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动研究中探索教学设计的策略

时间:2019-05-12 21:2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行动研究中探索教学设计的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行动研究中探索教学设计的策略》。

第一篇:从行动研究中探索教学设计的策略

从行动研究中探索教学设计的策略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教育局教研室

李加汉(318000)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本文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试结合本人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来反思、探索进行教学设计的策略,主要探讨的是如何在“移位思考”中为学习者设计有效的教学,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

关键词:教学设计;自主;行动研究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组织学生学习。教学设计实质上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筹划,是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境做出精心安排。我国目前的状况是多数人注重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式的构建,忽视了教学设计实践的反思性探索,难以走出理论研究的象牙塔,因而也就很难发现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中的问题。而行动研究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动的实践性中介,教学设计的桥梁性和应用性学科性质决定了行动研究是教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本文根据本人两次执教省级公开课中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后的体会,以及课堂教学调研后的反思,试从实践的层面探索与反思如何进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策略。

一、自主支架策略

支架策略是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较复杂的问题通过建立“支架式”概念框架,使学习者自己能沿着“支架”逐步攀升,从而完成对复杂概念意义建构的一种教学策略。在我们的教学设计实践中,给学生设计怎样的“支架”往往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例1:《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的片段1:(2001.4.21执教于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举办的小学数学教学艺术观摩课)

师:这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分数,请大家写几个自己喜欢的分数。师在学生喜欢的分数中挑出了8个分数写在黑板上:

1122334

4689251415550请同学们在这8个分数中挑选4个自己喜欢的分数,把它化成小数。生汇报,师板书。其中生在汇报生1:2÷25=0.08 生2:我把

2=0.08时,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2528的分子、分母都乘以4,它的大小不变,是,也就是0.08。25100师:如果我们要对这些分数进行研究,你会怎样想? 生:我想先把它们分成两类,这样比较容易观察。

师:对,分类是一种很好的科学研究方法。(师生共同把这些分数按照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分成两类)师:通过分类,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然后反馈)生1:我发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这些分数的分母都能化成10、100、1000… 生2:我发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不能化成10、100、1000…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

结论:一个分数,如果它的分母能化成10、100、1000…,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它的分母不能化成10、100、1000…,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在我听过很多的《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的课中,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是设法引导学生将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然后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分母的质因数中逐步得出课文中最后的结论,从没有学生得出像我课堂中的结论。当时,我在进行教学设计中,我先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向“我(老师)”提问:“你怎么会想到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和5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呢?这个结论就只能在归纳推理中得出吗?”正因为有这样的换位思考,才产生了引导学生发现“分母能化成10、100、1000„„”这个“支架”的设计。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分别能化成一位、二位、三位„„小数,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对小数意义的理解,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教学起点,接下去的教学学生自然就会产生他要主动解决的问题:“怎样的分数的分母能化成10、100、1000„„呢?”这样,整个教学过程就能够水到渠成,自然成了学生“跳一跳摘苹果”,再“跳一跳摘苹果”„„的自主学习过程。

二、自主醒悟策略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都告诉我们一个十分深刻的道理:学生在自主积极思考之时,又不自觉地陷入思维过程的矛盾,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之下,他们自我调节、自我反思,从而柳暗花明、豁然开朗,这种自己“创造错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学习效果最好。

例2:《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的片段2:

师:请同学们自己写两个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先想想,怎样才能做到水平高,速度快?

4能化成有限小数,因为它的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5。2511生2:能化成有限小数,因为它的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和5。

40生1:…… 生x:我写的是3,实际上很简单,任意挑一些2和5乘起来当分母就行了,分子可以任意选。250(教师和学生热烈鼓掌。)

李老师也写一个,如果觉得李老师写的水平高,给我鼓鼓掌,鼓励一下。师写了一个:a,a是自然数。(学生们鼓起掌来)20a实20师:你们都觉得李老师写得水平高?是不是讨好我?说说理由。

生:因为20只含有质因数2和5,所以以20为分母的分数一定都能化成有限小数,李老师写的际上是把分母是20的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所有分数都写完了,所以我们觉得水平高。

师:那请同学们写一个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比一比,谁的水平高? 课堂上好多同学情不自禁地喊起来:学生们都赞成,并说了理由。师:真的没意见?再想想。

学生迟疑了一会儿,有学生陆陆续续地举起手来:不对!不对!

a。师:大家觉得水平高吗? 30a就能化成有限小数。30a师:是呀,可30明明有质因数3,为什么有时能化成有限小数呢?难道我们发现的规律错了吗?

