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文教学设计:××不在家
作文教学设计:××不在家 作者:义蓬二小陈林军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淡化文体意识,倡导自由表达,强调习作“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本文设计力求体现《课程标准》的这种精神,凸显学生作文的“真情”和“立意”
二、设计目的:
是准对学生作文中叙事虚假,感情勉强这种现象,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习作定势,多角度地去认识事物,多层面地进行回忆、想象、分析、思考,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寻找最适合这个题目的内容,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抒发最诚挚的情感。使学生的作文记事真实,抒情真挚;使学生的作文在“真”与“情”这一层面有所突破,在“立意”这一层面上一个台阶。
三、所用时间:本人公开课中用了一教时,(实际可用二教时)
四、所教年级:三年级
五、过程策划:
(一)忆——经历再现,引发真情
1、谈话引入:
(1)师:同学们,我知道你们都有一个温馨的家,有的与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有的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们关心着我们,爱护着我们,是我们最亲近的人,谁来说说你和谁生活在一起?(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上、下式板书: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师:与他们在一起,有时也难免有点烦。如果碰巧有一天他们都不在家(在前一组词的左侧板书:不在家)你们的心情会怎样呢?(学生说),(估计会有两种意见,一种是爸爸妈妈在家好,一种是爸爸妈妈不在家好)
2、实话实说:
(1)师:谁能从一件具体的事例,说明是爸爸妈妈在家好?还是不在家好?(学生各抒己见)认为爸爸妈妈不在家好的同学,请先用具体的事例说说理由。
学生可能只会说一些比较笼统的原因,而少有具体的事例,如:a因为爸爸妈妈在家时,很少有玩的时间;b爸爸妈妈在家时不自由;c妈妈太爱唠叨了,麻烦得很等等。
此时教师及时地引导学生,要求把具体的某一件事例有序地说清楚,如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以及你想些什么,相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等等。(板书:事情起因—发展—结果,你所想的,你想说的)
(2)师:现在,认为爸妈在家好的同学来发言,请先用具体的事例,说说为什么爸爸妈妈在家好?
学生也可能只会说说一些比较笼统的原因,而少有具体的事例,如:a爸爸妈妈在家,他们做好了所有的事,什么也不用我操心;b爸爸妈妈在家既热闹又有趣;c爸爸妈妈在家我胆子大,什么都不怕。
此时教师仍需要及时地引导学生,要求把具体的某一件事例有序地说清楚(方法同上)。师:看来,爸爸妈妈不在家时,你们有的人很轻松、自由,也有的人遇到了一些麻烦事,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深有感触。一方面,老师同情你们的境遇;另一方面,又为爸妈对你们所付出的爱而感动,他们这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啊。当然,如果他们能再考虑一下方法,与你们多交流交流,那就好了。
3、闭目回忆
师:每一个人的经历不一样,感觉也不一样,让我们回忆爸爸妈妈或其他你最亲近的人,不在家时的经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伴着音乐,把你最亲近的人不在家的那种感受回忆一遍;把你最亲近的人不在家,发生的一件记忆犹新的事回忆一遍。(播放一段轻音乐——《母亲的爱》。)
(二)说——开拓思路,吐露真情 1.小组交流。
师:把刚才回忆中感受,真实、具体地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就怎么说;把最亲近的人不在家发生的事情,在小组里说说,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做到说真话,吐真情。(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2.集体交流。
师:好,接下来,同学们把你的感受和发生的事讲给全班同学听听。其他同学可以围绕他是否把某一次经历较深的事例表达清楚、具体,进行补充、评议。①谁愿意讲讲让你感受最深的人是谁?他(她)为什么令你感受最深?(个人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评议)②谁愿意讲讲他们不在家时,你的感受是什么?(个人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评议)③谁愿意讲讲他们不在家时,发生的一件与你有关的事?说说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怎么样?(个人发言,其他同学补充、评议)④谁愿意讲讲当时你心里怎么想的,想说些什么?或是其他方面的内容?
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讲得生动、精彩,能把感受最深的情节,具体地、形象地描述出来,令听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写——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习作导入。
还有许多同学要讲,可由于时间关系,这样吧,请你提起笔,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写下他们不在家时,发生的影响最深的事和你的感受,体裁不限,怎么想就怎么写,做到把真实的事写具体,把心里的感受写下来,把你相对他们的说的话也可以写下来。
2.学生进行作文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品——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1、师读例文。(下附:“爸爸妈妈不在家”范文)
2、小组评析。写好了读,让小组的同学评议:有没有把事情表达具体,有没有抒发你的真实感情。
3、集体评析。投影仪出示几个学生的习作,让全班同学评议。
4、小结延伸。同学们,作文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小朋友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自己改一改,抄一抄,贴在教室的习作园地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六、特色提示
1.减少束缚,引导自由表达。教者一改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命题→讲解习作要求和文体结构→提供范文,分析写作方法→模仿范文进行习作),打破框框,淡化文体意识,把习作指导渗透在作前谈话、作后点评之中,学生在自然而然的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无拘无束、敢说过写、自由奔放地进入习作状态。
2.诱发兴趣,引导真情表达。习作也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流露、交流的需要。教者注重在教学之中通过“谈话引发→闭目回忆→互谈感受(说与写)→品读交流”等形式,引发学生情感兴奋,开启学生心扉,引吐内心真情,确实把课堂当作一种情感体验与交流的场所,把习作当作情感倾诉与交流的需要,真正做到“为情而造文”,使“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的作文宗旨得以实现。)
3.题目半成,留有余地。题目没有规定写“爸爸妈妈不在家”而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现,是为了给一些单亲家庭或没有爹娘的孩子留有余地,给他们多一些选择,多一些人文关怀。
作文教学设计:礼物
作者:河庄镇小鲁小霞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学生习作必须回归生活。本课教学选择的话题“礼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事,使学生易于捕捉到写作材料,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能讲真话,抒真情。
二、设计目标
1、能回忆生活,从亲身经历中选取写作素材。
2、能以“礼物”为话题写一件事,写出真情实感。
三、所用时间
本课教学共计60分钟,大致分为三个时段:指导选材30分钟,学生写作20分,讲评10分钟。
四、所教年级
五年级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的天气真好,太阳出来了真让人高兴,老师想为大家唱首歌,你们想听吗?
