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感想1(共5篇)

时间:2019-05-12 03:38: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考古学感想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考古学感想1》。

第一篇:中国考古学感想1

习《中国考古学通论》之感想(1)

——探索历史奥秘的学科

姓名:夏春花学科:中国考古学通论指导老师:耿纪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上下有五千年之久。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朝代亦或是有着战功赫赫的伟人们,都是寥寥繁星中的一颗,而作为后世人的我们想要了解他们及他们时代的历史、经济、文化等等,只有通过当时所遗留下来的东西。自然而然,我因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学习了《考古通论》,虽然至今为止只上了一节课,了解的只是一些常识,上课的时间并不长内容也不是很全面具体,但那并不足于影响一些我的感受和想法。

首先,由我介绍一下我这节课主要听讲的内容(虽然这些内容并没有老师所要传授我们的内容丰富):考古是一门学科,而且是很重要的对于历史探究的一门学科,它是根据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的历史。研究的对象一般是人类有意识加工过的人工制品,而那些没有经过人工加工的自然物品,那么必须确定它是和人类有关的或是可以反映人类的活动。我们所要考究的对象又要分为:

1、遗物;

2、遗迹;

3、遗址。这三方面有一共同的特点便是“遗”,从字面上看就是遗留下来的,或是遗传下来的,总而言之是有经历一定的年代而到现在为止仍然可以使我们所考究的,仍可证实古代人类的一些现状的可移动性的器物、不可移动性的迹象及生活范围内遗留的连续分布的遗迹、遗物的集合体。在考古学中考古文化也是十分重要的,考古文化指的是代表同一时代的、集中于一定地域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古代人类遗存的共同体。一种考古文化,一般有若干性质、特征、年代相同的遗址组成。考古文化中又包括:考古年代(相对年代及绝对年代)、年代的分期法(二分法、三分法和六分法)、研究方法(地层学、文化学和地层关系的研究);还有很多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比如:空中摄影、遥感勘测、地下勘测、分析鉴定技术、计算机技术、、、、、、虽然我国考古这条路上的很崎岖,也不是最先重视考古这一块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考古的崎岖道路上我国取得的成绩是相当不错的。从宋代金石学的成立到清代金石学的兴盛,再到近代考古学的诞生和现代考古学的发展。可以看出我国不乏这方面的专家和兴趣爱好者,再加上我国政治制度的不断改革,经济的不断进步,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考古事业一定会再攀新高、再谛佳绩。放眼现在,我们不是不仅已有地上考古、航空考古还有海上考古了吗?再看未来,我们的考古事业一定是不可估量,无法想象的。

在学习了一节课之后我才明白了考古的难度,考古需要知识量的庞大性,所以我会更加努力的去学习它。想想以后考古事业飞速的发展,真的让人热心沸腾啊!虽然我主修专业不在此,但是作为一名兴趣爱好者,我真的诚心希望我国考古事业飞黄腾达,也希望自己可以略尽绵薄之力。

第二篇:中国考古学

中国考古学(上-1)(旧石器时代考古)

一、基本目的本课程是考古系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课堂讲授和教学实习,要求学生掌握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基础知识和方法,了解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内涵和特征,人类体质特征的发展和演化,能进行一般的旧石器考古田野调查工作,辨别真假石器,为进一步从事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打下基础。

二、内容提要

第一章 序论和基础知识

第一节 序论

第二节 基础知识

第二章 旧石器时代早期

第一节 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文化

第二节 北京直立人及其文化

第三节 其他重要的直立人类化石和遗址

第四节 旧石器时代早期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经济生活

第三章 旧石器时代中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重要的人类化石和遗址

第三节 过渡时期的文化特征

第四章 旧石器时代晚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重要的人类化石和遗址

第三节 旧石器时代晚期之末的细石器

第四节 旧石器时代晚期自然环境的变化和文化的发展

三、教学方式

课堂授课为主,结合教学参观和实习。

教学参观和实习:

