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沈从文笔下的风土人情论文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专科毕业论文
论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土人情
学生:张玲 指导老师:郭改玲
[内容摘要]: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大多数乡土小说都是以湘西为蓝本,描述了湘西奇特的风俗、秀丽的山川以及质朴敦厚的湘西人,再现了湘西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依旧保持着淳朴的品格,老一辈的自然人性内涵以及湘西青年男女的道德美。颂扬了湘西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将原生态的“生命”展示在众人眼前,把人性美、自然美、风俗美完美的结合并呈现在中国文坛中,将湘西的独特风情勾勒的惟妙惟肖。
关键词:沈从文
湘西 乡村风貌 自然人性
I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专科毕业论文
The theory of shen congwen's xiangxi local conditions
and customs
[abstract] : In shen congwen's works, most of the vernacular novels in xiangxi, describes the xiangxi strange customs, beautiful mountains and rivers, as well as plain and the people, recreates the xiangxi bottom of people's life, reflects the bottom of the people in the hardships of life is still maintained a simple character, The older generation of natural moral beauty of humanity connotation as well as young men and women.celebrate the xiangxi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to show the “life” original in their sight, and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beauty, natural beauty, customs and present in Chinese literary world, which outline the xiangxi's unique amorous feelings of perfection.Keywords:Shen congwen xiang xi Rural culture The natural human nature
II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专科毕业论文
目录
引言..................................................................................................................1
一、乡风..........................................................................................................1
(一)、神秘而古老的宗教习俗..................................................................1
(二)、独特的婚恋习俗.............................................................................2(三)、健康自然的生活习俗.....................................................................4
二、乡土..........................................................................................................5
(一)、幽然宁静的乡村风貌......................................................................5
(二)、展现原始的神性大地......................................................................6
三、湘人..........................................................................................................7
(一)、老一辈湘西人的人性的内涵...........................................................7
(二)、呈现湘西青年男女青春活力的人情美、人性美...............................8
四、湘情..........................................................................................................9
(一)自然纯洁的情感生活........................................................................9
(二)爱与美无处不在.............................................................................10 结语................................................................................................................11 参考文献:.....................................................................................................11
III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专科毕业论文
论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土人情
引言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同时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乡村世界的主要变现者和反思者。沈从文生在湘西,长在湘西,湘西独特的文化深深的影响着这个感情丰富的文学家,在他看来都市是民族文化的歧路,他要向城市展示一片净土,给都市人看看真正的民族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正因为他对湘西这一片热土充满了感情,使他以其独特的视角构建了世外桃源般的湘西世界,在沈从文的作品当中字里行间都歌唱率真的淳朴人生,展现了独特的乡风民俗以及对原始而秀美的自然风光的感叹。
一、乡风
沈从文的祖母是苗族人,母亲是土家族,具有苗族血统的他天生就能感受到湘西的民俗文化气息,这些使他更能够理解湘西的风俗,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从小生活在湘西的沈从文更是受到了湘西民族文化的渲染,这也造就了沈从文的乡土小说,所以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人主要是生活在山区和沅水边的朴素友爱的原生态湘西人民。在那里的人们保留着原生态的生活方式,有着历史悠久,神秘而独特的乡风民俗,沈从文对湘西乡风民俗的描写让湘西充满了神秘色彩,也展现了湘西的魅力所在,把湘西特有的风情呈现在了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所谓的“乡风”,就是湘西所蕴含的苗族文化传统,是湘西人几千年来累积下来的生活经验以及情感的体现。
(一)、神秘而古老的宗教习俗
在湘西这片神性的大地之上,总是被历朝历代一“蛮族”的统治,使得湘西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专科毕业论文
满目疮痍,但正是在这血与火的洗礼中,湘西脱下了它神秘的面纱,古朴的湘西人民始终保持着原有的生活方式,也拥有着最古老的宗教习俗,他们的宗教充满了神秘、幻想,他们一直保持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宗教是人们心灵寄托的地方,是一个民族的共同信仰,正是因为宗教让苗族人民紧紧凝聚,无比团结。苗族的原始宗教核心是对鬼神的崇拜,在《苗族古老话》中,湘西苗族崇奉的鬼神俗称“三十六堂神, 七十二堂鬼”。此乃社会性神祗系列,而在湘西,各种自然物也无不有灵性,所谓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树有树神,洞有洞神,无物不灵,无处不神。
