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教学

时间:2019-05-12 03:1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验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验教学》。

第一篇:体验教学

体验教学——阅读教学之路的一盏明灯

【内容摘要】体验是价值的叩问,指向的是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价值世界,只有体验才能将活生生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挖掘出来。教学中更多的引导学生在情感中体验、在生活中体验、自主探究中体验、想象中体验、朗读中体验、表演中体验,让“体验”成为阅读教学的核心。点亮“体验”的灯,也就照明了阅读教学的路。

【关键词】教学 阅读 自主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述新课程理念时,“体验”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一共有16处,几乎分布在《课标》的各个部分,由此可见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它重视学习主体的直接经验,强调让学生亲历阅读实践活动,与文本亲密接触,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也就是对话)获得真切的心理感受,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标又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对话的过程。我想同时也是阅读者与自我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阅读者将获得他人无法取代的心灵体验。基于以上理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披文入情,让课堂真正成为生命对话的场所,我更多地利用语文与生活、课文与课外的关系引导学生去体验式学习,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激活生活体验,与文本产生碰撞,激起思维的火花,创新的灵感。

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体验中获取知识,深化理解,升华情感,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在情感中体验

情感是体验生成的动力。因此,体验式的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积极情感的激发和调动,让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喜怒哀乐融入到课文中去,这是对课文投射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切身感受之后的一种创造性的“超原型”阅读。正因如此,课文的静态的文本语言才成为学生动态的现实语言,课文所表现的人、事、物、景,才会由于学生赋予了情感与生命而得以复活,课文中隐含的思想、观念、情感,才会因为与学生的经历接通而产生巨大的说服力和震撼力。这样的阅读,自然就成了学生愉悦的精神享受,成了学生生活和成长的生命之旅。

苏教版小语第十二册《大江保卫战》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本课教学当着力于引领学生经历、获得生动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在整个对话的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有位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经历情感体验,导入新课学习的:

1.课前延伸,自主搜集、整理文本相关资料。可提前3-4天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洪救灾的动人故事和图片等资料,要激发学生搜集资料的欲望,要讲清从哪里搜集、怎样搜集。课前还要对学生拿出的资料酌情作出相应的处理,或张贴,或悬挂,或映示。以吸引学生驻足观看。

2.课始,鼓励学生踊跃交流自己的收获。有的学生指着图片言简意赅地介绍了图片的内容;有的流利地朗读了当年发洪水的有关史料;有的声情并茂地讲起了抗洪救灾中的感人故事;有个学生还带来了相关的碟片(有洪水泛滥、解放军抗洪救灾的镜头),请求老师放给大家看„„

3.教师小结,导入课文。同学们通过课前认真收集资料、课上积极交流分享资料,对当年那场特大洪水以及有关感人故事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不少同学的心理蓦然生腾起一股情感,那就是对人民子弟兵大无畏的抗洪精神的赞颂。其实,《大江保卫战》的作者和我们大家心情一样,当看到一个个惊天动地的抗洪抢险的场面,听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禁不住提笔写成了一篇让人热血沸腾的通讯。你们想读他的文章吗?

从上述教学设计可以看出,教者引导学生开发、利用语文学习资源,搜集多种信息,交流分享资料,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既培养了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同时也使自己情感受到熏陶感染。学生“底气”足了,认识丰富了,情感之门也就随之打开了,他们就会急切地走向文本,以获得更强烈的体验,造成一种“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教学氛围,为整节课定下“基调”。

二、在生活中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苏教版小语教材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这一特点,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如果巧妙地采用体验性教学方式,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比如教学第三册练习中的《认识蔬菜》:蔬菜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有的同学每天从菜市场经过,却很少留意。可以说这一课程资源还处于沉睡状态,没有被激活。教学前我们开展了“认识蔬菜”的比赛活动,这样一来沉睡的菜市场资源被唤醒了。同学们不光通过各种途径认识了菜名,还了解了它们的营养价值。趁热打铁,再布置他们利用双休日自己去买一买菜,自己学做一样菜,印象深刻的还可以写一写。这样从认菜、买菜到做菜的资源都活了,再与小练笔相结合,所谓“习作”的负担荡然无存,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再如教学《春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诗句时,任凭老师如何引导,如

