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初步知识》单元教案

时间:2019-05-12 03:36: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统计初步知识》单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统计初步知识》单元教案》。

第一篇:《统计初步知识》单元教案

本单元体现新课标的思想:

统计初步知识的教学,相对集中的向学生传授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知道统计图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初步会用统计的方法说明一些问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意义,知道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初步掌握把原始数据分类整理的方法,会用纸条或折线的形势表现数据。

3、会看统计图,能对统计图进行一些初步的分析,指出这些统计图所能说明的问题或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4、会根据所要说明的问题,去搜集数据、分类整理,制作简单的统计图。

5、渗透统计思想,结合教学统计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意义,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会绘制统计图中的直条或折线,会对统计图

进行初步的分析。

教学难点:

会根据所要说明的问题,去搜集数据、分类整理,制作简单的统计图。

第一课时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重点:对学生搜集的统计图进行初步的分析。

教学难点:处理信息的一些方法。

教学过程:

一、展示学生搜集的信息

星期

六、日同学们搜集了一些统计图,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好吗?

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师生进行交流。

教师准备材料:

二、处理学生搜集的信息,对统计图进行初步的分析。

你能说说今天学习的统计图与过去的统计表相比有那些优点吗?(形象具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请你把这些统计图进行分类: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今天我们先来看看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三、介绍条形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

一幅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分为哪几部分?

展示例1(图)

表内:纵轴、横轴、直条

表外:名称、时间、单位

条形统计图有那些特点?(可以直观的看出各个项目数量的多少)从表中你可以看出什么?

四、作业

帮你学数学

<<<12345&&&练习1

板书设计:

统计图

形象具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条形统计图

可以直观的看出各个项目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对条形统计图进行初步的分析。

教学重点: 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对条形统计图进行初步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各种统计图,请你说说统计图分那几类?

你们想不想自己绘制条形统计图?

二、出示一张条形统计表并观察条形统计表

说一说条形统计表上都有什么内容?

三、讲解条形统计图制图的方法和步骤,绘制好后进行分析。

四、学生在作业本上制学习图的步骤。

1、画出横轴和纵轴(指导分配直条的单位长度)

2、画直条

3、填写统计图的名称、时间、单位等。

五、练习

24页练一练练习四1、2 板书设计:

条形统计图

1、画出横轴和纵轴

2、画直条

3、填写统计图的名称、时间、单位

作业:

第三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重点课时)

教学目标:知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对统计图进行初步的分析。

教学重点:对统计图进行初步的分析。

教学难点:对统计图进行初步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单复式条形统计图(练习四3题)

二、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

1、展示例3统计表

2、根据表内数据,绘制一幅条形统计图

思考:少先队员种植了油松和国槐两种树木

3、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

4、对统计图进行分析

三、练习

1、第26页练一练

2、师生提供复式条形统计图对其进行分析。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板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

两个以上项目

两个直条

形成鲜明对比

两种颜色

作业:

练习四7、8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能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制图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制作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对统计图进行有价值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观察这两种统计图,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比较:观察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比较他们各自的特点。

<<<12345&&&分析:你能根据这张统计图分析出有价值的问题吗?

学生自由回答

二、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

三、学习制作折线统计图

四、练习

根据统计表制成折线统计图

翠岭乡2000年月平均气温统计表

2001年2月

月份

十十一

十二

平均气温 2 5 10 15.5 24 30 32 32.5 26 20 12 5

你能根据上面的统计图中,分析出有价值的情况?

四、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吗?

作业:

数学书40页2、3题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制图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出示准备题

某电视机厂19932000年生产25型电视机如下表

2001年1月

年份 1993 1996 1997 1999 2000

产量(台)9200 8000 6000 5800 4000

讨论:你认为制成那种统计图比较好?

你认为这种情况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归纳制成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这个电视机厂不光生产25型的电视机,还生产29型电视。

出示统计表

(一)制统计图

如果在一张统计图上能同时看到两种不同型号的电视机生产情况,你认为应如如何制图?

分组讨论

1、进行发散练习,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2、进行制图。

小组汇报

进行交流

指名同学板演,根据板演进行分析。

提问:你能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吗?(生进行交流)

(二)分析统计图 1、25型电视机的产量是怎样变化的? 2、29型电视机的产量是怎样变化的? 3、25型电视机,从那年到那年的产量下降的最快?下降了多少台? 4、29型电视机,从那年到那年产量提高的最快?增加了多少台?