在沈从文的作品《凤凰》中,写到“在宗教仪式上,这个地方有很多特别处,宗教情绪(好鬼信巫的情绪)因社会环境特殊,热烈专诚到不可想象。小小县城里外大型建筑,不是庙宇就是祠堂,江西人经营的绸布业,会馆建筑特别壮丽华美。”他们的宗教虽然停留在原始的宗教信仰,对于他们对鬼神的崇拜已经达到了严重的痴迷状态,甚至对鬼神的使者——巫师也非常的崇拜,在《阿黑小史》中阿黑病入膏肓的时候不是去看病吃药,而是请来了巫师给他驱鬼,在《神巫之爱》中花帕族的少女个个都生的清秀美丽,却对神巫场面情有独钟,在她们的眼中巫师是神派来的,是可以与神灵沟通和神是距离最近的。在湘西的苗族人们还流传着巫蛊之术,处处飘荡着苗巫文化的气息,但是沈从文在《凤凰》中说过虽然一直流传着苗族有擅长施蛊的人,但生活在那里五十多年的总爷从来没有见过以种蛊毒害他人为职业的人,在沈从文看来,这些都是民间的一些传说,这里生活着的都是最质朴的民族。苗族的宗教称为巫鬼教,在湘西人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以苗巫文化为核心的民间艺术,无论是哪一个宗教都会有规模或大或小的祭祀活动,湘西人的祭祀就带有浓重的湘西色彩,原始宗教中祭祀主要是祈求神灵保佑和祭祀祖先,湘西正是能把这两种特点融合在一起,在沈从文作品《凤子》、《月下小景》等小说中都展现气势恢宏的迎神祭祀的场面,也描写了巫师在与神灵沟通的时候那种独特的音乐和舞蹈,构成了湘西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正是湘西的苗巫文化创造了苗族的歌舞,也正是因为独特原始而又神秘的宗教文化,创造了一个能歌善舞,质朴敦厚、重情重义的苗家人。
(二)、独特的婚恋习俗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婚恋习俗,居住在泸沽湖畔的摩梭族是一个生活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专科毕业论文
在现代社会中的女儿国,女性地位高于男性,男性只有在晚上居住在妻子家中,白天回到自己家,俗称“走婚”在广西瑶族,有一种“葫芦订婚”的风俗,在东北满族,有一种“箭射新娘”的传统迎亲婚俗,解放前,抢亲是阿昌族青年男女缔结婚约的一种形式等等,然而,在湘西生活的人们也有一些独特的婚俗。
首先,在苗族的婚俗中分为包办婚姻和自由恋爱两种。包办婚姻是双方父母在子女小时候订下婚约,婚约者多半都是亲戚,为的是亲上加亲,等到子女成年后就可以结婚了。然而,在湘西的苗族,他们完全是自由恋爱。自由恋爱中,第一步是“对歌定情”,苗族男女个个能歌善舞,多才多艺,苗族的男青年若想要获得自己心女孩的青睐,首先就是“对山歌”来沟通情感,通过歌词来传达信息,若男女双方两情相悦,便互赠礼物表示订亲,如果一方发现另一方感情不专一,退回互赠礼物,表示悔婚。在沈从文的短篇小说《边城》中,翠翠与傩送就是通过山歌定情的,在小说《萧萧》中,花狗对萧萧有情,却不敢对身为童养媳的萧萧诉说,便用山歌传情,在《龙朱》中,因为龙朱是湘西苗人中出的没男人,是不少女子心中的白马王子,大胆的苗家女便用山歌向龙朱表达倾慕之情。“龙朱之爱”、“神巫之爱”、“媚金之爱”都是湘西苗族世达相传的爱情故事。湘西的苗族正是这样一个生活多姿多彩、自由的民族,他们崇尚自由恋爱,就算是男女双方谈婚论嫁是也很少提及嫁娶聘礼,他们看重的是两情相悦,都市人追求的浪漫的爱情,在这小小的山村中上演着,苗家人用山歌完美的将浪漫主义和民间歌唱艺术结合。
其次,即使湘西民族是崇尚自由的民族,但是,较为封闭的生活环境以及闭塞的地域条件,也难免存在着一些陋俗如童养媳,童养媳是中国封建社会下的产物,不仅仅存在于湘西,在中国比较落后的贫困农村也存在着童养媳。在《萧萧》中萧萧是一个童养媳,每天带着自己的小丈夫和自己的丈夫一起长大。但是,身为童养媳的萧萧被长工花狗引诱,偷吃了禁果,怀了孕。萧萧本应按规矩被“沉潭”或者“发卖”,然而,从文中“萧萧次年二月间,十月满足,坐草生了一个儿子,团头大眼,声响宏壮。大家把母子二人照料得好好的,照规矩吃蒸鸡同江米酒补血,烧纸谢神。一家人都欢喜那儿子。”看出在湘西人拥有着博大的胸襟去包容和原谅一个因为一时糊涂而犯错的童养媳,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在这些陋俗面前显示出了人性的光辉,是湘西悠悠的沅水养育了这敦厚善良的人们。湘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专科毕业论文
西“纳妾制”表面上是一种婚姻制,其实与“土娼制”如出一辙。都是以金钱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两性关系。不同的是“纳妾制”具有对女性身体占有的长期性和独霸性持点。《丈夫》中的妻子为了供养在乡下诚实耐劳,种田为生的丈夫,心甘情愿地来到市里的小河妓船上做起了生意,原因不是家族礼法的驱使.而是甘愿屈服于金钱的诱惑下。此外,《丈夫》、《贵生》等作品中描写的娼俗和婚俗,无情地刻画了金钱在支配下,湘人如何从纯朴走向堕落的历程,曾经以“爱”为核心的两性关系和自然人生形态.如何自动让位于娼妓遍地、物欲横流的社会景观。沈从文理想两性关系的典范就是湘西苗族。(三)、健康自然的生活习俗
“初八的月亮圆了一半,很早就悬到天空中。傍了省边境由南来的横断山脉长岭脚下,有一些为人类所疏忽历史所遗忘的残余种族聚集的山寨。他们用另一种言语,用另一种习惯,用另一种梦,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一隅,已经有了许多年。”在湘西远离都市的这片热土上杂居着多种民族,也沿袭着多种生活方式,在古老的湘西生活文化的影响下,在强烈的乡土气息的冲击下,湘西民族无论是在祭神是唱社戏,还是端午节赛龙舟,还是船工的号子等等,都是对湘西民族生活的真是写照。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活在沅水边的湘西人民,吃在船上,收获在船上,船是他们忠实的伙伴,船是水手柏子们谋生的工具,也是他们流动的家。在船边也响起了船工的号子,在《边城》中,翠翠与傩送就相识在赛龙舟的比赛上,沈从文在《湘行散记》、《边城》中也着重描写了赛龙舟的隆重场面。“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分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专科毕业论文
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蓬蓬镗镗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牛皋水擒杨幺时也是水战擂鼓。凡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皆显出这一船合作的光荣。好事的军人,且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唱社戏,也是湘西的一个大节日。在这些娱乐性的节日中,人们总是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呈现在众人面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生活满足,虽然也会展现出一些原始而古老的一些陋习存在,也会有残酷的现实阻挡他们追求幸福的脚步,但生活在湘西的人从不言败,造就他们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剽悍而又善良的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广阔的天地间。
二、乡土
在那青山绿水间,歌声清扬,湘水潺潺。乡土是远方游子时时惦念家乡的水,家乡的那一片热土。沈从文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山村风光,沈从文自称为“乡下人”,他以乡下人的身份,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质朴天真的湘西人更是与自然融为了一体,他们崇拜着自然,敬畏着自然。这里人们,这里的山、这里的水和宛如一幅生动的乡村风貌图,向众人呈现了一个幽静而又美丽的小乡村,他们与水结伴,与神共舞。沈从文的大部分作品都描写了湘西的自然风情。
(一)、幽然宁静的乡村风貌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与湖北省、贵州省、重庆市接壤,自古以来,湘西为湘川咽喉之地,历史悠久,山水奇异,民风淳朴。境内自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专科毕业论文
然景观绚丽多彩,人文景观独特神奇。湘西峰峦叠嶂,林木参天,溪河纵横,洞穴成群,名胜迷人,既有全国落差最大的流沙瀑布,又有工艺精湛、风格独具的古建筑老司城祖师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块洞天福地。在这奇山秀水间,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阿黑小史》中描写到天边的霞,“站在门边望天上,天上是淡紫与深黄相间。放眼又望各处,各处村庄的稻草堆,在薄暮的斜阳中镶了金色,全仿佛是诗。各个人家炊烟升起以后又降落,拖成一片白幙到坡边。远处割过禾的空田坪,禾的根株作白色,如用一张纸画上无数点儿。在这光景中的五明和阿黑,倚在门前银杏树下听晚蝉,不知此外世界上还有眼泪与别的什么东西。”这充满诗意的天空,把人融入在了这美丽的晚霞中,这里没有大城市喧闹繁华的街道,没有美轮美奂的高楼大厦,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这里只有一湾平静的河流,偶尔会有船工唱着船工号子带着疲惫的身躯归来;这里只有一缕清风,为人们带来夏日的清凉;这里只有一座又一座的大山,给人们带来美味的珍馐。湘西的小山村,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夜晚在浩瀚的星空下,青蛙与蛐蛐交响乐团奏起了催眠曲。沈从文把湘西独特的地域条件都转化成了湘西独特的文化,让湘西宁静的乡村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与纷繁复杂的城市形成的巨大的反差。
