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确认识和处理
正确认识和处理
医疗市场中商品经济原则与党性的关系
王宝利
刘
敏
建国以来,我们所遵循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并始终按照计划经济的原则去调整社会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期间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及整个上层建筑都在围绕和指导计划经济朝着自己的目标运转。那时候,我们对于“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行为,不论是理论还是行动,整个态度是明确的,即坚决反对和抵制。但在今天,纵观医疗市场的变革,我们发现,市场经济及医疗市场中所奉行的商品经济原则与党风廉政建设所遵循的党性原则不时发生冲突和矛盾,虽然我们的态度一如既往,但是,我们认识是非的判断标准却变的模糊起来,在实践和行动中也开始感到有些茫然。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们认为其原因一方面是商品经济原则的影响和渗透不断扩大和深入,致使党风廉政建设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而且这些情况和问题趋于复杂化。另一方面则是我们对这种影响和渗透的认识准备不足,自然也就不能很快做出反应,也拿不出对策来。事实越来越清楚地表明,医疗市场的现状已经向我们提出这个课题,必须逐步加深对商品经济原则和党风原则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认识,否则,我们医疗卫生行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就可能陷入困惑,难以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一、计划经济原则与党性原则存有共通之处,商品经济原则与党风廉政建设的影响具有双重性。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受到重视,个人的利益居于次要的位臵;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而商品经济原则与党性原则的关系相比,情况就截然不同。商品交换原则与党性原则是两个相对立的原则。商品经济遵循价值规律,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而党性原则所崇尚的奉献和牺牲却不能按照价值等量的原则获得补偿。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要求的价值判断标准则是注重自我利益;共产党人则是以集体利益和人民的利益为价值判断的准则。商品经济原则对党性原则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其积极作用表现在几方面:首先,市场体制,商品经济可以极大的提高社会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使国家能力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根本上加深和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党风廉政建设也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只有经济的发展才能为廉政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条件,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发展到更高的阶段;其次,商品经济的法则必然要求冲破闭关自守,封建专制的樊篱,呼唤和开辟平等、自由、法制的商品交换通道。市场经济把医疗卫生行业引向市场,卫生行业也只有在市场中才能找到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平台,这就改变了“双轨制”下卫生行业靠拉关系、送人情、争拨款;国家工作人员靠权力、医务人员靠特权,一人公费,全家医疗;药品经销商靠行贿、送红包以达到目的的弊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将不断增强,进而会从根本上动摇当前腐败现象的主要特征——利用公共权利谋取私利行为的社会基础。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人把等价交换原则运用到政治生活当中,从而对党风廉政建设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由于我们长期形成的价值判断标准,其消极影响也就很容易被发现和认识,商品经济的等价性侵蚀党内政治生活,使一些党员,干部的行为染上了功利化的色彩,把职权介入交换领域,进行权钱交易,千方百计捞好处、谋私利,或者是把相互帮助变为相互利用;商品经济追求经济利益的“个性化”诱发一些党员、干部产生“拜金主义”价值观,片面追求小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甚至利用职权、行业“特权”吃拿卡要;商品经济的竞争性容易引发违法乱纪行为,在医疗卫生行业中,一些人为了获得盈利不择手段,利用医药供销市场多家经营的局面,用贿赂手段开路,把正常的供求关系、医患关系、党群关系变成了“投桃报李”的金钱关系。利用药品的暴利搞药品促销,医生开方提成等不正之风,这种种不良行为既给医疗卫生行业带来社会负面影响,又破坏了党风廉政建设,也使商品经济平等竞争的原则受到破坏或扭曲。
