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提出问题

时间:2019-05-15 14:4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提出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提出问题》。

第一篇: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提出问题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提出问题

武夷山市兴田中学原晓锋

关键词: 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探究式教学提问式学习法

内容摘要: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进行了探讨,主要阐述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基础教育要“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是课程改革的一大方向。本文就初中历史探究式教学实践提一些肤浅的认识。

探究式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亚里斯多德说:“思维从问题和惊讶开始。”在以往的历史探究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于把学习内容巧秒地转化为问题情景。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角度新颖,设计巧妙,切中要害,要趣味性、启发性,但这时却忽略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在这几年的历史教学中,我一直在尝试进行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提问式学习法”,是在课堂教学中由学生向老师提问的一种教学方法。即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些时间由学生向老师提出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或无法解决的难题,由老师当堂回答;如果是比较容易回答或者是可以展开的问题,就启发学生来回答或进行讨论,最后再由老师总结。

一、营造探究氛围,启发学生提问

学生是好奇心最强的人,弗洛伊德认为:“小孩子的好奇心在不知疲倦地提问题中显示出来。”学生在发新书时,一本本地翻着看,兴趣盎然,喜新和好奇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好奇时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记忆能力是最强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是最活跃的,就连后进生也不例外。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否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对教学质量和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学生能否有探究欲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因此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营造探究氛围的前题。

首先我们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任何压制、抑制、独断都会窒息学生的探究意识的萌芽。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放下架子虚心听取学生意见、倾听学生心声,甚至向学生学习。只有尊重和信任学生,给学生自尊自信,使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活跃状态,学生才能心情舒畅地投入课堂,勇于探究,勇于思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

其次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还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观察、记忆、想象、诸种能力迅速发展,能超出直接感知的事物提出假设和进行推理论证,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不满足于简单的说教和现成的结论。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只有教师向学生提问的方法,要安排一定的课堂时间、采用多种启发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提问题。如:在《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和闭关政策》课文中讲到“清政府只留广州一处通商,关闭了其它海港„„”时,启发全班同学思考这里有什么疑问,比如说“为什么在采取了闭关政策后还留了一处通商”。由于是由浅入深的启发,1

学生初步懂得了应该提问什么。因此在《鸦片输入和禁烟运动》教学时,学生提问:为什么林则徐在广东禁烟,而不在其它地方禁烟呢?由此可见,教师的启发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二、建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提问

初中学生不仅有好学、好问、好胜、好表现自我的心理特征,他们还常以成人自居,要求对各种事物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还有喜欢被别人肯定、表扬的特点。斯金纳在“强化原则”中指出:“如果努力会获得成功并获得奖赏,将会继续努力。”因此在学生提问后要及时给予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在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时,我常会给学生表扬和鼓励。当学生提出符合课文内容的问题时,我会说“你的问题很棒!”、“谢谢你这么精彩的问题!”、“这也正是老师想问的”等。对一些提出不合理问题的同学,我会说“你已经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再想想看。”或“你的问题虽然不是很全面,但你已经学会分析问题、提出问题了。”对少数提出错误问题的同学,我也不会去挖苦讽刺,一句“谢谢你,说出了大多数同学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给了他一个很好的保护自尊的理由。这些亲切的语言慢慢消除了学生羞于表白自已观点、害怕失败的心理障碍,克服了胆怯心理,敢于大胆探究。

同时在课堂上由科代表负责登记每个学生的姓名和所提的问题,凡被登记次数五次的学生于期末考试的成绩中加上三分,五次以上的每次可再增加一分。学生们看到自己的姓名被登记,所提的问题被认可,而且还有分数奖励,感到的是一种自豪和荣誉。因此课堂上学生都非常积极地提问,还担心没被老师叫到;课后还要到科代表那里看看自己有否被登记,次数对否,努力学习的风气慢慢形成了。