30151生1:因为不是最简分数,实际上它是,是符合规律的。

230生:如果a代表15,生2: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的前提“一个分数”应该改为“一个最简分数”。学生们纷纷赞成。

这节课上后到现在已经近四年了,在一次出差的偶然机会,外地的一位老师竟然叫我为“当时我也没有醒悟过来,一直等到他解释后我才明白原来他听过我的课后,“

a”老师,30a”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30以致我姓什么他也忘记了。“最简分数”这个前提条件历来是学生学习后最容易遗忘的知识点之一,许多老师即使用了各种形式的练习或复习,学生的遗忘率还是特别的高,在考试中的出错率也往往是居判断题或选择题之首。据我了解,当年我借班上课的班级学生也很少人再在这个知识点上犯错误。为什么这位老师和学生能对这一过程记得如此深刻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反复的练习或强调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是被动的,而在教学设计时如果能考虑到让孩子们自主醒悟,采用能实现自我反馈的自主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这一完全处于主动地位的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往往使他们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三、自主排难策略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对某种问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之时,挑战困难将成为其自觉的行为。建构主义也十分强调具有个体意义建构的主动学习。它们给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启示就是:当遇到教学难点时,尽可能让它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进行。当学生有了兴趣,难点会在他的主动建构中迎刃而解。

例3:《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片段:(2004.12.27执教于浙江省第四次学科培训会)

师(出示一叠数码宝贝卡):小朋友,你们喜欢玩卡吗?这节课,李老师跟我们来一个数学玩法好不好?你们有没有发现每张卡上都有三个数,你任意读出其中一个数,然后回答老师一个问题,你回答对了,这张卡就属于你了。(下面教学投影出示每一张数码宝贝卡上的抵抗力、守备力、防御力的指数)

生1:150 师:150后一个数是几? 生1:151 众生评:恭喜你回答正确。(师奖励卡。)生2:750 师:750前一个数是几? 生2:749 众生评:恭喜你回答正确。(师奖励卡。)生3:480 师:480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生3:479和481 众生评:恭喜你回答正确。(师奖励卡。)生4:340 师:谁向他提一个问题?如果他回答对了,这张卡就是他的了,如果他不能回答,你负责教他,然后这张卡就是你的了。

生5:340后一个数是几? 生4:341 生5:恭喜你回答正确。(师奖励卡。)

生6:800 生7:800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生6:799和801 生7:恭喜你回答正确。(师奖励卡。)……

数数时,“9”临近的以及整百的拐弯处显然是学生数数的难点。平常的教学中,教师经常是花好多时间让学生练习数数,而学生却不是“累”了就是“困”了,难得看见他们有多少积极性,其结果也往往是会数数的懒得数数,不会数数的更怕数数。实践经验告诉我,如何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中,兴趣盎然地数数是我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课堂中,教师出示每个小朋友都非常喜欢的,却又常常偷偷摸摸背着老师玩的数码宝贝卡,此类游戏卡因为它的内容是学生喜欢的卡通形象,画面非常吸引人,他们常用这些卡片和同学作交换的条件得到什么好处或玩一种变相赌博的游戏而屡屡被老师禁止甚至没收。如今,卡片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出现,更妙的是它成了学习的工具,在如此“亲切”的学习材料下,孩子们的学习情绪、学习状态、学习兴趣、求知欲望马上达到了高潮,在“玩卡”的过程中,主要结合三个问题的回答,教学的难点也不知不觉地被他们主动克服。教学设计中采用如此材料,只有我们自己拥有一颗“童心”,才能够敏锐捕捉。记得当时许多老师听后,都对我这个学习材料发出感叹,真是“踏破铁鞋无处觅,得来全不费工夫”。

四、自主提升策略

教学设计的目标是追求有效教学。教学设计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教学的艺术,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技术。提高有效教学的根本,并不在于表面上的现代媒体的使用,其关键在于观念的更新和方法论的科学化。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只是建构主义理论出炉的一个催化剂,我们在实际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时,不应总将目光投在其技术背景上,而应关注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即如何来促进孩子们有个性化意义的学。

例4:《9加几》教学片段:(2004.12.3我区一位年轻教师执教的研讨课)课件出示:圈一圈,填一填。

□+□=□

□+□=□

学生先在作业纸上独立尝试练习,然后汇报自己是怎么圈的,教师借助课件非常漂亮、直观地演示“圈十”,并做了动态的移动处理,学生全神贯注、兴致很浓。然而当老师让学生回答算式时,绝大多数学生的列式是左图“10+4=14”,右图“10+5=15”。老师一筹莫展,一脸尴尬,不知如何处理。

