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课荷花教案
《荷花》教学设计
环城路小学 张丛丛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个谜语热热身。你知道谜底吗?对,荷花。同学们见过荷花吗?你们喜欢荷花吗?今天,我们就跟随叶圣陶爷爷的脚步,一起去荷塘看荷花。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请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幅荷花的图片,请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看到的荷花。(生发言)(亭亭玉立、五彩缤纷、美丽动人……)
你们眼中的荷花这么美,那叶圣陶爷爷眼里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是什么样子呢?(生自读课文)(1).解决字词
老师先要来检查一下同学们字词的预习情况,谁来当小老师?(生领读)(2).整体感知课文
那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是怎样的呢?(生回答)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美(板书)
三、精读课文
这么美的荷花,叶圣陶爷爷又是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完成学习任务二:
1.自读课文并思考,叶圣陶爷爷是怎样看荷花的?
2.叶圣陶爷爷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荷花的美,并找出相关语句。小组讨论交流。(生交流)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荷花的美的呢?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
1、第一自然段从荷花的气味来写荷花的美。从“一......就......”,能体会到荷花气味的清香,还能知道荷塘中的荷花已经开放,于是叶圣陶迫不及待地,“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想去一看究竟。
2、跑到荷花池边一看,果然,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看到这一池荷花,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出荷花的美的呢?
色泽:从“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体会到荷花的颜色是“碧绿”和“白”。这是从颜色、色泽来写出荷花的美。比较句子,作者用一个“冒”字,突出荷花高于荷叶德育、特点,表达出荷花想要积极向上开花的精神。怎样的长出来才是冒出来呢?填空: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冒出来。他们这么兴高采烈的冒出来要干什么呢?
语言表达: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形态:用了“有的......有的......有的......”这个排比句,写出了荷花各种不同的形态。有才刚刚展开两三片花瓣的,有花瓣全都展开露出小莲蓬来的,还有花骨朵。从“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荷花在“饱胀”,一旦开花的话,开出的花肯定——大,荷花要大开,它冒着一股力量,要冲开花瓣的约束,你能体会到什么?在这一段中,作者先总体介绍了荷花开放了,再用了一个排比句具体介绍了荷花的各种形态,这种构段方式是——总-分。
3.这么积极向上的白荷花,这么色泽鲜亮、神态各异的白荷花,它都有什么姿势呢?发挥想象,白荷花在水中都会有什么姿势?是啊,在作者的眼中,所有的姿势都很美,难怪作者把它比作一幅——活的画!那这幅画的作者是谁呢?是大自然!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了这么美丽的画,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齐读,读出对大自然的敬佩之情。
4.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也感受到了这一池的荷花就像一幅活的画,正因为画是活的,所以我看着看着,我就成了一棵站在阳光里的荷花。请你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听听在荷花池中有什么动人的故事。(师朗读)慢慢睁开你的眼睛,刚刚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什么画面?
在这一段中,我发现一个特殊的标点符号,是“省略号”,这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呢?谁能发挥想象,来说一说作者可能省略了什么。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段真的是作者变成了一棵荷花吗?而是他的想象,还从那个自然段能看出这是作者的想象?最后一个自然段。
5.跟着叶圣陶爷爷,我们看到了形态各异,清香怡人,翩翩起舞,积极向上,生机勃勃的荷花,你能赞美一下荷花吗? “荷花,!”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抒情的写景物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荷花细致的描写,体现了荷花的美丽。在教学中我闻荷花、看荷花、赞荷花、变荷花又回到看荷花这样的思路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文章的脉络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1、抓住重点词来体味——重点词“冒”
《荷花》这篇文章非常适合阅读,并且学生可以利用这篇文章进行仿写,其中有许多好词佳句,适合学生积累,运用到作文中去。
例如描写荷叶的句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单单一句话就写出了荷叶的三个特点——多、绿、圆。描写荷花姿态的句子更多了。如何让学生有感情地体会,就是要抓住这些重点词句进行分析,体会,对其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品读,研讨。在这段话中,虽然有许多好词佳句,但是毕竟一堂课的时间有限,也不能一把抓,必须有详有略,所以,在这段话中,我重点抓住了“冒”字,让学生来体会这个字用得真好!一开始,提这样一个问题:在这段话中,那个词语或那个字你觉得用得特别好?学生一下子找到了“冒”这个字。接着问:怎么样的长出来才叫冒呢?学生很活跃,答案丰富多彩,例如:高兴地长出来,迫不及待地长出来……接着是另一个问题:荷花冒出来是想干什么呢?学生有的说因为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有的说她想要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还有的说她想要和青蛙,小燕子来打招呼……但是只要部分学生的思维活跃,还有一部分同学在练习中不敢表达。由此可见,还要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让所有同学参与到课堂中去。
二、讲练结合,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小节中还有这样一处留白:“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问学生,还有谁会告诉我些什么?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学生的回答:“蝴蝶飞过来,落在我的肩膀上,仿佛要与我比一比,谁才是这最美的。”“小鸟飞过来,绕着我打转,唧唧喳喳地告诉我,今天早晨它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等等。
这节课,我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但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课堂教学中,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还不够到位,必须好好斟酌,应该更有针对性。今后要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第二篇: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4课《蚯蚓》教案
4、蚯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蚯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蚯蚓,了解蚯蚓的外部特征以及生活习性。
3、学习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测量的能力。
4、培养合作精神。
5、向学生进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用感官和工具认识蚯蚓的能力。
教具准备:蚯蚓若干条、放大镜、纸、尺、玻璃瓶、长方形纸盒、干土、湿土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谈话:在上节课我们已经用感官认识一些动植物,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观察蚯蚓。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指导学生学习观察蚯蚓
提问:我们怎样观察蚯蚓?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评:让学生动脑思考研究观察蚯蚓的方法,并且做好观察记录。
按照学生讨论的方法观察蚯蚓。
填写观察报告。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小节:我们大致看到了球员的身体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是什么样。下面我们继续研究蚯蚓喜欢生活的什么环境中。指导学生研究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让学生猜想: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条件下?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汇报实验结果:蚯蚓喜欢生活在医院潮湿的环境中。
教师小节:我们用这种方法观察其他小动物。
评: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证明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提问:蚯蚓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好处?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动物?