许多爱提问题的学生同时也是爱回答问题的学生,连一些不擅长提问题的学生也乐于回答问题,使学生们有一个各尽所能和获得荣誉的公平竞争机会。

三、点燃求知“火苗”,寻找学习乐趣

课堂的学习很活泼,课外的阅读也应该很活跃。只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才能活跃学生的思路,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教师要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欲望,指导学生学习的道路和方法,学生才会明确学习目标和掌握学习方法,才能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我在教学中经常介绍一些相关的历史知识丛书让学生阅读,一些与历史相关的电影让学生观看,并对自学的方法加以指导。同时还要求学生在自学中做好读书笔记,将个人的疑问和思考记录下来,先在同学中展开讨论,实在难以理解和难以统一意见的再向教师提问。学生兴趣被激发后不仅在课堂上踊跃提问,争先回答,而且在课余时间里经常讨论得热闹非常,甚至“面红耳赤”;不少学生还对某个专题展开了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写成文章贴在班级的学习专栏中;学生还自发组织了学习小组,负责开展课外活动和记录。学生们不仅在热烈而轻松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和学习方法,而且还在学习中找到了乐趣,获得了成就感。一种富有成效的、积极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形成了。

四、结合学生实际,培养探究方法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学生的探究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方法指导。学生在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的同时,如能依靠教师的正确指导,探究活动就会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实效性,避免了盲目性、随意性,从而大大减少了无效劳动,少走弯路,提高了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的方法。如:

1、比较探究。运用比较法进行探究活动对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多角度认识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中外历史进行比较性研究可以深化、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体味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如在讲述欧洲封建国家时,可以让学生对比欧洲与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在讲述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时可以对比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异同。讲述新航路开辟时,可以对比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异同。讲述明

治维新时,可以对比日本和中国两次近代化运动的不同结果及原因。同类型的历史事件通过比较研究,更能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如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的比较,彼得一世改革与1861年改革的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等。

2、合作探究。学生在探究历史问题过程中,碰到疑难性问题时可以合作解决。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共同劳动,互相帮助,创造出一种比个人效力总和更大的学习效益。在合作探究中,要尽力营造尊重民主的、有批判性的讨论,让学生倾听别人的见解。在讨论中学生既学会了发表个人见解,又能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反思自己的认识。合作探究方式之一是生生合作。如在探究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问题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两人一组,按朝代顺序,相互启发。合作探究方式之二是小组合作,通过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使探究问题更深入全面

总之,探索意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在历史教学中能重视、保护、诱发、激励学生这种天性,将会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并为学生今后继续独立学习打下基础。事实证明,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明显地进步了。

第二篇:让插图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让插图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孟州市河雍办事处东田丈学校 赵丽珺

我们可以发现,新教材的插图越来越多,越来越新,极富时代特点、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创造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果合理地把教材中的插图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不但能促进课堂教学,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潜能、激活想像力会起到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我试着这样运用插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抓住各类插图的特点,指导学生全面准确地读图,促进课堂教学。

课本上的插图,大致可分为单图和连环图等。

1、单图:是画面相对完整的单幅图,它能独立地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对于单图,在教学中我主要做好以下两点:一是教学生读图。二是活化画面。

所谓读图,就是在仔细观察插图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图上所画的内容。首先指导学生观察,为了提高观察效果,教师可以给出一些提示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依图试读。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学弈》时我让学生观察图画后问:“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各有什么样的表现?学生能准确地把问题连在一起:两个人学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学,而另一个却三心二意。那么,这样以来,学生对课文就有了整体的认识,以下的教学就轻松多了。

所谓活化画面,就是说插图虽然是静止的,但是它反映的信息往往是一个活动的过程。在指导学生观察读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游子吟》时,我让学生低吟诗句,想像一位慈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子女缝衣的情景,把静的画面拓宽为动的影像,不但体会了诗的意境,而且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2、连环图:是以事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起来的一组单图,每幅单图表现事物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各图连接起来,即为文章内容,表现文章主题。实验教材低年级课文插图中连环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一年级上册《雪孩子》中的1——8图就是连环图。

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读好单图,结合课文弄清单图的内容,并适当让学生口述。然后指导学生理解图与图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连环图。最后达到能看图复述课文,甚至能充分发挥想像添加自己的语言、动作等,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使他们有所观、有所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二、结合课堂教学需要,灵活运用课本插图,提高学习效率。