<<<12345&&&

三、巩固练习

在踢毽比赛中,张敏和赵小山各踢了5次,成绩如下表

姓名 成绩 次数 次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张敏 35 40 30 45 40

赵小山 30 32 40 45 50

1、完成统计图

2、分析统计图

四、作业:数学书41页4题

五、板书

复式折线统计图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能够根据统计表绘制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绘制统计图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统计表,绘制统计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可以绘制成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

南冶小学儿童读物分类统计表

类别

合计

故事

童话寓言

诗歌

自然科学

人物

历史

数量(册)1300 300 200 150 200 450

学生独立设计并进行分析

2、学生汇报交流

二、练习

1、张明和杨迎分别进行了4次垒球掷远的测验,成绩如下

第一次

张明20米

杨迎25米

第二次

张明24米

杨迎26米

第三次

张明26米

杨迎20米

第四次

张明30米

杨迎24米

如果既要知道二人质垒球的远近,又要知道两人掷垒球的距离变化的情况与趋势。想一想,用什么样的统计图反映比较好?

(1)

绘制统计图

(2)进行简单的分析。

2、独立完成

六年级的同学,在学习统计图的时候进行了一次关于车流量的统计,他们记录了10分钟大货车、小汽车、公交车和自行车通过的辆数。

大货车

小汽车

公交车

自行车

请你根据他们收集的数据,绘制一幅统计图。

班内集体交流。

三、总结

这节课大部分同学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

四、独立题为作业

第七课时(扇形统计图选学)

教学目标:能够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制图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制作扇形统计图。<<<12345&&&教学难点:对统计图进行有价值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心角的概念

2、扇形的特征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简单应用题

二、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读第一段文字)

1、学习例1 请你量量每个圆心角是多少度?

思考:度数与百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2、介绍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

3、分析扇形统计图

练习: 1、2

四、作业3、4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绘制不同类型的统计图,掌握统计图各自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的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根据不同的数据绘制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的数据绘制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反映学校变化的信息。

二、再过一段时间我们就要毕业了,小学给你留下了那些美好的回忆?让我们把这

些美好的回忆用最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好吗?

1、说说你搜集的信息?你准备用什么方式反应?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绘图或用文字表达。

四、比一比谁的统计图绘制的最好?

五、下课后对统计图进行分析,看看谁的统计图反映的情况最好? <<<12345&&&

第二篇:6.统计的初步知识

统计的初步知识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统计知识的起始课,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体会这种方法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能在遇到有关问题时想到去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获取有用的信息来解决问题,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渗透统计方法。

2、通过统计学生的生长发育情况,使学生理解统计的意义,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3、通过对统计图、统计表的分析,使学生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教学重点:理解统计意义,培养统计意识。

教学准备:统计图、统计表、统计画册、多媒体电脑。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春节联欢晚会中人们高兴的唱啊、跳啊,但是都不能足以说明北京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用数据才更具有说服力。如:北京市人民存款是20年前的169倍、88年的鸡蛋产量是590万吨,到2001年时是2337万吨„„ 你知道这些数据是怎么来的吗?是专业人员经过统计得到的,你知道什么是统计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统计的初步知识。

二、体验过程。第一层: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非洲动物动态画面)看到这些动物你最想知道什么?(板书:动物名称 只数)第二层:解决问题。

请你观察都有哪些动物?你准备先数谁?怎么数?数完之后怎么办?(边说边写,画出统计表)第三层:概括方法。

统计表和动态画面各有什么优点?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个统计表的?(板书:观察——分类——数——制表)

三、大胆想象,诱发创造。第一层:激发想象。

1、除了用统计表能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外,有没有别的办法,能够更直观、更形象的表示出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讨论、交流)

2、利用手中的材料(白纸、格纸),把你认为最好的方法画下来。第二层:比较择优。

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点评:在比较中选出最佳的方法。第三层:深入理解。确定一个小格代表几。

四、分析统计图、表,深化意义。第一层:分析统计图、表。

1、爸爸、妈妈和老师关心你们的身体健康,你们的生长发育情况,你们的身高、体重发育得是不是正常,怎么让在座的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的生长发育情况呢?(调查)怎么样才能让老师们看得更清楚呢?(制统计图、表)

2、(把全班同学的身高情况制成统计表)看着统计表,你看出什么了?(出示该年龄的标准身高),你觉得咱们班身高发育情况怎么样?

