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新航程

时间:2019-05-13 03:06: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启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新航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启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新航程》。

第一篇:开启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新航程

开启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新航程

集团公司领导干部座谈会圆满结束,傅成玉董事长讲话要求,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开启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新航程

8月5日上午,集团公司领导干部座谈会举行全体会议,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股份公司董事长傅成玉作总结讲话,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组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尽快地转变观念、转变作风、转变发展方式,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昂扬的士气和更加务实的作风,开启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新航程。

国务院派驻石化集团监事会主席季晓南出席会议;集团公司党组成员,股份公司副董事长、总裁王天普主持会议;集团公司领导张耀仓、章建华、王志刚、蔡希有、曹耀峰、李春光、戴厚良、徐槟、刘运出席。

在两天时间里,代表们紧紧围绕“着力做强做优,打造世界一流”这个主题,解放思想,开阔思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中国石化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以及动力和保障进行了充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会议确立的“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目标,既与公司28年发展历史一脉相承,又紧跟世情、国情、企情的新变化,符合公司的发展实际,描绘出了未来的蓝图。大家普遍反映,这次会议主题鲜明、目标明确、战略清晰、内涵丰富、成果突出,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傅成玉在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收获。

一是明确了目标。经过多年改革发展,公司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此时确立“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发展目标,既顺应了公司自身的发展要求,又体现了作为国有骨干企业的责任担当,展现了中国石化人的雄心壮志,适逢其时、催人奋进。

二是开阔了思路。这次会议围绕发展目标作出了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结构

优化调整的安排,是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具体部署,是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总体设计,视野开阔,思路清晰,指导性和操作性都很强。

三是强化了责任。会议确立“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发展目标,令人鼓舞和振奋,同时也使大家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

四是坚定了信心。尽管改革发展面临的压力很大、挑战很大,但只要公司上下同心同德、凝心聚力、抓住机遇,就一定能开创中国石化更加美好的未来。

傅成玉说,要在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新一轮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对能源需求和能源结构调整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高油价大背景下,国际大公司越来越依靠科技优势和绿色低碳来参与全球能源竞争,纷纷调整产业结构,寻求新的能源合作和发展方式。发展绿色产业,走低碳发展道路,已成为政府和企业应对金融危机、转变发展方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我们打造“世界一流”,不仅是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

傅成玉说,打造“世界一流”,目标要远大,决心要坚定,步伐要稳妥,旗帜要鲜明。要瞄准世界一流,制定具体的方案和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稳步往前推进。

就今年下半年要重点抓好的工作,傅成玉强调,要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预防外部因素带来的经营风险。在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国内通胀压力加大,经营环境日趋复杂的背景下,要密切跟踪宏观经济走势,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努力把握生产经营的主动权。要加强资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严格成本控制,严控非生产性开支。加强市场开拓,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抓好挖潜增效,加强成本控制,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清理库存,降低资金占用,强化现金流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眼睛向内,苦练内功,深入开展“比学赶帮超”工作,加大精细化管理力度。抓好重大工程建设管理,加强项目预算、进度、质量和安全环保控制。

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要

求,本着对员工生命及员工家庭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采取措施,打牢公司发展的安全基础。结合年度HSE大检查,狠抓隐患排查,确保从源头上不留隐患,不断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领导干部带班制度,切实纠正“三违”现象,加大违规操作处罚力度,确保安全生产。

要高度重视公司形象建设。每个干部员工都要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公司的声誉、维护公司的形象。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强化对国家、对社会、对员工、对利益相关方、对环境的责任认知和担当;坚持合法经营、诚信经营,重承诺,切实做好“每一滴油都是承诺”这篇文章;贯彻“质量永远领先一步”方针,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严把质量关;正确对待社会舆论监督,主动加强沟通和交流,让社会各界更好地理解中国石化、支持中国石化。

要以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前提,严格控制用工总量,盘活存量,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要加强企地合作,融入地方,借势发展,实现企地合作双赢。

傅成玉最后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要加强理论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和认识,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强对国际石油石化行业技术、商务、法律、管理知识的学习,不断开阔视野,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管理大型企业的能力、打造国际竞争力的能力。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员工,尊重员工的主人翁地位,为员工提供创造价值的平台,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增强广大员工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优秀人才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为打造世界一流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要切实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五个作用”,努力实现“六个转化”,把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加强党风和反腐倡廉建设,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执行好党纪党规和公司规章制度,管好自己,管好家人,带好队伍,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周原、王基铭、曹湘洪、王作然,财务总监、副总裁、助理、总师、副总师、顾问,党组巡视组负责人,各企事业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境外单位和总部机关各部门、专业公司、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

第二篇:中国石化提出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目标

中国石化提出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目标

集团公司召开领导干部座谈会,提出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

大力实施资源战略、市场战略、一体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差异化战略、绿色低碳战略,建立具有中国石化特点的发展模式

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大力优化调整结构,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各类资源优势,为打造世界一流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保障

8月3日,集团公司领导干部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部署,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共同探讨今后一个时期公司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模式等影响公司长远发展的一些重大思路,统一思想,达成共识,进而不断提升中国石化的国际竞争力、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会议提出把“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作为中国石化长远发展的核心目标,大力实施资源战略、市场战略、一体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差异化战略、绿色低碳战略,建立具有中国石化特点的发展模式。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大力优化调整结构,进一步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各类资源优势,为打造世界一流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保障。

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股份公司董事长傅成玉作题为《着力做强做优 打造世界一流》的讲话。集团公司党组成员,股份公司副董事长、总裁王天普主持上午大会。集团公司领导张耀仓、王志刚、蔡希有、曹耀峰、李春光、戴厚良、徐槟、刘运出席会议。

中国石化成立28年来,历届党组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广大干部员工,以“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为己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加强创新、强化管理、扩大合作,积极探索符合中央要求、符合公司实际的改革发展之路,实现了持续有效和谐发展。

今年以来,在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国内通胀压力加大,经营环境日趋复杂的严峻形势下,集团公司党组团结带领广大干部员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各项工作得到扎实推进。党组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顾大局、识大体,以积极工作的实际行动坚决拥护并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集团公司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和工作要求,积极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实现了平稳过渡。

公司高度重视HSE工作,狠抓HSE责任制和工作措施的落实,总体保持了安全清洁生产。认真履行国有企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千方百计增产增供成品油,有效保障了市场稳定供应。以全面开展“比学赶帮超”为载体的创先争优活动有效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水平,制度标准化信息化改造、全员成本目标管理、人才成长通道建设等工作有序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建设、国际化经营、节能减排等取得了新的成效。开展了“打造高度负责任、高度受尊敬企业”大讨论,增强了公司的向心力、凝聚力。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开展了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了“胜利油田发现50周年、产油10亿吨”总结表彰大会及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弘扬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发了干部员工“爱我中华、振兴石化”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傅成玉说,今天的中国石化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世情、国情、企情及其发展趋势,研判、谋划未来中国石化在世界能源化工行业中的位置以及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发展模式来实现未来的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傅成玉说,确立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发展目标,是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是公司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对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目标要求的具体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在去年底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明确了“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改革发展目标,中国石化是国内经营规模最大的企业,责无旁贷要当好央企排头兵,首先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我们应该看到,全球的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为我们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公司多年发展所积累的物质基础、管理基础、科技和人才队伍基础,使我们有能力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傅成玉说,实现这一目标,要大力实施资源战略、市场战略、一体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差异化战略、绿色低碳战略,建立具有中国石化特点的发展模式。要针对世界发展新趋势和国际竞争新动向,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不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促进可持续发展。

傅成玉说,明确了公司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就为公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指明了方向,而公司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又将强化公司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的实现,推动公司发展方式的转变。结构调整特别是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优先把“长板”加长,尽快把“短板”补上,让“长板”和“短板”都变强。推动结构调整,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要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强公司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研究,明确科技发展主攻方向,优化资源配置,加大研发力度,努力形成一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科技创新成果。

傅成玉要求,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为打造世界一流提供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推动科学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的强大动力。中国石化28年发展历程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走过来的,过去发展成就的取得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仍然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凡是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都要毫不犹豫地去改革、去调整。不管困难和挑战有多大,都要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同时,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调动员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努力维护和谐稳定大局,形成推动公司发展的强大合力。

