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军队的样子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军队的样子
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那么,什么是世界一流军队呢,什么又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军队呢?
我认为,世界一流军队不仅是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更是在军事理论创新、军队体系结构重塑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此,我主要想跟大家描述一下我心中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军队是什么样子的。
一是政治工作发挥生命线作用。政治工作是我军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是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的重要保障,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军队必须毫不动摇贯彻政治建军的要求,保证部队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使我军立于不败之地。
二是聚天下一流军事人才而用之。世界一流军队需要一流的军事人才,没有一流的军事人才,就没有一流的军事理论成果,也没有一流的指挥官和专业装备操作人员。要坚持战斗力标准,营造一流军事人才引育环境,创建相应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不仅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更要培育人才发展人才。
三是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军民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提升军队创造力,加快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形成互利共赢强军兴业新局面。四是各军种自我认同和充满荣耀。有人这样戏说:“陆军太土,海军太枯燥,空军飞不远,火箭军钻山窝,武警不如城管,战略支援搞后勤。”虽是玩笑话,却也反映了当下军人对自己军种的认同感不够和荣誉感缺失。此次军队院校改革,在原有海军工程大学、空军工程大学、武警工程大学的基础上,新组建成立了陆军工程大学、火箭军工程大学和航天工程大学,各军种院校地位平等、各军种自主抓建,培养出来的人才对自我军种的认同感更强,荣誉感更盛。
五是冲锋在前的军人无后顾之忧。做好拥军优属工作,解决好军人安置问题,保障好军人和军属合法权益,处理好军属随军就业和军人子女教育,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没有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一门心思钻研打仗。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军队的样子如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一定是能够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一定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权益。以上几点粗鄙的看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二篇: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治国理
政新思想新实践)
——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对话
《 人民日报 》(2016年11月08日
09 版)
主持人:
本报理论部高级编辑 叶 帆
嘉 宾:
国防大学副校长 毕京京
军事科学院军事战略研究部部长 苏 宏
西安政治学院院长 李昆明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开辟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新境界,使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越走越宽广。今天刊登的理论对话和“大家手笔”,围绕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这一主题进行阐释。
——编 者
牵住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
主持人: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是我们党的不懈追求,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保底手段。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同志纵观全局、审时度势,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我们应如何深刻认识这一强军目标?
毕京京:梦想铸就目标,目标凝聚力量。习近平同志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清醒的底线思维,运筹强国强军大业,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是中国梦强国梦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的具体化,是我们党新形势下建军治军的总方略。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吹响了强军兴军的时代号角,得到了全军官兵的衷心拥护和全国人民的高度认同。其中,听党指挥是灵魂,能打胜仗是核心,作风优良是保证。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是对强军要义的精确提炼,是对强军本质的深刻揭示,是对强军实践的科学引领。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牵住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强军目标指明了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聚焦点和着力点,按照强军目标要求建军治军,就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我们必须着眼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自觉用强军目标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以大国军人的抱负奋力实现强军目标。二是要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引领、推进改革。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千头万绪,必须把握关键,这个关键就是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抓住强军目标,就抓住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要领、要义,就既能确保改革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又能把握衡量和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切实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改革强军之路。
苏宏:首先,强军目标是党对军队建设目标任务的新概括新定位。我军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党根据不同时期形势任务的变化,明确提出人民军队建设的目标要求。习近平同志着眼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以及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总体 要求,明确提出了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一强军目标与我们党不同历史时期的建军目标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科学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建军、怎样建军治军的时代课题。其次,强军目标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支撑。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已经越来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但历史告诫我们,任何国家的崛起都会面临巨大的阻力和挑战。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就越大,就越需要强大的人民军队作支撑。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顺应了我国由大向强迈进关键阶段对人民军队的时代要求。最后,强军目标是强军兴军的总布局和路线图。当前,我军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战争、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还不相适应的矛盾仍比较突出。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如何确保军队坚决听党指挥?面对新的战争形态,如何使军队做到能打胜仗?面对社会环境变化,如何永葆我军性质、宗旨和本色?这些都是当前我军建设必须回答的时代性课题。强军目标正是抓住了我军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重大问题,明确了军队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努力方向。
李昆明: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内在要求。强军目标是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作出的战略筹划,是党的意志主张在军事领域的集中体现,深刻回答了建设一支什么样的人民军队、怎样建设人民军队这一根本问题,鲜明标定了军队建设的目标任务、发展道路,科学揭示了我军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目标规划未来,目标引领发展。强军目标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建军治军的总方略,是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引领和行动指南。其中,听党指挥是我军的建军之魂、强军之魂和命脉所在,是党和人民对军队的最高政治要求,决定着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 3 心,是军队履行职能的根本要求,体现了军队作为战斗队的本质属性,反映了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强军兴军的重要保证,是我军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本色。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统一于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伟大实践。
政治建军为强军兴军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主持人:政治建军是我军的立军之本。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怎样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本色,怎样确保全军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些都是军队政治工作亟须回答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政治建军方略,具有什么重要现实意义?
