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热传递》教学设计
《热传递》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使用酒精灯。
2、会做固体热传递实验;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3、会做液体对流实验。
4、知道传导、对流、辐射式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5、能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热传递的现象。
6、愿意与伙伴合作探究。
二、重难点:
重点:会做传导、对流实验,知道热的三种传递方式。难点:热辐射的理解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实验器材:酒精灯、铜棒、试管夹、火柴、方座支架、液体对流实验器、木屑。
五、研修主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六、教学过程:
1、导入:冬天,手冷的时候,爸爸妈妈总是用他们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冰凉的小手,我们的手就会暖和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热是如何传递的。
2、关键问题:热在固体中是如何传递的? 活动1:热传递实验
流程:(1)预测:热在铜棒中是如何传递的(2)实验要求(3)分组实验
(4)讨论、交流、分享:热在固体中是如何传递的?(5)引导小结: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交“传导”。
3、关键问题:热在液体中是如何传递的? 活动2:热对流实验
流程:(1)预测:热在液体中是如何传递的
(2)实验要求(3)分组实验
(4)讨论、交流、分享:热在液体中是如何传递的?
(5)引导小结: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对流”
4、关键问题:什么叫热辐射? 活动3:讨论交流
流程:(1)烈日下物体为什么烫手?这些热来自哪里是怎样传递给物体的?
(2)讲述:太阳的热传到地面上来,不靠空气、水、或其它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辐射”。其实,太阳及我们周围的环境中的热源(如熔炉、火焰等)都能产生大量的热,以辐射的方式向周围传递。
5、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6、分析:观察分析(P20)图中的热的传递方式
第二篇:《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材分析
《热的传递》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里的一课内容。本课主要指导学生研究三种形态的物质用什么方式来传递。本课主要教学内容有五个部分:一.学习正确使用酒精灯,进行安全教育。二.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三.研究热在液体和空气中的传递。四.认识热辐射。五.巩固应用。学情分析
科学学习是以探究为主的学习过程。本节课,需要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让学生亲历学习使用酒精灯技能的实验活动的过程,形成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认识。使用酒精灯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教师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亲自操作一次。学生是第一次使用酒精灯,在实验前,一定要做好安全教育。教学目标
1.会做固体热传导的实验。2.了解液化对流的实验。3.能正确使用酒精灯。4.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5.能解生活中有关热传递现象。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热的三种传递方式。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酒精灯。
一.导入新课;正确使用酒精灯。
谈话引入本课的探究。
1.师出示小黑板(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2.师讲解并演示使用酒精灯。3.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出示铁片,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从铁片的一端加热,热会怎样传递?从中间加热,热又会怎样传递?
5.师:画出示意图讲解: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6.学生动手实验,教师下到各组指导。
7.师出示一杯加热好的水,请同学们看并猜测一下:热在液体中会怎样传递的呢?教师演示实验。8.小结:水受热后会发生流动,靠流动传递热的方式叫做“对流”。9.那么热在气体中,又是怎样传递的呢?
10.因为气体也具有流动的性质,所以热在气体中的传递方式也是对流。
11.在炎热的夏天,为什么很多物体摸上去很烫?这些热来自哪里,是怎样传递给物体的呢? 12.像这种由太阳直接照射,使其它物体也变热,这种传热的方式叫“辐射”。13.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
学生畅所欲言,各表己见。二.探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
1.学生看小黑板并齐读使用酒精灯的方法
2.学生分组操作(3人一组)轮流点、灭酒精灯。3.学生猜想、汇报。
4.学生动手操作,3人一组,用桌面上的材料验证。5.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和结果。6.学生猜想、怎样才能发现水在传热? 7.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并汇报。
8.学生打开课本第19页,看卡通人说的话,并齐读一遍。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本课的探究,使学生了解我们将要研究的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形态的物质是怎样传热的。在探究热传递之前,我们先来学习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
三.研究热在液体和空气中的传递。
1.通过观察铁片上不同的位置蜡烛的熔化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2.借助其他物体(如在水中放木屑)的帮助,观察一杯水全部变化的过程,这是一个能够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活动。
3.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介绍热辐射的概念。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无处不在。
4.通过这节课的探究,知道了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和辐射。5.希望同学们能学有所用,科学无处不在。
四.认识热辐射。
五.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2.热的传递
在固体中,高→→低,传导
在液体中,热升泠降,对流
在气体中,热升泠降,对流
像太阳 辐射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教师用激励的语言和动手做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的欲望,从而引起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活动中,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第三篇:《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做固体热传导的实验。2.会做液体对流的实验。3.能正确使用酒精灯。
4.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5.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6.能解释生活中有关热传递现象。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热的三种传递形式。难点:正确使用酒精灯。评价任务
1.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2.知道热传递的方向及其规律。教学准备
蜡烛、金属汤匙、竹夹、火柴、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木屑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冬天,我们手冷时,爸爸、妈妈会用他们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冰冷的小手。这说明热可以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那么,热在固体、气体、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呢?
