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淀粉降解菌的分离与筛选实验与总结
第一章
绪
论
1.1 简介
1.1.1 淀粉
淀粉是葡萄糖的高聚体,通式是(C6H10O5)n,水解到二糖阶段为麦芽糖,化学式是(C12H22O11),完全水解后得到葡萄糖,化学式是(C6H12O6)。淀粉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类。淀粉是植物体中贮存的养分,贮存在种子和块茎中,各类植物中的淀粉含量都较高。
淀粉可分为直链淀粉(糖淀粉)和支链淀粉(胶淀粉)。前者为无分支的螺旋结构; 后者以24~30个葡萄糖残基以α-1,4-糖苷键首尾相连而成,在支链处为α-1,6-糖苷键。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红色。这并非是淀粉与碘发生了化学反应(reaction),而是产生相互作用(interaction),而是淀粉螺旋中央空穴恰能容下碘分子,通过范德华力,两者形成一种蓝黑色错合物。实验证明,单独的碘分子不能使淀粉变蓝,实际上使淀粉变蓝的是碘分子离子。
本实验的检测方式则利用了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的特点。1.1.2 淀粉废水的产生
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纺织、造 纸、医药等行业。而在淀粉生产中会排放大量废水属高浓度有机废水,其 COD 浓度几千甚至上万,BOD 浓度也有几千,SS量也较高。如将废水直接排放,不仅是水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国内外学者都在力求研究出一种快速、高效、低能耗的淀粉废水处理工艺。1.1.3 淀粉废水的处理方式
对于淀粉废水的治理,由于其污染物浓度高,危害大的特点,所以普通的化学治理方法难以达到很好的治理效果。目前对于淀粉废水的处理研究广泛采用生物治理方式,其技术方案大致包括厌氧生物处理法和好氧生物处理法。
1.2 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续前面所提到的厌氧生物处理法和好氧生物处理法,下面笔者将简单介绍两种方式的应用特点。(1)厌氧生物法
厌氧法处理淀粉废水,其最终产物是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气体,可作为能源回收利用;剩余污泥量少且易于脱水浓缩,可作为肥料使用;处理工艺运转费用低。在当前能源日益紧张的形势下,该方法作为一种低能耗,可回收资源的处理工艺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近年来,厌氧发酵法处理淀粉废水主要有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厌氧流化床(AFB)、厌氧接触法(ACP)、两相厌氧消化法(TPAD)和厌氧滤池(AF)等。(2)好氧生物法
同厌氧生物法相比,好氧生物处理法具有处理能力强、出水水质好、占地少的优点,因此被当前各国广泛应用。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好氧生物处理法的净化机理和曝气原理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使好氧生物处理法在设计和运行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和革新,特别是在 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厌氧法相比,好氧生物法在处理淀粉加工废水方面有许多不足之处,例 如需要充氧、动力消耗大、无能量回收、微生物所需营养多和污泥量大等适合处理低浓度的有机废水。而淀粉废水的 COD 一般较大,所以在淀粉废水的处理中单独应用的较少,主要是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生物氧化塘法和 SBR 法。在淀粉加工废水的处理中,好氧生物处理一般用作后续处理。
1.3 实验目的与意义
1.3.1 实验目的
(1).掌握微生物分离和筛选的基本方法及技术(2).巩固微生物实验操作的能力 1.3.2 实验意义
淀粉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高,危害大,普通的化学治理方法又难以达到很好的治理效果,如果任其肆意泛滥,势必影响到生态环境和人民的身体健康,长远来看这更会影响到我国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淀粉废水问题俨然成为了一个大问题,如此对其治理也更加是任重而道远。目前对于淀粉废水的处理研究广泛采用生物治理方式,但多种方案都有一定的欠缺之处,一直没有一个完善合理的办法来解决淀粉废水的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去深入学习并领悟对其处理的方案及过程。
微生物方法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及非常可观的前景,所以对于每一个环境工程专业的同学接触同微生物分离与筛选有关的实验都是有重要价值,无论是对于理论的理解,对专业的认识,还是对实践的把握都是有着深刻意义的。
第2章
实验的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仪器
500ml烧杯*1,500ml锥形瓶*1,250ml锥形瓶*1,培养皿*10,试管*5,1ml移液管*1,10ml移液管*1,酒精灯*1,加热套*1,棉塞,棉绳,报纸若干。2.1.2实验药品
活性污泥,(NH4)2SO4 5g,KH2PO4 5g,淀粉5g,蛋白胨1.5g,牛肉膏3g,琼脂8g,蒸馏水400ml,(盐酸,氢氧化钠适量)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原理
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而淀粉与碘液发生反应形成蓝色化合物,葡萄糖不与碘液发生反应形成蓝色化合物。能分泌淀粉酶的菌落能在周围形成淀粉圈,从而通过碘液即可筛选出淀粉酶产生菌。
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通过初筛、复筛等过程可以达到分离的目的。初筛是对所得的纯种进行检测。由于淀粉酶是胞外酶,在分离培养基中加适量可溶淀粉通过平板透明圈法来检测淀粉酶产生菌。筛选透明圈比值大的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2.2.2 实验步骤
