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2_重庆-现场课教学设计-水的净化-程钰
4.2
水的净化
【引入】今天见到各位同学,倍感高兴,跟我一起而来的还有今天上课的主角。请看大屏幕。(播放视频动画)
这取自府南河中水再倒入我给大家从重庆带来原汁原味的泥土。重庆的土加上成都的水汇成两地水土相依浓浓的情,我再给他们加上一点红色的爱。这就是我们今天上课的主角。【师】同学们请看,这杯水中含有那些杂质? 【生】泥巴,红色素,细菌,【师】总结同学们所说,我们可以将水中含有的物质分为这样几类:难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细菌,色素。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要将水中的这些杂质分离出来。【板】4.2 水的净化
【师】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完成这次任务,我为大家带来了成都自来水厂的采访资料。【师】介绍自来水厂净水流程
首先我发现,自来水厂的水源,大都取自于风景秀美,水质良好的江河或水库中,通过将水源引入后,会进入反应堆池,在这个池子中工人师傅会向随着加入净水剂(也就是明矾)。经过反应池处理后,流进沉淀池中静置。下一步水将会流入过滤池。过滤池中一般会用几层不同粗细的沙进行过滤。通过过滤以后再进入吸附池,最后在经过消毒,杀菌,配水等一系列流程后就得到了我们千家万户所使用的自来水了。
步骤说起来虽然简单,但是自来水厂为什么要这么做,它的每一个净水池对于水的净化来说有什么作用和意义,下面我们就以一杯我给大家准备的这份主角为例,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步骤,一边分析一边实验。【师】在自来水厂众多流程中,其中有一步流程,我中午已经提前给同学们发了课前导学案,我现在需要找两位同学来给大家交流展示,一位同学负责组装过滤装置,另一名同学负责解说你通过课前预习所获取过滤操作应该有的注意事项。其他同学在他们解说和组装时认真观察,看看他们有没有组装错误的地方,或者解说遗漏的地方,咋们也来找找茬。【生】课前预习三知道
1、滤纸该怎么折?
2、组装过滤装置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
3、过滤过程中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 【生】学生或者组装过滤仪器
【师】通过大家一起的努力,我们全体通过都熟悉了过滤的基本操作要求,为了方便同学们记忆,我们可以把过滤操作要求总结为以下六点“一贴、二低、三靠”。
【师】接下来到了我们自己模拟自来水厂净水的时间,现在听我安排,我将同学们依照自来水厂各种净水池的模式,将同学们分成了三种不同的池子。同学们可以看到自己的桌子上都有相应标牌,一会实验过程中,组内同学要分工合作完成任务。现在我们来看看各种池子的同学都在哪里“沉淀池”“过滤池”“吸附池”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组净水池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1、“沉淀池”的同学你们需要将净化的水分将其为两份,放入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并向其中一份加入三药匙的明矾,然后用玻璃棒搅拌,静置,观察现象。你们净化后的产品,将会传给“过滤池”的小组进行下一步净化。当然,为了节约时间,你们的产品我已经让上一个班的同学提前帮你们处理好一部分,现在就在你们的实验篮子中产品,找到后传给过滤池的同学。
2、“过滤池”的同学你们需要把沉淀池传递给你们的产品,通过刚才我们一起学习的过滤操作,将其进行过滤,而你们的产品,处理完以后将会流向吸附组。同样为了吸附组同学没有原料开工,你们的产品上一个同学也帮忙处理出来了一部分,现在将里面产品找到后传递给吸附组的同学。
3、“吸附组”的同学你们需要利用我改进过的吸附装置,现在在实验篮中找到。先用针筒抽取水后,然后连接球形管从左侧挤入,而右侧连接导管后接到烧杯中,在操作中要缓慢推动注射器。
【师】
1、各组要观察处理前后样品有何异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2、通过处理前后的对比现象分析本组实验主要分离了什么物质。
3、明确本组在净水中用了那种净化方法?
4、实验后各分离池,将本组模拟自来水厂净水池所除去杂质以及使用的净水方法于黑板上进行相应匹配。
【师】各小组同学明白里面的任务了嚒?
好了,现在计时5min。各个小组同学可以开始你们的实验了。
现场同步投影,收集素材备用。【板书】净水方法
【师】时间到,各位同学请将仪器收拾一下。我们现在来看看各小组的处理成果,一会我叫到名字的小组,就将你们的原材料以及处理后的产品高高举起。给大家进行展示。【展示沉淀池小组】,请这组小组同学来讲一讲你们通过操作后,有什么发现?
