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21:17: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第一篇: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

1.我认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又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等于不要教师的主导作用。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要使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关键在于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发挥。

(1)学生主体自主活动缺乏。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都比较注重自己的主体作用,对怎样控制课堂、把握教学及怎样讲课都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在教师主体作用得以发挥的背后,却是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主体思维活动。笔者对过去的课进行总结时发现,学生在课堂中的语言交流仅限于回答教师的提问,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非常少。这说明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语言交往行为基本上只是一个“听从师命”的过程,学生缺乏自主性活动。

(2)学生主体之间交往缺乏。课堂中的交往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状态,课堂上的交往形式主要是教师与全班学生的交流,而教师与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之间的交流就严重缺乏,由于学生主体性得不到重视,使本来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启迪、探索乐趣的课堂变得严肃和沉闷,压抑了学生活泼的个性和求知的渴望,使他们觉得体育课枯燥、呆板。

(3)良好的课堂气氛缺乏。传统课堂里往往是“教师指挥一切”、“听教师讲解、看教师示范、跟教师练习”,据有关调查表明:在传统课堂里有2/3的学生与老师缺乏交流,有1/3的学生认为老师很少与他们交换意见,沉闷的课堂氛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多数采用了类似工业生产的管理模式,课堂教学就好像是机械化生产,什么环节、怎样做、容易出什么问题、怎么预防等都预先设置好。试图“制造”标准零件——学生。这种精雕细刻,机械化的教学模式是与新课程改革格格不入的。

2.学生的主体性关键一点是课堂上学生是否活跃.

好的课堂氛围的最大特点应该是和谐,课堂气氛活跃有显性和隐性的表现,显性表现为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互动良好,隐性表现为学生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新课程实验至今,从表面看我们许多课堂气氛确实活跃了,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设计出许多问题,表面上看有问有答,你来我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参与教学并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其实学生只有回答问题的义务,是自觉不自觉地按照教师设计的问题、模式、计划和步骤去学习,学生只是完全在教师“导引”下围着我们转的陀螺而已,教学过程的主角还是教师,学生充其量是“配角”,就是参与课堂教育也总是那么几个所谓的“尖子”,其它学生则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因此,看似热闹的课,其实与学生何干?就学生思维而言,整个课堂是“一潭死水”。课堂上学生阅读文本时间没有,独立思考很少,分析、品味的过程缺乏,致使学生思维不活跃,不敢主动发问,也就不可能有发现,事实上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能得到调动 3要有正确的教育方式 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而教师能否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关键在于教师持怎样的学生观,采取怎样的方式。

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占地位和作用的看法。传统教育把学生仅仅看成是教育对象,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是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这种学生观必然导致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压抑;反之,如果看不到学生是正处于成长中的受教育者,高估他们的主体性发展水平,夸大其主体性发挥范围,忽视教师的作用,跟低估、压抑学生主体性一样有害无益。正确的学生观是既要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客体,从而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又要把学生看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主体能动作用。教师教育方式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定行为模式,教师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在认知、情绪、自我评价等多方面的发展。放任型的教师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没有必要多过问,课堂上我讲我的,学生听不听无所谓。权威型教师认为,教师是知识的权威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只有民主型教师具有较高的民主意识,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尊重他们的人格与才能,经常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并可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应当尽量想民主型教师靠拢。

4、要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及其选择,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社会有用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教育上,虽有相对的统一要求,但个体的差异及其发展则是绝对的。过去,我们过多强调统一性,而忽略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的少。课堂教学决不是消除差异性,而是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发展的条件,促进其更好地有选择地发展。所以要把上述的统一性与差异性很好地结合起来。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情境,教师的职责就要善于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独特之处及其背后所蕴藏的潜力和天份,而不是扼杀和毁灭。

5、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能动性与主导性.