1.固体淀粉培养基(周二)
固体培养基(NH4)2SO4
5g,KH2PO
45g,淀粉5g,蛋白胨1.5g,牛肉膏3g,琼脂8g,蒸馏水400ml,pH 7.0—7.5放于烧杯在加热套上加热,待瓶中颗粒完全融化后停止加热并倒入锥形瓶(500ml)然后用棉塞塞住瓶口,再用棉绳系好。试管、培养皿、移液管、锥形瓶一同高压蒸汽灭菌。2.培养(周三)
取5支试管(无菌),用移液管(无菌)吸取1mL活性污泥放入装有9.0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数次混匀后即为10-1,再用无菌移液管吸取10-1的菌悬液1mL放入装有9.0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数次混匀即为l0-2稀释液,照此方法分别制成l0-3~l0-5的稀释液。将10-1~10-5稀释液1mL涂布于平板培养基表面。用对应的移液管按浓度顺序依低到高分别往培养皿中各加1ml菌液,并标注对应的标签为10-1~10-5,在无菌条件下往各个培养皿中加入加热后适当温度的培养液,置于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可适当延长)。3.初筛(周四)
制作两个平板,在长出的菌落中,找出独立菌株并滴加碘液,挑取有淀粉水解圈的单菌落,在两个平板进行划线并培养24h(37℃)(时间可调整)。4.复筛(周五)
两个平板初筛菌株在同一块平板上分别划线培养,培养72h(37℃)(时间可调整)。5.精筛(周一)
用滴加碘液的方式挑选出最佳菌株 6.菌种鉴定(周二)
最后通过观察筛选到的菌株的菌落大小、形态,颜色及革兰氏染色等情况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
(以上内容为原定步骤,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条件变化情况,个别细节会有所改动,下文将说明)
第3章
实验过程与结果
3.1 实验过程
按照试验设计步骤的大方向进行试验,个别细节有所改变,具体过程及试验时间如下:
(1)配置固体淀粉培养基(周二)
固体培养基(NH4)2SO4 5g,KH2PO
45g,淀粉5g,蛋白胨1.5g,牛肉膏3g,琼脂8g,蒸馏水400ml,pH 7.0—7.5放于烧杯在加热套上加热,待瓶中颗粒完全融化后停止加热并倒入锥形瓶(500ml)然后用棉塞塞住瓶口,再用棉绳系好。试管、培养皿、移液管、锥形瓶一同高压蒸汽灭菌。(2)培养(周三)
取5支试管(无菌),用移液管(无菌)吸取1mL活性污泥放入装有9.0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数次混匀后即为10-1,再用无菌移液管吸取10-1的菌悬液1mL放入装有9.0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数次混匀即为l0-2稀释液,照此方法分别制成l0-3~l0-5的稀释液。将10-1~10-5稀释液1mL涂布于平板培养基表面。用对应的移液管按浓度顺序依低到高分别往培养皿中各加1ml菌液,并标注对应的-1-5标签为10~10,在无菌条件下往各个培养皿中加入加热后适当温度的培养液,置于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培养24h后取培养基进行观察,并无明显菌落生成。
(3)初筛(周五)
经48h培养后已经有较多菌株生成,通过滴加碘液选取几株长势较好,水解圈较大的菌株(图一)
制作两个平板,在长出的菌落中,滴加碘液选取的菌株挑取出来,在两个平板进行划线并在37℃的恒温箱中培养72h。
(5)复筛(周一)
选取两个平板中经初筛后长势较好的菌株(图二)在同一块平板上分别划线,在37℃的恒温箱中培养24h。
3.2 实验结果
菌种鉴定(周二)
最后通过革兰氏染色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鉴定。染色后的显微观察图(图三)
最终观察发现该菌落为白色湿润,易挑取。革兰氏染色后的显微观察为红色杆状菌体。
6
结
论
经过此次实验,本组同学成功地筛选和分离出了一株淀粉降解菌,即在淀粉培养基内的该菌株附近有明显的水解圈,且经碘液检测水解圈内的淀粉已经水解。同时本组采用的方法有简便、易行、快速的优点。
通过对整个环境处理方式的观察,废水处理工艺技术越来越向着多种技术组合为一体的新技术、新工艺发展,将其他物理、化学法同生物法相结合的综合手段往往具有效率高,运行好等诸多优点。可以看出,环境废水处理正朝着综合、系统、高科技的方向发展,不仅对于淀粉废水,甚至对于整个工业的发展都是是必不可少的配套技术,其意义十分深远。
但是,对废水的治理毕竟还只是一种被动的环境保护手段,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和生产之间的矛盾,所以在淀粉产品开发及生产过程中,应尽量优化原料的使用和加工的手段,从污染源头削减产污量,使废消除在生产过程中,最终实现环境、经济、效益的统一。
个人体会与建议
以下是本人对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思考总结:
1.固体培养基配方中琼脂的成分偏低,造成培养基凝固性差,给划线培养增加了较大的难度。
2.没有设置关于降解菌对淀粉降解能力测定的实验环节,未能取得有说服力的实验数据。
3.实验操作水平不高,影响实验效率。
4.理论知识及实验经验缺乏,不能准确预计菌落生长所需的时间。
个人体会
本次实验我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了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和筛选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环境微生物,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的鉴定,及观察菌落形态、染色并镜检对其进行菌种鉴定的过程。
这是一个综合的技术训练,通过这次训练,让我对环境微生物的作用的理解更为加深了,而且更加深刻的明白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性。
建议
如果条件允许希望可以优化实验设施,改善实验条件
第二篇:直链淀粉的分离纯化--自己总结
橡实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分离纯化
谢 涛,陈建华,谢碧霞