这是课文中的一道练习题,原题中的填空并不是“□+□=□”,而是“9+5=□”与“9+6=□”。显然,课本中的练习其目的是用“凑十法”来解决计算问题,其思维层次远远不如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这位教师在教后反思时说,“原本以为这样的改动想提高一下学生的思维水平,再加上多媒体的演示应该不是问题,谁知是自搬石头打自己的脚。”其言下之意似乎还有学生的基础太差的客观原因。探讨中,一位教师给他建议说,“你应该先让学生列出算式,然后再圈十进行计算”。他的发言也几乎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赞同。当然,这位老师的建议确实能减少甚至避免学生会出现类似课堂中的错误,但是其建议的价值又何在?实际上,教师的“□+□=□”是他无意中的一种创造性的教学设计,关键的是他没有领会计算本身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这一《课程标准》理念,这也是新教材取消人为的“应用题”分类的一个明显变化。其实,当出现一幅情境图时,孩子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应该是“我在这幅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本来是一个很常见的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然而,由于教师潜意识中受长期以来的数学计算教学的“明算理,重练习”的教学习惯影响,以致造成了课堂教学中的失误。这样的练习,本无所谓课件演示,如果先让孩子说图意,提出问题,他的算式还会是“10+4=14”吗?更重要的是教师将计算教学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理念融入了课堂。我认为,那位提建议的老师与执教的教师所思考的方式仍然是一样的,即仅是从教师的角度考虑了教师怎样“教”的问题,而没有提升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学”的问题。许多老师碰到教学问题后的处理方式往往都是“头疼医头,脚痛治脚”,实际上,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还要研究“头”、“脚”为什么要这样“医治”就能解决“痛苦”的问题,迈出这一步关键就是先进行“移位思考”,再从理念上为孩子们的自主发展而提升。

在我经过行动研究后探索、反思的教学设计的四个策略与案例之中,几乎没有强调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等高投入技术的支持,因为我认为,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还是思维方式的革命。众多的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在学校教学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同样可以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有效的教学设计。我也坚信:心灵沟通式的、创造性的教育活动最终是由使用机器的人——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归根结底,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充分重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学会“移位思考”,即在教学设计中把自己当作学生来思考,包括两个层面:①我应该怎样学,为什么要这样学?②这个内容虽然老师没有教过,但是如果让我来教其他同学,我会怎样教,为什么要这样教?只有我们把自己当作孩子来思考,我们才会真正创造出适合人发展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盛群力,现代教学设计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2003重版)。(本文发表于2005年《小学青年教师》第5期)

第二篇:在教学中探索在研究中成长

在教学中探索在研究中成长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教师的角色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今天的教师从课程角度看,是课程的实施者、建设者;从学生成长角度看,是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心理的护导员;从专业发展角度看,是理论的学习者、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教师自身成长与专业发展已成为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

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现象,有的教师会关注发生在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有的教师会不经意地让这些鲜活而生动的教育事例一晃而过。教学研究就是教师在理论的指导下,以研究的视角看待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善于观察、思考发生在工作中的现象,梳理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开展研究,形成成果。有了对教学研究的兴趣,教师的职业生涯会更加有滋有味。

教学研究就在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工作之中。课堂是师生学习、交流、互动的“小舞台”,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从理想课程到文本课程,再到实施课程,存在着一定的落差,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思想与要求,如何将课程目标的要求细化落实到课堂教学目标之中,如何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方式,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人,如何发挥过程性评价的诊断、激励功能等等,都是在课程实施与建设过程中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也是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教育需要在改革中新生,教学必须在创新中前行。

校本研究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方式。校本教研需要开展实证研究,由经验走向科学。学科课程纲要的编制、基于标准的教学、课堂观察、教学方法优化、发展性评价、精品课程的建设等,都是校本教研很好的项目,教师应该在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通过“在教学中探索、在教研中成长”形成的教研共同体,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社区”。在社区里,教师交流与研讨、合作与分享,志同道合、自由自在、其乐融融,这也许就是教师快乐而多彩的人生。

第三篇:对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和实践探索

对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和实践探

索 [1000字]

对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和实践探索

——以《世界气候》一课教学设计为例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 陈玲(215021)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预先谋划,事先设计。现代教学尤其注重设计,科学的教学设计,既是体现教育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和预习性所必需,又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地理教学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形成地理教学艺术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研究和掌握课堂教学设计,是抓好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在长期的思考和实践探索中,本人对初中地理教学设计形成了一些想法,归纳如下。

一、教学设计的整体性策略

1、对教材的整体性把握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素材,但不是唯一的标准和依据。教师要在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开启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的原则上,敢于重组教材、优化文本,科学合理地对教材的编排顺序、详略、深浅等作出适当的取舍、加工和提炼等处理。对于《世界的气候》一课,在教学设计时先要把握这部分内容在七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要把握这部分内容在第三章《天气和气候》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还要对这一节教材内容的安排顺序、内容详略、知识深浅、时效性和地区性等作出判断和把握。在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对这一课教材中的三个标题“气候的地区差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顺序和内容进行创造性地重组,将《世界的气候》一课设计成以下四个主要环节。