2、师生互赠礼物。
(1)教师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后,学生鼓掌。
(2)引题:谢谢大家的掌声,你们的掌声鼓励了我,使我充满了信心,相信这节课我们一定能合作得非常愉快。同学们,刚才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歌,大家送给我热烈的掌声,其实我们已经交换了一份礼物。(板书:礼物)
(二)指导选材
1、理解“礼物”的内涵。
(1)同学们,你觉得“礼物”代表什么?
(指四———五名学生说说)
(2)过渡:对,礼物能传递人间的亲情、友情,它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心贴得更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意更加深厚。每一份礼物都表达着一份心意,每一份礼物都藏着一个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聊聊礼物的故事吧!
2、说说礼物的故事
(1)同桌交流
同学们,请你回忆一下,你曾经收到过什么礼物?或者送出过什么礼物?把你经历的事和同桌交流一下。
(2)说说收到的礼物
①我们先来聊聊收到的礼物。(板书:收到)谁来说说你的故事?
(引导学生从收礼的时间、对象、内容上多角度说,说清一件事的主要内容。)
时间:生日、节日、其他(生病、离别、做客……)
礼物对象:同学、朋友、长辈、亲戚、父母……
内容:吃的、穿的、用的、玩的……
②层层拓展:
a、你收到过自己非常喜爱的礼物吗?(板书:非常喜爱)
b、你是否收到过意想不到的礼物?(板书:意想不到)
c、你收到过梦寐以求的礼物吗?(板书:梦寐以求)
d、教师补充事例:《教师节的礼物》
每年的教师节是我最开心的日子,因为我总会收到学生的礼物,今年也不例外。我收到了许多礼物,最多的还是贺卡。这些贺卡有的是学生精心选购的,有的是亲手制作的,每张贺卡上都写满了对我的祝福,这些贺卡我一张也舍不得丢掉,我把它们放在办公桌的抽屉里,空闲时翻一翻,看一看,心里总觉得美滋滋的。这时候,我就会想:做老师真好,做老师真幸福。
e、在你收到的礼物中,有没有什么礼物被你好好保存着?(板书:精心保存)
(以上a、b、c、e环节,教师随机追问,重点从礼物蕴含的情意及喜爱的理由、表现上进行挖掘。)
(3)说送出的礼物
①拥有是快乐的,付出也是美好的,下面我们来聊聊送出的礼物,谁来说说你的故事?(板书:送出)
(教师点评,随机引导学生说出如何精心准备礼物,怎样送出礼物,送出后对方和自己的表现、心情)
②拓展礼物的范围:你觉得礼物必须是一件东西吗?说说你的见解。
③对,礼物并不一定是一件实实在在东西。比如刚才老师送给大家的歌声,你们送给我的掌声,甚至一句祝福、一声问候、一个电话都能作为礼物。这样的礼物往往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你们送过这样的礼物吗?
④小结:听了那么多礼物的故事,让人觉得礼物真是件好东西。的确,有位诗人就曾这样说过:“礼物是一缕冬日的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心田;礼物是一丝柔柔的春风,吹走了心中的烦恼;礼物是一条涓涓的溪流,唱响了深情的赞歌;礼物更是一杯芬芳的美酒,陶醉了我们的生活。”
(4)说其他的礼物
①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非常希望拥有但还没有得到的礼物?(板书:期盼)
(教师了解为什么想得到这样的礼物?打算怎样得到它?如何对待它?)
②同学们有没有打算送但还没有送出的礼物?(板书:未送)
(教师了解原因,鼓励学生大胆送出礼物,敢于表达自己的心意。)
(三)学生写作
1、提出写作要求:
礼物的故事多得说也说不完,那么就让我们拿起笔写下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印象深刻的关于礼物的事,请写出礼物的由来,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真实感受。大家可以以“礼物”为题,也可以另起一个漂亮的题目,希望大家的题目和文章能像大家的故事一样丰富多彩,精彩生动,给大家20分钟时间。
2、学生起草,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评议习作
请三至四名学生读习作,其余学生担任评委,说说同学写的作文有什么成功之处,你想给他什么建议。(引导学生从选材是否新颖独特,构思是否巧妙,表达是否生动等方面进行点评。)
附:学生作文题目《特别的礼物》、《珍贵的礼物》、《惊喜》、《昂贵的礼物》、《一颗钻石》、《一副手套》、《一个甜蜜的吻》、《这样的礼物我喜欢》、《礼物,我想对你说》。
(五)欣赏教师下水文:《一份珍藏的礼物》
六、预设效果
能以“礼物”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话题,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捕捉到各种各样的写作材料,使人人找到自己要写的内容,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七、特色提示
1、选题生活化。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收到许多礼物,或是节日礼物、生日礼物,或是某种特定情况下赠送的礼物,“礼物”这个话题源于学生的生活,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关于礼物的亲身感受,都经历过礼物带来的喜悦,感受过礼物的传递的情意。因此,这样的话题使学生有亲切感,大脑中有储存,容易激发写作的兴趣和愿望。
2、教学过程安排富有层次性、逻辑性,层层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捕捉到大量富有个性,独特的材料。本课教学分四个板块:收到的礼物、送出的礼物、期盼的礼物、没有送出的礼物。这四个板决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逐步打开学生的思路。其中“收到的礼物”中分为非常喜爱、意想不到、梦寐以求、精心保存的礼物。学生能想到的礼物往往是实实在在的“物”,因此在“送出的礼物”中又拓展了礼物的范围,礼物有虚实之分,可以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也可以是一句祝福、一声问候、一首歌等等。这个环节更深地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也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的能力。“期盼的礼物”、“没有送出的礼物”又从新的角度使学生挖掘出更加新颖、更具个性的材料,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本课曾在萧山区级教研活动中经过实践,实践证明这种教学设计能使学生广开思路,当堂从头脑中提取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素材。
3、选材指导,表达指导各有侧重,点到为止。本课是作文选材指导课,重点落在选材上,在学生捕捉到各种材料的同时,教师适时地追问、点评,使学生能从礼物的由来,收到或送出后自己及对方的表现、心情这几方面进行描述,其实是在写作之前安排一个思考、口述的过程,巧妙地为下面的写作作了辅垫,从而能使学生当堂构想作文内容,完成从说到写的过渡。
4、引题、导语设计富有诗意。
叙事不是这堂课的最终目的,文章要写的饱满、强烈,必须以一种感情为线索串连全文,本课教学也是如此。开篇师生互赠礼物,巧妙地引出话题。每个环节的过渡,小结语以诗一般的语言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自然融入礼物蕴含的情感之中,从而能活跃思维,说真话,抒真情,写出动情的故事来。作文教学设计:礼物
作者:河庄镇小鲁小霞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学生习作必须回归生活。本课教学选择的话题“礼物”,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事,使学生易于捕捉到写作材料,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能讲真话,抒真情。
二、设计目标
1、能回忆生活,从亲身经历中选取写作素材。
2、能以“礼物”为话题写一件事,写出真情实感。
三、所用时间
本课教学共计60分钟,大致分为三个时段:指导选材30分钟,学生写作20分,讲评10分钟。
四、所教年级
五年级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天的天气真好,太阳出来了真让人高兴,老师想为大家唱首歌,你们想听吗?
