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建设世界一流银行

时间:2019-05-13 17:4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建设世界一流银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建设世界一流银行》。

第一篇: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建设世界一流银行

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建设世界一流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加强职工民主管理综述

近日,中国建设银行在京召开了第二届职代会第二次会议。这次会议是建行积极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凝聚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加快内部改革和战略转型,推进各项业务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会上,建行董事长郭树清、行长张建国、监事长谢渡扬等行领导向39名优秀员工颁发了“第三届中国建设银行突出贡献奖”。近年来,建行将员工视为最宝贵的财富,激发和弘扬职工主人翁精神,在深化内部改革、完善民主管理、创建和谐企业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加强职工民主管理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自股改上市以来,建行加强和改进职工民主管理,为员工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作用作出制度安排,努力实现股东、银行和员工个人价值最大化的有机统一。建行认识到,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是建设世界一流银行的必由之路。

2005年,建行率先在全系统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与员工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均交由职代会审议通过。经过四年多的探索和实践,职代会制度不断完善,成为员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有效的制度保障。截至目前,全行各级分支机构已成立职代会1760个,召开职工代表大会2029次。会议听取了各级管理层

— 1 — 的工作报告,对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员工代表进行了认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员工代表对建行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十分关心,并且积极起草提案。对员工提案,建行各级机构做到认真研究、及时回复和妥善解决。此前召开的二届一次职代会共收到职工代表提案155件,内容涉及客户服务、产品创新、科技开发、人力资源、薪酬分配、员工培训和福利保障等多个方面,总行相关职能部门对此逐一进行了研究,并给予认真回复,提案回复率达到99.35%。同时,各级机构高度重视,及时将提案建议转化为政策、方案和行动,形成价值创造力。

值得一提的是,建行积极建立健全多种机制倾听“员工之声”,各级管理者面对面地与员工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对于经营管理、员工利益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以此作为制定政策、改进经营管理的依据,促进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

在加强职工民主管理过程中,建行不断探索和发挥工会的作用。作为员工利益代表,建行工会组织在党委领导下,认真筹备组织职代会,指导、督促民主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落实,积极开展“职工之家”建设,创造性地履行参与、维护、建设和教育四项基本职能。建行尊重员工主人翁地位,构建了和谐的劳动关系。今年3月,建行各级工会深入基层,组织开展了劳动关系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员工总体满意度达到94%。

— 2 — 激发员工创造力

建设世界一流银行

建行认为,员工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只有集中员工智慧,才能更好地提高建行的价值创造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银行的步伐。近年来,建行面向全行员工开展诸如“快乐工作、我来支招”金点子征集等活动,制定产品创新激励办法,积极培养、激发广大员工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营造了创新有为、与时争先的浓厚氛围。2006年以来,全行自主实施完成了892个流程优化项目,累计完成产品创新1046项,极大地提高了建行的市场竞争力。这其中凝聚了广大员工的辛劳和智慧。

“以客户为中心”是建行股改上市后确立的经营理念。为了把这一经营理念更好地渗透、融合进业务流程,广大员工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各自的岗位和领域创造出了“何晓工作法”、“郑凯珊服务法”等闪耀着员工智慧光辉的劳动结晶。每一次营销、每一笔交易、每一道工序中,建行员工针对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完善和改进的建议和方法,不断发现和挖掘出潜在的价值。

创造力源于员工的高素质。建行围绕业务发展战略,不断扩大培训规模,有效地提高了员工素质。今年上半年全行共投入培训经费1.46亿元,举办境内外各类培训1.3万期,培训56.7万人次,完成培训工作量105万人天。其中培训一线员工39.88万人次,占总培训人次的70%。截至9月末,总行直接组织的各类培训班428期,培训2.5万人次,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同

— 3 — 时,充分利用境外各种资源,采取学习研修、跟岗培训等形式,加大对核心人才和优秀一线员工的境外培训力度。今年已举办102期境外培训班,培训3928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半。

为进一步引领和激励广大员工创优争先,今年以来,建行在全行开展了“抓服务、讲合规、促发展”主题系列活动,促进了“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深入落实,增强了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规范了员工的职业操守。各业务条线、各分行围绕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加强团队合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业务竞赛和评先表彰活动。通过业务比拼进一步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学习热情,鼓励员工主动加强学习,努力掌握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新业务。

真心关爱员工

构建和谐企业

“员工的心,建行的根”。当个人发展和建行事业融为一体时,员工就能迸发出无限的工作热情,企业就能获取前进的不竭动力。坚持用开阔视野关心员工,重视员工在经营管理中的体验和感受,是建行构建和谐企业的成功之道。

在工作流程、计划安排、绩效考核等方面,建行都充分体现出对员工的尊重和信任。各项制度设计在为客户提供最大便利的同时,又尽可能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降低员工操作成本。近年来,建行持之以恒地推进业务流程改造,加快网点转型,大力加强渠道建设。通过完成柜面业务前后台分离和后台集中改革,在提高整体服务水平的同时,有效地减轻了一线员工的工作压力;