1、从图导入:有些课文内容学生比较陌生,学起来有一定困难,恰当运用插图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复杂或难度大的内容形象化,使学生易于接受,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如一年级上册《静夜思》插图的运用。

2、以图助文。有些课文配有多幅插图,先看懂,再叙述,对课文理解有帮助。如二年级上册《农业的变化真大》的插图,把大棚模型、彩色棉花、无土栽培等先进的农业技术用多组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读文的过程中,指导学生看图并讲一讲这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到底是怎么回事,加深了对文章的认识。

三、利用插图,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1、培养学生的识字、认知能力。

插图和课文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课文以语言文字为表现手段,所表现的事物是抽象、间接的。插图则是以线条、色彩为表现手段,所表现的事物是形象直接的。如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识字少,要想让孩子们通过抽象的语言表述识字,会有一定的难度,有时借助形象直观的插图来识字,认知会更快要更准。新教材根据小学生的性格、年龄特点,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表述转变为流畅的线条色彩,用精美的插图激发学生学习的识字的积极性。如一年级上册识字

(一)中,日、月、火、羊等看似简单的字,对学生来说并不太容易。教学时,我注重把图画与识字相结合,从实际图演示到日、月、火、羊这些象形字,让学生像画简笔画一样先画一画,然后又自然地过渡到汉字,学生学习兴趣十足,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生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要抓住契机,得法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一年级上册读读背背中的《咏鹅》,我就提示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上鹅的项颈、羽毛的颜色、湖水的颜色等,使他们学会观察。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模仿书上的插图,动手画一画其他一些动物在雪地里出现的样子,并把他们的脚印画出来。不仅丰富了原有的图画内容,也锻炼了自己的想像力的创造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材中插图的内容广泛,涉及到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林海雪原、古今建筑、童话寓言等多方面。如六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课,我结合插图简介了这一处旅游胜地,又从电脑上查找了许多相关图片,使学生们从插图中学到了广泛的知识,受到了美的的教育,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我还适时的引导学生利用节假日拍摄本地历史、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照片或录像,并配以文字说明或感受。这样就为他们提供了多渠道、多层面的学习、实践机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只要我们善于灵活运用、插图充分挖掘插图的意义和作用,每一幅图都会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

第三篇: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的策略论文(范文模版)

优化的教学过程,必然是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学生只有参与了教学活动,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新知识,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并且在智力、能力和身心素质上获得发展与提高。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参与。

教学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相互作用的联系中调节互补的过程。布鲁纳认为:“不经过真正的知识过程而单纯的接受的知识是不能成为生动知识的。”这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内因。教学过程一定要设计成学生主动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得到发挥时,教学过程才能优化,教学效益的提高才能实现。为了保证能认真参与学习,教学过程要设计成让所有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各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的过程。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自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做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能量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教学效益才会达到理想的境界。

2.重视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是一种力求认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

3.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

教学时,教师善于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4.注重指导法,让学生善于参与。

学习方法是学习能力的一个基本要素,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就一定要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参与中由“学会”转变成“会学”。例如,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方法,学法指导应该因年级而异。

一、二年级主要指导学生用“加、减、乘、除和倍”的概念来分析简单的应用题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综合分析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三、四年级主要指导学生用分析法和分析综合法结合的方法分析两步、三步的数量关系,并且理解相遇问题和归一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五、六年级主要指导学生熟练地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分析较复杂的应用题,理解分数、百分数、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学会用转化法、假设法等方法列方程解应用题,理解思路灵活,会选用最佳方法解题。

5.指导思维程序。

让学生循序参与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展开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加强思维程序的思想,帮助学生掌握优化的思维程序,学生才会依序参与,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6.加强教学控制,保证学生有效参与。

教学过程是信息传输与反馈的过程。反馈是教学控制的前提。强化教学过程的反馈并依据反馈信息及时的进行教学调控,可以保证学生有效的参与学习。强化教学过程的反馈与调控,只要抓认知反馈、感知反馈、表象反馈、抽象概括反馈与作业练习反馈等五个环节。教师要掌握这五个方面的反馈信息,据以调控自己的“教”适应学生的“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学生要依据教师输出的评价信息,调控自己的“学”,以求学的对路,学的有效,只有这样,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才能实现最佳组合,并且促进学生在参与中获得发展与提高。