环节一:看一看,说一说:世界气候真重要。

环节二:辨一辨,比一比:天气气候有差异。

环节三:找一找,写一写:复杂气候有规律。

环节四:望一望,听一听:世界气候共关心。

2、对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把握

教师首先要把握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总体目标。《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第一句话就写到:“深信: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

所必需”。第二句话写到“意识到: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对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首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其次是培养基本的学习地理的素质:学会欣赏现实中的景观,学会理解世界事物的背景,为学生长远发展做铺垫。

教师在把握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在具体的章节教学设计时,要准确把握《地理课程标准》,设定科学合理的三维教学目标,目标具体明确,在过程中可观察和可检测。《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犹如造房子:“知识与技能”目标就象打地基,“过程与方法”目标就象砌房子,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象营造温馨的家。在《世界的气候》的教学设计时,可以先确定这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气候这一自然要素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存带来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感到有趣和震撼,培养他们探索和研究自然的热情,学会反思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必须有“知识和技能”目标作铺垫。在这一课中,“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学生要学会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正确描述气候,认识世界气候的复杂性和地区差异性,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能使“知识和技能”升华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联系纽带就是“过程和方法”。本节课通过设计“看一看、说一说、辨一辨、比一比、找一找、写一写、望一望、听一听”等多种学习方式,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等过程使本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得以达成。

二、教学设计的图像化策略 学习地理与学习其他学科不同,除了学习文字系统以外,尤其要重视对“图像系统”的学习。因为图像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理图像也被称为“地理学第二语言”,地理图像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纳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是文字所无法替代的。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注意地理图像的选择和使用,注重对学生看图、析图、填图、绘图、忆图等能力的培养,真正发挥图像激趣、启智、感美、育德等多方面的功能,使地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地理课程标准》中也建议教师:多用图像,多设计活动。对于图像的设计,总体要求是主题鲜明,内容精炼科学,形式生动美观,便于学生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尤其要注意地理图像的多样化和多效性两大策略。

1、图像多样化策略 由于地理图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景观图、示意图、地图、空白图、统计图、对比图、图表等多种图像形式。所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精心选择恰当、新颖的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各种地理能力。

在《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中,可以准备的图片包括受气候影响明显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图、关于气候的新闻热点图像、世界气候分布动画效果图、气温曲线图、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天气气候关系示意图、山地示意图、气候漫画图、气候类型分类表等多种地理图像。例如:受气候影响明显的陆地景观图,可以是热带雨林景观,寒带冰雪景观,沙漠景观,草原景观等美观图片。也可以是受气候影响而具有代表性的服饰和建筑景观图,如阿拉伯白色长袍、印度沙丽、中国藏袍等服饰图片和平顶房、斜顶房、竹楼、窑洞、冰屋等建筑图片。又如:社会热点中关于气候的新闻图片,可以是马尔代夫的水下内阁会议图、尼泊尔的山顶内阁会议图,关于家乡气候异常的新闻报道图片等。课堂实践证明:多样化的图片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丰富学习的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

2、图像多效性策略

图片的多样化是为了达到多样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收集挑选好多种多样的图片后,教师需要进一步设计如何使用这些图像,在什么时间呈现,用什么方式呈现,呈现时需要配上怎样的问题,你期望利用此图像达到怎样的效果等。总之,围绕图像开展教学,是为了发挥图像的以图激趣、以图记文、以图释理、以图反馈等多方面效果。为了突破教学中的某一难题,还可以发挥图像的示图引题,读图思题、析图议题、忆图结题,变图设题等多重效果。

在《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的第一环节中,为了让学生领悟到“世界气候真重要,美妙景观它塑造,日常生活和生产,样样都受它影响”的主题,先呈现一些精美的景观图,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带给学生一些启发,再引导他们说说气候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能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形成一个高潮,学生积极性高涨,感悟比较深刻。在第二环节中,通过自己设计的大小圆

图像,反映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图,既较好地复习了前面学过的天气的概念和特点,又自然地引出了新学的气候的概念及特点,也帮助了学生加深理解两者的区别与联系。第三个环节是教学的重难点,更是依靠《世界气候的分布动画图》《气温变化曲线图》《各月降水柱状图》等图像将世界复杂气候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等将重难点一一突破。环节四中的图片起到了引领学生开阔视野,关注社会,提升情感的作用。

三、教学设计的生活化策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大力主张学校教育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他强调:“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是动态的,也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他还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样的理念恰好与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相一致。

我们培养的学生每时每刻都处在一个社会生活的环境中,他们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可避免地会面对现实生活,都要增强生存与生活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不断地感悟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情感,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很好地认识生活、适应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和创造生活,从而真正体现地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在《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中生活化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的图像生活化,如生活中的景观图,生活中的新闻图像等。

2、借助的经验生活化,用生活经验来突破学习内容,如用“晒晒你的衣柜”引导学生说说不同季节的穿着,以此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