毕京京:当前,军队思想政治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习近平同志深刻阐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建军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确立了政治建军的大方略,这对于实现强军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是固本开新,确立起党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军队的新起点。长期以来,人民军队始终高擎“党指挥枪”的军魂,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但是,由于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方面也积累了诸多问题。习近平同志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把“四个带根本性的东西立起来”“五个着力抓好”,这就确立了政治建军的新起点。二是明确主题,开辟了政治工作服务保证强军兴军的新境界。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作为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担负起服务保证强军兴军的重任,既给军队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其创新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三是直面问题,揭开了我军以整风精神革弊鼎新的新篇章。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相对和平环境容易使官兵忘战懈怠,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军营容易受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由于军队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容易使腐败在内部滋长,加 上过去一段时间军队政治工作不够有力有效,我军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强调政治建军,就是要抓根治本,向顽瘴痼疾开刀,为强军兴军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苏宏:政治工作在人民军队的建设发展中发挥着生命线的重要作用。政治建军的核心在于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政治工作的实质就是党领导和掌握军队的工作,就是要确保军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面对西方敌对势力鼓吹的“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错误观点,我军一定要在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根本政治原则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决不能有任何动摇、含糊,确保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制度贯彻到部队建设各领域和完成任务全过程,确保党指挥枪的原则落地生根。政治建军的关键在于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政治工作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工作。新形势下合格革命军人的标准就是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政治建军要使官兵铸牢军魂,打牢听党的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牢固树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要培养官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解决好官兵当兵干什么、练兵为什么的根本性问题,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激发官兵时刻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去战斗的意志和信心;要继承和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引导官兵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培养官兵爱军习武、忠贞报国的热情和激情。
李昆明:强调政治建军方略旨在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我军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时移世易,曾经的优势不代表永远的优势。同时必须看到,我军的优势正是敌人进攻的焦点。面对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实施网上“文化冷战”和“政治转基因”工程,企图对我军官兵拔根去魂、把我军从党的旗帜下拉出去的险恶用心;面对长期和平环境下部队中 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理想信念淡化、党性原则弱化、革命精神退化、组织纪律软化、思想作风虚化等突出问题;面对近些年一些国家和地区在“颜色革命”中败下阵来的深刻教训,我们绝不能高枕无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政治建军方略,不仅具有极端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这既是对我党建军治军经验的深刻总结和时代传承,也是对历史和现实重大政治变局中所蕴含的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对我军面临的严峻挑战的清醒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建军治军的政治智慧、政治自觉和政治定力。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
主持人:人民军队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习近平同志对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作出许多重要论述,强调“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我们应如何深刻理解、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
毕京京:我军能够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与不断推进自身改革密不可分。我军创建89年来,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过。但是,无论是百万大裁军,还是后来的历次编制体制调整改革,总体上都是在机械化战争理念、传统大陆军体制、国土防御这个大框架下进行的局部改革。面对信息化战争新形态、世界新军事革命大潮、国家安全与发展需求新拓展,我军只有进行整体性、革命性变革,才能解决长期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真正成为能打胜仗的强国军队。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实现强军目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这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强调要牵住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做到“六个着眼于”,从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等各个战略层面进行全面改革。这标志着当代中国的军事 改革已经迈出了关键性一步。随着改革设计的全面落实,我军履行使命的能力一定会发生实质性跃升。广大官兵要从旧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中跳出来,从单位利益、部门利益的小格局中跳出来,从个人进退得失的“自我设计”中跳出来,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积极作为,为打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这场攻坚战贡献力量。