— 4 — 零售网点转型优化了流程,降低了柜员操作的复杂程度,有效提高了网点营销服务效率。自助和电子渠道有效分流客户,解放了员工“生产力”。截至今年上半年,建行安装运行自动柜员机33,713台,居全球银行业前列;电子银行与柜面交易量之比为64%,较上年末提高19个百分点。同时,建行关心员工职业发展生涯,健全管理、专业技术和经办岗位职务序列体系,开辟了多条职业发展通道;在总行、分行和基层行选拔了15类业务核心人才,建立起后备人才库。

针对银行工作坐时长、活动时间少的特点,建行各级机构积极为员工开展丰富的娱乐活动,加强身体锻炼,缓解工作压力。各分行还制定了员工休息休假实施细则,基层网点普遍实行弹性排班,确保员工正常休息休假;全行每年安排员工体检一次。此外,建行创新员工思想教育工作,积极探索开展“关爱员工、从心开始”活动,用心理学对一线员工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并结合企业文化工作推动企业核心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入脑入心。

建行员工遇到生活困难时,会及时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温暖。总行党委高度重视特困职工的工作生活状况,多次专题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在全行已建立三级职工互助基金体系。各级工会建立特困职工档案,及时为他们解决特殊性、突发性的生活困难,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度过难关。建行各级管理者还定期深入基层,经常到困难职工多、反映问题多的地方去,努力为他们解决实际难题。

— 5 — 目前,全行职工互助基金累计救助困难员工31477人次,累计救助金额8069.68万元。其中总行职工互助基金实施了10批救助,累计救助特困员工和协解人员191人、救助金额1515万元。在对困难员工提供经济援助的同时,建行还注重从精神上、情感上对他们进行关爱。在重大节日期间,建行对困难员工开展走访慰问和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来自组织的关爱,温暖了困难员工的心,也增强了全行广大员工的向心力,从而促进了企业和谐,维护了社会稳定。

正是拥有了这样一支始终保持旺盛斗志和活力的员工队伍,建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才有了可靠保证。如今,建行已经成为中国内盈利能力最强、资产质量最好、综合服务水平最高的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之一,资产回报率和股本回报率从去年以来一直在全球大银行中名列第一,按股票市值和净利润计算位居全球第二。这些经营成果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国内外市场的高度认可。在《财富》全球500强中,建行排名第125位,较去年提升46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综合排名第6位,较上年再进1位;《欧洲货币》、《亚洲货币》均授予建行“中国最佳银行奖”。

建行董事长郭树清在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表示:“广大员工是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的主力军。我们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建设世界一流银行的行动指南,更好地发挥全行员工的积极性和

— 6 — 创造性,大力提升全行的专业化、精细化工作水平,推动全行发展、改革、管理不断取得新成就。”

第二篇: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治国理

政新思想新实践)

——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对话

《 人民日报 》(2016年11月08日

09 版)

主持人:

本报理论部高级编辑 叶 帆

嘉 宾:

国防大学副校长 毕京京

军事科学院军事战略研究部部长 苏 宏

西安政治学院院长 李昆明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开辟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新境界,使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越走越宽广。今天刊登的理论对话和“大家手笔”,围绕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这一主题进行阐释。

——编 者

牵住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

主持人: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是我们党的不懈追求,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保底手段。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同志纵观全局、审时度势,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我们应如何深刻认识这一强军目标?

毕京京:梦想铸就目标,目标凝聚力量。习近平同志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清醒的底线思维,运筹强国强军大业,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是中国梦强国梦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的具体化,是我们党新形势下建军治军的总方略。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吹响了强军兴军的时代号角,得到了全军官兵的衷心拥护和全国人民的高度认同。其中,听党指挥是灵魂,能打胜仗是核心,作风优良是保证。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是对强军要义的精确提炼,是对强军本质的深刻揭示,是对强军实践的科学引领。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牵住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强军目标指明了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聚焦点和着力点,按照强军目标要求建军治军,就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我们必须着眼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自觉用强军目标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以大国军人的抱负奋力实现强军目标。二是要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引领、推进改革。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千头万绪,必须把握关键,这个关键就是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抓住强军目标,就抓住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要领、要义,就既能确保改革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又能把握衡量和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切实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改革强军之路。

苏宏:首先,强军目标是党对军队建设目标任务的新概括新定位。我军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党根据不同时期形势任务的变化,明确提出人民军队建设的目标要求。习近平同志着眼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以及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总体 要求,明确提出了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一强军目标与我们党不同历史时期的建军目标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科学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建军、怎样建军治军的时代课题。其次,强军目标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支撑。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已经越来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但历史告诫我们,任何国家的崛起都会面临巨大的阻力和挑战。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就越大,就越需要强大的人民军队作支撑。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顺应了我国由大向强迈进关键阶段对人民军队的时代要求。最后,强军目标是强军兴军的总布局和路线图。当前,我军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战争、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还不相适应的矛盾仍比较突出。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如何确保军队坚决听党指挥?面对新的战争形态,如何使军队做到能打胜仗?面对社会环境变化,如何永葆我军性质、宗旨和本色?这些都是当前我军建设必须回答的时代性课题。强军目标正是抓住了我军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重大问题,明确了军队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努力方向。