(1)3月中旬安排半天去北京郊区进行野外调查

(2)4月上旬安排一天参观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四、参考书目

理查德.利基 著,吴汝康等译:人类的起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

张森水:中国旧石器文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

吴汝康等:中国远古人类,科学出版社,1989年

王幼平:旧石器时代考古,文物出版社,2000年。

高星等主编: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0世纪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文物出版社,2002年

吕遵谔主编: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世纪回顾 旧石器时代考古卷,科学出版社,2004年

中国考古学(上-2)(新石器时代考古)

一、基本目的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1,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区系体系

2,由考古学文化反映的人类历史演进过程

3,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简史和学术动态

二、内容提要

本课程系统讲授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发生和发展至青铜时代的全过程。重点包括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结果及其变迁;由考古学文化反映的人类历史诸方面,如文化与环境、农业起源与史前社会生产的发展过程、史前社会的复杂化过程和中国文明的史前基础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参观等教学手段

四、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自编教材

参考书目:

1,《大百科全书-考古卷》

2,《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出版社,1982年

3,张江凯:《新石器时代考古》文物出版社,2002年

4,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1995年

5,苏秉琦主编:《中国通史》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6,严文明:《仰韶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1989年

《史前考古论集》科学出版社,1998年

《农业发生与文明起源》科学出版社,2000年

中国考古学(中-1)(商周考古)

一、基本目的本课是考古专业本科生基础课之一,系统讲授夏商周时期各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发现和研究成果,讲授考古资料所反映的各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习俗等社会状况。结合文献与文字资料,探讨某些历史问题,使学生对夏商周考古的基础知识、研究方法和重大学术问题有较全面的了解。

二、内容提要

1、夏商周考古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

2、夏商周考古简史。

3、夏商周各时期的考古发现和研究。

4、夏商周考古资料反映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

三、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参观。

四、教材与参考书/参考资料

● 考古论著

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个人论著。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教研室商周组编著:《商周考古》,文物出版社,1979年。教材。李伯谦:《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科学出版社,1998年。个人论著。

● 考古资料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偃师二里头》(1959——1978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商城》(1953——1985年),文物出版社,2001年。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中国考古报告集殷墟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殷墟的发现与研究》,科学出版社,199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沣西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62 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张家坡西周墓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编:《天马-曲村》(1980——1989年),科学出版社,2000年。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上马墓地》,文物出版社,1994年。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朱开沟——青铜时代早期遗址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0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与墓地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96年。

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教研室编:《泗水尹家城》,文物出版社,1990年。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新干商代大墓》,文物出版社,1997年。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三星堆祭祀坑》,文物出版社,1999年。

● 文字资料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科学出版社,1956;中华书局,1988年。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科学出版社,1957年;又: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

中国考古学(中-2)(秦汉考古)

一、基本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秦汉时期的考古发现及学科发展现状,掌握秦汉考古基础知识,认识秦汉时期的文物。秦汉时期的文献资料丰富,要求学生结合考古教学,熟悉相关的古代文献,从而为今后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和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内容提要

秦汉上迄公元前三世纪后半叶、下至公元二世纪末,历经秦代、西汉、新莽、东汉几个王朝。秦汉时期,中国形成统一的、多民族的、地域辽阔的国家,其制度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本课程系统介绍秦汉时期的考古发现及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文献记载,就重要学术问题展开讨论。

第一讲秦汉考古绪论

第二讲秦都咸阳与秦始皇陵

第三讲两汉都城与帝陵

第四讲汉代诸侯王列侯豪强大墓

第五讲汉代中小型墓葬

第六讲汉墓壁画、画像石与画像砖

第七讲汉代铁器

第八讲汉代铜器

第九讲汉代漆器

第十讲汉代陶瓷器

第十一讲 汉代纺织品

教学参观 :国家博物馆、赛克勒考古博物馆、大葆台汉墓博物馆

三、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为主,并辅以实地参观、实物考察以及录象、幻灯等,使教学形象化、生动化。