(中南林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国湖南株洲412006)
1.2.3 橡实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分离纯化
取10 g橡实淀粉,先以少量的无水乙醇润湿,再加200 mL 0.5 mol/L的NaOH溶液,在热水浴中加热分散至整个淀粉糊完全透明,冷至室温,离心(6 000 r/min,20 min)除去不溶性杂质.淀粉糊以2 mol/L的HCl调至中性,再加90 mL正丁醇和异戊醇混合溶液,混合液中V(正丁醇)∶V(异戊醇)=3∶1,在沸水浴中加热搅拌至整个体系透明,冷却至室温,置于7℃冰箱中过夜,离心(6 000 r/min,20 min),沉淀物和上清液分别处理如下.将沉淀物加入120 mL饱和的正丁醇水溶液,在沸水浴中加热搅拌至溶液分散透明,冷至室温,在7℃冰箱中过夜,离心(6 000 r/min,20 min).按上述步骤所得的沉淀物重复处理5~10次(即重结晶5~10次).然后将沉淀物浸于无水乙醇中24 h,再反复以无水乙醇洗涤沉淀后,置于室温下真空干燥,此时得到的是纯化的直链淀粉样品.无水乙醇洗涤沉淀的目的是除去直链淀粉中所络合的正丁醇.上清液中加入10 mL正丁醇于沸水浴中加热搅拌至溶液分散透明,冷至室温,在7℃冰箱中过夜,离心(6 000 r/min,20 min),重复上述操作2~3次.将上清液真空浓缩后,加入冷的无水乙醇进行沉淀,再以无水乙醇洗涤沉淀物数次,室温下真空干燥得到纯化的支链淀粉样品.芋头淀粉的分离和纯化
孙忠伟 张燕萍 向传万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无锡, 214036)
干燥的芋头淀粉,用体积分数85%甲醇脱脂24h后,用无水乙醇脱脂6h,在40℃干燥48h,待用。
1·3·2 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分离与纯化
1·3·2·1 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粗分离
称取10g芋头淀粉,放入500mL烧杯中,加少量的无水乙醇,使样品湿润,再加入0·5mol/LNaOH溶液200mL。在沸水浴中加热搅拌20~30min至完全分散。冷却后离心(6000r/min,20min),去除未分散的残渣(沉淀部分)。用2mol/LHCl中和离心液,并加入100mL正丁醇-异戊醇(体积比3∶1)混合液,然后在沸水浴中加热搅拌20 min,此时溶液透明,冷却至室温,移入2~4℃冰箱静置24 h,离心(6 000 r/min, 20min),沉淀物即为粗直链淀粉,上清液即为粗支链淀粉溶液。分别收集备用。1·3·2·2 直链淀粉的纯化
将沉淀物即粗直链淀粉全部转移至装有120mL正丁醇饱和水溶液,然后置沸水浴中搅拌直至溶液分散透明,再逐渐冷却至室温,移入冰箱内(2~4℃)保持24 h,取出离心(6 000 r/min,20min),将得到的沉淀重复上述操作6次,然后将沉淀物浸入无水乙醇中24h,以无水乙醇洗涤沉淀数次,该沉淀于室温下真空干燥,即得直链淀粉纯品。无水乙醇沉淀的目的是除去直链淀粉中络合的正丁醇。
1·3·2·3 支链淀粉的纯化
支链淀粉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静置,取下层溶液加40mL正丁醇-异戊醇(体积
比1∶1)混和液,在沸水浴中加热搅拌直至溶液分散透明,冷却至室温,移入冰箱于2~4℃静置48h,离心(6000r/min,20min),去除沉淀物,用上清液重复上述操作3~5次,所得上清液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一半,加入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沉淀、离心,将沉淀溶于热的200mL 0·5mol/L NaOH溶液中,离心去沉淀,离心液中再加入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将沉淀溶于200mL的蒸馏水中,用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再沉淀,以无水乙醇洗涤数次,室温下真空干燥,即得支链淀粉纯品。
直链淀粉的分级制备研究
刘志强,益小苏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浙江杭州310027)
1.3 原淀粉的去脂处理
(1)将210 g丙三醇或正丁醇与去离子水配成醇浓度为70%或85%的处理液,倒入500 mL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6 g淀粉,配成固含量约5%的淀粉悬浮液.(2)将烧瓶放入超级恒温水槽中,通氮气保护,搅拌溶液.控制水浴温度,使其在1~1.5 h中由
30℃上升至89℃.在89℃保持1 h后将烧瓶撤离水浴.(3)待烧瓶中的溶液冷却至25℃,将其分成两份,分别倒入500 mL的三颈烧瓶中,各加入300mL无水乙醇,搅拌1 h.(4)搅拌结束后,将悬浮液抽滤,用无水乙醇冲洗沉淀约3~4次,得到不含处理液的去脂淀粉.1.4 分散法分级
(1)将二甲基亚砜(DMSO)400 mL和去离子水100 mL倒入1 000 mL的烧杯,配成分散溶液.然后加入50 g淀粉,室温下搅拌若干小时(4,8,18 h),溶液呈乳液状.(2)将乳液倒入1 000 mL烧瓶中,在某一温度(60,80,100℃)的恒温水浴中搅拌加热30 min,然后加入100 mL的正丁醇,同时不停地搅拌5 min.(3)将溶液撤离水浴,冷却至室温,溶液中有细针状沉淀出现.用高速沉淀机分离沉淀(2 000r/min,30 min).(4)取出沉淀于500 mL烧瓶中,加入200 mL的1% NaCl溶液,在80℃的恒温水浴中加热30min,此时沉淀完全溶解.缓慢滴加100 mL正丁醇于热溶液中,同时用玻棒搅拌.(5)滴加结束后,将烧瓶撤离水浴,静止冷却至室温.用高速沉淀机分离出沉淀(2 000 r/min, 30 min).(6)根据需要重复(4),(5)步,增加重结晶次数.(7)取出沉淀置于培养皿,在70℃真空烘箱中干燥至恒重,得到直链级分.1.5 水浸法分级
(1)取8 g淀粉,350 mL去离子水倒入500 mL的三颈烧瓶中,配成浓度约为2%的淀粉悬浮液,用pH为6.3的磷酸缓冲液调节悬浮液的pH值为6.3.(2)将该悬浮液放入某一温度(70,80,90,98℃)的恒温水浴中,搅拌,通氮气保护.(3)保持15 min后,立即把溶液转移至薄壁塑料杯,放入冰盐浴中进行快速冷却.(4)把已冷却的悬浮液用离心沉淀机离心30 min,转速为2 000 r/min.(5)抽取上层清液,将其在60℃水浴中加热10 min后,缓慢滴加200 mL正丁醇,同时不停地搅拌,直至白色细针状沉淀生成.(6)用离心沉淀机分离沉淀(2000 r/min,10 min).(7)取出沉淀放入培养皿中,在70℃真空烘箱中干燥至恒重,得到完全干燥的直链级分.【玉米淀粉】
