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幼儿在经验中更好的画线描画
让幼儿在经验中更好的画线描画
线描画是指用线条勾画形象轮廓和细节的绘画作品,有时也指这一类的创作活动,幼儿线描画是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感受和理解,用线条来描绘内心世界的作品。幼儿线描画除了充分运用线条外,在实际创作之中,还会附加一些其他元素。
线描是幼儿绘画的起步,也是绘画的基础。从描绘地球椭圆形的轨迹,到圆圆的小苹果;从描绘挺拔高耸的现代化建筑,到蠕蠕爬行的小蚂蚁,线条都能表现出无限的能力。现将幼儿期学画线描画对幼儿的重要意义、如何更好的开展幼儿线描画的学习、幼儿线描画技法技巧指导策略,结合我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积累作简单分析。
一、为什么要学线描画?
幼儿的美术教育是用来满足对幼儿的兴趣、发展其智力、培养其情感、完善幼儿人格的手段。而幼儿美术教育的活动中,线描画作为众多幼儿绘画方式的其中之一,也较能使幼儿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和情感。幼儿的美术活动是跟智慧和创造在一起的,幼儿学画线描画能使他们聪明能干、心灵手巧、品德优良。幼儿学习语言、文字、数学以及其它知识都要利用实物,比如我们告诉幼儿一个物体的形状,颜色及用途,我们要利用这样的使用方法使幼儿认识了事物,学会了说,认识了字,也学会了写和算,叫做形象教育。幼儿时期语言比较简单,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所以形象教育是对幼儿的主要教育。
线描恰恰始终要通过视觉形象来进行。要画线描画,首先要对绘画的对象做细致认真的观察分析,如它的形状、结构等,而且要进行一步了解事物之间内在的、外部的关系,了解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幼儿虽然是每天耳濡目染,要接触很多事物,但是他们并不事事关心。因为幼儿的视野比较小,注意力不集中,什么事物吸引了他他就看什么,就没有目的性,观察也不细致,所以对许多事物往往是视而不见的。
二、如何更好的开展幼儿线描画的学习
(一)给孩子选适当的绘画工具
处于涂鸦期、象征期的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都有所不同,在绘画活动中如果工具使用不当,将会影响幼儿绘画的兴趣和能力的发展,而适宜的工具会促使幼儿绘画能力提高,从而建立起信心,对绘画活动也会更加有兴趣。所以要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为他们提供适当的绘画工具。
(二)让幼儿简单的了解线条的性质
线条是绘画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丰富的表现力,由于线条运动的方向,使用的材料,排列的方式,描绘的速度以及用力的轻重不同,使线产生许多的变化,如曲直、长短、粗细、软硬、锐钝、强弱、缓急、疏密等,作者根据个人的感受、风格、爱好,采用不同的线去表现。
让幼儿区分出线的种类大体可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类。直线包括有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折线和交叉线等,曲线有弧线、波浪线、螺旋线等。线描的造型特点,具有游戏性、随意性、象征性和装饰性。
(三)掌握线条画的技巧
在幼儿线描画的辅导前,也要让孩子先要接受一些幼儿线描的基础的技法知识,使孩子能在今后的创作中得到更好的效果。
1、线的练习。线的练习主要有:直线、弧线、曲线。在指导过程中,我引导孩子在画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练习画线的平行,用笔均匀,用力要稳,线与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只有基础打好了,挺拔的高楼才能站起来。
2、黑白色块的练习。线描画有时候会因为线条太多使得物体之间混淆,层次不清,拥挤不堪,这时可进行适当的黑白处理。黑白处理可增添物体之间的层次感,使画面疏密有致。如:黑是黑色块;白是白色块;灰是密集的线条。黑白处理是从素描的角度对画面进行黑白灰的效果处理,在画黑色块要注意把黑色画均匀。黑:黑色块。白:画面的空白。灰:密集的线条形成灰色。黑白的处理可以增添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层次感,画面疏密有致。
3、花草植物练习。花草是幼儿线描画的基本的构成元素,常用于幼儿线描画的背景。而幼儿线描画以常见的花草线描为主,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观察,把自己喜欢的花草描绘下来。在进行花草线描练习的时候,应进行小画面的组合练习,不要单一地只画一朵小花。
进行树木线描练习时应该先画出树的外轮廓,再画进行线的装饰和黑白处理。大班孩子用钢笔画树木线描时,应先画出树干的轮廓,要注意各种树干形状的变化,这就要求孩子们在生活当中多观察、多积累感性的认识。在画好树干的大轮廓后,就可以用各种基本线条或各种图案进行填充,也可以进行黑白处理、涂色。
叶子,一般可分为树叶和花草叶子。画叶子线描时应先画出叶子的外轮廓,然后以各种基本线条填充,也可根据需要进行黑白处理、涂色。
三、幼儿线描画技法技巧指导策略
