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简爱和苔丝的对比中探析女性命运

时间:2019-05-12 04:5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简爱和苔丝的对比中探析女性命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简爱和苔丝的对比中探析女性命运》。

第一篇:从简爱和苔丝的对比中探析女性命运

从简爱和苔丝的对比中探析女性命运

陈秀丽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简爱和苔丝是维多利亚时期具有典型性的两位女性形象,二者均出身卑微,过着社会底层生活。但简爱收获了永恒的爱情,最终获得幸福;苔丝却在绞刑架上结束了短暂悲惨的一生。是何种原因造成了如此截然不同的命运?本文主要试着从两大方面分析其中原因,从而探析造成女性命运差距的社会及个人因素。

关键词:简爱 苔丝 命运 性格

From Jane Eyre and Tess of the Comparison of the Fate of Women

Chen Xiuli School of Literatur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Jane Eyre and Tess of the Victorian era with a typical image of two women, both humble and live life the bottom of society.But Jane Eyre harvest eternal love and, ultimately, happiness;Tess at the gallows was the tragic end of a short life.Is what causes such a different fate? This paper tried to analyze from the two major reasons for women to the fate of the gap caused by social and personal factors.Key words: Jane Eyre;Tess;character;fate

引言

苔丝和简爱是都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两位具有很多相似点的社会下层女性,二者均出身卑微,生活艰辛,受着男权主义社会的残酷压迫,但是同是这样艰苦环境生长出来的两位,命运结局却截然不同,这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有些学者就尝试着把二者放在一起比较,从各个方面来论述二者命运差异的根源。顾兰在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栏上发表的一篇名为《相同的抗争,不同的命运——试比较苔丝与简爱之命运》的论文中就从二者反抗的彻底与否来阐述造成二者命运差距的原因。王毓安在文学评论上发表的一篇名为《强与弱——试比较分析简爱与苔丝的性格及命运》中则着重从作者的思想理念和苔丝、简爱的性格方面比较。这些比较都是从二者某个点切入,因而得出的结论难免有些不够周到。因而本文深入文本,从内外因两个大的方面入手,再从一些具体的角度切入,全面分析造成二者命运差距的相关因素,进而探讨决定女性命运的根 1 源。

一. 简述简爱和苔丝各自的命运

简爱和苔丝都出生在社会底层,过着艰难困苦的生活。一生都历经坎坷。简爱自幼父母双亡,寄养在舅母里德太太家里,舅母一家的不友善让简小小年纪便知晓人情冷暖,激发了她对不公平待遇的仇恨和反抗意识。后来在伍洛德学校的遭遇更让她在模糊的反抗意识基础上形成了独立、平等、自尊、自信的女权主义意识。在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以后的经历正是她女性意识付诸到生活实际的种种表现,在不屈不饶的实现自身价值与争取平等地位的同时,简获得了幸福。

苔丝出生在马洛特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里,她是杜伯菲尔德家的长女,担着照顾一家五个弟妹的责任。她美丽、聪明、善良,却也有着农村姑娘的无知,懦弱和对命运的顺从。在川特里奇遭到同伴们欺负,再被阿历克诱奸后,她也曾坚决的反抗过。但她的反抗是无意识的,是在被压迫后身体的一种本能反应。也正是因为这种仅为维护自尊的模糊的反抗,使她一步步跌向了命运的深渊。在最后一次为取得爱情杀死情人阿历克后,终走上了命运的审判席,在绞刑架上结束了她悲惨短暂的一生。

如果说简爱的一生,是一部令人振奋的励志史。那么苔丝的一生,便是一部让人心酸的毁灭史。

二. 造成简爱和苔丝命运差距的外部因素。(一)二人生活的社会环境比较

简爱和苔丝都出生在社会底层,也都有各自的亲人。与苔丝不同的是,简爱虽然有亲却并未得到亲情的关怀。所以她更似一个孤儿,里德舅妈一家的排斥,使她小小年纪便开始更多的关注自身的感受,形成了较强的自我意识。苔丝生在一个八口之家,在这样一个贫困又人口众多的家庭里,苔丝是被捆绑的。正如哈代所描述的“这一批幼小的人儿都是杜伯菲尔德号船上的乘客——他们的一切欢乐,健康,必需品都完全取决于两个成年的杜伯菲尔的判断能力。若是两个家长选择了一条通往困难、灾祸、饥饿、疾病、屈辱与死亡的航线,那这六个被关押的小俘虏便也只好跟着去——六个孤苦无依的生灵,没有人征求他们对生命的愿望,更没有人问他们是否愿意在这软弱无能的杜伯

〔2〕P22菲尔家的艰苦条件生活下去。” 家里的这一群孩子是完全没有自我的,他们甚至不懂得作为个人应该享有的权利。苔丝也注定是不属于她自己的。家里的七口人像七根绳索紧紧地束缚在她身上,她的任何行为都得对家里的其他人负责。为了维持一家的生存,她必须得做出许多让步。而简爱则是自由的,她和里德舅妈一家从不是一条船上的人,她不需要对里德一家负责。当苔丝被家庭的穷困逼迫得必须放弃自己喜好,作为整个家庭的责任人时,简爱的独立人格却在慢慢萌芽。在人生的第二个落脚点——伍洛德寄宿学校,条件恶劣,体制严格。这不仅实简得到了正规的教育,还塑造了她异于同龄人的坚强人格和反抗意识。苔丝的第二个落脚点则是在川特里奇的本家家里。在这里,作为养鸡姑娘的她得不到任何人友善的对待。没有生活阅历的苔丝在这样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惶恐不知所措。黑桃皇后姐妹俩的侮辱欺凌让她不得不求助于本不愿与之相处的阿历克。无奈之中“才出煎锅,又掉进大火”,在朦胧睡意间被阿历克诱奸,开始了她人生悲剧的一页。“失贞”后的苔丝回到马洛特村,受尽了村里人的冷眼,落后的封建道德奴役下,她变成了社会中人尽可夫的荡妇。在这样的指责下,她排斥与外界接触,社会舆论的巨石压得她无法喘气。残旧的社会道德把她驱逐到阴暗角落,使她再也无法自由吸取大自然对所有子民的滋养与馈赠。小小年纪的她开始逃避生活,逃避人生。

在洛伍德学校生活了八年的简爱怀着对生活的热情去到了桑菲尔德当家庭教师。在那里,她地位卑微,等级制度的观念使她受到了贵族小姐的歧视,在遭到这样的歧视时,与苔丝的逃避所不同的是,简爱敢于愤怒,敢于反抗。她从不退缩的争取着自己作为人的平等权利。在桑菲尔德,敢爱敢恨的简收获了一段刻骨的爱情,虽然最后因为疯妻事件给她带来了重创,却也让她的人生更圆满。离开桑菲尔德庄园后,简过了三天乞丐一般的生活,并差点丧生。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中简爱最终凭借自己的努力在乡村中当起了教师,依靠自己的坚强再一次站立起来。与此同时,苔丝也在大峡谷奶牛场度过了一段短暂的宁静生活,最后却因为安琪儿的离去她又一次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做了努力依旧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后,相对懦弱的苔丝最终沦为了阿历克的情妇,从此堕落到地狱。同样是艰难困苦的环境,同样有人们的不认可。对二者的影响却是不同的。对于简爱,里德舅妈的嫌弃和社会等级的不认可反而激发了她牢不可破的反抗意识。这种反抗意识与她一生的教育素养结合,形成了一种新时代的女权主义意识,打造了她平凡却辉煌的一生。而苔丝,却在社会中迷失了,社会道德的束缚和歧视,使她不能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于是,她最终被完全摧毁了。

在造成二者命运差距的原因中,教育环境的不同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简爱的一生,都是“以书为伴”的,在舅母家,她就开始接触到一些儿童读物,在伍洛德,更是受到了系统的教育。这些积累,使她以后的人生都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这就为她完整人格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苔丝,在教育这一块,则完全是空白的。自由生活在闭 塞的山村,一生仅有的教育也是那并不完善的六年启蒙教学。之后接触的读物也仅有圣经和家中母亲收集的那本《算命大全》。这样环境下生长的苔丝是浅薄无知的,她从来不知道来到这个世上后她应该拥有哪些权利。不同的教育环境培育出来的简爱和苔丝二人,注定是有很差别的。

(二)家人对二者性格、命运影响的比较

简爱的舅母里德太太表面上是个好心的有着良好社会定位的体面夫人。但对于简,她确是卑鄙的。她对简有着深刻的厌恶和仇恨,但因为对已逝丈夫的承诺她不得不抚养简。这种“无奈”作用到简身上便幻化成了无尽的辱骂与折磨。年仅十岁的简从来弄不明白舅妈这种厌恶的根源,她尽力试着和舅妈和谐相处,却总是徒劳。于是她开始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她觉得“如果我是个聪明开朗,无忧无虑,美丽活泼的小女孩——哪怕同样是寄人篱下,无依无靠——里德太太就会满意一点,会对我比较容忍,她的孩子们也会对我真诚友好一些,仆人们也就不会在儿童室里动不动就把我当成替罪羔羊〔1〕p13了。”有了这些想法的简变得自卑,缺乏自信,灰心丧气。她尝到了本不属于十岁年龄的心酸与痛苦,因此她比其他孩子更安静,更低调。表哥约翰更是像牛氓一样待简,在书中,简曾这样说提到“约翰对我抱着一种恶感,他欺辱我,虐待我,一星期绝不是两三次,也不止一天一两回,而是连续不断地,我身上的每根神经都怕他,只要他一走