三、逐步完善医疗市场管理机制,强化卫生行业道德建设,倡导人性化诚信服务,坚持党性原则是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及我国加入WTO后,医疗市场面对的将是开放的国际竞争激烈的服务环境,卫生行业要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确立适应市场竞争的管理机制和经营理念。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因为卫生行业是代表党和政府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重要窗口,医务人员的职业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所以要确立正确价值取向的观念,走出“只追求经济效益,不谈社会效益”的误区。逐步完善商品经济与职业道德建设并重的管理体系。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明理诚信”就必须教育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医务人员的思想意识,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卫生行业的医德医风和科学文化建设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它的负面影响也直接关系到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所以,要引导医务人员依法行医,强化医德修养,自觉构筑反腐倡廉屏障,把握价值导向,形成以人性化服务为主题的医院文化建设,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以情为本”,树立“患者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的经营理念,把这一理念贯彻到医疗服务中去,用纯真和挚爱的心去为病人服务。倡导医务人员以“一针见血”的精准;“以德报怨”的气度;以“泪水流在心里、微笑写在脸上”的格调,事事“想在病人的心里,做在病人前面”,形成以医院的价值观和医务人员服务理念融为一体具有独特内涵的人性化诚信服务。总之,医疗卫生行业要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实施长远的诚信服务目标,完善医疗市场管理机制,坚持党性原则,营造和谐医疗环境,倡导以“人性化服务”为品牌的系统工程。
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在经济领域必须重视和运用价值规律,讲等价交换,但决不能把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内政治生活。这段话告诉我们,必须对商品交换原则侵入党内政治生活引起足够重视,保持高度警惕,决不能把政治生活商品化。同时也说明,商品交换原则和党性原则适用于不同的领域,不能相互替代,也不能相互排斥。党是政治组织而不是经济组织,如果党内政治生活商品化,党就会蜕变为商团组织;如果党员采用商品等价交换的态度对待人民的事业和整体利益,可以讨价还价,待价而洁,那么党就成了“交易所”,党的宗旨特性就会变质。
商品交换原则是在经济领域或经济生活中发生作用的法则,它所调节的是不同商品中所包含的价值量的交换比例关系。如果在具体的商品交换中,一味讲组织服从,那么就会重蹈吃“大锅饭”的覆辙,如果在具体的商品生产交换中推行无条件的无私奉献,大力提倡“将亏损留给自己,把盈利让给别人”,商品经济也就无从可言。商品生产交换者就会因为缺乏价值等量的衡量标准而放弃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产品更新换代的追求。如果把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内政治生活,或者以党性原则替代商品交换原则,无疑都会给国家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充分重视和运用价值规律,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党员,干部积极从事商品生产服务,并努力做出贡献,这本身也就是为实现党的最终目标奋斗的具体行动。党性原则要求搞好廉政建设,要求在经济活动中严禁违法乱纪,走法治道路,其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商品交换原则在经济领域中真正得以实现。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来看,坚持党性,搞好党风廉政建设,不仅可以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还有利于有效地抵制商品经济原则给党内政治生活,给党风廉政建设带来消极影响。当然,我们决不能消极等待,一定要利用现有的条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腐败现象限制在最低程度。
任何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上层建筑里的一项政治性的实践活动,也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因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必然对新时期的党风廉政建设起到了制约和影响作用,必然会给党风廉政建设提出许多新的问题。我们相信,只有认真按照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相适应的价值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人才观念,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惩治腐败,加强党性修养,净化医疗市场中的不正之风,我们就完全能够处理好“促进经济效益增长与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关系。可以预料,医疗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将会引起社会经济生活和医疗市场的一系列变革,从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综上所述,正确认识和处理医疗市场中商品经济原则与党性原则的对立统一关系,无论是对党的建设,还是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党内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既要自觉坚持党性原则,又要尊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经济原则,充分发挥商品经济原则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影响,以促进医疗市场的协调发展。