何动情描述,学生仍不能理解春雨之“好”,体会到作者对春雨的喜爱,朗读始终不能入情入境。时隔几天下了一场春雨,利用课间休息,我们把学生领到操场,让他们尽情沐浴春风,享受春雨。随即布置了一道作业题:春雨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向家长或农民伯伯请教,现在庄稼需要雨水吗?雨后的大自然有什么样的变化?这样在学生观察、咨询、感受等诸多亲身体验中,“春雨”的形象如同人一样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丰富、丰满起来。后来再复习到古诗«春雨»时,学生读得饶有趣味,诗情、诗境与儿童的生活实际有了连接点,得到了很好地整合。

三、在自主探究中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学习的愿望,就在于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和体验到取得胜利的欢乐。”而体验必然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学生,或同一个学生,处于不同的时空情境,参与同样的活动,所获得的心理、情感和审美体验,也存在着差异,带着个性化色彩,可能迸发创造的火花。这种差异和个性化正是阅读教学的一种财富、一种资源,这使得课堂教学表现得丰富多彩、活力四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让课堂成为自主探究、自我体验的舞台。

在教学苏教版小语第七册《九色鹿》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什么样的九色鹿?什么样的调达?”这一平台,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究实践中。因为每个学生阅读体验的重点不同,因此选择说的顺序也有可能和书上的不一样。我放手让学生表达,跟着学生的思路,学生说到哪里,我就用电脑显示书上的相关文字来学习。这样就体现了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灵活性。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地补充,课堂气氛也就显得异常活跃。同时,学生对人物性格的理解也趋于完善,其体验是丰富多彩的。在学生的眼中,九色鹿是美丽、善良的;是见义勇为、不图报答的;是临危不惧、有正义感的„„调达是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灵魂肮脏的小人。我对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探索实践的每一点成功和进步,都给予满腔热情的支持、帮助和肯定,使他们在体验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并体验到一种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成功的喜悦、创新的快乐。

再如教学苏教版第二册《蚂蚁和蝈蝈》一课,我抓住学生读书质疑点“蝈蝈看见蚂蚁在大热天搬粮食,说蚂蚁是傻瓜”,设计了探究性问题:“蚂蚁和蝈蝈谁是傻瓜?”让学生去读文,去思考,去交流,去争论。有的学生说:“蝈蝈笑蚂蚁是傻瓜,蝈蝈才是傻瓜,一到冬天,他们又冷又饿,神气不起来了。”有的学生说:“夏天蚂蚁搬粮食满头大汗,冬天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我喜欢蚂蚁这样的傻瓜。”还有的学生说:“一到冬天,蝈蝈没有粮食吃,他们会说自己是傻瓜,夏天不该去玩。”„„在探究中,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学

生个性得到张扬,和作者实现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促进了能力的提高,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四、在想象中体验

体验的直觉性并不意味着体验是一种感知活动,它还包括高级的心理活动,人的思维被大大激活时,就会变得异常兴奋、活跃而灵敏,主动地从当前一人一事一物联想到他人他事他物,或将大脑中贮存的处于潜伏状态的诸多相关的观念或表象串联起来,形成新的观念、表象或感受,而且激情越丰富,联想和想象就越活跃,思维创造性也越能得到充分发挥。在这样的情势之下,主体调动自己的生命力和融注全部人格与客体共识、共振、共鸣,感性和理性、具体和抽象、形象和思想,达到了逐步整合的状态。因此,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将更有利于学生建构作品描绘的情境,对所学知识进行反复的体验、感悟。

《雨后》是一首充满童心童趣的诗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诗歌内容,感受雨后孩子们高兴的心情。我们先让学生回忆或想象自己小时候玩水的情景,接而让大家自由说说自己跟小妹妹玩耍时的可笑场面,有的学生说妹妹常拉着他的衣服跟前跟后,还有同学亲切地称妹妹“跟屁虫”,课堂一片活跃。由此过渡到课文插图,见到文中的哥哥妹妹学生就仿佛看到了自己。进一步去学习理解课文,指导朗读时,学生倍感亲切,特别读到“他喊:‘妹,小心,滑!’自己却摔了一跤。”一句时,学生不由得笑了起来。