直链淀粉提纯方法的研究
无锡轻工大学食品学院(214036)
杨光丁霄霖
2·3·3碱液分散法
先加少量无水乙醇将淀粉充分湿润,加入0·5MNaOH溶液,沸水浴10~30min,用2NHCl溶液中和至pH7·5左右,加入丁醇-异戊醇(1∶1, v/ v),沸水浴10~30min,冷却至室温后,于4℃下静置至少12h,离心(1000r/min)20min,得到沉淀物,加适量丁醇饱和水溶液,沸水浴15~30min,不断搅拌,使沉淀物完全溶解,于4~25℃下静置3~12h,离心(1000r/min)20min,得到沉淀;如此循环3次以上,然后分别用78%乙醇洗涤3次,用95%乙醇洗涤3次,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于40℃下真空干燥,即得直链淀粉纯品。
3·结果与分析
3·1碱液分散法
采用碱液分散法时,加入丁醇后,静置2~6h,即形成大量的沉淀,用普通离心机进行离心,可以将沉淀很好地分离。但是,应注意静置的温度不宜过低,否则,容易导致直链淀粉的老化。老化后的直链淀粉不溶于水,甚至加热至沸腾也不溶解,给以后的使用带来麻烦。直链淀粉老化主要是由直链淀粉结晶造成的,因此,随着纯化次数的增加,饱和丁醇水溶液的添加量也应该相应有所增加,使淀粉浓度适当稀释,尽量避免发生淀粉老化。
葛根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分离纯化的研究
杜先锋 许时婴 王 璋
(无锡轻工大学食品学院,无锡,214036)
1.3.2 淀粉组分的分离和纯化
取10g葛根淀粉,先以少量的无水乙醇润湿,再加200ml 0.5mol/L NaOH溶液,在热水浴中加热分散至整个淀粉糊完全透明,冷至室温,离心(6000r/min,20min)除
去不溶性杂质。淀粉糊以2mol/L HCl调至中性,再加90ml正丁醇-异戊醇(3∶1,V∶V)溶液,在沸水浴中加热搅拌至整个体系透明,冷却至室温,置于7℃冰箱中过夜,离心(6000r/min, 20min),沉淀物和上清液分别处理如下:
(1)沉淀物加120ml饱和的正丁醇水溶液,在沸水浴中加热搅拌至溶液分散透明,冷至室温,在7℃冰箱中过夜,离心(6000r/min,20min),所得的沉淀物按上述步骤重复操作5~10次(即重结晶5~10次),然后将沉淀物浸于无水乙醇中24h,再反复以无水乙醇洗涤沉淀,该沉淀物于室温下真空干燥,得到纯化的直链淀粉样品。无水乙醇洗涤沉淀的目的是除去直链淀粉中所络合的正丁醇。
(2)上清液中加入10ml正丁醇于沸水浴中加热搅拌至溶液分散透明,冷至室温,在7℃冰箱中过夜,离心(6000r/min,20min),重复上述操作2~3次。上清液经真空浓缩后,加冷的无水乙醇进行沉淀,再以无水乙醇洗涤沉淀物数次,室温下真空干燥得到纯化的支链淀粉样品。
马铃薯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分离方法
吉宏武丁霄霖
A无锡轻工业大学食品学院
2.3淀粉的分散
称取10g干淀粉分散于100ml,水中,然后慢慢地倒入1.3L0.15mol/LNaOH中,并轻轻搅拌均匀,静置5min后加360ml5%NaCl溶液,用HCl中和至pH为6.5-7.5,在室温下放置15-20h,分为两层,将上清液吸出,经两次过滤,即为直链淀粉粗提液,下层胶体为支链淀粉粗提液。
2.4直链淀粉的纯化
直链淀粉粗提液,按10:1体积比加入重蒸的正丁醇,在常温下搅拌1h,静置3h后,将部分沉淀物离心(3500r/min,20min),沉淀物再用正丁醇搅拌饱和1h、静置、离心,重复四次后,将沉淀物转至无水乙醇中浸泡24h,再用乙醇洗涤几次,在室温下真空干燥,即为直链淀粉。
2.5支链淀粉的纯化
支链淀粉粗提液经离心后(30min,20°C,7000r/min),弃去上清液,沉淀物加入适量的1%NaCl,并轻轻搅动,放置15h左右,待其分层后,弃去上清液,部分沉淀物离心(30min,20°C,7000r/min),弃去上清液,沉淀物再加入适量的1%NaCl,并轻轻搅动,静置、离心,重复四次后,将沉淀物转至无水乙醇中放置一夜,再用无水乙醇洗涤3-5次,室温下真空干燥,即为支锭淀粉纯品。
[玉米淀粉]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纯品的提取及其鉴定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无锡)
洪雁顾正彪刘晓欣
1.2.1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分离与纯化
1.2.1.1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粗分离
称取10g玉米淀粉,加入少量无水乙醇分散并湿润样品,再加入350ml 0.5mol/L的氢氧化钠,在沸水浴中搅拌10min,使溶液清澈透明,无结团状,冷却后冷冻,高速离心(8000r/min)10min,用2mol/L的盐酸中和至中性,加入100mL3:1丁醇(异戊醇的混合液,在沸水浴中加热搅拌10min后,冷却至室温,于2-4°C的冰箱中静置24h,取出,冷冻,高速离心(8000r/min)10min,得到的沉淀物为粗直链淀粉,离心液为粗支链淀粉。
1.2.1.2直链淀粉的纯化
将粗直链淀粉沉淀全部移入丁醇饱和的200ml水中,加热溶解至溶液透明,冷却至室温后放入2-4°C的冰箱中静置24h,取出,冷冻,高速离心(8000r/min)20min,得沉淀物,再纯化数次后,将沉淀物在砂芯漏斗中过滤,用无水乙醇洗涤数次,样品在40°C的鼓风干燥箱中干燥8h,即得纯直链淀粉。
1.2.1.3支链淀粉的纯化
将粗支链淀粉离心液在分液漏斗中静置数分钟后,分成三层,取下层乳胶体溶液,加40ml1:1丁醇(异戊醇的混合液,于沸水浴中加热搅拌10min,冷却后放入2-4°C的冰箱中静置48h后,冷冻,高速离心(8000r/min)10min,离心液中缓缓加入二倍体积的无水乙醇,在2-4°C的冰箱内静置24h,将沉淀物溶于热的0.5mol/L氢氧化钠溶液,依上述方法纯化数次,用无水乙醇脱水洗涤,样品在40°C的鼓风干燥箱中干燥8h,即得纯支链淀粉。
第三篇:小实验——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胡椒粉与盐巴的分离
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
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