实践表明:只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把“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作为主线进行教学,学生在参与的同时才能逐步学会求知,并获得全面发展。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让学生说课

让学生说课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时,要把学生放到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我首先在复习课上采取了让学生说课的做法。首先推选4名组长,确定课题内容。其他同学参加哪一组,由自己决定。之后,我又做了一次书面的补充说明,强调严肃认真,真抓实干,每组集体给其他组打分,并写出这组的最大特点。

周六上午第四节,我坐在13班教室的后边听学生们讲课。首先是第一组王鑫上场。他点名学生回答问题,学生们配合默契,王鑫也越来越来轻松。接下来他用实物投影的方式讲解了三道选择题,王源又及时做了补充。我认为他们有合作意识,内容由浅入深,时间安排合理。第二组张丽丹自己说了试卷的答案,留下更多时间让同学们去做发散性思维的练习题,她也使用了实物投影的手段。比如:由共产主义小组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你想到了什么?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为何在二大提出?学生们也都积极踊跃地举手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一组的题目有一定深度,真正体现了复习的要求,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在重复中有所提高。其他两组也各有所长。

对于班中其他大部分学生来讲,他们不仅是个听课者,同时又是评课者,问题提出者和参辩者,下一次说课的演讲者。从中他们获得了经验、教训,为自己以后说课提供借鉴。

上述说课法较适合于复习课,尤其对单元复习有显著效果。在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起决定作用的还是教师。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决定着教学的思想方向,而且也决定着教学的进度和质量,教师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去点燃学生积极思维的火花。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五篇:让残障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

让残障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

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关注残障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更应该关注残障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以后的生存状况。最近,时有关于聋哑青少年不法行为和违反治安的报道。从他们的实施违法行为过程和方式方法来看,说明他们基本没有法治观念,无视法律法规。这些现象归根结底是由于他们接受的教育还不到位,或者根本就没有进入学校进行系统的规范的学习,又或者是学校在法律知识教育上没有弓I起足够的重视。因此,作为教育单位,特别是特殊教育学校更应该重视这个社会问题,把学生的德育教育、生存教育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学校制定每年教育教学计划时就要强调法律知识的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知识。教育者要详实、细致地向学生讲解有关的知识内容,强化法制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同时教育学生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保障残障学生受教育的权力,让每个残障学生都接受到正规良好的教育,不仅能有效防止他们对社会的危害,还能引导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更好地为社会献出他们的一份力量。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靠特殊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努力一一让残障学生昂首阔步走向社会。

一、讲入学校

《义务教育法》规定,六岁以上儿童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 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条规定,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所以六岁以上残障儿童同样有权利进入学校学习。事实上,在我国,适龄残障儿童都可以选择在县、市级设立的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或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既然法律规定残障儿童有受教育的权利,政府又为他们创设了就读条件,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一部分的残障儿童不能入学接受正规教育呢?原因之一:家长不送孩子进入学校。有的认为没有必要,对自己的孩子缺乏信心;有的不放心,总认为孩子可怜,不能照顾好自己,只有放在身边才放心;原因之二:社会上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不知道有特殊教育这个事业,教育机构和社会对“特殊教育”事业宣传不够,有些人甚至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特殊教育学校。另外,家长对特殊学校的办学理念理解不够,认为把孩子送到特殊教育学校丢人,孩子会被歧视,只有送到九年业务教育学校才有出息,才能学到知识,而有的学校不愿接受残疾儿童和智障学生。原因之三:经济原因。家长不知道特殊学校里的孩子是基本不收费的。也有的家庭车费和几百元生活费都付不出。

针对这一部分没有进入过学校的残障儿童,就有待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去努力。我们应该积极宣传,大力发动,让广大的家长都来关心、关注特殊教育,让更多的残障孩子进入我们学校学习、生活。办法一:学校与各乡镇政府民政部门取得联系,将所有残疾、智障儿童登记造册,掌握联系方式,采取各种办法联系家长与亲人,然后进行宣传与动员。办法二:请在校学生和家长作宣传动员工作。学校办出了特色,就会吸引特殊儿童来校学习,同时学校领导与老师应主动请在校学生家长进行宣传、发动,以自己孩子为实例,吸引周边的这类孩子来校学习。办法三:教育行政部门进一二步重视特殊教育,将所辖范围内的残智障儿童认真统计与规划,制定相应的政策,让每一个孩子送入学校进行学习。办法四:利用媒体大力宣传,可以通过当地电视台进行专题、新闻报道,在报刊、杂志上宣传。