苏宏: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对人民军队未来的主动设计和塑造。当前,我军正在推进的国防和军队改革,是着眼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而提出的,谋的是民族复兴伟业,布的是富国强军大局,立的是安全与发展之基。它所要解决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是我军建设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从根本上制约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聚焦于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力量结构、政策制度等事关军队未来的重大方面,将极大地改变我军“两个能力不够”“两个差距还很大”的现状,全面提高我军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的能力。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贵在转变思想、把握原则。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改革对于全军官兵来说,也是一次思想上的革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切实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防止穿新鞋走老路。思想要解放,行动也要讲原则,必须坚持用强军目标来审视、引领、推进改革。
李昆明:格局决定高度,站位决定眼界。读懂吃透改革精神,关键在于端正观察问题的立场、调整思考问题的视角,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用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部署和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统一思想、凝聚意志、引领行动。思想的变革是最根本的变革。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全军上下都要主动来一场思想上的革命,自觉从过去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破除守旧观念、守常思维、守成思想,适应新体制、履行新 职能、完成新使命。要转变“置身事外看改革”的观念,克服与己无关的思想;转变“以单位调整议改革”的观念,克服“本位主义”倾向和“小团体”情结;转变“用个人得失论改革”的观念,克服狭隘的个人主义倾向,真正把自己摆进去,积极投身改革、主动融入改革、大力支持改革。要恪守“三严三实”,改进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聚精会神履职尽责,争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为改革顺利推进作出我们这一代革命军人应有的历史贡献。
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主持人:军无法不立,一支现代化军队必然是法治军队。国家要依法治国,军队要依法治军。只有依法治军,才能从严治军。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为推进强军事业提供重要保障。
毕京京:法治是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军队的鲜明特征。我军要适应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必然要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必须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眼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战斗力标准,坚持官兵主体地位,坚持依法和从严相统一,坚持法治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相结合,创新发展依法治军理论和实践,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形成系统完备、严密高效的军事法规制度体系、军事法治实施体系、军事法治监督体系、军事法治保障体系,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核心是要按照法治要求,推进治军方式深刻变革,努力实现“从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做法向依法行政的根本性转变,从单纯靠习惯和经验开展工作的方式向依靠法规和制度开展工作的根本性转变,从突击式、运动式抓工作的方式向按条令条例办事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了这“三个根本性转变”,就能 在全军形成党委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行动、官兵依法履职的良好局面。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首先要强化全军官兵的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让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使全军官兵信仰法治、坚守法治。
苏宏: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必然要求。我军是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走向胜利的,也是秉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理念走向现代化的。在信息时代,军队建设分工日益精细化,军队管理日益标准化、规范化,作战组织实施更加强调科学化。这些都要求军队在由大向强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对各方面严格规范,用一整套符合现代军事发展规律、体现我国特色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来推动军队正规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依法治军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作为全局性、基础性工作长抓不懈,尤其是要通过强化法治观念、转变治军方式,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必须切实巩固扩大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效,增强军队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说到底,就是要紧紧围绕“提高战斗力”这一根本标准,确保军队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顺利推进。
李昆明: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略。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与法治国家相适应的法治军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显得如此重要而紧迫。这既是国防和军队建设适应国家步入法治新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强军实践、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必然要求。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最重要的是让法治的种子深植于官兵的内心,让尊崇法治、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内化为官兵的政治信念和基本素养,转化为基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要从兵之初、干之初抓起,把培育法治精神作为强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融入日常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不断强化官兵的法治思维、法治素养;要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严起,坚决纠正和克服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就是“领导治部属”“上级治下级”“官治兵”的错误观念,使领导干部带头敬畏法 治、厉行法治、捍卫法治,带头依法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进一步营造法治军队、法治军营的浓厚氛围。