〔1〕P6近我,我骨头上的每一块肌肉都会吓得直抽搐。”过度的身心上的摧残造成简忧郁性格的同时,也激发了十岁小女孩心中的反抗意识。在忍无可忍时,她便开始了义无反顾的反抗。也因此有了强烈的个人意识,儿时平等地位的缺失,使她对平等独立有了异于常人的热烈渴望,在简后来的人生中,对平等、独立的追求都成了她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为简爱后来圆满的命运结局奠定了基础。

相对于简,苔丝的家人对她的影响则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束缚。苔丝的父亲是个懒散无能、虚荣愚昧且好酒贪杯的小贩,母亲则是个浅薄无知、不谙世事、爱慕虚荣的“大娃娃”。在这样困苦的家庭里,二人还毫无考虑的生了六个孩子。于是,怎样养活这八口之家便成了这个家庭所有的关注点。苔丝小小年纪便辍学在家务农,之后也从没有过任何社会经验。在得知在川特里奇有个有钱本家后,虚荣的父母便开始打算怎样将苔丝送入“豪门”,幻想着依靠苔丝飞黄腾达后的生活。在家中老马身亡后,父母便急切的将毫无人身阅历的苔丝送到了纨绔子弟阿历克那里,直接将苔丝带入了悲剧的人生。失身后父母也从未给过苔丝正当的思想引导,父亲反而和世人一样歧视苔丝,认为苔丝丢 了家族的脸面。在苔丝的私生子生病时禁止苔丝向外界求助,导致了孩子的死亡。给苦命的苔丝又增添了无尽伤痛。父母的浅薄和无知直接影响了苔丝,在给苔丝造成伤痛的同时也造成了苔丝怯弱,无知的性格。最后,父亲的因病身亡,更是将苔丝重新送到阿历克魔爪下的直接原因。

因而客观的说,简爱的家人虽然刁钻,恶毒。但对简爱的影响却是积极的。他们唤醒了简沉睡的自我意识,使得简明白,只有靠自己才能处于不被歧视的位置,只有抗争才能维护自己的平等地位。苔丝的家人对她的影响却是绝对消极的,是将苔丝推向悲剧的直接原因。

(三)社会交际中主要人物对二人性格命运的影响比较

在简离开舅母家后,对她影响最为深远的应属伍洛德学校的学生海伦·彭斯和学监谭波儿小姐。海伦是个善良与智慧并举的女孩,伴随一生的病魔使她比同龄人更坚强,丰富的阅读和深刻的思考使她比伍洛德所有的孩子都更加睿智。简是这样评价她的。“她能够使有幸和她交谈的人品味得高超的东西。对海伦,我没有感到厌倦过,也从没有停止过对她的眷恋之情,这种感情如同激励过我心灵的任何情感一样,是如此强烈、〔1〕p80 温存和充满感激。”

海伦彭斯在简被孤立时,及时的送去了关心,给简送去了缺失以久却一直渴望的温暖。她是简在伍洛德最要好的知己。在和她的交往中,简学会了理解和宽容,得到了学习上更深层次的深造。还怀有了一种对死亡的信仰“死后可以到上帝那里去,将一生〔1〕P80中不朽的部分交给上帝” 这种信仰在以后简几次遇到困境时,带给了她力量。学监谭波儿小姐是集智慧、美丽、善良于一身的女人,她是伍洛德学生们黑暗中的一缕阳光,这缕阳光把简引向了光明。在简被学校负责人勃洛克·赫斯特宣布为“坏孩子”时,谭波儿给了她信任,并及时给被判“死刑”的简平了冤,点燃了简追求新生活的热情。谭波儿和海伦在充当简领航员的同时,还给她带去了生命的养料,成功地把她渡到了追求幸福的大道上。

简在伍洛德遇到了良师益友,而苔丝就不那么幸运了。她没有遇到“海伦”和“谭波儿”,却遇到了臭名远扬的阿历克。阿历克的热烈追捧在短时间内满足了她的虚荣心后,便将她推向了社会道德的审判席上,十七岁以后的人生,她再也不能抬头做人。她极度自卑,以至于凡是有人的地方他都会畏惧。在“不贞女”名号跟随,让她失去了自由,也不敢主动去追求爱情。阿历克在苔丝人生刚要起步的时候便给她抹上了致命的一 个污点。让她丧失了在以后自由生活的权利。阿历克是苔丝在还没有领略到生活美好的时候便将她推向命运深渊的人。安琪儿则是在苔丝领略了生活美好,知道了何为幸福后再把她摔向命运最底层的人。这是位前一刻还将苔丝当作宝贝捧在手心呵护下一刻却毫无怜惜地把她重重摔在地上的人。这是苔丝一辈子唯一的爱人,是苔丝一辈子的精神寄托。因而,比起阿历克,安琪儿的伤害来得更彻底、更致命。他的丢弃,使苔丝永远的丧失了追求新生的力量,使她在无尽的自卑感和失落感中惨度余生。社会生活中遇到的不同人物,就这样将简爱和苔丝渡到了不同的人生路上。

外部的因素会对女性的命运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但也只局限于影响。女性的命运,最终还是决定在自我的因素。内部原因才是造成简爱和苔丝命运差距的根本原因。

三. 影响简爱和苔丝命运的内部因素

(一)二者对独立平等及自尊自信的认识差异

在简爱和苔丝的身上,都有着强烈的自尊意识,这种源自内心的自尊意识促使他去反抗。但反抗表现在二人身上,又有很多差异。从小受到不公平待遇的简爱将独立平等作为自己强烈的生存意识,她的一生.都是为了能获得平等.独立和自由而努力。为了获得平等独立的人格,维护自己的自尊,她不惜付出任何代价,儿时在里德家约翰欺负后,她就敢于冒着被处罚的危险反抗约翰,她鼓足了劲骂约翰是个坏孩子“像个杀人犯”,在对待舅妈的差别待遇时,她大呼“不公平,不公平呀!被激起的决心也在怂恿我采取某种不同寻常的方法来逃脱这难以忍受的迫害。譬如逃跑或者万一逃跑不成功,从此就不吃〔1〕p12不喝,一死了之。”反抗这种不平等的待遇。为了寻求自由,十岁的简爱竟以不惜为死为代价,在即将离开里德府时,她大胆的像舅妈宣示“我这一辈子再也不叫你一声舅妈,我长大以后绝不会回来看你,要是有人问我喜不喜欢你,问你待我这么样,我会说.〔1〕p35我已想起你就恶心。你待我残酷到了极点。”十岁的简没有足够的力量来反抗,于是“恨”成了她的最佳反抗武器。在伍洛德,她好友海伦被欺负时,她对海伦说“要是大家对那些残暴不公的人一味宽容顺从,那坏人就要由着性子胡来了,他们就不再有什么顾忌,也就永远不会改好,反而越来越坏,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时我们一定要狠狠的回

〔1〕p57击,“对那些毫无道理责罚我们的人,我一定要反抗。”在简的眼里对侵犯人的平等.自由的反抗是义不容辞的。当她的主人用误会来试探她的感情时,她大胆的宣告:“你认为我只是一个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你认为我因为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我没有心吗?我现在不是凭着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肉体凡胎跟你说 话,而是我的心灵与你的心灵说话,就好像我们已经离开了人世,两人平等地站在上帝

〔1〕P270跟前—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 深陷爱情中的简也依旧是个不卑不亢地维护着自己的平等与独立被揭露后,她不屈不饶地回答罗切斯特:“我自己在乎我自己,越是孤单越是亲密无友,越是无依无靠,我就越尊重我自己。”“原定的想法,以下的决心,〔1〕P324是我此刻的唯一。必须坚持的东西,我要牢牢守住这一立场” 从始至终,简坚定不移地守卫着她的平等地位与独立人格,她的自尊.人格决不允许任何人冒犯。一旦有人越举,他便会全身心的反抗。强烈的平等.自尊意识,使她从不落于人后通过反抗维护平等,实现自身价值的她,无时无刻不在闪现着女权主义的光辉。

苔丝的反抗和简爱有着很大意义上的差别,再被阿历克诱奸以后,他受到了村民的歧视,但却从未认真的审视过自己。未唤醒自己作为人的平等意识,反而是以一种自卑的心态活着。遭到唾弃.暴力等遭遇,苔丝从未怀疑过那是不公平的,更别提要去反抗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苔丝的反抗一直都是发自本性,来自内心最深处的抵抗,而非简爱般有意识地女性人权的维护。苔丝的反抗不彻底,带有模糊性,在母亲让她去寻求“本家”照顾时,他想到了去找一个工作来维持生计,而非没有自尊的去寻求富贵亲戚的接济。但在母亲兄弟姐妹的劝说下,仅管十万个不愿意,她还是妥协了。她一点都不喜欢阿历克,但是在阿历克向她索吻时,半推半就的答应了。正是这种反抗的不坚定,给了阿历克进一步侵犯的机会,她讨厌他,却又被她那热情的态度所迷惑,曾有一段时间被他打动。稀里糊涂的投降过。然后又突然蔑视他,不喜欢他,终于从他那儿跑掉了。正因着她立场的不坚定,反抗的不彻底。导致了她的悲剧。