五、在朗读中体验

朗读是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成有声的口头语言,它可以通过形象化的口语表达,把作品中的事件、意境、作者的思想感情、趣味以及文章语言的节奏、韵律、行文的语调、气势活灵活现、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也能把文章中的人物个性再现出来,甚至可以把书面难以表达或根本无法表达的神情妙趣抒发出来,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将美的情感与理解语文结合起来,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有活力。学生的朗读不是一种对课文内容的简单的理解,而是一种美的陶冶,这种感情又加深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体验。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么一段:“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这是课文情感的聚集,一字一句都是小女孩心的呼唤,情的表露,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在引导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后,可这样引读:“读了这一节,在你眼前的小女孩是什么样子啊?”以引导想象小女孩衣服的破烂,身体的瘦小,满腔的泪水,下跪的双腿,上举的双手,颤抖的声音。既而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引导:“同学们,你就是小女孩,寒冷、饥饿、痛苦、孤独,你看到奶奶---世界上唯一疼你的奶奶,你会怎么喊啊?”这样引导,能促进语言、情感的有机统一,教师、学生、文本的有机融合,使学生朗读课文成为作者情感、文中人物情感的自然显露,使朗读达到情真意切的境地。

《一株紫丁香》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爱,语言浅显易懂,但诗歌蕴涵丰富的情感,朗读是体验这份情感的最佳途径。学生通过表情朗读,表演朗读等形式可以深刻体会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及学生对老师的爱,在情感体验中密切师生间的联系,加深师生间的情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六、在表演中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是促进其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正如曹禺所说:“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里的人,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表演是在领悟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将书面语言外化为表演语言,进一步体验文章的内蕴。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表演,在表演中体验,这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我在教学《狐假虎威》

7、8小节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就引导学生通过表演来完成。首先让学生先认真读读7、8小节,鼓励学生要想演好先要读好。读完后,指名学生上台表演老虎、狐狸、大大小小的野兽。下面学生讨论、指导“老虎和狐狸谁在前谁在后?”,确定好位置后,“狐狸”和“老虎”开始表演。师生评议,要体现出狐狸的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的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当演到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时,教师即时采访:“小动物们为什么跑呀?到底怕谁呀?”通过“小动物们”的口说出寓意,学生也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情感体验。

再看一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小露珠》课文中小动物们向小露珠问好的话时,也采用了表演的方式:

师:(戴上小露珠的头饰)瞧,我现在就是一颗小露珠,你们就是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咱们学着课文里的句子来问好吧!

师:(走到一学生面前)“早哇,活泼的小青蛙!”

生:(扮小青蛙,微笑地)“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师:小青蛙,你让我再“亮”点吧!

生:(突出“闪亮”)“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师:(走到另一学生面前)“早哇,漂亮的小蝴蝶!”

生:(加上动作,扮蝴蝶)“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

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演读中,不知不觉地转换了角色,进入到课文优美的意境中去,与课

文中人物的心灵相会、相融,真切地感受到小露珠是那么美丽,小动物们是那么喜欢小露珠。演读活动情趣性强,容易让学生产生“入境始于亲”的体验。

总之,“体验是价值的叩问,指向的是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价值世界,只有体验才能将活生生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挖掘出来。”“体验”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点亮“体验”的灯,也就照明了阅读教学的路。

参考文献:

1.巢宗祺等,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

2.邵军,经历体验 积极对话,小学语文研究,2005年第1期。3.杨志敏,点亮“体验”的灯 照明“阅读”的路,小学语文研究,2005年第6期。

4.魏星,体验式教学的初步探索,小学语文研究,2003年第7-8

第二篇:体验教学理论

体验教学的理论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学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有以下特点:间接性、计划性、指导性、群体性。这种学习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它可以使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很多的东西,从而迅速奠定一个人走入社会的经验基础。但这种学习也有其严重的不足,即它的间接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很多东西都不是直接的,都是别人经历过的事情、别人发现的知识。那么,当学生学过这些知识之后,他们只是知道这些知识,却不太清楚它们是怎么来的,自己更没有亲自实践过,这样的知识就像是一幅画,虽然它和现实一模一样,但没有多少用处,因为学生没有真正地体验过。