傅成玉要求,要充分发挥各类资源优势,为打造世界一流提供支撑保障。人才资源是企

业的第一资源,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积极拓宽员工创造价值的平台,根据各类人才特点和成长规律,建立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人才队伍成长通道,让各类人才干事有舞台、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使各类人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要高度重视人才培训和引进。内部培养方面,要加强人才需求预测,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快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为公司发展培养和储备人才。外部引进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方式,用好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把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讲,要发挥好党组织和党员的“五个作用”,实现好“六个转化”。“五个作用”是:党组在重大决策中的主导作用,各级党组织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中坚作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思想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广大党员、先进人物在群众中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党风廉政建设在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六个转化”是:把党的理想信念,通过企业价值理念建设转化为企业的凝聚力;把党的方针政策,通过企业战略规划及实施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力;把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通过企业党建工作创新转化为企业的领导力;把党的作风建设,通过企业规章制度及行为规范转化为企业的执行力;把党员的先进性标准,通过企业先进典型及形象塑造转化为企业的带动力;把党的执政为民理念,通过强化企业员工主人翁地位转化为企业发展的主体创造力。

傅成玉要求,要进一步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我们的企业精神,结合新的实践,赋予新的内涵,引导广大干部员工讲政治、讲大局、讲责任、讲奉献,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一要坚定理想信念。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和决心,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始终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干劲投入到工作中去。二要带头加强学习。要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既向书本学习,又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特别是要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结合企业实际和工作实际,边学习、边思考,主动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进工作的措施和领导工作的本领。三要增进班子团结。要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和工作机制,摆正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发扬协作精神,相互尊重,相互支持,做到分工不分家,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功能,形成“干事业一条心,谋发展一股劲,抓工作一盘棋”的良好局面。四要密切联系群众。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贯彻群众路线,始终站稳群众立场,提高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把群众中的点滴经验、闪光思想集中起来,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办法、措施和政策。领导干部尤其不能搞特殊化,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凡是要求群众不能做的,自己要坚决不做。五是严格廉洁自律。要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带头弘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坚决反对大手大脚、铺张浪费,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好作风、好形象。

第三篇:改革开启新航程

改革开启新航程

发表时间:2013-11-20来源:中国环境报第1版

[打印]

[关闭]

中国环境报评论员

备受瞩目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没有让外界失望,不少领域的改革力度甚至超出预期。一个新的改革时代由此启航。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战略方向,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为加快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各领域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

一年之前,也是深秋初冬的季节,党的十八大做出了“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部署,强调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一年之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战略高度审视和部署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将“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六个紧紧围绕”之一做出统一部署。

这是基于当前我国严峻环境形势和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做出的战略部署。目前,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矛盾、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大障碍。

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问题长期得不到很好解决,固然有自然历史、经济社会层面的原因,但制度缺位、体制不顺、机制不畅是不争的事实,是更深层面的原因。近年来,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不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制度,但不够系统,不够完整,有些因为缺乏配套制度,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例如,自然资源产权不明晰,使用者没有付出应有的代价,导致过度使用、无序使用;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存在,落后产能很难得到真正淘汰,从源头上增加了环境污染的负荷;条块分割、行政区划影响统筹治理,各自为政、地方利益阻碍区域性、流域性问题的有效解决;部门权责设置不合理,“九龙治水”、职能交叉等困局增加了协调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难度。

在当前这个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再往前推进,最大的瓶颈和症结就在于制度制约,最好的突破口也在于完善制度、改革体制。从根本上破除生态文明建设领域难题,到了必须从体制改革上下功夫、做文章的历史节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没有回避问题症结和当前重大矛盾,把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作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着重强调要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应该说,这一战略部署抓住了问题的核心所在,找准了破解环境难题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决定》确立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改革方向,做出了很多针对性非常强的制度安排。

从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到建立空间规划体系,从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到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很多制度安排都是社会各界长期希望中央层面予以明确的。党的政治文件将这些制度明确提出来,为化解环保权责不清、防止“公地悲剧”频繁上演提供了科学路径。

从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等制度的强化,到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实现了环境从“无价”到“有价”的重大转折,生态保护和建设将因此逐渐告别“效益无价”时代。在这一制度体系下,保护环境不只是意味着投入,而且能够带来效益,从而增强地方政府和企业加大环保投入的积极性。

从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到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再到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决定》着重强化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环保责任。由于环境问题的暴发、治理成效的显现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少地方主政者缺乏保护环境的动力。离任审计、终身追责等政绩考核层面的制度改革,能够倒逼地方主政者重视生态绩效,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扭转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规模和速度的政绩观,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决定》提出的生态文明领域制度改革措施,体现出了理论创新、思路创新和制度创新,具有鲜明的特点。

第一,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全会提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很多措施借鉴了经济学领域的价格、税收、产权等管理手段,在加强政府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

第二,更加注重制度设计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协同性。生态环境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与经济领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政治领域不合理的考核方式、文化和社会领域不合理的思想观念、消费习惯等密切相关。

以当前非常突出的大气污染问题为例,缺少经济领域的发展转型、政治层面的决策部署、社会层面的广泛参与,严重频发的雾霾天气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

从根本上破解生态环境难题,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因此,在加强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的同时,需要其他领域同步发力、同步改革。

第三,在很多领域实现了创新和突破。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落实用途管制,这些过去多存在于相关研究报告中的理念,被作为重要改革方向写入党的政治文件,其背后是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化。

一些表述上的变化,也折射出执政理念和施政方式的重大变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变,是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对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具有重大意义;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一词之别,是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飞跃,对建立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的污染治理体系大有裨益。

改革是我国最大的红利,也是破解难题的利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措施不仅界定了“谁来做”、“谁有权做”,而且明确了“如何做”、“如何有效做”。如果这些措施能得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很多重点难点问题将迎刃而解,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水平都将获得极大提升。

然而,改革红利释放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我国的改革已行至“深水区”,进入攻坚期。与35年前的改革相比,今天的改革,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敏感程度,丝毫不逊色。

具体到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环境新政策的制定、环境标准的调整、环境法律的修订,直接关系到相关主体的利益,有的需要其“掏腰包”上治污设施,有的则要求其“换饭碗”淘汰落后产能,必然会遭遇巨大阻力。至于抑制过剩产能、调整产业结构,不仅影响企业生存,而且会触动地方财政和就业。要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我们面临的挑战不可小觑。

同时,考虑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完整性要求,本次改革需要协调的关系很多,需要调整的利益很广,需要破解的难题不少,其本身的复杂性、艰巨性将超过以往任何一次改革。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和中央要求上来,既要对推进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有充分认识,更要增强推进改革的主动性、创造性,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按照中央“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的要求,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到位,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

第四篇: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资料

国网首提建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

开启建设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新征程。国家电网公司在第三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暨2018年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的上述目标。

国家电网规划,到2020年,全面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取得重大进展;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

这也意味着,这家中国最大的企业将整体转向能源互联网。而这种转型,不会是能源与互联网的简单连接,而是国家电网运营方式的整体性变革。

按照国家电网为此提出八大战略方向,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首先要以电网高质量的发展为基础,这包括建设本质安全电网、打造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以及打造一流现代化配电网。其次,需要实现以推动业务转型升级、推动管理转型升级两大升级目标为代表的高质量发展变革。另外,还需要以促进清洁能源发展为抓手,进一步提升大电网平衡调节能力、推动能源消费高度电气化、推动建设科学的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

国家电网目前的经营区域涉及中国国内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国土面积的88%以上,供电人口超过11亿人,同时还在稳健运营在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希腊等国家的海外资产。

顺应全球能源革命‚再电气化‛方向

这样一个跨国企业所打造了能源互联网会是什么样,从能源互联网下的智慧车联网或许可窥一斑。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舒印彪1月21日在参加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18年会上就阐述了他对中国电动车充电领域发展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在舒印彪看来,当前新一轮能源革命的标志就是再电气化。舒印彪说,进入21世纪,以建立清洁低碳现代能源体系为目标的新一轮能源革命在全球蓬勃兴起,能源转型加速推进,正在开启一段新的电气化进程,即再电气化。从能源生产看,再电气化体现为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这些清洁能源只有转化为电能才能高效利用;从终端消费看,再电气化体现为电能对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深度替代。

近20年来,电能成为终端消费增长最快的能源品种,2016年全球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19%左右,较2000年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2%,较2000年提高了7.2个百分点,与德国(21.5%)、美国(21.9%)相当,远低于日本(29.3%)、韩国(25.5%)。

