料二:但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认为:在人的世界里面,就是在社会中,由于人是有意识有思想的,所以可以自由决定一些事情,因此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主观。那么他们就认为人类的社会历史是人主观意愿选择的产物

(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这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 的? 如果是唯物主义,属于何种形态的唯物主义?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如质量不变、广延性、不可分性)都是不变的。但是他们就认为人类的社会历史是人主观意愿选择的产物。请问:

上述观点有哪些合理性和局限性?(通过本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在结合课本的基础上,推出近代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

(二)唯心主义

问题探究三:

王陽明的《传习录》记载:

先生游南镇, 一友指山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 于我心亦何关? ”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 此花顔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问题1:王陽明认为“心”与“花”是什么关系?据此可知王陽明的观点是属于什么观点?

问题2:你如何评价王陽明的观点

(通过本问题的探究,概括出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板书:

1、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

问题探究四: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神就造出空气,将空气以下的水,空气 以上的水分开了。事就这样成了。节选自《上帝创世说》

问题1:《上帝创世说》认为上帝和天地万物是什么关系?

问题2: 把上帝看作天地万物的主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

(通过本问题的探究,概括出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观点)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分歧:

根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让学生进行总结和归纳。

谁是本原 谁是派生

谁决定谁

(四)哲学的基本派别:

因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据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划分的,因此哲学的基本派别只能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五)课堂总结

八、作业布置:

简答:

材料一:王陽明说:我的灵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极凶灾祥?

材料二: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他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在。

(1)王陽明的观点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贝克莱观点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

(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何异同

九、板书设计: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什么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3、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十、教学反思:

1、这节课总体上来说还可以,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总结和归纳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区别,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2、这节课的内容比较难,尤其是涉及到古文部分,学生面对这些问题是一筹莫展。在上课之前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所以上课时放手给学生去探究,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理解遇到很大的困难,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3、学生对古文知识的不理解,说明课前预习没有做好,老师没有培养学生预习新课的好习惯。

第三篇:高中政治必修4教案

活与哲学全册教案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1)哲学的含义(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4)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 ◇理解(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2)哲学的本义和任务(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分析(1)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2)列举人们具体的世界观并分析哲学的含义(3)用史实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4)分析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等哲学家的哲学思想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2)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3)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4)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2)通过对哲学概念、世界观概念的分析,激发自觉树立科学世界观、自觉增强哲学修养的热情(3)通过对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学习,增强我们以哲学为指导,学好具体知识的自觉性

二、【重点、难点】

1、哲学与爱智之学

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将从生活中的哲学思想入手,体验哲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了解哲学概念,为开始全书的学习做好思想准备。

四、【方法点津】:(1)运用比较法,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运用辩证的方法,全面地理解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关系。(3)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整理哲理故事。

(4)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世界观自觉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第一框题 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堂探究:(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2)为什么我们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3)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探究提示:(1)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不同,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维方法不同。(2)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要求我们一分为二地来看待。片面地看待排名问题,不利于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3)全面的思维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智慧,看待别人、分析自己等都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这说明生活与哲学密切相关。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1)、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2)哲学应当提供让人惊异、惊讶、惊醒的创新论断。◇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2名言)

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句话主要说明()A.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认识世界需要智慧

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 答案:A 解析:引文的本义是说人们改变自然界的程度决定人们的智力程度,即说明哲学来源于实践,即是实践决定认识。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补充: 哲学上说的世界:是指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前两者是客观世界,后者是主观世界。

实践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 ◇课堂探究:(1)你在童年时代是否也思考过类似的问题?(2)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3)你现在经常思考哪些问题?为什么? ◇探究提示:

(1)一般人在童年时代都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谈体会。(2)杞人忧天的故事固然不可取,但它反映出一种追问和思考,而这种追问和思考非常宝贵,它使我们的思想进发出哲学的火花。

(3)此题非常开放,要根据每个同学具体的情况来探讨。

3、结论: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3名言)“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说明()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 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 D、哲学就是辩证法 答案:B 解析:A、D两项说法有误,C项不能反映题意。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的本义:

◇课堂探究:(1)这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2)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

◇探究提示:(1)第一个同学运用一般的思维方法,第二个同学运用了创造性思维。方法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世界观不同、指导思想不同。

(2)思维方法在人们的生活中有重要作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对人们的生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所以,这样的学问当然会使人生活得更美好。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课堂练习:哲学的本义是指()A.智慧 B、聪明的人 C真理 D.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答案:D 解析:此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2、哲学的任务:

◇课堂探究:(1)为什么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能享受快乐?(2)伊壁鸠鲁为什么把学习哲学和灵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探究提示:(1)懂得具体科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哲学观念,可以使人变得更加智慧,可以充分地享受快乐。