关于作为人的独立、平等,苔丝也从未去争取过。那微薄的教育留给她的只是那无谓的社会道德,如果她有那么一点平等与独立的意识,她就不会将自己的思想完全依附于安琪儿。也不会在自卑意识的压迫下婚前不敢把真相告诉给安琪儿。如果早点让对方知道真相,也不至于最后爱的那么深。伤的那么彻底。和简爱相比苔丝的自尊,反抗意思薄弱得不堪一击,简与台都曾今陷入困境,经济困境,同样的遭遇。简宁愿吃猪食也不愿意求助于罗斯特而苔丝在最后却放弃了努力,投向了阿里克的怀抱。和简相比,二人同样单纯善良。但是苔丝却相对懦弱,她那似是而非的反抗,正是把它推向命运悲剧的直接力量。如果她是一个彻底的浅薄的农村姑娘,再被阿里克诱奸后没有那不彻底的反抗,她反而不会也在社会压迫下悲剧的活着。也不会遇到安琪儿,有了热烈的爱情,最后为了与他团聚被送上绞刑架,仅管苔丝有着自卑与反抗意识的农村姑娘。但那自尊与反抗意思终究对不过她的懦弱,苔丝没有简爱强烈的女权意识,反而比简少了些许勇 敢、独立、坚强,所以简幸福了而苔丝彻底失败了。

(二)二者对社会的认识差异

社会是个人生存所必须的载体,能否适应社会并战胜社会,个人与社会的种种矛盾是个人能否实现自身价值的重大因素。在简的一生中,她总能迅速地认清社会环境中的关系,并很快适应。在伍洛德残酷恶劣的环境里,简并没有轻易倒下,他不断调整自己,努力去抵抗伍洛德冬天的寒冷和夏季热病的侵袭,对新的环境。简也是抱着一种兴奋的态度,她不满足于长久生活在一个平稳的环境中。也渴望“变化和刺激”。在挑战与征服新环境的尝试中去实现自身价值,即使是惠特克劳斯那几乎夺去她生命的比较没有人情味的地方,她也抱着一种积极的态度去融入。籍着这积对社会环境积极地心态,她总能获得各种不同环境中人们的认可。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阅历中实现自身的价值。相对于简爱对社会环境积极、乐观态度,苔丝因为失贞的关系,总是以一种消极的态度无奈地穿梭于各种社会环境中,甚至在还未走出洛特村的时候,她对社会便抱着一种沮丧的态度。在苔丝和弟弟亚伯拉罕的一段对话中苔丝是这样说的:

“你不是说每个星星都是一个世界么,苔丝?”

“是的”

“跟我们的世界一样么”

“我不知道,不过我想是的,他们有时候我们家尖头苹果树的果子,大多数都是好的却也有几个是坏的。”

“我们住的这里的星星怎么样?—是好的,还是坏的?” “坏的。”〔2〕P30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苔丝对她所存在的环境是失望的,在失贞后到了马洛特村,“苔丝对社会有了一种恐惧心理,他排斥外环境,排斥与人相处,他跟几个弟妹合住的寝室成了她的避难所,他在那里逗留的时间越来越长了,她在这几平米的茅屋下望着风吹雨打,雪飘,望着壮丽的落日和一个又一个园日。她几乎是不出户,最后几乎每个人都认〔2〕P92为她已经走掉了。” 在这之后苔丝总是在逃避害怕,她小心翼翼地揣度着人们的心理,确定人们没有谈论她之后才会尝试着走出去。在她被安琪儿抛弃之后,她小心翼翼地掩藏着自己,她尽量避免与社会打交道,宁愿在大自然中孤独地生活,正是这种对社会的消极态度使她一直被社会奴役,在个人与环境产生冲突时,她总是处属于败者,简和苔丝正因为在面对社会环境表现出的不同态度,致使简爱最终跨越了社会等级制度,成为了胜者。而苔丝却在与社会道德的冲突的斗争中输的一败涂地。

(三)二者的爱情观

作为女人爱情在人生中永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女人的幸福与否绝大部分取决于爱情的是否圆满。简和苔丝在爱情中都是全心全力的付出,坚定地守卫着那刻骨深情,然而,在爱情中的简爱和苔丝却是截然不同的,简作为一个有理想的独立女性,她的勇敢地追求着自己的爱情,她被罗切斯的人格魅力多吸引,深深地爱上了这位相貌丑陋却颇有风度的男人,在爱情中,她总是作为独立,真是的个体去爱罗切斯特,她用情至深却不盲目。她追求爱情的绝对平等,不愿意接受罗切斯特昂贵的礼物,在自己的范围内紧紧地守着尊严,得知罗切斯特的疯妻后,她万分痛苦,却在罗切斯特的万般哀求中坚持自己的尊严,不愿意做爱情的附属品。她在深夜坚决离开了罗切斯特。最后在桑菲尔德火灾后,她回到了罗切斯特身边,在爱情中去实现她的价值。

苔丝在爱情中则显得卑微、怯弱得多,在大峡谷奶牛场她与十七岁时便一见倾心的安琪儿·克莱尔重逢,面对安琪儿的热情苔丝总是被动,她热烈的爱着安琪儿,却因为自卑而不敢主动,她在情难自禁的情况下接受了安琪儿的求婚,又为了是否告知其真相而烦恼。她在爱情中徘徊,由于自己的不诚实而痛苦,她在安琪儿面前完全丧失了自我,甘愿作为奴隶呆在安琪儿身边,决定与安琪儿结婚之后,她完全抛弃了自己的思想,成为安琪儿的附属品,因此一旦安琪儿抛弃了她,她就完全崩溃了,在与安琪儿的婚礼中,她连那仅有的自尊都丢了。她可以原谅安琪儿在伦敦那四十八小时的淫乱生活,却不能对自己被强奸的事情释怀,面对安琪儿的遗弃,她至始至终都在自己身上寻找过错。并且将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安琪儿回来接她的幻想上。

与简爱相比,苔丝的爱情畸形是可悲的,简爱和罗切斯特深爱着真实的彼此。罗切斯特认为简“她并不漂亮,正如我并不英俊”简也清楚地认识到罗切斯特先生“既不高大,也不优美”。他们二人的爱情更多的是建立在心灵的契合的基础上,这样的爱情才能深入骨髓,才能经历考验。苔丝和安琪儿爱着的则是理想化中被美化的彼此,在苔丝眼中“他便是一切的善,凡是一个导师,一个哲人和一个亲人应该知道的一切他都知道。他身体轮廓的每一根线条在她眼里都是男性美的极品。她的灵魂是圣者的灵魂。她的智慧是先知的智慧,他爱上他,那便成了她的智慧。这种爱情维持了她的尊严,使她恍如〔2〕P212戴上了王冠。”。而安琪儿对苔丝的爱情亦是如此,他认为苔丝“信仰质朴单纯,他跟祭奉灶神的处女一样纯真,容貌异常美丽”“她浑身上下都洋溢着诗意,她就是诗的 化身,如果我可以用这个词的话,她过得就是诗的生活。她那种生活舞文弄墨的诗人只

〔2〕P181能在纸上写写而已。而且我深信他是个白玉无瑕的基督徒。”苔丝和安琪儿的爱情是盲目,没有根基的,他们把对爱人的所有理想都强加到对方身上,以至于爱着的并不是真实中的彼此。对爱人过高的评价使苔丝丧失了自我,失去了判断力,在被遗弃后,她依旧看不清安琪儿性格背后的虚伪。她完全服从安琪儿,为了他不断轻贱自己,任由他对自己“招之则来,挥之即去!”而安琪儿得知被自己视为的“圣女”的苔丝早已失贞后,大呼“我的妻子已经不是原来那个人了”。前后强烈的落差使安琪儿无法清醒的来看待自己妻子的遭遇。而是无情的指责,最终弃她而去。不得不说苔丝的爱情是不健康的。不平等、不独立、不真实的爱情注定是不幸福的。在爱情中不同的态度,注定了她与简爱的爱情各自不同的结局。

(四)作家创作意识对二者命运的影响

《简爱》的作者生活在维多利亚鼎盛时期,此时正值共同意识形成时期。此时的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出身贫穷却同样有着独立人格的作者,将简爱当做自己的化身,把女权主义的光辉付诸于简爱身上,塑造了一个独立、平等,依靠自身努力取得成功的女性形象。正是怀着这样一种写作意图,简爱总能绝处逢生,在绝望时总能转机,到最后走到幸福终点。《苔丝》的作者托马斯.哈代则维多利亚后期,此时农民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经济开始涌入农村,个体劳动力出现了生存危机。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端逐渐侵入农村,共同意识迎来了崩溃期。生于这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作为真正民主主义的、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直率地、真诚地、大胆而无情地揭示

〔3〕P3了他所目击的英国西南部开始受到侵袭的宗法制农村人民的悲剧性生活。”这个时期哈代的小说都是悲观的,但他的悲观又是入世的,积极地。正如评论家杰克逊所说 “他的悲观主义是战斗的悲观主义”。他通过苔丝这样一个纯洁女性的毁灭来揭示社会的种种弊端。展示英国农民阶层的毁灭。苔丝的悲剧正是当时整个农民阶层的悲剧。

作家不同的创作意图,是造成维多利亚时期两位主人公命运差距的最终原因。

结语

在命运长河中,简爱以其独立的人格,鲜明的女性主义意识,在困苦环境中慢慢崛起。悲惨的经历人生不仅没有压垮她瘦弱的身体,反而促使她在逆境中崛起,她以其执著的信念及坚强的意志,在等级森严的社会中获得了一席之位,在爱情与事业中也都尽 得所愿。简爱这个名字也从此成为许多女性的追求与榜样。