3、呈现的案例生活化,把社会热点“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等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4、设计的问题生活化,如“你感受到气候变暖对你生活带来的影响吗?”“作为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来应对气候的变化呢?”。

5、师生关系的生活化,如课堂内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

四、教学设计的互动性策略

《国家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相应的《初中地理》新教材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突破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以前“教师一言堂、满堂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授课方法。新教材,新教法,突破点是让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真正“动”起来。变过去课堂教学“师一生”的单向传递为现在“师一生”、“生一生”、“生一机”、“生一本”之间的多向交流,构建“多元互动”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紧密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态,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始终在观察、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努力激活学生主体,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启发学生思维,并随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达到和谐高效的课堂效果。

为了达成这种效果,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尤其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学生参与的广度,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课堂学生参与的深度,让学生的多种感官进入活动状态,并取得活动的有效和高效。

3、课堂学生参与的自觉度,课堂内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状态的保持程度,及向课外延伸的自主学习的热情程度。在教学设计时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多样的学习活动等方面,使课堂真正“动”起来。

在《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互动活动。

1、“生—机”互动活动的设计: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阅读课件中呈现的关于气候的图片和文字,思考讨论课件中呈现的关于气候的各种问题,查找指出课件中复杂难找的气候分布规律,完成课件中空缺的反馈练习题等。

2、“生—生”互动活动的设计: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同一情况下以不同方式体验所学知识时,学习效果最佳。通过设计“看一看、说一说、辨一辨、比一比、找一找、写一写、望一望、听一听”、“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个体和群体都动起来。

3、“生—本”互动活动的设计:教材是学生主要的学习资料,教材中哪些内容要划出重点,哪些活动题要记下答案,哪些要朗读记忆等都应事先考虑,使学生在多媒体现代技术教学的课堂上,也能很好地与教材有互动效果。

4、“师—生”互动活动的设计:包括注重师生之间的问候礼节、讲究师生之间知识的交流方式、提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五、教学设计的激励性策略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

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为了在课堂上更好地发挥激励的作用,教师事先在教学设计时,应认识到激励性策略的重要性,并注意采取以下一些激励措施:

1、激励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激励使优等生更加出类拔萃,使后进生重新找回自信,对学习鼓起热情,使中等生受到重视,学习积极主动。

2、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可以是语言的激励,如:“加把劲”,“努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不要紧,请坐下再思考,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回答出来”等。也可以是体态表情的激励,如:点头表示同意、赞同、肯定;侧头表示关注、倾听、感兴趣;微笑、鼓掌等。还可以是物质的激励,如:发放笑脸卡,奖状,小奖品等。

3、激励应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学生课前的准备、听课、课堂训练、课后作业等多方面。

4、调动教师、学生、家长不同层面的激励,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世界的气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采取了多方面的激励措施,其中最大的亮点是“笑脸卡”的发放。由于考虑到气候内容的学习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所以事先准备好了一些“笑脸卡”,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适量地进行发放,并对个人、小组、班级的“笑脸卡”数量进行比赛。教学实践证明,小小的“笑脸卡”发挥了极大的魅力,推动了教学的和谐高效,也赋予了师生很大的幸福感受。

总之,课堂教学设计是为了支持有效的学习而预先对教学所进行的规划与组织,是对学生学习业绩的解决方案或措施而进行策划的过程。它是一种改进教学的艺术,也可称为“教学策划”。它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值得去探讨它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教师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所以,对教学设计的思考和实践值得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2010年4月8日

荐高一地理教案荐初中地理教案荐初一

案荐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荐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全册教学设计 [1000 [1000

[1000

(精选字]

字字字

文]

]

])

范 [1000

第四篇:对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和实践探索

对初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和实践探索

——以《世界气候》一课教学设计为例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 陈玲(215021)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预先谋划,事先设计。现代教学尤其注重设计,科学的教学设计,既是体现教育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和预习性所必需,又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地理教学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形成地理教学艺术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研究和掌握课堂教学设计,是抓好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在长期的思考和实践探索中,本人对初中地理教学设计形成了一些想法,归纳如下。

一、教学设计的整体性策略

1、对教材的整体性把握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素材,但不是唯一的标准和依据。教师要在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开启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率的原则上,敢于重组教材、优化文本,科学合理地对教材的编排顺序、详略、深浅等作出适当的取舍、加工和提炼等处理。对于《世界的气候》一课,在教学设计时先要把握这部分内容在七上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要把握这部分内容在第三章《天气和气候》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还要对这一节教材内容的安排顺序、内容详略、知识深浅、时效性和地区性等作出判断和把握。在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对这一课教材中的三个标题“气候的地区差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顺序和内容进行创造性地重组,将《世界的气候》一课设计成以下四个主要环节。