幼儿线描画创作需要技法的支持,同时技法的合理巧妙的运用也将赋予幼儿线描画以新的灵感和生命。所谓技法,实际上是“输入”经过“转换”后再“输出”的知识,是可操作的知识和能力。幼儿线描画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关键应该遵循:既不“放任自流”也不“拔苗助长”的原则。避免没有提高的重复、无目的的摸索和不按年龄特点施教。当然,幼儿线描美术表现过程本身也是想象性和创造性表现的过程。“术”的过程应该完成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这也是“美”的递进、演变过程。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从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到理性认识,他们已不满足于依靠几何线或几何形描绘对象,能够在同一画里对不同的几个事进行有组织的集合,他们的思维能力处于活跃时期,加强对他们记忆力、默画能力的训练;引导他们拓展自己的形象性思维、发挥自己的创作性潜能,这就是在经验中画线描画的目的所在。
在形式的处理上,我要求他们用装饰性、随意性的风格去刻画每一细节,就是让他们设计自己喜欢的图形或图案,去填画满每一处的空白,使构图尽量“满”。技巧方面,宁“拙勿巧”、宁“稚勿熟”、宁“怪勿板”。让他们尽情展现幼儿线描画的特点和美感,使幼儿在画线描画的过程中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展。
对于大班的幼儿可以考虑到他们已经对线条、色彩等元素的运用已有一定的经验,“如何让幼儿在经验中学习”应成为教师的关注点。通过“绘制花仙子”活动,设置“交流讨论、提升经验”的环节,不必像往常那样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欣赏,可以组织幼儿讨论,在倾听中引导。“怎样才能是我的花仙子的更像呢?”“在白色的陶罐上用什么颜色画眼睛?”“可以用什么线条画花仙子的头发呢?”“在这条裙子上用什么颜色最合适?可以画什么?”通过这一系列层层递进的问题,逐步引导幼儿主动调动已有的知识结构,激活以往的经验,养成主动思维的习惯,同时,在幼儿讲述的过程中,可以更清楚地了解到幼儿的“实然状态”而非“应然状态”,这就是关注幼儿的经验。在这一环节的示范不是将主观的想法与意愿强加给幼儿,而是根据幼儿的想法与回答,通过局部示范物化幼儿的讨论,将幼儿零碎的关于点、线、面等装饰经验与技能进行有机融合并呈现在“绘制花仙子”上,从而帮助幼儿有效地归纳经验、提升经验。
1、充分让幼儿自由表现。
在幼儿已有的经验上给幼儿绘画的自由,才能发展幼儿线描画的独特性、个性、表现力和创造力。由此,孩子会毫无顾忌的大胆的表现他的认识和想象,他们会把物象简化、分解,或把空间、时间、幻想和现实混淆起来,可以自由的摆布线条和形状等,可以画出躺着的汽车、有花园的太阳,可以表现出对各种事物的态度和愿望,总之,可以爱怎么样画就怎么样画,没有成人绘画的那么多的束缚,从而在这种好玩的活动中自由表现并获得乐趣。引导孩子们由任意性的自由表现转向随意性地自由表现,注重培养幼儿大胆地说、大胆地画。让孩子们用天真、活泼的幼儿线描画的形式语言互相交流,有互相启发的教育作用,再引导幼儿有目的有要求地积极探索表现形式,进行形象符号语言的创造性表现。
2、感觉的强调和夸张的运用
强调和夸张是幼儿线描画艺术的一种方法。在幼儿的线描画里,强调和夸张表现某种事物或某种事物的某些部分也是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幼儿在表现自己对生活种事物的感知,因此,那些使他们印象深刻、视觉刺激强烈、活动性大的事物,往往被他们用夸张和强调的方法表现出来。孩子们画的兴奋的时候,甚至一边画,一边发出“嘟嘟”、“塔塔”的声音,他们喜欢画有关战争的情景,会有力的把子弹和炮弹的发射路线画出来,以达到动的要求。幼儿的这种把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事物进行强调和夸张的表现方法使幼儿绘画的一大特色,在教育中没有必要进行不恰当的干预和指责,也没有必要过早地教给幼儿按物象比例画。
3、画其所知,而不是画其所见。
“一只大鞋子的想象”活动中,我充分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与水平、分析大班幼儿的年龄,引导幼儿在小组讨论与商量中,对于色彩的选择、图案的设计等方面激起认知冲突,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合作搭建鞋子的结构、合作彩绘装饰。活动中有分工有合作、有争议有共识,孩子获得的不仅仅是装饰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与同伴在合作中相互商量、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还有完成作品后的那种兴奋与成就感不言而喻。真正体现了幼儿集体智慧与个性创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获得真正的发展与提升。
生活是艺术表现的对象,引导幼儿在观察生活中有所感受、有所触动、有所领悟,是我们培养幼儿关注生活、关注他人、关注自己的一个理想境界。引导幼儿用流畅的线条去描绘所见、所想、所思,是培养幼儿关注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是观察的过程,也是表现的过程。培养孩子们养成画日记画的习惯,也是一个培养孩子们勤观察、勤记录、勤想象的很好的途径。孩子们通过绘画的表现形式,记录下一天的所见、所感,培养孩子们时时观察、时时思考的良好习惯,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有人说,幼儿所画的是知道的,而不是看见的,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幼儿的线描画是他们依据生活中观察事物后留在心中的印象去作画的,孩子们在画画的时候,不是画眼睛所看见的物体原样,而是以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去画的。我们看到孩子们所画的东西是以他们的生活为基础进行表现的,绝对不会超出他们“见过”的物象范围之外,他可以任意地把这些物象进行“变形”、“加工”,甚至达到不合情理地地步,但这一切又都是从观察中得到地结果。从这种意义上说,幼儿还是画其所见的,只不过这种所见不是依样画葫芦,也不同于成人地写实性绘画一样。在儿童线描画指导中,让孩子们画出地情景是想象的,他们绝不会去“模仿”眼前看到的物象,而是让自然为他自己服务,如果硬要幼儿如实地去描绘物体原样,那就好像让一个手无缚鸡之力地人去举几百斤重地哑铃一样,是不符合实际地,因此,不要以“像”为标准,而要以“好”标准。