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讲解:
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创造:
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
第四篇:高中化学实验汇总与总结
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
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 NaHCO3
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
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2+ 21.配制和保存Fe,Sn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八.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0.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1.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2+ 9.Fe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
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其它气体若能极易溶于某液体中时(如CO2易溶于烧碱溶液中),亦可做喷泉实验。
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具体实验80例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
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16.向含有SO4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
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5.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7.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8.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
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3+ 58.向含Fe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2-2-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Cl2=2Cl+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63.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
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70.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在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有机实验的八项注意
有机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高考会考的常考内容。对于有机实验的操作及复习必须注意以下八点内容。
1.注意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⑴酒精灯加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
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蒸馏石油实验”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⑵酒精喷灯加热。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所以需要较高温度的有机实验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煤的干馏实验”。
⑶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
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的银镜实验)”、“ 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6 0℃)”、“ 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和“ 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⑷用温度计测温的有机实验有:“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个
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 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具支烧瓶支管口处,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2、注意催化剂的使用
⑴ 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有:“乙烯的制取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
取实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
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后两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其中最后一个实验
也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⑵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有: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后生成的溴化铁)。
⑶氧化铝做催化剂的实验有: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3、注意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
4、注意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的有害物质,所以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冷却。
⑴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装)冷却的实验:“蒸馏水的制取实验”和“石油的蒸馏实验”。⑵用空气冷却(用长玻璃管连接反应装置)的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和 “溴苯的制取实验”。这些实验需要冷却的目的是减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挥发,既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又减少了这些挥发物对人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5、注意除杂
有机物的实验往往副反应较多,导致产物中的杂质也多,为了保证产物的纯净,必须注意对产物进行净化除杂。如“乙烯的制备实验”中乙烯中常含有CO2和SO2等杂质气体,可将这种混合气体通入到浓碱液中除去酸性气体;再如“溴苯的制备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产物溴苯和硝基苯中分别含有溴和NO2,因此,产物可用浓碱液洗涤。
6、注意搅拌
注意不断搅拌也是有机实验的一个注意条件。如“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实验”(也称“黑面包”实验)(目的是使浓硫酸与蔗糖迅速混合,在短时间内急剧反应,以便反应放出的气体和大量的热使蔗糖炭化生成的炭等固体物质快速膨胀)、“乙烯制备实验”中醇酸混合液的配制。
7、注意使用沸石(防止暴沸)
需要使用沸石的有机实验:⑴ 实验室中制取乙烯的实验;⑵石油蒸馏实验。
8、注意尾气的处理
有机实验中往往挥发或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必须对这种有害气体的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⑴如甲烷、乙烯、乙炔的制取实验中可将可燃性的尾气燃烧掉;⑵“溴苯的制取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中可用冷却的方法将有害挥发物回流。
第五篇:2012实验材料与试剂总结
实验专题
常用方法技术与药品试剂
一、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技术(补充)
1.植物叶片生成淀粉的鉴定技术(1)适用于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
(2)主要步骤:光照 酒精脱色加碘检验等 2.同位素示踪技术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2)光合作用中氧原子、碳原子转移的研究实验(3)半保留复制实验
(4)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 3.植物杂交技术
(1)雌雄同花:花蕾期去雄 + 套袋 + 开花期人工授粉 + 套袋(2)雌雄异花:花蕾期雌花套袋 + 开花期人工授粉 + 套袋 4.育种技术
(1)杂交育种(2)人工诱变育种(3)单倍体育种(4)基因工程育种(5)细胞工程育种等。
二、实验中常用器材和药品的使用
1.斐林试剂与班氏试剂: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砖红色沉淀(水浴加热)2.双缩脲试剂:鉴定多肽(蛋白质)与双缩脲紫色
3.苏丹Ⅲ、苏丹Ⅳ:脂肪的鉴定(脂肪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被苏丹Ⅳ染成红色,用显微镜
观察;也可向待测样液中滴加)
4. 酒精:用于洗去浮色,配制解离液,叶片脱色,析出DNA(冷酒精),提取叶绿体中的色
素,消毒处理,冲洗卡诺是固定液。5.碘液:鉴定淀粉(蓝色)
6. 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现配现用):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细胞核,面积小),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细胞质,面积大)
7.HCl: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使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解离;改变溶液pH
8.NaCl:配制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维持动物细胞的正常形态)及其他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可用于测定动物细胞内液浓度;溶解(2mol/L)或析出DNA(0.14mol/L)9.NaOH:用于吸收CO2或改变溶液的pH,模拟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实验中应用
10.健那绿染液 :专一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健那绿溶解在生理盐水中制成健那绿染液,使
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11.蔗糖:配制蔗糖溶液,用于测定植物细胞液浓度或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12.台盼蓝: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色(正常的活细胞,细胞膜结构完整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