李昆明: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内在要求。强军目标是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作出的战略筹划,是党的意志主张在军事领域的集中体现,深刻回答了建设一支什么样的人民军队、怎样建设人民军队这一根本问题,鲜明标定了军队建设的目标任务、发展道路,科学揭示了我军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目标规划未来,目标引领发展。强军目标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建军治军的总方略,是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引领和行动指南。其中,听党指挥是我军的建军之魂、强军之魂和命脉所在,是党和人民对军队的最高政治要求,决定着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 3 心,是军队履行职能的根本要求,体现了军队作为战斗队的本质属性,反映了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强军兴军的重要保证,是我军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本色。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统一于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伟大实践。

政治建军为强军兴军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主持人:政治建军是我军的立军之本。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怎样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本色,怎样确保全军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些都是军队政治工作亟须回答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政治建军方略,具有什么重要现实意义?

毕京京:当前,军队思想政治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习近平同志深刻阐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建军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确立了政治建军的大方略,这对于实现强军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是固本开新,确立起党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军队的新起点。长期以来,人民军队始终高擎“党指挥枪”的军魂,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但是,由于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方面也积累了诸多问题。习近平同志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把“四个带根本性的东西立起来”“五个着力抓好”,这就确立了政治建军的新起点。二是明确主题,开辟了政治工作服务保证强军兴军的新境界。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作为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担负起服务保证强军兴军的重任,既给军队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其创新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三是直面问题,揭开了我军以整风精神革弊鼎新的新篇章。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相对和平环境容易使官兵忘战懈怠,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军营容易受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由于军队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容易使腐败在内部滋长,加 上过去一段时间军队政治工作不够有力有效,我军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强调政治建军,就是要抓根治本,向顽瘴痼疾开刀,为强军兴军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苏宏:政治工作在人民军队的建设发展中发挥着生命线的重要作用。政治建军的核心在于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政治工作的实质就是党领导和掌握军队的工作,就是要确保军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面对西方敌对势力鼓吹的“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错误观点,我军一定要在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根本政治原则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决不能有任何动摇、含糊,确保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制度贯彻到部队建设各领域和完成任务全过程,确保党指挥枪的原则落地生根。政治建军的关键在于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政治工作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工作。新形势下合格革命军人的标准就是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政治建军要使官兵铸牢军魂,打牢听党的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牢固树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要培养官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解决好官兵当兵干什么、练兵为什么的根本性问题,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激发官兵时刻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去战斗的意志和信心;要继承和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引导官兵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培养官兵爱军习武、忠贞报国的热情和激情。

李昆明:强调政治建军方略旨在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我军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时移世易,曾经的优势不代表永远的优势。同时必须看到,我军的优势正是敌人进攻的焦点。面对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实施网上“文化冷战”和“政治转基因”工程,企图对我军官兵拔根去魂、把我军从党的旗帜下拉出去的险恶用心;面对长期和平环境下部队中 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理想信念淡化、党性原则弱化、革命精神退化、组织纪律软化、思想作风虚化等突出问题;面对近些年一些国家和地区在“颜色革命”中败下阵来的深刻教训,我们绝不能高枕无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政治建军方略,不仅具有极端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这既是对我党建军治军经验的深刻总结和时代传承,也是对历史和现实重大政治变局中所蕴含的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对我军面临的严峻挑战的清醒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建军治军的政治智慧、政治自觉和政治定力。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

主持人:人民军队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习近平同志对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作出许多重要论述,强调“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我们应如何深刻理解、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

毕京京:我军能够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与不断推进自身改革密不可分。我军创建89年来,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过。但是,无论是百万大裁军,还是后来的历次编制体制调整改革,总体上都是在机械化战争理念、传统大陆军体制、国土防御这个大框架下进行的局部改革。面对信息化战争新形态、世界新军事革命大潮、国家安全与发展需求新拓展,我军只有进行整体性、革命性变革,才能解决长期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真正成为能打胜仗的强国军队。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实现强军目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这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强调要牵住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做到“六个着眼于”,从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等各个战略层面进行全面改革。这标志着当代中国的军事 改革已经迈出了关键性一步。随着改革设计的全面落实,我军履行使命的能力一定会发生实质性跃升。广大官兵要从旧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中跳出来,从单位利益、部门利益的小格局中跳出来,从个人进退得失的“自我设计”中跳出来,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积极作为,为打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这场攻坚战贡献力量。

苏宏: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对人民军队未来的主动设计和塑造。当前,我军正在推进的国防和军队改革,是着眼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而提出的,谋的是民族复兴伟业,布的是富国强军大局,立的是安全与发展之基。它所要解决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是我军建设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从根本上制约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聚焦于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力量结构、政策制度等事关军队未来的重大方面,将极大地改变我军“两个能力不够”“两个差距还很大”的现状,全面提高我军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的能力。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贵在转变思想、把握原则。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改革对于全军官兵来说,也是一次思想上的革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切实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防止穿新鞋走老路。思想要解放,行动也要讲原则,必须坚持用强军目标来审视、引领、推进改革。