(二)、展现原始的神性大地
在中国的九千六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多数地方都被高楼大厦所覆盖,大多数山村也被现代化的思想所同化,几乎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现代化的产品。然而在湘西这个小小的村落,他们几乎保留着原始的生活状态,原始的宗教信仰 它是与外界隔绝的边城,这里的人们时刻都在展现着自然生态的魅力。在沈从文的笔下,仿佛自从开天辟地以来,他们与自然同在。他们向自然索取,同样他们将他们拥有的回报给自然,在湘西原始的宗教中认为万物皆有灵,在这片神性的大地之上,烟雾缭绕、山川雄奇、幽秘的洞穴遍布,无不让人们产生奇思妙想,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使湘西民族对自然的遐想,也使得湘西民族情感和行为上总是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情怀,别样的山村风情,神秘原始的大地之上,在神性的大地之上,宇宙万物充满了灵性,沈从文向世人展示一个人间仙境,展现了乡村之子的善与美,他们与水交融,与山为伴。在沈从文的笔下逐渐浮现出一幅山清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专科毕业论文
水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活的历史画卷。
三、湘人
身为具有苗族和土家族血统的沈从文,从小喝着湘西的水长大的他,有着湘西人重情重义,知足常乐的优良品格。在沈从文笔下的“人性”具有深刻的内在寓意和独特的思想光辉,他曾在《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中说:“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 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湘人总是美好的多于恶劣的。湘人结合了人性美和人情美,他们的灵魂是超越爱憎和欲望的存在,在沈从文的心中湘人的生命形式,早已像大自然一样超脱,他们如桃花源记中的秦人“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在茶峒镇慈爱善良的翠翠爷爷,可爱纯洁的翠翠,青春洋溢的水手们,还有美男子龙朱。
(一)、老一辈湘西人的人性的内涵
生活在湘西的祖祖辈辈,固守着民族的传统,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对生命的态度去活着,去面对这个在不停变换的纷繁而复杂的世界,他们淳朴、勤劳、善良,总是善意的对待人与事物,就连妓女生活在这里也是对她们一视同仁,这里生活的人们爽朗的性格,总是现代人们所缺少的。这里的老人们时时刻刻都体现了老一辈湘西人的人性内涵,就如《边城》中翠翠的外公,十年如一日的撑着渡船,不收取分文钱财。翠翠的外公说渡头为公家所有,不用钱财,他只求的心安理得。外公到城里买肉,屠夫也坚持不收他的钱,但外公还是把钱扔进他收钱的竹筒中,外公始终秉承着这种性情,让我们受过高等教育的都市人深感汗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直渴求着这种理想生活,却总是难以实现,都市中的人们总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如今,这个道德沦丧的社会中,我们需要善良,纯洁、美好的人。在湘西每一个人都是心灵纯洁之人,总是对人们报以善意的微笑,又如《萧萧》中的萧萧的婆家的人们,虽然萧萧怀了花狗的孩子,他们最终还是选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专科毕业论文
择善待萧萧和孩子,他们善良的天性是他们最最宝贵的财富。这里的老人们,总是坚持着自己的原则,保持着少数民族最质朴的东西,他们发自内心的微笑。没有被现代工业文明污染的湘西人,保持着民族传统的湘西人,对于我们的国家来说,他们同样是国家的宝物,这里不是弱肉强食的社会,不是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而是一个团结互助的民族,在沈从文的笔下,我们看到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重现。在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中老一辈的湘西人,他们如翠翠的外公般,正直正义、与人为善,同样在这样一个田园画卷中,人和动物也是亲密的朋友关系,他们共同的守护着这片乐土。沈从文在湘西这片乐土上彰显了原始的生命力,这里的老一辈们有思想、有内涵、有着自己追求的东西。他们固执,对自己坚持的东西不懂得放弃,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他们始终守候在湘西,守护着这份属于他们民族的珍贵的财富。
(二)、呈现湘西青年男女青春活力的人情美、人性美
大自然这个造物主,给了湘西如此心旷神怡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因为大自然的慷慨,而散发出了青春活力的气息,沈从文把湘西的青年男女,塑造的总是充满了活力,总是青春洋溢。把人性美、人情美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中,人性美俨然成为了湘西世界的基石,沈从文处处显示出了他对于善良本性美的追求。在《龙朱》中的龙朱是“族长儿子龙朱年十七岁,为美男子中之美男子。这个人,美丽强壮像狮子,温和谦驯如小羊,是人中模型,是权威,是力,是光。种种比譬全是为了他的美。其他的德行则与美一样,得天比平常人都多。”可以看出龙朱无论是从外在和内在品德都不同于我们的汉族,在沈从文的作品中龙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青年,是很多姑娘心中的白马王子,龙朱同时也由里到外散发出了人性美和人情美,当花帕族的姑娘唱着山歌向龙朱表达爱慕之情,龙朱反驳仆人说的话,反映了龙朱坚持自己的原则的人。《丈夫》中妻子为了让老实的丈夫和孩子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自愿到城里的船上做起了生意,丈夫到城里看望妻子,但妻子染上了城里人的习气而使得彼此见面有了一丝难免的尴尬。看到妻子的现状,憨厚老实的丈夫心理也发生了变化,转而将妻子带回农村的老家,我们可以看出在湘西,即使生活如此的艰难,夫妻之间仍然为对方着想,所表达出来的人性美与大自然的美交相辉映。《柏子》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专科毕业论文
中的水手们,总是那么精神充沛,爬上桅杆高唱“众儿郎”,这些在水上讨生活的水手们,总是在艰苦的生活中活出自己的滋味,知足常乐也便成了湘西人的至理名言。《边城》中的翠翠,就如茶峒的普通人一样,善良可爱。同时,少女的温婉动人,天真可爱,充满了美好的希冀。当翠翠和二佬傩送相遇在端午赛龙舟比赛时,一个茶峒少女情窦初开时心理变化,是那么纯洁、美好和羞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湘西的山山水水养育着这里活力四射,张扬着热情,心地敦厚的内在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沈从文正是通过他的作品去讴歌原始古朴的生活方式,去淡化现实的黑暗,完成对人性和生活方式的窥探。
四、湘情
湘西彰显着剽悍的生命张力同时也展示了它的柔情似水的一面,湘西沈从文魂牵梦绕的故土,他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完全的架构在湘西这一片热土上,在湘西这片宁静和谐的土地上,沈从文把自己对于湘西民族的爱展露无遗,他用深沉热烈的文字,把湘西人的情、爱,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和原始的生命张力一一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静静流淌的沱江水,矗立在江边百年的吊脚楼,庄严肃穆的古城墙,闲坐街边的老人,都是湘西真实生活的写照。在这湖光山色,风光旖旎之下,自称“乡下人”的沈从文也陶醉其中,沈从文更是被湘西的男女的充满了浪漫纯洁真挚的爱情所感染。在湘西这样一个仙境般的地方,不仅看到了大自然独特的美,更看到湘西人与自然融为一体,遵从神性自然的领导,在这个美丽的世外桃源过着充满“爱”与“美”的生活。
(一)自然纯洁的情感生活
沈从文一个感性的作家,一位人性的歌者,他被湘西如诗般的美景吸引,他被湘西男女缠绵悱恻的爱情所感动。在他的笔下湘西充满了爱恨情仇,沈从文受湘西文化的影响下,他和张兆和之间的浪漫爱情也充满了湘西色彩。湘西美丽的爱情故事都在沈从文的笔下婉转飞扬。
在茶峒镇的《边城》中,大佬天保与二佬傩送同时爱上撑渡船的姑娘翠翠,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专科毕业论文
