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感受的东南大学校园文化

时间:2019-05-12 07:54: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所感受的东南大学校园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所感受的东南大学校园文化》。

第一篇:我所感受的东南大学校园文化

我所感受的东南大学校园文化

19108116

邓金全

到东大之初就感受到东南大学的人文气息,与一般的理工特色的大学是有很大的差异的,特别是当我上了几次人文可以后。这些年我听了昆剧,京剧,见识了木偶戏,还有扬剧,锡剧,感受到了闻名遐迩的江南文化博大精深。中的来说我还是很喜欢艺术,文学的,但总是缺少那么几个艺术细胞,不过这并不妨碍我对于艺术的追求。随着校园日子的推进,随每一次人文讲堂课前的排队,我感觉到东大学子追求艺术与文化的孜孜不倦,我倒是觉得这是一所以理工为特色的学校吗,不经意间为我的母校感到骄傲与自豪,因为我们也有我们东大人自己的文化。

悠悠历史,煌煌百年。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现代大学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其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组建为国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其后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等重要发展时期。1988年5月,学校更名为东南大学。2000年4月,原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与东南大学合并组建新的东南大学,南京地质学校并入东南大学。今日的东南大学,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特色,理、工、医、文、法、哲、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战略目标的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风雨沧桑,鸡鸣不已。110年来,东南大学积淀了丰厚久远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诚朴求实,止于至善”的精神传统与稳健务实、自强不息的办学风格,同时也孕育了东南大学集成创新、海纳百川的追求和梦想。百余年来,东南大学始终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己任,历经沧桑,不忘教育之本;百折不挠,秉持育人初衷,为祖国培养了20余万名优秀人才,其中有200余人成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20余万东大校友灿若星河,为祖国建设和人类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承前启后,争创一流。进入新世纪以来,东南大学秉承百年优良传统,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树立了面向未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确立了“坚定不移地走以创新为主导的研究型大学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与国家和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建设道路,坚定不移地走国际化办学的强校道路”的发展战略,坚持“快速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的发展方式,力争到2035年前后,学校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国家强盛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建校110周年是东南大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校庆期间,学校将举办一系列学术及庆祝、纪念活动。我们诚挚地欢迎所有关心、支持东南大学发展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莅临指导,同时热切期盼东南大学的历届校友聚首母校,同襄盛举,共谋学校发展大计。

名师荟萃

查尔斯·哈罗德·麦克乐Charls Harold McCloy(1886-1959)美国著名人体生理学,实用解剖及统计学专家。美国20世纪中期最著名的体育领袖人物之一,东南大学体育系主任,他极力倡导发展体育师范教育,对中国的体育师资的培养起点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其中有郝更生、吴宓、袁敦礼、董守义、吴澄、吴蕴瑞、张汇兰、程登科、金兆均、许民辉、章辑

五、周伯平、陶德悦、周鹤鸣、袁浚等人。

学术成就

20世纪50年代的院系调整中建立的南京工学院为单一的工科大学。进入20世纪80年代,学校领导意识到单一学科对学校发展和学生教育的制约,决意向综合性的大学发展,于1988年由工学院更名大学。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各学科综合发展的大学,以建筑、土木、交通、通信、电子、生物医学、自动控制、机械、艺术学为学术特色。

东南大学的工科学术传统由茅以升在出任国立东南大学首任工科主任时奠定,其在工学领域的历史和贡献著于中国。其中,由中国建筑学先驱刘敦桢等人创建的建筑系是中国高等建筑学的摇篮。土木学科由中国土力学的开拓者茅以升创建。钱钟韩院士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热工自动化专业。无线电系培养了中国第一位女电子学博士韦钰。交通学院培养了中国第一位交通学科博士王炜。在工学之外,东南大学还创建当代中国第一个艺术学系,设立中国国内第一个的艺术学博士点和第一个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