当然,在我们在为简爱高歌时,苔丝的悲剧又不禁让我们黯然神伤。感叹命运的力量。苔丝单纯、美丽,却不够独立,教育的缺失让她深陷社会泥潭无法自拔,女性意识的薄弱使她永远卑微的活着。在资本主义经济逐渐腐蚀着人们大脑的社会中,没有强硬的独立认识与追求自我价值意识的苔丝注定是悲惨的。

对比苔丝和简爱的命运差距,我们可以得出肯定的一点,女性命运或多或少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但决定命运的,终究是女性本身的意识。如果没有唤醒作为人的独立自我认识,而是作为一个社会或男人的附属品,那么命运就一定会是悲惨的。

当今社会,社会体制社会氛围依然存在不完善的方面,女性在社会中依旧处在相对弱势的位置上。但是知识的普及给了我们很大的力量,对独立平等、自尊自信意识也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比起简爱和苔丝,我们也有了更为宽容和更为自由的生存环境,然而就是在这样相对优渥的环境中,仍有很大部分的女性在追求幸福的途中迷失了,她们在不同地方不同地点不知不觉的重复着苔丝般悲剧的命运。

当代女性,在满心筹划幸福的同时,面对物质糜烂的金钱社会,怎样坚守住自己的那方天地,坚守住作为女性的基本意识,怎样为自己的幸福保驾护航,通过简爱和苔丝,但愿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参考文献:

[1]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M], 宋兆霖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 [2]托马斯·哈代 , 苔丝 [M] , 孙法理译, 译林出版社 ,1993 [3]哈代创作论集 [C], 陈焘宇编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2 [4]王毓安, 强与弱-比较分析简·爱和苔丝的性格级命运 [J], 文学评论 ,2008(1)[5] 刘欣,从“奋斗-和谐”到“奋斗-失败”—简·爱 苔丝比较谈 [J],泰安师专学报 ,第11卷第1期 1998.3 [6]唐嘉薇,苔丝的渴望与毁灭——论哈代的悲剧观[A],文学研究,2010(5)[7]马娜薇,浅析苔丝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J] 文学评论 2010(8)34-35 鸣谢!

第二篇:浅析《简爱》中简爱女性形象

浅析《简爱》中简爱女性形象

学号:080212009012 姓名:施航工业设计2009级

摘要——在文学史上,有许多的经典名著将要永垂不朽,但能够像《简爱》这样深深地进入人们的灵魂,它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甚至对某些人来讲,影响了他们一生的作品并不很多。《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本文主要从小说《简爱》的内容入手,浅析简爱这一女性的光辉形象,关键字—— 简爱女性执着反抗成长

一、小说《简爱》简介

简爱是个孤女,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父母由于染上伤寒,在一个月之中相继去世。幼小的简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舅父里德先生在红房子中去世后,简过了10年受尽歧视和虐待的生活。一次,由于反抗表哥的殴打,简被关进了红房子。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上的屈辱和恐惧,使她大病了一场。

舅母把她视作眼中钉,并把她和自己的孩子隔离开来,从此,她与舅母的对抗更加公开和坚决了。以后,简被送进了洛伍德孤儿院。

孤儿院教规严厉,生活艰苦,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简在孤儿院继续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由于恶劣的生活条件,孤儿院经常有孩子病死,她最好的朋友海伦在一次大的斑疹伤寒中去世了。这次斑疹伤寒也使孤儿院有了大的改善。简在新的环境下接受了六年的教育,并在这所学校任教两年。由于谭波尔儿小姐的离开,简厌倦了孤儿院里的生活,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业。

桑菲尔德庄园的女管家聘用了她。庄园的男主人罗切斯特经常在外旅行,偌大的宅第只有一个不到10岁的女孩阿黛拉·瓦朗,罗切斯特是她的保护人,她就是简的学生。

一天黄昏,简外出散步,邂逅刚从国外归来的主人,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以后她发现她的主人是个性格忧郁、喜怒无常的人,对她的态度时好时坏。整幢房子沉郁空旷,有时还会听到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奇怪笑声。

一天,简在睡梦中被这种笑声惊醒,发现罗切斯特的房间着了火,简叫醒他并帮助他扑灭了火。

罗切斯特回来后经常举行家宴。在一次家宴上向一位名叫英格拉姆的漂亮小姐大献殷勤,简被召进客厅,却受到布兰奇母女的冷遇,她忍受屈辱,离开客厅。此时,她已经爱上了罗切斯特。其实罗切斯特也已爱上简,他只是想试探简对自己的爱情。当他向简求婚时,简答应了他。婚礼前夜,简在朦胧中看到一个面目可憎的女人在镜前披戴她的婚纱。第二天,当婚礼在教堂悄然进行时,突然有人出证:罗切斯特先生15年前已经结婚。他的妻子原来就是那个被关在三楼密室里的疯女人。法律阻碍了他们的爱情,使两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简离开了罗切斯特。在寻找新的生活出路的途中,简风餐露宿,沿途乞讨,历尽磨难,最后在泽地房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并在当地一所小学校任教。

不久,简得知叔父去世并给她留下一笔遗产,同时还发现圣·约翰是她的表兄,简决

定将财产平分。圣·约翰是个狂热的教徒,打算去印度传教。他请求简嫁给他并和他同去印度,但理由只是简·爱适合做一位传教士的妻子。简拒绝了他,并决定再看看罗切斯特。

她回到桑菲尔德庄园,那座宅子已成废墟,疯女人放火后坠楼身亡,罗切斯特也受伤致残(失去一只胳膊,一只眼睛)。简找到他并大受震动,最终和他结了婚,得到了自己理想的幸福生活。

二、《简爱》中简的女性形象

简·爱是个不甘忍受社会压迫、勇于追求个人幸福的女性。无论是她的贫困低下的社会地位,或是她那漂泊无依的生活遭遇,都是当时英国下层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作者能够把一个来自社会下层的觉醒中的新女性摆到小说的主人公地位,并对主人公为反抗压迫和社会偏见、力争取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为追求幸福生活所作的顽强斗争加以热情歌颂,这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是难能可贵的。其中作品中反映出的女性三次不屈服的抗争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

1.第一次反抗

小说刚开始写到简小的时候父母双亡,自幼寄宿在舅母盖茨海德家中,里德先生去世后,舅母对她态度转变很大,对她咒骂甚至毒打,甚至将他关起来当牲口一样圈养,这些幼小的简都默默的记在心中,她不去反驳反抗不是因为她的懦弱,而是没有一个好的时机。直到,布罗克赫斯特先生的出现,将她带出了舅母家。临上车的时候,简在舅母家大门口将她这几年的怨恨全都说了出来,用最恶毒的话诅咒了虐待她的舅母和表弟。这是简第一次勇敢对自私,冷漠,恶毒的报复。

2.第二次反抗

从盖茨黑德“出逃”后,简来到了罗伍德。她本以为逃出了“地狱”,但是她所面临的又是另一个噩梦。布罗克赫斯特先生是个外表正派,却极度虚伪的人。从第一次见面,布罗克赫斯特对简就产生了极大的不信任感。简刚来时,他让简站在高高的凳子上,当着所有孤儿的面批斗她,说她是个罪人,只有主才能拯救她,洗涤她的灵魂。而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简的内心是无比的愤怒的,她甚至出现了“呼吸困难、喉咙紧缩”的状况,然而,海伦的出现和坦普尔的教诲及时了制止了这个有极强自尊心的女孩子的愤怒。就是这样两个对简来说极其重要的人并没有一直陪伴在简的生活,而正是由于他们的离席,成就了简又一次的抗争。海伦过早的逝去,这是简一生中直面的第一场死亡,但是与海伦的最后一场谈话让简明白死亡并不可怕,这给这位本就勇敢的女人生命中加入了更多的无畏。加上坦普尔的教诲,简再一次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和面对自己。

这一次的反抗相较于第一次而言更拥有一种自主意识。简在身边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时候,敏锐的意识到应当到更大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价值。这样一种主动的反抗正是女权主义极力提倡的。

3.第三次反抗

简遇到罗彻斯特后,面对他喜怒无常,蛮横无礼的性格脾气时,简总表现出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因为简的这种性格罗彻斯特也慢慢的喜欢上了简,而简也对罗彻斯特开始产生好感,继而一片痴情。但是因为伯莎梅森的存在,想到自己根本比不上伯莎梅森,她无时的不克制着自己的感情,无时无刻的不与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做着斗争,因为这些想法她的内心做着挣扎,最终决定离开。

如果说,前两次的反抗是基于情感支配下的冲动,那么第三次的反抗是简建立在理性思维后的反映。这种理性依然依附于其本身对于自由而平等的爱的渴望之上,并不是一个完全的理性思维结果。

4.第四次反抗

面对圣•约翰的求婚,简从惠特克劳斯逃走了。这一次的逃走意味着简的两种反抗。一种是对宗教的反抗。圣约翰.里佛斯是一个野心勃勃,洋洋自得、个人英雄主义想法极强的基督徒。他企图简牺牲自己的情感需要去成就道义上的责任。简的反抗是对虚伪的宗教的反抗。另一种是对传统爱情观的反抗。简回到了桑菲尔德,回到了已没有任何生活自理能力的罗彻斯特的身边。简的这一举动是一个颠覆,颠覆的是传统的门当户对、颠覆的是以往的童话故事。最终,她在追求真爱和独立的抗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从感性思维到理性思维,简在其抗争的一生中得到了思想上的巨大飞跃,更成就了一个伟大了女权主义的诞生。简的反抗不仅是对一些人,一些事的反抗,而是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些制度的反抗。