两兄弟一个走水路,一个走陆路,当天保走陆路不通时,傩送还是让哥哥一起走水路。当天保得知翠翠与傩送两情相悦,天保失意,离家遇险,傩送深感歉疚,不愿独自享受幸福,离开了茶峒镇。绝望的翠翠一直在等待,“也许他今天回来,也许他明天回来。”翠翠和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了湘西的对爱情的纯粹,更看见了湘西人对爱情的执着。在《柏子》中,酒与烟与女人,一个浪漫派文人非此不能夸耀于世人的三件事,却是这些漂泊在船上的水手们最好的消遣。柏子和吊脚楼上的娼妓,看似只是金钱的交易,满足生理上的需求,但是他们之间也有着真挚深沉的爱恋。《在别一个国度里》山大王对压寨夫人如烈酒般的爱。在《龙朱》中龙朱向天作誓说:“你大神,你老祖宗,神明在左在右,我龙朱不能得到这女人作妻,我永远不与女人同睡,承宗接祖事我不负责!若爱情必须用血来换掉时,我愿意在神面前立约,我如得到她,斫下一只手也不翻悔!”在沈从文的笔下我们看见了龙朱对爱情的执着,对爱情的忠贞,对爱情的专一。在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中,有这《阿黑小史》中阿黑和五明没有门第的爱情与自由奔放的性爱,有《旅店》里年轻健壮的寡妇黑猫对爱情近乎疯狂的追求,有《媚金·豹子·与那羊》里媚金和豹子刚烈炽热的爱情。在《雨后》和《采蕨》中,毫无忌惮的描写了青年男女的情爱和性欲。虽然,他们的爱情大胆热烈、随性而为,但他们完全发自内心,毫不掩饰的将情感表露。在湘西的的他们有着“粗糙的生活,单纯的灵魂,”正体现着他们单纯的爱情,自然不被束缚的情感生活。
(二)爱与美无处不在
湘西的一草一木,都见证着在湘西这个完美国度中的爱与美。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是一个充满爱与美的净土,它远离城市的喧嚣,没有现代文明侵扰的印记。在湘西不仅仅是这里的自然秀丽的风光美,还有生活在这里淳朴、宽厚的湘西人。
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山民的原始的单纯、雄健、热情的人性美是都市的人们不能与之媲美的。在湘西世界中也有着被外界所不齿的好赌、好斗、酗酒、妓女、偷盗的不正之风,沈从文对此大胆的做出了评估,这是在“野蛮中见雄强,低贱中见诚实,肮脏中见纯洁,天真中见热情。”他们的生活方式合乎人性与自然相契合,他们做最真实的自己,不矫揉造作。这就是他们的美,不违反自然,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专科毕业论文
在自然的法则中生存的自然美。沈从文说过,他爱湘西的下层人民,即使他们肮脏、龌蹉、粗鲁、卑鄙,但在他们身上我们仍然可以发现美好的东西。即使外界环境是多么的恶劣,他们仍然有可以守住的东西,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妓女与宿娼的水手之间也可以存在浪漫的爱情,沈从文笔下的妓女,不是三教九流,是这山水间的情感代表者,她们也有自己感情,显示了他们至纯至美的一面,她们并没有被非人性绞杀,他们寄情于荡舟在水上的水手们,为他们牵肠挂肚,犹如普通夫妻一般,可以看出她们的心灵深处的柔软,心灵的美。在湘西的山山水水中,湘西的人们自然而然养成的道德美,更是值得我们去发现和学习的,翠翠的爷爷为公家撑了一辈子的渡船,分文不取,萧萧的家人不因为她的错误而无情的对待她,而是善待她,这些都是无与伦比的美丽,看沈从文的作品,总让人产生一股错觉,我们仿佛回到了最初,回到了我们还没有城市的时候,在那一片青山绿水间,我们泛舟湖上,我舀一杯江水,去除疲惫,荡涤心灵。沈从文正是在这爱与美的世界中,沉寂心灵,去发现美存在,去感受美的魅力。
结语
沈从文将神秘的湘西推到人们的眼前,湘西的人大气、豪迈、血气、刚烈,湘西的山川秀丽,湘西的风俗奇特,民风淳朴。沈从文这个京派作家,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东方伊甸园,在中国现代文坛刮起了一阵乡土之风,给这个混沌的世界带来了一股清新,沈从文透过湘西看到了大自然生命的律动,原始生命的张力,自然人性的美丽。在梦与现实的边城,沈从文依旧站在这片神性的土地上,看那浮华的世界,静享这湘西别样的风情。
参考文献:
[1]沈从文,沈从文小说[M],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9,P10-P13 [2]吉首大学《从文学刊》编辑部编,纪念沈从文先生诞辰110周年专辑从文学刊第六辑[M],北京戏剧出版社,2012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专科毕业论文
[3]纪江明、张乐天,论沈从文湘西系列小说的生态哲学[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第1期,2009 [4]龙慧萍,沈从文的湘西世界[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2卷第2期,2008 [5]李谫博,论沈从文“湘行”散文的生命观解读[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9卷第5期,2009
第二篇:世界风土人情论文
日本国是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岛国。西、北隔东海、黄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东濒太平洋。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被称为“日出之国”。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一直是世界公认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科学研发能力居世界第三,同时也是当今世界第四大出口国与第四大进口国。日本属于发达国家,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四万美元稳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日本是一个拥有千多年历史地岛国这个岛国有着其独特地风土人情。在日本有著名的 “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茶道也作茶汤(品茗会),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美感仪式受到上流阶层的无比喜爱。茶道是一种独特的饮茶仪式和社会礼仪。日本的茶道最早是由中国唐朝贞观年间传到日本的。日本人民称“中国是日本茶道的故乡”,日本茶道和中国的潮汕工夫茶有些相似。
花道作为一种在茶室内再现野外盛开的鲜花的技法而诞生。因展示的规则和方法的有所不同,花道可分成20多种流派,日本国内也有许多传授花道各流派技法的学校。另外,在宾馆、百货商店等各种场所,可以欣赏到装饰优美的插花艺术。忌讳荷花,认为荷花是丧花。忌用山茶花,菊花是皇室家族的标志。
书道,提起书法,相信不少人会认为它是中国独有的一门艺术。其实,书法在日本不仅盛行,更是人们修行养性的方式之一。古代日本人称书法叫“入木道”或“笔道”,直到江户时代(十七世纪),才出现“书道”这个名词。在日本,用毛笔写汉字而盛行书法,应当是在佛教传入之后。僧侣和佛教徒模仿中国,用毛笔抄录经书。
日本以“礼仪之邦”著称,讲究礼节是日本人的习俗。平时人们见面总要互施鞠躬礼,并说“您好”,“再见”,“请多关照”等。
日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初次相会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对方会认为你不好交往。互赠名片时,要先行鞠躬礼,并双手递接名片。接到对方名片后,要认真看阅,看清对方身份、职务、公司,用点头动作表示已清楚对方的身份。日本人认为名片是一个人的代表,对待名片就像对待他们本人一样。如果接过名片后,不加看阅就随手放入口袋,便被视为失礼。如果你是去参加一个商业谈判,你就必须向房间里的每一个人递送名片,并接受他们的名片,不能遗漏任何一个人,尽管这需要花费不少时间,但这是表示相互友好和尊敬的一种方式。
到日本人家里去作客,要预先和主人约定时间,进门前先按门铃通报姓名。如果这家住宅未安装门铃,绝不要敲门,而是打开门上的拉门,问一声:“借光,里面有人吗?”,进门后要主动脱衣脱帽,解去围巾(但要注意即使是天气炎热,也不能光穿背心或赤脚,否则是失礼的行为),穿上备用的拖鞋,并把带来的礼品送给主人。当你在屋内就坐时,背对着门坐是有礼貌的表现,只有在主人的劝说下,才可以移向尊贵位置(指摆着各种艺术品和装饰品的壁龛前的座位,是专为贵宾准备的)。日本人不习惯让客人参观自己的住房,所以不要提出四处看看的请求。日本特别忌讳男子闯入厨房。上厕所也要征得主人的同意。进餐时,如果不清楚某种饭菜的吃法,要向主人请教,夹菜时要把自己的筷子掉过头来使用。告别时,要客人先提出,并向主人表示感谢。回到自己的住所要打电话告诉对方,表示已安全返回,并再次感谢。过一段时间后再遇到主人时,仍不要忘记表达感激之情。日本人设宴时,传统的敬酒方式是在桌子中间放一只装满清水的碗,并在每人面前放一块干净的白纱布,斟酒前,主人先将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纱布上按一按,使水珠被纱布吸干,再斟满酒双手递给客人。客人饮完后,也同样做,以示主宾之间的友谊和亲密。日本人无论是访亲问友或是出席宴会都要带去礼品,一个家庭每月要花费7.5%
