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黄坤明
《 人民日报 》(2015年11月12日
07 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必须锲而不舍、一以贯之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作出专门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将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高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良好的文化条件。
深刻认识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全部成果的总括和结晶。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确定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同志指出,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新形势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实践自觉。
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决定着我们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艰辛探索和成功实践,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治国兴邦的重大战略,成为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国际环境更加复杂,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国内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不同思想文化、不同道德观念、不同价值取向的碰撞交锋更加频繁。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必须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确保我们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容。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家家仓廪实衣食足,而且是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人人知礼节明荣辱。这些年来,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多样化、差异化特征日益明显;但一些地方精神文化生活仍然比较贫乏,尤其是在物质财富快速增长的同时,有的党员干部信仰迷茫迷失,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比较严重,人们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胜阶段,我们必须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树立新风尚,把满足需求与提高素质结合起来,把服务人民与引导群众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文化小康”。
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支柱。精神力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为深沉厚重的力量。纵观人类发展史,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那些在当时物质文明强盛的国度,通常也创造了代表那个时代的精神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在物质生产上不断创造奇迹,同时也需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新的辉煌。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既表现为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国家硬实力的直接较量,也表现在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引领的国家软实力的深度角逐。中华民族走过苦难辉煌的近代历史,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经革命、建设、改革的不懈奋斗,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肩负伟大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高举精神旗帜、传承精神基因、强化精神纽带,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谱写中华文化新的篇章。
准确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必须按照《建议》的要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方针原则,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职责。必须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战略方位和工作重点,谋划精神文明建设、部署文化改革发展,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凝聚精神动力、营造舆论氛围、增强道德支撑。
以理想信念为根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中心环节。必须紧紧抓住理想信念这个根本,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重在建设。重在建设、以立为本,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针。必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加强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创作,抓好工程项目,抓好日常平常,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必须建章立制、依法管理,妥善处理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必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现代化。
为民利民惠民。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发挥人民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手段创新、工作创新,是增强精神文明建设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开创新局面的必由之路。必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探索有利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和新载体、新途径,加快文化机制、内容、业态、形式等各方面创新步伐,引领时代潮流,引领时代风气。
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打好组合拳、奏好交响乐,汇聚起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推动文化创新创造,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建议》精神,把“两个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切实把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坚定人们的信仰和信心作为我们工作的首要任务。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以党委中心组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坚持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带动干部群众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不断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报刊网络理论阵地的作用,充分发挥党委中心组及其他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作用,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坚持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时代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兴国之魂。要把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作为我们工作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坚持价值观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提升全民族的精气神,塑造全社会的新风貌。要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做到经常抓、长期抓,真正把核心价值观叫响、做实。精心设计和组织好主题实践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全社会形成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注重通过法律法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乡规民约等,向社会传导正确的价值取向,维护主流价值和公序良俗。
扶持优秀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要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活动,鼓励原创和现实题材创作,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文艺评奖,努力创作生产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文化产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推出一大批代表国家水准、具有世界影响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