【生】通过加明矾静置沉淀,我们发现上层的水变清了不少,水中较大的固体杂质都沉降的水底去了。【师】我看你们小组在黑板上将难溶性杂质移到了过滤池的下面,也就是说你们认为你们除掉了难溶性杂质,是这样嚒? 【生】是 【师】你们真的分离掉了难溶性杂质嚒?我看那些杂质依旧还在水中,只不过跑到下层去了。所以,沉淀法实际上是将水和难溶性杂质进行了分层。【板】分层
而你们加入的明矾,还能与水反应生成絮状物,对水中细小杂质进行吸附,使之沉降下来。【师】接下来我们看看过滤组的同学你们操作后有什么发现呢? 【生】我们发现水变清澈了,水中难溶性固体都留在了滤纸上。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你们过滤后的水跟我们日常见到的水有什么不同嘛? 【生】水是有颜色的。
【师】也即是说,我刚才加进去的颜料,你们并没有通过过滤除掉。那么你们可以总结下,你们的操作主要除掉的哪一类的物质嘛?不能除掉哪一类物质呢? 【生】难溶性固体。【板】分离
【师】同学们,过滤主要能除去难溶性固体,实现固液分离。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们使用了哪些用具进行固液分离呢?
【生】吃火锅用漏勺捞东西,泡茶,滤豆浆(纱布)【ppt】讲解
【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吸附组的同学他们的成果怎么样
【生】通过我们的操作,把过滤组他们没有除掉的红色素去掉了。我们得到了无色的清水。【师】通过你们的操作,你们认为分离掉了哪一类物质呢? 【生】色素及可溶性杂质
【师】我们一起看看,通过三组同学的共同努力,将这样浑浊的水变成了这样清澈的水,现在把掌声送给你们自己。接下来问题又来了,这杯水能直接饮用嚒? 【生】不能
【师】你们认为水中还含有那些物质呢? 【生】细菌等
【师】所以自来水厂经过吸附后得到的清水还需要通过投药消毒的环境,消灭细菌。但是自来水是否达到了饮用标准,除了需要检测细菌以外,还有多重指标。比如说他的硬软度。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份饮用水硬软度资料。现在我有一只专门检测硬软度的检测仪,我们一起来看看刚才我们做出来的产品,他们数值是多少? 【生】~~~ 【师】所以这杯水是不是还有一些我们没有发现的物质,没除去呢?而刚才我所测量的硬软度主要是测量水中的哪一类物质呢?请阅读教材P76页找到硬水和软水的概念。【板】部分
【板】
二、硬水和软水
【生】硬水: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如果没有检测仪我们有什么好办法的检测水的硬软度呢?给大家隆重推荐——“肥皂书”各小组同学实验篮中分别放有吸附组处理后的硬水,已经蒸馏水,请分别,向其中滴加2滴管肥皂水,震荡后观察现象。
【生】A组水中出现了大量浮渣,B组水中没有浮渣,有很多泡沫。【师】至此我们清晰的看到,通过大家一起的“沉淀”“过滤”“吸附”的净水方法得到的水依然是混合物,因为以上净水方法只能除掉难溶性杂质以及部分可溶性杂质。如何将全部杂质除去呢?你就需要同学们转换另一种化学思想,我们能不能将所需要的物质从混合物中提纯出来。实验室中的“蒸馏操作”正是应用这一思想,利用各物质沸点不同,将水转换为水蒸气从而提纯出来。【板】蒸馏
【师】加一滴含黑墨水和氯化钙的污染物→再测TDS →升华1点黑水够污染一杯水,污染容易治理难,提升环保意识。
【活动】野外饮用水的获取。
【师】现在我这里有两组场景分别是
场景
1、位于深山峡谷之中,只有浑浊的江水可用。场景
2、位于孤悬海岛之上,只有海水可用。
同学们可以自选相应场景,设计装置,将这里水转换成饮用水。注意:所用设备可以自备或就地取材。
奖品:自制净水套装,简易净水吸管等。【师】点评学生设计,通过抽奖,分发奖品。
【师,总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这些混合物分离的方法,也深切的体验了一把净水的不易。就以我们成都市为例,政府为了治理污染后的水,以及为了保证成都?千万市民生活用水每年都投入了巨额的资金。同学们污染容易治理难,而净水更难。让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节水从我做起,下去后向你的家人宣传净水知识,大家一同节约水。用你炙热的爱,去保护这颗蔚蓝色的星球。谢谢!
第二篇:2_茉莉花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独立认识“逛、摊、施、苞、吮、婪、沁、疏、蕾、贪”10个生字;能正确书写“茉”;结合语境,了解“疏”和“瑕”的意思。
2、能区别“希望”和“盼望”、“惊奇”和“惊喜”的意思,并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正确使用相应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语句的意思,并试着背诵课文第4节。
4、体会养花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和美的享受,感悟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这样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认识生字,在语境中了解相应词语的意思,并正确运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以朗读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背诵课文第4节。
3、结合具体文字,能获得自己的独特感受,并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茉莉花:简介茉莉花。
2、板书课题,齐读,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学课文,媒体出示自学要求。(1)指名读课文,学生点评朗读情况。(2)字词教学重点。读准生字的字音。形近字组词: 副()假()蕾()福()瑕()雷()④理解词意“洁白无瑕”。(3)交流填空练习,板书: 茉莉花的生长过程
稀疏的叶子→好多叶子,露出小苞→一大簇枝丫,鼓出蓓蕾→开出小花,送来清香
三、研读课文
1、读读课文的第2——4小节,用直线划出描写茉莉花的句子,并交流。
2、学习第2节。
(1)媒体出示句子:可是,茉莉花始终是那副老样子,稀疏的叶子,连花的影子也见不着。
(2)指名读句子,说说“老样子”指什么样子?