3、(把全班同学的体重情况制成条形统计图)看着统计图,再看标准体重,你有什么感想?你想对你的同伴说点什么?如果不注意,无限的发展下去,预测一下,咱们的身体将会怎样?

第二层:深化意义。

我们发现了我们同学在身高、体重发育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都有是从哪看出来的?是从统计图、表中看出来的,这就叫对统计图、表进行分析。(板书: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五、展示统计画册,深化意义。

六、小结设疑,激发兴趣。教学评析:

1、打破旧的教学模式。以往小学数学中把“统计”教学仅仅理解为统计图、表的教学,而《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因此,整个教学设计都从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统计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用适当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用合适的图、表展示数据,对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对自己的分析、思考进行交流和改进。在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构建“自主开放”的创新教学模式。

在观察草原动物、对怎样数动物的只数及直观形象的表示动物只数的过程中;在认识、及绘制统计图、表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利用想象、猜测、操作、讨论等学习方法,自主探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

3、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小到自己的身高、体重;大到祖国的各行各业,处处需要统计,统计无处不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进步学习统计知识的求知欲望。

第三篇:《统计的初步认识》教案

《统计的初步认识》教案

房山城关小学 王骞

教学内容:统计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调查统计,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整个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地收集和整理数据,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画简单的统计图,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收集和整理数据,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统计图,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决策。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统计”这个词吗?板书:统计 对于“统计”,你想知道什么?

(什么叫统计?可以怎样统计?学统计有什么用?„„)

过渡:同学们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认识“统计”。

二、探究问题

(一)认识统计表 1.出示课件,提取数学信息.有四种饮料,桃汁5箱;梨汁10箱;苹果汁9箱;桔汁5箱。2.学生把饮料的箱数填在练习纸上的统计表中。3.汇报:你是怎样填的?

理解“合计”的意思.4.对比饮料图与统计表

师:如果让你用很短的时间发现更多的数学信息,你看下面图(杂乱的),还是看上面的统计表?为什么?(每种饮料的箱数一目了然)师:像这样的表,叫统计表。

板书:统计表

正因为统计表有这个优点,所以许多地方都用到它,你在哪见过统计表? 5.看统计表提取数学信息.(二)认识统计图 1.课件:出示饮料图 2.生提出摆放建议

追问: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便于拿取;箱数一目了然)

3.课件出示分类摆放的饮料图

师:工人叔叔摆放饮料的办法真好,我们可以照着这种方法画一张统计图。板书:统计图

4.认识统计图

课件演示:方格纸→左侧数字→下面饮料名称 师:你打算怎样表示桃汁的箱数? 生自由发言

数学上用竖着的条形表示。(板书:条形)

5.画统计图

生拿出自己喜欢的彩笔,用条形表示其余饮料的数量。

6.看统计图,提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三)学看统计图

1.课件出示两天后超市现有饮料统计图,看统计图回答问题。2.根据统计图做出决策

师:看这张统计图,如果你是店长,你会做出什么决定?

(四)小结

三、实际应用

1.数学书上128页试一试 2.四届奥运金牌榜

填统计表,画统计图,回答问题

师:看这张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金牌数增多。)

预测一下,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29届奥运会的金牌数。

四、拓展质疑

1.这节课上到这儿,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教师总结:我们今天只是初步学习了统计图和统计表,今后我们对统计还要进行深入地学习。

五、布置作业

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找数据,制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

第四篇:《统计初步知识》教学反思

一、情境地不同,吸引力不同

课本上的情境地是统计课本,但集体在统计的情况生活中几乎是没有的。第一次上这节课时,正巧学校马上要召开运动会,我想不如创设运动会买t恤衫的情境。学生下了课问我:吴老师,为什么开运动会就要买t恤衫呢?的确,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根本没有参加过运动会,对运动会一无所知,这个情境并不是学生所熟悉的,于是第二次上这节课时,我又创设了一个情境:夏天到了,今年暑假,学校要组织小朋友们参加夏令营活动,想给小朋友们每人买一件漂亮的t恤衫,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小朋友们,你们最喜欢哪种颜色的t恤衫?因为学生通过电视等渠道,对夏令营有所感知,他们都乐于参加夏令营,可以玩,还可以学到知识,所以学生表现出的热情相当高。【统计教学反思5篇】统计教学反思5篇。可见,创设的情境越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越有吸引力。