教师和学生活动的定向、内容、方式、方法及结果的评价,都受到教学目标的制约。只有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纳入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序,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教学目标,主要抓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现代教学目标不仅重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目标,而且强调通过知识教学发展能力和渗透思想教育方面的目标。但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思想教育的渗透,都是在学生主体自主、能动、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实现的教学目标,不能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排除在外。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不能只是把知识“展示”、“告诉”给学生的“流程”,应设计学生如何主动地学的程序。在设计方案中应体现: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学习的内容与可能出现的困惑以及教师可能提供的帮助与策略。课堂教学想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就应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到留作业、批改作业、出题考试,全部和学生商量着进行。通过商量,把教师的正确要求变成学生自觉的要求,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

第二篇:如何处理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

如何处理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

主体地位的关系

乌海市第十八中学 孙岩 叶圣陶先生讲过:“教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要在教学实践中解决好如何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怎样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使之乐学、爱学、会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所以我们摒弃了漫画中所展示的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开始探索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然而,在摒弃“满堂灌”这个教学模式的极端时,有的教师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学生主体地位过分突出。

学生主体地位过分突出主要表现在:

1、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片面追求自主探究

不少教师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迷惑、偏差,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绝对化的倾向,不是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学习方式,而是让教学内容来迎合学习方式。一些学生自主学习陷入困境,对新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及拓展更是束手无策,学习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其实,在教学生没有知识经验基础的课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不能不顾及学生实际为探究而探究,仍应以引导讲解为主、自主探索为辅。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讲解,学生充分探究、交流、讨论与合作。

2、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而忽视、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的教师让学生自己提学习内容,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学习伙伴由学生自己挑、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教师则在做旁观者,任学生自由发挥。这样的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教师主导作用的丧失,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了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就会使他们的认知水平在原有的层次上停滞不前。如果课堂缺乏教师有效的组织管理,必然会导致课堂的失控和低效。所以,新课程改革既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

3、小组合作学习泛滥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但是,有些教师只是由于过分依赖小组合作学习,什么都让学生小组合作,令学生不知所措,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学习时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合作学习次数过多,泛滥使用。这样做很有可能使学生养成学生浮躁的学习心境,形成低效率的学习习惯。这种现象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求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似乎合作学习就是学生的事。教师允许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行了,至于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如何组织学生学习,合作学习方法与要求是哪些等的问题,教师则不太关注。杜威在 《思维与教学》一书中写道:“教师在旧式教学里是独裁之王,在新式教学里是无用之物。” 正是我们所面临的尴尬处境,那我们该怎么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愉快学习的关键,它决定整个课堂的交际氛围。教师用什么态度对待学生,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在于教师对学生认知能力的信任,对学生独立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尊重和爱护。如果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洗耳恭听,那么就不太可能引发学生的自由想象和大胆质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情绪,学生表达的观点也就更加活跃,热烈的课堂气氛才有可能形成。

二、正确认识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自主性、独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1、自主性

学生的自主性特征表明学生是自己行为的主人。他们有权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切行为,包括能否接受教育、如何接受教育,都要受到自身意识的支配。学生的意识,一般说是在教育者的影响下形成的,但这种主体意识一经形成,就具有明显的独立性,表现为对外界的影响具有分析、判断和选择的倾向,凡事都要经过他自己的思考,才能做出抉择。

2、独特性

学生学习的独特性,实际上也就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它是学生主体的一个重要表现。它表明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自己内在世界的鲜活、生动、独立,是不可重复、不可再造的价值主体。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针对学生学习的独特性所提出的“因材施教”,至今被我们乃至世界各国教育界作为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每个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家庭条件、社会环境和教育作用等方面的不同,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差异,甚至是很大差异。可以说,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都是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素质组成的一个独特结构。在这个独特的整体素质结构中,总会表现出某些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同时,也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和弱点,即表现出个体内在素质之间的差异,表现出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个性。

3、能动性

学生的能动性主要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觉、积极和主动的特征。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积极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是人类认识的本质特性。这一本质特征在各种形式的认知中体现出来,学生的认知也不例外。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学生作为能动的认知的主体,他不是像一面镜子似的直接地反映客观事物,也不像录像机那样,机械地把教师讲的或外界的信息录取和储存下来,而是经过自己头脑的认识加工,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把外在的知识、信息、要求、影响等等,内化为自身的东西,形成为主体的认知、经验和行为品德。