(3)媒体出示,“因为__________,所以,我不再关心它了。”
(4)理解“我”心情变化,刚买来时,“我”的心情如何?完成词句活动室第一题,体会“盼望”的意思,板书:盼望不再关心(5)练习朗读,读出“我”的心情变化。
3、学习第3节。
(1)媒体出示第3节,在“好多”、“绿油油”、“一个个”的词下加着重号,理解茉莉花的样子。
(2)看到茉莉花有了变化,“我”的心情如何?(体会“惊喜”的意思)板书:惊喜(3)练习朗读。
4、学习第4节。
(1)媒体出示:它们洁白无瑕,似雪如玉,绽开了张张笑脸,送来了阵阵浓郁的清香。
(2)读读句子,圈出描写茉莉花颜色、香味的词语,理解“似雪如玉”。(3)练习朗读第4节,指导背诵。媒体出示:
爱太阳——长枝鼓蕾——开花送香——闻香品茶
5、再读读全文,感悟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只有坚持到底才有收获的道理,师小结。
四、复习巩固
1、读词语:
茉莉花、稀疏、盼望、惊喜、吮吸、贪婪、蓓蕾、洁白无瑕、似雪如玉、浓郁、品尝
2、读读句子,划出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再选一句抄下来:
茉莉花已长出了一大簇枝丫,枝尖上鼓出了花蕾。过了几天,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开放了。它洁白无瑕,似雪如玉,绽开了张张笑脸,送来了阵阵浓郁的清香。妈妈摘下一朵叫我闻,茉莉花的香味真醉人,花香沁入了我的心田。
五、拓展作业
1、拓展:
*用两、三句话介绍自己喜欢的花。
2、作业:
(1)熟读背诵第四节。(2)抄写词语。
课后习题(1)熟读背诵第四节。(2)抄写词语。
第三篇:材料力学课B 程教学设计要点
材 料 力 学 课B 程 教 学 设 计
一、基本描述
课程名称:材料力学B 课程英文译名:Mechanics of Materials B 课程学时:84 适用专业:机械类各专业 开课教研室:机械学院力学系 课程类型: 学科基础必修课
课程要求:必修课 开课时间:第四学期
先修课程:工程图学、金属工艺学、理论力学
教
材: 《材料力学》
陈塑寰
聂毓琴
孟广伟编著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主要参考书:1.《材料力学》 刘鸿文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1992 2.《Mechnics of Materials》 S.Timoshemke J.Gere.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gy,1978 3.《材料力学》 范钦珊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材料力学》 初日德,聂毓琴主编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二、课程的性质、研究对象及任务
材料力学课程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在机械设计中有关力学方面设计计算能力的技术基础课,是机械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要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结合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所需的基本训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日后从事机械设计工作打下基础,因此材料力学课程在机械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高等工科院校中机械类专业一门主干课程。
本课程主要研究工程结构中构件的承载能力问题,即研究构件的受力—变形—破坏的规律,确定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设计计算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
1.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好经济与安全的矛盾,具备创新精神;
2.全面系统地了解构件的受力变形、破坏的规律;
3.掌握有关构件设计计算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4.能将一般构件抽象出力学简图,进行外力分析、内力分析、应力分析、应变分析,应力~应变分析;
5. 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的原理和方法,具有进行试验研究的初步能力;
6.在满足强度、强度、稳定性的前提下,以最经济的代价为构件选择适宜的材料,设计合理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为设计提供计算依据; 7.了解材料力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向。
三、教材的选择和分析
目前,国内、外有关材料力学的教材很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名著有:铁摩辛柯与盖尔合著的材料力学、刘鸿文主编的材料力学、单辉祖编著的材料力学、孙训方等编材料力学、苏翼林主编材料力学,范钦珊主编的材料力学为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我校曾选用过苏翼林、刘鸿文的教材。另自行编著了两套材料力学教材,各种教材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下面对选用的主要参考书和教材进行分析。
1.刘鸿文主编的《材料力学》教材:这本教材的第一版是1979年浙江大学等九院校合编的《材料力学》。现已出至第三版,最近第四版修订工作已经完成,列入了“面向21世纪系列教程”高教出版社出版计划。内容包括“教学基本要求”提到的全部传统内容,各章都有相当的深度、广度和权威性,文字严谨、精练、风格统一,是本学科教师应很好钻研的一本好书。但作为学生用教材,由于教材内容涉及面太宽,有四章部分节次都超出教学大纲的要求,故有相当篇幅不讲,利用率受影响,另外有些陈旧的算法没有更新,想必这些在新版本中得到满意。
2.铁摩辛柯与盖尔于1972年合著的《材料力学》是铁摩辛柯1930年第一版,1941年第二版,1955年第三版《材料力学》基础上的新著。该书集中反映了60年代在力学上取得的一些伟大成果。该书编排系统以及阐述具有深入浅出等特点,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已进入信息时代,对新的教材思想、新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讨,更要结合我国实际。
3.范钦珊主编的《材料力学》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该书内容新、体系新,引入新材料,新方法,与传统的材料力学相比,体系变化大,梯度大,是当今国内最新的好参考书。
