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工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化工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1.中文名称:化工设计概论
2.英文名称:Chemical Process Design
二、学时
总学时36学时,其中讲授32学时
三、开课学期
第七学期
四、课程考核要求
考查。总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加权,其中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由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平时成绩,期末采用随堂开卷考试方式考试。
五、课程概述
专业必修课,强调基础知识工程运用的实践性以及多专业基础课知识的综合性。引导学生使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进行化工流程的工艺设计以及扩大到工厂规模设计。为培养从事化工设计、化工生产管理方面的化工人才打下基础。
六、适用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本科
七、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
化工设计概述
2学时
1.主要内容:化工设计指导思想,化工厂概况,基本建设程序,项目立项,化工设计要求、分类、程序及内容,质量管理体系和设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2.重点:化工设计指导思想,化工设计要求、分类、程序及内容。3.要求
理解:化工设计指导思想,化工厂概况,基本建设程序,项目立项; 掌握:化工设计要求、分类、程序及内容;
了解:质量管理体系和设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工艺路线与工艺流程设计
4学时
1.主要讲授内容:工艺路线的选择与确定,工艺流程设计,典型单元设备的控制流程设计,特定过程管路的流程设计,辅助生产流程,工艺流程图设计实例。
2.重点:工艺路线的选择与确定,工艺流程设计,典型单元设备的控制流程设计。
3.要求
理解:典型单元设备的控制流程设计; 掌握:工艺路线的选择与确定,工艺流程设计; 了解:特定过程管路的流程设计,辅助生产流程。
化工过程中的物料衡算
4学时
1.主要讲授内容:物料衡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物理、化学过程的物料衡算。
2.重点:物料衡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物理过程的物料衡算。3.难点:化学过程的物料衡算。4.要求
掌握:物理过程的物料衡算; 了解:化学过程的物料衡算。
化工过程中的能量衡算
2学时
1.主要讲授内容:能量衡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物理、化学过程的能量衡算,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的联算。
2.重点:能量衡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物理、化学过程的能量衡算。3.难点: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的联算。4.要求
理解:能量衡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 掌握:物理过程的能量衡算;
了解:化学过程的能量衡算,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的联算。
化工设备选型和设计计算
4学时
1.主要讲授内容:化工设备工艺设计的内容,物料输送设备,换热设备的设计与选用,塔器、反应器、分离设备的设计,储罐容器选型和设计。
2. 重点:换热设备的设计与选用,化工设备工艺设计的内容,塔器、反应器、分离设备的设计。
3. 难点:储罐容器选型和设计。
4. 要求
理解:化工设备工艺设计的内容;
掌握:化工设备工艺设计的内容,塔器、反应器的设计; 了解:储罐容器选型和设计。
化工车间装置(布置)设计
2学时
1.主要讲授内容:结合车间布置设计图及示例,主要讲授车间产房布置设计,车间设备布置设计及要求。
2.重点:车间产房布置设计,车间设备布置设计及要求。3.难点: 车间产房布置设计,车间设备布置设计及要求 4.要求:
理解:车间布置设计图;
掌握:车间产房布置设计,车间设备布置设计及要求。
化工管路设计
4学时
1.主要讲授内容:依托典型设备的管道布置设计实例,讲述管道设计基础、绝热过程、化工管路设计内容及要求,管道布置图的绘制方法。
2.重点:化工管路设计内容及要求,管道布置图的绘制方法。3.难点:管道布置图的绘制方法。4.要求
理解:管道布置设计,化工管路设计内容及要求; 掌握:管道布置图的绘制方法; 了解:管道设计基础。
化工公用工程设计及安全知识
1学时
1.主要讲授内容:供水与排水、供热、供电、采暖与通风、安全和卫生。2.难点:供水与排水、供热、供电、采暖与通风、安全和卫生 3.要求:
了解:供水与排水、供热、供电、采暖与通风、安全和卫生的相关知识。
化工工程设计概算
1学时
1.主要讲授内容:工程概算费用、项目,工程项目设计概算的编制,引进项目投资编制办法。
2.难点:工程概算费用、项目,工程项目设计概算的编制 3. 要求
了解:工程概算费用、项目,工程项目设计概算的编制,引进项目投资编制办法。
化工环境工程设计
2学时