布置作业:
回家观察几种小动物,并写出观察记录。
阅读有关小动物的资料,或上网访问科学在线网站,了解有关小动物的知识。
板书设计:
4、蚯蚓
投影片出示几幅观察结果
蚯蚓 蚯蚓 蚯蚓 蚯蚓
课后小记:本科学生通过观察蚯蚓,发现蚯蚓的外部特征,能够运用各种感官,细致观察,观察兴趣高,收到的效果好,并且能够写出观察记录,借助对蚯蚓的观察,有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
第三篇:三年级美术上册第4课《蜡染花布》教案
4、《蜡染花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和初步了解蜡染工艺。
2.学生能够利用蜡笔(油画棒)和水性颜料油水分离的特性,制作出具有蜡染效果的作品。
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课前准备 油画棒、水粉色,水粉纸等。
教 学 流 程
一、魔术激趣
出示一张“白纸”,调色后涂在纸上,然后很快就变成一幅装饰画。
通过和学生的共同探讨,得出答案:教先用白蜡(白油画棒)在纸上涂上想要的花纹,再把颜色涂在有白蜡的地方,事先画好的图形就呈现出来了。
导入本课——蜡染花布。
二、深入探讨
引导学生思考:这件作品和我们平时见到的作品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效果等。
在和学生探讨的过程中,简单介绍蜡染的工艺和最后的效果。通过视频或图片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传统蜡染的制作方法及过程,感受民族艺术之美。
三、指导操作 指导学生用水性颜料给蜡笔画涂底色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蜡不溶于水的道理。进一步引导,用蜡笔画过的地方就不再吸水,说明蜡和水不能融在一起。
在设计制作前,演示作画步骤。(1)构思;
(2)用蜡或油画棒在纸上画各种图案;(3)调色;
(4)涂上较深的颜色;(5)给作品命名。
四、学生实践
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我画的图案看不清?为什么我画的不像“蜡染”等。
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让他们通过比较和尝试让学生发现:用蜡或油画棒画图案时要用力,涂色要均匀。蜡或油画棒最好使用浅色,而使用的水性颜料最好是与之不同的深色。
第四篇:三年级上册书法教案第4课 用笔方法
第4课 用笔方法
教学目的:
1.学会用笔方法,激发学生对写字的兴趣。2.继续培养良好的握笔姿势,坐姿。
教学重点:掌握四种用笔方法:藏锋、露锋、中锋、偏锋 教学准备:有田字格的小黑板、写字用具、多媒体。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学具。
2.让学生欣赏字帖,范字。讲解我国的传统书法艺术特点。
二、教授新课
1.出示一幅书写不是很漂亮的毛笔字作品,说说不足在哪里。2.师小结:结构安排教好,重点在于用笔方法不够正确。那怎么办? 3.出示本节课课题:第4课 用笔方法
师:用笔方法一共有4种方法:藏锋、露锋、中锋、偏锋。现在老师逐一讲解并示范。
4.藏锋:藏锋是起笔和收笔的地方将笔锋裹藏起来。具体做法是:起笔时欲往右先向左,欲往下先向上,反方向逆行入笔,收笔时也是反方向回收。
师示范,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5.露锋:露锋是起笔和收笔的地方将笔锋显露出来。具体做法是:起笔时将笔锋顺势而入,收笔时将笔锋顺势而出。
师示范,生练习,师巡视指导。6.中锋:中锋也叫正锋,是指在行笔过程中,笔锋在笔画正中间运行,这样写出来的笔画饱满有力。
师示范,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7.偏锋:偏锋是指在行笔过程中笔杆倾斜,笔锋偏向笔画的一侧,这样写出来的笔画单薄软弱,应当避免。
师示范,生练习,师巡视指导,生纠正。
三、学生练习
将上述用笔的方法在练习纸上反复写一写、试一试,并与同学交流、互评,看看谁做得好一些。
第五篇:三年级美术教案 第4课 前前后后
第4课 前前后后 彩石镇大龙小学 康进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教学重难点:
1、能否例举“近大远小”的现象。
2、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3、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交流课前观察的结果。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发展阶段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1: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2: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小结: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前后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
3、教师可以为学生的作业指定一个主题,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优秀作业点评
四、收拾与整理
要让学生养成将剪下来的废纸屑随手放进纸篓的习惯,这样课后的收拾与整理就比较方便。
五、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其实是要让学生建立绘画的空间感。在教学中我采用让学生进行实物拼摆来感受视觉变化,了解改变物体前后视觉变化的方法,然后再通过欣赏作品中的前后视觉变化来加深对绘画空间感的认识。从课后的反馈来看,学生对这方面知识印象深刻,掌握得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