东南大学坚持发扬“科学与人文平衡”的办学传统,非常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通过设置高格调课程、开设高水平讲座、举办高品位活动,开拓学生视野、陶冶情操、增强人文和科学素养。为了丰富活跃校园生活,我校师生还成立了上百个社团,涵盖了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开展机器人、数学建模、软件设计、结构设计和创业计划大赛等学术科技活动,在历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中战绩彪炳,先后两次捧得“挑战杯”。我校还举办体育、文艺等各种竞赛,为大学生一展才华创造了大量机会,也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锻炼舞台;同时我校大学生艺术团定期举办各类校园艺术活动以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2006年该团赴香港高校交流演出,精湛、投入的表演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受到香港师生的一致好评。学校先后多次邀请包括李岚清、冯骥才、王立群、李少红、王小帅等在内的知名文学家、艺术家来校讲学,并举办了李岚清篆刻艺术展;邀请了包括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集团总裁柯慈雷先生、美国波音公司全球副总裁Don Winter先生等在内的知名企业家来校讲座;并邀请包括法国里昂交响乐团、加拿大Lache Cercel Roma swing乐队、韩国中央大学国乐大学院“风流”民族乐团等在内的以及包括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范宇文、著名小提琴家松野迅在内的多个国家以及地区的乐团和音乐家来校举办音乐会,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深受师生好评。此外我校学生在多项国际、国内赛事中屡获骄人佳绩。曾获得国际大学生数模竞赛特等奖、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一等奖、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在此,我非常感谢我的母校--东南大学不仅带领我进入科学的殿堂而且一次次提供了我走进艺术的机会,让我感到除了物理,化学,生物以外同样有美好的世界。

第二篇:我所感受的东南大学校园文化

我所感受的东南大学校园文化

当我踏进九龙湖校区的时,就感受到东南大学的人文气息,与一般的理工特色的大学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尤其在我听了东南大学校歌,参观了四牌楼本部校区,我就深深的被东大的深厚的文化氛围所深深震撼。经过与东大的四年相处,我对东大校园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入,也更加全面。

《礼记•大学》中说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作为一所以工科闻名的大学,东大从来都不缺乏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一个真正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要想到达“至善”的境界,只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人的成长应该是全面的,人文和科学相互促进提高。人文教育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人才培养创新思想需要文化环境的创新,其科学创新能力是科技发展的最直接动力,这种创新能力的形成,除与自身的科学素质有关外,文化素质也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一个民族的落后,不仅仅是科学技术方面的落后,更深层的还有民族精神的落后。我们有人认为,中华民族只是“技”不如人,在伦理道德观念意识方面要先进得多,甚至由此导出要赶上发达国家,主要在科技教育方面用力就够了。其实,一个具有深刻人文传统的民族,并非不能成为“科学”的民族,一个民族,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科学技术实力当然必不可少,但同样不可忽视的就是其人文实力,它体现了该民族的精神风貌,反映了该民族精神成熟的程度,这种人文实力不可能期望完全从科技教育得到。它必须依赖于人文教育。

所以东大非常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开展人文讲座、人文课程以及包括“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化名人进校园”、“高层次学生文化活动”的一系列活动。同学们课余时间可以来到位于九龙湖本科生教学楼西南角的人文大讲堂,聆听人文大师的教导。而且,学校经常举办各类名人讲座,把那些平时只能在电视看到的名人请进东大的讲堂,给同学们送上一场文化盛宴。虽然这不会对自己目前的绩点成绩有什么提高,但当一种东西已经进入血液、成为信仰的时候,生命中的一切也就必将时时与它相伴。在东大,我们就得到了这样的人文精神,一种恒久的信仰,这将对自己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年的大学生活里,大学的老师教会了我如何看待专业问题,如何科学的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但是,东大人文大讲堂教会了我如何看待人生。武汉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的《中庸的智慧》,教育我们做人要低调,“诚于中,信于外”不要过于张扬,古语所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大学我还选修了武汉大学赵林教授的《西方文化概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这对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我国很有借鉴意义。大学四年我印象最深的是前中国青年报社长陈小川先生的两场讲座分别是《我们》和《成功就是快乐》前一场讲座教会我如何看待社会和国家,以及大国之间的博弈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谦虚是需要资本的”。后一场讲座教会我如何看待人生,“用出世的心情,做入世的事情”。一批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讲座走进大学校园。四年之中,我领略了昆曲、京剧,见识了木偶戏、黄梅戏,感受了交响乐。艺术的熏陶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让我们的灵魂得到洗涤。

东大,只是我们人生的中转站,但她用自己的人文气息,让我们获得了宝贵的精神力量,让我们不再只是拥有技术,更让我们全面发展。让我们可以大步的踏入社会,接受社会的检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在一次次响起的校歌声中,我们在东大度过了一年又一年,也是在这样的歌声中,我们不得不与母校挥挥手道别,但是,我们永远是东大人,我们永远不说再见。