(2)因为哲学可以使人们找到光明,在人生道路上点起希望的明灯,从而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从哲学的功能上看,哲学作为世界观得功能就是教人如何看待世界,即如何对待宇宙和人生,如何对待知识和规律,如何对待个人和社会、自己与他人。在这意义上,我们既可以说哲学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又可以说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名言题化:(结合课本P5名言)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这句话主要是强调()A、马克思是研究哲学的哲学家 B、哲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 C、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不懂哲学的人就不能进步

答案:C解析:引文强调的是哲学的作用。A、B两项不能表达哲学的作用。D项的说法过于绝对。

第二框题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一、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课堂探究: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为什么呢? ◇探究提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世界观是自发的、朴素的.人人都有。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要靠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才能掌握。

1、哲学的含义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课堂练习:哲学()A、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B、就是世界观

C、都是正确的 D、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答案:D 解析:哲学有正确与错误、科学与非科学之分.A、C两项认为哲学是科学的、正确的不妥。B项把哲学与世界观等同了,是错误的。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二者的区别。①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则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2)二者的联系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 都是整个世界。世界现所涉及的问题,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课堂练习: 下列有关世界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

B.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C.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 D、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 答案:B 解析: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而不只是自然界,A项排除。世界观不一定是科学的,C项可排除。世界观人人都有,D项排除。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课堂探究:(1)、上述具有不同思想观点的人,在做人做事上有什么不同?你赞同 哪些人的做法?(2)人的思想观念与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1)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世界观同时为人们提供方法论指导,具有不同思想观念的人,在做人做事上往往会有不同、甚至相反的方式。上面列举的四种人的做法,第二、三种是可取的。

(2)人的思想观念决定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反映着人的思想观念。(1)什么是方法论?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课堂探究:从对具体“美德”的概括中抽象出美德的共性,体现出哲学思维的什么特点? ◇探究提示:哲学是研究世界上万事万物共同的本质和规律的,哲学思维通过理性思考,从个性中归纳、综合出事物共同的本质。

1、具体知识的内容

自然知识 物理、化学、生物等 具体知识: 社会科学知识 文艺、伦理、政治等

思维知识 心理学、逻辑学等 ◇课堂练习:具体知识不包括()A、自然科学知识 C、思维科学知识 B、社会科学知识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答案:D 解析:注意此题的关键字“不”,此题为反向选择题。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1)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课堂探究:(1)恩格斯的上述论断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如何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探究提示:(1)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哲学就会干涸、枯萎。(2)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之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它以不断丰富的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从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3)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课堂探究:(1)牛顿的世界观对他的科学研究有什么影响?如果牛顿不相信上帝,还会得出“第一推动力”的结论吗?(2)牛顿研究工作的得与失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探究提示:(1)唯物主义世界观推动了他的科学研究,唯心主义世界观阻碍了他的研究工作。如果牛顿不相信上帝,是不会得出“第一推动力”的结论的。

(2)牛顿工作的得失告诉我们,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否则,科学研究会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

本课小结:在生活逻辑的基础上,本课解决了一个核心问题——哲学的概念。从知识逻辑上讲,围绕哲学概念,主要讲了三个关系: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物主义及其表现形式(3)唯心主义及其表现形式

◇理解:(1)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2)正确认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3)区分主观唯心 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第四篇: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教案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二者的根本分歧;联系前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有进一步了解。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时教学,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提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念,进一步消除有神论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以及青年学生要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三、教学难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什么上物质?什么是意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根据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怎样做?

(设计此类问题是因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复习一知识为上好本框题和复习全课打下基础。)导入新课

以上,是我们在这一课前面学习的理论知识;世界是本来就存在的客观世界,世界的本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根据这一原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以上是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正确的。那么,唯心主义世界观又是怎样认识界本原的呢?为解决这一阂题我们学习第三节第三框。

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分别找出课文中列举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唯心主义思想的观点。)

唯物主义思想和观点:(I)“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2)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3)”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5)“气者,理之依也。”、(学生阅读后,教师用投影仪或幻灯出示唯物主义观点,解释(4)。)

唯心主义思想和观点:(l)“心外无物”;(2)“存在即被感知”;(3)“物是观念的集合”。

(学生阅读后,教师用同上的方法出示唯心主义观点。)“想一想”心外无物“"存在即被知”为什么是唯心主义的观点?(简单解释,并介绍,荀子、王充、范缜、王夫之、柳宗元、王守仁、贝克莱的生平。)提问:唯物主义根本观点和唯心主义根本观点区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恩格斯语录: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思想和存在欧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看漫画。)他们分别是什么观点?(学生回答: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观点。)唯物主义和?心主义根本观点的分歧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板书)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观点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

2.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哲学的基本派别(板书)

(1)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板书)

为什么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呢?因为它不仅是所有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而且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物质和意识究竟哪个是本原,物质和意识究竟谁决定谁,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对这一方面的回答不同,哲学的性质就不同。由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它们才成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要真正承认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那就要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板书)