学生的学习不但要追求结果更要注重过程,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到知识,更要使他知道得到这些知识的过程,使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体验它们,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使学生注意这些知识与相关知识的联系。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是学生学习的更高层次,应当是学校对学生提出的更高目标。近几年来许多学者都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也有一些相关的实践研究,但这些研究中有很多都只是关于某一学科的,不够全面,而且在这些研究中理论和实践有些脱节,没有很好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本研究试图通过对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努力把体验教学的理论付诸实践。

二、体验与体验教学

1、有关体验

关于什么是体验的问题,综合当前的一些文献资料,大致有以下几种提法:

(1)受心理学情感理论的影响,视体验为情感,如裴娣娜认为:体验是“一个人对愿忘、要求的感受”;(2)借鉴瓦留克体验心理学的概念,把体验当作一种特殊的活动,如朱小蔓所说的主动体验过程;(3)受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影响,将体验规定为意义的建构和价值的生成,如张华即持这种观点;(4)从教育活动的综合性出发,认为体验是多方面交织的复杂过程,如沈建认为:体验是主体内在的历时性的知、情、意、行的亲历、体认与验证。它是一种活动,更是一个过程,是生理和心理感性和理性、情感和思想、社会和历史等方面的复合交织的整体矛盾运动。

在综合和分析上面的几种提法后,李英从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性质提出了体验的含义: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活动,即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即主体从其亲历中获得的认识和情感。它包含三层意思:经历、情感、认识,把体验常用的这几种涵义融在了一起;涵盖两个方面:活动和结果,对二者做到了辩证的统一;从而实现了对哲学、心理学、美学有关成果的综合性吸收,使体验范畴更具包容性。并认为体验有亲历性、个人性、缄默性三个基本特征。

2、体验教学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丰富的教学实际经验的基础上,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而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因此,可以将体验式教学定义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亲自去感知、领悟知识,并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从而成为真正自由独立、情知合一、实践创新的“完整的人”的教学模式。

3、体验式教学的特点(1)亲历性。这是体验式教学的本质特征,体验式教学的另外两个特征皆由它派生。亲历不同于亲身经历,它包括:①实践层面的亲历,即主体通过实际行动亲身经历某件事,比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行为的参与,包括主体扮演和不扮演客体的角色两种情况;②心理层面的亲历,即主体在心理上、虚拟地“亲身经历”某件事,也包括两种情况:对别人的移情性理解、对自身的回顾,反思。

体验式教学主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张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从行为和感情上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自身的体验和亲历来建构知识。

(2)个人性。各个主体间存在种种差异,其主体性水平不一,兴趣爱好各异,对事物的理解不同,故其体验也各不相同。即便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主体也完全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去亲历,得到不同的认识,产生不同的情感。然而个人性的体验又是可以分享的。正因为主体的体验存在差异,他们之间才有交流和分享的必要和可能。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理解,经过交往和沟通能碰撞出心灵的火花。

(3)缄默性。体验是主体的亲历,意味着在场,主体从体验中获得的丰富的内心感受,对不在场的另一主体而言,有些成分是可以言说的,有的则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这可称为所谓的“缄默性知识”。如审美体验就是这种情形,主体在观赏和享受美时,伴随着紧张剧烈的内部活动、丰富的想象、热烈欢快的情感,产生的是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的特殊的内心感受。

(4)寓教于乐。体验式学习为寓教于乐的研究开辟了新思路。“乐”并非教师单方面制造乐趣,而是学生主动体会到的乐趣。寓教于乐中的“乐”字应包涵两层意义:一是指教师把传授的知识融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尽量使教学过程像娱乐活动一样吸引人。二是指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掌握的过程。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井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5)体验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传统的教学过于注重师生之间“授一受”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只有教师的“独白”,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和拥有者,他的主要作用是讲授和传递书本知识,而学生则是缺乏知识的不成熟的人,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受体,主要任务是收下教师传过来的知识。这种师生关系只是一种知识传递关系,师生关系的改善其意义仅仅是为了更好地传递知识,只是作为教学的一种条件和手段。体验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通过教学中的交往、对话、理解而达成的“我一你”关系,而不是单纯的“授一受”关系。在体验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帮助者。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需求并提供恰当的帮助,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功。体验教学强调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真正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的根本点是怎样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式和体验式的学习,而不是教师怎样讲课,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是看教师讲没讲完,管没管住,而是看学生学没学会,以及怎样学的。教师究竟怎样帮助为好,完全取决于学生的需要和自己的能力与特长。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