三、结语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虽然受尽磨难,但她那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幸福的精神却让人们震撼。其中,简爱独特的爱情观更加深化了她的个性,她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而不应该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只有真正相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有了这样的爱情信念,她在追求个人幸福时,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纯真朴实的感情和一往无前的勇气。简爱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仆人地位而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对于她来说,爱情是纯洁高尚的,罗切斯特的财富与他们的爱情无关,她之所以衷情他深爱他,就是因为他能与她坦诚相见,能够读懂简爱身上不平凡的气质、才学、美德,简爱成了他生命中难求的知音。而罗切斯特用来对待简的那种正直又热诚的友好坦率也使简深深爱上了他。

这部小说中也描写了罗切斯特两次截然不同的爱情经历,有力的批判了但是社会时代以金钱为基础的婚姻和爱情观。而追求独立的人格的简爱,同时也更注重追求男女之间精神的平等,即使她的经历不艰辛但仍热爱生活,坚定自己爱的信念,等待平等纯粹真实的爱,甚至毅然放弃渴望已久的爱情,并最终经历磨难后与自己爱的人实现了精神上的平等。这部小说塑造的简爱的形象是高贵的,困窘的环境改变不了她的高贵,艰难的命运也改变不了她的高贵。简在不幸中实现了自我超越,追求自由平等,实现了人生价值,而对于当代的女性,更应有自己的信念,为自己创造一片天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参考文献:

[1]夏洛蒂•勃朗特(英)著,盛世教育西方名著翻译委员会译.《简•爱》.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4版.[2]彭凌丽《浅谈一个女人抗争的一生对《简爱》女权主义的思考》

[3]董菊.《自卑——自强——自信——解析<简•爱>的人物性格》.《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9.03.[4]杨玲谭贤军.《<简•爱>中的宗教、社会等级和两性等级的分析》.《大众文艺》.[5] 刘伯香.“我就是我自己”——论简·爱的女性主义特征[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04)

第三篇:论《简爱》中简爱的女性意识

论《简爱》中简爱的女性意识

作者:祝娟

单位:博英阳光幼儿园

【摘 要】夏洛蒂•勃朗特最负盛名的一部作品《简爱》出版于1847年。在那个年代,由女性作家创作的以女性作为主角的长篇小说实属难得,更可贵的是作品中体现出的女性独立意识,虽然这种独立意识在强大的社会价值观念的作用下显得有些无助甚至——在极端的情况下——有些病态。但《简爱》的女主人公简爱敢于反抗压迫,要求独立自由,追求平等的精神体现出的强烈的女性意识,使其成为那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全新的女性。

【关键词】简爱

女性意识

平等

独立

女性意识界定

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对于男权社会,其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颠覆;同时,又表现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验。具体得说:“‘女性意识’指女性的自我意识⋯⋯它主足于女性的‘此在’去感知,体验人生与世界,传达女性的欲望与追求,肯定女性的经验与价值”。19 世纪的英国是“女性小说的时代”。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以其鲜明的女性主义主题创作出超越时代的女主人公简·爱。她既不是“家里的天使”也不是“理想的淑女”,她的桀傲与叛逆显然和时代的主流意识格格不入,却因勇敢的挑战男权控制下的既定秩序,追求女性的独立、平等成为女性文学不朽的经典人物形象。

女性意识在《简爱》中的体现

十九世纪的英国普遍存在的妇女观是什么呢? 当时的思想家约翰·拉斯金在其散文《论女王的花园》中就说, 理想的妇女和理想的家庭与现实的原始森林式的生存竞争互不相容,妇女的地位不是在社会上, 而是在家庭中。按照当时流行的说

法, 就是做“家里的天使。”这就意味着女人必须在家里侍奉丈夫和孩子, 否则就是不合乎“家里的天使”的模式, 也就失去了女人存在的价值。显然, “天使”集中概括了一个男权主义世界里十分荒谬的妇女观。这种观点在十九世纪十分盛行, 就在这种社会背景下, 简·爱却大声宣布“我不是天使, 我就是我自己!”这呼声既是对以男子为中心的英国社会的公开挑战, 也是为捍卫女性人格与尊严的呐喊。若从妇女解放的角度说来,这句铿锵有力的话在当时有名么激进,多么有份量!可以它是打开《简爱》的一把钥匙。

简爱从小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从小寄养在舅母家。寄养家庭里少爷的专横, 小姐的傲慢, 夫人的恶意, 仆人的偏见,都令她感到痛苦不堪,从而产生强烈的反抗意识“不公平!不公平!”这是她的结论。终于在她被她的表哥打得头破血

流之际,她发疯似的和他对打,使尽全力狠狠地揍他一拳,并发泄地叫道:“你这个男孩真是又恶毒又残酷!你像个杀人犯!你像个虐待奴隶的人!你像罗马的皇帝!”她甚至敢于对她残忍的舅母说: “世界上我最恨的人就是你!”

对寄养家庭的反抗导致了简爱被送进劳渥德孤儿院。这是一所以肉体到精神对孩子们进行宗教束缚摧残的所谓慈善机构, 简仍是那样叛逆不驯。她对好友海伦经常受到责骂和鞭打却从不抱怨十分蔑视和愤恨。她奉劝海伦说, 如果自己受鞭打, 便要把那根鞭子夺过来, 当面把它折断, 而且“我们应该狠狠地回击”。“狠狠地回击!”这正是简强烈的反抗精神的写照。简以她顽强的生命力熬过了八年窒息刻板的学校生活, 但她始终念念不忘的是“我向往自由, 我渴望自由”。这都表明了简“不与环境命运相妥协, 勇于反抗斗争, 争取做人的权利的可贵精神, 而这正是当时广大妇女觉醒的标志。”

女性的独立首先在于经济上的独立。在简爱生活的年代,结婚是女子的唯一出路。但在简爱的心目中,经济的独立是她人格独立的支柱,只有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上,她才觉得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才觉得自己是个实实在在的人。简爱经历了痛苦, 贫穷的童年,但她发奋努力,终于以超群的才华当上了老师,经济上得以自食其力。她对经济上独立自主的要求是强烈的也是贯穿始终的。罗切斯特给她买的昂贵的衣服首饰,都让她一一推掉。她向罗切斯特表示: “不要任何财物,只要一颗没有被大量的恩惠压倒的心”。她永远也受不了“让罗切斯特先生把我打扮得像一个玩偶,每天让金雨淋在我周围"。她执意不放弃家庭教师的工作,而要继续作阿黛勒的家庭教师,用这个挣得我的膳宿费和外加的一年的三十磅。在离开桑菲尔德和她所深爱的男人后, 简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一份新的生活她承担了圣约翰为他介绍的艰苦工作。为穷人服务,做一名乡村教师。同时,这份工作也给了她很大的精神安慰:她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不需要依附任何人!简爱在经济上独立的要求, 并没有使她把金钱作为唯一的目标。简爱在金钱面前,在叔叔的遗产一夜之间由赤贫变为富有的时候, 她立即就把遗产的大部分转赠给她贫穷的表哥表姐。很明显, 作者努力让她的女主人公在经济上独立的用心是良苦。我认为, 遗产的安排并非象许多评论者所说的是“画蛇添足”, 而是恰恰反映了作者已经敏锐地看到, 女性的独立。

首先在于经济的独立。她清楚地懂得, 如果妇女在经济上不能独立, 那么在政治上、婚姻上就没有真正的独立、平等可言, 这个认识无疑是接近真理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只要妇女仍然排除于社会的生产劳动之外而只是从事家庭的私人劳动, 那么妇女的解放, 妇女同男子的平等, 现在和将来都是不可能的。”

按照维多利亚时期妇女的行为规范, 简爱有两大过失:一是向一个男人(罗切斯特)主动表达自己的爱情;二是拒绝另一个男人(圣约翰)的求婚。简爱与男主人翁罗切斯特的爱情波折,使她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当简爱发现自己爱上罗切斯特的时候, 她很清楚地意识到横亘在他们之间的巨大的鸿沟: 罗切斯特出身名门,是上流社会的绅士;她出身卑微,不名一文,只是一个地位与佣人差不多的家庭教师。然而,她并没有因此气馁,或者自我贬低,而是勇敢地向自己!向罗切斯特承认自己的感情。在一场社会地位如此悬殊的爱情当中,表现得不卑不亢。她认为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这无疑是在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向社会偏见的大胆挑战。“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貌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在英国小说史上,简是第一位女主人翁,为强烈的感情所驱使,主动地向她爱慕的男主人翁表达爱意,而又如此率真感人!当她为自己不能与罗切斯特结合却仍被留在庄园而感到屈辱时, 她愤然说道: “你认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 这番有力的自白表明了简一贯遵循的神圣原则一一自重、自尊、自爱。