河北省唐山市人民医院
邮编:063001
2005年2月6日
第二篇:如何正确认识处理社会矛盾纠纷
如何正确认识处理社会矛盾纠纷
刘贵志
矛盾无时不有,无所不在。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人民内部矛盾会明显增多,有的还会日益突出起来,这是新时期的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正确解决的重要政治课题”。因此,正确认识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的新变化,寻找化解社会矛盾的纠纷新途径,保持社会稳定和谐,推进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是摆在我们基层领导干部面前重大的政治课题。
一、当前社会矛盾纠纷的新特点
新的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了许多新特点,主要表现:一是经济利益矛盾突出。在计划经济时代,分配上是平均主义,个人利益收入差距不大,经济利益处于隐形状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价值规律和利益、效率原则进行资源配置,这就使得物质利益关系,特别是局部、个别的利益凸现出来,人们之间在利益要求和满足方面的差别越来越大,经济利益矛盾由幕后推到了前台;二是群体性事件增多。群体性事件增多一方面是所涉及到的已不再仅仅是个体利益,而往往是群体利益,诸如土地占用,拆迁安置,拖欠农民工工资,基层干部职工退职待遇,干部作风等问题。一但解决不当,极易引发群体性矛盾。另一方面是突发性事件涉及人数多。诸如非正常死亡,宗族势力之间纠纷,婚姻纠纷,他们往往认为只有人多才能解决问题,利用人多来施加压力,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蛊惑亲戚朋友邻居参与;三是越级上访现象突出。上访人往往认为在当地解决不了的问题,跑到上一级能解决。极少数人往往利用在重大活动期间和敏感时期上访,施加对当地政府部门的压力,来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目的;四是矛盾纠纷处理难度不断加大。群众要求解决的一些问题,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有的是缺乏政策依据,缺乏法律依据,有的是基层干部处理问题方法粗放简单,原本是简单的矛盾,变得复杂起来,有的是群众要求过高,不顾大局,明知办不到的事,仍一味坚持,诸如此类的问题,处理起来都比较棘手;五是矛盾纠纷种类不断增多。随着农村村帐镇管制度的实行,村务管理制度的到位,干群矛盾明显减少,但随着外出打工、进厂务工,从事三产服务业人数的增加,以及维权意识的增强,农村婚姻纠纷,劳资纠纷,承包关系纠纷,环保方面的纠纷,医患纠纷呈增多趋势。
二、产生矛盾纠纷原因分析
事出有因,了解一下产生矛盾纠纷的原因,对协调处理矛盾纠纷是有帮助的,产生这些矛盾纠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上分析有这样几个主要原因。一是体制上的原因,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推进,新体制取代了旧体制,新体制的建立必然会影响到少数人的利益,会有一些矛盾纠纷甚至上访现象的出现。甚至会有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在背后出谋划策,有组织的进行规模上访或者是越级上访;二是法治观念不强,普法虽然已进入“五五”普法阶段,但基层干部法治意识仍不高,一些同志仍用过去的观念,过去的方法处理现在的问题,是远远不能适应的,必然会有一些矛盾纠纷出现。一些群众的法治观念就更不强,他们遇到矛盾轻则相互谩骂攻击,重则大大出手,有的是甚至打得头破血流,头脑中根本没有一个“法”字的概念;三是一些基层干部责任心不强。一些基层干部面对矛盾纠纷显得苍白无力,束手无策,少数同志对矛盾纠纷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任其漫延发展,还有一些基层组织和部门故意拖延,不能做到合理诉求要解决到位,过分无理要求要教育到位,导致矛盾升级或是上访。
三、如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矛盾纠纷一但发生是回避不了的,出现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能正确去面对,不能积极及时正确去处理协调,社会矛盾纠纷是一种社会现象,只要深入去研究,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是协调处理矛盾纠纷的人和组织要有公正性。过去的工作实践证明,任何一级组织或个人,带着不公正的观点去处理协调矛盾,不但矛盾纠纷处理不了,还会引起新的矛盾,甚至会缴化矛盾,甚至是越级上访,所谓公正性,就是不带任何偏见的观点、客观公正的去处理协调;其次是及时排查矛盾纠纷。矛盾纠纷既有突发偶然性的一面,也有迹象前兆性的一面,只要我们保持思想上的敏锐性,定期不定期地去排查,就能发现一些苗头性的迹象,就能做到发现在早,处理在小。实际工作中,我就发现过一起农户准备上访事件,通过排查得知,这主要是由于部分群众对该村集体水面承包有疑问有意见,因而准备组织人员择日到镇上访,我们及时组织镇村干部针对矛盾起因,进行详细解释说明,从而避免了一起集体上访事件。今年以来,通过超前排查,共排出各类矛盾30多起,由于超前化解,这些矛盾纠纷都能得到较好的处理;三是快速介入争取主动。快速介入是把矛盾纠纷缩小在最小范围,消灭在萌芽状态的重要保证。矛盾纠纷刚刚发生,涉及到人员不多,矛盾层次不深,对立情绪小,此时介入,化解起来比较容易。因时间拖延无人过问将小矛盾拖成了大矛盾,导致激化升级,一但升级激化,一但对抗性增强,化解起来难度加大。工作中曾遇到过一起医患矛盾,一婴儿吊水过程中病情发生变化,在送往县医院抢救途中死亡,婴儿的尸体并停放在医院里,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组织相关人员组成处理小组,主动介入到处理协调中,通过深入仔细的工作,于当天夜12时达成了一致意见,迅速处理了这起医患矛盾,既避免了事态的扩大,又将社会影响缩小到最低程序;四是要在弄清情况上下功夫。