1.主要讲授内容:化工环境污染概况,化工污染物的种类及来源,化工生产的污染特点,化工生产中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化工“三废”的一般处理方法、处理工程实例,化工污染防治的发展趋势,化工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2.重点:化工“三废”的一般处理方法。3.要求
理解:化工污染物的种类及来源,化工生产的污染特点,化工生产中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
掌握:化工“三废”的一般处理方法;
了解:化工环境污染概况,化工污染防治的发展趋势,化工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化工设计常用软件介绍
2学时
1.主要讲授内容:化工软件发展概述,ASPEN PLUS 简介,工程绘图软件Auto CAD2005应用介绍。
2.重点:Auto CAD2005
3.难点:ASPEN PLUS,Auto CAD2005 4. 要求
理解:化工软件作用;掌握工程绘图软件Auto CAD2005应用;
了解:ASPEN PLUS。
八、教材主要参考资料
1.教材
《化工设计》,尹先清主编,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2006年第一版。
2.参考书
(1)《化工过程设计》,王静康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2)《化工设计》,黄璐,王保国,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第二篇:《化工安全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化工安全工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化工安全工程概论》,Introduction to Chemical Safety Engineering
2、课程代码:B02030
3、课程管理:化学工程教研室
4、教学对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5、教学时数:总时数 54学时 其中理论课时54.实验课时0
6、课程学分:2.5分
7、课程性质:专业课
8、课程衔接:
(1)先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2)后续课程: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工艺学等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化工生产具有生产工艺复杂多变、原材料以及产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腐蚀性,生产装置大型化、过程连续化、自动化等特点,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潜在的危险,这些危险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会转变为事故,从而破坏正常生产并危及人的生命安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化工生产中事故发生的原因,学习防止事故所需的科学技术知识,在以后的工程设计中、技术开发中、生产管理中,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评价和控制危险,促进化学工业的发展和生产顺利进行。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目标
知道化学工业概况、化学工业危险和化工安全要求,理解化学工业危险因素化工装置紧急状态和化工安全措施,了解化学工业发展的新要求和安全技术应用和进展。
(二)教学节次及要求
第一节 化学工业发展与对安全的新要求
了解化学工业概况、化学工业危险和化工安全要求 第二节 化学工业的危险与安全
掌握九类化学工业危险因素
知道化工装置紧急状态和化工安全措施 第三节 化工安全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动向
了解化工危险性评价、安全系统工程、安全技术应用和进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化学工业概况 2.化工危险因素
3.化工安全要求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物与图片展示法
(五)教学时数 4学时
第二章 物质性质、物化原理与安全
(一)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危险化学品特征、防毒技术、反应物质的性质的特性、压力系统热力学行为与危险性、化学反应系统物化原理与安全、化工操作原理与安全等理论分析和处理化工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
(二)教学节次及要求
第一节 化学物质及其危险概述
掌握八类危险化学品和三类化学物质危险 第二节 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掌握易燃物质的性质、类别和火险等级 第三节 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掌握毒性物质的类别和危险等级 懂得毒性物质的安全限度和剂量 第四节 反应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理解化学物质反应性能、反应物质不稳定性和氧差额 第五节 压力系统热力学行为与危险性