2、师生互赠礼物。
(1)教师唱《太阳出来喜洋洋》后,学生鼓掌。
(2)引题:谢谢大家的掌声,你们的掌声鼓励了我,使我充满了信心,相信这节课我们一定能合作得非常愉快。同学们,刚才老师送给大家一首歌,大家送给我热烈的掌声,其实我们已经交换了一份礼物。(板书:礼物)
(二)指导选材
1、理解“礼物”的内涵。
(1)同学们,你觉得“礼物”代表什么?
(指四———五名学生说说)
(2)过渡:对,礼物能传递人间的亲情、友情,它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心贴得更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意更加深厚。每一份礼物都表达着一份心意,每一份礼物都藏着一个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聊聊礼物的故事吧!
2、说说礼物的故事
(1)同桌交流
同学们,请你回忆一下,你曾经收到过什么礼物?或者送出过什么礼物?把你经历的事和同桌交流一下。
(2)说说收到的礼物
①我们先来聊聊收到的礼物。(板书:收到)谁来说说你的故事?
(引导学生从收礼的时间、对象、内容上多角度说,说清一件事的主要内容。)
时间:生日、节日、其他(生病、离别、做客……)
礼物对象:同学、朋友、长辈、亲戚、父母……
内容:吃的、穿的、用的、玩的……
②层层拓展:
a、你收到过自己非常喜爱的礼物吗?(板书:非常喜爱)
b、你是否收到过意想不到的礼物?(板书:意想不到)
c、你收到过梦寐以求的礼物吗?(板书:梦寐以求)
d、教师补充事例:《教师节的礼物》
每年的教师节是我最开心的日子,因为我总会收到学生的礼物,今年也不例外。我收到了许多礼物,最多的还是贺卡。这些贺卡有的是学生精心选购的,有的是亲手制作的,每张贺卡上都写满了对我的祝福,这些贺卡我一张也舍不得丢掉,我把它们放在办公桌的抽屉里,空闲时翻一翻,看一看,心里总觉得美滋滋的。这时候,我就会想:做老师真好,做老师真幸福。
e、在你收到的礼物中,有没有什么礼物被你好好保存着?(板书:精心保存)
(以上a、b、c、e环节,教师随机追问,重点从礼物蕴含的情意及喜爱的理由、表现上进行挖掘。)
(3)说送出的礼物
①拥有是快乐的,付出也是美好的,下面我们来聊聊送出的礼物,谁来说说你的故事?(板书:送出)
(教师点评,随机引导学生说出如何精心准备礼物,怎样送出礼物,送出后对方和自己的表现、心情)
②拓展礼物的范围:你觉得礼物必须是一件东西吗?说说你的见解。
③对,礼物并不一定是一件实实在在东西。比如刚才老师送给大家的歌声,你们送给我的掌声,甚至一句祝福、一声问候、一个电话都能作为礼物。这样的礼物往往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你们送过这样的礼物吗?
④小结:听了那么多礼物的故事,让人觉得礼物真是件好东西。的确,有位诗人就曾这样说过:“礼物是一缕冬日的阳光,温暖了我们的心田;礼物是一丝柔柔的春风,吹走了心中的烦恼;礼物是一条涓涓的溪流,唱响了深情的赞歌;礼物更是一杯芬芳的美酒,陶醉了我们的生活。”
(4)说其他的礼物
①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非常希望拥有但还没有得到的礼物?(板书:期盼)
(教师了解为什么想得到这样的礼物?打算怎样得到它?如何对待它?)
②同学们有没有打算送但还没有送出的礼物?(板书:未送)
(教师了解原因,鼓励学生大胆送出礼物,敢于表达自己的心意。)
(三)学生写作
1、提出写作要求:
礼物的故事多得说也说不完,那么就让我们拿起笔写下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印象深刻的关于礼物的事,请写出礼物的由来,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真实感受。大家可以以“礼物”为题,也可以另起一个漂亮的题目,希望大家的题目和文章能像大家的故事一样丰富多彩,精彩生动,给大家20分钟时间。
2、学生起草,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评议习作
请三至四名学生读习作,其余学生担任评委,说说同学写的作文有什么成功之处,你想给他什么建议。(引导学生从选材是否新颖独特,构思是否巧妙,表达是否生动等方面进行点评。)
附:学生作文题目《特别的礼物》、《珍贵的礼物》、《惊喜》、《昂贵的礼物》、《一颗钻石》、《一副手套》、《一个甜蜜的吻》、《这样的礼物我喜欢》、《礼物,我想对你说》。
(五)欣赏教师下水文:《一份珍藏的礼物》
六、预设效果
能以“礼物”这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话题,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捕捉到各种各样的写作材料,使人人找到自己要写的内容,有话可写,有情可抒。
七、特色提示
1、选题生活化。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收到许多礼物,或是节日礼物、生日礼物,或是某种特定情况下赠送的礼物,“礼物”这个话题源于学生的生活,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关于礼物的亲身感受,都经历过礼物带来的喜悦,感受过礼物的传递的情意。因此,这样的话题使学生有亲切感,大脑中有储存,容易激发写作的兴趣和愿望。
2、教学过程安排富有层次性、逻辑性,层层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捕捉到大量富有个性,独特的材料。本课教学分四个板块:收到的礼物、送出的礼物、期盼的礼物、没有送出的礼物。这四个板决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逐步打开学生的思路。其中“收到的礼物”中分为非常喜爱、意想不到、梦寐以求、精心保存的礼物。学生能想到的礼物往往是实实在在的“物”,因此在“送出的礼物”中又拓展了礼物的范围,礼物有虚实之分,可以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也可以是一句祝福、一声问候、一首歌等等。这个环节更深地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也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的能力。“期盼的礼物”、“没有送出的礼物”又从新的角度使学生挖掘出更加新颖、更具个性的材料,给人“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本课曾在萧山区级教研活动中经过实践,实践证明这种教学设计能使学生广开思路,当堂从头脑中提取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素材。
3、选材指导,表达指导各有侧重,点到为止。本课是作文选材指导课,重点落在选材上,在学生捕捉到各种材料的同时,教师适时地追问、点评,使学生能从礼物的由来,收到或送出后自己及对方的表现、心情这几方面进行描述,其实是在写作之前安排一个思考、口述的过程,巧妙地为下面的写作作了辅垫,从而能使学生当堂构想作文内容,完成从说到写的过渡。
4、引题、导语设计富有诗意。
叙事不是这堂课的最终目的,文章要写的饱满、强烈,必须以一种感情为线索串连全文,本课教学也是如此。开篇师生互赠礼物,巧妙地引出话题。每个环节的过渡,小结语以诗一般的语言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使学生自然融入礼物蕴含的情感之中,从而能活跃思维,说真话,抒真情,写出动情的故事来。作文教学设计:发现
作者:城西小学王绿明
教学目标:
1.能从身边去发现丰富而精彩的素材。
2.懂得作文是写自己最想写的,写别人最想知道的。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材料选择空间的拓展。
2.写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指导“写什么”
1.从动物身上发现。
1)出现图片:小猫上树(画面取名:小猫的勇气)
A你发现了什么?