舒印彪说,根据国家电网的研究,提升电气化水平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举措。在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可下降3个百分点以上。

广泛互联与三个共享创造新市场

但现有车联网的能源互联网模式还达不到国家电网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要求,从舒印彪提到的未来三项工作可以看出国家电网的新思路。

一是加大充电设施建设力度,舒印彪的目标是,实现‚充电与加油一样便利‛。

除了国家电网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强充电设施建设,推动形成广泛覆盖、便捷智能的充电服务网络外,舒印彪提出,‚将积极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充电设施,推进居民区、机关单位停车位电气化改造‛。

二是进一步建好智慧车联网,其中的关键词是三个共享,即‚推进资源共享、服务共享、设施共享‛。

舒印彪强调,‚积极向社会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开放车联网平台‛,‚共同为电动汽车出行提供更好服务‛。

在共享模式下,国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些支撑包括,‚充分发挥电动汽车动态储能特性,加大车联网和智能电网协调互动,提高电网运行水平‛,还有‚深化大数据运用‛。

三要推动健全辅助服务机制,这实际上蕴含了新的业务模式。舒印彪提出了两个方向,一是‚鼓励电动汽车在电网低谷时充电、高峰时卖电,积极参与电力电量平衡,促进新能源消纳‛,二是‚积极推动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延伸动力电池价值链‛。这两个方向事实上以能源互联网为依托开辟了两个新市场。

比如,电动汽车参与电力电量平衡,就同一些民营企业的探索不谋而合。

比亚迪公司董事局主席王传福曾算了一笔账,私家车一天只跑两个小时,而电网无所不在,一部比亚迪E6,连接电网就可以储能,一次装60度电,晚上的电3毛钱一度,白天高峰的时候9毛钱一度,那车主就可以给车发一个指令,价格高的时候卖电,价格低的时候买进。这种模式不仅发挥电动汽车动态储能特性让用户有额外收益,同时又能帮助电网企业移峰填谷。

如果考虑到电动车的可移动的特性,以及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间歇性、波动性、分布式的特点,新模式还能提升加快电力电量平衡效果,帮助解决国家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难题。

从一个智慧车联网就能推衍出一系列新模式、新市场,作为为列世界跨国企业前列的国家电网的整体能源互联网转型所带来的新空间或许已是不可想象。

国家电网: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

国家电网公司第三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暨2018年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精神,总结2017年工作,分析形势,明确新时代战略目标和思路,部署2018年重点任务,决胜全面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开启建设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新征程。

国务院派驻国家电网公司监事会主席李志群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舒印彪出席会议并作题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不懈奋斗》的工作报告。该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寇伟主持会议。

2017年,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安全保持良好局面,电网优化配臵资源能力进一步提升,脱贫攻坚和援疆援藏援青取得重大进展,经营业绩稳步提升,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突破,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供电服务模式创新成效明显,新兴业务蓬勃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重点任务全面完成,三届二次职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全面实现,企业价值、作用和影响力全面提升。

舒印彪指出,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作出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要准确把握公司发展的历史方位,满怀豪情投身新时代,奋发有为建设新时代,忠诚担当服务新时代,做全球能源革命的引领者、服务国计民生的先行者。

舒印彪强调,新时代公司战略目标是:建设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实现新时代公司战略目标,分3个阶段:到2020年,全面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取得重大进展;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

舒印彪指出,2018年,国家电网公司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九届二中全会、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精神,落实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以安全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电网发展,推动公司转型升级,提升安全、质量、效率、效益和服务水平,加快建设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重点做好10个方面的工作: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积极服务清洁能源发展,深入推进改革落地见效,大力提质增效,推进产业、金融、国际业务优化发展,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深化依法治企,全面加强公司党的建设。

国网全面发力卓越能源互联网企业

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十九大报告号角响亮,振奋人心。在此背景下,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分别制定新的目标,踏上新的发展征程。无论是‚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还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前列‛,都集中体现了两大电网企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度思考,并结合企业实际作出的战略规划。

从某种意义上说,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就是再电气化,因此在能源变革与发展中,集能源输送、市场交易、优化配臵等功能于一体的电网正处于中心环节,势必将发挥高效输能平台、安全配臵平台、经济运行平台、友好互动平台的重要作用,并向能源互联网渐进。同时,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打通电力服务‚最后一公里‛等要求,均离不开根根银线、优质服务的延伸……套用一句老话,电网前途光明,任重道远,道路曲折。

国家电网公司日前召开的2018年工作会确定了新时代该公司的战略目标,即建设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并将分三个阶段推进:到2020年,全面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取得重大进展;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到2035年,全面建成具有卓越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

国网董事长舒印彪指出:‚卓越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全球领先的大电网安全控制能力、能源资源配臵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优质服务能力、‘一带一路’开拓能力、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该公司对电网建设、促进清洁能源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技创新等多方面工作进行了部署。

着力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加快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受网源规划不协调、就地消纳空间有限、跨区输送通道和调峰能力不足、市场化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制约,我国弃水弃风弃光矛盾突出。从根本上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电源电网规划建设、技术创新、供需衔接、政策和市场机制等方面协同发力。

对此,国网将积极推进特高压跨区输电通道和系统调峰能力建设,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臵,研发应用大容量储能、柔性输电、虚拟同步机等先进技术,推动源网荷协调发展和友好互动,更好地满足清洁能源大规模、高比例接入需要。同时,深入实施电能替代战略,在交通、工业、商业、居民生活等领域广泛推进电能替代,推动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智能电气设备开发和应用,大幅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引导用户优化用能特性,主动响应新能源出力变化,提高用户侧深度参与系统调节的能力。

除提升大电网平衡调节能力、推动能源消费高度电气化外,该公司还将推动建设科学的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加快研究、积极汇报,推动建立以电为中心的能源统一规划体系,统筹考虑能源布局、结构、时序和配臵方式。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电力市场机制,放开电力用户跨区跨省购买清洁能源的选择权,打破省间壁垒。推动完善投资和消费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全社会多发多用清洁能源的积极性。

持续发力解决‚两头薄弱‛

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必须要有坚强电网的支撑,这要求国网必须加快解决‚两头薄弱‛问题。当前,特高压电网‚强直弱交‛结构性矛盾突出,电网安全风险凸显,制约了电网大范围优化配臵资源作用的发挥。为此,国网将加快在送端建设坚强主网架,实现跨区域水火互剂、风光互补,满足大型水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基地电力外送需要;在受端依托大电网,支撑大容量、多馈入直流安全运行,为东中部地区提供安全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供应,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西电东送、北电南送能源输送配臵格局。

预计到2020年、2025年和2035年,国网跨区跨省输电能力将分别达2.5亿、3.6亿和6亿千瓦,满足清洁能源装机6.5亿、9亿和15亿千瓦的发展需要。其中,‚十三五‛期间,将加快构建‚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形成东北、西北、西南三送端和‚三华‛一受端四个同步电网发展格局;‚十四五‛,继续扩大同步电网规模,进一步完善全国范围能源资源优化配臵平台。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分布式能源、微电网、储能装臵等设施大量接入,以及电力市场开放和各种用电需求出现,对配电网的安全性、经济性、适应性提出更高要求。对此,国网将按照适度超前、标准化建设、技术先进的原则,加快打造一流现代化配电网,提升服务水平,为能源互联网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将根据负荷预测优化供电区域分类,因地制宜确定规划标准,提升互联率与转供转带能力。

预计到2020年,国网经营区城网、农网供电可靠率将分别达99.99%、99.88%以上;配电自动化系统覆盖率达90%以上,实现配电网可控可视;全面建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电能表覆盖率达100%;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现代化配电网。

深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目标是国网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行动。舒印彪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场潜力巨大,未来5年电力投资需求将达1.5万亿美元。要稳步推进与周边国家电网互联,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国家电网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和跨国跨洲联网项目建设,积极参与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能源电力合作,带动技术、标准、装备等全方位‘走出去’,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