由于罗切斯特疯妻的存在使他们无法结成夫妻, 于是罗切斯特就决定带简到遥远的地方一起生活, 但简认为自己无异于当一名情妇, 她对自己说:“我关心自己, 我越是孤独, 越是没有朋友, 越是没有支持, 我越尊重自己”。她勇敢地面对厄运的挑战, 作出了离开罗切斯特这一痛苦而又坚决的抉择。这正是她把爱情与人的真正价值紧紧连在一起, 从而使爱情升华到了更高的境界。她的出走, 不仅完满地表现了她的性格, 她的执著追求, 而且是对世俗观念的大胆蔑视。因此, 她的离去, 不是逃避现实, 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选择, 是在争取一个普通女子应有的社会地位的道路上往前迈了一步。

简爱在离开庄园后,流浪荒郊,幸好被牧师圣约翰收留。在圣约翰与简的交往中, 他发现了简的性格中闪出的不平凡的光彩: 她直爽, 单纯, 富有激情,特别是她的能吃苦耐劳和有毅力这一点, 圣约翰认为是适合作一个传教士的妻子的有利条件,所以他向她求婚。但他对简的求婚不是出于爱情,而是上帝的旨意。简虽然佩服圣约翰的献身精神,但他们的爱情观有着截然不同的分歧。她认为圣约翰向她求婚,不是因为爱她,只是要在他在印度的辛苦工作中有一个合适的同事。她一再坚持在爱情婚姻上应该是平等的,应该以爱情为基础而结合,而不应该把妻子当作传教士的一件有用工具。她对圣约翰说: “我鄙视你的爱情观念!我瞧不

起你奉献的这种不真实的感情!是的,圣约翰,你把它奉献出来的时候,我鄙视你!

不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也是不平等的!”

圣约翰对简的求婚,实际上是在宗教的名义下的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招安, 本质上仍然是把女性当作工具,当作附庸,当然被简爱所拒绝。

简爱的女性意识对现代女性的启示

平凡的简·爱虽然相貌普通,出身卑微,然而却拥有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罗素曾说过:“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善良如空气,没了它,我们的生活无法想象。简·爱的善良除了我们理解的同情心外,更有着超越于普通人之上的无私与宽恕。

在简·爱舅妈里德太太临终时,她陪在身边的那一幕感动了无数读者。从小

说中,我们看到里德太太简直就是简·爱苦难的源头,随着收留她,疼爱她的舅舅里德先生的去世,冷酷无情,虚伪自私的里德太太把简·爱当作佣人一样对待,将她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刁难,对这个失去双亲的可怜孩子,不但不给予同情与关爱,反而处处苛责,纵容自己的孩子欺负。更可恨的是,她把简·爱送进了标榜惩罚肉体以拯救灵魂的人间地狱般的慈善学校里,并且在前来接简·爱的布鲁赫尔斯先生面前撒谎怒斥简爱是一个撒谎而讨厌的女孩子。可是,就是这样一个深深伤害过自己的人,简·爱原谅了。

当这位曾虐待过自己的舅妈临终时,在没人在身边的情况下,她去探望了她,并对她所受的巨大的痛苦产生了怜悯之情,她弯下腰吻了吻她,深情地叫了一声 “舅妈,亲爱的舅妈”并妥善安排了她的后事。简·爱在此的表现,让每一位读者都看到了什么是宽容,什么是善良。马克·吐温曾说过:“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

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恕。”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都会有意无意伤害别人,也会被别人伤害,如果执著于这些伤害,只会让自己更痛,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也许宽容可以让我们活得更好。寄人篱下,任人驱使的悲惨童年,饱尝了人情冷酷,世态炎凉的滋味,并没有使简·爱变成一个冷酷麻木的女孩,相反,她用一颗善良博大的爱心关爱着身 边的人。简·爱这样一个平凡而圣洁的女子告诉21 世纪的女性们不仅要爱自己,还要去爱家人,爱朋友,爱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甚至是曾经伤害自己的人。只有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无私的给予,在世俗怨恨中心胸旷达而付出真爱,才称得上 是一个具有高贵品格的形象。

简·爱悲惨的成长历程让她早早明白,只有自己才能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 尊严。她宁可承受孤独,也不愿低三下

四、无视人格地去乞求廉价的怜悯和同情。当仆人告诉她称呼表哥主人时,她勇敢地反问道“: 他怎么是我的主人? 我又不是仆人!”无论是舅母的虐待还是学监的侮辱,无论心灵受到多大的挫伤,她都自尊自爱,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自己的人格。

在做罗切斯特养女阿黛勒的家庭教师时,她虽只是一个出身微贱的小姑娘,本应是很容易低声下气,乞求怜悯的。但简·爱却不。在简·爱与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第一次有关礼物的谈话中,罗借养女阿黛勒要礼物的茬口,试探简·爱对他人的施舍和恩赐的态度:是否期望别人的礼物? 简·爱实实在在地答到“: 我说不上来,先生,我对这些东西没有什么经验,一般认为是讨人喜欢的。”罗讥讽

道“: 爱小姐,你不像阿黛勒那么单纯,她一见到我就嚷着要‘礼物’,而你却转弯抹角。”简不露声色说“: 因为我对自己是否配得礼物,不像阿黛勒那么有信心”罗再次为难道“: 啊,别以过分谦虚来搪塞!”简不卑不亢说到“先生,你已经给了我‘礼物’,我很感谢你,赞扬学生的进步,是教师们最向往的酬劳。” 在谈话中,她既不忘家庭教师的身份,又充分表现出作为一个平等个人的自信和自尊。”

简·爱的自尊自爱还表现在当她发现自己爱的人有妻子时,选择了离开。罗切斯特和简·爱相爱后,欢天喜地到教堂准备结婚时,得知罗切斯特早已结婚和 阁楼上藏疯妻的秘密。这一消息使简·爱伤心欲绝,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来之不易的幸福瞬间就要消失了,是去还是留?虽然她深爱着罗切斯特,但她不愿违背道德准则,不愿失去做人的尊严去做罗切斯特的情人。她告诉罗切斯特:“先生,你的妻子还活着,这是早上你自己承认的事实。要是按你的希望同你一起生活,我岂不成了你的情妇。别的说法都是诡辩———是欺骗。”她拒绝了这份不道德的

婚姻,以非凡的自制力,克制了对罗切斯特强烈的爱,毅然离开了庄园。这使我们感受到简·爱独立人格中包涵的平等、自尊的进步爱情观以及她的独立人格的锋芒和魅力。

情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读者来说,爱情主题是一个最富有人情味、最能引起感情共鸣的主题;对创作者来说,爱情主题是最能展示作者人性力量的主题。简·爱的爱情让读者感到一股强大的、热情优美的、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让读者真切地体会到她的感情历程,读懂了她对爱情与女性独立的诠释,也让读者为她在情感与理智徘徊中作出令人振奋的抉择而喝彩。

简·爱的感情观中主要的一个特点是平等的爱情。罗切斯特虽专横傲慢,但感情真挚强烈,经过骄傲和感情之间长时间的斗争,被简·爱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深深地爱上了她。简·爱知道这种爱情在当时注重阶级的社会是不可能的,在她以为罗切斯特要与贵族小姐结婚时,她选择离去,而罗切斯特却要求她留下来,这也激发了简爱的表白。“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

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也会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 开你一样。上帝没有这样,可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经过坟墓,将同样地站在上帝面前。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段爱情表白,道出了简·爱内心要求人格平等的呼声, 充分表现了她反对以金钱地位为标准的庸俗爱情观,鄙视资

产阶级的门第观念,以大胆的叛逆精神向罗切斯特告白。

其次,在简爱寻求的爱情里,二人在经济上应该是独立的,而不是依附性的。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这一惟物主义理论不仅仅适合阶级范畴,也对男女的社会关系作出了相适应的解释。女性要独立,首先要争取经济上的独立,抛开对男性的物质依赖。所谓“靠诚实的劳动挣得的面包,比不劳而获的面包更香甜。”在她打算嫁给罗切斯特时,她的想法就是:不愿依附于对方,而愿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他带来更多的财产。她拒不接收罗切斯特送给她的钻石戒指、项链和手镯等奢侈礼品。当罗切斯特要她立刻放弃家庭教师的工作时,她拒不认同,而是继续履行家庭教师的职责,她要以自食其力的劳动来保持个人的人格尊严,也维护了自己纯洁高尚的爱情。也正因为这样,简·爱才能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以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个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

简·爱的婚姻观首先表现在她发现罗切斯特已经有妻子后,选择理智地离开。尽管她非常爱罗切斯特,但她知道如果与罗切斯特生活在一起,她将失去尊严,因为她的留下只会使她成为一名情妇。她要的不是这样不纯净的爱情和婚姻。她凭着坚强的毅力,痛苦而坚定地离开了他,去独自谋生。至此,可以看到简· 爱追求自由、平等的婚姻。

反映简·爱婚姻观的另一个例子还体现在她拒绝表哥圣约翰的求婚中。离 开桑费尔德庄园后,简·爱历尽艰辛,最后被里佛斯兄妹收留。兄妹中的哥哥圣 约翰是一个虔诚的传教士,在他打算去印度传教时,他多次向简·爱求婚,但却 不是出于爱情,而是他赏识简·爱的才华和毅力,在他心中婚姻只不过是为自己 取得一位帮手的工具。面对他的求婚,简·爱有过挣扎,但她明白,如果她和圣 约翰在一起就等于抛弃了一半自我,过一种完全克制自己受人支配而且没有真 正爱情的虚伪婚姻的生活。尽管她非常赞赏他献身宗教的精神,感激他对她的 赏识,她还是拒绝与圣约翰缔结没有爱情的婚姻。第二天,她在爱的呼唤下,告 别了圣约翰家,重返桑费尔德,她要到那儿去寻找自己真正的爱情与归宿。在罗 切斯特庄园被烧,眼瞎臂断时,简·爱毅然选择了自己的爱情,待在自己深爱的 人身边,不离不弃,奉献给灾难中几乎绝望的罗切斯特以真诚的爱。她用自己的 行为表明了自己的爱情观,那就是平等自主,真诚奉献。