四、推荐教材或参考书/参考资料

·赵化成、高崇文 等著《秦汉考古》,文物出版社,2002年

·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 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中华书局,1984年版

·俞伟超:《先秦两汉考古学论集》文物出版社,1985年

· 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文物出版社,1991年

·刘庆柱:《古代都城与帝陵考古学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年

· 李如森:《汉代丧葬制度》吉林大学出版社,1985年

中国考古学(下-1)

一、基本目的讲授历史考古的基本常识,介绍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使学生掌握历史考古的基本情况,具备初步的研究能力。

二、内容提要

分两部分:

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

第一章绪说

一、历史概说

二、考古发现与研究简史

三、考古分区与分期

第二章城市遗迹

一、曹魏-北齐邺城的调查与复原探索

二、北魏洛阳城的布局及外郭复原研究

三、吴王城和建康城

四、地方城、军镇与边塞

五、城市设计布局特征及其意义

第二章墓葬

一、帝陵的形制与陵园布局

二、北方墓葬类型、分期及等级制度

三、南方墓葬的类型、分期及等级制度

四、墓群与墓地问题

五、墓葬的装饰和壁画

六、随葬品组合与变化

第三章手工业与商业

一、瓷窑的发现与青瓷的发展

二、铜镜的谱系与货币种类

三、漆木器制造业的成就

第四章宗教遗迹

一、寺庙塔基的布局及其出土遗物

二、石窟寺的分布、形制、造像、壁画的演变

三、其它宗教遗迹与遗物

第五章边远地区遗迹

一、高句丽与鲜卑遗迹和遗物

二、西北地区的遗迹

第六章中外文化交流遗物

一、罗马、萨珊、粟特遗物

二、纺织、印染和对外贸易

隋唐五代考古

第一章绪说

一、隋唐五代时期历史与考古的特征

二、考古发现与研究简史

三、考古分区与分期

第二章隋代考古

一、大兴城的发掘与复原

二、大兴城的设计布局及其渊源影响

三、隋代墓葬的分区与分期

四、隋代墓葬的墓壁装饰

五、随葬品的组合与变化

六、隋代瓷窑的分布与制瓷业的发展

七、铜镜、金银、玻璃、货币等手工及商业遗物

第三章唐代城市遗迹

一、唐代长安对隋大兴城的改变

二、宫殿遗迹的布局及其特征

三、东都洛阳城

四、唐代城市的等级制度

五、里坊制度的渊源、发展和破坏

六、唐代重要遗迹

第四章唐代陵墓

一、帝陵的陵园布局及其陪葬制度

二、“两京”地区的墓葬形制演变与等级制度

三、墓葬随葬品摆放位置、组合、演变

四、河西地区唐墓墓地布局、形制的特点及渊源

五、河东地区、辽东地区对唐墓制度的改变

六、长江中、下游地区唐墓形制的渊源

七、南方唐墓的分区及区域特征

八、唐代的壁画墓及墓壁装饰

第五章唐代手工业遗迹与遗物

一、窑系的形成及唐代制瓷成就

二、重要窑址的发掘

三、铜镜的谱系

四、金银器的分期与分区

五、纺织、印染和漆木等工艺区域性发展

第六章唐代交通和商业遗迹与遗物

一、扬州城的兴盛与工商业的发展

二、唐代货币的发展演变

三、“丝绸之路”上发现的有关外国遗物

四、新疆发现的“联珠纹锦”

第七章唐代边远地区遗迹

一、突厥、回鹘、回纥遗迹

二、渤海遗迹

三、吐番、南诏遗迹

第八章唐代宗教教遗迹

一、寺庙塔基的布局及其出土遗物

二、石窟寺的分布、形制、造像、壁画的演变

三、其它宗教遗迹与遗物

第九章五代十国考古

一、帝陵的发掘与研究二、五代、十国墓葬

三、瓷器窑系的发展与其他手工业成就

三、教学方式

教员讲授与参观相结合的形式,采用计算机教学。

四、推荐教材或参考书/参考资料

1.《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北京·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2.宗真《魏晋南北朝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年。