4、创造性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主要是掌握人类认识的成果和经验,凭借自己的智能去了解掌握他所尚未知晓的知识,并能运用它们,就应算是创造力的表现。学生学习的创造性,是学生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它表明学生在学习这一特殊的认知-实践活动中,具有探索新知、追求新知的方式和内在意向,具有无限潜力。我们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5、整体性

整体性是指学生主体在认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识与行为等方面的特征,它是学生主体性形成的基础所在。主体的发展,不仅仅是某个方面或部分的片面发展,能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内涵和实质。

三、扮演好教师的三个角色

1、教师首先是一个指导者

作为教师首先一个指导者,应帮助学生明确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对学生要探究的问题要给予指导。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分析透教材,让学生首先能知道自己要通过这种活动获取什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关注点是什么?怎样与教材联系起来,又怎样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学生们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作为教师首先给他们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要让学生们在这些氛围中发现问题,有进一步研究的兴趣,而且是沿着教材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找到兴趣点,探究点。

2、教师应该还是一个组织者

教育教学中,教师担任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组织者,组织学生如何理解教材,组织学生如何有序地学习,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另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的各种活动,当同学们把自己收集来的各种资料整理成文,并得出自己观点时,作为教师应当帮助同学们创设、营造和维持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氛围,及时延伸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组织各种交流活动,比如:讨论会,答辩会,辩论会。在交流活动中,教师帮助学生抓住主要问题,组织好学生共同探讨,研究。随着交流的深入,组织好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求同存异达成共识。

3、教师还是一个激励者

作为教师应把同学们通过艰苦努力获得的东西应视为最宝贵的财富。不管它是一个小小的问题,还是一个有创意的想法,总之是孩子们思想的结果。教师对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除指出不足之外,要给予极大的鼓励,可利用多媒体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信息,把他们的成果展示在更多的人面前,让更多的人欣赏鼓励他们这种探索精神。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型学习,更有利巩固学生的研究热情。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学生会从中获得力量,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

四、创设良好外部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地理。

1.精彩的课堂导入是激活地理课堂气氛的必要准备

每节课的引言是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是一个值得精心设计的部分,引言处理得好,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按照教师设置的思路进入课题。因此,引言的设计应力求新颖、巧妙和多样化。教师要根据与地理课题内容有联系的知识和现象设计引言,灵活把握。引言可以是趣味故事、奇闻轶事、警句等。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应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积极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使得师生教与学同步,学生迅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从而为激活课堂气氛做好了准备工作。.学生熟悉的知识是激活地理课堂气氛的源泉

这里所说的熟悉知识是学生普遍了解的生活知识、重大时政热点知识、课本中学过的旧知识。这些知识靠近学生大脑思维的“ 最近发展区”,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极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产生生动活泼的课堂局面。在教学中讲授新知识点时应注意尽量利用学生熟悉的知识导出新的知识点,而如果不利用学生熟悉的知识导出新知识,而是把新知识直接抛给学生,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感到单调乏味,缺乏参与的热情,课堂气氛将会进入沉闷局面。

第三篇:浅谈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浅谈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整个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培养语文综合素质的基石。作文是主体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一句话,写作的最高境界是创新,写作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一、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展作文教学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一旦儿童思绪扬起,往往又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的想像开去。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提出想像合理的要求。因为,只有想像合理,才有意义。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儿童往往把握不住,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儿童并不能掌握要领。

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现实,合理想像。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四、立足于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二、立足于让学生受教环境,丰富写作材料

教师应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还要尽量让教学过程贴近生活。将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纪录下来,也许就是以后习作时又一个很好的素材,不然也许就是过眼烟云,等到作文时,哪怕你搜遍记忆的角落,也想不起任何一点相关的内容。因此,“生活小镜头”这本纪录本就孕育而生了,让学生把从报纸上、电视中看到的重大的、有意义的新闻纪录下来。“生活小镜头”就成了同学作文内容的源头、活水。在此基础上引导作文,很容易唤起创作的灵感,他们会挖掘素材,写出富有趣味性的文章。