女作家精心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又很不寻常的家庭女教帅形象,歌颂了把两颗灵魂平等结合在一起的爱情,同时也歌颂了敢于和男权社会顽强斗争的妇女,把维护女性的人格尊严看得高于一切。从表层意义上说,《简爱》的爱情故事是平民女作家站在进步的立场上,对于当时盛行的以金钱、门第、美貌作为交换条件的买卖婚姻的否定。可是从深层内涵看,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中,深藏于其中的意义,是令人震撼的开始觉醒的。19 世纪西方妇女强烈的女性意识,千百年来柔弱可怜、因没有人格的独立而寻求男性保护的女性,在女作家建构的世界里,挺立起来了,她获得了雄伟刚强的力量,不仅得到了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更实现了经济上的自主。简爱这一形象变得高大而不同凡响,她闪现出的强烈的女性意识象暗夜中的火把,为广大妇女点燃了希望之光。

参考文献:

[1]李立新,简析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思潮[J].人文2009(1):127—128.[2]李涛,新历史主义与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3):48—51.[3]苗福光,欧美生态女权主义述评[J].学术论坛2005(10):181—184.[4] 王文惠,简•爱性格的另一面——以女权主义批评解读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2):64—66.[5] 王文惠,《简•爱》男主人公罗切斯特读解[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4(11):86—88.[6] 王文惠,从被压迫者到压迫者——论《简•爱》男主人公罗切斯特兼及相关问题[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6):99—101.[7]王文惠,月亮与火的宗教意象之美——读夏洛蒂•勃朗特之《简•爱》[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3):89—92.

第四篇:(英语毕业论文)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注定的女性悲剧命运

最新专业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礼貌现象研究 2 中英社交禁忌习俗异同之比较分析 A Naturalistic Approach to Jude’s Tragedy in Jude the Obscure 幸福婚姻中爱情与金钱并重——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5 从译者主体性视角看文言语体在英文歌词 从广交会现场洽谈角度论英语委婉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功能与应用 7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8 论《最后的莫西干人》中的印第安情结 Research on the Expression of the Speaker’s Intent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onversation 1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1 论《马丁伊登》中一个成功者的幻灭 An Analysis of the Family Membership In Death of a Salesman 13 Unreliable Narration – The Approach to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分析与比较中美电视新闻的娱乐化,及其未来的发展 Yellow Peril–the Image of Fu Manchu in the West 解读奥斯卡王尔德的《莎乐美》中的女性意识 《大地》中赛珍珠女权主义分析 论福斯塔夫的性格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人物关系 英语专业学生课外网络自主学习问题研究 对鲁滨逊性格特征的分析

《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的服饰所反映的女性意识 生态视角下解读《荒野的呼唤》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写作风格 从礼貌原则看英语委婉语的构成和社会功能 论托马斯哈代《还乡》的悲剧效果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英语禁忌语探析 英语词汇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及回避方式 浅析广告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An Analysis of the Nam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社会阶层与语言关系在《雾都孤儿》中的投射研究 从Hofstede的文化维度角度解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北京奥运会与中国品牌发展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aboos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中的理想与现实 母语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

非传统式英雄——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看《名利场》 论英语写作中中式英语的成因及解决策略 互动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的应用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scar Wilde and Dorian Gray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资料汉英翻译及翻译策略

亨利詹姆斯的《戴茜米勒》中的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 口译中的停顿原因分析及处理

跨文化交际在宝洁公司营销战略中的应用 从《逃离》解读门罗的女性观 家乐福定价策略研究

“龙”和“Dragon”的语义与文化内涵比较 英语中介语无标志被动语态的错误分析 模糊限制语在求职中的应用研究

埃德加·爱伦·坡和蒲松龄恐怖小说的比较 消费文化理论视角下的《嘉莉妹妹》 Diversification in Translation 广告翻译策略初探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从《呐喊》英译本看杨宪益的翻译思想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浅析

当代中美青年恭维言语行为对比研究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性格分析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法研究综述 《美国丽人》中的伦理主题研究 《理智与情感》中埃莉诺的性格简析 《愤怒的葡萄》的生态主义分析

一个为追求自我挣扎的灵魂——看凯特肖邦的《觉醒》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伊莱扎人物形象分析 An Eco-Critical Approach to Moby Dick 论《弗兰肯斯坦》中怪物悲剧的必然性 从文化负载词褒贬意义看中西文化差异 英汉白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

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福柯式解读 浅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

从《爱玛》看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意识

《丧钟为谁而鸣》中罗伯特.乔丹性格的多视角分析

论视觉小说中的西方神话形象重塑——以《命运之夜》系列为例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中天气描写的作用 目的论视角下的《边城》的英译研究 英语定语从句的理解与翻译

论〈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垮掉派”特质的体现 汉英称赞语的对比研究

浅析丹尼尔笛福《摩尔弗兰德斯》的主题思想 从顺应论的角度谈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 从生态学角度解读《白鲸》

Yellow Peril–the Image of Fu Manchu in the West 透过美国环境类电影浅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探讨中英文化差异——以宗教习语翻译为案例 美国牛仔形象演变和西部电影发展的研究 广告英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探索 东西方恐怖电影的文化差异

《太阳照样升起》内外的迷惘一代 从功能对等角度看商务英语合同的翻译 《无名的裘德》中哈代的宗教思想探讨

从最佳关联原则看口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适者生存”在《热爱生命》中的运用

An Analysis of Hemingway' Religious Complex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96 中英文隐喻对比研究 97 商务谈判中的语言技巧

身体,规训与自我意识——《可以吃的女人》之福柯式解读 99 从日常交际礼貌用语失误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00 简析《日常用品》中的矛盾冲突 101 莎士比亚喜剧中的人文主义爱情观 102 《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分析 103 《鲁宾逊漂流记》中殖民主义思想浅析 104 影视英文在初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性研究 105 试析新课程标准下词汇教学策略的改变 106 论《红色英勇勋章》中的象征主义 107 《双城记》中的象征手法分析 108 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09 An Analysis of Sexism in English Proverbs 110 《瓦尔登湖》中寂寞观的超验主义分析 111 Reread Shylock from a Tragic Viewpoint 112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及翻译

对《儿子与情人》中女性形象的分析

英语谚语中关系分句之先行词he高频使用之探析 115 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沟通

以“三美论”对比《登高》两个英译版本的“意美”与“音美” 117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外贸函电翻译 118

浅析《墓园挽歌》中意象的变化 120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121 广告的翻译

英语汉源借词研究

中学生英语阅读语义障碍和其教学应对策略 124 身势语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复仇动机分析 126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 128 耶稣成为弥赛亚以及被民众接受之原因 129 文化商务交际中的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130 浅析初中英语语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1 文化视野下的中美家庭教育方法的比较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Law in Western Countries and China 133 由女性“奴性”潜意识解析玛利娅姆多舛命运 134 苔丝的悲剧成因浅析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36 欧亨利短篇小说艺术手法浅析

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ic Fate and the Realization of Hardy’s Fatalism

《简爱》的特征—一位独立的女性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 140 华盛顿欧文与陶渊明逃遁思想对比研究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Main Characters in Daniel Defoe’s Roxana and Emily Zola’s Nana 142 《阿Q正传》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质本洁来还洁去——解读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情人生 144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萨宾娜和特蕾莎的人物分析

An Analysis of Trademark Transl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146 A Lonely but Strong-willed Soul A Character Analysis of Ellen Weatherall in The Jilting of Granny Weatherall 147 浅析爱德华·摩根·福斯特《霍华德庄园》中的语言特色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Chinese and British Wedding Culture 149 反复在格特鲁德斯泰因的作品《三个女人》中的运用 150 论海明威《一天的等待》的冰山原则写作风格

151 老纽约下的女性悲剧——对《纯真年代》中两位女性的分析 152 Strategies of Vocabular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 153 基于弗洛伊德心理学分析《飘》中斯嘉丽的行为 154 从语用学角度分析《老友记》中的幽默 155 论科技英语新词的翻译

156 A Brief Study on Brand Name Translation 157 母语正迁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158 大学校训反映出的中美文化差异 159 论基督教教义对美国人慈善观的影响 160 《远大前程》中的幽默与讽刺分析

161 从皮普的身份扭曲浅析狄更斯《远大前程》中人文主义的“不道德” 162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163 隐喻视野下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比较分析 164 学生写作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及其改进方式

165 理性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结合——从“灰姑娘情结”看简奥斯汀的作品 166 中国英语在中国文化输出中的作用

167 从《七个尖角阁的房子》看霍桑的罪恶观 168 词组词汇学习方法

169 从文化差异的角度论文学译者的翻译技巧

170 The Translation of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A Comparison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171 论《老友记》幽默字幕翻译

172 《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和齐灵渥斯谁更“恶”? 173 论《隐形人》中的象征主义