二、进入课堂

这里我们要重点研究如何让学生在几年或十来年的学习、生活 中,掌握谋生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学会自我保护,增强法律意识,知法懂法,毕业后走入社会能自食其力。这就要求学校和老师架起一座桥,让我们的学生顺利通往社会大门。

(一)德育工作

1、将德育工作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学校要根据学生 不同残疾类别,不同年龄的身体、心理、行为和文化程度等特点,分层次,有重点,狠抓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特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如通过师生周会、升旗仪式、大型集体活动、版报专刊、德育主题班会,师德之星评比、知识竞赛等途径,让学生懂得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是不能忘记,必须终生记住的,这就是初步的是非观。

2、加强家校联系,关注学生心理。家庭对学生思想品德和心理 素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是贯彻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校联谊会等多种方式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将学校教育孩子的整套方案让全体家长了解,并请他们共同来教育孩子,.用科学的、具体的、符合个性差异的教育方法,教育他们的孩子;时刻用正面的教育方法,用爱的方式让孩子懂得道理,学会自理。

3、利用社会力量强化法制教育。可以邀请民警来校上法制课,通过发生在周围的实际案例剖析,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可以通过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增进学生的爱国、爱家、爱周围同伴的良好情感。

(二)教育内容

特殊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每个时期都有所改变,但我认为原则是要符合特殊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为他们精心考虑,对他们确有用的。对待不同程度、不同类别的残疾儿童,要分别采取不同的教材。要教会他们谋生的能力,教会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教会他们不做违法的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可以尝试开设如下课程:

1、手工课;

2、家政课;

3、艺术特色教育;

4、开设种植园地等。

这就要求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不断摸索,共同探求一座架起孩子与社会沟通的大桥。

三、进入社会

残疾人必须遵纪守法,履行应尽的义务,遵守公共秩序,讲求社会公德,也应当发扬乐观主义精神,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因此,作为残疾人,要时刻懂得感恩,要自食其力,尽可能少给家人和社会造成负担,多做力所能及的事。那么社会应该为他们带来什么,做些什么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之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劳动的权力”,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残疾人劳动就业统筹规划,为残疾人创造就业条件。残疾人就业采取集中与分散的方针,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使残疾人劳动就业逐步普及、稳定、合理。我相信,社会会逐步解决残疾就业问题,让每一个接受了良好教育的残障人士都能进入正常人的生活、工作,让每一个智力残缺的人都有为社会服务的机会。同时我们也要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或参加农村劳动。

下载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提出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提出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金融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键入文字]随着农村分工分业的深入发展,农业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以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为特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探讨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探讨 单位:潞河中学 学科:物理 姓名:于虎 李勇 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探讨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有利于培......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更好的感悟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更好的感悟 ——《天鹅的故事》教学案例 内容摘要:教学理念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以情施教,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世界进行感受和体验, 《天鹅的......

    如何更好地进行复式教学

    对复式教学的几点体会 作者姓名:叶爱英 周亚平² 工作单位:天水市麦积区花牛镇渭峡附中 邮编:741025 关键词: 动静结合 课堂关系 自主学习内容摘要: 复式教学中最明显的特点是能......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幼儿更好地合作?(样例5)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如何让幼儿更好地合作? 监利县黄歇口镇中心幼儿园 陈 敏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贯彻“关注生活、敬重文化、倡导行动、鼓励表现、力求整合”新课程理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有效性 山东省昌乐县城南街道边下小学岳西河 古人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代教学研究也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

    2013年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要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具有提出问题能力时,那么他们的新型能力就......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根据笔者的经验,一届中难得有几个学生能主动提问,绝大部分学生基本上提不出问题。课改的深入使得科学探究已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