李昆明:格局决定高度,站位决定眼界。读懂吃透改革精神,关键在于端正观察问题的立场、调整思考问题的视角,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用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部署和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统一思想、凝聚意志、引领行动。思想的变革是最根本的变革。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全军上下都要主动来一场思想上的革命,自觉从过去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破除守旧观念、守常思维、守成思想,适应新体制、履行新 职能、完成新使命。要转变“置身事外看改革”的观念,克服与己无关的思想;转变“以单位调整议改革”的观念,克服“本位主义”倾向和“小团体”情结;转变“用个人得失论改革”的观念,克服狭隘的个人主义倾向,真正把自己摆进去,积极投身改革、主动融入改革、大力支持改革。要恪守“三严三实”,改进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聚精会神履职尽责,争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为改革顺利推进作出我们这一代革命军人应有的历史贡献。

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主持人:军无法不立,一支现代化军队必然是法治军队。国家要依法治国,军队要依法治军。只有依法治军,才能从严治军。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为推进强军事业提供重要保障。

毕京京:法治是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军队的鲜明特征。我军要适应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必然要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必须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眼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战斗力标准,坚持官兵主体地位,坚持依法和从严相统一,坚持法治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相结合,创新发展依法治军理论和实践,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形成系统完备、严密高效的军事法规制度体系、军事法治实施体系、军事法治监督体系、军事法治保障体系,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核心是要按照法治要求,推进治军方式深刻变革,努力实现“从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做法向依法行政的根本性转变,从单纯靠习惯和经验开展工作的方式向依靠法规和制度开展工作的根本性转变,从突击式、运动式抓工作的方式向按条令条例办事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了这“三个根本性转变”,就能 在全军形成党委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行动、官兵依法履职的良好局面。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首先要强化全军官兵的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让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使全军官兵信仰法治、坚守法治。

苏宏: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必然要求。我军是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走向胜利的,也是秉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理念走向现代化的。在信息时代,军队建设分工日益精细化,军队管理日益标准化、规范化,作战组织实施更加强调科学化。这些都要求军队在由大向强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对各方面严格规范,用一整套符合现代军事发展规律、体现我国特色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来推动军队正规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依法治军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作为全局性、基础性工作长抓不懈,尤其是要通过强化法治观念、转变治军方式,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必须切实巩固扩大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效,增强军队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说到底,就是要紧紧围绕“提高战斗力”这一根本标准,确保军队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顺利推进。

李昆明: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略。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与法治国家相适应的法治军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显得如此重要而紧迫。这既是国防和军队建设适应国家步入法治新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强军实践、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必然要求。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最重要的是让法治的种子深植于官兵的内心,让尊崇法治、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内化为官兵的政治信念和基本素养,转化为基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要从兵之初、干之初抓起,把培育法治精神作为强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融入日常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不断强化官兵的法治思维、法治素养;要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严起,坚决纠正和克服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就是“领导治部属”“上级治下级”“官治兵”的错误观念,使领导干部带头敬畏法 治、厉行法治、捍卫法治,带头依法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进一步营造法治军队、法治军营的浓厚氛围。

第三篇:学习参考3——改革开放是建设世界一流银行的必由之路

学习参考三

改革开放是建设世界一流银行的必由之路

中国建设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 郭树清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三十年,也是我国金融业从计划经济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浴火重生,茁壮成长的三十年。建设银行自恢复重建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探索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不断深化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始终走在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前列。特别是股改上市以来,建行在支持国民经济发展和服务大众生活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境内外客户、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认可和肯定,市值已跻身全球上市银行前列。截至2008年6月底,建设银行资产总额达人民币7.06万亿元,比2003年底增长将近一倍;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为1.72%,年化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为26.36%,净利息收益率为3.29%,综合盈利能力显著提升;不良贷款率为2.21%,拨备覆盖率为117.23%,资本充足率为12.06%,资产质量有了根本性的改善。国家在建行的帐面净资产从股改上市之初的1862亿元增加到3080亿元,按去年末股价计算,建行国有股权益比注资时增长了5.25倍。建行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充分证明了党中央关于金融改革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建设世界一流银行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现代公司治理机制,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股份制改革之前,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着政企不分、不良资产数额大、风险控制体系薄弱、机构臃肿、财务管理体系落后等严重问题。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中国银行业已濒临技术性破产,甚至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