第三篇:向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目标奋进
向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目标奋进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主席围绕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指示,全军官兵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在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征程中迈出新步伐。强化政治保证,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抓军队建设,首先要从政治上看。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关键是要达到“绝对”二字的要求。这是习主席始终强调的重大问题,他在视察战区机关、部队和科研机构时对此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部队。要按照“走在前列” “关键要实”的要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突出学好习近平强军思想,在体系学习、举旗铸魂、知行合一、转化运用上下功夫见成效,切实学懂弄通做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全面彻底肃清郭伯雄、徐才厚流毒影响,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的影响,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使忠诚维护和坚决捍卫核心的意识深深根植官兵头脑、融入官兵血脉。
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加强军队各级党组织建设。要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军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从严教育管理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选优配强领导班子,着力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的问题,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之以恒推进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持续纯正部队政治生态,不断开创新时代军队党的建设新局面。
深入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政治建军的指示要求,就是要把全面贯彻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推深做实,层层压紧责任链条,形成可落实、可检查、可监督、可问责的责任体系,确保军委主席负责制坚决地而不是敷衍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无条件地而不是有条件地落实到国防和军队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就是要把我军政治建设的重点从过去那种注重抓宣传教育、重形式方法的表层,向更加注重实际效果、着力增强军队各级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提高官兵政治能力的新阶段推进。聚焦主责主业,在备战打仗上有一个大的加强
军事斗争是进行伟大斗争的重要方面,打赢能力是?S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能力。习主席对我军备战打仗问题一直高度重视,念兹在兹的就是练兵备战。党的十九大闭幕后第二天,习主席主持第一次军委常务会议,就强调军委班子要推动全军各项工作向能打仗、打胜仗聚焦。党的十九大闭幕第十天,习主席一身戎装带领新一届军委一班人视察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强调全军“要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尽快把备战打仗能力搞上去”。十九大后习主席第一次出京视察部队,强调要“全力推进新时代练兵备战工作”。2018年新年第三天,习主席以最高统帅身份在开训动员大会上向全军发布训令,这在我军历史上还是首次。这些都鲜明地要求全军:能打仗、打胜仗的核心职能丝毫不能偏移,练兵备战的主业主责一刻不能松懈,军事训练的战略位置、中心地位始终不能动摇。
牢牢掌握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本领。全军要密切关注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扎实做好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做到一旦有事能快速应对,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着力创新战争和作战筹划,紧跟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演变,紧贴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环境,大兴作战问题研究之风。着力深化实战化军事训练,坚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把官兵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在全军兴起大抓军事训练热潮。着力强化战斗队思想,大力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刻苦训练、科学训练,勇于战胜困难,勇于超越对手,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
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做备战打仗带头人。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权力观、地位观,树牢备战打仗意识。坚持刀口向内,自觉来一场大学习,集中精力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提高战略素养、联合素养、指挥素养、科技素养,带头在重大军事斗争实践和军事演训活动中磨砺自己,把打仗本领搞过硬。坚持问题导向,一抓到底,在解决一个一个实际问题中推动备战工作落实。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强化督导问责,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把备战打仗工作严起来。
深入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备战打仗的指示要求,就要从根治“和平病”入手,对“和平积弊”来个大起底、大扫除。要积极构建聚焦实战的考核评估体系。各项工作都要严格把住建设验收关口,不能把试验指针等同于实际性能、把装备功能等同于作战效能、把单项作战能力等同于体系整体作战能力,必须实打实地按实战标尺来衡量,确保各项建设紧贴实战、服务实战。要切实形成聚焦备战打仗的选人用人导向,把军队好干部标准具体化,把对党忠诚这个“德”考准,把善谋打仗的实绩考实。通过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推行能力本位的军官岗位任职和晋升资格制度,切实实现用打仗的标准选人用人,让想打仗的有舞台、钻打仗的有位子、能打仗的有奔头。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坚定不移把改革进行到底
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主席领导下全军官兵梯次接续、压茬推进领导指挥体制、力量结构、政策制度等方面改革,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整体性、革命性重塑,有效解决了制约我军建设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习主席明确强调,要扎实推进政策制度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坚定不移把改革进行到底。