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研究之后,处理矛盾纠纷也是这样,在情况还未弄清楚的情况下,就盲目下结论,定调子,作裁决,往往矛盾双方不服,问题难以处理协调。必须弄清楚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症结,矛盾纠纷是显性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其原因、症结是隐性的,是看不见,摸不着。双方当事人往往将真正的原因不讲出来,或故意隐藏,则需要通过作深入细仔的调查了解情况,去进一步分析、推理和判断,必须弄清楚双方的真正的目的和意图,双方当事人往往会用一种似乎合理的目的和意图来掩盖着另一种不合理目的和意图,否则就很难对症下药,必须弄清楚双方哪些要求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才能有的放矢处理协调。遇到的一起非正常死亡事件中,某村一村民因感情纠葛服毒自杀在某一小厂内,事情发生后,对方慢天要价,提出许多苛刻要求,并隐瞒一些真实情况,还到政府上访闹事,在弄清真实真象的基础上,通过过细的工作,进行反复摆事实、讲道理、讲法规,终于妥善处理了这起特殊矛盾。五是要在说服教育引导上下功夫。协调处理问题,既要晓之以理,也要动之以情,力求将情和理讲透,将政策法规讲明。既要肯定双方的合理合情合法的方面,更要指出双方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的方面,既要让双方听得懂,更要让双方听得进。说服教育引导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双方错误想法转化的过程,双方一但将错误的东西转化成正确的东西,不再去坚持错误的东西,共识就能达成了,矛盾纠纷就能处理了,这时候问题才能解决。社会矛盾纠纷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任何时候,任何地区不可避免的,只有正确去对待,积极稳妥去化解,社会才能稳定和谐。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泾河镇人民政府
第三篇: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坚持的原则
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前提。与人交往应做到一视同仁,切忌嫌贫爱富,不能因为家庭、地位、经历、特长、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而对人另眼相看。同时,要把自尊和尊重他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诚信原则。诚信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保证。诚信包含着诚实和守信两方面的意思,“诚”是“信”的内在思想基础,“信”是“诚”的外在表现。诚信历来被视为是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准则。诚信要求在交往中,彼此应当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相互理解、接纳和信任,重信用、守信义。
宽容原则。宽容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必不可少的条件。宽容就是心胸宽广,大度容人,对非原则性的问题不斤斤计较。宽容有助于扩大交往空间,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和矛盾。互助原则。互助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必然要求。在人和人的交往中,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对增强彼此的理解,加深彼此的感情,有着重要的意义。
(2)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键在于把握个人在社会中的定位
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人以个体的形式存在,同时又以社会的形式存在。在生物本能上,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获得生命生存和延续的条件,在自身价值的实现上,也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找到途径并具有可能。
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有维持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但是,人的需要不同于动物的需要,即使是人的本能需要,也深深地打上了社会历史的印记,成为一种社会性的需要。人的需要的满足,只能借助于社会,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的。
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
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个人的权利、自由是在社会中获得的,没有社会,个人的权利、自由都无从谈起。因此,享受个人的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的责任、义务是统一的。只有人人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多作贡献,社会的财富才能不断地增加,才能为人们享有权利和自由提供雄厚的基础,人也只有在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中,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健全、品德高尚.
