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世界一流的管理学家

时间:2019-05-14 21:02: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为世界一流的管理学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为世界一流的管理学家》。

第一篇:成为世界一流的管理学家

此信息由中美嘉伦提供 http://th.jlun.net

成为世界一流的管理学家

进入工业社会后,管理学随即诞生并日益成为一门显学。一批著名学者和经理人投入对管理的研究,他们试图揭示企业和社会运行的奥秘,找出企业家家与经理人的区别,探究如何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管理学蔚然大观,日益渗透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了解管理知识,掌握管理技能,已经成为人类安身立命的看家本领。

一流管理学家似乎离我们很远,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多在发达国家,而且是因为他们名头极大,成就耀眼。他们或者叱咤风云,运筹帷幄,改变企业命运;或者潜身书斋,构建理论,掀起学术浪潮。不深入细究,常人往往会觉得一流管理学家可望而不可及,但如果走到他们近处仔细观察,看看他们是如何获得声望、做出成就的,就不难发现,他们也是常人,也有同我们类似的喜怒哀乐。常人走过的弯路,他们同样会走;常人遇到的挫折,他们同样会有。他们与我们的区别,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大,很可能只有些许不同。有些管理思想贡献,看起来是那么简单,但却在管理实践中产生了那么大的效应,仿佛一流管理学家得到了时代的特别垂青,冥冥之中运气极好。总体来看,没有工业社会的大势,就没有泰罗、法约尔;没有经济危机下的社会巨变,就没有巴纳德、西蒙;没有向后工业社会的发展。就没有明茨伯格、德鲁克。在他们身上,充分反映出“时势造英雄”的古训。正如恩格斯在《致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所言:“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假如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这一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每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恺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2,733页)然而,幸运的苹果为何偏偏砸中这些人?运气之外,还需要什么才能成为一流管理学家?这才是更重要的。

“时势造英雄”的另一面是“英雄造时势”,这二者并不矛盾。不是英雄,只靠时势,总想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很有可能被风吹进沟壑。一流管理学家,靠的是自己的积淀和努力,把自己由常人变成英雄。当历史发展的大势需要拿破仑时,没有拿破仑也会推出另一个拿破仑,但当拿破仑被推上历史舞台却驾驭不了局势时,他被历史淘汰得更快。管理学的使命,对于人才训练而言,就是要在常人中训练出英雄,在大众中筛选出天才。科学管理的开拓者泰罗,坚决反对“工业界的领导是天生的,并非人造的”这种流行观念。他创立科学管理的用意,就是以科学化的管理超越天生奇才的领袖。他满怀信心地指出:“我们将来会认识到,我们的领导者必须是培养成的——就像天生胜任的一样,而且,任何一个伟大人物(在老的人事管理体制下的)都不能和一批经过适当组织而能有效地协作的普通人们去竞一日之短长。”我们就以泰罗的断言为引子,看看一流管理学家是怎样炼成的。2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

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管理咨询 http://th.jlun.net

此信息由中美嘉伦提供 http://th.jlun.net

凡是研究管理学的人,都无法绕开泰罗。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管理学的创立时期,伴随着机器化大工业的飞速发展,泰罗给世人竖起了一座丰碑。如果说,研究经济学必须从斯密开始,那么,研究管理学就必须从泰罗开始。

泰罗出身律师家庭,他上过哈佛法学院,但中途退学;家人希望他继承父业,他却从最基层的车间学徒起步。他最大的特点是凡事都要刨根问底,就连业余打高尔夫,也要找出最好的击球方法。绑个鞋带,还要测算哪种系法速度更快。后来在工作中整天拿着秒表测算工作时间,设计动作和流程,被人送了个雅号“秒表骑士”。他追求尽善尽美,相信理性的力量,尊奉新教伦理,成就了他的管理研究事业。他的管理思想,诞生于米德维尔和伯利恒两个钢铁公司。泰罗的管理学是一种现场管理学,所以,泰罗认为在大学是学不到管理学的(尽管他经不住朋友的软缠硬磨,到哈佛做过讲座,但并没有改变他管理学需要现场研究的信念)。泰罗研究管理,是从司空见惯的“磨洋工”入手的。然后,他一步一步推论,看怎样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管理理论。泰罗的学说,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生产管理,二是组织体系,三是思想革命。三个层次属于逻辑递进关系。

在生产管理层次,核心是以科学取代经验。泰罗认为,过去凭借经验的管理方法有较大局限,谁干得越多,越给谁加码,“鞭打快牛”,损害高效者的利益。于是,他从工时研究入手(吉尔布雷斯称为动作分析),用科学方法设计动作,控制工时,确定定额。工时研究最有名的事例,就是把搬运生铁的定额由12.5吨提升到47吨。其关键不是加大劳动强度,而是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程序,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消耗,省略多余的动作,节约工人的劳动,降低生产成本。为了完成科学的定额,就要对工人进行职业训练,从岗位选择到操作流程,从身体动作到行为习惯,通过科学训练替代过去的师傅带徒弟式经验传授,打造“一流工人”队伍。同时,工作条件、工具、原料、环境一概实现标准化。为了保证高效率者高报酬,泰罗设计出差别计件工资制,甘特设计出任务加奖金制(类似于今天的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另外,在公司财务中推行成本会计法,以整体掌控效率。

在组织体系层次,泰罗拿老式工头开刀,要求他们必须学会科学管理方可继续上岗。工厂管理的所有事务和技术安排,由新设立的计划室负责,员工只管执行。他特别强调,管理人员不是非生产者,在创造价值中,所谓“非生产人员”即脑力劳动者,要比体力劳动者的作用更大。由于管理是一门科学,所以,股东不见得懂管理,应该实现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分离,以专家取代工头,以经理人取代工厂主。在管理者内部,进一步实现专业化分工,与这种分工相匹配的组织形式为职能工长制。所谓职能工长制,就是按照不同职能分设管理岗位,每个岗位面对单一性事务,做到可以像管理生产者一样管理管理者。在职能分工的基础上,针对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泰罗还提出分权性的“例外原则”,即实现管理的层级分工,每个层次处理好份内事务,遇到例外情况向上请示,每个层次只处理下一层次的例外事务。职能工长制加例外原则,形成直线-职能制组织模式。