三、体验教学的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教学模式赖以建立的基础和指导思想,反映了教学模式的内在特征。理论依据在教学模式结构中既是独立的因素,又渗透或蕴涵在其他各个因素之中。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1、杜威关于教学方面的理论

杜威强调在课程教材中要突出儿童在亲身活动中获得知识的过程,要求学校的课程和教材应适合社会的需要,并且同社会生活直接联系起来,使儿童充分了解社会,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地顾及儿童的发展程度和不同儿童的特点与经验。在教与学的方法方面,杜威反对传统学校把教与学的关系变成了讲和听的关系,断言凡是立足于直接传播书本知识的教学方法都是不足取的,认为只有采用活动教学才是改造传统教学方法的唯一途径。

在师生关系问题上,杜威批评传统教育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和教师的单纯灌输作用,主张在整个学校生活与教学过程中儿童必须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当他强调这个问题时,甚至声称儿童是教学过程的中心,一切教学原则和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儿童旋转,教师只是儿童活动的协助者。

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构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存在着两条交织在一起的信息回路,即知识信息交流回路和情感信息交流回路。知识回路中的信息是教学内容,情感回路中的信息是师生情绪、情感的变化。无论哪一条回路发生故障,都必然影响教学活动的质量;只有两条回路都畅通无阻时,教学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同时,在情意系统中情感对认知活动有多种独特的功能,包括动力功能、强化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迁移功能、疏导功能等,这些功能对学生的认知活动、学习行为起着启动、导向、维持、协调、平衡的作用,而认知系统的功能则承担着对知识的吸收、储存、同化、转化、评价的任务。由此可见,两种系统应协调发展,相互促进,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而体验式教学模式重视情意过程,认知过程的统一,以教师的引导和师生的对话,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亲自感知和领悟知识,并使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这就将教学中知识回路中的信息,情感回路中的信息结合并起来,并充分发挥情感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真正做到情知合一,共同发展。2.现代学习观

现代学习观指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学习,是一种社会性学习,是一种创新性学习。同时,现代学习观强调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有四个标准:第一,通过学习,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即想学;第二,通过学习,形成独立学习的技能,即会学;第三,通过学习,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即学得好;第四,能很好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即会用。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且,现在学习的许多知识,有很大一部分将在社会的发展变化中逐步过时,这就要求每个学习者都要有现代学习观,达到学会学习的标准。而体验式教学模式非常重视这些要求,他重视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以使学生想学,它重视对学生的指导和发挥其主体性以使学生会学目学得好,它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以使学生会用。可见,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以学会学习和掌握现代学习观为依据的。

3、.现代教学论

随着人们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探讨和教学观念的逐渐改变,形成了现代教学论。“随着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师生合作关系的形成,传统教学论中的‘教师中心沦’逐渐被现代教学论中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论’所取代”。现代教学论在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还强调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情感、智能的和谐统一,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和在实践中的创新。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重要思想。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客观的评述,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同时,“体验的自由性培养创造主体,体验的自主性培养自律主体,体验的情感性培养合作主体,体验的形象性培养审美主体,体验的行为性培养实践主体”,这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感知、领悟知识,井用实践来证实,又促进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情感、智能的统一。体验式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体验教学的实施途径 1.创造情境,让学生进行真实的体验 体验的产生,首先缘于体验者对体验对象有了切身的感受,因此,亲身经历和直接经验对于体验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无论是课堂活动,还是课外活动,都要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产生体验。2.通过语言,唤醒学生内心的体验

当学生时时在心中积累起许多杂乱的感性的“体验”后,“这种体验不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逝,而是要沉淀、浓缩、进化、生成,凝聚为人的大脑无意识记忆等等。这种无意识会因为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被激活,而使个体产生特定的体验。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具有启发性的语言,来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这些“体验”,使之变为真实的、现实的体验。3.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体验

体验并不就是艺术,体验有时可能是薄弱的、片面的、易逝的,随时都可能消逝。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让他们及时地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强化他们的这种体验,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体验的表达,也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感受更清楚、更明确,这样会加深学生对教 讲授内容的理解。(作者单位:贵州师大教学科学学院)