3.宗真《六朝考古》,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4.齐东方《隋唐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

5.杨泓《汉唐美术考古和佛教艺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

6.孙机《中国圣火——中国古文物与东西文化交流中的若干问题》,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

7.齐东方《唐代金银器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8.相关考古报告及论著。

中国考古学(下-2)

一、基本目的历史时期考古(下)是宋元明时期的考古课程,是历史时期断代考古的课程,通过讲授考古调查、发掘发现的宋元明时期的遗迹和遗物以及相关的研究工作,使学生们了解宋元明考古的基本理论,框架体系,研究方法及相应的基础知识。进而通过已发现的考古材料初步了解考古所反映的当时社会的政治制度,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工艺水平、艺术成就和组织结构等社会问题。学生通过此课程,为将来的专门研究建立志向和兴趣并获得一定程度的专业知识体系。

二、内容提要

课程包括序论和按朝代区分的内容。各个朝代的内容包括了城市遗迹(包括都城和地方城市及军事遗迹)、陵墓和手工业遗迹、遗物和文化艺术的遗存等内容。在相应章节中总结宋元明考古的历史背景、特点和研究方法的新情况;宋元明时期都城发展的规律,地方城市的类型和布局,手工业的总体发展和体系等。大体上涉及到宋元明考古的特点和研究方法的部分占4-6学时,两宋考古占二分之一的比重,辽金元明各代根据考古工作的开展情况有所侧重的介绍都城、陵墓等内容,总体上占三分之一的课时。

三、教学方式

课堂授课为主,少量结合参观和研讨。

四、推荐教材或参考书/参考资料

1.徐苹芳:《宋元明考古》,《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页486—492。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

3.宿白:《白沙宋墓》,文物出版社,1957年。

4.徐苹芳:《中国历史考古学论丛》,允晨文化,1995年,台北。

5.尚刚:《元代工艺美术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

6.秦大树:《宋元明考古》,文物出版社,2004年。

第三篇:中国考古学参考书目(范文)

总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科林·伦福儒,保罗·巴恩《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考古学史与考古学理论

苏秉琦《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俞伟超《考古学是什麼:俞伟超考古学理论文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严文明《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西安:三秦出版社,1997年。

张忠培《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实之道》,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旧石器时代考古

王幼平《旧石器时代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年。

王幼平《中国远古人类文化的源流》,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新石器时代考古

张江凯、魏峻《新石器时代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苏秉琦主编《中国通史·远古时代》,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

严文明《仰韶文化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

严文明《史前考古论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

张忠培《中国考古学:九十年代的思考》,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

赵辉《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墓地研究》,《考古学研究》

(四),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

夏商周考古

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

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续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

李伯谦《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夏商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两周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墟的发现与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年。许宏《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

孙华《中原青铜文化系统的几个问题》,《中国考古学的跨世纪反思》(下),香港商务印书馆,1999年。

赵化成《周代棺椁多重制度研究》,《国学研究》第5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秦汉考古

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赵化成、高崇文等《秦汉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

俞伟超《先秦两汉考古学论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

赵化成《从商周“集中公墓制”到秦汉“独立陵园制”的演化轨迹》,《文物》2006年7期。巫鸿《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

魏晋南北朝隋唐考古

宿白《三国—宋元考古(上)》,北京大学考古专业,1974年。

齐东方《隋唐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

齐东方《魏晋隋唐城市里坊制度》,《唐研究》第9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宿白《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考古》1978年6期。

宿白《隋唐城址类型初探(提纲)》,《纪念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三十周年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

宿白《西安地区的唐墓形制》,《文物》1995年12期。

宿白《西安地区唐墓壁画的布局与内容》,《考古学报》1982年2期。

齐东方《试论西安地区唐代墓葬的等级制度》,《纪念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三十周年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