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管理咨询 http://th.jlun.net

此信息由中美嘉伦提供 http://th.jlun.net

思想革命是泰罗最强调的,他指出,离开了思想革命,科学管理就不复存在。所谓思想革命,即观念上的彻底转换,其核心是以合作取代对抗,协力使生活更美好。泰罗认为,管理追求效率与人性是一致的,符合人的理性,提高效率就能有效提高工人福利。推行科学管理,必须使人们认识到,管理者与工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合作关系,没有合作双赢,也就没有科学管理。

泰罗的管理思想,对美国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前期美国的经济发展,得益于科学管理的方面极多,柯立芝繁荣就是明证。在世界范围,泰罗思想也得到广泛传播。就连中国,也在1916年后翻译出版了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穆耦初翻译,当时的译名为《工厂适用学理管理法》),到30年代出版了7版。苏联的计划经济,也是在泰罗思想指导下设计的。当然,泰罗也有局限,他的局限主要表现为对完全理性的追求,对绝对最优的向往。但有一点必须说明,当我们谈到历史局限性时,必须对这种局限性有一个合乎当时情境的认知和判断。我们应当看到,正是完全理性和绝对最优的局限,成就了泰罗的伟大。如果不是像泰罗那样坚信理性并孜孜不倦地推进企业经营中的理性分析,坚信这个世界有最优而且能够找到这种最优,就不可能创立科学管理。3 欧洲的绅士法约尔

法约尔和泰罗,是管理学诞生时期的双子星座。他们两个人刚好形成一种互补关系。在经历上,泰罗从学徒干起,而法约尔起手就在公司高层;在视野上,泰罗重视微观,尤其看重细节,法约尔重视宏观,尤其看重大势;在思路上,泰罗要以科学取代经验,而法约尔则以经验构建理论;泰罗的管理学在车间,而法约尔的管理学要进入大学课堂。就连对待数学的态度,两人也形成鲜明对照,泰罗特别推崇用数学方式解决管理问题,而法约尔认为数学没有多大用处,呼吁法国高校压缩高等数学增添管理教育。他们二人殊途而同归,共享着创立管理学的荣誉。

法约尔毕业于圣艾蒂安矿业学院,作为采矿工程师进入法国的科芒特里煤矿,25岁时就当上矿长,后来一直做到科芒特里-福尚堡矿业公司总经理,在77岁退休。50年的管理经验,30年的总经理砥砺,使他成为一名管理哲人。他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对一个企业而言,一个管理能力不错而技术上平庸的领导人一般要比一个技术上出色而管理能力平庸的领导人要有价值得多。”在这一观点的引下,法约尔梳理自己经营中的经验,把它体系化。形成了《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这本没有完成(原计划写四篇,实际发表只有两篇)、篇幅不大(汉译本只有不到10万字)的小书,却成为日后管理学的里程碑,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诞生。

从学术角度看,法约尔最擅长的是经验归纳。按照法约尔的归纳,企业的所有活动,可以概括为六种:一是技术活动(包括生产、制造、加工等);二是商业活动(包括购买、销售、交换等);三是财务活动(筹集和利用资本);四是安全活动(保护财产和人员);五是会计

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管理咨询 http://th.jlun.net

此信息由中美嘉伦提供 http://th.jlun.net

活动(包括各种核算、统计等);六是管理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活动在这六种活动中占据核心地位。

法约尔对管理的概括,表面上平淡无奇。在总体上,法约尔认为管理具有普遍性,能够形成一套独特的知识和完整的理论,可以在大学中得到传授。没有管理经验的学生,读法约尔的书会觉得清淡如水,白描如素,如同雷恩在《管理思想史》中所言:“法约尔的成果很容易被人低估。他的观点和术语在现代管理文献中是如此普通和平凡,以至于人们往往把它们视为理所当然的内容。”但是,当你被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困扰,当你被现实中的庞杂事务缠身,再来读法约尔,则会被他的睿智和洞见所征服。

法约尔的基本思想,立足于管理知识的系统性。他认为,可以从回答管理是什么和管理者应该怎么做这两个问题入手,构建一个全面的知识体系。对前者的回答,使他提出了五大管理要素;对后者的回答,使他提出了十四条管理原则。五大要素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十四条管理原则包括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指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制度、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后人对这些要素和原则不断调整,整合为管理职能。尽管在管理职能上依然存在着见仁见智的不同观点,但是,这一体系至今是管理学教材的主流。

以法约尔偏爱的“原则”一词而言,他特别告诫人们,不要把原则看作教条。他说:“我更喜欢用原则这个词,但应使它摆脱死板的概念。在管理方面,没有什么死板和绝对的东西,这里全部是尺度问题。我们在同样的条件下,几乎从不两次使用同一原则,因为应当注意到各种情况的变化,同样还要注意到人的不同和其他许多可变的因素。”如何运用原则,必须具有智慧、经验、判断力和掌握分寸。“没有原则,人们就处于黑暗和混乱之中,没有经验与尺度,即使有最好的原则,人们将仍处于困惑不安之中。原则是灯塔,它能使人辨明方向,它只为那些知道通往自己目的道路的人所利用。”人们称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正是法约尔确立的基调。

在法约尔的理论中,到处都蕴含着数十年管理生涯积累的洞见。以后人批评较多的“命令统一原则”为例(具体批评见西蒙《管理行为》中关于管理谚语的分析),尽管从科学逻辑角度西蒙是正确的,然而却有可能对法约尔不公正。因为法约尔强调一个员工只能有一个上司,针对的恰恰就是在现实中屡见不鲜的命令冲突和双重领导,其目的在于让人们看清现实中不合科学逻辑的行为。法约尔指出,造成命令不统一有四种情况:(1)或者希望命令能被更好地理解,或者为了争取时间,或者为了立即纠正某种错误,撇开直接领导人下达命令。这种现象造成的问题是,接受命令的下属因为打破了既定组织关系而犹豫不安,被撇开的直接领导人受到伤害和威胁,从而使组织乱成一团。(2)在最初分配职权时,为了避免两个同事、两个朋友之间的关系失和,就让他们对同样的下属拥有同样的职权。起初,人们往往相信,同事和朋友之间的互助友爱、共同利益以及杰出才干,可以使他们自己处理好职权的冲突,但现实却会使这种幻想很快破灭,职权冲突会使两人沿着“合作→拘束→恼怒→仇恨”的路