4.初日德、聂毓琴主编的《材料力学》是原吉林工业大学力学系的一批老教师在退离教学第一线时留下的一份财富。这批老教师总结多年从事材料力学教学的经验,根据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机械类各专业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该书对传统的材料力学内容作了精简、调整和充实。增加了实验分析的内容和一些新方法,新理论,为了加强对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各章都增加了部分分析思考题。
5.为了适应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充分反映了我校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果和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由陈塑寰、聂毓琴、孟广伟编著的《材料力学》 ,于2000年12月由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作为教材,力求做到吸取当今国内、外材料力学的精华,从教学实际出发,既注重理论教学,有紧密联系工程实际,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阐述的简洁明了,例题、习题绝大部分取自工程实际,特别的结合工程实际和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设置了分析思考题。结合当今科技发展的新成果,着重于工程应用,强化工程意识,做到全书结构严谨,实用性强。
四、本课程各章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2h)
材料力学的任务、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截面法、内力、应力,变性和应变的概念。基本变形。
基本要求:
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认识。明确本门课要干什么,怎样干,如何学好本门课。
重点:
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和研究方法。难点:
关于刚体与变形体的简化模型。
第二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8h)
拉(压)杆的内力、应力和变形,单向虎克定律,材料拉、压时的力学性质,拉(压)杆的强度条件,拉(压)静不定,应力集中的概念。
基本要求: 1)具有将一般杆类零件简化为力学简图的初步能力。
2)能对受拉(压)杆件进行外力分析,内力计算,内力图的画法,应力计算,公式的推导与横截面上应力的分布规律。
3)掌握材料在拉(压)时的力学性质,了解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对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的性质有所认识。
4)掌握工作应力、极限应力、许用应力与安全系数的概念。应用拉(压)杆的强度条件解决工程中的三类问题。
5)掌握拉(压)虎克定律,对拉(压)杆进行变形的计算。6)了解弹性变形能的概念,能计算拉(压)杆的变形能。7)拉(压)静不定的解法。8)了解应力集中的概念。重点:
1)拉(压)杆的外力、内力、应力、变形计算,虎克定律 2)材料的力学性质
3)拉(压)杆的强度条件 4)拉(压)静不定的解法
难点:
1)拉(压)静不定变形协调方程的建立。2)变性能的性质(特点)。
3)应力集中的概念,圣维南原理。
第三章 扭转和剪切(6h)
扭转的外力、内力、内力图。圆轴扭转的应力和变形,剪切虎克定律,剪应力互等定理,非圆截面杆扭转的概念,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密圆圆柱螺旋弹簧的应力和变形简介。
基本要求:
1)掌握对轴类零件的外力矩计算,内力计算,内力图的作法。
2)纯剪切概念,剪切虎克定律,剪应力互等定理,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公式的推导与计算,扭转轴的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的建立与应用。
3)了解非圆杆扭转时的特点,开口和闭口薄壁杆件受扭的差异。
4)掌握剪切与挤压实用计算的方法。重点:
1)剪切虎克定律,剪应力互等定理。
2)圆轴扭转时应力公式的推导和计算,横截面上应力的分布规律。
3)变形的计算公式,圆轴的扭转时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的建立和应用。
难点: 1)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剪应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2)非圆截面杆扭转的特点,开口和闭口薄壁杆件受扭的差异。
3)受剪面与受挤面的判定。
4)密圈圆柱螺旋弹簧的应力和变形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第四章 弯曲内力(6h)
平面弯曲梁的内力、内力图
基本要求:
1)能用简便方法列出剪力方程,弯矩方程。画内力图。
2)能根据q、Q、M间的微积分关系,用简便方法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3)简单平面刚架的弯矩图的画法。
4)了解平面曲杆的弯曲内力的求解方法。
重点:
1)直梁的内力方程和内力图。
2)常见直梁和简单平面刚架的弯矩图。
难点:
1)刚架的内力图。2)曲杆的内力方程。
附录Ⅰ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2h)
静矩,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极惯性矩,主轴,形心主轴,形心主惯性矩,平行移轴公式。
基本内容:
1)静矩,惯性矩,惯性半径,惯性积,极惯性矩的定义。2)矩形,圆形截面惯性矩,惯性半径的计算,圆形截面极惯性矩的计算。
3)常见截面形心主轴的确定。4)正确应用平行移轴公式。重点: 1)常见截面极惯性矩,惯性半径计算。2)形心主惯性轴的确定。难点: 1)平面图形几何性质的定义。2)转轴公式。3)形心主惯性轴的确定。
第五章 弯曲强度(8h)
梁平面弯曲时的正应力,剪应力。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弯曲剪应力 强度条件。弯曲中心的概念。
基本要求: 1)了解纯弯曲时梁横截面上正应力公式的推导过程,应力分布规律,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计算,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