杨泓《汉唐美术考古和佛教艺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

宿白《中国石窟寺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

宋元考古

秦大树《宋元明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年。

徐苹芳《中国历史考古学论丛》,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宿白《现代城市中古代城址的初步考察》,《文物》2001年1期。

宿白《白沙宋墓》,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第2版。

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年。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高年级本科和研究生阅读书目举要

一、基本书目

1、王国维《观堂集林》,乌程蒋氏刊本,1923。中华书局,1959(据商务印书馆《王氏全集》本)。1991年重印。

2、顾颉刚等《古史辨》(1-7册),北京朴社、开明书店,1926-1941。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重版。

3、李济《安阳发掘与中国古史问题》,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集刊40本,1968。又可参阅《李济考古学论文集》,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7。

4、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联合书店,1930,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2。

5、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东京文求堂影印本,1932,1935。科学出版社,1957重版。

6、容庚等《殷周青铜器通论》,文物出版社,1984据容氏《商周彝器通考》(燕京大学燕京学社,1941)重编本。

7、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续集》,科学出版社,1998。

8、丁山(遗著)《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科学出版社,1961。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9、徐旭生(炳昶)《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重庆中国文化服务社,1943。科学出版社,1960增订本。文物出版社,1985再版。

10、胡厚宣《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二集、三集),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1944、1945。

11、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人民出版社,1992。

12、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中华书局,1956。1988再版。

13、刘起釪《古史续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14、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83。1999。

15、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文物出版社,1991。

16、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上海神州国光社,1931。长沙商务印书馆,1941。中华书局,1984。

17、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商务印书馆,195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再版。

18、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7。

19、柳诒徵《中国文化史》,南京钟山书局,1932。东方出版中心,1988再版。

20、蔡尚思《中国学术史纲》,上海启智书局,1930。

21、李宗侗《中国古代社会史》,台北中华文化出版事业委员会,1954。

22、皮锡瑞《经学历史》,周予同注释,中华书局,1957。另皮氏《经学通论》(中华书局,1954,1982)亦可参阅。

23、[台]高明《群经述要》,台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9。

24、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

25、钱玄《三礼通论》,南京师大出版社,1996。

26、蒋伯潜《诸子通考》,正中书局,1948。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重版。

27、丁山《商周史料考证》,龙门联合书局,1960。

28、李泰棻《西周史征》,北平来薰阁,1927。

29、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可与童氏《春秋史》(开明书店,1946)相参阅。

30、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二、参考书目

1、刘节《中国古代宗族移殖史论》,正中书局,1948。

2、杨向奎《中国古代社会与古代思想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

3、日知《中西古典学引论》,东北师大出版社,1999。

4、高亨《文史述林》,中华书局,1980。

5、杨宽《古史新探》,中华书局,1965。

6、杨宽《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7、金景芳《古史论集》,齐鲁书社,1981。

8、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中华书局,1966。

9、晁福林《天玄地黄--中国上古文化溯源》,巴蜀书社,1989。

10、钱杭《周代宗法制度史研究》,学林出版社,1991。11、12、13、宋镇豪《夏商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4、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三联书店,1996。

15、何怀宏《世袭社会及其解体--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三联书店,1996。

16、王宇信等《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17、王宇信《甲骨学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18、杨泓《美术考古半世纪》,文物出版社,1997。

19、朱狄《信仰时代的文明--中西文化的趋同与差异》,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20、陈其泰等《二十世纪中国礼学研究论集》,学苑出版社,1998。

21、庞朴《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海天出版社,1995。

22、张世英《天人之际--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人民出版社,1995。

23、刘长林《中国系统思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4、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顾颉刚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5、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傅斯年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6、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董作宾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7、冯友兰《冯友兰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并可参阅北大出版社《三松堂学术文集》,1984。

28、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又可参阅上海人民出版社《美学散步》,1981。

29、李泽厚《华夏美学》,香港三联书店,1988。又可参阅李氏《美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再版。

30、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再版。

31、泰勒《原始文化》,连树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32、弗雷泽《金枝》,徐育新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33、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亦可参阅马氏《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第四篇:中国考古学教学参考书目