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金融安危关系发展全局。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断作出金融体制改革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更进一步提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方向是发展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建行在国家有关部门指导帮助下,从专业银行逐步转变为商业银行,从国有银行转变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银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金融改革,国内外都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照搬,更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建行作为中央确定的国有银行改制试点单位,责无旁贷地肩负起探索改革之路的重任。从分立重组、消化不良资产包袱,到创立股份制公司,再到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并成功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建行一次又一次地破解难题,跃上一个又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是建行进行的最重要的基础性变革。改制后,建行既广泛吸收借鉴国际同业先进经验,又立足自身情况,建立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组成的治理架构,逐步形成了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层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相互制衡机制。董事会在公司章程和股东大会授权的范围内独立地履行公司决策职责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经营管理层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自主行使经营管理权,监事会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建行还在国内同业中较早建立了独立董事制度。来自英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独立董事积极参与董事会决策过程,并担任审计委员会、提名与薪酬委员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主席,对建行发展战略、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提出了许多重要建议。

公司治理不是静态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面对上市后全新的监管环境和市场环境,建行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与高管层、各级分支机构、基层员工正常沟通的渠道。建行董事、监事经常列席党委会、行长办公会等行内重要会议,有效地履行决策和监督职责;董事会会议也邀请部分高管人员和分行行长列席,使经营层加深对董事会决策和运作机制的了解。

建行在实践中认识到,定位明确的党委会在公司治理中是非常重要的。股改以来,建行党委会充分发挥政治领导核心作用,贯彻和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严格区分商业活动与党务活动,并主动创造条件支持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行使职权。我们将员工视为最宝贵的财富和公司治理的重要参与者,高度重视广大员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上市以来,建行已召开三次全系统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公司发展战略和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议案。一些全行性的工作会议也邀请一线员工代表参加,员工提出的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得以及时采纳。

二、转变经营理念,推进战略转型取得实效

我们认为,衡量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效,关键在于客户服务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而银行能不能为客户提供好的服务,是衡量改革成效的硬指标、硬标准。建行成立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主要承担政策性任务,在客户服务方面做得不够,“官商”作风严重,不了解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许多流程不是从客户方便出发,而是从银行自身管理方便出发;相对注重公司类客户,对个人客户服务关注不够,经常出现个人客户排队现象。要改变这种局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从更新观念入手。为此,建行明确提出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和机制,并将其确定为股份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2005年,为使“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真正深入人心,我们进行了全行大讨论。在讨论中,全行员工深入反思客户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明确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本质,即了解客户关切,从客户的角度对银行经营活动进行评估,对操作流程、服务方式、管理制度、资源配置方式等进行彻底变革。

我们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推进业务模式创新,将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重点投向零售业务、新兴业务、非利差业务,并逐步向多功能银行和国际化银行转变。

作为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的重点领域,建行与美国银行合作,在国内同业中率先实施“零售网点转型”项目。到目前为止,已有一万多家零售网点实现了以营销服务为主的功能转型,占网点总数约八成。转型后的网点日均产品销售量提高67%,是转型前的2.15倍。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转型网点的客户等候时间平均下降39%,大大节省了客户的时间,客户排队现象大为缓解。

为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建行改变了以往主要从方便银行管理角度规划业务流程的做法,努力从客户角度获取和分析影响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因素,为流程再造提供准确的客户信息和数据。我们在“客户之声”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客户拨打95533服务电话是想得到人工服务,而原有的服务菜单却将人工服务放在最后一层,客户接通电话后等候时间较长。为改善客户体验,建行在国内同业中第一家将人工服务选项放在客服菜单的最前面,客户接通人工服务的速度大幅提高,客户满意度也有了较大提升。建行在发展过程中一直非常注重创造性地满足客户金融需求。针对小企业金融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建行于2005年就创新推出了“成长之路”和“速贷通”两个为小企业客户量身定做的产品和服务品牌,受到客户广泛欢迎,并被银监会评为“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工作先进单位”。近年,建行又与阿里巴巴公司合作,借助互联网平台,创新推出“网络联贷联保”、网上速贷通及供应链融资等创新产品和服务,今年上半年已向175个客户发放贷款5.2亿元,使更多信用良好的小企业获得金融支持。

经营理念的转变直接推动业务转型取得实效。2008年上半年,建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59.30%,在经营收入中占比达14.86%;投资银行业务收入超过30亿元,同比增长近三倍。此外,建行近年来在租赁、信托、保险等业务领域也取得重要进展,海外分支机构布设步伐加快,全球经营布局进一步优化。

三、坚持对外开放,在发展中实现各方共赢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关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效的重大举措。可以说,战略投资者的成功引入,有助于国有商业银行借鉴、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改变外界对中国银行业特别是中国国有银行的负面看法,极大地提升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金融改革、中国银行业发展的信心。由于当时境外机构投资者对我国国有银行并不看好,建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过程充满了艰辛。但建行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信念,始终坚持保持国有绝对控股、提供先进技术、回避竞争、出价要明显高于净资产的原则。经过艰苦谈判,建行于2005年6月和7月先后与美国银行、新加坡淡马锡公司签订了战略投资协议和技术合作协议。三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建行与境外投资者的合作是战略性的而不是财务性的,是全面的而不是局部的,是共赢的而不是单赢或者零和的,国有股东权益在战略合作中得到了保障和增值。