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管理咨询 http://th.jlun.net

此信息由中美嘉伦提供 http://th.jlun.net

线发展。(3)部门之间的分工界限不清,会产生结构上的命令冲突。(4)部门之间常有的联系、职务运行上不可避免的交错、职权行使中本身具有的模糊性,会产生行为上的命令冲突。显然,上述四种现象,正是管理中常见的病症。所以,法约尔再三告诫人们要坚持命令统一原则。可见,法约尔的理论,表现出明确的问题导向。如果继续推论,就可看出,法约尔反对高校开设过多的高等数学,并非否定数学能够培养严密的逻辑能力,而是要借此说明数学的抽象逻辑不足以应对现实问题。正如这一理论的后继者古立克所说的那样,命令统一原则可能在逻辑上存在不足,因为任何人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同一行为中遵从互相冲突的两个命令,但是忽视它或者违反它,肯定会发生混乱、无效和责任不明,以现实问题相比,逻辑无关紧要。正是法约尔的问题意识,为其理论的后续发展留下了广阔的前景。4 霍桑实验与梅奥

学过管理学的人,无不知道霍桑实验。然而,如果不是具有医生资质的梅奥插一手,那么,霍桑实验就有可能无疾而终。在科学研究中,实验固然重要,但由谁来做实验,按照什么思路做实验更重要。

霍桑的故事,主要是罗特利斯伯格和狄克森等人实际操作的,但是,新的思路来自梅奥。这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心理学教师,在介入霍桑实验之前,就已经在沃顿商学院从事工业心理学研究。1923年,梅奥应邀研究费城纺织厂的离职率问题。在调查中,梅奥发现纺纱车间尤其是细纱车间“上班太累”,于是他以实验方式增加工间休息,用类似学生课间休息的方式,在上下午各穿插两次休息,每次十分钟,让工人躺一躺或者打个盹。这一实验效果出奇的好,工人的郁闷情绪几乎绝迹,生产率有了很大改善。对于常人来说,这件事就可以告一段落。但细心的梅奥发现,没有实行工间休息的工人效率也有了类似的改进。这说明,影响工人情绪的不仅是疲劳,还有其他因素。更有意思的是,当工厂订货增加,厂方为了赶进度取消实验后,工人的情绪极为沮丧,生产率下降十分严重。厂方不得不恢复实验,但是,改善情绪的效果却大不如前。直到总经理撤换了部分工头,买来了行军床和棉垫子,固定了工间休息设施,情况才逐渐好转。梅奥由此猜测,工间休息不仅仅是恢复疲劳那么简单,休息时的人际交流,工人对管理者的信任,把安排休息的权力下放给小组等等做法,都对工人士气有重要影响。

1927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杰克逊在霍桑工厂主持的照明实验遇到了障碍,他们转而向梅奥咨询,梅奥指导实验小组,采用类似于临床医学的“望闻问切”方法,在照明实验的基础上,陆续进行了继电器装配检验室实验、云母剥离实验、绕线室实验和全面访谈实验。这些实验的基本方式是观察和访谈,取得了重大突破。

霍桑实验的首要贡献,是把心理学研究方法引入管理领域。尤其是在访谈中,经过培训的访谈人员真正做到以工人为主导,避免诱导式调研,发掘工人的真实想法。为时两年多的访谈,倾听了两万以上人次的谈话,还编印出供公司内部使用的《怨言和不满》。访谈最重要的结

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管理咨询 http://th.jlun.net

此信息由中美嘉伦提供 http://th.jlun.net

果,是发现“经理的逻辑”与“员工的逻辑”有所不同。管理者眼里的重要事务,工人认为不值一提;管理者看作鸡毛蒜皮的东西,工人反而十分重视。再进一步,对工人行为的因果判断,为什么要这样做,价值何在,做事的缘由和动机,管理者与工人往往南辕北辙。工人的情感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往往要比管理者的主观判断大。管理者奉行的是成本逻辑和效率逻辑,而工人奉行的是情感逻辑。很多时候,员工会把主观感受当作客观事实,只要工人认为是事实的东西,总会变成真正的事实。例如,经理觉得相当公平的事情,工人可能觉得很不公平,最后实施的结果就变成了真的不公平。实验表明,访谈可以使工人解脱情感负担,能够促使工人之间人际关系的改善,增进了工人群体与厂方的合作愿望并提高了合作能力,倾听是训练管理人员的重要方法,职工的谈话是管理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管理学有必要根据这些实验结论进行调整。

霍桑实验的另一贡献,是把社会学研究方法引入管理领域。尤其是在绕线室观察实验中,他们发现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以人际关系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组织。经过连续半年的观察,研究小组发现,工人在产量问题上有自己的标准,这种标准是约定成俗的,同管理当局的标准不一样。他们真诚地认为这个标准是“公平的”,在无意识层次上遵守它。判断人品的尺度,就是这种自然演化出来的行为准则。如果有人“越轨”,会遭到同伴的嘲笑与讥讽,“越轨”的程度稍大,就有可能被众人疏远甚至打击,“挖个坑”或“使个绊子”让他碰一碰。工人之间的人际关系靠工人自己的准则来维持。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作为工友,可以与同伴吵架但不能打小报告,工人要像个工人而不能故作矜持,只有能够与工友一道打赌嬉闹才是自己人,该经理操心的事情你去管就说明你同我们不是一路人。所有这些准则的共同点是都针对人,而不针对工作。绕线室的观察还发现,在14名工人中有两个小团伙,这种小团伙没有结构,完全靠人际影响力形成,价值观上略有差异,并由此构成小团伙之间的模糊边界。小团伙在增进自身凝聚力时可能会萌发对公司规章的挑战,一线监工对这种挑战的监管情况,是工人判断监工人品的基本依据。监工对公司制度打折扣乃至迎合小团伙,是取得威望的途径之一。优秀的监工,会在理性与人情之间巧妙折中。这种小团伙,就是后来在管理学研究中引起高度重视的非正式组织。它与正式组织的共存与融合程度,对管理有着重大作用。从霍桑实验开始,管理学进入社会人时代。此前,管理学信奉的是经济人假设,而霍桑实验提出了社会人假设。所谓经济人假设,发源于斯密,在管理学中光大于泰罗。经济人假设有两个关键词:一是理性,二是自利。这种假设相信,人的行为是由理性支配的,研究人的行为不考虑非理性(即便人有非理性行为,也因为非理性不能进行因果逻辑分析而无法采用科学方式进行研究),人的行为都追求自身利益,这种自身利益有可能包括多种内容,既有经济利益又有非经济利益(这就需要适当界定利益的范围,在这个问题上的常见误解是把利益等同于经济利益)。经济人假设可以解释大部分人类行为的动机来源,然而,总有部分行为用经济人假设无法解释。霍桑实验则提出,人不仅是经济人,而且是社会人。所谓社会人,也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情感,二是群体。社会人假设认为,人的行为要受情感支配,如果人