同时,国网将优化全球业务布局,坚持立足主业、战略投资、长期运营理念,积极开展能源基础设施股权投资和特许经营,研究推进BOOT(建设-拥有-运营-移交)、BMT(建设-管理-转让)、PPP(公私合营)等国际业务新模式,努力在成熟市场国家优质资产投资运营上实现新突破。深化国际产能合作,联合拓展第三方市场。完善境外资产管控体系,加快形成面向全球的资源配臵网络,积极培育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发挥海外投资平台作用,创新融资方式,拓展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此外,该公司还将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推动特高压、智能电网、大电网安全运行、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向国际标准转化,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标准互认、对接和合作。充分利用高端论坛、国际会议、国际组织等平台,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支持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工作,增强在推动全球能源革命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另据悉,为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国网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全面推进电改和国企国资改革,确保改革措施落地见效,不断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深层次矛盾,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实施科技强企战略,瞄准世界能源电力科技前沿和企业实际问题,抢占科技制高点,引领电网创新发展。

智慧能源系统与电力大数据的发展需求

为了有效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及能源危机问题,以电网为核心并深入融合可再生新能源技术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能源互联网,是实现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未来能源利用新模式。2016年2月,为推进能源互联网发展,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重点任务之一就是推动能源与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深度融合。

在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及能源互联网发展趋势下,电网将呈现出更加复杂的随机特性、多源大数据特性及多时间尺度动态特性,大电网扰动冲击范围及协调控制难度增大。2017年1月,能源局发布《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了更加注重系统优化、积极构建大电网智能监控系统。‚十三五‛期间要积极推动能源、信息、大数据等领域新技术深度融合,推进电网信息物理系统的高效集成和智能化调控,助推大电网智能监控系统建设。

因此,要实现巨型电网的智能分析和控制,需要全面依托大数据技术,改变传统思维范式和科研模式,采用全新的方法路径,解决目前电网分析与控制领域所面临的诸多机制性问题,建立信息驱动的大电网态势感知与智能控制新模式,实现大电网主动式全景安全防御。

核心思想与建设目标

(一)核心思想

全面贯彻‚一带一路‛和‚互联网+‛国家创新战略,面向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新格局、大型能源互联工业系统智能分析与控制等重大工业发展趋势。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支撑,以提升大电网安全和智能水平、加强技术产品研发、深化应用创新为重点,打造数据、技术、安全、节能与智能协同发展的自主产业生态体系,全面提升能源互联网大数据的资源掌控能力、技术支撑能力和价值挖掘能力,加快建设大电网智能监控系统,有力支撑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

(二)遵循原则 创新驱动

应对能源互联网多源大数据和智能调控挑战,聚焦大电网智能监控国际发展前沿。以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为主体,强化创新能力,提高创新层次,集中攻克电力大数据智能应用关键技术。加强能源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的协同创新,打造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可信云与能源大数据产业集群。

应用引领

发挥我国电网规模大、信息采集平台完备的优势,以国家战略、能源格局、工业发展为牵引,加快能源互联网大数据核心技术攻关及在关联行业的应用。

多元合作

汇聚全球大数据技术、人才和资金等要素资源,坚持自主创新和多元合作相结合,促进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域大数据应用,形成良性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统筹协调

发挥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在能源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大政府、国家电网公司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营造良好的政策、法规、科研环境,形成政产学研用统筹推进的协调机制。

(三)建设目标 2017年,紧密围绕能源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前沿学术热点和发展趋势,汇聚国内外电力系统和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专家学者及产业界先锋,打造集‚产—学—研—用‛于一体的智慧能源系统高水平综合交流平台,成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慧能源系统专业委员会。

到2018年,形成自主可控的大数据与大电网智能监控系统全面解决方案、技术体系和(国际)标准规范,在大电网智能监控的环境感知、特种通讯、智能云端、智能分析、智慧服务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技术,为构建信息驱动、主动防御、精准控制的巨型能源智慧管理系统奠定基础。推进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大电网智能监控机器人重大工程示范项目建设。

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自主可信云与能源互联网大数据为主体的产业生态体系,打造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可信云与能源大数据产业集群。促进新能源和绿色能源的广泛消纳,进一步提升资源汇聚、数据整合、存储管理、分析挖掘、安全保障、按需服务等能力。

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

促进大数据与智慧能源系统的新机理新体制与标准体系建立 大电网智能监控的信息流形态、功能架构及标准,大电网智能监控的能量流形态、功能架构及标准,多能流融合建模仿真及分析方法。大电网智能监控的信息流和能量流融合及交互机制,抽象与统一,耦合特性建模、仿真和安全特性分析。形成巨型能源互联系统的综合能量管理系统框架及标准体系。

强化大数据与智慧能源系统的全景状态感知智能传感产品研发 大电网综合环境监测技术,在已有的广域同步测量技术基础上,针对不同工况和场景态势评估与控制需求,提出能源互联网所涉及的各种电源侧、电网侧、负荷侧、环境等信息广域同步测量方案。智能测量终端对设备状态、系统安全水平、潜伏故障及风险具有智能分析与诊断,并支持实时数据的远传。

加快大数据与智慧能源系统的时空一体化信息组网技术攻关 由于能源互联网的广域、紧急和工业控制对空间和时间的要求苛刻,需要采用高安全、高可靠的大颗粒业务传输模式。分布式高精度全景同步录波数据融合与反演技术,高性能大电网智能监控时空一体化特种通信和组网技术,面向大电网智能监控的智能云端协作关键技术及系统。同时采用分层分域(核心、骨干、接入)、大容量低时延的网络架构。

推进大数据与巨型电网智能监控系统的新型软件平台建设 针对巨型能源互联系统的智能管控问题,突破可信云计算服务器和安全技术,研究可信网络和可信实体框架,大电网可持续演化的智能化软件理论、方法和技术,大电网智能驾驶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和支撑技术,面向大电网调控的智能化集成化软件互操作平台。

加强大数据与巨型电网智能监控类人智能技术攻关

完全基于能源互联系统的广域测量信息,电网大数据全息地图获取与状态信息聚合技术,大电网大数据深度挖掘与时空模式发现技术。大电网大数据类人智能感知与强化深度学习技术,进而实现状态、事件、环境等要素之间的广义关联分析,主导特征提取。大电网的智能驾驶形态与情景交互关键技术。

深化大数据与巨型电网智能监控的关键技术研究

大电网复杂时变场景的高效虚拟映射与绘制引擎,大电网全景运维态势协同感知与态势图构建技术,实现不同场景的安全态势感知和评估。虚拟建模技术,如拓扑结构识别、关联关系刻画、主控对象浓缩、参数跟踪辨识等。大电网时空一体化智能协同控制技术,广域协调控制建模及鲁棒优化算法,并动态跟踪时空演变轨迹进行自适应控制。大电网多源大数据综合智慧服务模式与系统框架设计。

部署大数据与巨型电网智能监控机器人重大工程示范

能源互联网多源时空大数据融合技术,如统一时标、统一建模。大电网智能监控机器人功能规范与标准,大数据支撑平台构建及通用算法移植,重特大事故时空一体化协同监测与紧急控制。智能监控机器人的人机接口技术,如人机界面、语义理解、语音合成与识别、图像识别与处理、机器翻译等技术。还包含人机接口装臵和交互技术、监控技术、远程操作技术、通讯技术等。开展大区电网的智能监控机器人样机研发和工程示范。

保障措施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

电力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应博采众长,用创新探索跨界合作新模式。加强国际合作,加快技术创新,促进复杂网络、应用数学、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关联科学、信息通讯和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建立电气工程与信息通信领域、应用数学、复杂网络、数据分析等多领域的协同创新队伍。

以科学研究为主体

建立涵盖业务部门、科研机构、专业院校、产业单位等在内的联合攻坚团队。依托国家和国家电网公司重大科研项目,联合多学科理论和技术优势,开展大数据研究尤其需要加强跨学科研究与合作。鼓励高校培养适应创新要求的多学科交叉人才。以产业发展为推动

做好智慧能源系统的大数据宏观产业布局和顶层框架设计,促进智慧能源系统信息采集、网络通讯、大数据平台、智慧应用和人机交互等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推动电力大数据基础设施和支撑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大数据智能分析和综合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电力大数据和智慧能源产业发展环境,推动建立智慧能源系统良好生态体系。助力‚一带一路‛‚互联网+‛和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

让大数据助力全球能源互联网

机遇--全球能源互联网呼唤大数据深度应用

‚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是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四个特征。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先进信息通信技术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特征的关键。