通过精心设计的期权协议,建行与美国银行形成了战略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在建行境外上市的过程中,美国银行与建行的战略合作坚定了国际投资者对建行等国内商业银行的信心,有力地推动了建行IPO定价达到了净资产的1.96倍,不仅超过了此前上市的中资银行,而且赶上了当时世界前10位最先进银行的平均水平。

按照双方协议中有关回避竞争的条款,美国银行将其在中国境内发展的重点转移到与建行的战略合作上来,将已经开设的零售网点移交建行。美国银行还积极协助建行拓展境外业务,在有买家出价为净资产2-3倍的情况下,以净资产1.35倍的价格将美银亚洲出售给建行,使建行形成了以香港分行为批发业务平台、建行亚洲(前身为美银亚洲)为零售业务平台、建银国际为投资银行业务平台的格局。去年底,建行和美国银行分别出资75.1%和24.9%,共同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此外,美国银行还配合建行的海外战略,提供了多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切实协助推进了有关项目的实施。

美国银行不仅为建行提供管理技术支持,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为建行在各业务领域持续创新提供帮助。我们从美国银行引入六西格玛管理理念,对个人贷款中心和小企业经营中心等重点业务领域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和优化,以基于事实和数据的管理方法促进管理精细化。美国银行还邀请建行员工赴美进行跟岗培训,培训领域涉及财富管理、零售业务销售与执行、信息技术、人力资源及财务等方面。

自入股建行以来,美国银行每年派出50位以上的业务和管理专家到建行进行战略协助,现已累计完成28个协助型项目、42个经验分享和培训项目,目前正在推进15个协助和咨询项目。协助项目涉及网点转型、客户之声、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等诸多领域。建行的另一家战略投资者——淡马锡也在小企业金融服务、财富管理、资金交易、市场风险等领域与建行开展深入合作。

四、创新风险理念,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我们在深入研究世界银行业发展经验后认识到,国际最先进的银行,并不必然是规模最大的银行,但一定是风险控制最好的银行和客户服务最好的银行。改革开放之初,国有商业银行历史包袱沉重,缺乏现代化的风险管理体系,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甚至有国外媒体评论中国的国有银行是“制造不良资产的机器”。那时,建行的风险管理主要着眼于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名目繁多,但实际上操作性很差,难以执行,风险也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反思曾经背负巨额不良资产的教训,我们认识到,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我们的技术和制度固然有很大差距,然而最重要的是风险文化的不成型。

为从根本上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建行将树立现代风险管理文化作为发展要务,提出“了解客户、理解市场、全员参与、抓住关键”的风险理念,并在风险内控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胆创新。1999年,建行率先开始实行独立审批人制度;2005年实施审计体制改革,设置首席审计官,对全行审计工作实行直接管理;2006年,在同业中首家设置首席风险官,并由总行向一级分行统一派出风险总监,一级分行向二级分行派出风险主管,二级分行向县级支行派出风险经理,建立起了全行集中、垂直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覆盖全行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建行还推行了风险经理和客户经理“平行作业”等许多创新的风险管理工作机制。

在风险管理技术方面,建行将借鉴国际同业经验与内部创新有机结合,风险管理的专业化和计量化水平处于国内同业前列。建行在同业中最早引入经济增加值方法,通过经济资本配置的杠杆作用,把业务转型和风险控制的战略要求落实到全行各个层面。建行还深入推行包括十二级分类、内部评级系统、经济资本计量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风险管理工具,并做好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准备工作,加快了包括公司信用评级优化、零售评分卡、组合管理、押品管理监测等在内的风险计量项目群建设。

先进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技术应用已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今年6月底,建行不良贷款额、不良贷款率继续双降,不良贷款率降至2.21%,较上年末下降0.39个百分点,在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中继续保持最好水平。

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是建行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股改之前,虽然建行已有一些内控制度,但实践中往往有章不循,造成操作风险较高,内部案件频发。近年来,建行提出了“务实、高效、严谨、廉洁”的八字方针,创建了由监事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及垂直管理的内部审计部门组成的内部控制体系,查处案件数、案件涉案金额连年大幅度下降。

在提升自身风险管理水平的同时,建行还主动向客户传导风险理念。2007年,针对资本市场异常火爆的局面,建行专门制定了产品风险提示办法,在产品营销中将一切可能的市场波动风险、交易环节风险都充分揭示出来,反复教育客户。建行还研究制定交易高峰期计算机系统应急备份方案,提示客户可能存在的技术风险,做到防患于未然。

五、履行企业公民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建行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1993年底,建行累计代理国家、地方财政拨付的各种拨款、拨改贷资金为1.83万亿元,占同期国家财政支出总量的50%左右。股改上市后,建行确立了“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为股东创造更大价值,为员工搭建广阔的发展平台,为社会承担全面的企业公民责任”的使命,更加自觉地尊重各利益相关方的关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审视和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建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就是为国家和股东创造长期稳定的回报,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股改后到2007年底,建行累计实现税前利润2731亿元,2007年的税前利润比2003年增长了167%。大体上说,建行每赚10元钱,国家得到的收益是8.5元。按2007年末股价计算,建行市值2025亿美元,比在香港发行上市时上升1.98倍;国有股权益比4年前注资时增长了5.25倍。2008年预计为国家创造的税收和利润将达到1200亿元左右。