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管理咨询 http://th.jlun.net

此信息由中美嘉伦提供 http://th.jlun.net

只有理性没有情感,则无异于机器,失去人的本质。研究人的行为必须考虑情感。在情感的影响下,群体关系是行为动机的重要来源。从个体看,人的行为不总是利己,也有可能做出利他行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利己和利他的区别,与逻辑分析的单元界定有着密切关系。一个人很可能为了他人而做出自我牺牲,从个体看属于利他,但以群体为单元就属于利己。由此可见,社会人假设的提出,并非“取代”了经济人假设,而是两种假设的相对性互补。社会人假设弥补了此前经济人假设的“个人主义”不足,把人类行为研究由个体行为扩展到组织行为。正是这一理论贡献,使霍桑实验成为管理研究的又一个典范。

梅奥在霍桑实验中并没有做多少具体工作。正如罗特利斯伯格所言:霍桑的数据不是梅奥的,结果也不是梅奥的,但是对霍桑的意义解释,以及从中引发出的新问题和新假设,却都是梅奥的。梅奥之所以能够有此贡献,与他带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关系极大。他的代表作《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科学与社会”,属于对支配管理观念的元理论探讨,第二部分是“临床式调研方法”,属于对霍桑实验以及其他类似调查研究的分析论证。没有读过梅奥的书,就有可能忽视梅奥的元理论。梅奥认为,工业社会的根本问题,是工业的飞速发展导致社会失调。人类在技术上和生产上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在合作上和协调上没有多少进展。“近两个世纪的现代文明在人们合作能力上没有扩大和发展,而在发展物质的科学的神圣的名义下不知不觉地做了许多事情损害着团体协作和处理人事能力的提高。”梅奥看到工业时代摧毁了农业时代形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所以他才把目光放在社会失衡问题上。此前的“经济人”假设和“群氓”假设以原子状态看待人类存在,只强调个人利益而否定社会交往,最终导致出国家专制的极权理论。由此,霍桑实验的目标被梅奥引导到探寻工业社会造成的人类危机解决之道,在对企业的研究中找出促进人类协作、改善人际关系、增进人类团体性的思路和方法。可见,眼界的高度决定了理论的高度。5 走向现代管理的思想家巴纳德

以泰罗、法约尔为代表的管理学,一般称之为古典管理学。他们从理性科学和经验归纳角度,把对工业效率的追求发挥到极致。然而,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把发达国家拖进灾难的深渊。这一危机不同以往的是产能过剩和产品富裕,失业严重而市场崩溃。这就对管理学提出了严峻的追问:提高效率是为了什么?巴纳德的理论应运而生。

巴纳德很有个人特点,他高度近视,有点自闭,稍显矜持,不能参加美国人喜好的球类运动,却在钢琴上有非凡的造诣。他具有极高的语言天赋,在哈佛学习了多种语言,但偏科严重,完全不掌握自然科学,导致没有拿到哈佛的毕业证。离开大学后,巴纳德到AT&T就职,专门研究欧洲各国的电信政策,他以翔实的资料和严谨的论证,说明民营电信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保住了 AT&T的民营地位而避免了国有化。在AT&T,巴纳德步步高升,1927年成为贝尔公司的总裁。

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管理咨询 http://th.jlun.net

此信息由中美嘉伦提供 http://th.jlun.net

巴纳德主掌贝尔公司,正赶上30年代的经济萧条。他重视员工,承诺绝不裁员,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在二战期间领导了美国最大的志愿者组织。在内心深处,巴纳德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但却不大重视利润和效益。对人的同情和关心使他引领贝尔顺利度过危机,但对财务状况的忽视使他在二战后的经营中陷入窘境,不得不离开贝尔到洛克菲勒基金会任职。在贝尔期间,巴纳德曾经到哈佛做过一个系列讲座,由此形成了他的名著《经理人员的职能》。作为经理人的受挫和作为学者的成功相表里,实际是一个本质的两种面相。作为经理人,他不重视利润和经济效益引发了员工罢工,被迫辞职;作为学者,他对组织与管理的研究跳出了以往的效率追求而专注人本,实现了理论创新。如果说,市面上的管理学图书有太多的“辟邪剑法”,那么,巴纳德的著作,则属于管理学的“易筋经”。

巴纳德认为,组织就是一个协作系统。人是协作的主体,人性对协作系统的有效性和高能率有着重要影响。组织的存续取决与“牺牲”与“诱因”的平衡。所谓“牺牲”,就是人们加入组织付出的代价;所谓“诱因”,就是组织吸引成员的资源。对成员来说,诱因大于牺牲,才可形成加入组织的意愿并增进组织的凝聚力;对组织来说,只有牺牲大于诱因才可积累组织资源以取得发展壮大。管理的本质,就是在牺牲和诱因之间维护平衡。有人把牺牲等同于贡献,把诱因等同是报酬,认为牺牲与诱因的平衡就是贡献与报酬的平衡。这种看法在逻辑是上是成立的,但会转移立足点。讲牺牲与诱因的平衡,立足点是个人;讲贡献与报酬的平衡,立足点是组织。人是工具还是目的,取决于立足点的不同。正是巴纳德的组织平衡论,在理论上封死了人的工具性,真正奠定了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石。一旦把人作为组织工具,那怕再重视人,也跳不出“用人如器”的窠臼。巴纳德的理论强调,组织是人的工具。组织的生命取决于信息,组织对于人而言,就是一个信息沟通的平台。从信息沟通角度,巴纳德提出了权威接受论。他专门论证了“无差别区”(zone of indifference,即权威能够被组织成员无条件接受的区域),认为“权威来自于下属而不是来自于上司”。一个命令是否权威,不取决于命令的发布者,而取决于命令的接受者。正是权威接受论,奠定了管理中的民主思想和自治思想。