二、方法不同,经历过程不同

第一次上课,我想让学生全员参与到统计过程中去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调查的过程。所以一开始,我把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想办法统计全班喜欢四种颜色t恤衫的情况。学生想了好多办法,然后,我让学生每人设计出一张表格,离开坐位进行调查。这种,课堂上学生自由调查:请问你喜欢哪种颜色的t恤衫?课堂气氛挺好,很活跃,我觉得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但是课下思考:学生虽然每人都经历了统计的过程,但是他们50多人都用同一种方法进行调查;一个一个地问。由于统计对象、范围不同,因而难免遗漏、重复,根本无法得到统一的结果,统计结果也难以说明问题。而学生想到的很多方法难以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无法体验成功,也不得取得统一的意见。能不能让学生既经历统计的过程,又新生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使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呢?于是,我把离开坐位调查这一环节改为:把全班同学分为 6个小组,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小组内确定调查方法,喜欢哪一种方法就用哪一种。经过分组调查,学生投入到他们喜欢做的事情中,结果确实令我吃惊。

他们第一小组的方法各有不同,充分地体现了小组分工合作的意识。在中心发言人的组织下,记录员如实地记录了统计结果,课堂活而不乱,每一个成员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积极参与,各抒已见。这一方法,使我体会到:合理分工、方法得当,是组织有效学习的必备条件。

三、实践方式不同,锻炼能力不同

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调查的方法,我又创高了一个孔校长想知道全校2070名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t恤衫多的情境。

学生们的想法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但能不能让学生真正在一种具体情境地下去做一次统计呢?上这节课时,正好市骨干教师到我们学校听课,台下有几十名老师,正好给了学生一次实践统计的机会。接着我指出:以后我们在调查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调查,这样,学生既经历了统计的过程,又体验了统计的意义。

学生通过对小组统计和对听课教师进行统计实践及帮孔校长想统计办法,亲身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获得了不同的学习体验。学生经历了做数学的过程,收获是不同的。教师经过两次统计教学,收获也是不同的。由此我想到,教师应变孝中学,为学中教,真正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合作的同时,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第五篇:统计初步教学反思

统计初步教学反思1

一、目标制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统计在工农业生产,技术科学、社会经济的应用更加广泛,是现代公民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数学知识技能之一。统计知识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观点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去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所以统计初步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新课标、新理念,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从第一册起每学期都由浅入深的安排有关统计内容。本节课内容是第二册统计教学第一节,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及整理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回答一些简单问题,结合教材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制定如下:

1.借助有趣、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感受到统计活动的 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2.初步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经历统计的过程,初步感知简单的条形

统计图及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要尊重大多数同学的意见。

教学重点: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经历统计过程,初步感知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及

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二、教学设想:

围绕教学目标,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时,力求体现以下理念:

1. 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这节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并没有选用教材上统计“最喜欢的气球的颜色”这个内容,因为当时上课时正好是四月初,春暖花开的时节,各校都准备组织春游活动。所以这节课我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组织同学参观游览活动这样一个情境,力图从真实的学校生活中提出问题,感悟统计活动的目的.因为这是一个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所以能吸引学生,将学生迅速的引入情境之中。“去什么地方好呢?请你为学校提建议。”这一问题的提出,更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能为学校提建议感到兴奋,各抒己见,想法不一,领悟到需要调查大家的意见。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有必要去进行统计,很自然的进入了调查统计的环节。最后,通过观察统计去年四月份的天气情况,使学生感受到四月份的天气比较好,适合出行。解决了参观游览的时间问题,体验到统计的价值。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来进行教学,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于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作数学”使数学课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

2.教学过程活动化。

开展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体验统计的过程。低年级增加统计教学,是增加了统计的活动。统计教学的重点不是教知识点,也不是教技能,而是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本着这个原则,我在设计上,通过学生分组调查、合作交流、小组汇报、解决实际问题来展开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如:先让学生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调查才能知道大家的意见呢?你想怎样调查?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如有的同学可能采用逐一访问的方法,举手表决的方法等)为了促使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统计活动的过程中来,我设计了先在小组内调查统计,全班再汇总收集信息的过程。研究统计方法交给学生,在各组调查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的统计数据的方法,如画√、○及画“正”字的方法等,教师肯定每一种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小组上前汇报时,可以用自己组记录的符号来在黑板的方格里表示,尊重了每个小组的意见。这样教师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给与充分的展示机会,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教师提问:有什么方法能一下子让大家看出喜欢去这4个地方的人数呢?从而出现了用数字标注及贴彩图表示数据的多少的方法。这样由原始的统计记录的形式过渡到表象的条形统计图上。再进一步的整理信息,形成统计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学会读图、读表,在图表中获取信息。“从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这一开放性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与情境相对应,解决课开始提出的问题,学生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决策。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作用。