大数据技术是从超过传统数据库处理能力的海量数据中,提取重要的有价值信息的技术。而对于未来全球能源互联网,能源资源、电网运行、用户等信息从原来的一个国家(地区)扩大到全球范围,数据的量级必将迅猛增长,同时必然催生出基于数据的新业态。

实验室主任、国网智研院计算及应用研究所所长高昆仑将大数据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关系归纳为:大数据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大数据技术是支撑全球互联网运行控制的必要技术;大数据产品是全球能源互联网的重要服务形态。成立全球能源互联网大数据实验室对于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与思维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使命--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业务创新和价值创造

2015年12月12日,在中关村大数据日‚共享共融数创未来‛主题峰会上,国网智研院首次发布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大数据实验室的消息。副院长谢开对实验室的使命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实验室以国家电网公司大数据领域‚科技创新中心、技术研发中心、计算分析中心、实验测评中心、技术引进及成果转化平台‛为功能定位;在专业布局上,以高性能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工程为三大主线,为全球能源互联网提供更快的协同计算能力、更强的分析表达能力、更高效的优化控制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全球能源互联网智能化水平。

作为国网公司《行动计划》的关键技术支撑,实验室的建设得到国网公司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国网信通部主任王继业对实验室提出了如下期望:实验室作为公司大数据应用创新基地、开放试验基地、重大成果培育基地,要在行动计划中发挥关键技术支撑的作用。

创新--实现大数据应用关键技术突破

先进高效的计算分析平台是大数据科研开发的基础。在构建大数据平台、建设实验验证能力方面,实验室秉承‚兼容并蓄、开放集成‛的原则,目前计算分析平台已涵盖北京、南京及美国硅谷三地,包含开源标准版本、国内先进发行版本、公司自主研发版本的大数据平台环境,同时集成建设了国内外主流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工具,以及基于Flash、HTML5、D3、ECHARTS等多技术路线的可视化开发套件。目前已具备了对外提供大数据产品、平台组件、开发套件及相关技术的实验验证能力。

2015年,实验室受公司委托先后参与编制了《国家电网公司大数据应用指导意见》《国家电网公司大数据科技发展大数据专项规划》,制定完成了国内首份企业级大数据分析应用十三五规划。围绕公司《行动计划》,开展企业级大数据平台设计及技术验证,并重点开展了面向电网运行检修、公司运营监测大数据分析应用技术攻关。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应用,社会从IT(信息技术)时代向DT(数据技术)发展,实验室基于对DT时代特征的理解,敏锐认识到多源数据的聚合、多维度的关联是发挥数据价值的关键。实验室在外部数据获取技术,电网数据的社会化应用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将在此基础上开展电网数据资产市场化运营关键技术研究。

对于大数据应用,数据质量及安全是核心保障。实验室深入开展了结合电网业务的大数据质量评估、改进方法研究及工具研发。首次提出了关联业务逻辑的明细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用电、检修等电网业务领域掌握了基于大数据及分析技术的海量数据质量评估方法。

‚在全球能源互联网构建中,大数据技术的研究最终成果将体现为一系列面向全球能源生产、传输、调度、交易、消费各环节的数据产品。而一款优秀的数据产品的开发,需要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路、对业务背后数据属性及特征的洞察,以及丰富的工程实践的打磨。‛高昆仑表示。

在大数据计算分析服务实验平台建设、分析工具及应用开发套件完善的工作基础上,下一阶段实验室将重点围绕‚提升电网安全、提升运营效益、提升服务水平及创新生产方式及商业形态‛开发丰富的数据产品,让电网数据充分发挥出潜在的价值。‚十三五‛期间,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国际能源大数据领域知名的科研机构。电力大数据如何支撑全球能源互联网?

电力大数据是指通过传感器、智能化设备、视频监控设备、音频通信设备和移动中断等各种数据采集渠道收集到的,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海量业务数据的集合。维克托在《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思维的大变革》一书中指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

电力大数据由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构成,随着能源互联网的构建,非结构化数据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其数量将大大超过结构化数据。电力大数据不仅是大数据技术在电力领域的深入应用,也是电力系统及相关技术革命与大数据理念的深度融合,将加速推进电力发展及商业模式创新。电力信息化是必然的、不可扭转的趋势。

电力大数据类别

电力大数据主要来源于电力生产和电能使用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电网运行和设备检测或监测数据;二是电力企业营销数据,如交易电价、售电量、用电客户等方面数据;三是电力企业管理数据。通过使用智能电表等智能终端设备可采集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再对采集的电力大数据进行系统的处理和分析,从而实现对电网的实时监控;进一步地,结合大数据分析与电力系统模型,可以对电网运行进行诊断、优化和预测,为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地运行提供保障。

当前,受大数据应用领域不断增加和能源互联网建设影响,电力行业对大数据的应用也会逐渐深入,市场规模也将迎来增长。

电力大数据关键技术

电力大数据的发展也需要一些关键技术的支撑:(1)大数据传输及存储技术: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运行数据及设备状态在线监测数据将会带来海量数据传输和存储问题。

(2)实时数据分析及处理技术:在未来的电力系统环境中,从发电、输变电环节,到用电环节,都需要实时数据处理,借助电力大数据的分析技术可以从电力系统的海量数据中找出潜在的模态与规律,为决策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3)大数据展示技术:包括可视化技术、空间信息流展示技术、历史流展示技术等。

电力大数据应用

目前,我国电力大数据应用主要集中在六大环节。

(1)发电环节:大数据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深化和推广风电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功率预测和运行智能控制技术,提升新能源接入和分布式储能的能力,促进大规模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2)输电环节:大数据技术的可以开展分析评估诊断与决策技术研究,实现输电侧态势评估的实时化和智能化,结合外部数据,开展输电侧设施智能防灾研究,实现线路问题元器件的快速恢复,提高输电侧的自愈能力。

(3)变电环节:提升变电站的智能化管理水平,通过全网、全区域实时信息共享和分析实现变电侧的实时控制和智能调节,实现变电设备信息和运行维护策略与电力调度的智慧互动。

(4)配电环节:大数据分析能够实现对用户负荷和用电情况的深入了解,提高对客户用电需求和负荷模式的认知水平,优化配网规划和供电计划,提高配网监测、保护和控制水平,提高事故的响应程度,优化配网运行管理水平,提升供电可靠率。

(5)用电环节:大数据应用可以建立面向经营与管理的科学营销决策支持平台,实现市场运营、营销及客户服务、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等各类主题的分析及预测,提高营销服务的综合分析预测能力,实现客户用电管理优化、用能实时分析和预测等高级应用,提供用电增值服务。

(6)调度环节:建设以数据驱动的智能调度体系,实现运行信息全景化、数据传输网络化、安全评估动态化、调度决策精细化、运行控制自动化、机网协调最优化,提升调度驾驭电网能力、资源优化配臵能力、科学决策管理能力和灵活高效调控能力。

对于电力领域来说,要实现电力设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就需要利用计算机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远程实时监测技术、远程诊断技术、通信技术等,建立起一套高效、稳定的电力大数据采集、监测、管理、分析与服务系统,从而为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地运行提供保障。并且在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的支撑下,电能双向传输才能更有针对性,形成供需的动态平衡。

电力大数据服务

国内外电力企业进行了大量而先进的电网大数据建设、应用探索,采用多样化的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手段,增强关联度和预测性分析,发现大数据潜藏价值,提高服务公司战略决策、业务应用、管理模式创新能力。

(一)基于用户用电信息提供定制分析服务

随着‚智慧城市‛项目在各个试点城市的深化应用开展,要求跨行业、区域、部门协作,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因而对电力大数据应用提出新的需求,即通过客户用电信息结合区域历史数据为政府、企业客户的提供定制场景分析服务。定制服务平台可定制开发高级应用功能,并根据该项功能各项指标成本收取合理费用。定制服务平台最终可全面提高全民综合素质,为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奠定基础。

(二)基于用户用电信息的征信体系服务

征信体系数据库除了需采集银行的信贷信用信息外,还应采集非银行信用信息,以全面分析评估企业或个人资质和信用情况,提升征信服务能力。构建基于用户用电信息的征信体系服务,是对现有征信体系的有效提升,有利于联合征信体系对非银行信息的采集有了进一步的拓宽,有利于进一步倡导诚实守信的理念,引导消费者更为重视自己的信用。例如,用电信用信息查询、客户等级评价等等。