排斥台盼蓝,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
13.20%的肝脏研磨液、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溶液:用于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14.可溶性淀粉、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实验(应该用斐林试剂检测,不能用碘液进行检验,因为蔗糖及其水解产物与碘均不变色)15.3%可溶性淀粉、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①先分别保温再混合,②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只能用碘液检测,③不能用H2O2做本实验)
16.20%的肝脏研磨液、3%的过氧化氢: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用淀粉酶催化淀粉
探究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17.Ca(OH)2(澄清的石灰水):鉴定CO2(混浊程度不同可说明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二氧
化碳的多少
18.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检测CO2(由蓝变绿再变黄)19.重铬酸钾溶液: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可
以检测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也可检验酒驾)20.乙醇或丙酮:用于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21.层析液:可用于色素的分离,即将色素在滤纸上分离开。22.滤纸 :过滤或纸层析
23.二氧化硅:在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使研磨充分
24.碳酸钙: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破坏25.NaHCO3 : 维持环境中CO2浓度的恒定
26.改良苯酚品红染液、龙胆紫染液、醋酸洋红溶液(碱性染料):用于染色体染色
27.秋水仙素:阻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人工诱导多倍体试剂。用于萌发的种子或
幼苗,可使染色体组加倍,原理是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低温也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28.卡诺氏液:把经诱导处理的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0.5-1h,以固定细胞形态 29.二苯胺:鉴定DNA(蓝色,沸水浴)30.柠檬酸钠:防止血液凝固,抗凝剂
31.洗涤剂:提取植物细胞中DNA时瓦解细胞膜 32.琼脂:激素的转移或配制固体培养基
33.PEG试剂:促融剂(灭活的病毒也可作为促融剂)34.氯化钙: 增大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 35.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可用于动物细胞培养时分解组织使组织细胞分散开 36.木瓜蛋白酶:嫩肉粉的主要成分,催化水解蛋白质
37.蒸馏水:①在观察DNA、RNA分布中配染色剂;缓水流冲洗载玻片
②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使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浴在蒸馏水中发生复原(引流法)
③临时装片的制作(擦、滴、取、放、展、盖)④有丝分裂实验中漂洗解离液
⑤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使血细胞吸水涨破;稀释NaCl溶液 ⑥制备细胞膜时使细胞吸水涨破(引流法、差速离心法)
三.注意取材问题
(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不能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也就几乎不含DNA、RNA);
(2)不能用观察叶绿体的材料来观察线粒体(叶绿体中的色素颜色会掩盖健那绿染色后的颜色变化);
(3)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或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应注意观察呈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长方形的细胞可能是根尖的伸长区或成熟区的细胞,没有分裂能力);
(4)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所选的材料可以是动物的精巢和植物的雄蕊,而不宜选用动物的卵巢和植物的雌蕊(雄配子的产生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更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的细胞);
(5)观察叶绿体时,若选用菠菜叶则取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较大而数目较少);
(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应选取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含有大的液泡)。四.实验中注意问题 1.有关蛋白质的鉴定