了解压力系统温度、相变和密度的影响和危险性 第六节 化学反应系统物化原理与安全
了解化学反应物质非互溶性和化学反应类型及危险性 第七节 化工操作原理与安全
理解热量传递、组元分离、相混合和相分离的操作安全 懂得化工物料输送和物料加工的操作安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毒性物质的类别和危险等级,化工物料输送和物料加工的操作安全,化学反应物质非互溶性和化学反应类型及危险性。
化学物质危险性质,化工生产安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物与图片展示法
(五)教学时数6学时
第三章 化工厂设计和操作安全
(一)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化工厂设计和操作安全等理论合理的确定工厂的定位、选址和布局、化工单元区域的划分等。能够运用化工安全检修技术协助化工设备人员进行化工设备机械的检修、维护和使用。懂得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和检验技术及公用工程设施的安全。
(二)教学节次及要求
第一节 工厂的定位、选址和布局
知道工厂选址和布局的安全问题 第二节 化工工艺设计
了解化工工艺的物料、过程和操作安全问题 第三节 化工单元区域规划
懂得化工单元的区域规划、管线配置和装置设施安全设计
第四节 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和检验
掌握压力容器的类型、材料性能和安全设计要求 理解压力容器的制造安装、检验要求和安全附件
第五节 化工装置维护
知道化工装置的维护必要、预防维护和非常规运行维护 掌握化工装置的设备安全维护要求
第六节 公用工程设施安全
了解电、水、气和废料处理设施安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化工单元的区域规划、管线配置和装置设施安全设计,压力容器的类型、材料性能和安全设计要求,压力容器的制造安装、检验要求和安全附件,化工装置的维护必要、预防维护和非常规运行维护,化工装置的设备安全维护要求。化工安全设计;化工装置安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物与图片展示法
(五)教学时数 6学时
第四章 燃烧和爆炸与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一)教学目标
掌握防火、防爆技术。重点掌握化工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及火灾与爆炸蔓延的有效控制措施。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化工安全技术知识,处理化工生产中的各种危险情况,并能够制订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知道灭火理论学会灭火设施的使用。
(二)教学节次及要求
第一节 燃烧要素和燃烧类别
掌握燃烧要素——燃料、氧和火源三个基本条件 了解燃烧的类别和类型
第二节 燃烧过程和燃烧原理
懂得燃烧过程和主要燃烧理论
第三节 燃烧的特征参数
了解燃烧特征参数
第四节 爆炸及其类型
了解常见爆炸类型
第五节 爆炸极限理论与计算
掌握爆炸极限理论和影响因素
第六节 燃烧性物质的贮存和运输
了解燃烧性物质的危险性与安全贮存运输措施
第七节 爆炸性物质的贮存和销毁
知道爆炸性物质的危险性与安全贮存销毁方法
第八节 燃烧和爆炸事故的调查和分析
学会燃烧和爆炸的事故调查和事故分析
第九节 火灾爆炸危险与防火防爆措施 知道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掌握防火防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 第十节 有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加工处理
懂得燃烧爆炸性物质的安全处理措施 第十一节 燃烧爆炸敏感性工艺参数的控制
理解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措施
第十二节 火灾和爆炸的局限化措施
学会安全装置和事故局限化措施
第十三节 灭火剂与灭火设施
掌握灭火原理和灭火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燃烧过程和主要燃烧理论,燃烧特征参数,爆炸类型,爆炸极限理论和影响因素,燃烧性物质的危险性与安全贮存运输措施,爆炸性物质的危险性与安全贮存销毁方法,燃烧和爆炸的事故调查和事故分析,火灾爆炸的危险性,防火防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燃烧爆炸性物质的安全处理措施,工艺参数的安全控制措施,安全装置和事故局限化措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物与图片展示法
(五)教学时数 10学时
第五章 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
(一)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毒物理论制定防职业中毒和防护措施,分析和处理化工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做好自身的安全防护。
(二)教学节次及要求
第一节 毒性物质类别与有效剂量
理解毒性物质的八种类型
第二节 毒性物质在化工行业中的分布
知道化工行业中的主要毒性物质
第三节 化工常见物质的毒性作用
了解常见毒性物质的性质和作用
第四节 化学物质毒性的影响因素
知道常见毒性物质的影响因素