4、扩展丰富的想象。
大班幼儿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提高很块,他们的生活经验日益丰富,视觉表象日益增多,他们通过故事、电视节目、画册、乐曲、游戏获得了大量的形象素材,他们的大脑已经能够把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按照他们地意愿能进行有意的想象了,我们可以从孩子们地线描画中看到大量富于想象地图画。他们可以把有生命地和无生命地事物,把过去地和现在的事情,把事物地发展过程和梦幻联系起来,在一幅画里表现出天真、浪漫的艺术气息。
幼儿线描画便于个人在经验中独立完成和集体合作,有利于幼儿协作、交往、能力的提高,画线描画不仅自由、随意,还可把幼小孩子的那种“心”像绘画毫无约束地表现出来,充分的体现出线描画夸张、奔放之特点。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孩子与自身的生命和谐,使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蹲下身子去欣赏孩子们地线描画,用赏识的眼光去感受,你肯定会被其的真实、自然、可爱所感动,从而给自己的心灵投去一片惊喜与惬意。总之教师让幼儿在经验中充分地去发现、去尝试、去表现、去碰撞、去交流是提高幼儿绘画能力的关键,教师独具慧眼的引导也是提高幼儿作品成功的关键。参考文献:
1、胡立涛、胡行娜:《线描画起步》,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
2、刘亚明:《儿童绘画成功施教方法》,农村读物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3、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第二篇:让幼儿在阅读中成长
让幼儿在阅读中成长
【摘 要】随着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加重,更加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在早期教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最主要的阶段,在此阶段能快速提升孩子的综合语言能力,有利于孩子以后掌握熟练的交流沟通能力以及阅读能力。随着专家对早期教育研究,认识到早期教育的积极作用,不断的对幼儿教育进行改革,并制定了《幼儿园教育纲要》来引导幼儿教育发展方向。本文从幼儿的绘本教学入手,谈谈绘本教学的价值,以及如何在幼儿的教育中实行绘本教学,改变当前幼儿教育的环境,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为孩子日后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幼儿教育;绘本教学;重要性
根据对幼儿园教学的调查来分析,有很多幼儿教师并不了解绘本教学的本质,只知其名而不知其意,所谓的绘本教学,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图书、绘画等其它的一些教学方式,以此来激发幼儿对图书以及绘画的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以及掌握最基本的书写能力。大家都知道在幼儿时期孩子的意志力是最薄弱的,认识的字是少之又少,根本不可能说专心致志的坐下来阅读,而绘本最大的特点在于,它将图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是一种最适合早期幼儿学习的教材,下面我们一起对幼儿的绘本教学法进行研究,谈谈绘本教学法对幼儿教学的积极意义,以及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何影响。
一、教师要加深对幼儿绘本教学的认识
幼儿绘本教学是新时期幼儿教学所推行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要想将其真正的落实在教学中,首先就必要对绘本教学有深刻的认识,不能只知其表而不知其意,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对绘本教学中所采用的图书与以前的图书进行对比,不管是从封面上的设计还是从其内容上设计来看,都远远要高于我们以前所采用的图书,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孩子,让孩子享受阅读之乐。
换句话来说绘本教学其实就是一门艺术,它的设计非常有特点,正文的设计以图画为主,再加以文字辅助,字数不多却简洁明了,让孩子一看就会明白,这也给孩子留了足够的想象空间,正符合这个时期孩子的特点,更适合孩子的阅读。幼儿时期孩子的阅读主要是以图画为主,可以将书中的图画与现实中的图画进行比较,来产生思想的共鸣,所以我们就会常常看到幼儿在看一本图画书时往往就会在书上指指点点,这就是孩子的发展、孩子的进步。
二、绘本教学对孩子发展的积极影响
1.绘本教学让孩子体验阅读之美