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秉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传统文化做到扬弃继承、转化创新。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系统梳理传统文化典籍,提升文物保护质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丰富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活动载体,加快地方戏曲振兴发展,广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普及活动,使中华民族基本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深化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是人民群众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生动实践。要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各类创建活动,创新形式内容,提升思想道德内涵,注重实际效果。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家庭文明建设,推进志愿服务和诚信建设制度化,深化文明旅游,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企业建立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巩固发展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构建统筹协调、责任明确、功能互补、覆盖广泛、富有效率的舆论引导格局。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加大网上突出问题的治理力度,净化网络环境,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和新型媒体集团,不断增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优化媒体结构,规范传播秩序,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展示中华文化精神内涵、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让中国形象不断树立和闪亮起来,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任务。要创新对外传播方式,构建技术先进、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形成独具中国特色、能与国际交流的对外话语体系,传播好中国声音。创新对外文化交流方式,构建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格局,打造重点品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组织新闻发言人、国际新闻评论员、专家学者、文化交流使者、出境公民等宏大队伍共同讲好中国故事。创新对外文化贸易方式,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把优秀影视剧、图书作为拳头产品,努力提高国际文化市场占有率,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二篇:3第二框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B)(教学设计)
第三课 协调发展 社会和谐
第二框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B)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文明的涵义和基本内容;知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等重要,不可偏废;懂得提高民族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讨论、组织参与学校实践活动等形式提高对两个文明关系的认识,掌握多角度看待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树立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建设两个文明作一份贡献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教学准备
1.与学校政教处联合发动学生积极参加本校“五四好少年”评选活动。2.了解学生学校生活和业余时间的基本安排 3.网上搜集相关图片、录像,制作课件。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2008年的夏天,北京向世界呈现了一届被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盛赞的“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回首过去这激动人心的16天,同学们,你们觉得北京奥运会成功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
1.各国运动员的出色发挥,屡屡打破各项世界记录。2.具有文明素养的观众,创造了热烈、良好的赛事氛围。3.有一支高水平的庞大的志愿者队伍。
4.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体育设施,如主体育场“鸟巢”、游泳中心“水立方”等。5.中国对环保事业的投入,使北京奥运会拥有了令人满意的环境质量。┅┅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举办好一届奥运会实际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是这个国家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几方面的综合体现。我们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离不开社会文明程度的全面提高。这不仅是指物质生活的改善,还包括精神文化生活的改善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多媒体出示课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教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含义 【多媒体展示】1.什么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板书)教师:北京奥运会兴建了许多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体育设施。为了迎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海也已开工建设了世博中心、中国馆、主题馆、演艺中心等世博园区四大永久建筑。在世博会的举办地浦东,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刚刚落成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已成为上海的新地标。除此之外,同学们还能说出上海在道路建设、交通、城市面貌等方面的其他巨大变化和其他的标志性建筑吗?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 1.“东方明珠”、“金茂大厦”
2.黄埔江上有了许多座大桥,浦东与浦西连在了一起 3.地铁6号8号9号线都开通了,人们的出行更为方便
4.上海正在加紧旧城区的改造,使更多的上海市民享受到宽敞、整洁、干净的居住环境
„„
教师:今天2010年上海世博会筹办工作已进入600天倒计时的关键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我们的城市装扮得越来越美,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已不仅仅是上海世博会的一句口号,而是切切实实地成为了上海的真实写照。“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从上海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以及市民生活的改善中,我们可以归纳出什么是物质文明。
【多媒体展示】(1)什么是物质文明 教师:请同学参阅教材51页“知识窗”
【多媒体展示】物质文明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
教师:人民生活的改善,不仅是指物质生活的改善,还包括精神文化生活的改善和精神文明程度的提升,那么,什么是精神文明呢?
【多媒体展示】(2)什么是精神文明
教师:2007年学校组织我们老师两次参加了上海大剧院的艺术课堂活动,在艺术家的带领下我们了解了今夏最流行的音乐剧的起源,还知道了古典音乐中几位里程碑式人物的生平事迹,大大提高了我们对音乐艺术的认识水平。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上海大剧院的艺术课堂活动
【展示图片资料】上海大剧院艺术课堂
资料内容:上海大剧院创设艺术课堂以来,注重打造公众艺术教育平台。艺术课堂聘请国内知名的艺术家、教授、学者、教育家等担任顾问和主讲,已初步形成音乐、芭蕾、歌剧、戏剧四大艺术教育内容;赏析经典、对话大师、携手琴童、粉墨群星四大艺术教育模块;现场讲解、示范表演、经典视频、互动交流四大艺术家教育方式。艺术课堂举办一年来,深受社会各界人士赞赏。教师:你们还知道或参加过哪些像艺术课堂之类的活动吗?能不能把你们所知道的介绍给我们其他同学呢?
【多媒体展示上海市地图】请同学做“小导游”,为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所知道的上海市科技、文化和艺术基地活动。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 1.上海博物馆的“国宝展”;
2.佘山上海天文台举办的天文知识讲座和天文观测活动; 3.上海科技馆的科普知识展;
„„
教师:谢谢同学们为我们介绍了这么多的上海市文化教育基地活动,请大家参阅教材51页“知识窗”,我们一起归纳一下精神文明的含义
【多媒体展示】精神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发展的成果,它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
教师:希望同学们能充分利用刚才介绍的上海文化资源,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我们自身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可也有人认为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任务是加强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精神文明建设处于其次的地位。那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到底谁更重要呢?
【小小辩论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到底哪个更重要? 学生的观点可能有:
1.物质文明建设重要,因为我们国家要发展,经济是基础。离开了经济的腾飞,精神文明建设就没有了物质支持和保证。
2.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因为物质文明的发展需要正确的思想引导。如果为了发展经济而不择手段,做违反法律或道德的事,那后果绝对是严重的。
3.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都重要 „„
教师: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说得也都有道理,我们现在先不下结论,看一段录像 【多媒体播放视频录像】“嫦娥一号”背后的故事
录像内容:为了“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能成功发射,科研人员发挥了不怕危险、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精神,对每一个试验结果反复推敲、缜密论证,最终确保了卫星发射的成功。
教师:我们知道“嫦娥一号”的成功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国力,使我们的“强国之路”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它的成功,除了得益于我国近几年高速发展的经济水平之外,还有哪些因素也是必不可缺的呢?请大家结合刚才的录像内容来说一说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
1. 科研人员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 2.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奉献精神; 3.严明的组织纪律性; „„
教师:请同学们给所有的航天人概括、提炼一下他们所具有的航天精神,我们可以概括出哪些特征呢?