第三篇:我所感受的东南大学校园文化

我所感受的东南大学校园文化

刘钊材-21008207 已经是5月份了,再过一个多月就要毕业了,时光飞逝,四年的大学生活如白驹过隙,转眼之间已经到了分别的季节。

母校今年已经建校110年,百年的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积淀,潜移默化中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东大的学子。“止于至善”的校训,从入学那天起就深深镌刻在我的心里,在“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里,如每一个身在东大的学子一样,我如饥似渴地在母校里汲取营养,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学在东大”是人们对于母校优良学风的赞誉,这也是母校在历史的传承中积淀的校园人文精神。在这种精神的熏陶下,一代又一代东大学子传承着严谨求实的态度,遵循着“止于至善”的校训,在苍劲的六朝古松下,在至美的九龙湖旁,追求着卓越,创造着历史,创造着辉煌。四年的大学时光,前面的三年都是在九龙湖校区度过,九龙湖畔,风景如画,晨光里,是我们晨跑的身影,月色下,是我们图书馆归来的笑声。良好的宿舍环境、食堂环境,为我们提供了生活上的保障,先进的多媒体教室、机房为我们提供了学习上的硬件保障,更重要的是,尊敬的老师们认真地备课,循循善诱,一面以自己深厚的积淀为我们讲授知识解答疑惑,一面教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启迪我们的思想。

“学在东大”是东大学子的骄傲,而东大人绝不是死读书之人。东南大学有自己的文化素质教育中心。学校每学期都会请我国文、史、哲、艺术与社会科学界的著名学者与大师来校访问与演讲,这些人文讲座,拓宽了东大学子的学术视野,提升了校园文化品味,促进了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我学习的专业是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是典型的工科专业,潜心钻研自己的专业难免会视野狭窄,全面发展受到限制,而正是这些人文讲座,让东大学子能更全面的发展。通过聆听人文讲座,我们有幸分享杨振宁、丁肇中这些科学巨匠的经历,我们有幸感受于丹、易中天、余秋雨这些著名作家的情怀,我们有幸分享谢晋、张艺谋这些艺术大家的视角,我们得以膜拜费孝通、钱伟长这些学术大师的风采。在学习之余,我们可以去文教剧场观看电影,我们有机会去观看高雅的芭蕾舞表演,我们可以去聆听歌剧,可以去听交响乐,可以去听昆曲,可以观看歌舞剧。这里是东南大学的百家讲坛,那一场场人文讲座让我思考并随之成长。这里是东南大学的维也纳大厅,那些高雅的演出让我身心舒适。这里是东南大学的精神殿堂。

东南大学的校园里是自由的空气,在大学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有机会表现自己。学校里有同学们自己组织的各种社团协会,他们涵盖了艺术、体育、志愿服务、科技、人文、创业等方方面面。这些社团协会是所有东大学子的舞台,他们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组织安排活动。正是这些社团协会丰富了东大学子的生活,让东大的校园充满了自由和欢乐。我自己就参加了学院的一个舞蹈团并且有幸被推举为副团长,而在舞蹈团的经历是我大学生活里最宝贵的经历,这些经历带给我欢乐带给我经验,让我成长,让我充实,给我的大学生活增光添彩。而我以及我参加的社团都是很普通的。舞蹈协会给喜爱舞蹈的同学以交流学习的平台,创业协会给拥有创业梦想的同学以实现梦想的平台,电子竞技协会每年都有举办游戏比赛,给喜爱游戏的同学以切磋交流的平台,还有动漫协会的动漫展,棋牌社的棋牌类比赛,还有非常多我参与过没参与过的社团协会,相信他们必然以各自的方式锻炼了东大学子,充实了东大学子的生活。

校园文化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我们生活在校园里,受校园文化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我们的思想,我们思考的方式,都被影响。东南大学的校园文化,丰富充实而健康,她陶冶了东大学子的情操、启迪了东大学子的心智,促进了东大学子的全面发展。在东大校园文化的影响下,东大的学子必然会成长为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气质、天天向上的人。

第四篇:我感受的东南大学校园文化

我感受的东南大学校园文化

临近毕业,每当看到毕业班的同学各处合影留念,心情就会无端的伤感起来。曾经一度认为,东大这所学校,无聊极了,连学校的建筑都是那么规规整整、死气成成,完全是一幅工科的气息,一点没有艺术品味,人关在学校里都要闷出病来。可是,经过四年才发现,东大的韵味不是一时半会儿就可以看出来的,需要时间,需要用心慢慢尝出来。