第五节 毒性物质侵入人体途径与毒理作用
懂得毒性物质对人体的侵入途径与毒理作用 第六节 物质毒性资料的应用
知道毒性物质的物性和等级
第七节 职业中毒及其诊断过程
理解职业中毒的定义、特点和诊断方法
第八节 职业中毒的临床表现
知道职业中毒对人体机能的危害作用
第九节 急性职业中毒的现场抢救
学会职业中毒的现场急救设施和急救方法 第十节 防止职业毒害的技术措施 掌握职业毒害的主要防治措施
第十一节 工业毒物的通风排毒与净化吸收
知道工业毒物的排放和处理方法
第十二节 车间空气中毒物的测定与评价
了解车间的空气毒物测定和环境评价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常见毒性物质的性质和作用,常见毒性物质的影响因素,毒性物质对人体的侵入途径与毒理作用,毒性物质的物性和等级,职业中毒的定义、特点和诊断方法,职业中毒对人体机能的危害作用,职业中毒的现场急救设施和急救方法,职业毒害的主要防治措施,工业毒物的排放和处理方法,车间的空气毒物测定和环境评价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物与图片展示法
(五)教学时数 8学时
第六章 压力容器和机电设备安全
(一)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知识,安全地操作压力容器,能够发现安全隐患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出现和扩大。
(二)教学节次及要求
第一节 蒸汽锅炉的安全运行和管理
知道锅炉的型号系列、安全操作管理和事故处理措施 第二节 压力容器的操作、维护和安全状况评定
掌握压力容器的应用特点和安全操作维护
了解压力容器的破裂修复和安全状况评定
第三节 高压工艺管道的安全技术管理
懂得高压管道的设计制造、操作维护和技术检验
第四节 动机械安全技术
掌握人不安全行为、机械不安全状态和安全防护措施 第五节 电气设备危险与防护
掌握电气设备危险性、触电防护措施和急救方法
第六节 压缩机操作与维护
掌握压缩机的危险因素、安全操作和故障处理方法 第七节 泵操作安全
了解往复泵的安全操作和故障处理方法 掌握离心泵的安全操作和故障处理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锅炉的型号系列、安全操作管理和事故处理措施,压力容器的应用特点和安全操作维护,压力容器的破裂修复和安全状况评定,高压管道的设计制造、操作维护和技术检验,人不安全行为、机械不安全状态和安全防护措施,电气设备危险性、触电防护措施和急救方法,压缩机的危险因素、安全操作和故障处理方法,往复泵的安全操作和故障处理方法。离心泵的安全操作和故障处理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物与图片展示法
(五)教学时数 6学时
第七章 工业腐蚀与预防措施
(一)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工业腐蚀的知识,了解化工设备选材和防腐的合理性以及材料的防腐措施。
(二)教学节次及要求
第一节 工业腐蚀及其危害
理解工业腐蚀的机理和危害
第二节 工业腐蚀的典型类型
知道常见的工业腐蚀类型
第三节 应力腐蚀裂纹
了解应力腐蚀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第四节 腐蚀监测技术
了解常用工业腐蚀监测技术
第五节 设计和选材的防腐考虑
了解工业防腐设计和防腐选材
第六节 材料的防腐措施
懂得常用材料防腐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腐蚀机理、影响因素,氢腐蚀、氢脆,应力腐蚀的机理与特征、应力腐蚀的影响因素、电参数监测法、物理监测技术、腐蚀环境监测法。
电阻法、极化阻力法、电位法、涡流技术、超声波技术、氢监测技术、化学法、挂片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物与图片展示法
(五)教学时数 4学时
第八章 普通工业安全卫生
(一)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普通工业安全卫生的知识分析和处理化工生产中存在的机械的危险、噪声的污染、静电的危害辐射的危害等安全问题以及做好预防措施和自身的安全防护等。
(二)教学节次及要求
第一节 普通职业危险与安全
懂得普通职业危险事故与安全措施
第二节 噪声的污染与治理
知道噪声危害与噪声控制措施
第三节 静电的危害与消除
理解静电危害与静电预防措施
第四节 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了解辐射危害与辐射防护措施
第五节 工业卫生管理
了解工业生产有害因素和职业病预防措施 第六节 工业卫生设施和防护器具
了解工业卫生设施的基本内容和设计要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普通职业危险事故与安全措施,噪声危害与噪声控制措施,静电危害与静电预防措施,辐射危害与辐射防护措施,工业生产有害因素和职业病预防措施,工业卫生设施的基本内容和设计要求。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物与图片展示法
(五)教学时数 4学时
第九章 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
(一)教学目标
认识系统安全、基本程序和方法,知道危险性分析的方法,知道故障类型及致命度分析,了解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了解事故树分析及其应用。
(二)教学节次及要求 第一节 安全系统工程概述
认识系统安全、基本程序和方法 第二节 系统危险性分析
理解危险性分析的方法
第三节 故障类型、影响及致命度分析
了解故障类型及致命度分析