第四篇: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初中生的早恋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初中生的早恋
何洲
昨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讲到最近的研究发现:早恋又有低龄化的倾向。前两天,我又听说我们九年级有学生“早恋”了,并且还有平常学习很好的同学。看到他们的班主任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我不禁想起了我处理学生早恋的一些历史。初二下期和初三上期的时候,我班也有学生陷入早恋。经过我一段时间的了解和处理,现在我班的学生已经能正确的认识并处理这种“朦胧情感”(我认为称之为“朦胧情感”比“早恋”更恰当些)了。下面我就自己的理解和处理方式谈谈我的看法。
一、首先我谈谈我对学生这种情感的理解:
我们也曾经是孩子,我们也有过青春岁月。生命到了一定的季节,爱情的种子就会发芽,就会开花。产生“朦胧情感”不代表学生道德败坏,我们在教育学生之前,首先要有这样的认识,要从人道和人性的角度去看待和尊重学生的青春。当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也会有一些微妙的变化,对异性都会有一些微妙的心理活动。异性相吸,女同学和男同学都会希望多和异性交流接触,学生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多,偶尔难免会有一些朦胧的想法,并且由于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可能不知道如何正确面对自己内心的这种情感,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会陷入早恋。
二、在处理学生的早恋时,我注意这样几个原则:
1、尊重学生的人格。我教过的学生中,有平常品学兼优的“早恋”的,也有品学兼劣却不早恋的,所以在处理“早恋”的同学时,我从不一竿子打死一船人,从不把学生“早恋”和道德问题错误挂
钩。
2、平常注意引导,走在学生情感发展的前面。对于学生“早恋”,不是我们随便讲一次两次就能够避免的,但是在学生萌生这种“朦胧情感”之前就先进行一些教育,对学生是有一定的作用的。爱情的种子在学生童年、少年时期就已经开始播撒在他们的心里。况且现在的各种媒体对爱情就有多种多样的涉及,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学生就会产生一些误解。、爱情教育应该是我们教育的一部分,我们的学生是未来的妻子、丈夫,未来的母亲、父亲。我们的教育要给他们一生健康的精神世界,要通过爱情教育,让学生感悟一种精神的美。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爱的讲解会在年轻人的心目中培养出高尚的思想和情感,能培养出给人以巨大幸福的对美的责任感。
4、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高远的志向,做自己感情的主人。我们不可能随时守在学生身边,更不可能干预到每个学生的内心,所以关键是要让学生能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目标,用高远的志向战胜自己内心错误的想法。我们应当怎样去度过青春岁月?什么是现在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我们要怎样把握好现在才能让自己将来拥有真正的幸福?
5、当学生出现了“朦胧情感”时,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区别对待。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同样是“朦胧情感”,不同的学生的认识就不尽相同。对于某些自律性较强的同学,可能点到为止就能解决了;对于某些本身对待自己的感情就不严肃的同学,首先就应该进行严厉的批评。
三、谈谈我在班级内进行的一些青春情感教育
八年级的时候,我班出现了一些早恋苗头,有和自己班同学的,也有和其他班同学的,我通过调查了解到了一些情况,在一段时间内曾经分时段的在班级内进行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
1、让学生正确的认识爱情。
爱情是人的一种自然的复杂的情感,古往今来无数的男男女女都对此感到困惑。即使我们成年人也对爱情参悟不透。学生还处在初中阶段的时候,他们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对爱情的理解就更肤浅。有些同学“早恋”了甚至都是别人开玩笑或者议论的结果。青春期产生的这种异性相吸是正常的,但这种感觉不是爱情。爱情是以相互的结合为目的,着眼于未来的。如果把爱情比作一个苹果,当苹果还没有成熟就采摘了,那味道一定是酸涩的。到了一定年龄,谈恋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到时候还不知道谈恋爱反而不正常了。初中学生可以去思考爱情,但是还不到去践行的时间。
2、让学生认识早恋的影响。
陷入早恋的同学往往就显得游离于集体,显得封闭,甚至使自己处于一种迷幻状态,认为除了相互的“爱”,其他一切都不重要。很多早恋的同学放弃为远大的目标努力奋斗,同时担心同学取笑议论,又担心家长和老师发现,背上了思想包袱。学习成绩急剧下降,严重影响自己的前途,并且在班集体内引起一些闲言碎语,影响班级的学习风气。