2)了解横力弯曲时横截面上剪应力公式的推导过程,应力分布规律,弯曲剪应力强度条件。
3)弯曲中心的概念,能确定常见截面弯曲中心的大致位置。
4)掌握提高弯曲强度的一些主要措施。
重点:
1)弯曲正应力公式,弯曲剪应力公式中符号的意义。
2)会应用弯曲正应力强度条件,弯曲剪应力强度进行强度计算。
难点:
1)脆性材料的弯曲强度计算。
2)弯曲剪应力公式的推导过程。
3)薄壁截面梁剪应力流的确定。
4)弯曲中心的确定。第六章 弯曲变形(4h)
挠曲线的微分方程,用积分法和叠加法求梁的变形。基本要求:
1)能列写出挠曲线的微分方程。
2)能写出确定全部积分常数的条件。
3)能画出挠曲线的大致形状。
4)能根据已知变形(学会查表),求相应的变形。
5)掌握提高弯曲刚度的一些主要措施。
重点:
1)挠曲线的微分方程的列写,主要是正确写出各段的弯矩方程。
2)知分几段、出现多少积分常数,能写出确定积分常数的支座条件、连续条件、光滑条件。难点:
1)挠曲线的微分方程的推导过程。
2)确定积分常数的条件。
第七章 应力及应变分析 强度理论(8h)
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和应变分析,三向应力状态下的最大应力。广义虎克定律。常用强度理论。
基本要求:
1)能正确地从受力构件中取出原始单元体。
2)能用解析法和图解法确定三向特殊应力状态下的主应力。
3)单元体最大剪应力的确定。
4)掌握广义虎克定律。
5)对强度理论有明确地认识,掌握常用强度理论的相当应力,并能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下构件的强度计算。重点:
1)一点出应力状态的概念。
2)主应力的计算,单元体最大剪应力的确定。
3)应力~应变分析,广义虎克定律的应用。
难点:
1)原始单元体的确定。
2)极值剪应力与最大剪应力的区别与联系。
3)强度理论建立的依据。
第八章 组合变形构件的强度计算(4h)
组合变形的类型,解决的方法和步骤,组合变形下构件的强度计算。
基本要求:
1)能根据外力的受力特点,判定组合变形的类型。
2)掌握解决组合变形构件强度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3)能根据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应用强度理论解决组合变形下构件的强度计算。
重点:
1)组合变形构件危险截面,危险点的确定。
2)根据危险点的应力状态及材料的性质,正确的选用强度理论。
难点:
1)复杂受力构件危险点应力状态的确定。
2)强度理论的正确选用。第九章 实验应力分析(2h)
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应力的测定,光测法的基本原理。
基本要求:
1)明确电测法的基本原理,电阻应变仪的工作原理。
2)掌握测量电桥的接法。
3)主应力方向已知时的应力测定。
4)主应力方向未知时的应力测定。
5)了解光测法的基本原理。
重点:
1)对于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的认识。
2)电测实验应力分析测量电桥的接法。
3)测量应力与应变仪读数的关系。
难点:
1)布片方案的选择。2)测量电桥的接法。3)光测法的原理。第十章 能量法(8h)
变形能的计算,用能量法计算位移。
基本要求:
1)能计算各种变形下杆件的变形能。
2)对能量法的有关原理有明确的认识。
3)熟练的掌握一种计算位移的能量方法。
重点:
1)计算位移的莫尔积分法。
2)计算莫尔积分的图形互乘法。
难点:
1)能量法的基本原理。
2)虚功原理。
3)卡氏定理。
第十一章 静不定结构(6h)
力法解静不定的基本步骤,正则方程,对称性在解静不定问题中的应用。
基本要求:
1)能正确判定出静不定的次数。
2)掌握力法解静不定的基本步骤。
3)用力法正则方程求解静不定结构。
重点:
1)正确的判定出静不定的次数。
2)选取适当的静不定基。
3)建立变形协调方程。
4)应用能量法求解各系数。
难点:
1)复杂结构静不定次数的判定。
2)变形协调方程的建立。
3)正则方程的实质含意。第十二章 动载荷(2h)
动、静载荷的异同,应用动静法、能量法计算动应力,动变形。基本要求:
1)掌握动载荷与静载荷的异同。
2)能应用动静法计算等加速直线运动,等角速转动构件的动应力。
3)掌握用能量法解决冲击问题的基本公式。
4)了解提高构件抗冲击能力的一些措施。
重点:
1)动静法的正确应用。
2)冲击时动荷系数的计算。
难点:
1)动静法在变形体力学问题中正确的应用,惯性力为分布体积力的正确理解。
2)冲击问题动荷系数的推导过程。第十三章 交变应力(4h)
交变应力与疲劳破坏,材料持久极限及其测定,构件的持久极限及其影响因素,持久极限曲线,构件疲劳强度计算,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主要措施。
基本要求:
1)掌握交变应力参数计算。
2)疲劳破坏的特点与原因分析。
3)材料的持久极限及其测定。
4)构件的持久极限及影响因素。
5)持久极限曲线(疲劳限图)的绘制。
6)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7)掌握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主要措施。
重点:
1)交变应力的参数计算。
2)疲劳破坏的原因分析。
3)影响构件持久极限的主要因素。
4)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难点:
1)持久极限曲线的绘制。
2)非对称循环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
3)组合变形下构件的疲劳强度计算。第十四章 压杆稳定(4h)
稳定性的概念,轴向受压杆的临界力与临界应力,压杆稳定性的计算。
基本内容:
1)弹性平衡稳定性的概念。2)细长压杆临界力的欧拉方程。3)杆端不同约束的影响,长度系数。4)压杆的柔度计算。
5)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6)经验公式,临界应力总图。
7)压杆的稳定计算。
8)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重点:
1)压杆的柔度计算。
2)不同柔度压杆的临界力计算。3)压杆的稳定计算。难点:
1)稳定性的概念。
2)欧拉公式的推导过程。3)稳定计算公式的选择。
五 教学环节 课堂讲授(74h)
任课教师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2)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主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准确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学习气氛活跃。