由于是工科大学,我们承认东大是缺乏一定的人文基础和背景,但是东大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文化追求,它一直在努力为学生创造着各种接触人文的机会。各种人文讲座、人文课程以及包括“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化名人进校园”、“高层次学生文化活动”等在内的校园文化活动,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一系列活动使得无数东大学子能够身处人文殿堂,在古今中外的文化大观中获得高峰体验,在真、善、美的人文精神中臻于化境,尽享精神盛宴。

就拿我来说吧,四年来,除了必须提交的8篇人文讲座之外,我还听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讲座,如《杜甫的世界》,这让我有机会能够与古人面对面,深入了解古人生活的另一面,增长自己的历史文化知识;如《中国人与中国社会》增加了自己对人及人类社会的了解。除了这些人文讲座,另外我还选修了”高雅艺术进校园”这一门精品人文课程。每一次参加这个课程都让我感觉到是在享受一次文化大餐,这使得我有机会提升自己的艺术人文素养。尽管每次都要早早去排队,有时候排队的时间都快和讲座时间一样长了;有时候甚至为了挤进精品人文课堂,不惜牺牲晚饭,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这门课程的热情。通过这门课程,我了解了中华大地上的多个剧种,如京剧、扬剧、昆曲、黄梅戏等,明白了它们之间的区别以及各种主要角色和主要剧本;见识到了多种古琴乐器,聆听到了远古遗韵、天籁之音;也欣赏到了木偶戏、苏州评弹等其他艺术形式。艺术大师们当场的表演可谓是精彩绝伦,掌声往往从开场持续到结束,每次都让在座学生的大开眼界。此外,在课上同学们还有机会登台接触这些表演的道具,让同学们有机会扮演一些角色,这对同学们理解这些艺术形式大有裨益,真可谓是不可多得的机会。”文化名人进校园”这个活动更是让人赞不绝口。因为它,我们在东大的平凡生活从此变得更精彩。“名人效应”真的不容小觑,每当听说有名人来我校做讲座,全校同学都激动万分,盼着去排票。文教排队的地方也总是能看到排着的弯弯曲曲的队伍,绕教学楼几圈,如长龙一般,场面颇为壮观,真可谓是东大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就算以后毕业离开学校,我想排过队的东大人都不会忘了这一幕,这会是东大人一生难忘的经历。比如说我,09年入学的时候第一次听说厦门大学的易中天教授要来我校做演讲,晚饭不吃就去排队了,一直排到晚上9点,整整站了5个小时,也许在没经历过的人看来有点傻,但是我却不后悔,甚至想起来还嘴角上扬,这将永远是我在东大的记忆的一部分。我想其他同学也是这么想的吧。

东大就是这样,知道自己的不足,但是从来都没有放弃过改变自己的不足。总是不遗余力,为学生创造各种感受文化气息的机会,尽量做到最好。教一111,教三105,润良报告厅、焦廷标剧场,永远是喜爱文化课堂的学生的乐园,在那时,这些地方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室,而是文化的殿堂。在这里,有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各种各样的提问,有名人艺术大家妙趣横生的回答,更重要的是思维的碰撞。这一刻,台上台下已融为一体,没有师生的等级,只有知识文化的交流。此刻我想说,我爱东大,我爱东大的校园文化!

此时此刻,夜幕降临,走在校园中,感受着习习微风、滴滴春雨,想着东大这校园文化不就如这春雨一般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或许,是你平时走的太快,忽略了它的存在„那就从现在开始吧,睁开你的双眼,敞开你的心扉,张开你的双臂,去拥抱这一切吧..现在还不晚,只要你感受到,一切都不晚,其实它一直都在,永远都在我们的身边„

第五篇:我感受的东南大学校园文化

阳光透过图书馆明亮的玻璃,慢慢体味这所百年名校的魅力与气息,只能用历久弥新来形容。东大最值得骄傲的并非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可用数字或图像表达出来的图书仪器、校园风光、获奖项目、著名学者等,而是流传在口耳间,充溢在空气中,落实在行动上的“东大精神”—止于至善。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这是一股力量、一种气象、一个不可测其深浅的底蕴,惟有大海才能比拟。回想在东大的四年,一点一滴的生活无不浸润在这种精神中。虽然我们远没有成为东大人中的最优秀者,远没有完整地继承这种精神,但当一种东西已经进入血液、成为信仰的时候,生命中的一切也就必将时时与它相伴。在东大,我们就得到了这样的人文精神,一种恒久的信仰。把大学校园当作高雅艺术的殿堂,把大学生当作艺术的知音,已成为艺术家们的共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讲座走进大学校园。东大用一些列的人文讲座、人文课程以及包括“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化名人进校园”、“高层次学生文化活动”等在内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把艺术,文学,哲学等人文气息融汇在工科学府之中。永恒的理性之光与感性的光晕交相辉映,使得这所百年名校更加熠熠生辉。