第三篇:《体验教学》读后感

读体验教学之—“运用音乐引发学生体验”有感

邱萍

体验教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已有情绪情感、认识体验的唤起和激活,注重对学生的新情绪情感、新认识体验的积极构建,在实施的过程中力图做到不断丰富、深入、融合与升华学生的体验。

而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一听即逝,因此,它又是时间性的表演艺术。音乐还是人们抒发感情、表现感情、寄托感情的艺术。正如书上说的:“音乐可以利用它不同的旋律,变换的节奏唤起听者记忆中的各种体验,触动人去回忆、联想和想象,起到引发和深化学生体验的作用”

以第七册欣赏教学中《乒乓变奏曲》、《旋转的木马》、《陀螺》为例。这三首曲子主要是运用不同的器乐来演奏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游戏项目。我在上课时先和同学们谈论在课间或平时都爱玩什么游戏,并让同学现场示范怎么玩,由此引入课题。引导他们在聆听音乐时观察这些乐器音色的搭配效果和有趣的变化发展,使他们积累起丰富的听觉经验,懂得怎样追寻音响的变化而体会音乐中的趣味和生命意味。特别是聆听《旋转的木马》时,在欣赏第一遍后谈感受时,学生都说好像自己就玩了一次这个游戏而且头很晕了,有的同学说,很刺激,还有的同学说没有想到在音乐中也可以享受到玩游戏的快乐……而在听《陀螺》时候,由于有之前的《旋转木马》作为铺垫,学生很快就能够融入乐曲中,特别是能够根据旋律的快、慢变化来感受陀螺好像在自己的眼前转动着,边听边着急的说糟了糟了陀螺快停

下来了,一会儿又高兴的说又转了又转了……不知不觉的沉静在音乐声中。在谈听后感时,老师根本就不需要想方设法的启发,同学们畅所欲言的谈论自己的感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然后再回到音乐中与音乐相对照,感受音乐独特的表现力,鼓励学生将他们在听觉艺术中获得的感受,运用到音乐欣赏和实践中,对音乐的表现内容大胆的联想和想象,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深化音乐的审美体验。

第四篇:体验作文教学设计

体验作文教学设计

体验作文教学设计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玩一个写纸条的游戏。想玩吗?有意思的很呢!

1、讲解游戏规则。

这个游戏方法很简单,我们每人发一张小纸条,第一组要求在纸上写谁的名字,比如我和爸爸、刘备、猪八戒等等,第二组写在哪里,比如在教室、在北极、在诸葛亮的卧室等等,第三组写怎么样地,比如高兴地、兴奋地、悲伤地、愁眉苦脸地、心情郁闷地等等,第四组写干什么,比如抓起扫把画画、穿上十二套衣服跳劲舞等等。大家写的内容越新颖、越离奇、越古怪越好——当然,我们也拒绝低级庸俗的内容。谁最动脑筋,谁就最聪明最能干。

接下来,我们请同学分别从四个袋子里取出一张纸条组成一句话,大声读给大家听。然后,我们要对这些句子评出最具创意奖和最幽默搞笑奖。

2、指导学生观察场面。

我们玩游戏感受到了快乐,要学会把这份快乐表达出来,与读者一起分享。作为活动作文,一定要学会场面描写。要把场面写好,就要求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留心观察。在这个活动中,有两个典型的场面,谁来说说,是哪些场面?

第一个场面是同学们写纸条。写纸条时,整个教室里的气氛怎么样,同学们是怎样写的?哪个同学是怎样写的?自己是怎样写的?想了些什么?

第二个场面是读纸条。谁是怎样读的?同学们听后有什么反应?有哪些表现特别典型的同学?他们有哪些动作、神态和语言?自己有什么反应,想了些什么?

板书:

写纸条的场面

面:教室里的气氛,同学们是怎样写的。

点:典型人物——哪个同学是怎样写的?

典型人物——自己是怎样写的,想了些什么?

读纸条的场面

哪个同学是怎样读的,读的内容是什么?

面:同学们听后有什么反应?教室里的气氛怎样?

点:典型人物——哪个同学的反应最突出,他有怎样的动作、神态与语言?

典型人物——自己听后有什么反应,想了些什么?