3、让学生学会和异性同学正确相处。
俗话都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呢。男女同学之间必须要有交往,但怎样正常交往呢?我认为首先要坦然对待和异性的交往,身正不怕影子歪。如果和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都坦诚大方,那么相互
之间就觉得交往很正常,也就自然不会萌生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其他的同学也就不会误解。其次我认为异性同学之间交往时要保持好分寸,不要和某些人之间搞得神神秘秘的,和各个异性之间留下大致相同的距离,大家都不易产生误解。另外班集体内的同学之间也要相互尊重,不要煽风点火或者歪曲事实说三道四。
四、谈谈我处理的一次具体“早恋”案例
八年级下期期中考试后时,我班一位女生的成绩急剧下降,经常上课的时候精神不振,并且也发现她晚上在寝室用手机聊QQ到很晚。我在进行这种青春情感教育时她就脸红,有一次在我还看到她亲昵的帮班上的一个男生擦汗。所以我肯定她是“早恋”了。接着我及时的找到她谈心,她也比较坦诚的承认了。她说和这个男生在一起感觉很开心,有一种被关爱的感觉,整天都想和这个男生在一起。我首先肯定了她的这种坦诚,告诉她产生这种情感是正常的,这个男生也确实有他的优点,舍不得放下也可以理解。接着我和她谈了她的理想和将来,是不是就要一辈子跟定这个男生了?我给她举例说,人生就像一个旅程,一路都有好风景,如果我们留恋途中的鲜花,停下脚步,我们就错过了后面的许多,也欣赏不到目的地的美景了,这将是一辈子的遗憾。这个例子她理解得很快,接着我和她谈了后面的路,我告诉她:当自己青春年少时,走一些弯路正常,但是我们应该利用大好时光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成长为一个优秀的人,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这样自己将来自然能得到一份幸福的爱情。对那位男生,我跟他谈了怎样做一个堂堂的男子汉,怎样做一个真正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人,从两个人的前途出发,不应该让两个人陷入早恋而无法自拔,我们都要对自己和同学的将来负
责。经过我细心的引导,他们都认识到了自己应该怎样做,在后面的学习和生活中,两个人都趋于正常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情,是对人道主义的最严峻的考试,我们应当从一个人的童年和少年时期起就培养他们去迎接这场考试。”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把握自己青春的航向,帮助他们战胜自己,克服这种“朦胧的情感”,成长为一个对自己负责也对别人负责的优秀的人。
第五篇: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青少年早恋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青少年早恋问题
莱州市竞技体育学校
程显顺
要引导好、处理好、解决好青少年之间的早恋问题,就要掌握好青少年发生早恋的原因、特点、类型、危害及解决这一问题的常用方法和应当遵循的原则。
近些时日,利用一些时间,查阅学习了几篇关于青少年早恋问题的文章和资料,结合自己从事教育教学以来所接触处理早恋问题的一些经历而积累的经验与教训,有选择的进行摘抄整理和充实,就关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青少年早恋问题与各位班主任教练员做共同的探讨,敬请各位忙里偷闲,不妨一读。
当我们在班级或运动队的实际教育管理中,遇到青少年发生所谓的早恋问题时,既不要大惊小怪,兴师动众,如临大敌,也不能不管不问,无动于衷,不予重视,而是要沉下心来做研究,踏踏实实做工作,这是我们面对此问题应具有的心理准备和态度。
为人之师,自当明确第一点,这就是大多数青少年13岁以后就开始进入了青春期,在这个阶段里对异性有好感是正常的,如果没有,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问题。
施之以教,应确定第二点,这就是要慎重的确认一下,我们的学生究竟是真的恋爱了,还是仅仅表现为对异性有好感。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是对异性的对方有朦胧的好感而已。做老师的,做家长的,都不要轻易的,甚至不要给学生扣上早恋的帽子,毕竟“早恋”是一个不雅的词汇,与之相随的还有来之于家长、同学、老师等方方面面的压力,使得学生稚嫩的心难以承受沉重的负荷。即是学生真正的“早恋”了,我们也不要惊慌失措,而是要探究其发生的原因,掌握有关早恋的知识,对症下药,寻求科学恰当的处理解决方法。
一、关于早恋产生的原因:
1、从生理方面看,青少年早恋的背后隐藏着人类原始的生育本能。当前,人类的性成熟和实际可能生育后代之间,出现了时间上的明显差距。表现为性成熟早,生育活动晚。我们必须正视性成熟和性本能冲动在青少年心理和行为上产生影响的事实,清醒地认识早恋的实质。