按照巴纳德的组织平衡论,只要为组织做出牺牲,就是组织的成员。而为组织做出牺牲的人相当广泛,既包括为组织付出了时间和劳动的雇员,又包括为组织付出了金钱和物资的投资者、供货者和顾客。吸引前一类成员的诱因主要是薪水、职位的威望与名声、晋升机会等(同组织目标无关)。吸引后一类组织成员的诱因主要表现为对顾客的服务,给予投资者和供货者的赢利,实现吸引组织外界成员的社会目标等(直接表现为组织目标)。所以,组织的平衡有外部平衡和内部平衡。外部平衡是组织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包括设定组织目标,形成组织战略,确认组织发展方向等等,往往与利益折衷相关;内部平衡涉及组织运行的技术方法,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进行组织运营的流程等等,往往与组织能力有关。可见,所谓组织平衡,本质上是组织决策问题。此后,战略进入管理学,顾客至上和企业社会责任有了理论依据。由此,巴纳德确立了组织的开放性和社会性,后人据此把他的理论称之为社会系统理论。

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管理咨询 http://th.jlun.net

此信息由中美嘉伦提供 http://th.jlun.net

按照巴纳德的理论,经理人员的职能,首先是建构组织的正式信息交流体系,维护非正式信息沟通方式;其次是促成组织与个人的平衡,推进个人为组织提供的服务;再次是提出和制定组织目标,权衡目标所涉及的各方利益,进行组织决策。

巴纳德的管理思想,把以往的以效率为中心扭转到以人为本,实现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有机融合,尊重人的自由选择和自主管理,确立了责任优先的社会思想。从他开始,管理学由古典走向现代。日本管理学家占部都美在《现代管理论》中称:“巴纳德是现代管理论的生父,西蒙是巴纳德的直接继承人。所以,现代管理论又称为巴纳德-西蒙理论。其影响广泛而深远,为今天的经营管理理论打下了根基。”

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管理咨询 http://th.jlun.net

第二篇:管理学家

《管理学家》期刊

管理学家(Management scientists)。所谓管理学家是指从事管理学理论研究及其应用工作的人。有时针对不同的研究领域或者流派,通过添加定语而有不同的称呼。在中文语境中,某某家指在某一领域中有造诣之人。

主管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航空工业信息中心

指导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

协办单位: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4-1722

国内统一刊号:CN 11-5630/F

邮发代号:2-317

定价:38元/本 456元/年

出刊日:每月

《管理学家》杂志是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主管、航空工业信息中心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刊物。国际标准号:ISSN1674-1722国内刊号:CN11-5630/F。本刊以各类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管理师生为读者对象,解读时势政策,阐述最新管理理论与思想,介绍国内外现代化管理的经验和进展,普及管理知识。总结归纳中国本土的管理与实践。

《管理学家》学术版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类学术期刊。已于2008年7月正式出刊。刊登具有原创性的管理理论实证研究文章,以及学术思想评论文章,在内容范围上亦兼顾管理思想史、企业史、文献综述、方法论,并深切注意社会学、心理学、信息技术等与管理学交叉的学科对管理学的影响,以及研究型案例论文的意义。我们的使命是联合那些有志于管理学术事业、以提升中国管理理论研究实力为目标,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管理理论研究人员,遵守学术精神、联系中国管理实践、推动学术研究事业的进步。杂志的创建得到了成思危教授以及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管理科学部的支持和指导。在筹建中亦得到了南京大学商学院、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和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等院校的大力支持。

《管理学家》是一本中国管理学界的高端核心杂志,该刊依托丰富的政府资源,特邀学界、企业界和政府资深人士解读时势政策、阐述管理理论、传播管理思想,深度挖掘并总结归纳中国的管理实践。本刊立足于做中国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思考者而不是观察者,愿意成为沟通企业、政府和学术界的管理思想桥梁。

第三篇:《管理学家》约稿函

《管理学家》杂志征稿

《管理学家》杂志是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主管、航空工业信息中心主办、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协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刊物。国际刊号:ISSN1674-1722 国内刊号:CN11-5630/F。本刊以各级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管理师生为读者对象,解读时势政策,阐述最新管理理论与思想,介绍国内外现代化管理的经验和进展,普及管理知识。总结归纳中国本土的管理与实践。

一、征稿栏目

新观察——每期一篇:紧跟形式,诠释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两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

教育教学管理——校务管理、档案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案例)、素质教育、师资力量管理(队伍建设)、学生管理。管理与科技——电子商务、信息技术运用、电子信息化管理、网络技术、软件设计开发、计算机教学信息化、管理创新。

管理研究——宏观经济管理、管理效益、法制与经济、管理模式、新管理理论、国外管理理论、经典管理案例、政府行政管理改革。

经营与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策略、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管理、项目管理、工程管理、行政管理、物流管理、企业文化建设、品牌运营、后勤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人才管理、激励机制、人员培训、人才派遣、劳动制度建设、组织管理、人才协调与配置、人事档案管理、劳动合同、就业指导。

管理与经济——价格管理、农业技术与管理、动植物研究与管理、基本建设(道路、桥梁、机场、房屋、园林等)管理。

管理者——古今中外的管理者及其管理理念、企业家介绍、政府官员介绍。

二、稿件要求

1.文稿:来稿应反映管理领域的最新发展与水平,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条理清晰、题文相符、文字简明、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一般不超过4000字。2.题名: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3.作者: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顺序排列;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脚注在同页左下方,并附第一作者简介(含性别、出生年月、最高学历、职务、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及E-mail,有著作发表的,请主要列出)。4.摘要:论著类文章应附300字左右摘要;英文摘要必须与中文标题与摘要内容相对应。5.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2-5个,应该在摘要下标引,以便读者索引。6.参考文献:将参考文献按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编号,并用方括号标注在正文引用的右上角。参考文献应为正式出版物发表的作品,所引用文献务必与原文核实,内容、版本、卷期、页码、年份应准确无误,参考文献中的作者1-3名全部列出。7.著作权相关事宜:作者文责自负。本刊可对来稿作文字修改、删节。来稿决定刊用后,由作者签署专用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归本刊所有。如发现抄袭、冒名等违反著作权法相关规定的,文责有作者自负,本刊保留以法律途径追究相关作者责任的权利。

三、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 北京市邮政100043-96信箱

邮编<100043> 联系电话:010-58447321

58447327

稿件查询电话:*** E-mail:

glxjzzs@163.com

glxjzzs@126.com 联系人:韩晶晶(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http://

