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在美术课上的一些感想
关于我在美术课上的一些感想
—孩子要比我们想象的伟大
美术课程是幼儿园的主要课程。在美术课上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可以锻炼幼儿大脑,陶冶幼儿情操,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美术课也是对幼儿美术能力的早期培养,在幼儿在兴趣点上,初步培养幼儿的造型能力,色彩能力和构图能力。
幼儿园的美术课主题鲜明,可爱有趣,能够较好的吸引幼儿,比如:春天的小燕子、勤劳的小蚂蚁、高高的长颈鹿等,幼儿能在情景故事中或其它的情境中创造出一种情景,使画面充实、富有情节。在绘画的过程中使幼儿动手动脑,全面的培养幼儿的美术能力。
在我担任美术课的这段时间以来,我慢慢的也发现了在开展美术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我在教幼儿画一个主体形象时,感觉简单的一些图形幼儿在画起来时是那么的困难,在发现之后及时的给予补充说明,使幼儿立即改正过来,掌握这种形象的画法。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教师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就会总结出哪些地方就要重点教授,使幼儿少犯错误,同时也和幼儿的绘画经验有关,幼儿在掌握了一些绘画技巧,具备了一定的绘画能力以后,绘画某些形象就会不再那么难。
同时为了使幼儿能够掌握一定的绘画形象,我们会对幼儿说这里是什么形状的。那里是什么形状的。这样不自觉的局限了幼儿的思想,幼儿也会不自觉的局限思想,会严格的按照老师的范画绘画,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幼儿说:“老师,我不会画”。使我们感觉明明讲的很清楚的形象,怎么会不会呢。对于这个问题,我在课堂上找到了一些答案。在绘画过程中,偶然会发现一个幼儿和我画的不一样,有的甚至比老师画的还好的。所以我想,在教授时,可以扩展幼儿的思维,在这里如果画一个什么也好,画另一个也好,那么形象会是各种各样的,这样使绘画形象有了每个人的风格。
其次是在每节课备课之初,我们都会设计好每一个步骤,考虑好每个环节。在绘画课上都会先示范范画,对于那些想象类的画,我们会尽量把所有的想象图形想好,画出来。有时候特别想做一个书上除外的范画,让幼儿看的更多。但做了几幅范画后,也想不出特别的形象,想了很久,到上课时特别担心开发不了幼儿的思路,正在这时幼儿的想象力就像沙漠里的一汪清泉,瞬间滋润了干涸的心田,使担着的心舒服的放了下来。这时我会很敬佩孩子的想象力,他们要比我们想象的伟大。
所以感觉在备课时我们不必把每个细节都扣得太细,重点在于引导幼儿沿着思路扩展他们的思维,引导好了,幼儿的想象力会变的无穷,你只有敬佩和惊叹!
还有不管是想和画,形象都来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要想使幼儿创作出更多、更新的事物,就要使幼儿见见更多的形象,使这些形象储存于幼儿的头脑中,等到开发时,幼儿就会把这些事物提取出来,同时使幼儿观察认识事物时要注意幼儿认识事物的思维特点,尽量使具体事物代替抽象事物,使实物代替图片,把握住了幼儿的这个特点,会加深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和记忆,会使幼儿的想象更加的开阔。
这些就是我在美术课上发现的一系列问题,并且据此也找到了解决的方法,总结了一些教授的经验,在今后的教授过程中可能还会反反复复遇到,也会遇到新的问题,对于这些我将会总结和提炼,使经验更丰富、更精炼。奠定幼儿早期的美术基础,使其在生活和学习中学有所用,使其成长的更加丰富,更有色彩!