第四节 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
了解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 第五节 事故树分析及其应用
了解事故树分析及其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系统与安全、基本程序和方法,系统危险性分析及其表示方法、危险性分析的基本要素、步骤与方法,故障类型及影响、致命度分析,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事故树分析方法。
故障类型及影响、致命度分析,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事故树分析方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物与图片展示法
(五)教学时数 4学时
四、考核方式
1、课程的考核方式
开卷或闭卷
2、课程考核成绩确定方法
打破传统的单一闭卷考试的模式,对学生的成绩实施了多元化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注意内容多元化、角度立体化、过程动态化、主体互动化,不仅考察学生掌握书本知识程度,7 而且全面评价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采取以下方式来评价学生成绩:
总成绩 = 期末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
其中:期末考试可以采用开卷形式,严格按照各项考试规范进行。平时成绩的构成方式为:平时成绩=+平时作业(10%)+考勤(10%)+课堂表现(10%)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 《化工安全工程概论》,许文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2 参考书:《化工安全技术》,刘彦伟,朱兆华,徐丙根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01-01
《化工安全技术》其乐木格,郝宏强 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1-09-01
《化工安全工程》,蔡凤英,谈宗山,孟赫编,科学出版社,2009 10 《化工安全技术》,刘景良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4
执笔人: 教研室负责人审核:
教学院长审核:
第三篇:《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5385209
课程性质:学科核心课程 开课单位:美术学院 总 学 时:32 学 分:2 适用专业:视觉传达专业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设计概论》是视觉传达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对设计史、设计现象、设计基本原理等相关问题作知识性介绍、理论性探索。讲授设计的发生及设计发展历史,掌握设计的目的与原则、设计的形态与特征。通过学习,让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扩展设计思路,提高学生的设计文化修养。
二、教学要求 理论知识方面:
1.了解艺术设计的设计现象、设计基本原理、设计基本规律。
2.理解设计的发生及相关设计历史。
3.熟练掌握设计的目的与原则、设计的形态与特征。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色彩、平面构成 后续课程:本专业方向模块其它课程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导论:设计学概述(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设计学的研究范围,掌握设计学的三个分支:设计史、设计理论、设计批评。2.本章重点:了解设计批评发展概况,掌握设计史论的代表人物。难点:掌握设计批评的四个标准。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
教学内容
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设计学的三个分支:
一、设计史
1.重点掌握设计史论著的代表人物。2.掌握对设计史作出贡献的两位美术家。3.掌握设计史的历史分期。
二、设计理论
1.了解西方设计理论发展概况。2.掌握我国古代经营一词的概念。
三、设计批评
1.了解设计批评发展概况。2.掌握设计批评的四个标准。
第一章 设计的概念与内涵(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设计概念的由来,设计概念的内涵
2.本章重点:设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难点:理解不同历史阶段设计的服务对象的差异。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设计的概念
设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一、为手工业生产而设计
二、为机器生产而设计
三、人工智能设计
第二节 设计的定义及其范围 第三节 设计的内涵、原则及依据