(估计学生有:小猫很有勇气,小猫敢爬树等)
B等爬完树,你会发现小猫的肉垫、爪子、毛等等都有了变化,这时,你又发现了什么?
2)出现不起名组图:小猫斗大猫小猫洗爪子猫睡觉大猫妈妈的母爱
A现在你又从猫的身上发现了什么?
由学生任意挑选说自己的发现,并简单地进行叙述。
1)导入身边动物。
A猫的身上的发现是这样的多,其实狗的身上的发现更多,我们同学家里养过狗吗?你亲戚家里有人养过狗吗?你曾经发现过狗的什么?
(估计学生有:狗会摇尾巴;狗会看门等)
B还有别的动物吗?
2.从身边发现。
1)出现图片:一个躲在门里的小女孩
A这个人是谁啊?会不会是你?你发现了什么?
(估计学生有:向来以为自己胆子大,却发现自己胆小如鼠;看见老鼠害怕了等)
2)出现图片:妈妈和爸爸在地里割稻(起名:我发现变了)
你发现什么变了?
(估计学生有:妈妈的手变粗糙了;爸爸的脸更黑了;我变得更爱妈妈了等)
3)导入生活。
啊,像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出现游泳三阶段:不会、会、熟练的图片),你瞧,就算是一个事情我们就有三个发现,你们看,发现什么?
(估计学生有:我发现游泳真难啊;我发现我也会游泳;我发现游泳很简单)
4)小结:发现无处不在,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充满浓郁乡村气息的地方,啊,抬头就有发现,低头也有发现,回到家里,妈妈的眼神,爸爸的问候都是发现,发现太多了,把你所能发现的填在纸上:
我发现我发现
我发现我发现
我发现我发现
3.交流发现的材料。
1)把你的发现与小组的同学分享。
2)挑你最能说的一个告诉同桌。
二.指导“怎么写”
1.提问指导法。
1)学生上讲台回答同学提问。
谁愿意到讲台前来跟大伙交流交流吗?(请2位)
A(第一位)朗读题目后学生提问,讲台上的学生回答。
引导:你觉得他回答得不够清楚,你可以要求他说得更清楚。
B(第二位)朗读题目后,猜同学会提问些什么,并把自己猜的问题回答。
(这个猜问题不难,一般都能猜到,特别鼓励猜问题的学生)
2.范文指导法。
同学们有很多发现,这里也有四位同学有自己的发现:
出现范文题目:《我发现“牛皮癣”的来历》《我发现当家的权力变了》《我发现妹妹咬人的秘密》《我发现路是这样走出来的》
按学生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爱看的作文来看。
1)向范文提问。
选择范文后,教师要求,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教师注意提问质量)
引导:如果你们想知道问题,作者能在作文总告诉你们,那么作者的作文就是好作文。
2)朗读范文,并让提问的学生回答,自己的问题作者有没有告诉你。
3)猜范文的内容。
选择第二则范文,教师要求学生猜作者写了什么?(学生猜)
4)范文朗读,并让学生自己回答猜中了没有。
5)小结提问:为什么作者写的,你们都猜得到,而你们想知道的内容,作者也似乎心有灵犀一般都写了,你们写作有什么秘诀没有?
导出作文秘诀:作文就是写你自己想写的,写别人想知道的。
三.学生写作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写作。
2.部分有问题的学生教师个别指导。
指导方法A:看了你这个题目,老师很想知道1……?2……?3……?
指导方法B:你猜猜,老师看了你这个题目最想知道什么?
3.学生习作,音乐。
四.评价及欣赏
1.引导评价的方法。
1)既然写作文有秘诀,那么我们评价作文是不是也有秘诀?
2)评价秘诀:看作文中是不是解决了我们想知道的,看是不是作者有必要写的。
2.学生上讲台读作文。
1)评价优点:哪些问题解决了?
2)还存在什么问题?
3)有什么建议?
3.欣赏。
1)学生中的优秀作文。
2)配乐朗读范文《我发现爸爸其实很爱我》。
4.总结。
发现无处不在,生活中有写发现叫我们落泪。
(课件图片:风雪中送报纸;爸爸背起我看戏;姐姐的两种妈妈……)
发现其实不难,记住两句话: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
本方案设计有两大特点:
1.从学生情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搜索材料的欲望,从而入手身边的人事,选材水到渠成。
2.指导学生写作返朴归真,“给题目提问题”——最简单的指导方法往往最有效,因为它给学生的指导方向性很明确,没有因为添加了很多的人为因素而使指导变得扑簌迷离。也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作文的真谛:写自己想写的=别人最想知道的。(限小学生)作文教学设计——观察 表达
黑龙江省宁安市第四小学张秀娥
设计理念:
如今的孩子,有丰富的生活,广阔的视野。他们能快乐地游戏,能看到多彩的世界,然而真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述某些内容的时候,却往往语不达意,显得苍白、干瘪,甚至搜肠刮肚也写不出文章来。这种现象的成因之一是学生不会细致地观察,准确地表达。针对这种现象,我设计了“体能测试”这个游戏,力求让学生至身于游戏中,细细体察,把观察、感受、表达三者统一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并适时引导,提高他们的观察与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致,引发矛盾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做游戏,谁能说说你印象最深、玩得最快乐的一次游戏?(指一名学生讲述)
(说明:学生非常喜欢做游戏,“印像最深,玩得最快乐”这一话题会激发他们的兴趣,有表达和倾听的欲望。)
师:这位同学说得怎么样?(生自由说)
师:听了他的叙述,你感受到和他做游戏时一样的快乐了吗?