人类世代的实践和科学的发展,都证明了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请同学们举例。)

唯物主义哲学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唯物主义的观点是不同的,它们的根本观点正确,但也有缺陷,主要缺陷在哪里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讲解。)

古代唯物主义把哲学物质概念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起来,近代唯物主义把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概念等同起来。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又是什么?(思考恩格斯语录)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l)产生条件:①19世纪中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客观条件已经具备。②马克思、思格斯主观努力、辛勤劳动。

(2)理论来源:批判地吸收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如德国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法。创立了崭新的唯物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板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因为它对世界的看法,对人类与世界关系的看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请同学说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不仅对自然界的观察是既唯物又辩证的,而且对社会场史的观察也是既唯物又辩证的。(教师帮助学生回顾本课第一节有关内容。)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科学的方法论(板书)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科学地解释了世界,解释了人与世界的关系,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科学地指出了人们应该怎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语录,指出旧的唯物主义(包括唯心主义)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不知道应该把哲学运用于实践夫改变世界。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注重方法,而它本身就是科学的方法论。例如: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观点,不仅科学地解释了世界的本原问题,同时,也包含着一种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必然要求,即我们应该做到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一项革命性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指导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已显示了自己的科学性,同时,又依据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以保持自身的活力,保持自身的科学性。

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例如: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一定要立足现实,着重体会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不仅是为了正确地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为了有效地改造世界和改造我们自身。

从学习本课来说,最重要的是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为此,我们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第一,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板书)

古人创造了观念上虚假的神灵,又把它作为真实的东西去信仰,有很复杂的原因。它的消灭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是我们在一切学习和工作中应坚持的正确观点。应该自觉同有神论划清界限。我国实行信仰自由政策,但不意昧着我们在世界观上赞同有神论,更不是鼓励人们去信教。作为青年学生应做到既要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又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封建迷信不仅是唯心主义,而且麻痹人的思想,直接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对人类的发展是一种反动,因此必须坚决予以取缔。

“议一议”,某学生很努力,但在考试之前仍去测字算卦,以求考试过关,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这是搞封建迷信活动,它麻痹人的思想,阻碍人的行动,使人失去独立的人格,因而是错误的,必须坚决取缔。

第二,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之上。(板书)

请同学们回顾我国的基本国情。(联系当地实际举例。)例如:人口多、生产力落后,交通不方便等,这些现实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应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之上,才能使我们的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三,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当有认真精神。(板书)

提问:为什么要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如何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天都要同人交往,周围发生的事时刻在影响着我们。因此,我们应坚持唯物主义态度,客观地分析周围的人和事,客观地陈述自己的见解。必须注意处理好自己同周围的人之间的关系,解决好各种问题。

认真精神是一种可贵的精神。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要把事情办成,没有认真的态度是不行的。我们应当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的唯物主义态度。把从实际出发渗透到我们的学习和工作中,认真地办好每一件事。

第四,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板书)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客观世界打交道,每时每刻都在评价自己,把自己作为一个客观对象来认识。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呢?为什么要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我们应当坚持唯物主义的态度,敢于面对自己的现实,彻底地反思自己同周围事物的关系,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认识、长处和短处。因为认识和评价自己是任何人都不能回避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只有对自身的状况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较好地处理自己同周围事物的关系,才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为青年学生要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标准来认识自己的现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扬优点,纠正缺点,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做到自觉地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到这节课为止。我们已学完了第一课唯物论。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第一课的内容。(用投影仪或幻灯出示)

问答题: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八、板书设计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一、基本观点和根本分歧

二、两种哲学派别 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马克思现代唯物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

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社会历史观的统一 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四、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第五篇:高中政治_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_新人教必修4

《生活与哲学》复习提纲 新人教必修四

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个别的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联系:①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5、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6、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标准。

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邓小平理论: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0、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1、自然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限发展的。

方法论意义: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三、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25、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方法论

(1)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看问题

(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切忌主观随意性。(3)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6、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1)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2)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指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1)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

27、发展的普遍性

世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8、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9、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我们既要看到光明的前途,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在曲折的道路上获得成功。30、量变、质变的含义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使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31、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方法论)

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

方面,后者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辩证关系:事物的性质主要是要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9、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两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40、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

含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实质:“扬弃”。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1、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怎样理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①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②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42、创新对社会的作用: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43、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它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人手,不能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要把事物的现状与它的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考察;既要看到事物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更要看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和发展;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

(2)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而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只看到事物的现状,看不到事物的过去和将来,或者只看到事物数量的变化和场所的变更,看不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只看到事物的某一方面,看不到事物的整体;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看不到事物发展的根据。

(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和处理一切矛盾的关键。

(4)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

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52、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53、人的价值的内涵与评价 内涵: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评价: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54、价值观及其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55、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56、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与途径:(1)坚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下载高中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政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