学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教师:如果“嫦娥一号”的科研人员,没有这些精神品质,就没有我们今天在航天领域的不断拓展。航天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航天人的事迹告诉我们物质文明建设一点也不能离开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现在再来看一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到底谁更重要这个问题。
【师生合作小结】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所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多媒体展示】2.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等重要,不可偏废(板书)
教师:现在北京奥运会已圆满结束,上海又将迎来2010年世博会,同学们能否说一说,在迎世博的日子里,上海在全体市民中开展了哪些活动?为什么要开展这些活动?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
1.“百万家庭学礼仪”等活动,这样可以维护中国及上海的形象 2.创建学习型家庭,这样能提高市民素质,为更好举办世博会创造条件 3.2008上海市中学生迎世博英语大奖赛,展现中学生的良好形象 „„
教师:从同学们的讨论中可以看出,2010年上海世博会要获得成功,市民的素质非常关键,精神文明建设说到底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我们再来说一说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创造了一个让世界深入了解中国的机会。我们成功地接受了这一次考验,这也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良好的民族素质。可见,民族素质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良好的民族素质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因素。
教师:在此次奥运会上,我们见证了各国健儿的出色表现,精彩纷呈的竞技表演、屡破记录的辉煌传奇。除了这些以外,北京奥运会还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奥运史上前所未有的170万名志愿者以及志愿者精神。今天在残奥会上,志愿者们继续奉献着他们的汗水与微笑。【视频展示】残奥会上的残疾人志愿者——赵玉明
内容:赵玉明上岗服务时每天要回答数千名观众的问题。一天下来不仅口干舌躁,坐在轮椅上的身子也承受了很多健全人难以承受的苦痛。当信息亭里不忙的时候,他还摇着轮椅到鸟巢的各个地方,见到有需要帮助的都会上前询问。
教师:为什么赵玉明会说“虽然做志愿者在身体上承受很大的痛苦,但是在精神上是非常愉悦的?”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
1.他能从为他人服务中感到愉快。
2. 说明志愿者高尚的道德品质使他们能自觉自愿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师:确实,从一定意义上说,个人能力和能量的发挥以及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取决于他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残疾人如此,我们每位同学在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这个不平凡的一年里也同样在通过很多途径关心、爱护着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其实就体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精神文明建设说到底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提高民族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多媒体展示】3.提高民族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板书)
教师:我们学校每年都开展“五四好少年”的评选,通过这项活动对同学们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包括学习能力、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等各个方面,我们班许多同学其实就可以参加这项评比。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推荐本小组中参选的同学,并讲出理由。
【学生活动】推荐参选同学
教师:在听了刚才几位同学“五四好少年”的评选介绍后,你们觉得作为一名青少年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呢?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
1.努力学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心理素质; 3.多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劳动技能素质。4.主动关心帮助别人,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多媒体展示】4.青少年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板书)
教师:我们青少年尤其要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在我们的民族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提高民族素质,最重要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作为一名临近初三毕业的中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总结】今年是奥运年,2010年上海又将举办世博会,正如刚才同学们所言,提高中华民族的民族素质,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对青少年来说,就是要按照“四有”社会主义新人的要求,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四、学习训练与评价提示
1.对于课堂表现积极的小组和个人,老师予以及时的表扬并以小组评语或等第的形式加以记录,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在学生成长手册内。
2.教师做好课后的行为跟进,帮助学生整理资料参加学校的“好少年”评选,并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评选,提高自身素质。所有同学的活动情况,都要记录在成长手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五、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要建设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需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本课首先对什么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了分析,尤其重点说明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现和作用。
在材料的运用上,本课从老师、学生参加的各种文化教育活动引出现代社会精神文明生活的多姿多彩,鼓励学生更多地投入到社会精神生活中来。接着用时政热点“嫦娥一号”科研人员的故事以及“奥运会志愿者”的材料来提高学生对个人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视,引导他们向身边的榜样学习。最后动员学生参加本校“五四好少年”的评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提高民族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的道理。
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各种教学资料的运用,使学生达到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并能转化为实践活动的效果。
教学设计:上海市五四中学 王丽娜
指导教师:静安区教育学院 杨超琴
第三篇:浅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
《浅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资源1004班 文子桃 10131221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主导。先进的物质文明未必就导致先进的精神文明,但从长期看,先进的精神文明必然导致先进的物质文明。所以,若从国家发展的角度看,精神文明应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长期决定因素,而物质文明应是影响国家发展的短期因素。从而在社会、国家发展的长期因素中,精神文明是更为重要的决定因素。
在国家与国家的对抗中,在短期内,物质文明有一定的威慑作用;但在国家与国家的长期对抗中,精神文明却具有高度的震撼力。文明之间的对抗,在局部或在短期内,可能物质文明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在长期内,文明之间的对抗,最终是精神文明的对抗。从一些国家长期发展的历史看,有些国家之所以能建设强大的物质文明,背后总是有一个强大的精神文明做支撑。而没有强大的精神文明做支撑,物质文明建设就是短命的。
物质决定精神,有一定的正确性;但精神决定物质,也有一定的正确性。因为,有了好的精神,就能制造出好的物质;反之,有了好的物质,未必就能造就好的精神。