收入用于送礼。到日本人家去作客必须带上礼品。日本人认为送一件礼物,要比说一“谢谢”的意义大得多,因为它把感激之情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了。给日本人送礼要掌握好“价值分寸”,礼品既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若过重,他会认为你有求于他,从而推断你的商品或服务不好;若过轻,则会认为你轻视他。去日本人家作一般性拜访,带上些包装食品是比较合适的,但不要赠花,因为有些花是人们求爱时或办丧事时使用的。日本人对礼品讲究包装,礼品要包上好几层,再系上一条漂亮的缎带或纸绳。日本人认为,绳结之处有人的灵魂,标志着送札人的诚意。接受礼品的人一般都要回赠礼品。日本人不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品,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因礼品的不适而使客人感到窘迫。自己用不上的礼品可以转赠给别人,日本人对此并不介意。日本人送礼一般不用偶数,这是因为偶数中的“四”在日语中与“死”同音,为了避开晦气,诸多场合都不用“四”,久而久之,干脆不送二、四、六等偶数了。他们爱送单数,尤其是三、五、七这三个单数。但“九”也要避免,因为“九”与“苦”在日语中发音相同。
日本人休闲时,日本人外出休闲方式主要是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去泡温泉、唱卡拉、喝咖啡和饮酒、欣赏音乐等;在家里则看电视、欣赏音乐、栽花种草。许多日本人的休闲时间是在家里度过地。近来许多日本人喜欢到国外旅行度假,主要到美国、韩国、中国、泰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垃圾的处理,每周固定地时间都有人去固定地地点收集垃圾,其他时间不得扔垃圾;要将可燃物与非可燃物分开放置;要将有污染地垃圾另行放置,如电池、喷雾剂瓶等;垃圾地大小有尺寸限定;垃圾必须用指定地塑料袋装起来。
日本人的公共道德,去日本人家中做客,必须在门厅前换鞋;无论是在公共场合或者是居所内,都不要发出太大地声响,以免影响他人,尤其是在夜间;平时注意节约用水。
日本人的饮食,一般西方人的观念是日本食品只有牛肉火锅或样子古怪的寿司,而近年来很多游客到日本也懂得去品尝新鲜的鱼及肉质鲜嫩的炸虾,日本的主菜是鱼。“生鱼片”、“寿司”则是唐代时由中国传入日本,经过日本人改良,现在在日本很受欢迎的一种食物,生食也是非常健康的食用方式,比烹煮方式更能减少鱼肉中营养物质的流失。日本人烹煮鱼类的方法多为低温煮熟、清蒸等。
日本樱花,在日本,樱花被视为吉祥之物。在传统的婚礼等喜庆场合,经常要饮用一种在盐浸的樱花瓣里加入开水的樱花汤,便是取樱花的吉利之义。樱花盛开的四月,也正是入学、就职的时节,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因此樱花又代表了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未来形象。除此之外,在日本到处都是用樱花命名的街道、车站、市镇、商标、饭菜、茶点、汤饮。文学家写咏樱诗,画家绘樱花图,音乐家谱赞樱曲,银行印出樱花图案的钞票,工场制出樱花工艺品,电视台以樱花为背景作节目,还特别办了报告樱花开放动态的专栏„„樱花的魅力和影响力渗透到了日本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日本也称为“樱花之国”。在日本,樱花盛开的季节,到处都能够看到一边赏花一边举行宴会的情景。
相扑,相扑来源于日本神道的宗教仪式。人们在神殿为丰收之神举行比赛,盼望能带来好的收成。在奈良和平安时期,相扑是一种宫廷观赏运动,而到了镰仓战国时期,相扑成为武士训练的一部分。18世纪兴起了职业相扑运动,它与现在的相扑比赛极为相似。神道仪式强调相扑运动,比赛前的跺脚仪式(四顾)的目的是将场地中的恶鬼趋走,同时还起到放松肌肉的作用。场地上还要撒盐以达到净化的目的,因为神道教义认为盐能驱赶鬼魅。相扑比赛在台子上进行。整个台子为正方形,中部为圆圈,其直径为4.55米。比赛时,两位力士束发梳髻,下身系一条兜带,近乎赤身裸体上台比赛。比赛中,力士除脚掌外任何部分不得触及台子表面,同时也不得超出圆圈。比赛在一二分钟甚至几秒钟内便能决出胜负。相扑的裁判共由6人组成。主裁判由手持折扇“行司”登台担任,其余5人分别在正面、东面、西面及裁判席上。大力士的最高等级是“横纲”。下面是大关、关胁、小结、前颈,这四个等级被称为“幕内”,属于力土中的上层。再次是十两、幕下,除此之外还有更低级的三段目、序三段。处于序之口、序二段的学员只能做一些打水扫地之类的打杂工作,只有到了三段目的时候,师傅才会传授一些技术,而到了十两的学员就是职业相扑选手了,被称为“力士”,不仅有工资,而且还可以参加各种比赛赢取奖金。能到达关协和大关的选手已是寥寥无几了。相扑手一旦达到了横纲,几乎就可以说是站在了日本相扑界的顶点,将拥有终身至高无上的荣耀。现在日本相扑史上的横纲一共只有68位;相扑与许多运动不同的,它的等级是不定的,会应不参加比赛或失败而导致等级下滑。
和服,和服是日本传统民族服装的称呼。它在日本也称“着物”。和服是仿照中国隋唐服式和吴服改制的,所以在日本被称为“吴服”和“唐衣”,和服是西方人对吴服的称谓,现在日本人已经接受的这个称谓,但是很多卖和服的商店,还是写着“吴服”。公元八至九世纪,日本一度盛行过“唐风”服装。以后虽有改变形成日本独特的风格,但仍含有中国古代服装的某些特色。妇女和服的款式和花色的差别是区别年龄和结婚与否的标志。例如,未婚的姑娘穿紧袖外服,已婚妇女穿宽袖外服;梳“岛田”式发型(日本式发型之一,呈钵状),穿红领衬衣的是姑娘,梳圆发髻,穿素色衬衣的是主妇。和服不用纽扣,只用一条打结的腰带。腰带的种类很多,其打结的方法也各有不同。比较广泛使用的一种打结方法叫“太鼓结”,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有一个纸或布做的芯子,看去像个方盒。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和服背后的装饰品。由于打结很费事,战后又出现了备有现成结的“改良带”和“文化带”。虽然今天日本人的日常服装早已为西服所替代,但在婚礼、庆典、传统花道、茶道以及其他隆重的社交场合,和服仍是公认的必穿礼服。
日本的公共道德其实正是其他国家应该效仿的。在我国尤其是在交通上,准循着一个准则,那就是人让车;而日本则是车让人。这不得不使我们感到羞愧啊!
第三篇:世界风土人情论文
法国风土人情
法国(La France),全称为法兰西共和国,现在是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德国、瑞士、意大利、摩纳哥、安道尔和西班牙接壤,隔英吉利海峡与英国隔海相望。法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之一,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战败且沦陷于德国,但在国际上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因而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安理会议案拥有否决权。法国亦是欧盟和北约创始会员国之一,八国集团之一和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亦是《申根公约》的成员国。法国不仅在工农业方面非常发达,而且也是世界文化中心之一。首都位于巴黎。
一、法国简介
法国北纬43度到北纬51度,西经5度到东经9度,位于欧洲大陆西部,西濒大西洋的比斯开湾,西北隔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英国相望,东南滨地中海,为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法国领土呈对称的六边形,三边临海,三边靠陆,国境线共长5300公里,海岸线长约3120公里。
1、法国国旗
三色旗是法国大革命时巴黎国民自卫队队旗。白色代表国王,蓝、红色代表巴黎市民,是王室和巴黎资产阶级联盟的象征。今天的法国人民也认为,三色旗上的蓝色是平等的象征,白色是自由的象征,而红色代表了博爱,正如法国人民“自由、平等、博爱”的宣言。1946年宪法确认其为国旗。三色带的宽度比为30:33:37。
2、法国国徽
法国没有正式国徽,但传统上采用大革命时期的纹章作为国家的标志。纹章为椭圆形,上绘有大革命时期流行的标志之一——束棒,这是古罗马高级执法官用的权标,是权威的象征。束棒两侧饰有橄榄枝和橡树枝叶,其间缠绕的饰带上用法文写着“自由、平等、博爱”。整个图案由带有古罗马军团勋章的环带饰品所环绕。
3、法国国歌
自由的赞歌--《马赛曲》,作于1792年奥、普武装干涉法国革命的危急时刻,表达了法国人民争取民主、反对暴政的坚强信心和大无畏精神。歌词原作者是鲁日·德·里斯尔。1792年12月,《马赛曲》被革命政府宣布为“共和国之歌”。
礼仪——法国是一个讲文明礼貌的国家,对妇女谦恭礼貌是法国人引以为豪的传统。法国人见面打招呼,最常见的方式莫过于握手。不过握手时一是握时间不应过长,二是没有必要握住人家的手使劲晃动。一般是女子向男子先伸手,年长者向年幼者先伸手,上级向下级先伸手。
二、法国民俗特色
拥有近1500年历史的法国,其民俗风情也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随着其历史的形成,法国人塑造了极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在这一领域中,法国人一直引
以为豪的向世界各国展示着其独有的民族特色。
1、交际习俗