《管理学家》杂志编辑部

第四篇:汽车销售大王教你如何成为世界一流的销售员

美国汽车推销大王——乔·吉拉德

乔·吉拉德,1928年11月1日出生于美国底特律市的一个贫民家庭。9岁时,乔·吉拉德开始给人擦鞋、送报,赚钱补贴家用。乔·吉拉德16岁就离开了学校,成为了一名锅炉工,并在那里染了严重的气喘病。后来他成为一位建筑师,到1963年1月为止,盖了13年房子。35岁以前,乔.吉拉德是个全盘的失败者,他患有相当严重的口吃,换过四十个工作仍一事无成,甚至曾经当过小偷,开过赌场。

三十五岁,正是准备攻上人生的山颠时,乔吉拉德却跌落到最幽暗的人生谷底,“在我人生的前三十五个年头,我自认是全世界最糟糕的失败者!”走投无路时,乔吉拉德向朋友求得汽车销售员的工作,上班第一天他积极卖出第一辆车给一位可口可乐销售员,而能向老板预支薪水,从超市买一袋食物回家让妻儿饱餐一顿,“在我眼中,他(指第一个客人)是一袋食物,一袋能喂饱妻子儿女的食物,那天回家我对太太琼发誓,从今以后不再让她为温饱而烦恼。”

60年代,被喻为“汽车城”的全球汽车工业重镇底特律,至少有三十九家大型的汽车经销营业所,每家又各有20~40人不等的销售员阵容,可说是全世界竞争最激烈的一处市场。

“通往成功的电梯总是不管用的,想要成功,就只能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这是乔吉拉德最爱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凭着不想再回头过苦日子的决心与毅力,乔吉拉德自创许多土法炼钢的行销做法,在上千汽车业务重兵集结的底特律,杀出一条血路。

因为有严重口吃,让得靠嘴谋生的乔吉拉德特地放慢说话速度,比谁都更注意聆听客户的需求与问题。

而没有人脉的乔吉拉德,最初靠着一支电话、一枝笔,和顺手撕下来的四页电话簿做为客户名单拓展客源,只要有人接电话,他就记录下对方的职业、嗜好、买车需 求等生活细节,虽吃了不少闭门羹,但多少有些收获。曾有人在电话中用半年后才想买车的理由打发他,半年后,乔吉拉德便提前打电话给这位客户。他靠着掌握客 户未来需求、紧迫盯人的黏人功夫,促成了不少生意。

乔吉拉德很有耐性,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或许客户五年后才需要买车,或许客户两年后才需要送车给大学毕业的小孩当礼物;没关系,不管等多久,乔吉拉德都会 三不五时打电话追踪客户,一年十二个月更是不间断地寄出不同花样设计、上面永远印有“I like you!”的卡片给所有客户,最高纪录曾每月寄出一万六千封卡片。

“我的名字‘乔吉拉德’一年出现在你家十二次!当你想要买车,自然就会

想到我!”展示着过去所寄出的卡片样本,乔吉拉德的执著令人折服。

乔吉拉德还特别把名片印成橄榄绿,令人联想到一张张美钞。每天一睁开眼,他逢人必发名片,每见一次面就发一张,坚持要对方收下。乔吉拉德解释,销售员一定 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你在卖什么”,而且一次一次加强印象,让这些人一想到要买车,自然就会想到“乔吉拉德”。

乔吉拉德有一个特别的习惯,喜欢在公众场合“撒”名片,例如在热门球赛观众席上,他便整袋整袋地撒出名片,他耸耸肩表示,“我同意这是个很怪异的举动,但就是因为怪异,人们越会记得,而且只要有一张落入想买车的人手中,我赚到的佣金就超过这些名片的成本了!”

直到现在,乔吉拉德还是保有到处广发名片的习惯,他说虽然已经不卖车,却还是卖书、卖自己的人生与行销经验,寻求各种可能的演讲与曝光机会。因此,到餐厅 用完餐,他总是在帐单里夹上三、四张名片及丰厚的小费,经过公共电话旁,也不忘在话机上夹个两张名片,永远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

花了三年时间,乔吉拉德很快打响了名号,让人生演出大逆转。他第三年卖出343辆车,第四年就翻涨,卖出614辆车,从此业绩一路长红,连续十二年成为美国通用汽车零售销售员第一名,甚至变成世界最伟大汽车销售员。

十五年间,业绩突出的乔吉拉德有很多跳槽、升迁的机会,但是他总是拒绝,他名片上的头衔始终是“销售员”。选择当一辈子的销售员,不是不在乎头衔,而是更在乎“钱”。他得意地说,“老板只做管理,真正为公司赚钱的是我!我赚的比老板还多!”“你知道,头衔对我的生意是什么吗?让我告诉你,头衔一点都不重要,因为我的头衔就叫MONEY!”乔吉拉德以兴奋的语气强调。

因此乔吉拉德能持续每天在前线从事推销工作,享受每一次成交所带来的快感与金钱奖赏。他兴奋地指出,“今天我卖出6辆,明天我就渴望成交10辆!我感觉每成交一次,其实都像是被顾客升迁了一次!”

在全球行销人生经验

1978年1月1日,乔吉拉德急流勇退,转而从事教育训练工作。如今退休虽已二十七年,他每天依然行程满档,不仅出书、还应邀到世界各地演讲自己的人生经验与推销秘诀,使他在销售界仍有相当影响力。

销售秘诀

一、250定律:不得罪一个顾客

在每位顾客的背后,都大约站着250个人,这是与他关系比较亲近的人:同事、邻居、亲戚、朋友。

如果一个推销员在年初的一个星期里见到50个人,其中只要有两个顾客对

他的态度感到不愉快,到了年底,由于连锁影响就可能有5000个人不愿意和这个推销员打交道,他们知道一件事:不要跟这位推销员做生意。

这就是乔·吉拉德的250定律。由此,乔得出结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得罪哪怕是一个顾客。

在乔的推销生涯中,他每天都将250定律牢记在心,抱定生意至上的态度,时刻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不因顾客的刁难,或是不喜欢对方,或是自己心绪不佳等原因而怠慢顾客。乔说得好:“你只要赶走一个顾客,就等于赶走了潜在的250个顾客。”

二、名片满天飞:向每一个人推销

每一个人都使用名片,但乔的做法与众不同:他到处递送名片,在餐馆就餐付帐时,他要把名片夹在帐单中;在运动场上,他把名片大把大把地抛向空中。

名片漫天飞舞,就像雪花一样,飘散在运动场的每一个角落。你可能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但乔认为,这种做法帮他做成了一笔笔生意。