第二篇:多媒体在美术课上的应用
多媒体在美术课上的应用
随着教育教学深入改革,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已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重要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在美术课中的应用,则大大提高的教学质量。下面谈一下多媒体在我的美术课上的应用:
一、借助形象动态功能,突破课堂教学重点
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功能为一体。我喜欢根据教学需求,通过计算机表现许多传统教学技术不能表现的事物和现象,演示形象生动的动画,声情并茂的有声画面,色彩丰富的教学图片等。多媒体教学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静态问题动态化,在解决那些教师难以表述而学生又难以理解的问题上,动态展示变化的过程,突破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可将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中使用,使课堂教学多元化。使静态图片动态化,配上音乐,运用多媒体功能,使图片上的“交通工具”运动起来,突破了教材的局限,让学生体会到不同“交通工具”具有不同的特点,提高了学生的感悟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开启心智,发挥想象,尽情创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化解“美术欣赏”难点
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美术欣赏课中,可把音乐和美术、电影与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表现深刻主题,能充分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如我们要鉴赏一幅美术作品,如果只看课本中的小幅图片,学生会因为对作品内容及产生背景缺乏一定的认识,而印象不深,难以产生共鸣,影响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欣赏。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将画面投影到大屏幕上,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稍加提示作品背景、内容,通过鼠标箭头,指点画中细节,引导学生观察,同时播放合适的背景音乐„„。这时,学生就能身临其境,达到欣赏之目的。学生受到欣赏对象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其审美思想的启示,展开想象,使自身的情感融入画面。
三、现代教学技术在记忆画教学中的作用
记忆画是指在画面上表现出生活中看到或听到情境。可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去回忆生活当中的某些事物,便于教与学的沟通,从而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有更多记忆的空间。
四、现代教学技术在创作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所想象出来的事物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心理世界。我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了解各个画种表现技法与艺术特点,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随着现代教学设施逐步进入课堂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将会对美术课堂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多媒体技术的恰当应用,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但利用多媒体技术
时必须做到“适时、适当、适度”,真正做到恰倒好处,才能为教学锦上添花。
第三篇:在美术公开课上的讲话
在开慧蒙特梭利双语幼儿园美术公开课上的讲话
杜庆欣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
首先感谢你们能在百忙中参加这次美术公开课活动!
我曾经跟我们幼儿园的可可的妈妈刘女士有过交流,她认为:“从小接受艺术熏陶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所以就让孩子上美术特长班。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也很喜欢。”经过在幼儿园的美术学习,刘女士认为儿子有很大的进步,但并不体现在“画得像”上,而是整体构图、色彩运用、审美情操等方面。其实有很多家长,都对我们老师教学中注重审美启迪而非技巧培养的美术教育观念比较认可。
毕加索说过,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儿童的艺术是儿童心理世界的真实流露。他们不受功利目的的支配,只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认识、想象、愿望或情感。儿童画稚拙、天真,然而在这种稚拙、天真中,却使我们感受到一种清新、真实、活泼和自由。正因如此,儿童的绘画不仅打动着普通人的心灵,而且也打动了许多艺术家的心扉。儿童的艺术含有相当多的先验成分。儿童的年龄越小,也就更深地被他自身的本能的先验的内容所占据。这些在意识上还朦胧的孩子,生活在梦想的王国里,他们整天不知疲倦地做自己喜欢的事——自由地游戏、自发地涂画、自发地唱歌„„幼小儿童的这些活动是本能的自我表现,他们在这种自我表现中成长起来,就像种子在空气、阳光、水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就能循序渐进的生长。
因此,我们要了解孩子在幼儿时期艺术绘画的特点:1.5岁到4岁的幼儿绘画属于涂鸦期,它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5岁幼儿的无意识的涂鸦期。幼儿只会在纸上画不规则的线条,这是一种较少受到视觉控制的纯肌肉运动。第二阶段是2岁幼儿的控制涂鸦期。幼儿正在逐步学习控制手的动作及开始注意手眼协调,反映在绘画上表现为幼儿会画有一定规则的线条和圆形物。第三阶段为命题涂鸦期。幼儿不能如实再现其脑中的图象,但是他却能给他笔下所画的形象命名,这说明他的确是想把自己头脑中的形象加以再现。4岁的幼儿已经可以用简化的形式,来表现他眼中所看到的形象。如两个点代表眼睛,两条线代表胳膊等,表明这一年龄的孩子已经能够抽象出物体的主要特征。5岁的幼儿能画完整的人,6岁的孩子注意到了人体的比例。用简化形式进行绘画正是幼儿创造力的表现,因为它是按照幼儿主观的某种倾向把外部世界的面貌进行了改造。
幼儿绘画中创造力表现的另一个现象是物体的融合,将不相干的两个世界重新组合。如幼儿画轮船时会画上两只人的眼睛,他的解释是让轮船认路。幼儿将完全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使用的是现实中的材料,但却摆脱了现实的束缚,创造出了让成年人意想不到的新形象、新概念和新形式,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所以,绘画对孩子的创造力发展影响巨大,从涂鸦期开始,孩子的创造想象力从其笔下就已经源源而来。幼儿园的小孩子这么小,其实并不用叫他们怎么画画,最主要的是他们自己的想象,创造!一抹淡彩,一点创意,构成一幅反应出孩子内心世界的图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熊贤君教授也认为,美术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培养艺术家或是让孩子“画得像”,而在于激发孩子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所以家长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兴趣的激发者,而非抱着功利思想的强迫者,在选择特长班时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意愿。
如何激发和保持孩子的兴趣,是我们和家长朋友们一起要做的!不要吝啬我们的夸奖,不要扼杀孩子认知美的天性,让孩子插着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在蓝天!