如:在习作教学中遇到过这样一个作文题目《我爱„„》,这是源于生活的半命题作文,可以写物、写景、写人等,只要自己喜欢,什么都可以写,大部分学生看到题目后,不假思索地写《我爱妈妈》、《我爱爸爸》,很有千篇一律之感。但经老师点拨后,展开合理想象,创作灵感应运而生,学生的习作思路就大不一样了。有一个学生写《我爱白色》,他写到了白色的和平鸽,又写到了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联想到了白色代表了纯洁。整篇文章既流露出大胆的想象,又非常符合实际。还有一个同学的《我爱早晨》,她从充满希望的早晨想到“我们的童年不正是人生的早晨吗?”“我们要发奋学习,掌握过硬的本领„„..”这稚嫩的内容创造活动,必然给学生带来快乐,唤起不断创作的灵感。

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体会写作成功的快乐,体会在写作中自由抒发内心情感的快乐。能够表达自己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对真善美的赞扬,对假恶丑的痛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未来蓝图的刻画。

三、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激发创作热情

学生能够在写作文时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的时候,这种快乐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为什么有些同学的作文别人愿意读?有些同学的作文却没意思呢?曾有老师来这么一着:作文不管好赖全都贴在教室的墙壁或板报上。如果细心人暗自观察,就会发现许多学生表面上心不在焉,却时不时“无意“地从旁经过:“有谁看了我的作文了?他(她)有什么反应?“这时候,学生就不会仅满足于老师的赞扬,还要寻求同学们的认可。正是这种寻求更多读者的动力使学生不满足于自得其乐,而是挖空心思在“怎样才能吸引人“上下工夫了。怎样去吸引、感动读者?怎样谋篇布局?怎样谴词造句?怎样设悬念?„„这些写作的技能技巧,就会成为学生主动研究 的对象。这样,学生学习作文技能技巧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因此,老师在注意作文技能技巧训练之外,有必要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寻求更多读者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会牵引着学生去努力超越现在的自己,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首先得思考写出一篇作文的真正过程。一篇文章从孕育到完成总得经历构思、谋篇、起草、修改等一系列的过程,我们是否应该以这样的顺序去研究学生学写作文的过程呢?我想这是肯定的。“构思--谋篇--起草--修改“这一过程的任一个环节,都必须学生亲身经历,才能真正发挥了学生这一写作主体的主体性:在传统的命题作文模式中,往往只抓住了“起草“这一环节。经过命题,“逼迫“学生从自己的少的可怜的亲身体验中去挖掘文章的中心,我总觉得,这时的学生是可怜的、值得同情的。

教师在指导作文时,往往重视的是写作知识、写作技能和技巧的训练。为了写出一篇无可挑剔的好文章,学生必须在作文纸上经历了一场“思想斗争“,必须在作文纸上使自己的思想得以“升华“。仅仅抓住“起草“这一环节,对起草前那一段看不见、摸不着而又是关键的写作主体的内心感受和人格的培养力度不够,从而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学生写完草稿之后,由老师修改、老师讲评,在学生的写作经历中缺少“修改“这一环节。事实上,修改的过程恰恰是学生自主地深入思考去凝练作文的过程,此时会为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去修改自己文章篇章结构,去斟酌自己的谴词造句,因而能够在此时自主地总结经验,内化写作技能。老师往往用自己的勾勾画画,删删改改代替了学生的深入思考。

总之,要使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所创新,必须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以自主,我们应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精神。新世纪是以“人“为中心的世纪,人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人的素质的核心,新世纪的人是具有个性的人,有个性的人,应该写出有个性的文章。