着力巩固拓展改革阶段性成果。牢固树立与“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领导指挥体制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有效根除在旧体制下形成的固化思维、习惯做法。排除一切干扰,下决心、下大力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和能力建设,解放思想,创新实践,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打造坚强高效的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和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健全完善科学高效的联合作战指挥运行机制。继续加强对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工作的思想教育和引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抓好统筹协调工作,健全同新体制相适应的工作运行机制,加强改革配套政策和法规制度保障。
扎实推进政策制度改革。深化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军事政策制度体系,是军队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顺利推进改革的重要保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以来,推进修订《军官法》 《兵役法》,研究制定《士官条例》 《义务兵条例》,推进军费管理,军人工资、住房、医疗保障等方面改革,健全退役军人管理保障体制机制,构建完善军人荣誉制度体系等一系列政策制度改革。
政策制度改革要坚持严格管理和关心信任相统一,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增强广大官兵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政策制度改革的“重头戏”是健全完善与军队职能任务需求和国家政策制度创新相适应的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人才制度形态决定人才资源的基本状态。要大力深化军官职业化制度、文职人员制度、兵役制度等重大政策制度改革,为打造实现强军目标重任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提供有力政策制度支持。加大依法治军工作力度,加快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军队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就军事法治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战略地位、根本原则和目标任务,科学回答了中国特色军事法治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引领我军在法治轨道上朝着强军目标阔步前进。从军队党的建设到部队各项改革,从作战训练到作风建设,从军事人力资源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一项项重点领域立法接连出台,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为强军备战提供了有力法规制度保障。面对新的任务要求,习主席明确强调,要加大依法治军工作力度,强化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加快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
健全适应现代军队建设和作战要求的军事法规制度体系。必须用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审视和引领军事立法,坚持与我军新时代使命任务相适应,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相协调,与国家法律体系相衔接,着力完善思想政治建设、作战训练、科学管理、军事人力资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防动员等法规制度,突出加强备战急需、改革急用、官兵急盼的军事法规制度建设,努力构建起一整套反映现代军事规律、体现我军特色、覆盖国防和军队建设各领域各环节的军事法规制度。进一步改进立法工作机制,规范立法权限,切实增强法规的精细化和可操作性,确保法规准确反映军事活动规律和部队实际。
强化官兵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要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按规则正确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要从兵之初官之初抓起,把法律知识学习纳入军队院校教育体系,列为所有学员必修课,教育引导他们把法治的第一粒扣子扣好。在全军深入开展法治教育训练,把培育法治精神作为强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群众性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活动,引导广大官兵把法治内化为政治信念和道德修养,外化为行为准则和自觉行动。
要增强军事法规制度执行力。一方面,要从完善执法制度入手,按照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原则,明确执法责任,细化执法标准、步骤、时限、方法和要求,完善军事法规制度,执行责任追究办法,明确对执法主体失职渎职行为的处理措施,增强法规制度执行严肃性、确定性。另一方面,要着力健全执法监督机制。要综合运用党内监督、层级监督、专门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形成严密有效的监督体系。努力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习主席始终高度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习主席指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必然选择,要加强战略引领,加强改革创新,加强军地协同,加强任务落实,努力开创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
“四个加强”为新时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基本遵循。一是加强战略引领。只有强化战略引领,才能有力有序推进。必须强化党对军民融合全过程和全领域的领导,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强有力的领导下,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和工作模式。必须强化顶层设计,始终坚持在强国强军的总体进程中统筹谋划,积极促进军民融合战略与其他战略紧密结合,科学制定实施路线图。二是加强改革创新。要以扩大开放、打破封闭为突破口,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体系,推进融合体系重塑和重点领域统筹,加快形成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三是加强军地协同。军地双方都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坚决防止“愿意融别人、不愿意被别人融”等倾向。地方党委和政府要主动作为,军队要承担起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责任,双方都要站在党和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思考问题、推动工作,改变自成体系的思维定势,拆掉利益固化的藩篱,理解融合、支持融合、参与融合。四是加强任务落实。我们要从时代高度认清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担当,以钉钉子精神一件一件抓,群策群力落实好这个大战略。努力实现关键性改革突破,加快国防科技工业体制、装备采购制度、军品价格和税收等关键性改革,加快破除“民参军” “军转民”壁垒。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培育一批典型,强化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整体水平提升。
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习主席强调,要加强国防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根本目的是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要密切关注世界军事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动向,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推动重大科技项目一体论证和实施,努力抢占科技创新战略制高点。强化开放共享观念,坚决打破封闭垄断,加强科技创新,优化资源分配,挖掘全社会科技创新潜力,形成国防科技创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在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实践中,要主动发现、培育、运用可服务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前沿尖端技术,捕捉军事能力的潜在增长点,强化军事需求牵引,最大限度实现民为军用,做好国防科技民用转化这篇大文章。