第四篇:探究学习在美术课上的应用
探究学习在美术课上的应用
随着美术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也进行了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在教学中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航员、促进者、辅助者,以平等合作的心态参与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协同合作、师生互动、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美术综合实践的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一、更新美术教学理念,创设探究学习空间;
我们为了更好的开展美术课堂教学探究的研究活动,就应该在美术教育理念上有更新和突破:首先,美术学习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的学习,更要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美术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它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和发展的;其次小学美术教育不等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要为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现力等方面的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的协调。新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自主互动学习,强调情感体验,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多学科知识的渗透和影响。通过美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学会如何做人。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营造探究学习环境
相信自己的学生有能力去创造美,欣赏美,是一个美术教师应该
有的自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只要提供给他们合适的工具就可以了。创造力是人的基本潜能,而身心自由是创新潜能得以开发的基本条件。只有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可以自由自在进行想象和创新。我们美术教师就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平等生由,让学生和教师可以进行情感交流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和探索,不要干扰和约束学生个性化的知觉方式和创造方式。要敢于让学生走出座位,走出教室,自已去组合小组,开展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习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平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顺利开展美术学习的前提。只有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才可以让他们获得学习中的快乐。因此在课堂上需要教师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吸引力,以种种途径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习内容同学生不同的年龄特征相适应,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美妙的学习乐园。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发探究学习潜力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要让学生发展综合素质,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就是新时期先进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潜力,自己能够进行尝试性学习,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展,并促进其全面发展。我们可以让学生按照以下途径操作:创设情境――确立目标――感受发现――尝试验证――评介反思――大胆表现。这种学习方式就需要老师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凭借自身的感受、观察、思考、体验、发现、讨论、搜
集、尝试、反思等学习活动完成学习目标。例如,我们在进行五年级美术写生课《建筑工地》的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去收集相关的建筑工地的图形 材料,不同建筑风格的楼房样式,尝试去整理画稿,然后才在课堂上画出记忆中的建筑工地的情景。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还要渗透合作学习的理念。同学间的合作、分工、交流、互动、同心协力、互相促进完成任务的学习方法。但学生合作学习是建立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是自主学习有益的补充和支持。合作学习就体现学生间的团队精神,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组员间自由平等,合作互动,彼此信任。
四、完善美术评价体系,促进探究学习发展
让学生在完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以后,对自己的收获和成果进行客观的评价是非常必要的。可以使学生锻炼语言表达的能力,不但能够动手制作,还可以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创作意图介绍给教师和其他学生。美术教师能采用自评和互评等多种方式来丰富学生的评价体系,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可以在同桌间、小组间和全班间,以儿童的眼光来点评他们的学习表现和创作成果,促进人人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的引导性评价是相当重要的,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同时,还要积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比如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果、创新程度等多方面去评价。肯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是保护学生的创新成果,确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自信心。
我们美术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继续开展探究学习的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发现美的综合素质而努力工作!
第五篇:我在语文课上机械地背诵着
观于丹《论语》心得,感悟处世之道周五下午放学后,学校组织观看了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心里很为于丹教授把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通过与《论语》的完美结合后给与的精辟阐释表示喝彩。
之前,《论语》在我的脑海中是很深奥的东西。虽然我也在语文课上机械地
背诵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在其位,不
谋其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其实并未真正读懂。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独到的视角,将 这样一本古老的书籍,用现代人的眼光进行系
统的解读和阐释,拉近了我们普通人和圣贤之间的距离。她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
读,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结合现代实际生活娓娓道来,阐述其深刻内涵。其中,她的许多独到见解,仿佛让人欣赏到了一个个曲径通幽的胜地,宛如久闭的心门
打开了一扇窗,丝丝缕缕的阳光透进来,心里明亮了许多;又如涓涓细流注入心
田,沁人心脾而美不胜收。或许,没有于丹,我大脑中不会再想起《论语》,不
会想到通过读《论语》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也不会理解先人圣贤为什么会说出“以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那种推崇。当看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后,我知道
了孔夫子的伟大,也知道了过去自认为深奥的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可以让我受益非浅、温暖备至。《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
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这就是于
丹教授《论语心得》给我们的启迪。在社会交往中,无论是工作还是处世,人们
都想找到一个法则,既要对自己负责任,又要对他人负责任。《于丹〈论语〉心
得》中提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要越俎代庖,你在什么位置上,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越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不在其位,就不要谋其政。在工作上如此,在与人相处方面也要如此。于丹教
授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处事之道的确是一门艺术,是道德与智慧的结晶。“彼此不伤害,又取得温
暖。”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与智慧,学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其前提是要
保持一个乐观和积极的心态,其关键是要把握好相处的分寸。只有这样,才能真
正地做到与人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