2、从心理方面看,青少年步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变化,心理也必然发生变化。初中阶段正是十二三岁到十六七岁的时期,俗称“小大人”时期,自以为自己长大了,人生经历了“第二次诞生”,心理接受了第二次“断乳”。中学生的性生理的萌发与逐渐成熟,引起了性心理的变化。对两性关系感到神秘、敏感、奇妙。情绪情感变得热烈而又脆弱,再加上分析判断能力欠缺,自我克制能力不强,因此,有些青少年学生易受社会上某些不良影响的侵袭和不良意识的诱惑。有的学生看了有关异性生理的书刊,由此浮想联翩;有的男生为博得女生好感,热衷于扮演“保护人”角色,显示自己的“英雄气概”;有的女生随着令人羞涩初期的来潮,在经过一段惊喜、害羞、徬徨的心理过程之后,产生了一种朦胧的交友渴望。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到学生由于进入青春期,不但产生了青春期的新奇感,他们开始注意异性,亲近异性,容易产生爱慕和追求的情感,出现了一系列的思想问题。如果这个时期得不到家长和教师的引导,产生早恋现象就不足为奇。
二、综合有关资料,概括起来,青少年早恋行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旨意朦胧:他们对于早恋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仅仅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第二,内心矛盾:既想接触又怕被人发现,早恋的过程中愉悦和恐惧并存。第三,变化无常:一对一的早恋关系缺乏持久性,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第四,选择差异:在行为方式上,有的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十分隐蔽,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来传递感情,但也有的青少年很公开,在许多场合出双入对,俨然像一对情侣。在关系程度上,大多数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的主要活动是在一起聊天,交流隐秘的感情。有的则除了谈论感情以外,甚至发生性关系。在年龄喜好上,女孩儿喜欢比较成熟的男性。男孩儿喜欢年龄比自己小的女孩儿,在交往中体现自己的阳刚之气。
三、对于早恋的类型划分:
早恋的类型大体可以归纳为8种:爱慕型、好奇型、模仿型、从众型、愉悦型、补偿型、逆反型、病理型。
四、早恋极易产生的危害:
早恋现象如果得不到正确引导处理,会对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严重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1、分散精力,影响学业;
2、感情冲动,种下苦果;
3、涣散意志,影响风气。有人作过追踪调查,发现早恋者婚姻的成功率极低,中学时代相互热恋的人,最后能组成家庭的寥寥无几。为明知苦多于甜且不能修成正果的“恋”,而耗去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实在是得不偿失。
五、解决处理早恋的方法和原则:
早恋现象的出现,离不开社会、家庭的环境因素,更离不开心理、思想方面的因素。因此,解决青少年尤其是少年“早恋”问题,应从心理、思想入手,首先要做好预防和疏导。
预防产生早恋现象的发生,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中学生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教育,开展相应的知识讲座,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
2、加强青春、理想、前途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行为规范在道德法律、校纪校规的范围内。
3、引导学生培养健康、高尚的情操。
4、培养建设严肃、活泼、积极向上的班风和队风。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得当地运用异性效应进行疏导。疏导就是疏导、调理学生的思想情绪,疏导要把握下列四条原则:
(1)、要摸清底细,做到心中有数。(2)、要根据情况,采取区别对待。(3)、要讲究方法,实施正确引导,切忌粗暴压制强令屈从。(4)、要教育引导女孩,学会自我保护,以免酿成苦果。
在具体的实施教育疏导过程中,可采用下列方法:a.“跳”出来,晓之以理,引导学生用理智战胜情感。B.“冻”起来,动之以情,即使暂时难以决断,为了不影响对方的发展和进步,要求学生把情感冻结、埋藏起来,让其“冬眠”,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C.“隔”起来,科学谋划,根据条件,人为的创设环境,尽量避免两人单独相处的情况发生。
只要我们对学生以诚相待,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用爱心去感化,用理智去引领,用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发挥群体的力量,所面对的中小学生早恋问题是能够得到妥善处理和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