第四篇: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或具有创新的思维方式去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美术的强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学生对于自己有兴趣的东西不仅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还会达到十分兴奋、欲罢不能的地步。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尽快兴奋起来,使学生在了解美术课程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应当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调节者和控制者。适当的情境可以让学生由情入境,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例如:我在上剪纸课《对折剪——螃蟹》时,我采用结合螃蟹走路的样子(横行)与当前日本明显地想霸占我们钓鱼岛来创设情境。教学一开始我先讲日本的各类暴行然后再讲螃蟹走路的特点(寓意横行霸道),孩子们当时就表示一定要“吃螃蟹”。我相机又把“吃螃蟹”另外一种意思告诉孩子们。大家都乐了。所以那一节课开展的特别顺利。不少孩子还把日本国旗剪在螃蟹身上加上纸的红色寓意被煮熟了。作品完成后学生们也体会到了胜利之感。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美术课不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很高昂,原因是因为学生并非真正都很喜欢美术这一学科,学生对美术课表现出的兴趣,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没有像主课一样学习的压力和负担,能够随心所欲的放松心情。对于学生,只是喜欢美术课上相对宽松的环境

和空间,这也是上美术课学生都喊喜欢,有时优秀作业并不多的原因。作为美术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真正让学生从心里喜欢美术课,就应该从提高学习美术的效果上多下功夫。

在美术课中采用竞赛、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不错的选择。学生荣誉感强,爱表现自己。在课堂上,采用竞赛、游戏等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我在上剪纸课《喜羊羊》时,准备的是喜羊羊的造型。但是有的孩子剪的也像动画片羊的造型,但是并非喜羊羊。看了有点胖或瘦。于是在制作时,就采用了分组竞赛的形式进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由各组的同学设计制作,最后分别展示评奖。这样一来,大家情绪高昂,都想争第一,于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兴趣越来越浓。通过竞赛,学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我的鼓励下学生剪出自己喜欢的各种羊的样子。作品一多组合在一起,就成了剪纸作品《羊村》。这时课堂一下活跃起来。很快,学生就摸出了是卡通人物五官的造型特点和剪纸中的连接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解决了这一节课中把握人物面部特征的剪纸教学内容,为学生今后创作人物剪纸打下了基础。

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延续学习兴趣。也是美术老师不断努力地方向。实践性强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特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创作的源泉。因此,课外兴趣活动第二课堂能起到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如荥阳六小组织学生进行学生美术作品展、各班级版报评比、个人手抄报比赛等各种活动,都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增长才智,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想象力。学生们从美术创作中真正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和他们自身的价值,从而延续了学习的兴趣。

引入正确的评价机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评价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查评定,美术教师要有正确的认识。有人认为美术作品评分应绝对公正、正确,一定要评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实际上,在艺术上是没有绝对的标准,在美术课方面,只要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有创新意识,能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他的作品就是优秀的。六一班有个学生叫樊子鸣,我个人认为这个学生的纪律性差,上课爱跑动,不好管理。在我校第二课堂兴趣班招学生时我婉言拒绝他的要求。谁知他大哭,并托金静教师向我保证一定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如今个性虽没有多大变化,但他的美术作品独特性、创造性和率真性的一面却发挥的很好。如:别的同学剪的喜羊羊造型手中是空的。他会剪出手拿礼盒、棒棒糖、大刀、火箭,人物有时会身穿蝙蝠装。让我感受到了他可爱的一面。所以学生应多元的去评价他们。美术教师就不能以好不好看,画得像不像作为打分的唯一标准,这种做法对学生是很不利的,更挫伤了学生学习绘画的积极性。教师应非常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美术创作,用欣赏的眼光来对待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在自我评查的基础上互相欣赏,然后教师再归纳评价。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可激发、保持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知识水平提高,能增强学生自信心。

美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多发挥启发作用。要想学生在美术课中兴致勃勃、主动的学习,教师的素质是相当重要的。教师

应更新教学观念,教师的角色应转变,即由知识的传播者转为学习的参与者。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应与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关系,要给学生足够的理解、尊重与关注。教师应不断充实自身的修养,要积累广博的知识,不断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独特的、新颖的教学方式。美术教师还必须坚持进行美术创作实践,只有不断地拿出自己的美术作品才能让孩子们眼见为实。因为美术课涉及的画种很多,凡是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要尽可能先多去实践,试图从多方面,多种途径去考虑,对随时涌现的想法,只要有价值就要付诸实践,这样既可锻炼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可以对可能出现的教学效果有所预见。本学期我在剪纸教学中的人物头像和版画创作有所突破,让我觉得是件快乐的事情。让我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信心,我讲继续坚持以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参与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由地表现发挥,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并通过适当地评价学习成果,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美术教师应该主动的学习、探索、实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散发出灿烂的光芒!