第四篇:科学发展观 军队要像军队的样子
军队的样子是担当
心理科 李光耀
邓小平说过,军队要像军队的样子,军人要像军人的样子。今天,习近平主席再次提出“军队要像军队的样子”。那么“军队的样子”“军人的样子”到底是什么?每名官兵的形象定位是否与此相符?我们很有必要加以追问。
“样子”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面子”或形象。一支军队的样子,是部队官兵整体素质、作风纪律、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军队和军人的样子,不是衣饰装扮出来的,不是作秀表演出来的,而是素质、作风和信念的外在反映,是发自于内心、流淌于血液、融化为人格的精神气质。
人民军队是什么样子?是“风雨侵衣骨更硬”的坚定乐观,是“横扫千军如卷席”的所向披靡,是“一把炒面一把雪”的战斗精神,是千军万马战汶川的时代风采,是国庆大阅兵走过天安门广场的钢铁方阵。
一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同中国军人交过手的美国军人,终生难忘的画面是:“天上有照明弹。他们像原木在移动。他们像原木一样倒下。他们又有人冲上来了。他们在强大的火力打击下冲锋……”每个军人的形象都是军队的名片,千千万万军人的形象就是军队的形象。当人们看到军容不整、不守规矩、贪生怕死的军人,会觉得“没有一点军人的样子”,进而会从心里调低军队的形象得分。相反,像黄继光、雷锋、杨业功等一个个军旅楷模,不但让军队的样子更加熠熠生辉,也为每名军人提供了“像不像”的参照系。
今天军队的样子,就是要坚决听党指挥,要能打仗、打胜仗,要保持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今天军人的样子,就是要牢记强军目标、坚定强军信念、献身强军实践。
里子决定面子。里子没练好,面子再好,也只是绣花枕头一包草。强军目标既是军队建设发展的目标要求,也是广大官兵的理想追求和责任担当,习近平主席提出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就是明确的给我们指出了衡量军队建设成效的根本尺度。习近平主席指出,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必须牢固确立战斗力标准,按照打仗的要求搞建设、抓准备,把战斗力标准贯穿到军队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必须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战斗力标准衡量建设成效。要深入开展我军根本职能教育,真正使战斗队意识在官兵头脑中深深扎根。要加强战斗精神培育,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使部队始终保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战备状态,大力发扬我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保持旺盛革命热情和高昂战斗意志。要切实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选人用人,加强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大规模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这些重要思想,鲜明体现了我军的根本职能及其本质要求,深刻揭示了实现强军目标对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提出的更高标准,对于军队思想政治建设保持正确方向、提高质量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提出把改进作风贯彻到军队建设和管理每个环节,进一步指明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保证。习近平同志指出,古往今来,作风优良才能塑造英雄部队,作风松散可以搞垮常胜之师。作风关系我军政治本色,关系战斗力建设,关系党和军队的形象,必须把作风建设作为军队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抓紧抓实,永葆人民军队政治本色。要把改进作风工作引向深入,贯彻到军队建设和管理每个环节,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真正在求实、务实、落实上下功夫。要扎实抓好“学习贯彻党章、弘扬优良作风”教育活动,按照“标准更高、走在前列”要求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切实端正训风、演风、考风,以良好作风推动部队全面建设。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上率下,把自己摆进去,从自身严起,从现在改起,从小事抓起,用实际行动为部队做好样子。这些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我军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进一步指明了新形势下加强军队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方法途径,为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部队、夯实强军之基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为现代军人,我认为就应该有奋斗有担当,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担当起自己应该担当的责任,强军兴军就有希望有支撑。
第五篇:世界一流大学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国家 综合得分 哈佛大学 Harvard University 美国 100.0 2 剑桥大学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英国 99.6 3 耶鲁大学 Yale University 美国 99.1 伦敦大学学院 UCL(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英国 99.0 5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英国 97.8 5 牛津大学 University of Oxford 英国 97.8 7 芝加哥大学 University of Chicago 美国 96.8 8 普林斯顿大学 Princeton University 美国 96.6 麻省理工大学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美国 96.1 10 加州理工大学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Caltech)美国 95.9 11 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美国 95.6 12 宾夕法尼亚大学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美国 94.2 13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美国 94.1 14 杜克大学 Duke University 美国 92.9 15 康奈尔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 美国 92.5 16 斯坦福大学 Stanford University 美国 92.2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澳大利亚 90.5 18 麦吉尔大学 McGill University 加拿大 90.4 19 密西根大学 University of Michigan 美国 89.9 20 爱丁堡大学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英国 89.3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ETH Zurich(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瑞士 89.3 22 东京大学 University of Tokyo 日本 88.9 23 伦敦国王学院 