(三)用户能耗分析及用电方案优化

基于大数据的用户能耗分析及用电方案优化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用能费用,保障客户经济利益,也有利于电网削峰填谷,平稳运行;促进以‚电力生产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转变,提升供电服务满意度,提升企业社会形象。

(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用电服务精准营销

通过分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客户的充电地址、客户类别,掌握用户分布情况,按区域提供更加合适的用户缴费渠道。结合金融系统的客户信用报告,按交费金额、缴费时间、缴费及时性、客户住宅性质分析客户信用等级,为未来开放市场条件下推出有吸引力、多样化的用电价格体系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作为增值服务可以提供给第三方机构使用。利用数据关联分析、线性拟合等方法,分析不同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负荷行为的时间特征、地理特征、电量特征、功率特征等,为公司掌握电动汽车的负荷特性和储能应用潜力积累数据,为公司智能用电业务发展和做好配电网建设规划提供依据;分析不同电价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客户用电行为的影响,细分客户类别和客户信用等级,为精准营销提供数据支持。

电力大数据的数据体量大,类型繁多,处理速度快,它的存在为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地运行提供了较大的保障。在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推动下,电力大数据的发展会越来越迅速完善,对电力乃至能源领域的发展给予强大助力。

电力大数据是能源互联网的基石,紧密围绕智能电力系统的发展开展电力大数据的应用实践。以重塑电力核心价值、转变电力发展方式为主线,在宏观层面重建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在中观层面重建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核心能力,在微观层面重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业务流程,实现电力工业更安全、更经济、更绿色和更和谐的发展。

地市级供电企业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工作中的思考

摘 要 2015年9月26日,国家领导人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把全球能源互联网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国家电网公司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此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国家电网员工,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中更要有超前的意识,从思想认识、电网规划、电网建设、基础管理等多方位思考,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实施做好准备。

关键词 全球能源 电网发展 电力市场 特高压电网 基础管理

一、前言

2015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刊发了国家电网公司主要负责人署名文章《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推动能源清洁绿色发展》,对其在《全球能源互联网》著作中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构想,进一步进行了阐述,公司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精神,把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作为战略任务大力推进。

二、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将为全球带来重大变革 1.突破资源约束,人人享受充足清洁能源。

2.增强发展动力,全面提升经济质量。全球能源互联网重构世界能源体系,推动能源转型,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释放创新红利,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从而带来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的深刻变革。

4.推动合作共赢,促进世界经济协调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使产业布局、人口分布等经济发展诸要素不再受能源状况的约束,构建起了以能源为先导、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推动社会生产力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大飞跃。

三、地市级供电企业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工作中应该做的准备工作

(一)超前做好企业发展及电网规划

一是科学谋划‚十三五‛公司发展。我们要坚持上级规划引领,密切关注国家电网公司、省公司发展规划制订情况,深入开展专题研究,结合推进国企和电力体制改革、提升‚三集五大‛体系、提质降本增效、法治企业和队伍建设等工作。

二是科学谋划‚十三五‛电网发展。要深入贯彻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的新理念,准确把握‚十三五‛发展的主题主线、奋斗目标和重大任务,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务实创新的精神,科学制定‚十三五‛电网和公司发展规划。

三是积极谋划推动区域能源互联互通。牡丹江市地处连通黑吉两省的交通‚要塞‛,是北电南送的枢纽城市,有着优越的地理优势,加之风力、水力资源丰沛,发展特高压项目,有助于我们将现有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全力提升电网智能化建设水平

一是加快建设坚强送端电网。要加快各级电网协调发展,重点强化区内500千伏网架支撑,解决局部重载、网架薄弱及电网支撑不足问题。提升输电能力和效率,实现输电线路可控、能控、在控,实现重要输电设备的状态监测,对输电线路进行全寿命周期管理。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系统运行效率以及终端电能质量。

二是提高对电网优化调度和运行管理的支撑,提升变电站资产管理和运营水平。通过调度环节智能化建设,实现电网调度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全面提升电网调度的资源优化配臵能力和安全经济运行水平。推进变电站一次设备的智能化,研发应用智能变压器、智能断路器等智能设备。增设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装臵,实现设备在线监测一体化和自诊断。

三是强化信息网络建设,构建智能双向互动服务平台和相关技术支持平台。建设自愈高效、适应性广的电力通信网,综合采用无源光网络、电力线载波、无线、公众通信网络等传输手段,建设覆盖智能电网多个环节、多个层次的业务系统和信息平台。

(三)加强基础管理及拓展电力市场

一是认真开展电网安全校核及风险分析,整改调度系统安全保障能力评估问题。严格执行‚三公‛调度规定,优化风电等新能源消纳策略,加强开关机构加热器等重点部位检查,开展变电站充油、充气设备特巡,落实防污闪、防覆冰、防舞动等安全措施,确保设备安全度冬。

二是完善应急管理预案,严肃生产、行政值班纪律,做好恶劣天气应急响应,确保安全可靠供电。彻底整治安全风险隐患。扎实抓好安全大检查缺陷隐患集中整治工作,全面落实整改责任、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做到每项整改过程可追溯、结果可核查、责任可追究。

三是要全力以赴增供扩销,以服务质效推动项目快建设、早投产、多用电,维护存量市场不萎缩。大力争取电价、资本金等政策支持。严密防控重点客户电费风险,确保经营成果颗粒归仓。

四是大力推广实施‚两个替代‛。即在能源开发上实施清洁替代,以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推动能源结构从化石能源为主向清洁能源为主转变;在能源消费上实施电能替代,以电能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四、结语

国家电网公司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公司全面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并提出开拓新领域、新业务、新增长点,巩固提升‚三集五大‛体系,推进地县集约整合等一系列新思路。作为地市级电网企业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工作中务必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谋划、推动地区电网发展。

能源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综述

摘要:大数据技术具有数据容量大、数据类型繁多、商业价值高、处理速度快的特点。能源互联网是信息通信与能源电力结合发展的高级阶段,以逐步实现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与能源电力基础设施的一体化为特征。在能源互联网中不仅信息的种类和数量巨大,而且对信息的实时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大数据分析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大数据处理平台和大数据分析算法研究现状两方面综述了大数据分析技术,列举了大数据分析在能源互联网 的典型应用场景和研究课题。0 引言

电能具有清洁性、安全性、高转换效率以及通过电网可以远距离传输等优点,电网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能源系。目前电能主要依靠化石能源生产,通过大电网传输,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迫于化石能源枯竭和环境保护的压力,可再生新能源的开发正在展开。可再生新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各种自然能源,其分布广泛,具有可再生性,并且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但大多数具有断续性和不稳定性,将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大规模地接入传统主干电网时,这种不稳定性会对电网带来冲击[2 - 3]。在此背景下,基于信息互联网概念和理论提出了能源互联网[4]。能源互联网以大电网为‚主干网‛,以微网、分布式能源等能量自治单元为‚局域网‛,通过开放对等息 -能源一体化架构实现能源(电能)的双向按需传输和动态平衡使用,是一个信息与能源相融合的‚广域网‛。能源互联网借鉴互联网理念自底向上构建能源基础设施,通过微网等类似能量自治单元的开放对等互联和信息能量融合分享,增加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灵活接入和就地消纳[4]。能源互联网相对于大电网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符合电网发展分布与集中相结合的大趋势[5]。信息通信与能源电力结合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数字化、信息化阶段,信息通信为能 源电力业务提供服务,优化能源电力系统的管理,提高能源电力行业的效率。第二个阶段为智能化阶段,信息通信成为能源电力基础设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逐步实现信息流与能量流的紧密结合,这一阶段以智能电网的建设为特征[6]。第三个阶段为信息与能源融合阶段[7],表现为逐步实现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与能源电力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即能源互联网阶段[8 - 9]。能源互联网开放、对等、互联、分享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其对能量和信息的实时交换要求更高[10],尤其是分散式能量交换的运行、管理和调度,必须得到实时数据采集、分析和大规模处理的支持,离不开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本文介绍能源互联网与电力大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大数据分析相关的典型技术,以及能源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的相关应用。1 能源互联网与大数据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与大数据密不可分。能源互联网通过信息通信对整个网络的设备和设施进行及时监控,同时对历史和实时数据进行充分挖掘以提升能源互联网的运行管理和性能优化。能源互联网将面临海量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的技术要求,必将步入大数据时代。1.4 能源互联网大数据