注重服饰的华丽和式样的更新。妇女视化妆和美容为生活之必需。时间观念强,工作计划性强,奉行“女士第一”的原则。习惯行握手礼,有一定社会身份的人施吻手礼。少女常施屈膝礼。男女之间,女子之间及男子之间,还有亲吻面颊的习惯。社交中不愿他人过问个人私事。反感向妇女赠送香水及初次见面就送礼。
2、信仰禁忌
大多信仰天主教。忌“13”和“星期五”。忌黄色和墨绿色。忌孔雀和仙鹤。视菊花、杜鹃花与核桃等为不祥之物。喜爱艺术和娱乐活动。
3、饮食特点
法国人会吃,也讲究吃。法国菜风靡世界。法国人喜欢吃蜗牛和青蛙腿,最名贵的菜是鹅肝。喜欢喝酒。法国菜的特点是鲜嫩。法国人也非常喜欢中国菜。
4、服饰
法国时装在世界上享有盛誉,选料丰富、优异,设计大胆,制作技术高超,使法国时装一直引导世界时装潮流。在巴黎有2000家时装店,老板们的口号是:“时装不卖第二件”。而在大街上,几乎看不到两个妇女穿着一模一样的服装。目前高级时装最有名的有:“吉莱热”、“巴朗夏卡”、“吉旺熙”、“夏奈尔”、“狄奥尔”、“卡丹”和圣洛朗”。近年来,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巴黎女郎的裙子,其式样之多。款式之新,在别国很难见到。法国人是把收入的最小部分用于穿着的欧洲国家,法国人一般很注意服装方面的鉴赏力,也接受比较便宜的而不十分讲究的仿制品。
5、礼仪
法国是一个讲文明礼貌的国家。对妇女谦恭礼貌是法国人引以自豪的传统。法国人见面打招呼,最常见的方式莫过于握手。不过握手时一是握时间不应过长,二是没有必要握住人家的手使劲晃动。一般是女子向男子先伸手,年长者向年幼者先伸手。上级向下级先伸手。
6、吻
法国是第一个公认以吻表示感情的国家。法国人的吻有严格的界限:他们在见到久别重逢的亲友、同事时,是贴贴脸或颊,长辈对小辈则是亲额头,只有在爱人和情侣之间,才亲嘴或接吻。
7、婚俗
结婚前先订婚,仪式简单,一般由女方的家长宴请男方的家长及兄弟姐妹,也可同时邀请其他亲戚、甚至一两名好友出席。婚礼也已逐渐简化,但仍不失为最隆重的家庭节日,带有庄严神圣的色彩。婚礼由市长或他的一名副手主持,习惯上是在周二、四、五、六早9时至下午5时之间。婚后大宴宾客。法国农村有的地方在婚前要签订财产婚约并办理公证。婚约中要写明未婚夫妇的全部财产、未婚妻的嫁妆和未婚夫的产业。婚龄纪念在民间已成为一种喜庆的风俗。女子守寡300天后,或宣布与丈夫分居300天后可以再嫁,男子则无时间上的限制。
8、圣灵节
每年11月1日圣灵节,相当于中国的清明节。法国人习惯上在这一天去墓地祭奠,缅怀为国捐躯的先烈。
圣喀德琳娜节巴黎“大龄女青年”的节日。每年11月25日这一天,年满25 岁而尚未婚配的姑娘们到喀德琳娜塑像前献一束鲜花,再到大时装店跳舞,饮酒狂欢,最后选出一位最美的姑娘作为节日的王后。
9、用餐习惯
法国人把烹调看成是一门艺术,法国菜也确实风糜全球。在法国一日三餐通常是这样安排的。早餐:面包、咖啡、热巧克力;午餐:午餐是法国人最重要的一餐,一般在下午一点左右, 晚餐则在九点以后。
法国人社交的正餐一般要持续两小时以上,开始先是开胃菜,然后是鱼或意大利面条,再才是主菜,主菜还附带许多生菜、沙拉、奶酪,水果,有时还有甜点心,餐后咖啡也必不可少。
三、法国著名景区
历史悠久的法国除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外,还拥有着世界顶级的旅游胜地,因此,法国还是一个旅游大国。其极具吸引力的旅游胜地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来此旅游,其优美标致的名胜建筑更是为法国增添一份了喜人的民族色彩,让我们共同来观赏吧
1、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结构的高塔,被视为巴黎的象征。因法国著名建筑师斯塔夫·埃菲尔设计建造而得名。建于1887—1889年。塔高300余米,塔身重达9,000吨,分三层。第一层平台距地面57米,设商店和餐厅;第二层平台高 115米,设有咖啡馆;第三层平台高达276米,供游人远眺,底部面积1万平方米,在第三层处建筑结构猛然收缩,直指苍穹。从一侧望去,象倒写的字母“Y”。该塔由1.8万余个组成部件和250多万个铆钉构成。有电梯或徒步登塔顶。入夜,塔顶发出转动着彩色探照灯光,防飞机碰撞。塔旁竖立长方形白色大理石柱,柱顶安放斯塔夫埃菲尔镀金头像。
2、卢浮宫
卢浮宫(Palais du Louvre)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 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畔、巴黎歌剧院广场南侧。原是一座中世纪城堡,16世纪后经多次改建、扩建,至18世纪为现存规模。占地约45公顷。早在1546 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决定在原城堡的基础上建造新的王宫,此后经过9位君主不断扩建,历时300余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伟辉煌的宫殿建筑群。1793 年8月10日,在推翻君主制的周年纪念日时,法国“国民公会”决定把昔日的皇宫辟为国立美术博物馆;同年11月18日,卢浮宫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其全部工程于1857年完成。在卢浮宫口字形正殿的西侧,伸展出两个侧厅,中间的空地形成卡鲁赛广场。宫的东侧有长列柱廊,建筑巍峨壮丽。其画廊长达900英尺,藏有大量十七
世纪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期间许多艺术家的作品。馆藏品达40万件。卢浮宫美术博物馆分为6大部分:希腊和罗马艺术馆;东方艺术馆;埃及艺术馆;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雕像馆;历代绘画馆。展览按不同流派、学派和时代划分。一层展出雕刻。二层油画,三层是素描和彩粉画。八十年代初,法国政府实施扩建和修复卢浮宫的“大卢浮宫计划”。
3、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建于十二至十四世纪(1163年至1345年),由MauricedeSul-ly所设计,是法国哥特式教堂经典之作,而且一直是法国的历史舞台,重要的国家庆典都在此举行,如拿破仑1804年即在此登基。法国大文豪雨果的作品《悲惨世界》曾被改编为“钟楼怪人”拍摄成电影,看过的人耳边仍可听到钟声在响——巴黎圣母院的钟声。
四、法国文化
法国文化是指法国与法国人创造的文化。法国是一个充满文化、艺术的国家,而在法国文化中,他们的文学、电影、绘画、建筑等都使人再三回味。几百年来,法国都一直是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文化中心之一。
1、葡萄酒文化
法国葡萄酒是以用新鲜葡萄果实或果汁,经完全或部分酒精发酵酿制而成的饮料。法国法律将法国葡萄酒分为4级:法定产区葡萄酒、优良地区餐酒、地区餐酒、日常餐酒。其中,法定产区葡萄酒占全部产量的35%,优良地区餐酒占2%,地区餐酒为15%,日常餐酒为38%。
法国的葡萄酒文化是伴随着法国的历史与文明成长和发展起来的。葡萄酒文化已渗透进法国人的宗教、政治、文化、艺术及生活的各个层面,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大国,法国葡萄酒文化也影响着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情趣。了解法国葡萄酒文化将有助于我们对法国文化的整体认识。
2、香水文化
法国香水驰名世界,其中不乏价格惊人的上品。在法国,你大致可以凭着香水气味的雅俗判断一位先生或女士的身份。然而你可能不知道,香水的起源和恶臭有着密切关系。伏尔泰在1756年曾写了一本名为《美化巴黎》的小册子,小册子中写道:“设在窄巷中的肮脏市场使人不敢驻足,到处散发着恶臭„„街道昏暗、狭窄、丑陋不堪,似乎代表着一个最野蛮的时代。”
法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香水和化妆品出口国。自从1990年以来,法国在香水和化妆品方面的出口一直占该行业世界贸易的35%左右,远远领先于只占11%的美国。在其出口产品中,45.6%为香水,37.8%为美容化妆品,11.6%为洗漱用品。法国产品的出口对象主要是欧盟各国,约占49.9%;其次是欧盟以外的欧洲国家,约占12.1%;再其次是亚洲,约占11.2%;对北美的出口约占10.3%。法国该行业的出口历年保持较大的顺差纪录,1994年的顺差达217亿法郎,从而使该行业成为法国第三大贸易顺差行业。去年,法国香水和化妆品产业实现600多亿法郎的产值,较上一年增长了4.5%。尽管近年法国香水面临来自北美和亚洲国家的巨大挑战,法国香水在世界独领风骚的局面并没有改变。
第四篇: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先生的湘西小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小说主要以湘西的人或事作为描写对象,一类是反映湘西少数民族,主要是苗族人民生活习俗的,这类作品极富民间传说色彩。另一类是反映湘西山民生活的。在他笔下,湘西风光秀丽,湘西人纯朴、善良,虽生性好斗却懂得识大体、顾礼义,他给人们构建了一个充满爱的湘西世界。