第二章 中西方古代设计的发展(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中西方古代设计发展的轨迹,掌握中西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状况。2.本章重点:古代工艺美术重要门类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代设计之前的设计轨迹(西方部分)
一、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
二、古埃及的设计艺术
三、古希腊、古罗马的设计艺术
四、波斯和伊斯兰设计艺术
五、西方中世纪设计艺术
六、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前的设计艺术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设计艺术(中国部分)
一、青铜器设计
二、陶瓷设计
三、建筑设计
四、漆器与木工艺
第三章 现代设计的出现与发展(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现代设计出现的契机,掌握现代设计发展状况。
2.本章重点:现代主义设计特征 难点:设计发展的多元化、后现代主义设计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代设计的出现
一、工业革命的推动
二、工艺美术运动
三、新艺术运动 第二节 现代设计的发展
一、现代设计的形成时期
二、现代主义教育体系
三、现代设计的成熟时期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章 设计的门类(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现代设计的门类及差异,掌握现代设计发展状况。
2.本章重点:视觉传达设计的元素及其构成 难点:设计分类的依据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视觉传达设计
一、视觉传达设计的概念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元素与构成
三、视觉传达设计的分类 1.招贴设计 2.包装设计 3.书籍装帧设计 4.标志设计
第二节 产品造型设计 第三节 环境艺术设计 第四节 数字媒体设计
第四章 设计的主体——设计师(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设计师职业的演变概况。了解设计师职责产生与变化的社会背景,掌握设计师历史演变简表。
2.本章重点:不断学习先进知识和前沿技术对设计师的重要意义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职业定位——设计师历史演变 第二节 设计师的知识技能要求 第三节 设计师的类型
一、横向的分类 1.掌握视觉传达设计师、产品设计师和环境设计师的基本职责。2.了解驻厂设计师、职业设计师和业余设计师的不同职责。
二、纵向的分类 掌握同一系统中四个不同层次设计师的职责与分工合作的必要性。第四节设计师的社会职责
1.重点掌握设计以人为本的思想。2.重点掌握设计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3.重点掌握设计要遵守国家法纪和社会道德规范的思想。
第五章 设计批评(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设计批评的方式。
2.本章重点:设计批评的标准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设计的批评对象及其批评者 第二节设计批评的标准 第三节设计批评的方式
1.了解国际博览会的批评内涵及外延。
2.了解集体批评的内涵及外延。
四、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试
2.成绩构成比例:平时(出勤与过程考核)占50%,期末考试占50%。
五、推荐教材和参考书
《设计概论》,陈正俊著,东方出版中心,2011年。
《设计学概论》,尹定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
《设计概论》,陆家桂,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执笔教师:
崔子庆
教研室主任:
教学院长:
第四篇:化工综合设计教学大纲(修订)
化工综合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化工综合设计
英文名称:Integrated Design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学时(周数):2周 学分:2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先修或同修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仪表及自动化
执笔人:潘高峰
编写日期:2012年3月
化工综合设计教学大纲
一、设计教学目标
修完《化工设计》课程后,需要进一步通过实践强化所学化工设计相关知识,通过综合设计训练,培养学生建立工程概念和工程设计思维,认识、理解化工设计规范,应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和绘图软件的能力。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走上工作岗位从事设计和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设计内容及基本要求
1.查阅、收集、整理和综合与设计过程有关的文献资料。