乔认为,每一位推销员都应设法让更多的人知道他是干什么的,销售的是什么商品。这样,当他们需要他的商品时,就会想到他。乔抛散名片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人们不会忘记这种事。

当人们买汽车时,自然会想起那个抛散名片的推销员,想起名片上的名字:乔·吉拉德。同时,要点还在于,有人就有顾客,如果你让他们知道你在哪里,你卖的是什么,你就有可能得到更多生意的机会。

三、建立顾客档案:更多地了解顾客

乔说:“不论你推销的是任何东西,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顾客相信——真心相信——你喜欢他,关心他。”

如果顾客对你抱有好感,你成交的希望就增加了。要使顾客相信你喜欢他、关心他,那你就必须了解顾客,搜集顾客的各种有关资料。

乔中肯地指出:“如果你想要把东西卖给某人,你就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去收集他与你生意有关的情报„„不论你推销的是什么东西。如果你每天肯花一点时间来了解自己的顾客,做好准备,铺平道路,那么,你就不愁没有自己的顾客。

刚开始工作时,乔把搜集到的顾客资料写在纸上,塞进抽屉里。后来,有几次因为缺乏整理而忘记追踪某一位准顾客,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动手建立顾客档案的重要性。他去文具店买了日记本和一个小小的卡片档案夹,把原来写在纸片上的资料全部做成记录,建立起了他的顾客档案。

乔认为,推销员应该像一台机器,具有录音机和电脑的功能,在和顾客交往过程中,将顾客所说的有用情况都记录下来,从中把握一些有用的材料。

乔说:“在建立自己的卡片档案时,你要记下有关顾客和潜在顾客的所有资料,他们的孩子、嗜好、学历、职务、成就、旅行过的地方、年龄、文化背景及其它任何与他们有关的事情,这些都是有用的推销情报。

所有这些资料都可以帮助你接近顾客,使你能够有效地跟顾客讨论问题,谈论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有了这些材料,你就会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你可以让他们高谈阔论,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只要你有办法使顾客心情舒畅,他们不会让你大失所望。”

四、猎犬计划:让顾客帮助你寻找顾客

乔认为,干推销这一行,需要别人的帮助。乔的很多生意都是由“猎犬”(那些会让别人到他那里买东西的顾客)帮助的结果。乔的一句名言就是“买过我汽车的顾客都会帮我推销”。

在生意成交之后,乔总是把一叠名片和猎犬计划的说明书交给顾客。说明书告诉顾客,如果他介绍别人来买车,成交之后,每辆车他会得到25美元的酬劳。

几天之后,乔会寄给顾客感谢卡和一叠名片,以后至少每年他会收到乔的一封附有猎犬计划的信件,提醒他乔的承诺仍然有效。如果乔发现顾客是一位领导人物,其他人会听他的话,那么,乔会更加努力促成交易并设法让其成为猎犬。实施猎犬计划的关键是守信用——一定要付给顾客25美元。乔的原则是:宁可错付50个人,也不要漏掉一个该付的人。猎犬计划使乔的收益很大。

1976年,猎犬计划为乔带来了150笔生意,约占总交易额的三分之一。乔付出了1400美元的猎犬费用,收获了75000美元的佣金。

五、推销产品的味道:让产品吸引顾客

每一种产品都有自己的味道,乔·吉拉德特别善于推销产品的味道。与“请勿触摸”的作法不同,乔在和顾客接触时总是想方设法让顾客先“闻一闻”新车的味道。他让顾客坐进驾驶室,握住方向盘,自己触摸操作一番。

如果顾客住在附近,乔还会建议他把车开回家,让他在自己的太太、孩子和领导面前炫耀一番,顾客会很快地被新车的“味道”陶醉了。根据乔本人的经验,凡是坐 进驾驶室把车开上一段距离的顾客,没有不买他的车的。即使当即不买,不久后也会来买。新车的“味道”已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脑海中,使他们难以忘怀。

乔认为,人们都喜欢自己来尝试、接触、操作,人们都有好奇心。不论你推销的是什么,都要想方设法展示你的商品,而且要记住,让顾客亲身参与,如果你能吸引住他们的感官,那么你就能掌握住他们的感情了。

六、诚实:推销的最佳策略

诚实,是推销的最佳策略,而且是唯一的策略。但绝对的诚实却是愚蠢的。推销容许谎言,这就是推销中的“善意的谎言”原则,乔对此认识深刻。

诚实为上策,这是你所能遵循的最佳策略。可是策略并非是法律或规定,它只是你在工作中用来追求最大利益的工具。因此,诚实就有一个程度的问题。

推销过程中有时需要说实话,一是一,二是二。说实话往往对推销员有好处,尤其是推销员所说的,顾客事后可以查证的事。

乔说:“任何一个头脑清醒的人都不会卖给顾客一辆六汽缸的车,而告诉对方他买的车有八个汽缸。顾客只要一掀开车盖,数数配电线,你就死定了。”

如果顾客和他的太太、儿子一起来看车,乔会对顾客说:“你这个小孩真可爱。”这个小孩也可能是有史以来最难看的小孩,但是如果要想赚到钱,就绝对不可这么说。

乔善于把握诚实与奉承的关系。尽管顾客知道乔所说的不尽是真话,但他们还是喜欢听人拍马屁。少许几句赞美,可以使气氛变得更愉快,没有敌意,推销也就更容易成交。

有时,乔甚至还撒一点小谎。乔看到过推销员因为告诉顾客实话,不肯撒个小谎,平白失去了生意。顾客问推销员他的旧车可以折合多少钱,有的推销员粗鲁地 说:“这种破车。”乔绝不会这样,他会撒个小谎,告诉顾客,一辆车能开上12万公里,他的驾驶技术的确高人一等。这些话使顾客开心,赢得了顾客的好感。

七、每月一卡:真正的销售始于售后。

乔有一句名言:“我相信推销活动真正的开始在成交之后,而不是之前。”推销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成交既是本次推销活动的结束,又是下次推销活动的开始。推销员在成交之后继续关心顾客,将会既赢得老顾客,又能吸引新顾客,使生意越做越大,客户越来越多。