环节一:看一看,说一说:世界气候真重要。环节二:辨一辨,比一比:天气气候有差异。环节三:找一找,写一写:复杂气候有规律。环节四:望一望,听一听:世界气候共关心。

2、对教学目标的整体性把握

教师首先要把握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总体目标。《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第一句话就写到:“深信: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 1 所必需”。第二句话写到“意识到: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对整个初中阶段的教学,首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其次是培养基本的学习地理的素质:学会欣赏现实中的景观,学会理解世界事物的背景,为学生长远发展做铺垫。

教师在把握总体目标的基础上,在具体的章节教学设计时,要准确把握《地理课程标准》,设定科学合理的三维教学目标,目标具体明确,在过程中可观察和可检测。《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犹如造房子:“知识与技能”目标就象打地基,“过程与方法”目标就象砌房子,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象营造温馨的家。

在《世界的气候》的教学设计时,可以先确定这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气候这一自然要素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生存带来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感到有趣和震撼,培养他们探索和研究自然的热情,学会反思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必须有“知识和技能”目标作铺垫。在这一课中,“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学生要学会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正确描述气候,认识世界气候的复杂性和地区差异性,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能使“知识和技能”升华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要联系纽带就是“过程和方法”。本节课通过设计“看一看、说一说、辨一辨、比一比、找一找、写一写、望一望、听一听”等多种学习方式,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等过程使本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得以达成。

二、教学设计的图像化策略

学习地理与学习其他学科不同,除了学习文字系统以外,尤其要重视对“图像系统”的学习。因为图像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理图像也被称为“地理学第二语言”,地理图像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纳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是文字所无法替代的。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注意地理图像的选择和使用,注重对学生看图、析图、填图、绘图、忆图等能力的培养,真正发挥图像激趣、启智、感美、育德等多方面的功能,使地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运用,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地理课程标准》中也建议教师:多用图像,多设计活动。对于图像的设计,总体要求是主题鲜明,2 内容精炼科学,形式生动美观,便于学生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尤其要注意地理图像的多样化和多效性两大策略。

1、图像多样化策略

由于地理图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景观图、示意图、地图、空白图、统计图、对比图、图表等多种图像形式。所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精心选择恰当、新颖的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各种地理能力。

在《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中,可以准备的图片包括受气候影响明显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图、关于气候的新闻热点图像、世界气候分布动画效果图、气温曲线图、各月降水量柱状图、天气气候关系示意图、山地示意图、气候漫画图、气候类型分类表等多种地理图像。例如:受气候影响明显的陆地景观图,可以是热带雨林景观,寒带冰雪景观,沙漠景观,草原景观等美观图片。也可以是受气候影响而具有代表性的服饰和建筑景观图,如阿拉伯白色长袍、印度沙丽、中国藏袍等服饰图片和平顶房、斜顶房、竹楼、窑洞、冰屋等建筑图片。又如:社会热点中关于气候的新闻图片,可以是马尔代夫的水下内阁会议图、尼泊尔的山顶内阁会议图,关于家乡气候异常的新闻报道图片等。课堂实践证明:多样化的图片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丰富学习的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

2、图像多效性策略

图片的多样化是为了达到多样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收集挑选好多种多样的图片后,教师需要进一步设计如何使用这些图像,在什么时间呈现,用什么方式呈现,呈现时需要配上怎样的问题,你期望利用此图像达到怎样的效果等。总之,围绕图像开展教学,是为了发挥图像的以图激趣、以图记文、以图释理、以图反馈等多方面效果。为了突破教学中的某一难题,还可以发挥图像的示图引题,读图思题、析图议题、忆图结题,变图设题等多重效果。

在《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的第一环节中,为了让学生领悟到“世界气候真重要,美妙景观它塑造,日常生活和生产,样样都受它影响”的主题,先呈现一些精美的景观图,吸引学生的兴趣,也带给学生一些启发,再引导他们说说气候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能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形成一个高潮,学生积极性高涨,感悟比较深刻。在第二环节中,通过自己设计的大小圆 3 图像,反映天气与气候的关系图,既较好地复习了前面学过的天气的概念和特点,又自然地引出了新学的气候的概念及特点,也帮助了学生加深理解两者的区别与联系。第三个环节是教学的重难点,更是依靠《世界气候的分布动画图》《气温变化曲线图》《各月降水柱状图》等图像将世界复杂气候的分布规律、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等将重难点一一突破。环节四中的图片起到了引领学生开阔视野,关注社会,提升情感的作用。

三、教学设计的生活化策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理论,大力主张学校教育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他强调:“生活就是教育的内容,是动态的,也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有利于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他还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样的理念恰好与当前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相一致。

我们培养的学生每时每刻都处在一个社会生活的环境中,他们将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可避免地会面对现实生活,都要增强生存与生活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不断地感悟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情感,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又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很好地认识生活、适应生活、欣赏生活、享受生活和创造生活,从而真正体现地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在《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中生活化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的图像生活化,如生活中的景观图,生活中的新闻图像等。