①若用蛋清进行蛋白质鉴定时,需将鸡蛋清用水稀释,通常是0.5 mL蛋白液加入5 mL水,搅拌均匀。如果蛋白液稀释程度不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的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也不容易刷洗干净。
②鉴定蛋白质时,向样液中加入2 mL双缩脲试剂A摇匀,再向样液中加入3~4滴双缩脲试剂B摇匀。其中双缩脲试剂B不能过量,因为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会与试剂A反应,使溶液呈蓝色,从而掩盖生成的紫色。
2.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必须在达到预设的温度(pH)的条件下,再让反应底物与酶接触,避免在未达到预设的温度(pH)时反应底物已与酶接触发生反应,影响实验结果。
(1)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
①不能用过氧化氢酶来完成此实验,因为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
②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因为斐林试剂的使用需要加热,加热会改变0℃组的实验结果(2)pH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不能用淀粉、淀粉酶做此实验 3.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
(1)①新配制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先加热煮沸(杀死里面的微生物、除去溶液中的氧
气),等冷却(防止高温杀死酵母菌)后再将食用酵母菌加入;
②酵母菌培养液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待酵母菌将瓶内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以保证检测到的一定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2)实验结果的检测
①检测CO2(观察石灰水混浊的程度、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
②检测酒精的产生(酸性的重铬酸钾)4.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①装置的设计应有利于观察,如观察促进生根的实验可以用水培法。
②所设组别除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外,还要增加一组蒸馏水处理的做空白对照。5.探究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①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轻轻震荡几次,使酵母菌均匀分布,以确保计数准确,减少误差。
②该探究不需要设置对照,因为随着时间的延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
③该探究不用重复,只要分组实验,求得平均值即可。
④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算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⑤实验结束后,用试管刷蘸洗涤剂擦洗血球计数板的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方法是浸泡和冲洗。6.观察叶绿体、线粒体
①选用藓类的小叶或者菠菜叶的下表皮(稍带叶肉)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因为藓类叶片仅为一层细胞,菠菜叶的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叶绿体大且数目少,便于观察。)
②线粒体、叶绿体均需保持活性。
③叶绿体,不需染色,可直接观察;线粒体用健那绿染色(活体染色剂)
④观察线粒体一般选用动物或人体细胞,而不选用植物的叶肉细胞,其原因是经健那绿染
色的线粒体颜色为蓝绿色,与叶绿体颜色相近,会掩盖影响对对线粒体的观察
7.采用差速离心法的实验有
①细胞膜的提纯②分离各种细胞器
8.研究DNA的复制方式用(答案:密度梯度离心法、同位素标记法)9.引流法的应用
①细胞膜的制备②质壁分离与复原 10.紫色洋葱可做哪些实验
有丝分裂(根尖)、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根尖)、质壁分离(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观察DNA、RNA的分布(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观察线粒体(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11、植物种群密度调查用
蚯蚓(活动能力比较弱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调查用调查动物丰富度用 取样器取样法)
统计动物丰富度(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
12、关注酵母菌的常考知识点和注意问题
(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即属于真核生物(2)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3)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4)具有的核酸种类有DNA和RNA,其中遗传物质是DNA,是否遵循
遗传规律是(有性生殖)
(5)能发生的可遗传变异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6)酵母菌不是种名,代表的是一类生物。
(7)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大多数腐生,属分解者; 少数寄生,属消费者,如葡萄表面的野生酵母。
(8)有细胞壁但成分既不是纤维素和果胶(植物),也不是肽聚糖(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