中国考古学(上)学习参考论著目录

第一讲

.荆志淳:《西方环境考古学简介》,《环境考古研究》第一辑,科学出版社 1991 年。

.严文明:《环境考古学研究展望》,《走向 21 世纪的考古学》,三秦出版社。1997 年。

.刘东生等:《黄土与环境》,科学出版社,1985 年。4 .曹家欣:《第四纪地质》,商务印书馆,1983 年。5 .夏正楷:《第四纪环境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年。6 .钱林清主编:《黄土高原气候》,气象出版社 1991 年。

.裴文中:《中国原始人类的生活环境》,《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60 年 1 期。

.周昆叔等:《花粉分析法及其在考古学中的运用》,《考古》 1975 年 1 期。

.黄其煦:《“灰像法”在考古学中的应用》,《考古》 1982 年 4 期。10 .王增林:《植物硅酸体研究及其在史前农业研究中的应用》,《考古求知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7 年。

.袁靖:《研究动物考古学的目标、理论和方法》,《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1995 年 1 期。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 1972 年 1 期。

.石兴邦:《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与自然生态环境的考察》,《史前研究》(辑刊)1990 — 1991 年。

.安芷生等:《最近2万年中国古环境变迁的初步研究》,《黄土.第四纪.全球变化》(第二集),科学出版社,1990 年。

.张宏彦:《试论史前考古与古环境研究的关系》,《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6期。

16、莫多闻等,《环境考古研究(第4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第1版(2007年10月1日)

1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环境考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2版(2007年5月1日)

18、周昆叔等,《环境考古研究(第3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第1版(2006年10月1日)

19、周昆叔,《环境考古 》,开明文教,(2007-03出版)20、汤卓伟,《环境考古学》,科学出版社(2004-10出版)

第二讲:

1.吴汝康等:《中国远古人类》,科学出版社,1989 年。

2.张森水:《中国旧石器文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年。3.贾兰坡:《三十六年来的中国旧石器考古》,《文物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1986 年。

5.裴文中、张森水:《中国猿人石器研究》 P:241 ─ 245,科学出版社,1985 年。

6.李 君:《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石制品初步研究》,《青果集》,知识出版社,1998 年。

7.贾兰坡等:《西侯度 ─ 山西更新世早期古文化遗存》,文物出版社,1978 年。

8.贾兰坡等:《匼河 ─ 山西南部旧石器时代初期文化遗址》,科学出版社,1962 年。

9.贾兰坡等:《山西襄汾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58 年。

10.贾兰坡等:《山西阳高县许家窑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学报》 1976 年 2 期。

11.贾兰坡等:《山西朔县峙峪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 1972 年 1 期。

12.贾兰坡:《中国细石器的特征和它的起源传播》,《考古学报》 1978 年 3 期。

13.黄慰文:《中国的手斧》,《人类学学报》 1987 年 6 卷 1 期。14.戴尔俭:《旧大陆手斧与远东文化传统》,《人类学学报》 1985 年 4 卷 3 期。

15.童恩正:《中国西南的旧石器时代》,《中国考古学研究论集》,三秦出版社,1987 年

16.王幼平:《更新世环境与中国南方旧石器文化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年。

17.袁家荣:《略谈湖南旧石器文化的几个问题》,《中国考古学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92 年。

18.房迎三:《皖南水阳江旧石器地点群初步调查报告》,《文物研究》(安徽)1988 年 3 期。

19.曾祥旺:《广西百色地区新发现的旧石器》,《史前研究》 1983 年 2 期。

20.宋文熏:《长滨文化 ─ 台湾首次发现的先陶文化》,《中华民族学通讯》 1969 年 9 期。第三讲

1.孔令平:《西亚农耕的起源问题》,《历史研究》 1979 年 6 期;《西亚动物家养的起源》,《考古》 1980 年 6 期。

2.黄其煦:《美洲中部原始农业的起源》,《农业考古》 1981 年 2 期;《裴李岗、耶利哥与特瓦坎》,《农业考古》 1983 年 1 期。

3.严文明:《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农业考古》 1982 年 1、2 期;《再论稻作农业的起源》,《农业考古》 1989 年 2 期;《稻作起源研究的新进展》,《考古》 1997 年 9 期。