二、研究固体的传热方式
1.教师提出问题:热在金属里是怎样传递的? 2.学生进行猜想并做出假设。
3.学生设计实验:观察金属是怎样传热的。
4.先讲解示范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练习点、灭酒精灯。5.学生实验。(在实验前,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用过的火柴杆应放在垃圾桶里;加热的金属汤匙不能随便用手去摸,以免烫伤)
1/2
6.学生汇报。
7.小结: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叫传导。
三、研究液体的传热方式
1.通过研究,我们知道热在固体中是用传导的方式进行传递的,那么在液体中,热又是怎样传递的呢?
2.学生说出假设或是自己的看法。3.讨论:怎样才能发现水在传热? 4.教师介绍实验方法。5.学生实验并画图作记录。6.汇报、交流。
7.小结:水受热后会发生流动,靠流动传递热的方式叫“对流”。空气也是靠对流传递热的。
四、认识热辐射
1.烈日下的物体为什么烫手?这些热来自哪里,是怎样传递给物体的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讲述:太阳的热传递到地面上来,显然不是我们已经认识的两种热传递方式。其实,太阳及生产环境中的热源(如熔炉、火焰等)均能产生大量的热,这样的热传递就叫辐射。
五、巩固应用
1.出示教材中的热传递方式图,提问:在这张图中有哪些热传递的方式呢? 2.学生讨论交流。
2/2
第四篇:《热的传递》教学设计
《热 的 传 递》 教 学 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科学上册 《热的传递》
授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的:
1、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2、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3、能够预测温度的变化,能初步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固体热传导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2、认识液体的热对流是热传递的一种方式。
3、认识不借助其它物体也能传热的辐射传热方式。
4、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热总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
5、能够设计实验说明热水在冷水中是怎样“运动”的。
教学准备: 水、火柴、蜡烛、长柄铁勺、茶末、酒精灯、试管夹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再过一个月左右冬天就要来临了,在冬天如果下雪了,大家可以堆雪人、打雪仗,但是冬天也非常的寒冷,经常将我们的小手冻得通红,爸爸总是用他那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的小手,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呢?为什么你的手会变热呢?
师:你是说热可以在物体之间传递,是吗?
师:既然热可以在物体之间传递,那么热可以在在物体内部传递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热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递。板书:热的传递
二、探究新知
(1)研究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
师: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用酒精灯给铁勺的一端加热,热会怎样传递?
生:
1、从中间加热,热向两边传递;
2、从一端加热,热向另一端传递。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你们的猜测有一个共同点,热都是从哪开始传递?
生:加热的地方
师:加热的地方温度怎样?
生:温度高
师:没有加热的地方呢?
生:温度低
师:那你们的猜测应该是热从什么地方传到什么地方?
生: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师:真的是这样吗?
师:是不是像你们说的那样,不是我们说了算,得用实验来验证。
师:现在就设计实验方案,想一想你们要通过什么样的实验现象来证明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师:先观察桌面上都有哪些材料,然后设计实验(教师做适当的介绍)
生:讨论交流,设计实验。
师: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设计的?