第五篇:现代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摘 要:主体性是 现代 人应具有的重要素质。在 体育 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会使学生真正做到“乐学”、“好学”。并且在自主的 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然而,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阻碍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因素。为此,体育教师必须处理好几个关键性的 问题,还学生一个自主的空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学生个性。关键词: 体育教学 主体性 个性发展 教学目标 教学模式 体育交往现代 教育 中的一项重要 内容 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是现代人应具有的重要素质。现代心 理学 家认为: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性的最高层次。可以说,发挥学生主体性概念的提出,是现代教学论 研究 的一大 历史 进步。

一、体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意义在现代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执行大纲的灵活性,学生应当有选择教学内容的自主权,一切教育活动军围绕着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来进行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会使学生真正做到“乐学”、“好学”。并且在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自我,完善自我。

二、体育教学中阻碍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因素

1、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个性的发展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教书”,忽视了“育人”,或者简单的认为“教书”就必然“育人”了。这里我所提到的“育人”不单纯的指思想道德,而是指“人的发展”,这是一个多层次、多方位的问题,既有 自然 性、社会 性的发展,还有人的心理、个性的发展。体育教师为了完成大纲的教学任务而“教学”,忽略了对学生人格的培育,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充其量是“运动的机器”,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2、“教授目标”和“学习目标”的不统一依据教学 理论,课的目标应具体化并成为“行动目标”,但就我国体育课集团教育目标的内容和目标确定的方式看,无论是“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还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培养个性结构中的道德品质”,这些都是“教学目标”,而对学生来说,这些目标较抽象,很难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标”。体育教学目标的不统一,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学生主体性的独立性和独特性。

3、教学 方法 单调,手段落后教学方法的单调主要表现为注入式教学,赶进度、赶任务,教师强行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学习乐趣。教学中仍然采用教师师范、学生模仿、口令指挥等传统手段,一些多媒体技术由于受到场地、器材等客观因素的 影响 无法在实践课教学中广泛 应用,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压抑了。

4、单一的教学模式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会是万能的。教学模式总是主要对应某一类教材或某一个年龄阶段的。现在中小学普遍采用的“老三段式”教学,既开始段——“集合报数整队齐,跑步起步一二一”;中间段——“讲解示范走一遍,抓紧时间做练习”;结束段——“ 总结 部分多表扬,收拾器材离操场”。这种千篇一律的教学程序,形成了一个墨守成规、毫无创意的教学模式。对于那些渴望新鲜事物的学生来说,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无异于喝下一杯发腐的矿泉水。

下载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中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真诚为学生服务[范文模版]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真诚为学生服务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贺莉 在上级党委的领导组织下,从2014年3月份开始,学校党支部开始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写字水平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写字水平摘自:《小精灵儿童网站》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学生写字水平写字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须经过一定的训练才能掌握它的技能。而课堂的时间......

    浅谈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浅谈说明文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体会科学精神 现在课本中一般把说明文称为科技作品。学习说明文必须要引领学生体会科学精神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那么,怎样引领学生体会作......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大力倡导课堂教育素质化的今天,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我认为,学生的主体性,实质上是“以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的直接体现......

    在幼儿教学中如何更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幼儿教学中如何更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幼儿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当始终主导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所谓主导教学过程表现在,无论是采用直接教学还是间接教学的方......

    学习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体会

    教与学的微处理,努力创建生本课堂 -----学习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体会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灵活、多样、新颖、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

    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5篇范例]

    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驾岭中学 卢栋杰 “生动课堂大家谈”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一直在挤压着学生的主体性,过多地干预和介......

    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尝试

    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尝试 广西百色市靖西县 湖润镇中心小学丁岚 摘要:文章引用了严元璋、钱梦龙、孔子等教育家的话对什么是“主体”进行了阐述。还有笔者结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