2.针对设计课题,进行概念设计和部分初步设计阶段的工程设计,重点进行生产方法的选择和工艺过程的确立。在工艺路线流程化过程中,要求思路清晰、理由充分、论证合理;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作为选做内容,并可使用过程模拟软件辅助计算;充分考虑三废处理问题,强化环保意识。
3.对流程中设备数量定量化,并结合设计规范对所选设备定型化,设备工艺计算作为选作内容,可按照需要进行尺寸估定。
4.分析工艺过程中关键设备的温度、压力、液位、组成等控制参数,设定部分显示仪表及建立部分控制方案。
5.严格按照某一具体设计规范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设备平面布置图和立面图(或剖视图)各一张。
要求学生结合《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进行自行选题,并保证一人一题,鼓励学生尝试使用过程模拟软件完成部分三算内容,完成工艺设计说明书,必须采用绘图软件绘制相关图纸,要求学生注意对先修《化工设计》课程设计规范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进一步强化设计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三、设计安排
本课程为修完《化工设计》理论课程后的实践训练课程,其教学形式主要以学生主体。课程开设的时间为第七学期《化工设计》理论课后接续,设计时间为2周。
四、成绩考核
1、设计完成后,学生必须递交工艺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并按下列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2、评分标准
优秀:设计方案合理,计算正确,图纸清晰,报告质量高。良好:设计方案较合理,计算正确,图纸较清晰,报告质量较高。中等:设计方案一般,计算较正确,图纸一般,报告质量一般。
及格:设计方案一般,计算基本正确,图纸尚可,报告质量一般。
不及格:设计方案较差,计算有重大错误,图纸不规范,报告质量差。
五、参考资料
1.李国庭等,《化工设计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其它与化工设计相关工具书.2
第五篇:《化工设计》教学大纲
《化工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化工设计/Chemical Process Design 学时/学分:48 / 3
先修课程 :化工原理,化工制图
适用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开课学院、系:化工学院、化学工程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化工设计》是化学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内容包括化工工艺过程设计与化工厂设计。本课 程系统地阐述了现代化工过程工程学中的核心内容:工艺过程设计与化工厂整体设计的基本 原理、基本程序与基本方法。“化工设计”是化学工程技术人员必不可少的技术基础知识之一,要求具备一定的洞察化学工业全局的能力,对过程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评价,在设计中,善 于将技术与经济进行综合研究来指导设计和处理设计中的具体问题。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
1.绪论
化工厂概况:化工厂分类,化工厂组成立项过程:立项,招标,项目建议书的编制
设计要求:设计原则,设计种类,设计程序,原始资料收集,项目组织及设计机构,设计内 容
质量管理体系
设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2.工艺路线
工艺路线的确定
工艺流程:一般化工工艺流程,工艺路线论证,流程设计程序
3.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
物料衡算:基本原理,举例
热量衡算:基本原理,加热剂与冷却剂,举例
运用计算软件进行化工工艺计算:概述,模拟软件的应用
4.工艺流程设计
设计方法:设计中涉及的问题,从工艺角度进行流程设计
流程图绘制方法:基本要求,图面绘制要求
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单元设备的自控流程,特定过程及管路的流程
辅助生产流程:公用工程,开停车流程,安全生产流程
5.化工设备的选型和设计计算
物料输送设备:液体输送设备,气体输送、压缩设备,固体搬运及粉碎设备,输送设备选择
贮罐:贮罐系列,贮罐设计
换热设备:化工生产中的换热设备,管壳式换热器设计 分离设备:液固分离设备,气固分离设备
传质设备:板式塔和填料塔,干燥设备
化学反应器:反应器的选型,搅拌釜式反应器 6.化工厂布置
厂址选择:厂址选择的原则与指标
总平面布置:布置原则与方法,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管廊布置
车间布置:设计技术,设备布置图绘制方法,单元设备布置方法
7.非工艺专业设计
土建设计:土建设计依据,土建设计条件及内容
设备设计:化工容器分类,容器制造的材料选择,设备设计条件,设备设计程序
电器设计:电器设计内容、条件
自控设计:自控设计条件,与工艺专业的关系
给水排水设计,采暖通风设计
8.化工管路
管道设计基础:管道的分类与等级
管道及其组件的材料与规格:管道的材料与规格,管道组件的材料与规格
管路计算:管径的确定,管路压降计算,阀门、管件的选择,管路绝热设计,管路应力分析 与热补偿
管道布置设计:管道敷设种类及其设计要求,管道布置图绘制方法,单元设备的管道布置,管道布置图的识读,材料统计
工艺绘图软件的应用