2、借助的经验生活化,用生活经验来突破学习内容,如用“晒晒你的衣柜”引导学生说说不同季节的穿着,以此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

3、呈现的案例生活化,把社会热点“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等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4、设计的问题生活化,如“你感受到气候变暖对你生活带来的影响吗?”“作为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来应对气候的变化呢?”。

5、师生关系的生活化,如课堂内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

四、教学设计的互动性策略

《国家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和相应的《初中地理》新教材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选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地理教学改革的突破口,突破 4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以前“教师一言堂、满堂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授课方法。新教材,新教法,突破点是让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真正“动”起来。变过去课堂教学“师一生”的单向传递为现在“师一生”、“生一生”、“生一机”、“生一本”之间的多向交流,构建“多元互动”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紧密围绕着学生的学习状态,采取灵活多变的措施,在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始终在观察、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努力激活学生主体,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启发学生思维,并随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达到和谐高效的课堂效果。

为了达成这种效果,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尤其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学生参与的广度,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2、课堂学生参与的深度,让学生的多种感官进入活动状态,并取得活动的有效和高效。

3、课堂学生参与的自觉度,课堂内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状态的保持程度,及向课外延伸的自主学习的热情程度。在教学设计时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多样的学习活动等方面,使课堂真正“动”起来。

在《世界的气候》教学设计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互动活动。

1、“生—机”互动活动的设计: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阅读课件中呈现的关于气候的图片和文字,思考讨论课件中呈现的关于气候的各种问题,查找指出课件中复杂难找的气候分布规律,完成课件中空缺的反馈练习题等。

2、“生—生”互动活动的设计: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同一情况下以不同方式体验所学知识时,学习效果最佳。通过设计“看一看、说一说、辨一辨、比一比、找一找、写一写、望一望、听一听”、“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个体和群体都动起来。

3、“生—本”互动活动的设计:教材是学生主要的学习资料,教材中哪些内容要划出重点,哪些活动题要记下答案,哪些要朗读记忆等都应事先考虑,使学生在多媒体现代技术教学的课堂上,也能很好地与教材有互动效果。

4、“师—生”互动活动的设计:包括注重师生之间的问候礼节、讲究师生之间知识的交流方式、提升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

五、教学设计的激励性策略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 5 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为了在课堂上更好地发挥激励的作用,教师事先在教学设计时,应认识到激励性策略的重要性,并注意采取以下一些激励措施:

1、激励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激励使优等生更加出类拔萃,使后进生重新找回自信,对学习鼓起热情,使中等生受到重视,学习积极主动。

2、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可以是语言的激励,如:“加把劲”,“努力”,“看谁做得又快又好”,“不要紧,请坐下再思考,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回答出来”等。也可以是体态表情的激励,如:点头表示同意、赞同、肯定;侧头表示关注、倾听、感兴趣;微笑、鼓掌等。还可以是物质的激励,如:发放笑脸卡,奖状,小奖品等。

3、激励应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学生课前的准备、听课、课堂训练、课后作业等多方面。

4、调动教师、学生、家长不同层面的激励,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世界的气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采取了多方面的激励措施,其中最大的亮点是“笑脸卡”的发放。由于考虑到气候内容的学习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所以事先准备好了一些“笑脸卡”,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适量地进行发放,并对个人、小组、班级的“笑脸卡”数量进行比赛。教学实践证明,小小的“笑脸卡”发挥了极大的魅力,推动了教学的和谐高效,也赋予了师生很大的幸福感受。

总之,课堂教学设计是为了支持有效的学习而预先对教学所进行的规划与组织,是对学生学习业绩的解决方案或措施而进行策划的过程。它是一种改进教学的艺术,也可称为“教学策划”。它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值得去探讨它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教师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所以,对教学设计的思考和实践值得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2010年4月8日

第五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

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多年的来教改之后,我们的课堂教学现状已有所改观。课堂上,空泛的教材,机械的作业,几乎成为学生唯一的信息源,它们远离生活情境,缺乏情感,单调枯燥,在老师的强迫下单向地传输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往往很少沟通,缺乏合作,很少有理解与帮助。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是空泛的,缺乏策略的。表现为:多灌输式,少启发探讨;学习中所体现的或能训练的思维过程大多是低质的,最终获得的知识往往死记硬背,常常因不能有效迁移而无法灵活应用„„

长期以来,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了“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的设想。我们想通过关注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与解决,课堂教学中,研究相关的策略与方法,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二、课题的分析

“问题设计”指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问题设计,问题既是教学的内容,也是教学的手段,它包括教师的问题和学生的质疑。

1)教师的问题指的是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为启发促进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交流与合作而设计的问题。

2)教师的问题设计贯穿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既有主问题的设计,也有解决问题时的追问,提问要有层次和梯度;既有预设的问题,也有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