我们始终认为,在任何市场环境中,像建行这样的全国性大型金融机构都具有金融基础设施的功能,有责任为普通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建行高度重视普通客户的利益,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高效、廉价的银行服务和产品,并对特殊群体减免费用。我们在同业中率先开通人民币活期、定期类存款全国通存通兑业务,免除代发社保资金及赈灾捐款划汇等业务的手续费,并不断完善个人住房贷款和公积金业务,帮助更多百姓实现安居梦想。

建行坚决贯彻宏观调控政策,严格控制贷款的投放规模和进度,推进信贷结构调整;大力倡导“绿色信贷”,严格限制向“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贷款,对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行业和项目积极给予信贷支持;长期关注“三农”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辽宁、黑龙江、江苏、新疆等省区为当地农户提供多种“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深受农户欢迎。

建行始终坚持企业与社会共发展,长期支持扶贫济困等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加大公益事业投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建行累计向灾区捐款1.76亿元,其中员工捐款8600多万元,党员交纳“特殊党费”4700多万元。在金融服务方面,建行特事特办,增加了对灾区电力、交通、制造业等行业的贷款投放,为地震灾区授信业务审批建立“绿色通道”,保证救灾贷款及时到位,及时、有效地支持抗震抢险和恢复重建工作。2006、2007年连续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首家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去年以来,建行还向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1.2亿元设立了“建设未来——中国建设银行资助贫困高中生成长计划”,将累计资助8万多名贫困高中生;出资5000万元启动“中国贫困英模母亲”建设银行资助计划,向因公牺牲或受伤且家庭困难的军人、武警、公安干警的家属提供资助;向遭受严重雨雪冰冻灾害的湖南、贵州等南方相关省区捐款1200万元。

2008年是奥运之年,建行按照监管机构要求,积极投身奥运金融服务。除办理外币兑换、旅行支票和外币受理等涉外金融服务外,还特别推出了95533多语种电话银行服务功能。同时,与美国银行合作开发的ATM取现互免手续费业务,使持有美国银行借记卡和信用卡的运动员和游客可以在建行ATM享受到免服务费取现的服务。

回顾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形成了一些体会和认识:一是要把解放思想贯穿于改革发展全过程。从70年代末重新设立为独立的金融机构到90年代中期分离政策性业务,向商业银行转轨,再到2005年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率先成功实现海外上市和2007年成功回归A股市场,建行的每一个重大历史跨越都是解放思想的直接成果。在建行发展的全过程中,都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解放思想。二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发展。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建行始终重视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大力推进业务转型,统筹、协调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收益与风险、发达地区机构与欠发达地区机构的关系,努力确保建行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将创新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创新是建行持续发展的源泉和不竭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继续将思想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产品服务创新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创新中实现科学发展。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将员工视为最宝贵的财富。建行将“为员工搭建广阔发展平台”作为企业使命的重要内容,充分相信员工、充分依靠员工,努力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这是建行保持稳健快速发展的基石所在。五是要勇于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同业的经验,向包括战略投资者在内的国内外先进同业学习,大胆吸收成熟经验为我所用。

站在改革开放三十年这个重要的历史时点,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虽然建行已跻身世界优秀银行之列,但我们肩上的担子仍然很重:与国际先进同业相比,建行在许多领域仍有很大差距,尚未充分满足境内外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在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为早日将建行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银行而不懈奋斗。

第四篇: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

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禀赋之一。创新不断推动现代大学走向经济社会大舞台,在服务国家发展、引领先进文明、增进人类福祉等方面承担起重要使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理念和战略选择,也是我国高校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作为贯通科技、产业、社会创新体系的枢纽,创新型大学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建设创新型大学,前提是准确把握时代赋予大学的新功能与新定位。

我国正处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进程中,需要一批高水平创新型大学作支撑。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高校应认真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和实施办法,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面向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发动开放创新的强大引擎,主动担当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使命责任,统筹谋划创新型大学建设。

一、培?B拔尖的创新创造型人才,引领高等教育改革创新

习近平同志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水平的创新呼唤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应树立全人教育的培养目标,促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人格塑造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具备宽厚基础、卓越能力、综合素质和健全人格的杰出人才。创新全方位育人的培养模式,推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交叉培养、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完善交叉复合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整合人才培养政策环境。构建全过程的教育生态圈,推进“四个课堂”衔接融汇,即发挥好“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丰富“第二课堂”校内实践,拓展“第三课堂”境内社会实践,加强“第四课堂”海外交流研修。

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

当前,我国正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应依托自身科研优势,对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促进学科、人才、科研良性互动,以构建高峰学科为牵引构筑科研高地,以汇聚一流人才为抓手激发科研活力,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推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构建完善的创新网络,推动校内创新网络与校友联系网络、社会服务网络、国际创新网络的连接互动,形成多网融合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对接服务国家重大科技发展战略,主动支撑区域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创造新的理论、思想和文化成果,建设高端智库,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积极贡献智慧和方案。