3、指导学生开展“写纸条”游戏。

① 学生写纸条。

② 学生写好纸条后,老师巡视。

③ 每组选派一名读纸条给大家听。

4、指导学生交流,练说两个场面。

① 刚才同学们玩了游戏,现在仍旧沉浸在快乐之中。现在请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板书,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场面。

② 集体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根据板书,先让学生说写纸条的场面;然后交流读纸条的场面。老师相机指导,并做好板书。

1、刚才大家非常热烈地交流了自己在两个场面里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现在,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场面,按照我们的板书写作文。

2、学生练写片断,老师巡视。

1、同学们在上节课写了一个片断,这节课,我们完成整篇文章。在写之前,我们来看看,我们可以给文章取个什么样既新颖有趣又有吸引力的题目呢?

有趣的写纸条游戏

纸条里的秘密

„„

3、题目取好了,大家可以想想写个怎样的开头,能够一下子吸引住读者呢?

直接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今天的作文课上,老师带领我们玩了一个“写纸条”的游戏,乐得大家合不拢嘴。

描写一个游戏的镜头:

“王芳在空中跑步。李林在讲台上喂小猪。„„”真是太离奇了!你想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吗?

以笑声来开头:

“哈哈哈„„”一阵阵笑声从我们教室里传出来。我们都沉浸在游戏的快乐之中,赶紧过来看看吧!

交代游戏的方法:

写纸条的游戏,你听说过吗?就是四个同学分别写好谁、在哪儿、干什么,然后组成一句话,可有意思了。

从同学们对游戏的喜爱说起:

提起游戏,大家可喜欢了!瞧,大家似乎还在回味刚才“写纸条”的游戏呢!

3、取好了题目,写好了开头,接着就是写文章的中间部分了。写文章的中间部分,既要写清游戏的过程,更要按老师的指导写好几个精彩的场面,把场面写具体写生动写有趣。

最后的结尾既要做到简洁有力,又要做到余味无穷。

第五篇:《体验茶道》教学设计

3.《体验茶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各民族饮茶的习俗、茶具、茶器和一些泡茶的方法,让学生对中国的茶文化有所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录像,搜集资料以及参观交流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茶的知识,培养他们乐于探究的积极情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爱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在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认识茶具,了解饮茶的习俗和一些泡茶的方法以及对紫砂壶的初步研究,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同时让学生了解茶与健康的关系。

三、课前准备

1.让学生收集一些饮茶的习俗、泡茶的方法以及茶具的名称与用法。

2.让学生收集一些与茶有关的文章或诗词。

3.相关课件、开水壶、茶叶及茶具。

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茶有了一定的了解,众所周知,中国是茶的故乡,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喝茶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叫茶文化,也叫——茶道。

那什么是茶道呢?所谓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也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文《体验茶道》,感受一下中华茶道的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以及问题,先让学生了解茶在中国的悠久历史,后抛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实践活动,看图识茶

同学们,我们要体验茶道,首先得识茶,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看图识茶》,游戏规则请看大屏幕。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课前先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让他们有初步的了解,再汇报整合,拓宽学生的相关知识。)

(三)实践活动,了解茶器

要想泡一壶好茶,我们还是得先来了解了解茶具,我想问一下同学们,有谁了解一套传统的茶具一般包括哪几样东西吗?

传统的茶具的配置一般包括茶壶、茶杯、茶洗、茶垫等。(课件出示)

我们都知道花中有君子(兰花),同样我们的茶道也有六君子,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茶道六君子)

经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对茶具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我还想请问一下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主要使用的是哪几种材料做成茶壶吗?

(课件出示几种茶具)

(设计意图:因为茶文化在这里,特别是农村,并不普及,因而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认识一般的茶具,再结合学生已有的日常知识加深认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介绍紫砂壶。

在这几种茶具中,我们重点来看看紫砂壶,有谁对紫砂壶有所了解?相比一般的茶壶,它的优点是什么?