4.童恩正:《略述东南亚及中国南部农业起源的若干问题》,《农业考古》 1984 年 2 期。

5.丁颖:《中国栽培稻种的起源及其演变》,《农业学报》 1957 年 3 期。6.广东农林学院农学系:《我国野生稻的种类及其地理分布》,《遗传学报》 1975 年 2 期。

7.全国野生稻资源考察协作组:《我国野生稻资源的普查与考察》,《中国农业科学》 1984 年 6 期。

8.陈报章:《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炭化稻米与初步研究》,《农业考古》 1995 年 3 期。

9.钱耀鹏:《略论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及其特点》,《农业考古》 2000 年 1 期。

10.日知:《农业起源与文明起源》,《史前研究》 1983 年 2 期。第四讲

1.张光直:《谈聚落形态考古》,《考古学专题六讲》,文物出版社,1986 年。

2.巩启明、严文明:《从姜寨早期的村落布局探讨其社会组织结构》,《考古与文物》 1981 年 1 期。

3.严文明:《仰韶房屋和聚落形态研究》,《仰韶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1989 年;《中国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的考察》,《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9 年;《中国环壕聚落的演变》,《国学研究》

(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年;《聚落考古与史前社会研究》,《文物》 1997 年 6 期。

4.杨鸿勋:《仰韶文化居住建筑发展问题的探讨》,《考古学报》1975年1期;《中国早期建筑的发展》,《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一辑,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建筑》,《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5.安志敏:《“干栏”式建筑的考古学研究》,《考古学报》 1963 年 2 期。

6.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 年。7.钱耀鹏:《中国史前城址与文明起源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2001 年。第五讲

1.吴汝康:《古人类学》,文物出版社,1989 年。2.夏鼐:《考古学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61 年。3.石兴邦:《半坡氏族公社》,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 年。4.[ 苏 ] 柯斯文:《原始文化史纲》,人民出版社,1955 年。5.乔治·彼得·穆达克著、童恩正译:《我们当代的原始民族》,四川民族研究所,1980 年。

6.严文明:《仰韶文化研究》,文物出版社,1989 年。

7.王仁湘:《我国新石器时代墓葬方向研究》,《中国原始文化论集》,文物出版社,1987 年。

8.曾骐:《我国史前时期的墓葬》,《史前研究》 1985 年第 2 期。9.张宏彦:《“色葬”与绘身》,《庆祝武伯伦先生九十华诞论文集》,三秦出版社,1991 年。第六讲

1.严文明:《“鹳鱼石斧图”跋》,《文物》 1981 年 12 期。2.石兴邦、周星:《试论尧舜禹对苗蛮集团的战争》,《史前研究》辑刊,1988 年。

3.钱耀鹏:《中国史前城址与文明起源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2001 年。

4.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年第 1 版。5.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 年。

6.摩尔根:《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71 年。7.柴尔德:《远古文化史》,中华书局,1958 年。8.柯思文:《原始文化史纲》,人民出版社,1955 年

9.乔纳森·哈斯:《史前国家的演进》,求实出版社,1988 年。10.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文物出版社,1985 年。

11.苏秉琦主编:《中国通史》第二卷《远古时代》,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年。

12.严文明:《中国史前农业与文明起源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 年。13.童恩正:《摩尔根模式与中国的原始社会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 1988 年第 3 期。

14.石兴邦:《从考古学文化探讨我国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问题》,《史前研究》 1983 年创刊号。

15.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年。16.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文物出版社,1985 年。

17.李学勤主编:《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年。

18.王震中:《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 年。19.顾颉刚等编著:《古史辨》(一~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年。