174 如何激发和培养初中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75 从文化视角看汉英翻译中的语篇连贯性 176 A Study of the Causes of Tess's Tragedy 177 从文化角度谈旅游翻译

178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沉默行为的解析 179 协商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180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礼貌原则

181 从女性意识的角度解读《荆棘鸟》中的女性形象 182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礼貌现象研究 183 从《老人与海》中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 184 译者主体性观照下的中文菜名英译 185 浅析爱伦坡《乌鸦》的语音象征 186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

187 残酷的现实与审美愉悦——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崇高美 188 浅析从《刮痧》中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异

189 从《没有国家的人》看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对人性的呼唤 190 英汉广告语篇中语法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191 《红楼梦》杨译本与霍译本文化意象的翻译对比

192 A Probe into Three Phases for Effective Business Negotiations 193 《莎乐美》中月亮的意象——从原型批评视角进行分析 194 立法语言模糊现象研究——以刑法为视角

195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关系的转变 196 中外英语教师的优劣势比较:从中学生视角 197 试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 198 命运与社会的牺牲品—苔丝的悲剧根源探析

199 Analysis of the Personality Changes of the Characters in The Grapes of Wrath

第五篇:浅谈《花凋》中的女性悲剧命运

浅谈《花凋》中的女性悲剧命运

《花凋》是张爱玲于1944年3月发表在《杂志》月刊第12卷6期上发表的一篇作品。这是一篇短篇小说,与《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等相比,《花凋》并不出名。但其中对于女性命运的描写却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张爱玲是一个冷静的女性写作者,在《花凋》中,她以平淡的笔调向我们讲诉了一个少女的悲情故事。

《花凋》中川嫦的命运实质上是时代的缩影,其悲剧命运的根源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在历史的潮流中,在男权为中心的重压下,文本力图重现女性的真实遭遇,即被压抑的现状,从而引起社会的共鸣。

郑川嫦的悲剧首先表现在其个性的被压抑。这种对其内心本能欲望的压抑是双重的。文本开篇以倒叙的手法写道“„„川嫦是一个稀有的美丽的女孩子„„十九岁毕业于宏济女中,二十二岁死于肺病。„„爱音乐,爱静,爱父母„„无限的爱,无限的依依,无限的惋惜„„回忆上的一朵花,永生的玫瑰„„安息罢,在爱你的人的心底下。知道你的人没有一个不爱你的。”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墓志铭呀,这躺在墓中的女孩子生前必然是十分受人宠爱的吧?可是作者在此却笔锋一转,接着说“全然不是这回事。的确,她是美丽的,她喜欢静,她是生肺病死的,她的死是大家同声惋惜的,可是„„全然不是那回事。”不是那回事,那么又是怎么回事呢?

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我们看到:“川嫦是姊妹中最老实的一个,言语迟慢,又有点脾气。她是最小的一个女儿,天生要被大的欺负,下面又有弟弟,占去了爹娘的疼爱,因此她在家里不免受委曲„„”,文本中提到,“川嫦是姊妹中最老实的一个,言语迟慢,又有点脾气。她是最小的一个女儿,天生要被大的欺负,下面又有弟弟,占去了爹娘的疼爱„„”在这种背景下,川嫦注定成为被忽略与欺压的对象。为了在家里生存下去,川嫦不得不隐藏起自己的本能欲望。她没有漂亮的衣服来装饰自己,穿的的姐姐们剩下的旧衣裳,甚至有时还得赤脚;她想要上大学,可是那对于她而言那只是奢侈品;她渴望一段真正的爱情,却因为一场大病扼杀在了摇篮里。生活在宗法父权下的女性,除了选择逆来顺受,没有任何主导自己命运的权力和力量。

马克思曾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很显然,我们的主人公川嫦是没有这样的机会的。她的父亲是遗少,家里虽然拮据,却死要面子。“为门第所限,郑家的女儿不能当女店员,女打字员,做“女结婚员”是她们唯一的出路。可见,川嫦是没有机会取得经济独立的。没有经济的支持,自然就没有话语权。起初,我们可以看到,川嫦是有自己的思想的。在姐姐们都出嫁以后,川嫦并不忙着找对象,她希望她爹有了钱以后可以送她上大学,好好地玩两年,从容地找个合适的人。但依附于父权下的她,想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在她的愿望还没有得到是实现时,她的母亲,郑夫人已经托了大小姐为川嫦找对象。这也就有了后来的与章云藩的恋爱。在川嫦的身上,我们也看到了女性在长期压制下被扭曲的思想,即便川嫦有着对更高理想——上大学的追求,但她最终的目标仍然是找个合适的人。在男权中心思想的影响下,川嫦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始终无法摆脱从属于男性这一传统。

其次是人性的自私与冷漠对川嫦的伤害。这不仅表现在她生病前的不得宠及受欺负。更表现在她生病后,周边人的态度。当川嫦缠绵于病榻时,她的亲人早已厌倦了这劳神又伤财的事。郑先生父母并非不爱她,只是这爱若与钱比起来就显得苍白无力不值一提。当面对川嫦即将逝去的生命时,“郑先生道:‘不是我说丧气话,四毛头这病我看过不了明年春天。’说着,不禁泪流满面。”可是听到要买西药时,他却舍不得了,生怕为她白花了钱而影响一家人的日后生活,甚至连她每天吃两个苹果也要发怒,因为他连养姨太太的钱都没有了。而母亲呢?因为怕给女儿治病让丈夫知道自己有私房钱,竟忍心眼睁睁看着女儿慢慢地死去,她那有限的母爱终归抵挡不了金钱力量的冲击。文本通过这对川嫦周边人的行为的描述生动再现了人性的自私与冷漠。而川嫦也因为明白这一点而觉得自己是拖累,最终在孤独中死去了。

爱情的悲剧色彩。文本说到,川嫦起初见章云藩的印象“起初觉得他不够高,不够黑„„他说话也不够爽利„„措词也过分留神了些„„”,从川嫦对于恋爱对象的标准也可以看出,在饱受环境的折磨后,她把希望寄托在男性的身上,希望藉此得以解脱。所以与其说川嫦最后是爱上了章云藩,倒不如说章云藩是川嫦在饱受压抑的生活中拼命想要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在当时的背景下,章云藩是她尚心仪且唯一有可能的结婚对象。可就是这最后一点希望也破灭了,那个曾对她说“我总是等着你的”的男人,在她病了两年后终是有了新欢。在得知章云藩有了新女友后,川嫦执意要见上一见,她的固执和任性令人叹惋。,相貌平平然而丰满健康的余美增小姐令她失望的同时又自惭形秽。此时章云藩已成为她心中最理想的爱人,她实在不甘心让另一位平常的女子日后再发现他的缺点。这一次会面给了她致命的打击,也让她彻底绝望了,这绝望其实是来自女性对男性和男权社会的依赖以及对自身价值的不确定,正如张爱玲所说:“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川嫦的这种对男性的依赖以及自身的懦弱也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原因之一。

《花凋》为我们展现的是在男权社会里被放逐的女性无助的挣扎,她们因为被折断了翅膀而失去了飞翔的能力,只能在牢笼一样的环境里做无力和绝望的挣扎。

文本讲诉的是一个发生在悲剧时代的悲凉的故事,是女性自我意识毁灭的故事。文本无处不穿透着作家对于现代女性的人生感悟,但张爱玲也无法无法回答她们的出路在哪里,只留下忧伤的叹息。这是张爱玲的困惑,也是一个时代的困惑和悲哀。

下载从简爱和苔丝的对比中探析女性命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简爱和苔丝的对比中探析女性命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论《简爱》中体现的女性觉醒意识

    浅论《简爱》中体现的女性觉醒意识 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对于男权社会,其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

    浅析简爱中女性人物对简爱的影响

    浅析《简·爱》中女性人物对简·爱的影响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简·爱》 (唐志侠 西安文理学院) [摘要]: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所塑造的女主人公简·爱是一......

    《简爱》和《傲慢与偏见》对比阅读

    《简爱》与《傲慢与偏见》对比阅读 在图书馆,轻轻地合上这本《傲慢与偏见》,心里莫名地感到一空,总有一种感叹:“诶,终于完了。” 在这两个星期里,我也终于看完了这两本书。该怎么......

    《简爱》与女性神话

    《简爱》与女性神话 [摘要]《简爱》通过对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身卑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主张人人平等,不向命运低头的坚......

    《月亮河》电影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月亮河》电影中女性的悲剧命运一、关于《月亮河》看完电影后,一时感到很不是滋味,第二天搜索了一下才知道这部影片是加拿大女导演梅赫塔(印度裔)导演的《火》、《土》、《水》......

    解析《名利场》中女性的性格与命运

    解析《名利场》中女性的性格与命运摘 要:本文通过对《名利场》中爱米丽亚和利蓓加对待爱情、婚姻和孩子的不同心态和行为进行对比,深入分析两位女主人公截然不同的性格与命运......

    剖读《简爱》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权主义对比

    剖读《简爱》和《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权主义对比 【摘要】19世纪,英国文学界涌现出一批女作家,《简爱》和《傲慢与偏见》这两部在英国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小说分别是由两位具......

    简爱与现代爱情观对比

    一、叛逆与追求 简·爱和孙柔嘉她们都以大胆叛逆精神勇敢地冲破封建禁锢,大胆地追求真爱,寻找自己的幸福。1、简·爱勇敢地冲破封建(传统观念)的禁锢,大胆追求真爱。简·爱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