在沈先生一生的小说创作中,他的城市小说几乎占了一半,但却没有多少成为名篇。而占其小说创作总量另一半的湘西小说却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其中不乏名篇佳作。在沈从文先生笔下,湘西边陲的秀丽风光——清澈见底的小河,翠绿连天的高山,在急流险滩中飞驰的木船,风格独特的吊脚楼是那样的牵人心魄,动人情怀。世代生息繁衍在这里的湘西土著人们,仿佛生活在世外桃源。当然在这之中也不乏杀戮与血腥,但从沈先生创作的整体情况来看,这类描写只是占少量的比例,而且作者也并不是以揭露或批判的口吻来描写,而是以冲淡平和的心态来表现。在他创作的小说中,凡以湘西的人或事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的,绝大多数是充满着一种和谐宁静的气氛。在他这些小说中,湘西的人大多是纯朴、善良,虽生性好斗却懂得识大体、顾礼义的。他的这类小说,最能体现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最能反映湘西地区的民风民俗,特别是湘西苗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他的这类湘西小说,按题材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湘西少数民族,主要是苗族人民习俗的,这类作品又极富民间传说色彩。另一类是反映湘西山民生活的。前者以《神巫之爱》、《龙朱》、《媚金• 豹子•与那羊》为代表;后者以《边城》和《三三》为代表。《神巫之爱》、《龙朱》和《媚金• 豹子•与那羊》创作于1928 年冬至1929 年春,这时沈从文先生正寓居上海十里洋场。面对灯红酒绿,霓虹闪烁,作者并没有沉醉于这些之中,而是把创作的笔触放到了生他养他的湘西,回到了山青水秀的苗族居住地。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如龙朱、豹子、神巫等都是苗家人的骄傲,虽然龙朱属白耳苗,豹子属凤凰苗,而神巫属白脸苗,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皆是人中之龙。然而,他们三人又各有特点。龙朱是白耳苗中的美男子,而且是“美男子中之美男子”,“这个人,美丽强壮象狮子,温和谦驯如小羊。是人中模型,是权威,是力,是光,种种比譬全是为了他的美。他不但人美,而且“德行与美一样,得天比平常人都多”。这些描写,把龙朱这个形象很好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而正因为他的美丽、健壮,反而使许多多情的姑娘不敢奢望,不敢向他表达爱恋。因此,他的处境是“兽中之狮,永远当独行无伴”。但龙朱并不因此放弃自己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当他寻觅到一个值得他心仪的姑娘时,便勇敢地去追求,终于得到了他理想的爱人。
《媚金•豹子•与那羊》中的豹子、媚金却是与龙朱不同的另一类苗族青年,他们没有龙朱那样高贵的血统和社会地位,但他们却也是非常美丽之人。豹子有极美的相貌,又具有“一切美德”;媚金也是白脸苗中顶美的女人。他们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追求自由地结合而演绎了一场爱情悲剧,虽然他们生前不能幸福地结合,但他们所表现的那种热情、诚实却令人难以忘怀。
《神巫之爱》中的神巫,“他知道自己的风仪是使所有的女人倾倒,所以本来不必伟大的他,居然伟大起来了。他不理任何一个女人,就是不愿意把自己的身心给某一个女人,意思就是想使所有世间好女人都有对他长远倾心的机会”。
所以,“他认清楚神巫的职分,应当属于众人,于是他把他自己爱情的门紧闭,独身下来,尽众女人爱他”。也可以说神巫是为了他的“事业”而放弃了自己的爱情。但人非草木,在众多姑娘的热情追求下,这个骄傲如狮子的神巫,也顺应了习俗与恋情。他同仆人一起去他所钟爱的姑娘家。他多年来的骄傲,使得他在追求真正的爱情时远没有龙朱、豹子那样勇敢。也可以说神巫碰到了一个难题,因此他犹豫不决,使他遭受了一次爱情的失败。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继续执着地追求,尽管他后来搞清楚了他所爱的女子是一个哑吧,但他还是不愿放弃,终于迈出了勇敢而坚实的一步。可以说,沈从文先生在这类小说中重点表现的是苗族人民,特别是湘西苗族人民的性格特点:他们纯朴、善良,追求的是一诺千金的真正的爱情。这类小说是一幅幅湘西苗族民俗风景画,是一曲曲苗族人民追求爱情幸福的赞歌。从这些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沈从文先生很完整地反映了湘西苗族文化对他的深刻影响。小说中所表现的苗族习俗如恋爱时的对唱山歌,对歌成功后的洞中幽会,以及“用白羊换媚金的贞女的红血”等习俗;还有,苗族人崇巫信神等,比较完整地再现了苗族文化,特别是湘西苗族文化的独特风格,如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对歌情节及对歌的内容:“唱到后来的媚金,承认输了,是应当把自己交把与豹子,尽豹子如何处置了,就唱道;红叶过冈是任那九秋八月的风,把我成为妇人的只有你。豹子听到这歌,欢喜踊跃,他明白他胜利了。他明白这个白脸族中最美丽风流的女人,心归了自己所有,高兴地唱道:白脸族一切全属第一的女人,请你到黄村的宝石洞里去。天上大星子能互相望到时,那时我看见你你也能看见我。媚金又唱:我的风,我就照到你的意见行事。我但愿你的心如太阳光明不欺,我但愿你的热如太阳把我融化。莫让人笑凤凰族美男子无信,你要我做的事自己也莫忘记。豹子又唱:放心,我心中的最大的神。豹子的美丽你眼睛曾为证明。豹子的信实有一切人作证。纵天空中到时落的雨是刀,我也将不避一切来到你身边与你亲嘴。”虽然这样的苗族山歌是由沈先生翻译的,带有较浓郁的文人气息,但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内容确确实实是湘西苗族风味。当地苗族人有一种风俗,男女青年恋爱,情同意合就可以在山野之中结合,待产生了爱情结晶后再迎娶女子回家。而且,苗族人诚实、讲信誉一诺千金。因此,当豹子因找合适的小小白山羊而耽误了与媚金幽会的时间,仅仅是耽误了几个时辰,但得到的却是媚金的尸身。豹子也因此义无反顾地把刀子扎进了自己的胸膛,为情而自杀。这样的性格,这样的行动,也只有保存了原始古风的湘西苗族人才具有。
这一类描写湘西苗族人生活的小说在沈从文先生的创作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他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窥探和再现了湘西乡村生活方式,以及湘西苗族人的灵魂,因此取得了成功。二我们认为代表沈从文先生小说创作最高成就的却并不是上面所说的具有民间传说性质的小说。而是那一类多少带有一些时代气息,反映湘西山民生活的,以沅水流域各支流各乡村为背景的小说。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认为沈从文先生的创作之所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主要是真实地描写了湘西的乡村,反映了湘西山民的生活和性格特点,充分体现了湘西山区的独特风采。他的这类小说,以《边城》、《三三》、《萧萧》为代表。
《边城》写于1934 年4月。在这部小说中,沈从文先生倾注了他对世界、对自然、对人类的爱,在他的笔下,确实没有一处景色不是明媚秀丽的。如:“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可清澈见底。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黄泥的墙,乌
黑的瓦,位置却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周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这里的人,不论是摆渡的老船夫,还是掌水码头的船总;不论是清纯如水的翠翠,还是靠卖身养家的妓女,都是那么厚道,有着善良的灵魂。他们心口相应,行为思想一致,对于生活没有过分的奢望,按照自己的本性自在地生存,心思永远在别人身上以成人之美。老船夫,虽然人很穷,但对有人要送渡河钱却从不肯接收,实在推却不去,就把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用以招待过往的旅客。掌管水码头的顺顺,“这个大方洒脱的人,事业虽十分顺手,却因喜欢交朋结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便不能同贩油商人一样大大发作起来⋯⋯为人却那么公正无私,既明事理,正直和平,又不爱财”。在作者笔下,顺顺真有点“及时雨”的风度。少女翠翠更是一个清如山泉,纯如雪莲的姑娘,“翠翠在风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残忍事情,从不发怒,从不动气”。作者在写到翠翠的爱情时,也是那样的纯净,那样超出一切世俗利害关系,那样的非物质。虽然她爷爷对她恋爱的态度是按湘西传统风俗来办,或是“走车路”,或是“走马路”。但对她本人而言,爱却是一串梦。当傩送二老“走马路”来对山歌求婚时,“翠翠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 摘虎耳草!” 如此美妙的境界,还伴有歌,突显出了作者着重要刻画一群淳厚朴实的湘西人。因此,在他笔下,连那些从事最古老职业的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她们也重义轻利,守信自约。小说中的其他人也都具有美好的人性,构成了茶峒这个湘西小镇的和平、宁静,为爱的氛围笼罩着的人生一隅。在沈从文先生的其它湘西小说中,人们也同样具有真的性情,善的美德,美的情操。