3.师生关系民主化。

课堂上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不以权威者自居,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朋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敢说敢想,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教学过程与意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这么美的春天,你们想不想走出学校到外面去看一看?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将组织我们一年级同学去市区参观游览,去什么地方好呢?学校想听听我们班同学的意见。

2. 师:你们想去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

师:这么多地方都想去,学校听取了部分同学的意见,选择了四个地方。(科技馆、水上公园、儿童乐园、自然博物馆)

你觉得去哪个地方比较好,为什么?

这么多不同的意见,到底听谁的好呢?

(意图: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 )

(二)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师:你想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查,才能知道大家的意见呢?

(学生发表不同意见。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小组调查:先在小组里调查,每人只选择一个你最想去的地方,由组长负责记录。

3.小组汇报:你们组是怎样进行调查记录的?组里共有几名同学?

调查结果是什么?

小组长汇报(调查记录在实物投影仪上显示),另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的方格里用自己组表示的符号记录。

小结:刚才同学们出现了这么多调查记录的方法。有的组是用画△、○

√的方法来表示,一个符号表示一个人,还有的组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个正字表示5个人。这些方法都很好,你喜欢哪种就可以用哪种方法。

4.在各组调查统计的基础上,汇合成了全班的调查情况。形成出游情况统计图。

师:有什么方法能一下子让人看出喜欢去这4个地方的人数吗? 教师在图旁边出示数字坐标。并用彩条来表示。

5.认识统计图及统计表。

师介绍:其实我们刚才的活动是做了一项重要的工作----统计(板书)。用图来表示统计结果的是统计图,用数字来表示统计结果的是统计表。

6.分析统计结果:观察统计图和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这次参观游览,你对老师提出什么建议?

学生提出建议。

师:这次活动可以建议你们的老师带你们先去这个地方,下次可以再去其它的地方。

(意图:由小组调查的方式再汇总成全班调查情况,在活动操作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统计图和统计表,使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到了统计的作用。)

(三)应用实践,提高认识

师:刚才我们通过统计,对游览的地点做出了选择,那么我们选择在什么时间组织这次游览呢?

今年四月份的天气怎样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去年四月份的天气情况。

教师出示去年四月份的天气情况记录。

使学生理解记录图表中的数字和符号表示的意思。

要想知道这三种天气在这个月里各多少天?用到了我们刚才学过的统计的方法。 学生独立填写天气情况统计表和统计图。展示汇报。

看着统计图和统计表,你能知道什么?

你觉得四月份的天气怎样?天气这么好,比较适合出行游玩,所以一般我们都选择四月份去春游。可以让你们的老师在四月份的任何一天带着你们去参观游览。

(意图:通过统计天气情况,巩固所学的统计知识,进一步体会统计再生活中的用途)

(四)师生小结、课后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统计,回家后自己找一找,也可以问问爸爸妈妈。

四、课后反思:

反思统计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本课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所期望的目标,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

1.随着开放式教学的深入开展,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应用多种策略解决有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也不断增加。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抓住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把它作为一种课堂资源,及时调控课堂教学。这节课在汇报组内最喜欢去的地方时,有2个组出现了统计结果与组内人数不符的情况,因为统计数据不准确是统计中常见的错误,当时课上由我指出了出现的问题,并马上请这两组的同学当着全班同学再重新统计一遍,这样就使全班同学又经历了一次统计过程,使学生明确统计的数据应准确无误。可课后我想,当时教师不应急于下结论,当其中一组把调查记录在实物投影上显示(组内画了7个√)组长汇报本组有8名同学时,应先让学生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应该怎么办?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学生就可能认识到原先自己发生的错误,并且经过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个人的经历与体验以及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而形成对知识正确的理解。

2.本节课在教学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多一些,缺少生生之间的评价。如学生独立制成天气情况统计图,用彩笔涂格时,可以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评价,如“她画的怎么样,你能评价一下吗?”“你认为哪位同学涂格的方法最好?”。把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及时激励学生。