3)讲课的思路要清晰,要有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已知条件与抽象力学模型,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总结等,概念要准确,重点要突出,要理论联系实际,多举一些实例,要适时反映本学科发展的状态,特别是将本学科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
4)上课精神要饱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活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系里要开展以下教学活动: 1)集体备课。
2)编写制作教师课堂用CAI教学软件。3)试讲。4)互相听课。
5)组织专家教授进行课堂教学检查,并对教师进行讲评。6)教学法研讨,定期召开教学法研究活动,撰写教研论文。2 分析讨论课(4h,占讲课学时)
材料力学课程的特点是:内容较杂,公式较多,需要大量的练习,在重要的章节要适当安排一些分析讨论课来消化内容。1)弯曲内力(1h)主要练习内力图。2)应力分析(1h)3)能量法(1h)4)静不定结构(1h)。3 实验(10h)(内6外4)
材料力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设计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共安排5次实验。
1)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实验(2h);
2)低碳钢和铸铁的压缩实验,测E、泊松比实验(2h); 3)低碳钢和铸铁的扭转实验,测G实验(2h); 4)电测实验(2h);
5)光测实验,冲击,疲劳,动荷实验(2h)。
以上实验共计10学时,课内占6学时,课外占4学时。力学实验室为开放实验室,开课后要预约实验。材料力学实验有《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要求学生上实验课之前要预习《指导书》,并写出预习报告。
实验时每组人数2—3人,每位任课教师要指导一个实验教学班的实验。
实验报告要用学校统一印制的实验报告用纸,教师要认真批阅每份实验报告,评出成绩并做好记录。4 设计训练
分析思考题和习题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理解与掌握知识,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在各主要章的课后都有习题作业,教师要认真批阅,评出成绩,记入平时成绩之中,并在课堂上对作业进行讲评。另外,为了配合内容的消化理解,各章后配有分析思考题,分析难点思考题不作为书面作业,要求同学要看,要思考,对难点的问题利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来分析讨论。由于书后的习题较多,有些题目比较难,作业分两部分留,一部分是按“基本要求”达到的水平,要求必做,必交的,另一部分类同题或较难题留给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
1)各主要章课后必做习题作业
第二章 P34: 2-1b.c 2-8,2-12,2-13,2-16,2-21,2-24,2-28,2-28,2-29,2-37 第三章 P66: 3-1b.d,3-5,3-7,3-12,3-14,3-31 第四章 P84: 4-1a.b.g.h.I.j,4-3a,4-4d.e,4-6c.d,4-11b.d,4-12a 第五章 P109: 5-1,5-2,5-6,5-13,5-22,5-31,5-32 第六章 P126: 6-1b,6-2,6-8a 第七章 P159 :7-1a,7-2,7-8,7-10,7-11,7-12c,7-13,7-15,7-21,7-23 第八章 P179:8-1,8-5,8-8,8-10,8-14,8-18 第九章 P198:9-1,9-8 第十章 P223:10-2,10-3a,10-5,10-7,10-12,10-15,10-26,10-27 第十一章 P256:11-1b,11-3,11-5,11-7,11-10,11-16,11-19,11-22,11-28,36 第十二章 P275:12-4,12-7,12-10,12-12 第十三章 P296:13-1,13-4,13-7 第十四章 P323:14-2,14-4,14-6,14-9,14-26,14-28,14-30 附录Ⅰ P342: Ⅰ-1, Ⅰ-3, Ⅰ-6 2)各章课后选做题
第一章 P8: 1-5,1-6a,1-7c 第二章 P34: 2-3,2-7,2-9,2-19,2-22,2-23,2-27,2-32 第三章 P66 : 3-3,3-5,3-8,3-11,3-17,3-33 第四章 P84 :4-1b.c.e.f,4-3b,4-4a.c,4-6a.b,4-9b,4-10b,11a.c,12b 第五章 P109 : 5-3,5-7,5-10,5-12,5-14,5-20,5-25 第六章 P125分析题:6-1,6-2.习题6-1a,6-8b,6-10,6-13,6-15a 第七章 P159 : 7-3,7-4,7-7,7-14b,7-16,7-22 第八章 P 179 : 8-2,8-6,8-11,8-15,8-19 第九章 P 198 : 9-4,9-10 第十章 P223 : 10-6,10-9,10-18,10-19,10-25,10-27,10-28 第十一章 P256:11-1d,11-17,11-18,11-20,11-21,11-26,30,31 第十二章 P275 : 12-2,12-3,12-6,12-10,12-11,12-14,12-15 第十三章 P 296: 13-2,13-3,13-5,13-10 第十四章 P323:14-1,14-3,14-8,14-11,14-16,14-19,14-20,24 附录ⅠP342 :Ⅰ-4, Ⅰ-5 5.课外科技活动
要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将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各种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提出问题,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问题查阅资料,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并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公开发表自己的见解。
为激发学生们的主动学习和研究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把“专题报告”计入到平时成绩中,对其中特别优秀者,经面试和综合评定,达到要求者可不参加期末考试,直接评定成绩。对成绩不满意者,也可再参加期末考试。6.课程设计(本课程教学中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