曾记否一次次名家讲座爆满的人气?“周国平、六小龄童、刘笑敢、于丹、易中天、赵林……”这一个个只在电视、书籍上见过的大师,能在校园中现场领略他们的风采,倾听他们的教诲,怎能不让人激起对文史哲的热爱呢?

曾记否焦廷标馆每晚灯火通明,上演着一场场的精彩演出?从传统中华文化中的京剧、昆剧、苏州评弹,到富有激情活力与时代气息的青春偶像:韩庚,陈佳莹的歌友会,以及海外的美国、德国、比利时等国乐队的专场演出,包罗万象,精彩绝伦,怎能不让人激起对音乐美术的倾心呢?

学者、诗人、艺术家、翻译、空军教官,站在讲台上,他们有时不像授课而是在表演,讲到精彩处纵横捭阖、旁征博引,甚至声泪俱下,为之动容。此时,坐在讲台下的我们也是如沐春风、掌声连连。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校园文化吧,它感染者你,激励着你,它是渡夫,把你从无知的蛮夷之地,渡到一个文化的圣坛。而东大也行就是这么位慈善无私的渡夫,他把德润人心,文化天下变成了每位学子身上的人文精神。

加藤嘉一带着他的“不自卑、不害怕浮躁、迷茫和纠结,正确的定位青春,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多读书……”走近我们,但一句“我是一个日本人”更让我们于心中默念“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是一个东大人”。

东大至于它的每一位学子而言,只是人生中的一段时光,但她却用自己的人文关怀给予了我们最宝贵的精神力量,让我们的生命有了更多的维度。从此,我们生活中那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永远属于东大,因为她给予我们精神的力量,而那是一切的源泉。

百年风雨,东大坚挺走过,究其原因,是东大底蕴厚重的校园文化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百年的发展历程,这种文化品格和人文精神一脉传承、绵延悠长,大师的人文思想精粹与百年校园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相互辉映,滋润了代代东大学子。

下载我所感受的东南大学校园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所感受的东南大学校园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感受的东南大学校园文化

    我感受的东南大学校园文化 以前我们是国立中央大学,大师云集的地方,中西方文化激情碰撞的舞台;后来我们是南京工学院,严谨求实的作风,科学与技术交织的乐土;现在我们是东南大学,揽......

    我感受的东南大学校园文化(精选五篇)

    我感受的东南大学校园文化 2010年的九月,我怀着无比的期待和万分的欣喜之情来到南京,来到东南大学,这是我的人生的另一个起点,也是一段全新的人生的开始,一切都是那么新鲜。 占地......

    我所感受的利玛窦

    我所感受的利玛窦 摘要:明朝时期,利玛窦在传播天主教的动力下,来到了中国传教。在认识到中国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后,利玛窦修正了原来的传教路线,使之适应在中国传教的情况,他在传教......

    我所感受的大学

    我所感受的大学 我曾经一直都在想象着自己读大学的时候,想象着我将要进入的大学是怎样的,想象着大学中会遇到的人,想象着大学中会发生的事。大学也就成为了我心中的一片圣土。......

    东南大学新生文化季感受

    新生文化季,点滴感受 43215212 燕智瑾 大学之道:明明德,弘扬爱国主义正能量;亲民,畅游学海,走进生活。 革命者的故事,掀开历史沉重的书页;阅兵上的老兵,展现中华不屈的气节。新生文......

    我所感受的安全(最终版)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事们: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我所感受的安全》。我是一名法务工作者,与官司打交道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在我四年的法务工作生涯中,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庭审......

    我所感受的改革开放三十年

    我所感受的改革开放三十年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它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历史证明,......

    我所感受的美国中小学教育(汇编)

    摘要 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等理念指引下,美国教育创造了不简单的成绩。美国中小学教育的特点有:自主办学机制、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方式、学校设施的教学适应性以及以评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