第五篇:谈考古学通论听课感想

谈《考古学通论》听课感想

老师:耿纪朋学生:黄舒蒽学号:20110101024

4历史是一场浩大的诗卷,带给我们当今和后代们大开眼界的机会;让我们了解到古代人们是如何生活作息,穿戴衣着等等;使我们对古代文化更加感兴趣,知道我们是什么发展过来的。历史的魅力是十分大,懂得历史的发展才更能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才能够更加知道她们国家的人文风俗,经济文化贸易发展。

而考古学就是让我们更深一步来接触古代传统文化,揭开深藏多年的历史面纱,走进古代的通道。考古学一词来源于:Archaeology:研究古代之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在17和18世纪一般是指对含有美术价值的古物古迹的研究,到19世纪才广泛指对一切古物的研究。考古学是指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

听老师这门课,让我更加能够了解到古代文化是多么博大精深,中国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拥有许许多多的时代,每个时代都能或多或少让我们的祖先们发展,正因为有了以前一直下来的传统文化,我们的历史越来越丰富多彩。考古学是一个十分专业的拥有一套知识系统的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学科。在课上,听到了初步了解如何去研究古物,怎么判断分出古物的年代,而每个古物古迹分不同的时代,接而知道古物是什么时候的产物等等。而且要分析朝代的背景,接而才能更加了解古物的历史由来。考古也分了不同的类别,例如:美术考古(艺术史)、宗教考古(佛教考古)等,按学派分:社会考古学、民族考古学、经济考古学等……而考古学里面考古的手法,方法都十分多,对待古物的研究是十分严谨认真仔细的,陶器青铜器等,古物也十分多。

我们知道考古学是一个有点复杂和乏味的课程但是感觉以后在接触得越多会越感觉历史是挺吸引人的,人不能忘记历史,历史也是构成当今生活的重要的一环,看着以前的古代人民在没有现今的高科技还能制作那么繁多的、精致的工具和器皿等等,真的不能不感叹以前的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劳动能力。有些时候我们也要学习一下古代人物那种坚强不屈和敢于创新的品格,我相信历史会越来越吸引更多的人们去关注和了解它,考古学也一样。

历史的魅力迟早会影响更多的目光,会影响更多人们的思想,会影响文化经济贸易等等诸多方面,考古也会如此的,学习历史考古也会获益良多的。

下载中国考古学感想1(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考古学感想1(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考古学教学参观感想_chao

    考古学教学参观感想 经过一个小时的颠簸,我们首先来到了本次教学参观的第一站——周口店遗址。 冬天的早晨总是给人以清爽的感觉,蔚蓝的天空下点缀着几朵白云,望着这片寂静的山......

    考古学复习资料

    1考古学定义 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考古学”名称是 从欧洲文字翻译过来的。最初泛指古代科学,后又指对古物和古......

    谈学习中国考古学通论的认识

    谈学习《中国考古学通论》的认识 老师:耿纪朋学生:李瑶学号:201201010220 一直以来,我对考古相关方面的知识比较感兴趣,因为我觉得只有通过了解考古发掘的文物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比......

    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心得体会一

    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心得体会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召开。仰韶村坐落在三门峡市渑池县。1921年10月,仰韶村遗址的......

    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心得体会三

    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心得体会10月17日,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召开。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一系列重大......

    《考古学初阶》读后感

    任何一种学问的入门,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方向搞错,南辕北辙;路径、方法不对,事倍功半。考古学尤其如此。新近出版的严文明先生的《考古学初阶》,就是一本深入浅出的考古学入门指南......

    考古学英文简历模板(合集5篇)

    考古学英文简历模板时间稍纵即逝,找工作的黄金时间马上就要到来,现在的'你想必是在写简历吧。那么如何写简历才简练、明确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考古学英文简历模板,欢迎大家分享......

    安徽大学考古学考研试题(共五则范文)

    安徽大学 2008年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基础 2009年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基础综合 四、材料题 2010年 一、名词解释: 梁思永 金牛山猿人瑶山墓地二里头文化诗经 夏商周断代工程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