据教育专家所说,孩子在2―7岁之间是孩子语言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个阶段,图画阅读不仅仅是孩子思想发展的基础更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在此过程中孩子能理解图画,通过图画来体验语言的魅力,享受语言之美,促进孩子思想的发展。一旦孩子被绘本的图画所吸引,就会有产生一系列的问题,进而会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久而久之无形之中孩子的语言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2.绘本教学可以让学生发现阅读之美
传统阅读的特点是以文字为主以图画教学为辅,这不适合幼儿时期孩子的发展,从何而谈让孩子发现阅读之美呢?新时期绘本阅读教学恰恰与传统的阅读模式相反,以图画教学为主,以文字为辅,绘本正是将图画与文字的完美结合,并通过图画和文字将孩子带入一个新的空间,让孩子不断的探索阅读之美,更有利于孩子创造能力的发展。
3.利用绘本教学让孩子感受阅读之美
绘本教学是新时期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不仅是简简单单的是通过图画和文字来激发孩子的兴趣,而且还能从色彩上来激发孩子的兴趣。好的绘本设计是文字、图画、色彩的有效结合,更容易使孩子在视觉上产生愉悦,而且每张图画也有丰富的内涵,图画之间的联系性比较强,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故事的情景,在故事情景中孩子的情感得到了丰富,艺术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更是让孩子感受到了阅读之美,孩子同时也被阅读的魅力所吸引。
三、绘本教学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要想在幼儿教学中发挥绘本教学的优势,首先就必须要做好绘本教材的选取,选取的教材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要以这个阶段孩子的特征为依据,将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可以从图画入手,以文字为辅,在教学中以口述的表达方为主,主张孩子自己去阅读,同时教师对孩子在阅读中的一些行为不能进行限制,给孩子留足够的发挥的空间,同时幼儿教师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应多开设一些课堂活动,如:开一些绘画展览、绘画比赛、绘画模仿等活动,让孩子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在活动中让学生去发现绘画之美、感受绘画之美、体验绘画之美,对幼儿时期孩子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为了改善当前幼儿教学的现状,幼儿教师就必须要认识绘本阅读教学的作用以及发展的前景、教育的价值,理解幼儿绘本教学的内涵,要知其表、深其意,并采取有效的方式,发挥绘本教学的优势,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彭懿.小蓝和小黄,一个关于爱与融合的故事[J].幼儿教育,2007(22)
[2]黄小玲.绘本阅读的理念与实践――以深圳南山后海小学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3]窦桂梅.走走停停的艺术――我怎样教图画书《我爸爸》[J].人民教育,2007(Z2)
[4]王林.图画书教学的行走之道[J].人民教育,2007(Z2)
第三篇:让幼儿在感恩中成长
让幼儿在感恩中成长
摘 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然而,我们发现由于感恩教育的缺失,现在的孩子普遍没有感恩的心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成人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尊重他人劳动及成果”。本文旨在探讨幼儿园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感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幼儿 感恩教育 成长 途径
某市教育局曾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数据显示:40%的孩子景仰科学家,35%的孩子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1.5%的孩子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而景仰黑势力老大的孩子竟然达到2.9%,几乎是崇拜父母人数的两倍。“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按理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给予的爱最多。但是,与人们的愿望相反,现实生活中,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
更令人担忧的是,拒绝感恩已成为一种道德癌症,让人们对善良变得麻木。重庆开县的金有树救了19人的生命,2006年3月他因救人身染重疾,却无一人过问,最后他在绝望中病故,下葬时,19名被救者无一人到场。今年2月,河南濮阳大学生孟瑞鹏一连救起两名落水小姐妹,自己不幸溺水身亡,然而孩子家长怕担责拒不承认被救事实。经调查取证,警方才还原了孟瑞鹏见义勇为的真相。这一件件让人唏嘘不已的事实,无不显示出感恩教育的缺失。