“成交之后仍要继续推销”,这种观念使得乔把成交看作是推销的开始。乔在和自己的顾客成交之后,并不是把他们置于脑后,而是继续关心他们,并恰当地表示出来。

乔每月要给他的1万多名顾客寄去一张贺卡。一月份祝贺新年,二月份纪念华盛顿诞辰日,三月份祝贺圣帕特里克日„„凡是在乔那里买了汽车的人,都收到了乔的贺卡,也就记住了乔。

正因为乔没有忘记自己的顾客,顾客才不会忘记乔·吉拉德。

八,学会自信

乔·吉拉德,美国有史以来最著名的销售大王。他出生在美国的一个贫民窟,比人们想象中的还要贫困,在很小的时候他上街去擦皮鞋补贴家用,最后连高中都没有念完就辍学了。我们能够从他那传奇式的人生中看到:人生需要自信!而从被誉为日本推销之神的原一平的成长生涯中,我们也一样能够看到:人生需要自信。原一平长得身材矮小,25岁当实习推销员时,身高仅1.45米,又小又瘦,横看竖看,实在缺乏吸引力,可以说是先天不足。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打垮原一平,相反愈挫愈勇的他,内心时刻燃着一把“永不服输”的火焰,凭着“我不服输,永远不服输!”、“原一平是举世无双,独一无二的!”的超自信自强心态,成功的用泪水和汗水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推销神话,最终成为日本保险推销第一人。

自信,可以说是英雄人物诞生的孵化器,一个个略带征服性的自信造就了一批批传奇式人物。

第五篇: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读后感

《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读后感

《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这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来介绍怎么让新员工适应一个企业,也就是书中说的“四大转轨”:从“学校人”到“社会人”、从“知识人”到“能力人”、从“个体人”到“单位人”、从“自然人”到“职业人”。下面我就从这四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我们刚走出校园,都会有雄心壮志,励志自己要在多长时间内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有这样的想法是好的,也是必须的如果刚走进社会就没有理想和追求这样的人也就费了。但是我们也要接受这样的事实,社会是现实的社会不是我们理想中的社会,它会有许多的不如意。我们要先适应社会,但是适应并不是意味着妥协,而是勇敢的承认,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找到发展的机会并实现人生的理想。

我们新加入一个公司,新加入一个行业我们起点基本就是水平线,要清楚的认识自己的能力多向前辈们学习,不要一开始就想着自己有什么样的才能当前的岗位就是屈才什么的,而是现在的岗位是对你的磨练,你有能力就先做好自己当前的事,只有上级看到了你把当前的任务完成得很好了他才敢把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你。同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向别人请教,自己的错误要主动承担。

二、我们在学校学的都是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的经验。很多时候在工作中要学会变通,不能生搬硬套书本的知识,不然就会被笑为“书呆子”。要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变成办事的能力,这样,才能成为越来越有分量和越来越有发展的人。我们的实训就是依据这个宗旨来的。

少一点抱怨,而要多想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抱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抱怨的结果是搞坏了心情、影响了团队的和谐、妨碍了个人的发展。不要抱怨也不是说只低头办事,其他的一味不管,要是这样的话也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要学会思考,特别我们搞测试的,不能只看到当下产品的质量没有问题,但是外界的情况是在变化的,我们要有预见性,不然“人

无远虑必有近忧”,当问题来临的那天你只能束手无策。还有就是要有强的学习能力,不管你是什么学校毕业有什么样的学历,但在你当前的行业领域都是个新手,所以要有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精神。

三、我们之前的学习都是自己单打独斗的,但在加入了企业后我们有了自己的团队,团队的荣耀才是个人的荣耀,团队的成功才是个人的成功。我觉得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团队成员都有哪些自己的优点,在遇到某项任务的时候,如果某个成员在这方面有特殊的能力我们就要听从他的安排,并向他学习。

讲到团队这个词,它总是和协作这个词是分不开的,协作就是自己要有“主攻”的能力也要有“助攻”的精神。但也不能在团队中淹没了自己,要做一件让人足够称道的事,要提出一份能引起领导重视的建议,要赢的一个值得单位培养的印象。

四、我觉得最后一点才是最重要的一点,不管从事哪个行业职业素养是首先要养成的,软件测试行业更是如此,一个拥有好的职业素养的测试人员绝对要比没有优良的职业素养的测试人员的发展空间大得多。所以我要求自己首先要向自己身边优秀的老员工学习职业的素养,能力什么的可以慢慢培养,态度是最关键点的,这也是我们事业部的经理所要求的。

有了职业的素养我们才能谈得上责任心,责任心也是任何的岗位所要求的职业素养。在敬业的同时也要讲究创造性,就是要“精业”,使自己从“人力”变为“人手”,从“人才”变为“人物”。要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这样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得到别人的认可。

通过《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这本书的学习,真的收获了不少,期待着自己的成长,期待自己早日成为一个优秀的讯飞人。

下载成为世界一流的管理学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为世界一流的管理学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读后感

    种子,消失在土里,才会发芽——《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读后感我想,大多数的学生都是这样的:奋斗了12年考进大学,拿到大学通知书的那一刻如释重负,接受着家里长辈的祝贺,自我感觉挺好......

    《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读后感

    《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读后感 上个月我一直在看一本书《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书中讲了很多与当今社会大学生息息相关的知识,对大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了解社会,积累经验有重要......

    《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读书笔记

    毕业工作的前一年,总体是出于非常迷茫的状态,有很多的抱怨,第一份工作是从学校应聘出去的。是学校的合作单位,商康医药电子商务。这公司也是一个领头羊,他想到了医药行业的最终发......

    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读后感

    《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读后感 “毕业不是学习的结束,是学习的开始”。“更重要的学习”是指职业化的学习。一个人,不管以后从事什么事情什么样的职业,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

    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读后感

    《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读后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我国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重,出现严重的......

    《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读后感

    《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读后感 本书提供了很多鲜活的案例及分析,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一. 针对性 书中紧紧抓住了毕业生在转型过程中最容易被卡住和忽视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具......

    定发管理学家

    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园财务监管工作 内容摘要:做好幼儿园的财务监督,加强幼儿园财务管理,能充分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能,预防发生错误和弊端,做到防患于未然,有利于维护国家财经纪律,......

    《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经典语录(最终5篇)

    《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经典语 Hi~大家好~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做《三个月成为一流员工》,上面讲的真好~忍不住边看边做了一点笔记~ 回头一想,好东东为什么不给大家一起分享呢?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