(说明:可能有学生表达能力强,但大部分学生很难用语言把自己经历的事准确地表述出来,达到情景再现的效果。这样就引发了经历的快乐与表达的效果不一致的矛盾,利于学生下一步学习、探究。)
师:是啊,很多时候,我们能很投入地游戏,却没有用心地去观察、体会,不能用语言生动、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就像刚才这位同学,虽然他这次游戏玩得很快乐,可我们却不能通过他的叙述完全感受到他当时的快乐。这就是因为我们还不会细致地观察,不能准确地表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怎样细致地观察,怎样准确地表达。
(板书——观察表达)
二、唤醒注意,细致观察
师:同学们不用把这件事想得很难,我们可以一边做游戏,一边学习。
(接着讲明游戏规则,并进行一次选拔,挑选平时转圈数量最多的学生来做这个游戏。)
师:看看这位未来的小空军,猜猜他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人物的表情,并通过观察到的现象揣测人物心理活动。因为学生置身其中,所以揣测会容易些,也能够合情合理。)
师:马上就要进行测试了,在他进行测试的时候,大家应该做什么?
(说明:这一次要进一步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并加入自己的感受,并相机板书:观察——动作表情揣测心理)
师:请记住我们的任务。
(接着请这位“小空军”给自己选一位保护员和一位教官,然后开始活动。)
三、锤炼语言,准确表达
师:说说你刚才观察到了什么?(指2 生说)
师:我们认真观察了,可有些地方还是不能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老师这有一段文字,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他的描写是否能给你一些启发?
(说明:在此时插入一段文字,用来指导学生怎样把观察到的现象准确地表述出来很有必要,也很有实效。当学生想表达又苦于不会表达的时候,学习一段例文,会让他们明确方向,并积极地进行思考,不断锤炼语言,提高表达能力。)
师:像这样,我们细致地观察他的表情、动作,并通过动作表情揣测他的心理,还可以加上你自己的想法,在表达时,做到语句通顺,用词准确,就能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得很精彩。现在,你能不能把刚才观察到的,也试着这样说一说?
(说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让学生练习口头表达就是思维的成熟过程。说得顺了,写时就容易多了。)
师:大家的观察细致入微,说的也很具体、生动。现在能不能选取你印象最深,能说得最精彩的一段写下来。
(说明:学生对经历过的事能说得很多,但写下来往往又是另一种效果,这里让学生选取印象最深的一处来写,学生有话可写,而且容易写得生动,具体。)
(学生写完后,先自己读一读,进行修改,再请好朋友读,互相评改,最后由大家推荐几篇好文章全班共享。)
(说明:这三个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重要。读自己的作文,如果能找出少写的字、错字或病句并能进行修改,本身就是一次提高。与好朋友的交流,更容易沟通,他们会积极帮助好朋友修改作文,同时也乐于接受朋友的修改建议。如果自己的文章被朋友推荐到了全班,那更是一种自豪。)
四、拓宽思路,拟题成文
师:这么短时间大家就能写出这和精彩的一段,以它为重点如果给你充足的时间,你能把它写成一篇完整、优秀的作文吗?想一想,给你的作文拟一个什么题目?
(说明:大家都经历了同一个游戏,然而,因为每个人的着眼点不同,感受不同,因此作文的内容和立意也会截然不同,此时让学生给自己的作文拟题,是又一次思维训练。)
师:今天回家就写好这篇作文,老师看看哪些同学的作文能被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播出。
第二篇:妈妈不在家-教学教案
——《妈妈不在家》口语交际课案例
一、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我们认为,“口语交际”课堂教学具有一个基本特征,即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学习、生活和今后的社会交际实际,着力培养切实的基础口语交际能力,着眼于交际能力的发展。
这使我们知道,口语交际课首先在于选择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形成一个开放式的交际空间,激起学生表达的愿望,让学生自由自在,畅所欲言。经了解,笔者发现,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不愿意一个呆在家里。他们有的是出于依赖,更多的是由于害怕会有突发事件,怕自己不会应付。因此,我特地设计了《妈妈不在家》这一堂口语交际课,力求让学生以生活为基础,以课堂为发展能力的阵地来适应一个人在家时的心理需要、语言需要,更重要的,是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父母不在家时,如何待人接物,处理偶发事件等有良好的口语储备。
二、主要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创设童话情境,规范语言,掌握要点:
1、课件展示:鸡妈妈有事要出去一会儿,要小鸡一个人待在家里。鸡妈妈对小鸡说:“好孩子,你一个人在家里,陌生人来了不要开门,说话要注意有礼貌。”
意图:用课件展示可以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使用现实人物而采用“动物”为主人公,更有趣味性一些,有利于学生无拘无束地进入角色中去。
2、师:小朋友们,鸡妈妈出门了,她叫小鸡一个人在家时注意什么?
意图:这里,学生很可能被动物形象所吸引,而不注意人物的语言,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话习惯,同时明白小孩子一个人在家最主要的问题是安全防护意识。
3、师:(课件显示画面,教师讲述)真凑巧,妈妈刚出门,就响起了门铃声,谁来了呢?小鸡是怎么办的?(课件中出示的画面是一只野猫戴着帽子,笑胖胖地拿着一个大苹果在按门铃。小鸡站在门里面,画面上有“不认识的叔叔”几个字。)师:大家讨论一下,小鸡该怎么做才对?(学生讨论后发言)生1:小鸡不能开门。
生2:小鸡应该问问他有什么事,叫他走开。
生3:不是叫他走开,是叫他等妈妈回来了再过来,现在不开门。„„
意图:这里先让学生讨论,再指名说自己认为该怎么办,以达成共识,也为下一步的口语交际做好进一步的准备。对话表演选记:
师:小朋友,快开门呀。瞧,我给你买了个大苹果呢。生:你是谁呀,找我有事吗?