能源互联网可以实现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具有微网集群间或微网和主干网间的电力双向自由共享,用户按需响应,以及利用大规模储能设施实现削峰填谷等功能。系统具有很大的计算复杂度和较严格的处理传输时延,以及海量的数据存储需求。同时,能源互联网由于其开放、对等、互联、分享等特征决定了能源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首先,能源互联网的能量和信息交换是以开放平台和架构为基础的,任何节点(无论是电源、电网还是用户)都可以随时加入和离开,这对于大数据管理的标准化和安全性方面的要求都会比较高。其次,能源互联网节点间是对等互联进行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相当于一方面要完成传统能量管理系统的功能,同时还要保证系统的分散协同。例如一个区域能源互联网就要具有独立运营实体和能量管理,保证其运行的稳定性、电能质量、以及与用户的互动等,都对数据的采集、通信和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能源互联网要支持灵活的能量和信息分享,尤其是新能源的接入、分散式能量管理和与用户负荷互动的加强,对数据处理的实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源互联网是未来实现电力市场和实时电价的基础,因此大数据处理的实时性要支持从底层的能量交换控制、上层的能量路由与管理,乃至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制等等,大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的速度要求更高。

能源互联网中大数据技术思考

摘要:能源互联网已成为当今学术界与产业界的研究热点,作为核心技术之一的大数据,将在其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文中综述了国内外能源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研究和实践成果,阐述了大数据基本概念与特征及其在能源互联网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分别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总结了能源互联网中大数据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梳理了能源互联网中大数据的重点应用领域,提出了能源互联网中大数据研究的框架和技术路线。最后,总结了能源互联网中大数据的研究现状,指出需多方通力合作,才能稳步推进。

智能电网大数据是大数据思想、方法和技术在电力行业的一个应用实践,是大数据应用实践的重要领域之一。其内容涉及了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展现到最后提供预测、评估等数据价值挖掘服务的全过程,其过程贯穿了电力工业从生产到管理的各个环节[4]。运用智能电网大数据可以综合智能电网的调度数据、配网数据、营销数据等各个环节的海量数据进行挖掘,从而对电力系统的电力调度、负荷预测、故障诊断、安全性评估等多个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目前,关于智能电网大数据的典型应用场景重点体现在电力用户用电行为分析、多维度线损分析、计量装臵在线监测与智能诊断、电力负荷预

测以及负荷特性与有序用电分析、经济趋势分析等多个领域。随着大数据在各行各业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其价值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大数据在为商业和消费者创造价值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大数据已经被认为是和物质资产以及人力资本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大数据的发展必将有助于促进生产力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大数据技术也必将超越传统信息技术成为新一代的技术前沿。由此可见,大数据势必成为提高竞争力和生产力、增强创新能力和创造消费者盈余的关键要素[5]。随着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快速发展,智能电网大数据的作用和价值也日益凸显。智能电网大数据不仅仅是能源变革中电力工业技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还是电力系统在管理体制、发展理念以及技术路线等方面的一次重大变革,更是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未来电力系统价值形态的一种飞跃。首先,智能电网大数据可以有效地提升智能电网在电网运行维护、电力生产运行以及电力市场、电力营销等各个领域的管理水平。其次,智能电网大数据可以为智能电网带来极大的财务价值。再次,智能电网大数据可以显著地提升智能电网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同时,智能电网大数据还可以提供给电力行业的内部和外部丰富的具有高附加价值的内容增值服务。由此可见,电力系统作为能源基础设施所具有的泛在性,以及其所具有‚天然联系千家万户‛的能源传播特质,将使智能电网大数据的理念得到更为广泛地接受和认可。行业理念的提升和创新带来的效果,经过全社会的反馈和发酵,其倍增效应将极大地推动中国社会整体的跨越式发展。智能电网大数据不仅突破了传统技术瓶颈,而且也为智能电网在管理优化、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而实现了在能源互联网环境下智能电网的能力提升与价值创造。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大数据和云服务的重要技术应用领域之一。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用户智能用电行为和负荷预测,以及基于虚拟化、并行计算、分布式等云计算相关技术等为实现全球分布式电源用户提供云服务提供了支撑。

第五篇: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

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治国理

政新思想新实践)

——关于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对话

《 人民日报 》(2016年11月08日

09 版)

主持人:

本报理论部高级编辑 叶 帆

嘉 宾:

国防大学副校长 毕京京

军事科学院军事战略研究部部长 苏 宏

西安政治学院院长 李昆明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开辟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新境界,使中国特色强军之路越走越宽广。今天刊登的理论对话和“大家手笔”,围绕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这一主题进行阐释。

——编 者

牵住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

主持人: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是我们党的不懈追求,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保底手段。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同志纵观全局、审时度势,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我们应如何深刻认识这一强军目标?

毕京京:梦想铸就目标,目标凝聚力量。习近平同志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清醒的底线思维,运筹强国强军大业,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是中国梦强国梦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的具体化,是我们党新形势下建军治军的总方略。提出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吹响了强军兴军的时代号角,得到了全军官兵的衷心拥护和全国人民的高度认同。其中,听党指挥是灵魂,能打胜仗是核心,作风优良是保证。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是对强军要义的精确提炼,是对强军本质的深刻揭示,是对强军实践的科学引领。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牵住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强军目标指明了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聚焦点和着力点,按照强军目标要求建军治军,就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我们必须着眼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自觉用强军目标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以大国军人的抱负奋力实现强军目标。二是要坚持用强军目标审视、引领、推进改革。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千头万绪,必须把握关键,这个关键就是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抓住强军目标,就抓住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要领、要义,就既能确保改革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又能把握衡量和检验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切实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改革强军之路。

苏宏:首先,强军目标是党对军队建设目标任务的新概括新定位。我军建设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党根据不同时期形势任务的变化,明确提出人民军队建设的目标要求。习近平同志着眼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以及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总体 要求,明确提出了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一强军目标与我们党不同历史时期的建军目标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科学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什么建军、怎样建军治军的时代课题。其次,强军目标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支撑。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已经越来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但历史告诫我们,任何国家的崛起都会面临巨大的阻力和挑战。尤其是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越发展壮大,遇到的风险和挑战就越大,就越需要强大的人民军队作支撑。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顺应了我国由大向强迈进关键阶段对人民军队的时代要求。最后,强军目标是强军兴军的总布局和路线图。当前,我军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战争、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还不相适应的矛盾仍比较突出。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如何确保军队坚决听党指挥?面对新的战争形态,如何使军队做到能打胜仗?面对社会环境变化,如何永葆我军性质、宗旨和本色?这些都是当前我军建设必须回答的时代性课题。强军目标正是抓住了我军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重大问题,明确了军队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努力方向。

李昆明: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这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也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内在要求。强军目标是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作出的战略筹划,是党的意志主张在军事领域的集中体现,深刻回答了建设一支什么样的人民军队、怎样建设人民军队这一根本问题,鲜明标定了军队建设的目标任务、发展道路,科学揭示了我军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目标规划未来,目标引领发展。强军目标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建军治军的总方略,是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引领和行动指南。其中,听党指挥是我军的建军之魂、强军之魂和命脉所在,是党和人民对军队的最高政治要求,决定着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能打胜仗是核 3 心,是军队履行职能的根本要求,体现了军队作为战斗队的本质属性,反映了军队的根本职能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向;作风优良是强军兴军的重要保证,是我军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关系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本色。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统一于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伟大实践。

政治建军为强军兴军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主持人:政治建军是我军的立军之本。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怎样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本色,怎样确保全军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些都是军队政治工作亟须回答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政治建军方略,具有什么重要现实意义?