上面的数据和事例虽不全是幼儿,但更凸显出在幼儿园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幼儿时期是人生的重要奠基时期,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性格养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幼儿的感恩教育。
一、幼儿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父母、祖辈往往过于宠爱孩子,形成溺爱环境,凡事替孩子包办,家务不让孩子碰。家长给孩子的一切都是无条件给予,从来没有注意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而这恰恰养成了孩子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只顾一味索取。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把家长和社会所做的一切都看作是理所当然,怎能学会感恩?
教育思想的引导也存在问题。现在的媒体对父母的爱大都持一种讴歌的态度,认为是无私的,是不图回报的。有些家长甚至说,我们都有劳保,将来不要小孩负担,虽然说的可能是事实,但却淡化了子女的回报意识。致使许多孩子对家长的辛劳没有感受,对老师的苦口婆心置若罔闻,没有感恩之心。
二、对感恩教育本质的思考
所谓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内心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感恩”一词出自晋代潘岳的《关中》:“观遂虎奋,感恩输力”,有“感恩戴德”之意。古代幼童启蒙教材《三字经》有这样的句子:“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义深长。”这个“黄香扇枕温席”的故事,世代相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感恩情结。“投桃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些优良的道德文化世代传承,滋润和熏陶着我们的民族。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感恩教育并非当今中国的独创,而是古今中外教育史上一个成功的经验。比如,每年11月份的第四个星期四是美国的感恩节。感恩教育就是为了让幼儿学会感恩,对他人的帮助怀有感激之心,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并能从身边的亲人做起,通过爱父母、爱家庭,进而推己及人。
三、感恩教育的实施途径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应该铺满着感恩教育,我们要用孩子接受的方式使其耳濡目染。家庭每个成员、幼儿园每位老师对孩子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要一致。
(一)感恩教育贵在用心
在孩子一日生活中,蕴含着很多感恩教育素材和感恩教育契机,教师、家长要善于发现,要做孩子生活中的有心人。
1.教学活动中的感恩素材。中国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如“亲尝汤药”、“卧冰求鲤”等。社会活动《夸妈妈》,活动中让孩子讨论用什么方法为妈妈庆祝节日,用怎样的动作和语言使妈妈感到快乐。《春天的电话》让孩子在故事表演中,体验伙伴间相互关心的真实情感。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中的“妈妈,妈妈你歇会儿吧”,唱出了孩子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幼儿角色游戏中的友好交流,都是以感恩情感在感染着孩子。
2.节日活动中的感恩教育。感恩节,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孩子感谢身边帮助、照顾他们的人;母亲节、父亲节,让孩子向爸爸妈妈说一声“谢谢”、“辛苦”,如果爸爸妈妈在外地,就打个电话问候,让爸爸妈妈感受一份感动;教师节时,组织开展“感谢师恩”感恩贺卡制作比赛活动;清明节之际,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扫墓活动;国庆节,开展爱祖国主题活动等等。
一年中的节日很多,教师、家长要学会利用各种节日活动丰富孩子感恩教育的内容。
(二)感恩教育重在体验
“感恩”是我们生活中永恒的话题,多年来,我们不断地对孩子进行着各种感恩意识的培养,可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我们的感恩教育远离了孩子们的生活,忽略了生活中的教育契机。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可见,对孩子进行感恩意识培养,必须以生活造词为中心。把感恩教育通俗化、形象化、具体化,那便是爱的教育。当孩子伸手接受别人给予种种帮助时,要真诚说声“谢谢”;父母经常带孩子看望爷爷奶奶,老人生病,爸爸妈妈要悉心照料;当孩子的同伴、亲人或曾经给他帮助过的人遇到困难时,教师、家长要引导孩子想办法去帮助他们,这便是孩子报恩的情感表达;教师对孩子的爱,不仅停留在“我好喜欢你”这些赤裸裸的语言上,而要用孩子更喜欢的方式常给孩子爱的拥抱、爱的眼神,让他们感受到爱的真实。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我们引导孩子用儿歌为妈妈送上节日的问候,亲一下妈妈。孩子们用最真诚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妈妈的一份感谢,一份爱!