如家庭教育与家庭物质条件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问题可以很好地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家庭条件好的人如富二代,他们父母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物质环境,让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但这种顺境中的成长,未必能成就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即未必能造就好的精神)。而当你拥有好的精神(即良好的家庭教育),即便你的物质条件不及人意,你也会学会正确的有关处理问题,从而制造出好的物质。所以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不只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一个使孩子赖以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
说精神决定物质,这与唯心主义是两回事。因为任何话语都有其成立的前提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就是物质的决定因素。若将文明比喻为一个人,那么物质文明就是肉体,精神文明就是灵魂,而灵魂比肉体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本质。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体现在精神文明方面,而不是体现在物质文明方面。同样,人与人之间的主要区别,也是主要体现在精神文明方面,而不是体现在物质文明方面。若一个人在物质方面是文明的,但在精神方面却是不文明的,这种人在人的本质方面的体现就是不健全的。
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人类的物质文明是不断进步的,但人类的精神文明未必就是不断进步的。
第四篇:正确认识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正确认识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党的十六大报告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道,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明确提了出来。这是十六大报告的一个重要思想,不仅丰富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内涵,也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正确认识和把握“三个文明”的本质关系,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类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形态的有机统一体,人类文明也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构成的统一体。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伟大成果。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主观世界也得到了改造;不但创造出日益增多的物质财富,也不断提高认识世界的能力,推动政治生活的进步,促进科学、艺术和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推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即物质文明;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政治生活的进步即政治文明;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中形成的有益成果,表现为精神生活的进步即精神文明。一方面,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三个文明”从来是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促进的,这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另一方面,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历史继承性,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看作是物质文明的派生物或附属品,而应探求和遵循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自身的发展规律,自觉推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归根到底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伟大实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在政治方面,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实现这一目标,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项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我们必须坚持全面的发展观,“三个文明”一起抓。物质文明处于基础和中心的地位。“三个文明”一起抓,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归根到底要受到物质文明发展水平的制约。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物质文明上不去,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就有失去基础的危险。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包括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政治思想文化等内容。政治文明的发展受一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和影响,同时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不仅是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有力杠杆,而且决定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仅是满足和提高小康社会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客观要求,而且构成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经济、政治建设的同时,能否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协调、和谐与稳定,而且关系到能否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关系到经济、政治发展能否获得持续的后劲和扩张力。正如十六大报告指出的,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第五篇:第三条 文明单位称号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
市级文明单位建设的标准
第三条文明单位称号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性的最高的集体荣誉称号。
文明单位建设的标准为:
(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要求,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精神文明建设摆上领导议事日程,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考核。班子成员团结协作,开拓进取,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以身作则,作风民主,在群众中威信高。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好。
(二)业务工作实绩显著。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进取,科学决策,依法经营,严格管理,工作效率高,服务质量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主要业务工作指标达到本行业、本地同类型单位先进水平。
(三)思想道德风尚良好。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各种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扎实有效,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行业风气和干部群众精神状态良好,形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重视科学文化学习,群众性文体活动活跃。计划生育工作好。
(四)环境优美环保达标。环境清洁,绿化美化,卫生管理和环保制度健全、措施落实,环境污染控制等指标达本地先进水平。工作条件逐步改善,服务设施逐步配套,工作环境优美,秩序井然。
(五)治安安全状况良好。治安、安全措施落实,无重大刑事案件,一般刑事案发率和安全事故发生率低于规定指标;无转化为刑事案件的民事纠纷,无赌博、封建迷信活动等问题发生。
(六)创建工作扎实有效。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计划周全,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落实。广泛开展创建文明车间(科室)、文明班组和争当文明员工等活动,创建工作基础扎实。积极参加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等属地共建活动。
第四条市级文明单位的评选范围为:具有法人资格、建有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包括中央和国家部门直属、省属驻我市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