师: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呀,你小时候不是见过吗?我是来找你爸爸的。生:我爸爸不在家,你改天再来吧。
师:真不巧,我有急事呢。这样吧,你开了门,我进去坐着等他吧。生:不,我不认识你。妈妈快要回来了,要不,你站在门外等吧。师:这样啊?那我还是等会儿再来吧。(转身,自言自语:这小鬼,还蛮警觉的嘛。)意图:这段对话表演在学生逐个发表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目的在于牢记“陌生人来了不开门”这个要求。同时教会学生和陌生人的应对语言,在不清楚陌生人身份的情况下,说话还是要注意礼貌,这种对话程度较高,我请了三位小朋友,表演了三次之后,才让学生各自按自己意思练习说话。
(二)还原生活情境,双向互动,愉快交际。
师:如果哪一天,爸爸妈妈让你一个人在家里,你们说,可能会发生哪些事呢?(学生说了很多,都写在黑板上)
师:选择刚才大家说的这些事中你感兴趣的一件事,同桌来表演一下好不好?
意图:这里让学生从自己经历过的或者感兴趣的事出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练习说话,可以将前面学会的应对语都用上,并随机应变,符合口语交际随机性、兴趣性原则。师:请两位小朋友到讲台前边来表演一下,谁愿意? 师:李子,婷婷,你们俩表演的是什么事呀? 李、婷:我们是接电话。
师:好,请小朋友注意听她们说了些什么。李:咦,电话响了。喂,你找谁?
婷:你好,我是你妈妈的朋友。你妈妈在家吗? 李:妈妈有事出去了。
婷:那怎么办呢?我找她有急事。李:阿姨,你给我妈妈打电话吧。婷:好的。你妈妈的手机号码是什么? 李:222333444555 婷:谢谢你,我马上打电话。再见。师:刚才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1:李子妈妈的朋友打来了电话。
生2:阿姨找妈妈有急事,李子把妈妈的手机号码说了出来。师:那你们认为李子做对了吗?为什么?
生1:李子做得对。因为她说了妈妈的电话号码。生2:她要是不说,说不定会坏事的。生3:李子接电话时还应有礼貌一点。„„
师:真好!你们想想,如果换做是你一个人在家,碰上这样的事,你会应对吗?(生:会。)师:那好,我们来试试。(走到一位学生面前,敲一下桌子)铃!铃!铃!有人吗? 生:哦!你是谁?
生:我是你的老师呀,你不认识了吗?(生齐笑)生:张老师,您好!师:你爸爸妈妈在家吗? 生:他们都不在家。
师:哦,这么巧,你一个人在家呀。生:(迟疑的)老师,你有什么事吗? 师:(笑)你就让老师站在门外呀,这是待客之道吗? 生:对不起,老师,请您进来坐吧。师:(见学生没别的反应)唉,这嗓子可真不舒服。(生齐笑)生:老师,请喝茶。
师:谢谢,你真会招待客人呀。
生:老师,你先坐一会儿,我给妈妈打电话吧。
师:不用了。老师是想和你妈妈商量一下,愿不愿让你参加“六一”演出。生:老师,我愿意!等妈妈回来,我告诉她,让她给您打电话。师:你真乖,那老师先走了。生:老师再见。
(全班同学鼓掌予以表扬)
师:刚才小朋友说得真不错,我再到别的人家走走。师:喂,有人在家吗? 生:谁呀?有什么事儿吗?
师:小朋友,快开门。我是来你家修水管的。生:我家水管坏了吗?
师:是你妈妈早上给我打了电话的。你叫你妈妈来开门。生:妈妈有事出去了。
师:那你也得让我进去呀。总不能叫我白跑一趟吧。生:那怎么办?
师:快开门嘛。我的时间可是很紧的。生:叔叔,要不你等一会儿再来。
师:唉,你怕什么嘛!我的公司离这儿远着哪。
生:这样吧,你先等等,我上楼去给妈妈打个电话,叫她早点儿回来。师:算了吧。我不等她了。真气人,下回呀,我不来了!(生笑)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做得对吗?为什么?
生1:我觉得不对。水管坏了,要马上修好的。人是他妈妈叫来的嘛。生2:我觉得他做得对。因为小朋友一个人在家,不能让陌生人进来的。
生3:我也说他做得对。这个叔叔如果是骗人的怎么办?再说,他后来不是要给妈妈打电话了吗。
生4:那要是真的怎么办?下回水管不是没有修了吗?
生5:要真是修水管的,妈妈再打个电话,一定还是会来的。„„
意图:这几段对话在学生经过自由练习后展开,分为三块:第一块针对学生刚刚经过的自由练习,有检查的作用,同时经过老师的摸底,以打电话为中心内容,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在家时接听电话的一些要点;第二块以老师的家访为内容,教育学生独自在家时,自己熟悉的亲人、师友等来了要热情接待;第三块还是强化学生陌生人来了不开门的自我防护教育,让学生明白,即使真是有特殊事情的人,也不能让他随意进门。后两块内容以老师为纽带,更具随机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体会到妈妈不在家时发生偶然事件所要求的语言机智。
(三)结课(略)
三、课后反思
(一)创设情境,提供材料。
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思维尚处在形象语言为主的时期,对于许多抽象的语言比较难于表达,哪怕这话题也许是生活中已经经历过的,这就需要我们给以鲜明的形象。因此,在教学过程的第(一)板块中,我将主人公形象设计成学生喜爱的小鸡,以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我出示了“野猫敲门”这个故事性场景,使学生从图片中获得语言形象,从而学会正确的口语表达方式。同时,一开始就直奔重点,让学生将陌生人来了不开门牢记心中。同样,在第(二)板块中,让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喜欢,“说说一个人在家时,可能会发生什么事?选择你喜欢的一件事同桌对话”,这其实是在为学生提供生活中的材料,拓展思维空间。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还随机穿插了亲友来访和修理工上门等生活事例。
(二)激发兴趣,快乐交际。
新课标中多处提到使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进行叙述、表达等,对于口语交际,又提到了“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新课标第一阶段口语交际要求)”。因此,这一节课,我在说话内容,指导方式等方面,都将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做为重点来考虑。如童话情境中的小鸡、猫等形象设计,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活情境中,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件事”来说话;而师生互动表演的内容,更是借助于老师语言的幽默,多次让学生开心得哈哈大笑。在让学生进行讨论时,总是说“你认为做得对吗?为什么?”,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不给以框框的限制,这使学生能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出发进行评论,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交际中去,体验到轻松和愉快,
第三篇:刘小宁《小猪的妈妈不在家》教学设计
《小猪的妈妈不在家》教学设计
--------小班语言教学领域
陇县实验幼儿园
执教:刘小宁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说相应词句:“没关系,没关系,我来帮助你”。
2.通过角色表演的游戏形式,说出故事中动物的名称,让幼儿进一步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3.让幼儿感受父母及他人给予帮助、照顾时所获得的快乐。活动重点: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应词句:“没关系,没关系,我来帮助你”。活动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学会给予别人帮助时说:“没关系,没关系,我来帮助你。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
2、小猪玩具
3、PPT《小猪的妈妈不在家》象、牛、袋鼠角色牌若干。
4、音乐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以问题导入,亲爱的宝宝们你们爱自己的妈妈吗?(幼回答,爱妈妈)
2、师:“妈妈不在家的时候,你们会有什么感觉?”