统计初步教学反思2

统计初步是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五年级第二学期最后一个单元总复习的内容。这部分练习是针对统计初步而设计的,涵盖了可能性、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平均数等内容。

我把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这部分内容与统计初步相结合,因此本节课只包含两部分练习即可能性和平均数。

本节课较好地作到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充分参与。

在本节课的练习活动中,每位学生都在参与,每位学生都在思索,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舞台,都有一次或几次的表现机会。

2、让学生自主学习。

本节课的所有习题都是在学生动脑思考、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由学生自主解答的,教师只是起到了引导、点拨的作用。

3、思路清晰、层次清楚。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对教材的理解,针对书上P86~ P87的习题,加以灵活的处理,进行分类、调整,这样一来,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主动性。

本节课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 与的机会。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参与讨论,变原来的单纯旁观者为积极参与者,使全体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和认识的机会,使思维真正的活跃起来,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使其全面发展。

统计初步教学反思3

一、细化过程促放。

在高年级教师在备开放性活动时往往关注活动的目标,通过一个问题情境,加上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从而促使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活动,最后在收的时候也自然地呈现出教师所需要的多层次的教学资源。但我发现这样一个流程对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实在是“纸上谈兵”,一个问题下去孩子们连你的问题问的是什么也不知道,更不要说回答你的问题。就如当老师想通过比较两个学生摆的小动物图,进而强调排一排的方法这个环节。由于老师问的是“谁摆得一下子就能看出谁最多,谁最少?”大多数学生都以为教师问的是“谁最多,谁最少。”所以一连两个学生都是以此为问题进行回答的。可见教师要引导一年级学生回答问必须要精简自己的问句,同时把一个较长的、较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如刚才的问题是否可以重建为:在学生比较两的摆法后,教师提问:“现在你能看出谁最多,谁最少了吗?”再问:“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学生通过数数、看象形统计图的条形长短等方法进行比多比少,进而掌握分一分、排一排的方法。再学生说到比条形长短的方法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比较两种摆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排的时候要注意一端对齐上。由此我想到了,对于低年学生的“放”应该经历:由视觉表象逐层递进到操作方法,再由初步方法的掌握到细节重点的突破这样一个渐进过程中进行。这才能最终达到开放学生思维,深入学生认知的目的。

二、深厚素养促收

由于前面的放的指导不够细化,所以造成学生的生成性资源也呈现出杂乱无章的状态。这时如果教师有一个较好的利用资源、加工资源、逐层提升的意识的话。至少对学生来说还会有一些收获。但这收比放还要难,这一过程充分地体现了教者的一个数学素养与教学水平。本节课至少有三处教师的处理是不当的'。

第一,统计表的出示误导认知。在学生对教师排的进行完调整后,教师就板书进行随手的统计表绘制。这时我借出了每一列最后一个动物图作为统计表的分类项目。这就会造成学生在今后的填表时把表中的项目也作为一个个体参加统计的错误,教师的一个随手拈来往往造成的是无法估计的损失。

第二,分组统计出错订正随意。当两次统计结束后,有一个小组发现多小组人数与统计总人数不符时,教师轻意地用拿掉几个作为改正错的手段。这样一方面造成学生对问题的产生与解决的茫目跟从性,更深一层次是对科学方法的亵渎。统计是一个十分规范与严谨的工作,对于错误的结果我也应该也必须进行有效性的弥补,弥补不行就必须重新进行统计。这一环节由于在放的阶段教师指导与教具准备的不科学,从而一而再再而三地产生错误的结果,此时教师不应该只考虑自的教学进度,而应该与学生一起采用恰当的方法改正错误,这将影响学生今后的治学态度也将影响学生的终身成长。第三,贴近生活却远离学生。教师考虑到对学生统计的整体认知,因而设计了把各种不同的统计图(条形、折线、饼式)都向学生进行介绍,但却忽略了学生个体对于这些知识的认知基础与本身对其的理解能力,故而造成没能拉进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反而把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拉远了,进而在让学生联系生活举例时学生便无话可说了。

统计初步教学反思4

我对自己所上的《统计初步认识》这一课进行反思,从中得到启发,以反思促进步。

1、《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课本在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上遵循着这一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出发,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节课中,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求学生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分类,而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是较低的,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学生活动的经验。例如:调查全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以及学生的生日月份等。

2、在这节课中的教学目标,我抓住:经历统计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组织学生参与合作。让学生在教师的“导”下,进行有条理地、轻松地学习新知的。