总之,幼儿园、家庭、社会都应重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并对其用心实施感恩教育,让爱融入感恩教育中。我们坚信:孩子们定会在感恩中健康成长!
(江苏省丰县大沙河镇中心幼儿园)
第四篇: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幼儿更好地合作?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幼儿更好地合作? 监利县黄歇口镇中心幼儿园 陈 敏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贯彻“关注生活、敬重文化、倡导行动、鼓励表现、力求整合”新课程理念,统筹处理好相关方面的关系。
一是预设和生成关系。教师要在预设教学的基础上,关注幼儿学习情况,适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不拘泥于活动的预设,艺术地捕捉各种偶然、突发的学习动机,使教学活动产生超出预设的效应,推动教学活动的动态开展。另外,预设和生成是交错进行、不可分割的,它们可以相互转化。生成的课题可以安排成预设活动,预设的活动也可以留有生成的空间。
二是五大领域教学活动整合的关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而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既要充分体现五大领域中各自的目标,又要将其进行有效整合,共同完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目标。
三是自主性和规则性有效结合的关系。每个幼儿都是探究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创设活动氛围,支持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去体验、感悟,使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重建认知结构。但在教学活动中主张幼儿的自主探索和体验,并不意味着活动的随意性。在教学活动中也要注重培养和形成幼儿的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讲,自主性和规则性不是矛盾的,而是存在统一性。
四是过程和结果的关系。教学活动过程重在体验、发现、探索和分享,教师要正确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使每个孩子都有展现、分享的机会。以艺术领域的教学活动为例。艺术领域的教学活动目标是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相比来讲,幼儿做得怎么样,学到什么,画得怎样,唱得怎样并不是最重要的,快乐的感觉最重要。有位老师执教美术手工《花门帘》教学活动,让孩子们把自制的小花粘到小绳子上,做成门帘花串。老师在最后的分享环节并没有只安排完成作品的幼儿进行展示,而是让全体同学展示所有的作品。当大家看到齐心协力制作的漂亮花门帘而欢呼雀跃时,有谁还去指责哪一个幼儿的门帘花串达不到标准呢?
让幼儿享受教育的幸福、在快乐中成长,积极实施快乐的启蒙教育,是当前学前教育最重要的价值导向和现实目标追求。站在幸福伦理的视角,作为教育活动组成部分的集体教学活动,更应该落实和渗透学前教育的整体目标,使教学活动既能给予幼儿现实快乐,又能为幼儿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奠基。
第五篇:在幼儿教学中如何更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幼儿教学中如何更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幼儿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当始终主导着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所谓主导教学过程表现在,无论是采用直接教学还是间接教学的方式,教育过程的方向都应该始终由教师来掌控,遵循着事先预订好的教育目标引导幼儿发展。幼儿是学习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矛盾,在学习中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在活动中促进幼儿和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这才能体现出来的教师的主导作用。
例如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就应该称为观察者、引导者,主动支持、鼓励幼儿探索和操作材料的自觉性,教师在积极投入活动中的同时要细心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根据事实情况及时进行提醒和指导,及时表扬表现较好的幼儿,潜移默化的幼儿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增强幼儿愉快主动的活动的能力。为了让幼儿适应区域活动能独立地参与,我班两位老师在区域开放时间分散到各个区域进行有目的的指导,教师对幼儿每一点创造都表示欣喜,给予鼓励,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另外,在区域指导中,我们加强区域间的配合,渗透,相互促进。不同区域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联系起来,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保持活动的兴趣。如我们引导幼儿在美工角印小鱼等送到娃娃家,制作花环送到表演角;数学角引导幼儿学习有规律地排序,将有规律装饰的项链送给娃娃家的娃娃等。当孩子们真正进入了角色后,教师也要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与孩子们无拘无束地同玩、同乐。在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使孩子们认识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体验到区域活动的真正乐趣,这样才能使区域活动中的游戏和学习相结合,寓教于乐,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