9.设计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标准与规范:概述,设计规范内容示例
化工过程设计优化:优化的概念,解决优化问题的几种途径
安全生产:化学物质的毒性,腐蚀性,燃烧与爆炸,噪声
环境保护,工业卫生,节能
10.工程经济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投资组成,固定资产的估算法,投资估算方法
单元设备价格估算:以预算定额为依据的估算方法,单元设备及附件价格
生产成本估算,经济评价,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工程概算书的编制:编制依据,概算文件的内容
(二)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工艺路线的确定,工艺流程,物料衡算,热量衡算,绘制物料流程图、带控制点的 工艺流程图,液体、气体输送设备、贮罐、换热设备、分离设备、传质设备、化学反应器的 选型及设计计算,化工厂车间布置,设备设计,化工管路计算、管路布置。
熟悉化工厂设计要求:设计原则、程序、内容,辅助生产流程设计,厂址选择,总平面布置,设计标准与规范,化工过程设计优化。
了解土建设计,电器设计,自控设计,给水排水设计,采暖通风设计,环境保护,工业卫生,节能,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单元设备价格估算,生产成本估算,经济评价,综合技术经济指 标,工程概算书的编制,化工过程模拟软件的应用。
(三)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时数为 48学时,课内学时分配如下表:
教学环节
课程内容 学时 讲 课 小 计
教学环节
课程内容 学时 讲 课 小 计
绪论 2 2 工艺路线 2 2 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 8 8 工艺流程设计 8 8
化工设备的选型和设计计算 8 8 化工厂布置 4 4 非工艺专业设计 2 2 化工管路 6 6
设计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4 4 工程经济 4 4 合计 48 48
(四)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
1.绪论
重点:设计要求:设计原则,设计程序,设计内容。
2.工艺路线
重点:工艺路线、工艺流程的确定。
3.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
重点: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的基本原理、计算。
难点:化工过程模拟软件的应用。
4.工艺流程设计
重点:绘制物料流程图、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
难点:单元设备的自控流程,特定过程及管路的流程
5.化工设备的选型和设计计算
重点:液体输送设备,气体输送、压缩设备的选型,贮罐设计,管壳式换热器选型及设计,液固分离设备、气固分离设备选型及设计,板式塔和填料塔,干燥设备,搅拌釜式反应器的 设计。
难点:板式塔和填料塔,干燥设备,搅拌釜式反应器的设计计算。
6.化工厂布置
重点: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管廊布置,车间布置,绘制设备布置图。
难点:绘制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管廊布置、设备布置图。
7.非工艺专业设计
重点:化工容器制造的材料选择,设备设计。
难点:土建设计,自控设计,电器设计,给水排水设计,采暖通风设计。
8.化工管路
重点:管道及其组件的材料与规格,管路计算:管径的确定,管路压降计算,阀门、管件的 选择,绘制管道布置图,单元设备的管道布置。
难点:管路绝热设计,管路应力分析与热补偿,管道布置图的识读。
9.设计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重点:设计标准与规范,难点:化工过程设计优化
10.工程经济 难点: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生产成本估算,经济评价,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工程概算书的编 制。
三、课程改革与特色
本课程结合工艺计算示例、计算图表及各种图纸示例,着重于传授化工设计的基本原理、标 准、规范、技巧和经验。
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推荐教材:
《化工设计》,主编:陈声宗,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 2005.1 参考书:
《化工设计》,主编:黄璐,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2001 《化工设计》,主编:王靖康,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1999 《化工工艺设计》,主编:丁浩,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或修订时间:1998 《Process Design Principles,Synthesis,Analysis and Evaluation》,主编:W.D.Seider,出版社: John Wiley&Sons,出版或修订时间:1999
执 笔:王 湘
审 阅:朱 岩 日 期:2005.5 审 定:刘小平日 期: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