六、信息交流、教学相长 1. 编写《材料力学》B课程学习指南,其中所用教材,教学环节,考核办法等有关规定,教学日历,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重点与难点;设计训练环节及内容。所有信息可网上查询,使学生一开始学习就知道“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和“怎样考核”,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教师通过讲评作业,肯定学生的知识,能力诸方面的进步,指出学习中存在问题,并提出希望与要求,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3. 通过定期(一学期至少三次)召开学生座谈会或问卷调查,认真听取学生教学工作的反映,了解学生在想什么,有什么要求。教师要有的放矢的改进教学。
七.考核办法
1. 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
平时成绩占10分,其中包括出席,作业完成情况,实验及实验报告。期末考试成绩占90分,期末考试既要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更要注意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给学生自我发挥潜能的余地,引导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自觉地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下工夫。
2. 期末考试卷采用密封,流水作业的方法。
3. 对于“专题报告”完成好的学生可免去期末的考试,以口试答辩形式评定成绩。
第四篇:小枣树和小柳树教学设计2_文档
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枣、浅、秃、忍、呗、虽、乘、思”八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课文内容,并懂得道理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教具准备:
小黑板
生字卡片
图片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题
1、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你看,春天的使者小柳树来了,还带来了它的朋友小枣树呢!(出示课文插图)说说看,这两棵小树,你最喜欢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小柳树和小枣树的童话小故事,板题,齐读。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字词过关。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生字的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准确。
2、对照小树叶中的拼音把圈出的生字再读两遍,之后同桌同学在生字条里相互指认生字。
3、出示课件检测生字认记情况。
(1)带拼音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
(2)去掉拼音齐读,4、开火车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三、研读课文,感悟体验。
1、结合课文插图用心默读课文,看看能读懂什么,遇上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
2、生自由汇报,师相机引导。
(1)外形方面:
①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一样吗?你能用哪些词说说它们的样子?(相机板书)
②春天的小柳树长得真美,我们一起来读读描写它的句子吧!(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④学生评议后再读。
(2)语言方面
①小柳树确实长得太漂亮了,那么看着旁边一点儿也不好看的小枣树,它是怎么说的呢?
②指导感情朗读小柳树的话。
③读了小柳树的话,你认为它怎么样?
④小枣树长得不好看,是不是就没一点用处,就什么也比不上小柳树呢?(板书:结果实)指导读有关句子。
⑤小柳树会结果实吗?这下小枣树该好好嘲笑一下它了吧?到底有没有?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对话读了就明白了。
⑥同桌表演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话后请一组同学上台表演。
⑦评议对话的语气,挑战表演。
⑧读了小枣树的话,你有什么想法吗?小柳树呢?
3、生质疑还不明白的地方,师生共同释疑。
4、小组交流讨论小柳树和小枣树谁更可爱。
5、全班交流汇报。
四、拓展延伸,总结
1、其实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可贵的是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就让我们一起来夸夸身边的同学,找找他们的优点吧。
2、谈谈今天的收获。
3、齐读“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
五、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
一、两句话,夸夸身边的人。
六、板书设计 小柳树和小枣树
绿绿的弯弯曲曲
又细又长 光秃秃
跳舞
结果实
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处。
第五篇:2_奇怪的大石头_教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震惊”等词语。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4.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2.教学重点/难点
1.识记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奇怪、著名、震惊”等词语。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3.教学用具:PPT 4.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和文学家高尔基的故事。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幻灯片真李四光资料照片。
师:李四光原名叫李仲揆,他名字的由来非常有意思,当时家境十分贫寒,十四岁那一年非常幸运的得到了去日本学习的机会,因为在填表的时候一时紧张,把名字一栏填上了十四,因为当时家里穷没钱再去拿一张表,他灵机一动把十改成了李,后来觉得李四不好听,随后他在李四后面加了一个光字,这就是他名字的由来,他是不是非常的聪明呢?