(课件出示)陶壶里面要算宜兴的紫砂壶最为有名,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紫砂壶主要原料是紫砂陶泥,具有砂性,制品烧成后主要呈现紫红色,故名紫砂。人们在使用中总结的紫砂壶的七大优点:其一,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其二,壶经久用,即使空壶沸水注入,也有茶味;其三,茶叶不易霉馊变质;其四,耐热性能好,冬天沸水注入,无炸裂之虞,又可文火炖烧;其五,砂壶传热缓慢,使用提携不烫手;其六,壶久经用,反而光泽美观;其七,紫砂泥色多变,耐人寻味。(课件出示)

(设计:紫砂壶研究在我国已有相当的历史,但对于小学生来讲,还是比较陌生的,因而我让学生简单地了解紫砂壶的构造和优点,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起他们的兴趣,再引导他们回去收集相关资料,深入研究。)

(四)实践活动,走进网上茶庄,了解泡茶步骤

同学们,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对茶和茶具有了初步的了解,是不是也想自己动手泡一壶好茶呢?别急,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想泡一壶好茶,我们首先得了解泡茶的步骤。由于我们条件所限,没办法带同学们走进茶庄去跟师傅学习泡茶,但是我们通过网络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网上茶庄,了解一下泡茶的方法吧!请同学们认真听,做好记录,到最后,我们来看看谁泡茶最厉害。(课件出示)(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带学生亲自走进茶庄学习泡茶的方法会有相当的难度,大部分家长也不能做到,因而我采取了视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一下泡茶的方法,这样既安全,又学生学会如何泡茶了。)

(五)演茶艺、品茶韵、赏茶文

1.同学们,刚才咱们了解了泡茶的方法,想不想自己也试一试泡茶呀?那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次茶艺大比拼,看那一组同学对泡茶的方法掌握的最好的,但请注意——(出示泡茶注意事项,比拼开始)

2.看到了泡好的茶,有些同学的口水都快要流出来了,迫不及待地想品尝一下了,但请同学们注意了,品茶也讲求艺术的,请看——(出示品茶要点)

3.请同学们一边品茶,一边交流你们自己的收集到的与茶有关的文章或诗歌吧。最后请每组把最好的与大家分享吧!(交流汇报,播放音乐)

4.小结

同学们,一边品茶,一边赏茶文,真的是一种享受,也让我们领略到茶道的魅力,很多同学还沉醉在茶香的世界中,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课余时间再好好的品尝吧!

(设计意图:学习了方法,就要动手实践,让学生学与用紧密联系,既可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又可培养学生欣赏相关的茶文。)

(六)拓展延伸

茶已经成为我们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了,那么有谁知道喝茶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什么好处与坏处呢?

1.学生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结果

(课件出示喝茶的好处与坏处)

(七)总结

同学们,咱们今天了解了一些名茶和茶具,泡了茶,也品了茶,相信大家今天对茶道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一杯茶,一份情,在中国人心中,茶与文化紧密相连,就让我们一起举杯,祝愿咱们每一个人健康、快乐!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任务。)

(七)作业布置

1.回去了解各民族的饮茶习俗;

2.回去泡一壶好茶给父母喝。

(设计意图:在学生对茶道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

下载体验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验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果一家子》教学体验

    “水果一家子”教育体验案例 设计意图: 《指南》中提出“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

    体验公开课教学要求

    暑期班体验公开课 一、体验课目的 1、让新生在仅有的课程里,了解我们学校的环境,教学,老师,服务。 2、让家长亲身或通过学生了解学校,感受到孩子喜欢学校,愿意继续学习。 3、让学......

    体验大自然教学反思

    这周我带孩子们去野外挖野菜来着,这个活动的目标有两个,分别是是:1、能正确辨别并寻找出野菜。2、体验参与野外活动的快乐情绪。本来今天的活动是挖野菜,但是考虑到安全问题,不能......

    一年级语文写字教学体验

    小论文 一年级语文写字教学体验高效课堂及新课标解读一班 齐关会 21号 高新区千河镇黄贺小学 一年级语文写字教学体验 融错生成法虽然一开始出自是数学老师的经验,但在一年......

    小学数学体验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体验教学心得体会 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

    双语教学心得体验(大全五篇)

    双语心得体会 儿童语言发展各方面研究表明,~岁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幼儿从出生起便开始主动积极地学习语言,并且可以同时接受几种语言信号。结合在幼儿园进行的双语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体验教学心得体会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验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只有加强教学灵活性,让学生产生好学之乐,通过动手或组织游戏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自主探究中......

    教师教育教学体验随笔

    教师教育教学体验随笔 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形式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教师来说应具备全面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