3、幼儿自由回答 :“妈妈不在家,我会很想她!”“我会让爸爸开车去找妈妈!”“我觉得我很伤心!”
4、师:宝宝们的回答都很不错。“今天小猪的妈妈也不在家,那会发生什么事呢?”今天刘老师带大家去小猪的家看一看。
(二)完整播放动画,教师有感情讲述故事。并对故事内容进行简单提问。(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大意)
边播放动画边提问,小猪妈妈不在家,谁来帮助小猪?它们是怎么帮助小猪的呢?
师:这时候,小猪在干嘛?它是什么表情?它高兴吗?
幼:小猪在招手、说再见……它有点不太高兴。
师:原来啊,猪妈妈要出远门了,小猪一个人在家会发生什么事儿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不好?幼:好。
师:边讲故事边提问(从开始到大家都玩的很开心)
1、师:小朋友们来听一听,猪妈妈走了,都有谁来帮助小猪的呀?
幼:大象、猴子、袋鼠……
师:这个时候,小猪是什么表情啊?它开心吗?
幼:开心!
2、看第二部分
师:小猪呀玩的很开心,一会功夫呢,身上就脏了,怎么办呢?我们继续看,继续听。
(将故事的第二部分与幼儿一起看视频,知道大象帮小猪洗澡,牛妈妈喂奶,袋鼠妈妈抱小猪睡觉等情节)
师:小猪好像睡着了,老师现在要问我们小朋友了,刚刚小猪身上脏了的时候,大象妈妈和它怎么说的? 幼:(个别人)没关系,我来帮助你。
师:那小猪饿的时候,困的时候,牛妈妈和袋鼠妈妈都是怎么说的呢? 幼:(小部分)没关系,我来帮助你。
师总结:我们有的小朋友耳朵真灵,妈妈们都对小猪说:没关系,没关系,我来帮助你!(幼儿跟说)
师:(出示玩具猪)小朋友们,现在啊,小猪身上脏了,谁愿意来帮助它的啊?(幼儿举手)师:那你们应该和它怎么说?
幼:(部分)没关系,没关系,我来帮助你。(师一起说)
师:好的,我们小朋友都很热心,那谁还记得大象妈妈是怎么帮助小猪的的啊? 幼:帮它洗澡!
师:对的,现在,我想请一位小朋友来当大象妈妈,给小猪洗洗澡。(引导幼儿一边给小猪洗澡,一边说故事)
(逐个扮演大象妈妈,牛妈妈,袋鼠妈妈,小鸟妈妈等)
3、第三部分(从天黑了,到最后)师:小猪今天过的开心吗?为什么?
幼:开心!(部分)因为有人和它玩,(引导)邻居帮助它。师:小朋友们,当你们有困难的时候,比如你一个人中午不会穿衣服的时候,奶奶和老师帮助你,你会不会很高兴?幼:会。师:那故事里的小猪到了晚上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幼:(不太能回答)(引导)不太高兴。师:那小猪为什么还那么想自己的妈妈呢? 幼:因为妈妈很爱她,它也爱妈妈……
师总结:是的,小猪很爱自己的妈妈,所以很想妈妈,我们小朋友也很爱自己的妈妈,和妈妈在一起就会很开心对不对?幼:对!
(三)、角色扮演,引导幼儿练习说“没关系,没关系,我来……”(知道要相互帮助,在别人有困难时帮助别人)
1、幼儿自选所要扮演的动物妈妈,将角色牌贴在胸口,和“小猪”互动进行角色表演,练习动物妈妈的话:“没关系,没关系,我来……”
2、情境:“小猪”说:“哎,我的妈妈还是没有回来,没人陪我玩!” 老师:小朋友,你们会怎么来照顾小猪呢?又会说什么呢?(巩固练习:“没关系,没关系,我来……”)
小结:对了,当我们关心、照顾别人的时候,别人会很舒服,而我们自己也会获得快乐。
3、问“小猪”:他们想的办法好吗?
“小猪”说:“太棒了,我们一起出去玩吧!”