过去很多外国专家都说咱中国没有石油,中国用石油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李四光发现我国的长江流域有大量的第四纪冰川活动的遗迹,证明我国地上一定有石油,这一研究结果,震惊了全世界,使许多国外专家对中国地质学家刮目相看,可是你们知道吗?李四光这项研究成果的成功居然跟他童年的一块大石头有关。今天我们就是来学习第七课,一起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新知构建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自己回家都预习过课文了吗? 生:预习了。
师:是不是按照老师说的三读课文步骤预习的呢?(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把生字画出来。2.再读课文把书中不懂得词,句用铅笔画出。3.自学生字,不会的标注拼音,大声朗读课文,读懂文章讲了是件什么事情。)生:是。
师:那老师来看一下同学们自己预习的情况怎么样?大家看大屏幕,读一读:大坑 考察 秦岭 流域 遗迹
震惊 陨石 奇怪 悄悄 躲闪 兴趣 历史平整 推动 旅行 专门 研究 成果 著名 突兀 冰川 捉迷藏 严严实实 转来转去
方法:(齐读,指读,排火车读)有不对的纠正读音。
师:那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摘苹果的游戏,快速抢读,看看大家谁摘的苹果最多? 播放课件:摘苹果游戏
师:同学们读的都非常好,看来同学们回去都认真预习了。
二、感知课文内容。
师:那同学们知道这篇课文,讲了谁的事情吗? 生:李四光
师:非常好,那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呢?在概括文章内容的时候,可以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发生了什么事情来概括。
生: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一会告诉老师这篇课文讲了件什么?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课文讲了件什么内容呢? 提问学生,然后给予总结。(PPT展示)师:大家一起来填一填,概括一下全文内容。
PPT:课文讲了李四光小时候(),问(),还是没弄清楚。长大后(),终于弄明白了()的故事。师:同学们预习的都非常的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块奇怪的石头。PPT课件展示照片。
师:同学们看看这块石头奇怪不奇怪? 生:奇怪。
师:那李四光看到这样的石头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呢?请大家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李四光提出了什么问题?快速阅读完看看那位同学最快找出来。
PPT展示: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师:让我们再默读课文,找一找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呢?找出来的同学,小组讨论一下,看看你们找全了没有? PPT: 第一怪: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第二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第三怪: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我小的时候它就在那儿了。第四怪: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师:李四光发现了石头的“怪”。他又去像谁请教这个问题了?他们都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读课文三至七自然段,说说李四光向谁去请教这个问题?他是怎样想的呢? 生:老师,老师说可能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师:他相信了吗? 生:没有。
师:他为什么没有信老师说的话呢?
生:李四光想: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有卧进去呢?
师:大家一起看大屏幕一起吧空着的地方填起来。
PPT:李四光想: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它应该。可它 ? 师:李四光问了老师,还问了谁?他又是怎么说的? 生:爸爸。师:那老师和爸爸都说不清,李四光师是不是就放弃求索了? 生:没有。
师:你从哪里看出李四光没有放弃求索呢?大家快速阅读课文后两段,老师看看哪一组的同学最快找出来。学生默读,抢答。
师:好,第 组的同学最快举手,请你给大家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生:“这个问题李四光想了许多年。知道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师:“后来呢。”
生:“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师:李四光在看到这块大石头以后并没有放弃求索,而是思考了很多年,最后知道是从哪里来的? 生:是从秦岭来的。师:怎么来的?
生: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师:读到这里谁能说一下李四光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生:有双发现问题的眼睛,敢于提出问题,坚持不懈,勇于探索,不断追求的可贵品质等。师:我们一起看了解一下相关知识,看看冰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PPT展示 知识点学习:
师: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这节课里面的一些小知识点。PPT展示:近义词,反义词,同音字,多音字。随堂小测验: 考察 考查
1、爸爸到国外去()。
2、期末要进行语文和数学()。巧添修饰语:
()的脚步声()的脚步声()的地质学家()的地质学家()的历史()的历史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两个生字 拼音,字形,书写,组词。
师:课文学习完了,我们读完课文有什么感想呢?
生:李四光凭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执着精神,取得了震惊全世界的科研成果。正如牛顿所说“无论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
师:那如果我们现在李四光爷爷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想对李四光爷爷说些什么呢? 生:。师:老师的心里话 PPT展示。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名字叫什么来? 生:《奇怪的大石头》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也带来了几个带石的词语,希望大家多多累计一些知识,大家一起来读一读。PPT展示
生:点石成金 飞沙走石 落井下石 炼石补天 水落石出 石破天惊
课堂小结
课后习题
板书 :奇怪的大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