生:汇报:
方案一:首先用木夹夹住铁勺,再在铁勺上一次滴上蜡烛油,依次排开,用酒精灯从一端加热,看热是怎样传递的。
方案二:用木夹夹住铁勺,再在铁勺上一次滴上蜡烛油,依次排开,用酒精灯从中间加热,看热是怎样传递的。
师:实验过程中,小组内要分工明确,相互合作,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不能用手摸加热后的金属材料。在实验前,我们先来学习使用酒精灯的方法(课件播放酒精灯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大家清楚了吗?下面开始实验。
生:动手实验。教师下到各组指导。(现象、结果)
师:同学们已经都完成了实验。哪个小组先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通过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汇报现象及结果
师:播放演示课件。(能说明热是怎样传递的?)说明了热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师:通过实验,大家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像这样,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就叫做“传导”。板书(传导)
(2)研究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
师:热在固体中是这样传递的,那在液体中又是怎样传递的呢?请大家猜想一下,热在液体中会怎样传递?
生:猜测。
师:大家知道水无色透明而且会流动,加热后能不能清楚地看到水的流动方向?
生:不能。
师:怎么办?
生:往杯子里放东西。(你们也想借助材料来观察实验现象,太聪明了,那放什么呢?)(其他同学你们想放什么?)
生:可以随意地说。
师:你们的点子真多,借助材料的确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实验的现象,但是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实验,这种材料既不能过轻也不能过重,它要随着水的流动而运动。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茶末,一会儿,可以把它放入水中,加热时,观察茶叶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从而推想出热在液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师:为了使实验更安全,加热时一定要用石棉网垫在烧杯底部,这样可以避免杯底受热不均匀而导致杯底炸裂,下面各组到前面领取实验材料(茶叶末、石棉网、烧杯),开始实验。
生:实验。
师:巡视指导。
师:谁先来说一说你们小组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汇报(发现加热一段时间后加热点处茶叶开始上升,上升后茶叶向四周扩散,又下降到杯底,说明了在液体中,热是通过液体的循环流动来传递的。)
师:其他小组你们看到了什么,有看到不同现象的吗?
师:象这样:液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通过冷热液体的循环流动来传热,这种方式称为对流。板书:对流
师:因为气体也具有流动的性质,所以热在气体中的传递方式也是对流。(师出示气体对流示意图)
(3)认识热辐射
师: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了热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对流。其实,热还有一种传递方式。师: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了热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对流。其实,热还有一种传递方式。我们来看一个图片 翻开课本第20页看第一幅图 在夏天的烈日下,为什么很多物体摸上去很烫呢?
生:因为有太阳的照射
师:出示图片,这是一堆篝火,在它周围的人会感到······像这种由太阳、篝火等物体直接照射,使其它物体也变热,这种传热的方式叫做辐射,(板书:辐射)它可以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三、巩固、应用
师:在生活中热往往不只是以单一的方式传递,而是多种方式同时进行,同学们请看 课本最下面图,谁能说一说这个图片中有哪些热传递现象,属于哪种方式?
生:分析、汇报。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
先观察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能超过瓶体的2/3;
打开灯帽,将其竖放在灯旁;
被加热的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
热传递的方式
传导: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对流: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
辐射:不靠任何物体也能传热
四、拓展应用
在我们的生活中,热的传递往往不是单一的方式传递的,而是多种方式同时进行,试分析画面中都有哪些热的传递方式?
五、作业
板书设计 热的传递
在固体中 高温到低温 传导
在液体、气体中 受热上升,遇冷下降 对流
不依靠物体 辐射
第五篇:热传递教学反思
《热的传递》一课教学反思
刘成波
《热的传递》这节课,首先我是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导入,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提出问题:热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是怎样传递的?由此引出本课的重点:研究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由于时间的问题,我就本节课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传导这个实验的设计,结合课堂呈现的效果做如下反思:
一.材料的选择:教材中,传导这个实验是用金属棒粘上火柴进行加热,观察火柴掉落的顺序。离火源越近越先掉落,越远越后掉落。
二.实验的设计:为了体现热在固体中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我引导学生先作猜想,并画出示意图,讲解从一端或者中间加热两种方式,引导学生从温度上加以区分,从而得出热在固体中传递的规律:如果从一端加热,热向另一端传递;如果从中间加热,热向两端传递。
三.效果: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在实验时,基本上能按操作步骤进行。通过让学生动手实验和教师的演示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也通过了让学生交流、汇报,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但学生的语言表达上有点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