Kings College London 英国 88.4 24 香港大学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 87.5 25 京都大学 Kyoto University 日本 87.1 曼切斯特大学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英国 85.7 27 卡内基梅隆大学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美国 85.6 28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Paris 法国 85.4 29 多伦多大学 University of Toronto 加拿大 85.3 新加坡国立大学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NUS)新加坡 84.3 31 布朗大学 Brown University 美国 83.9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美国 83.5 32 西北大学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美国 83.5 34 布里斯托大学 University of Bristol 英国 83.4
香港科技大学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香港 83.3 36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 école Polytechnique 法国 83.1 36 墨尔本大学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澳大利亚 83.1 36 悉尼大学 University of Sydney 澳大利亚 83.1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美国 82.7 40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加拿大 81.2 41 昆士兰大学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澳大利亚 80.7
洛桑联邦高等理工学院 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瑞士 80.6 43 大阪大学 Osaka University 日本 80.1
都柏林圣三一学院 Trinity College Dublin 爱尔兰 80.1 45 莫纳什大学 Monash University 澳大利亚 80.0
香港中文大学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香港 79.6 47 新南威尔士大学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澳大利亚 79.0 47 首尔国立大学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韩国 79.0 49 阿姆斯特丹大学 University of Amsterdam 荷兰 78.9 49 清华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 中国 78.9
哥本哈根大学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丹麦 78.8 52 纽约大学 New York University(NYU)美国 78.4 52 北京大学 Peking University 中国 78.4 54 波士顿大学 Boston University 美国 77.8
慕尼黑理工大学 Technische Universit?t München 德国 76.3 55 东京工业大学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日本 76.3 57 海德堡大学 Heidelberg University 德国 76.2 58 华威大学 University of Warwick 英国 75.7 59 阿尔伯塔大学 University of Alberta 加拿大 75.4 60 莱顿大学 Leiden University 荷兰 75.3
奥克兰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新西兰 74.7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美国 74.7 63 奥胡斯大学 Aarhus University 丹麦 74.5
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 University of Illinois, Urbana-Champaign 美国 74.5 65 天主教鲁汶大学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比利时 74.2 66 伯明翰大学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英国 73.9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LSE)英国 73.7 67 隆德大学 Lund University 瑞典 73.7
韩国高等科学技术学院 KAIST-Korea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韩国 72.6 70 乌德勒支大学 Utrecht University 荷兰 72.4 70 约克大学 University of York 英国 72.4 72 日内瓦大学 University of Geneva 瑞士 72.3
南洋理工大学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NTU)新加坡 72.0 73 圣路易华盛顿大学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Louis 美国 72.0 75 乌普萨拉大学 Uppsala University 瑞典 71.9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美国 71.5 76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美国 71.5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Chapel Hill 美国 71.3 79 格拉斯哥大学 University of Glasgow 英国 71.2 80 华盛顿大学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美国 71.1 81 阿德莱德大学 University of Adelaide 澳大利亚 70.8 82 谢菲尔德大学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英国 70.6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兰 70.4 84 西澳大利亚大学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澳大利亚 70.2 85 达特茅斯学院 Dartmouth College 美国 70.1
佐治亚理工学院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美国 70.0 87 普渡大学 Purdue University 美国 69.8
圣安德鲁斯大学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英国 69.8 89 都柏林大学 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爱尔兰 69.7 90 爱默里大学 Emory University 美国 69.6 91 诺丁汉大学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英国 69.4 92 名古屋大学 Nagoya University 日本 69.2 92 苏黎世大学 University of Zurich 瑞士 69.2 94 柏林自由大学 Freie Universit?t Berlin 德国 69.0 95 南安普敦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英国 68.9 95 国立台湾大学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台湾 68.9 97 东北大学 Tohoku University 日本 68.6
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t München 德国 68.4 99 利兹大学 University of Leeds 英国 68.3 100 赖斯大学 Rice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