三、改革创新大学治理架构,营造包容共享的创新生态

治理能力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创新型大学,需要深化大学治理架构改革。改革创新大学治理架构,构建责权统一、各尽其职的大学治理体系,完善以“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为核心特征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构建公平宽松、相互合作、和而不同的创新生态圈。打造接轨世界的国际合作模式,通过开放发展融入全球网络、汇聚国际资源,提升我国高校的国际影响力。

(作者系浙江大学校长)

第五篇:建设世界一流国际化催化剂公司

建设世界一流国际化催化剂公司

祁蕾

中国石化的综合竞争实力和国际影响力:2011年,中国石化在《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排名中跻身第五位,炼油能力位居世界第二,千万吨级炼油基地达13个,乙烯能力位居世界第四,百万吨级乙烯生产基地达8个……过去10年,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国石化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实现较大跨越。然而,中国石化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2011年,中国石化提出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核心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中国石化正用实际行动开启跨越式发展新征程。中国石化提出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核心目标之后,公司战略发生了细微变化,绿色低碳发展首次提升至公司战略层面。在中国石化看来,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国际公司竞争的新领域。在实施绿色低碳战略之前,中国石化已经开始做了一些尝试。

一、问题分析

催化剂分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炼油化工催化剂生产商和供应商。催化在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的同时,产品还远销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国际市场。随着市场的要求不断的提高我们要生产出更加绿色的环保型产品才能迎合世界的发展步伐。

1、我们生产出催化剂是为了炼油装置服务的,为了生产出符合国际标准的产品我们单位上了S-zorb装置,为炼油装置可以生产出好的油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生产清洁的油品,而我们生产过程当中又带来了些什么我们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粉尘的形成造成空气的污染。在生产当中尾气的处理若是不当还会造成NOX污染,会对呼吸

道造成伤害。为了生产出符合国际水平的催化剂产品而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那就太不值得了。

2、一个企业最为重要的就是人,一切的产品都是人类的结晶。人才是建设

一流催化剂所必须的,企业的竞争力要想提高就是要建设人才的队伍,虽然国内很多企业都认为事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也是高度重视人才建设但是多数还是停留在口头上,实际工作还远远的不到位。人才的紧缺还是很关键的,现在的人多数都只是纸上谈兵而实际有用的人才是区区

可数的。

二、思考与对策

问题总结出来不是用来看的,关键点是有了问题我们应该怎样的去解决问题,我们生产出的产品越来越面向国际化,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达到标准。

1、我们单位的生产粉尘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减少粉

尘的产生,针对粉尘的产生原因采取除尘的措施将粉尘截取下来,避免扩散至空气中造成呼吸道的污染。只对我们员工自我防护也是很重要的要带好防护的口罩尽可能的隔绝粉尘进入呼吸道。至于NOX要加强尾气

处理的进度,将NOX气体充分吸收,避免空气中的污染。

2、在选拔人才的工作上,必须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坚持从政治

上、知识上、能力上、业绩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考核及评价,同时结合岗位的政治素质要求、知识要求、能力要求、业绩要求以及个人的感知、思维、想象、观念、情感、意识和兴趣等多种心理素质、思维类型和个性特征,择优选拔、聘用上岗。合试的人要放在合适的位置,针对不同的人安排不同的工作。人才的合理利用是企业必胜的基础。

三、结论部分

环境问题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人类日益对环境的破坏让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堪重负,我们在破坏过后想到去弥补改善我们的环境。我们生产的产品是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那就让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做到清洁生产,这样才能保护环境,而不是一边破坏一边说着保护环境。建设一流国际催化剂公司就是要做到绿色生产这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如果可以做到我想我们离世界会更近一步。

下载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建设世界一流银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建设世界一流银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一些思考

    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一些思考学校正在开展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研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华中科技大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问题......

    关于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意见

    《关于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意见》近年来,我校各级党、政、工组织以江泽民同志的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牢固树立依......

    07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07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郭良孝 大同市是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有30多万产业工人。长期以来,广大职工辛勤工作,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成......

    谈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与和谐校园建设(小编整理)

    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制度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是新形势下我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和谐社会”人最重要......

    如何做一流员工

    如何做一流员工 常言道:干一行爱一行。我们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积极主动地学习,才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俗的成绩来。一位热爱工作、积极主动、具有进取心的员工,无论在何种场......

    一流的员工

    《一流的员工、一流的企业培训心得》5月22日,公司组织全体员工参加了“一流的员工、一流的企业之职业化的内涵、职业心态塑造”的培训。这次培训的主题是:“打造一流的企业员......

    关于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贯彻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贯彻落实情况的调研报告 中共湖北省委政策研究室、湖北省总工会 2009年第9期 ——本刊特稿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银行员工演讲稿_精益求精争创一流业绩(精选五篇)

    精益求精争创一流业绩_银行员工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xx好! 今天很高兴能有机会来参加我们这次演讲比赛。 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 “精益求精争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