毕京京:当前,军队思想政治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习近平同志深刻阐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建军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确立了政治建军的大方略,这对于实现强军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是固本开新,确立起党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军队的新起点。长期以来,人民军队始终高擎“党指挥枪”的军魂,思想政治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但是,由于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军队思想政治建设方面也积累了诸多问题。习近平同志在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把“四个带根本性的东西立起来”“五个着力抓好”,这就确立了政治建军的新起点。二是明确主题,开辟了政治工作服务保证强军兴军的新境界。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作为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担负起服务保证强军兴军的重任,既给军队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其创新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三是直面问题,揭开了我军以整风精神革弊鼎新的新篇章。一个时期以来,由于相对和平环境容易使官兵忘战懈怠,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军营容易受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由于军队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容易使腐败在内部滋长,加 上过去一段时间军队政治工作不够有力有效,我军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强调政治建军,就是要抓根治本,向顽瘴痼疾开刀,为强军兴军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苏宏:政治工作在人民军队的建设发展中发挥着生命线的重要作用。政治建军的核心在于确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政治工作的实质就是党领导和掌握军队的工作,就是要确保军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面对西方敌对势力鼓吹的“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错误观点,我军一定要在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个根本政治原则问题上保持清醒头脑,决不能有任何动摇、含糊,确保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制度贯彻到部队建设各领域和完成任务全过程,确保党指挥枪的原则落地生根。政治建军的关键在于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政治工作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工作。新形势下合格革命军人的标准就是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政治建军要使官兵铸牢军魂,打牢听党的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牢固树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要培养官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解决好官兵当兵干什么、练兵为什么的根本性问题,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激发官兵时刻准备为祖国和人民去战斗的意志和信心;要继承和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引导官兵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培养官兵爱军习武、忠贞报国的热情和激情。

李昆明:强调政治建军方略旨在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我军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时移世易,曾经的优势不代表永远的优势。同时必须看到,我军的优势正是敌人进攻的焦点。面对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实施网上“文化冷战”和“政治转基因”工程,企图对我军官兵拔根去魂、把我军从党的旗帜下拉出去的险恶用心;面对长期和平环境下部队中 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理想信念淡化、党性原则弱化、革命精神退化、组织纪律软化、思想作风虚化等突出问题;面对近些年一些国家和地区在“颜色革命”中败下阵来的深刻教训,我们绝不能高枕无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调政治建军方略,不仅具有极端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这既是对我党建军治军经验的深刻总结和时代传承,也是对历史和现实重大政治变局中所蕴含的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更是对我军面临的严峻挑战的清醒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建军治军的政治智慧、政治自觉和政治定力。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

主持人:人民军队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要求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智慧和勇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习近平同志对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作出许多重要论述,强调“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一场整体性、革命性变革”。我们应如何深刻理解、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

毕京京:我军能够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与不断推进自身改革密不可分。我军创建89年来,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过。但是,无论是百万大裁军,还是后来的历次编制体制调整改革,总体上都是在机械化战争理念、传统大陆军体制、国土防御这个大框架下进行的局部改革。面对信息化战争新形态、世界新军事革命大潮、国家安全与发展需求新拓展,我军只有进行整体性、革命性变革,才能解决长期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真正成为能打胜仗的强国军队。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围绕实现强军目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战略部署。这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强调要牵住强军目标这个“牛鼻子”,做到“六个着眼于”,从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等各个战略层面进行全面改革。这标志着当代中国的军事 改革已经迈出了关键性一步。随着改革设计的全面落实,我军履行使命的能力一定会发生实质性跃升。广大官兵要从旧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中跳出来,从单位利益、部门利益的小格局中跳出来,从个人进退得失的“自我设计”中跳出来,以强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积极作为,为打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这场攻坚战贡献力量。

苏宏: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对人民军队未来的主动设计和塑造。当前,我军正在推进的国防和军队改革,是着眼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而提出的,谋的是民族复兴伟业,布的是富国强军大局,立的是安全与发展之基。它所要解决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是我军建设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的、从根本上制约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聚焦于领导管理体制、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力量结构、政策制度等事关军队未来的重大方面,将极大地改变我军“两个能力不够”“两个差距还很大”的现状,全面提高我军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的能力。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贵在转变思想、把握原则。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改革对于全军官兵来说,也是一次思想上的革命。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切实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防止穿新鞋走老路。思想要解放,行动也要讲原则,必须坚持用强军目标来审视、引领、推进改革。

李昆明:格局决定高度,站位决定眼界。读懂吃透改革精神,关键在于端正观察问题的立场、调整思考问题的视角,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用党中央、中央军委决策部署和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统一思想、凝聚意志、引领行动。思想的变革是最根本的变革。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全军上下都要主动来一场思想上的革命,自觉从过去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破除守旧观念、守常思维、守成思想,适应新体制、履行新 职能、完成新使命。要转变“置身事外看改革”的观念,克服与己无关的思想;转变“以单位调整议改革”的观念,克服“本位主义”倾向和“小团体”情结;转变“用个人得失论改革”的观念,克服狭隘的个人主义倾向,真正把自己摆进去,积极投身改革、主动融入改革、大力支持改革。要恪守“三严三实”,改进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干好本职工作,聚精会神履职尽责,争做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为改革顺利推进作出我们这一代革命军人应有的历史贡献。

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主持人:军无法不立,一支现代化军队必然是法治军队。国家要依法治国,军队要依法治军。只有依法治军,才能从严治军。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必须牢固树立法治思维,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为推进强军事业提供重要保障。

毕京京:法治是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军队的鲜明特征。我军要适应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必然要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必须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眼加强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战斗力标准,坚持官兵主体地位,坚持依法和从严相统一,坚持法治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相结合,创新发展依法治军理论和实践,构建完善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形成系统完备、严密高效的军事法规制度体系、军事法治实施体系、军事法治监督体系、军事法治保障体系,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核心是要按照法治要求,推进治军方式深刻变革,努力实现“从单纯依靠行政命令的做法向依法行政的根本性转变,从单纯靠习惯和经验开展工作的方式向依靠法规和制度开展工作的根本性转变,从突击式、运动式抓工作的方式向按条令条例办事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了这“三个根本性转变”,就能 在全军形成党委依法决策、机关依法指导、部队依法行动、官兵依法履职的良好局面。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首先要强化全军官兵的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让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使全军官兵信仰法治、坚守法治。

苏宏: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必然要求。我军是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走向胜利的,也是秉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理念走向现代化的。在信息时代,军队建设分工日益精细化,军队管理日益标准化、规范化,作战组织实施更加强调科学化。这些都要求军队在由大向强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对各方面严格规范,用一整套符合现代军事发展规律、体现我国特色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来推动军队正规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依法治军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作为全局性、基础性工作长抓不懈,尤其是要通过强化法治观念、转变治军方式,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必须切实巩固扩大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效,增强军队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说到底,就是要紧紧围绕“提高战斗力”这一根本标准,确保军队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顺利推进。

李昆明:法治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略。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与法治国家相适应的法治军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显得如此重要而紧迫。这既是国防和军队建设适应国家步入法治新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强军实践、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必然要求。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最重要的是让法治的种子深植于官兵的内心,让尊崇法治、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内化为官兵的政治信念和基本素养,转化为基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要从兵之初、干之初抓起,把培育法治精神作为强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融入日常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不断强化官兵的法治思维、法治素养;要从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严起,坚决纠正和克服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就是“领导治部属”“上级治下级”“官治兵”的错误观念,使领导干部带头敬畏法 治、厉行法治、捍卫法治,带头依法用权、谨慎用权、干净用权,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进一步营造法治军队、法治军营的浓厚氛围。

下载开启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新航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启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新航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

    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禀赋之一。创新不断推动现代大学走向经济社会大舞台,在服务国家发展、引领......

    建设世界一流国际化催化剂公司

    建设世界一流国际化催化剂公司祁蕾中国石化的综合竞争实力和国际影响力:2011年,中国石化在《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排名中跻身第五位,炼油能力位居世界第二,千万吨级炼油基地达13......

    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一些思考

    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一些思考学校正在开展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研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华中科技大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问题......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站在新起点 开启新征程(小编整理)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站在新起点 开启新征程 2010年2月8日 来源:〖成都日报〗 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成都各界认识统一合力前行2009年的成都,以良治抗争艰难,以奋斗收......

    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建设世界一流银行

    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建设世界一流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加强职工民主管理综述近日,中国建设银行在京召开了第二届职代会第二次会议。这次会议是建行积极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观看十九大报告体会 昨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我们学校......

    全面开启幸福高淳建设新征程(讨论稿修改版123)

    全面开启幸福高淳建设新征程 合力创造转型跨越发展新业绩 ——在中国共产党高淳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吴 卫 国 (2011年7月21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高淳县第......

    应建设世界一流的服务体验综合体

    应建设世界一流的服务体验综合体 ——关于金钥匙国际联盟的发展 魏小安 2012-8-8 11:50:33 来源:《中国旅游报》2012年08月01日 一、关于金钥匙 1929年国际金钥匙组织成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