如《三三》、《阿黑小史》等小说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可以说沈先生的小说所描写的湘西世界是真实的,但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为什么要浪漫主义,为什么要理想化呢?因为他想留驻一点美好的永恒的东西,让它长在并且常新,以利于后人”。沈先生在他的《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中说:“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他又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我们从沈从文先生创作的“ 湘西世界”中可以看出,湘西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是深刻的,他总是站在湘西“乡下人”的角度进行创作,歌颂那里的人们的美好人性,赞美那里的风俗习惯。他的血管里流着的是湘西人的血液,他的创作情思,始终萦绕着湘西这片热土。他笔下的“湘西世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ps·本文摘自邓立平,本人实在没读过几本沈从文的书,而且其书文化蕴含极其丰富,没有扎实的湘西文化底蕴实在是不敢瞎写。望见谅)
文法系
10级7班
郭常斌
第五篇:论文浅析沈从文(边城)
浅析沈从文的《边城》里的湘西世界
[内容摘要]沈从文先生以故乡为背景,糅合自己身旁的人物为原型,塑造了小说《边城》,其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及整个湘西世界栩栩如生。《边城》作为湘西小说的代表作,更显得至真至纯,散发着生命之光,充满着生动灵性,瑰丽而温馨,是一个充满爱的和谐家园。它影响了一代代湘西、中国,乃至于世界的文学爱好者,不仅启迪了读者的心智,还震撼了人们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湘西世界 ; 翠翠 ;老船夫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988年病逝于北京。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实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沈从文以其特有的文学气质,用优美古朴而又略带忧伤苍凉的笔调,构建起充满真善美的和谐的湘西世界。而《边城》是这个世界的核心之作,是由“爱”构筑的一个理想王国。
一片爱的和谐湘西
《边城》以清新的笔调讲述了湘西边城一个老船夫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生活,描写了老船夫外孙女翠翠和当地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之间的爱情故事。作者用他那善于说梦、写梦、画梦以至诱人做梦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远离都市繁华和喧嚣的质朴、恬静而又浪漫柔美的世界。在我们听着遥远山乡的鸡鸣狗吠,嗅着边地泥土的芬芳之时,带我们进入一个温情脉脉是和谐世界。故事在湘西的各种风俗民情中展开:端午节赛龙舟赶鸭子,中秋节男女月下对歌,春节耍龙灯、舞狮子„„浸润于这些场景中的边城,随处可见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祖孙之情,男女之爱,兄弟之情,邻里之睦„„在纯澈明净的风俗画卷中,作者把自己的希冀与追求投射在淳朴美好的人物身上,潜心营造一片宁静安逸的和谐世界。《边城》把沈从文对生活所有的爱与美都包含在了其中,并作了一个完整的阐释,展示给我们的是湘西世界的和谐的生命形态。
爱
沈从文在谈及《边城》时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湘西世界里,没有邪恶,没有争执,也毫无功利企图,人人都那么和善诚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只用一个“爱”字来描绘。1.超功利的情爱
《边城》里,爱与被爱都是极自然的事,没有外力的压制,没有金钱的铜臭,一切都那么优美自然。翠翠的爱情世界纯净美好,超越了世俗的利害关系,她对傩送的感情自主自为、纯洁坚贞。而傩送,一开始就明确地追求翠翠,丝毫不受金钱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影响,也不受家长观念的制约,“不要碾坊要渡船”,毅然钟情于翠翠。翠翠与傩送这对恋人,他们之间不需要山盟海誓的豪言壮语,也没有离经叛道的骇世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的裙带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朴素纯情,和含蓄的东方的传统美德与淳厚人性。小说着重表现的是他们之间自然的情爱和灵魂的高尚,作者专注于在近乎原态的翠翠与傩送身上,去揭示一种新的、健全的、理想的、和谐的生命存在形态。在这人杰地灵的偏僻之地,两颗年轻的心靠拢了,他们按照自己的标准同时选择了对方,一切都出于自然的人性,出于纯真的爱,双方都表现出了热烈深沉、忠贞和崇高的品质。
2.纯真的亲情和暖暖的邻里之情
湘西世界里,每个人都从容平静地生活着。但他们单纯淡泊的生活里,却涌动着浓浓的情与爱。首先是老船夫与翠翠之间,一位老人与一位十四五岁的姑娘,是边城中一道美丽的风景,他们的相处中充满着爱与被爱、宽容与理解、其朴素纯真的亲情体现着湘西世界的和谐。小说也就在老船夫与翠翠这两个人物身上,集中体现了都市生活中正被消解的纯真与美好。一年端午,翠翠本已约好了爷爷守船,自己同黄狗过顺顺吊脚楼去看热闹,临走时翠翠问:“我走了,谁陪你?”爷爷说:“你走了,船陪我。”翠翠把眉毛皱拢苦笑着:“船陪你,嗨,嗨,船陪你。爷爷,你真是„„”最后翠翠决定不去,对爷爷说:“要去让船去,我替船陪你!”这些话虽然有些傻乎乎的,却能从中感受到翠翠与老船夫之间浓浓的亲情。翠翠可以隔着河向对岸的爷爷喊“爷爷,我要你”,翠翠可以独自一人放声痛哭而没有任何矫情,而得到的就是爷爷的呵护与关爱。这里虽非桃源,却似人间天堂。
其次是邻里之情,贵贱在湘西仿佛没有等级,船总顺顺与摆渡老汉物质生活简直在两个层面,然而他俩的感情却紧紧依偎在一起,并没有因物质的差别而割开他们生活的和谐。掌水码头的与撑渡船的都在一种淳厚古朴的人情关怀中享受一定的人格平等。他们的倾心而谈,一投足,一举手,一壶酒显得是那么的真诚、自然与和谐融洽。
作品以爱为核心,让我们在边城的宁静和谐中,体悟生命中的优美、健康与自然。翠翠在风雨中丧亲,但天性善良的湘西人没有让他感到孤独无助,船总顺顺忙前忙后,尽心照料,就连昔日向翠翠母亲求爱遭拒的杨马兵,也不请自来照顾无依无靠的翠翠。他们摆脱了世俗的功利,平静质朴地生活,而这些纯真质朴的情与爱,使平凡人的每个平凡日子都温馨感人,显示着湘西世界的和谐。
3.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边城》里,沈从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宁静、优美、质朴的自然风景画,在那里,自然与人永远都那么妥帖,那么和谐地相契在一起。一条小溪、一座白塔、一条渡船、一片竹林,人身边各种各样的东西,仿佛都具有无穷意味;湘西世界里的人,对一条狗、一塘鱼、一棵树,以及房前屋后的每一样东西都怀着无限的温爱。人与自然达到了高度的和谐。“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须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晾晒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酉水中游许多无名山村,人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却永远那么妥帖,且与周围环境极其调和。”在这里,“人在自我忘却和近乎无意识的状态下,作为宇宙伟大和声中的一个音符和自然融为了一体。”人诗意地栖居着,显得宁谧优美与自然。湘西世界里,沈从文甚至有时任人物消融在自然中。“人虽在这个背景上凸出,但终无与自然分离,有些篇章中,且把人缩小到极不重要的一点点,听其逐渐全部消失于自然中。”在沈从文笔下,自然不仅成为人活动的一个背景,而且成了人的一部分,成为纯洁、本真的象征,是超脱世俗功利,疗救人性异化的处所。人与自然同化,宁静和谐。
在阅读中也曾隐约地触及到沈从文坚韧之下所深藏的忧伤。沈从文是擅长节制他的滥情的,于是,小说中的湘西世界,含蓄而婉转,但在一些特定的时刻,内心无法控制的感伤也会一泄千里,化作滂沱大雨。而雨过天晴之后,则依旧是淡淡的暖暖的微笑,在忧伤之中掺杂些许欣然的期待,在五色迷离的现世中,为人生的远景,凝眸。他所展现的爱让人神往,就让梦驰骋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之上,让心真切地贴近这温暖而朴素的人生,在朦胧中想望人性和爱的美好。
参考文献:
(1)、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11卷)。广州:花城出版社,1983年版,第45页(2)、沈从文:《沈从文全集》——《边城》,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出版。
(3)沈从文:《〈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沈从文全集》(第11卷).广州:花城出版社(4)、凌 宇:《沈从文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