3、课题源于教学中的困惑,并在困惑中不断研究、发现,为进一步搞好教学服务。新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注重评价过程,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民主化,多元化,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统计的意义与本质作用。

统计初步教学反思5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并从中进行观察、分析。学生不是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对于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分析等方面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和要点,本课在教学设计上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思维发散能力。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这节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并没有直接选用教材上的内容,而是采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复习旧知识,力图从真实的生活中提出问题,感悟统计活动的目的 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有必要去进行统计,很自然的进入了调查统计的环节,从而引入课题。因为这是一个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所以能吸引学生,将学生迅速的引入情境之中。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来进行教学,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变传统的“书本中学数学”为“生活中学数学”使数学课有生活的气息。

二、注重过程,增强统计意识

教学的第三个阶段,是制作条形统计图,教材上主要是要求学生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克前我让学生找他们熟悉的素材进行统计,以小组为单位,各自选择一个内容。由数学组长负责,整理好数据,反馈给每一个人,这样上课时,学生可以根据本组所统计的内容制作统计图。为了考察学生对于如何根据数据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我在所给的数轴上对读数值选择两幅不同的来给学生选择,这样一来,学生在绘制统计图时还要根据数值来选择数轴,加大了难度,以此来考察学生对单位长度的掌握情况。在绘制每个小组所统计的内容前,我先让学生以书上的习题来复习统计的过程,体验统计,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统计意识,加深学生的印象,给好的绘制统计图。自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载体。在观察、比较、思考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丰富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增加了对知识深层面联系的感知。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的五种需要,最高层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虽然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和目标不同,但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和自身价值实现的愿望。从搜集统计内容,到认识统计图的作用,再到制用统计图,评价优劣等等,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学生参与,在相互学习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面上得到了不同的收获,在切磋中学会了用各种方法来学习,打开了学习的视野,既有全体学生的全面提高,又不乏个性智慧的闪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各个学习环节上各有所长又得到相互弥补。

三、师生关系,重在交流

在课堂师生人际关系上,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亲密朋友,平等相待,和蔼可亲,本堂课中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统计、交流, 课堂上流露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不以权威者自居,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信任、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朋友,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敢说敢想,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使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本节课最大的收获是通过教学形成了对该类知识点的教学模式:统计数据的收集——自主探索制作过程——制作统计图——分析统计图——解决问题。

反思这节课的不足主要是:

(1)在小组交流的形式上可以再多方位一些,发言面可以再广一些。在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时,除了现场统计的内容,还可以增加一些分散的数据,让学生通过挑选同一类型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这样对学生分析的能力又是一种提高。

(2)本节课在教学评价方式上略显单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多一些,缺少生生之间的评价。把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及时激励学生。

(3)在学生统计的过程以及作图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不应过高估计每一位学生的水平,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左图中的问题。

(4)过渡性的语言设计不好因此在学生作图思考的过程中,怕学生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插话较多。这也放映除日常教学中所存在不好的习惯,也是今后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5)在各教学环节之间不是很紧凑,显得很松散,而且在新授也好,应用巩固也

好,一直以“制图——读图——分析”这样一个模式贯穿始终,缺乏了新意,有些环节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水过地皮湿”的现象,应激活他们的思维状态,可以鼓励,肯定当前的表现,以吸引的语言让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学习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下载《统计初步知识》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统计初步知识》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统计知识

    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一国常住单位从事生产活动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初次分配中主要分配给该国的常住单位,但也有......

    初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统计初步教案精品

    初三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代数部分 第七章:统计初步 教学目的: 1、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等概念。 2、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了解总体平均数和样本平均数的意义,掌握平均数......

    月相知识初步

    月相知识初步 海纳百川编写 月相 在一个月中,月亮的圆缺是在不断的变化。我们就把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月相的成因 月相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教案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和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涵义;了解离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进一步了解......

    第七单元统计

    第七单元统计 第一课时 扇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能力目标: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情感目标:体会......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统计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统计教案 (一)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 使学生学会制人选一些含有百分数的简单的统计表。 3. 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统计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统计教案 1、扇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扇形统计图(课文第68页的例1,练习十一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和作用,能正确描述扇形......

    统计知识竞赛

    1.统计分析数据的方法可以分为( )两类。 A.统计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B.理论统计和运用统计 C.统计预测和决策 D.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答案】D 【解析】统计学是用以收集数据,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