老师:那我们牵上小猪的手一起出去做游戏吧!(随着音乐走出教室)
活动延伸:
投放在语言去继续创编故事情节。活动反思
《小猪妈妈不在家》是小小幸福家这个主题活动中的教学活动,结束教学活动之后我细细的回顾了一下自己整个教学过程:
一、设计意图《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以幼儿喜欢的小猪形象为主线贯穿始终,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并且这个故事蕴含了一些小动物主要特征的科学知识,整个故事的情感基调比较深,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有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故事简单又不失趣味和意义。
二、重难点突破根据《纲要》对语言领域的目标要求,结合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活动重点定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应词句:“没关系,没关系,我来帮助你”。
难点为:理解故事内容,学会给予别人帮助时说:“没关系,没关系,我来帮助你。”
三、活动的思考当前,学语言相对而言比较枯燥,基本上都是老师教,幼儿学。然而本次活动是故事的形式,如果先以教师讲一遍故事,然后提问故事中的内容这样的方式让幼儿学习。我想很多幼儿对于这种枯燥的语言教学是爱不起来的,况且小班幼儿的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也集中不起来。这让我想到了我园的“儿童中心,游戏精神”所诠释的原色课堂理念,它能让枯燥的课堂活跃起来。因此本次活动我紧紧围绕这个理念,以儿童的主体地位为中心让幼儿“多说”,将游戏带进语言课堂让幼儿“多做”,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谈话引出故事,让幼儿“多说”活动开始,我采用了几个简单的提问,如“宝宝们爱自己的妈妈吗?”“为什么你们爱你们的妈妈吗?”“妈妈不在家的时候,你们会有什么感觉?”在提完这个问题后,小朋友的情绪被拉动了,很多孩子说:“妈妈不在家,我会很想她!” 还有的说:“我会坐车去找妈妈!”,“我觉得我很伤心,我想打电话给妈妈!”小朋友各抒己见,想法很多,这个环节一是为了引出接下来的故事情节,二是为了和故事最后的情节相互呼应。但课后我感觉对于刚开始的情感导入还不够,没有能够让孩子多说,多感触妈妈的爱。
二、游戏表演解读故事,让幼儿“多做”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先一一出示三个邻居的图片,引导幼儿根据特征想象它们的本领并且结合表演动作。比如:大象妈妈有长长的鼻子可以洒水,引导幼儿模仿大象妈妈挥动自己的手臂就像个长鼻子一样;袋鼠妈妈有个大口袋能睡觉,引导幼儿自我模仿袋鼠的大口袋;牛妈妈有好喝的牛奶,让幼儿学一学挤牛奶的样子。这个环节中幼儿不仅能多说还能多表演,这样的方法可以调动孩子的思考积极性,还能加强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紧接着我又问“它们是怎么帮助小猪的呢?”这个问题一出现,孩子们就开始思考刚才故事里动物的本领,许多孩子还开始运用自己的肢体来表演大象妈妈的长鼻子,一边表演一边说:“大象妈妈的长鼻子能喷水能给小猪洗澡。”于是我乘热打铁,让幼儿们跟随音乐一起来模仿故事里的情境。通过游戏表演的方式让幼儿们对小动物的特征很好的采用生活化的方式解释出来。像“大象妈妈的长鼻子像莲蓬头”,很多小朋友都不理解,后来通过动作及让孩子们把平时洗澡的经验结合,一下子就让孩子们明白了。等等问题都是我需要改进处理的,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找到很好的方法,也希望看到我的困惑的老师们能给我好的经验!
附:故事:《小猪的妈妈不在家》
小猪的妈妈出远门去了,大象妈妈、牛妈妈、袋鼠妈妈、鸟妈妈都来帮忙照顾小猪,小猪的身上脏了,大象妈妈说:“没关系,没关系,我来帮你洗澡。”小猪的肚子饿了,牛妈妈说:“没关系,没关系,我来喂你喝牛奶。”小猪想要睡觉了,袋鼠妈妈说:“没关系,没关系,我来抱抱你。”鸟妈妈说“没关系,没关系,我来给你唱摇篮曲。”小猪睡得可舒服了,它心想:大象妈妈的淋浴真舒服,牛妈妈的牛奶真 好喝,袋鼠妈妈的袋子象摇篮,鸟妈妈的歌声真动听,妈妈不在家的日子一样也很幸福。
第四篇:爸爸妈妈不在家
爸爸妈妈不在家
“叮铃铃”一阵清脆的放学铃声传过了我的耳旁,我连忙拿起书包背上,迈着流星大步,走出了教室。今天,我和平时一样,飞快地跑回家,因为每当这时候,妈妈总是在家给我做我最爱吃的美味佳肴:鸡翅、汉堡、薯条„„
我一到家里,打开门一看,“妈妈”,咦,怎么搞的,房间里尽是我的回音。我想:妈妈没回来不要紧,只要有吃的就可以了。于是,我打开冰箱一看,空无一物。我想,大概在我放零食的小箱子里吧。就这样,我又翻了翻小箱子,天啊,连一块饼干都没有了。这下怎么办呀,我走进厨房一看,只有半斤肉丝、七两青菜和一包紫菜。
我想:看来只有我自己动手做菜了。于是,我拿起肉丝,“对,就做炒肉丝。”我拿出炒锅,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倒点油,再把肉丝放进去,盖上锅盖,放在煤气灶上,我拿起铲子在锅里炒几下,再让它烧一会。接着,我再盖上锅盖,闷它个五六分钟,过了一会儿,时间到了,我打开锅盖一看,我看见的不是鲜美的肉丝,而是一团肉泥。我想,我还是去买些回来吃吧。可是,我的口袋里只有一毛钱。本来我有五元钱,后来我在学校门口买了一张粘纸,又买了七串羊肉串,就只剩下一毛钱了。现在怎么办呀,“对,我去借钱。”我跑到楼下同学家里,同学正要给我钱,却被他爸爸发现了,他爸爸厉声说道:“自己家里没钱,还到这儿来借钱,去,去!”我没办法,只好又回到家里,继续做菜。
接下来,应该做炒青菜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把青菜往锅里一放,好了,等它熟了,我就把它放进盘子里。我看了看这青菜,青菜不像青菜的样儿,倒蛮像咸菜的。
然后,我抓了一把紫菜,在锅里倒点水,把紫菜在里面一塞,再盖上锅盖。“噗噗”我看到锅盖在动,我想,让它熟一点也好。过了一会儿,我打开锅盖,咦,这个挺好,就算焦了也看不出。
最后,我把两菜一汤刚端上桌子,爸爸妈妈就回来了,他俩拿起筷子,夹了这吃吃,夹了那尝尝,妈妈发言了,说:“现在我宣布,儿子做的菜六十分,合格!”爸爸对我解释道:“这次是我们俩精心为你设计的圈套,是要看看你是否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我叹了口气说:“哦,原来是这样啊,好,你们以后尽管考我好了,我一定奉陪到底。”
第五篇:爸爸不在家
爸爸不在家
一天,小聪一个人在家里写作业,忽然听到外面有人在敲门。小聪问:“谁呀?”那人回答道:“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小聪心里七上八下,“我该怎么办呢?”
小聪在屋子里来回走了二圈。突然,他机灵一动,想出了一个办法。只见他大叫:爸爸,有人找你!”小聪又装着爸爸的声音说:“好的,我马上来!”
那人一听,立刻转身就走了。小聪从门缝里看了,高兴地说:“假爸爸吓走了真小偷!”
龙口西小学二年级:吴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