3)问题的设计也可以是学生主动学习产生的疑问。

4)问题的设计还包括语言的表述和问题提出的时机。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要准确、简练,有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问题设计的策略”指的是教师教学设计中为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而采取的相关的办法与措施。它包括:

(1)“问题设计”的依据与出发点;(2)问题设计的原则与方法;(3)问题解决的方式与方法;(4)问题解决的反馈与评价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根据已有的经验和体验,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动机、闪趣、情绪等非智力因素都不再是与教学无关的东西,而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思路

本课题研究目标:研究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策略,以及问题解决的方法,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

本课题研究思路:

1、以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为主线带动课堂教学设计研究和课堂教学实施研究

2、以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研究意识的形成研究水平的提升。

五、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研究的重点:利用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有效的问题设计策略,解决课改中遇到的难题,提高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能力,积极推进我校各学科的课程改革。

研究的难点:以课堂为主阵地和切入口,研究新理念下的问题设计新策略,把课程标准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把实践与研究融为一体,使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积累经验,及时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重组修正,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六、研究的方法、措施及原则。

(一)、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研究前,要对学校目前各学科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弄清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的策略;在研究过程中,要及时发现研究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发现有效而又典型的经验及时总结推广。

2、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有关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更新教育观念,借助理论经验,指导课题研究。

3、实践研究法:在理论指导下,强调实践和探索,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及时提炼经验、摸索规律。实施过程中碰到实际问题,可以修改方案,调整目标。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及时推广研究成果。

(二)、研究措施:

1、作为研究者把课堂实践、教学实录、课堂反思作为课题的主要研究方式,做到课题研究常规化,制度化。每次课题研讨,提前确定研究主题,理论先行,实践尝试,交流提高,增强参与研究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争取教育专家理论指导与现场点评,研究过程中及时向教研室汇报情况,及时得到指导。

2、注重学习、培训与交流。结合课题研究坚持组织专题学习,培训与交流。定期发放学习资料,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3、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改进,在实践中提高。

1)人人讲课堂教学比武。每期一次课堂大比武活动,以课例研究带动课题研究,为教师提供学习、实践、交流、锻炼、展示的舞台。

2)认真开展典型课例研究。领导随即推门听课、教研组内研究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诊断式课例研究等。

3)积极组织专题研讨。召开定期专题研讨会。4)论文、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等评比活动。

(三)研究原则:

1、目标性原则:课题研究要围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目标来开展研究。

2、方向性原则:课题研究要落实教育方针,着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师素质,把研究与落实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3、针对性原则:问题设计研究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学科教学的特点,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要针对课堂实际的需要。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起动阶段(撰写课题方案)

2、实施研究阶段(定期交流研讨,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完成中期成果报告,积累课题研究过程资料)

3、提高推广阶段(总结推广研究成果)

八、预期成果:

1、收集、整理各阶段的实践研究资料,撰写相关教学科研论文,送各级学会参评并获奖。

2、择优编辑教师个人在课题研究过程形成的各种成果,并制订成册,在校内推广。

3、提练问题设计及解决的各种实施策略,形成可推广的科研成果。

4、教师研究意识增强,骨干教师研究水平提升,课堂教学成熟起来,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

下载从行动研究中探索教学设计的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行动研究中探索教学设计的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的研究(共5则)

    “有效教学行动策略研究”实验实施方案 有效教学研究是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从杜威到布卢姆,从斯金纳到加涅都非常重视对有效性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研究教学案例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研究》教学案例 课堂上的“糖果雨” ——赏识激励在提高课堂有效性中的尝试与运用 【设计理念】: “赏识教育”的理论渊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估算教学中的困惑和策略研究(大全)

    估算教学中的困惑和策略研究 温岭市大溪镇中心小学 朱君棋 摘要:估算教学让我们觉得有很多的困惑,比如学生的“先算后估”、“估算速度慢于精算速度”以及“估算方法疑惑不已......

    高中生物学案中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高中生物学案中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发布:刘晓东时间:2011-1-15 9:34:54来源:宁夏教研网点击:647 讨论:0 《高中生物学案中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石......

    学生自主性学习策略研究的探索

    学生自主性学习策略研究的探索 南陈集中心小学 徐素青 一、 背景分析 在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时代,教育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现行学校的首要......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指导策略探索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指导策略探索 贵阳市城西小学 宋再荣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影响整节课教学效果的关键一步。教师如果能......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习策略的优化研究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习策略的优化研究》课题中期论证报告 (2011-04-19 14:55:16) 转载▼ 标签: 分类: 教育科研 中期论证报告 杂谈 一、课题研究进展: 自课题申报后,本课题组成......

    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策略研究

    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策略研究 一、研究的缘由 信息技术对当今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对思想品德教学而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课程中的知识,社会要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