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文学熏陶

时间:2019-05-12 07:2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感受文学熏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感受文学熏陶》。

第一篇:感受文学熏陶

感受文学熏陶,亲近茅盾故居

长兴七小 601班 钱婧 指导老师:徐敏红

炎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我们踏着青青的石板路,沿着清清的溪水,望着远处青青的杨柳,不禁感叹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乌镇。

人山人海的街道和随之而来的吵闹声打破了这座神秘幽静的小镇。我穿梭在人群中,不知不觉双脚便停了下来,抬头仰望,这儿便是我盼了许久的茅盾故居了。门口来来往往的人很多,进去的人满脸的崇拜,出去的人又依依不舍,这使我的好奇心又增加了不少。我站在人群中,门口的一幅对联引起了我的注意,上联是“先立乎其大”,下联是“有志者竞成”。平时不起眼的两句话出现在茅盾故居的大门口时,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也将这两句话铭记于心。

跨进大门,两旁种满了生机勃勃的大树,清幽的绿色给这座故居增添了一丝典雅、幽静之意。走进大厅,最醒目的便是茅盾爷爷的一尊半身铜像了,茅盾爷爷右手握着一只细长的笔,似乎在奋笔疾书,又似乎在埋头沉思着什么。

跟着讲解员来到第一展厅,展厅的墙上挂着茅盾本人和他亲人的照片,还有茅盾小时候用的各种笔,它们都视如珍宝似的藏在玻璃柜里。至今有一张照片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这是茅盾爷爷小时候的一张照片,还是在乌镇照的,那时候他笑得可开心了。在周围的玻璃柜里,珍藏着茅盾爷爷的几本作文本,虽然书页已泛黄,不少纸已脱落,但依旧能看清茅盾爷爷那刚劲有力的字体。看着墙上的介绍,我和这位文坛巨匠的心似乎又贴近了许多,也不得不佩服他对文学的无比热爱。我的眼里充满了钦佩之情,眼神又不自觉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茅盾小时候读书用功,成绩名列前茅,受到老师与同学的夸奖那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我的心中感慨万千,也正是因为小时的努力,茅盾爷爷才会成为家喻户晓的大作家。

目光转向第二展厅,这里展出的便是茅盾爷爷一生中最著名的作品:有《蚀》《春蚕》《秋收》《残冬》等,我们看得眼花缭乱,每一个人都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走出展厅,那棵生机勃勃棕榈树似乎受了文学的熏陶,显得郁郁葱葱。虽然茅盾爷爷离开了我们,但他的名字会像这棵棕榈树一样永世长存!

第二篇:感受艺术的熏陶,留下成长的足迹

感受艺术的熏陶

留下成长的痕迹

——记城南小学新生入学第一天

9月5日,是鹿城区所有一年级新生入学的日子,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成为一年级小学生的美好,为了让孩子们对未来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城南小学开展了别开生面的新生入学仪式。

门口,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带着绣有“我爱城南”字样的红绶带,整齐地排成两列,对每一位踏进城南的家长和孩子鞠躬行礼,致欢迎词;门厅处,民乐队的孩子尽情演绎着自己的乐曲,或低眉信手续续弹,或轻拢慢捻抹复挑,悠扬的乐曲在校园内回荡。

最可爱的是那些一年级的孩子们,踏上红地毯,带上大红花,喜气洋洋地来到签名墙前,用稚嫩的小手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立定,摆POSE,拍照,将这瞬间定格。

始业教育后,新生们还接受了五年级学哥学姐们赠送的见面礼——一个亲手制作的精美的笔筒,两支预示开启求知路的铅笔。

相信城南的新学子们必在这里茁壮成长,精彩每一天,成人、成功、成才!

第三篇:聆听作家学者真言感受名家大师熏陶

聆听作家学者真言感受名家大师熏陶

11月5日上午,仙游侨中由温超凡老师带队,组织20名文学爱好者到莆田一中参加莆田市校园文学节文学创作专题讲座。全市20所学校1500多名学生到场聆听。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谢有顺和我省著名作家陈章武分别作 “莫言小说与诺贝尔文学奖的价值观” 与“谈谈我的散文创作”的讲座。

我校学生着校服、戴校徽,仪容整齐,遵守会场纪律,投入听讲,认真笔记,感受名家大师的熏陶,获益匪浅。

讲座结束后,侨星社长严章敏深有感触:“章武老师说的散文创作的三个秘诀:重在发现、精在表现、贵在创新,对我很有启发。”

杨苓榕感慨地说:“讲座里面的很多观点解开了我写作中遇到的难题,以后我会更深入地去展现我们的生活真实,用心投入地去写。”

其他的同学也都认为不虚此行,都表示很幸运地能参加此次校园文学节,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侨星文学社编辑)

第四篇:读中感悟,读中熏陶

读中感悟,读中熏陶

崇文街小学 郭雪晶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朗读的效果。所以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语感从引导起步

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欣赏、认识语言的音乐美。如《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这四句短短的韵文,写得优美动听、富有情趣。在教学中,我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一幅画面:幽蓝的夜空中,闪烁着一颗颗星星,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提着小灯坐在月亮上欣赏着美丽的夜色。美妙的画面很快就把学生带入了情境,然后在画面的下端出示课文内容,重点指导学生朗读。1.帮助学生划出轻声词:“月儿”“船儿”(用“~~”表示),指导学生读出轻声。2.根据内容划分出音步(用“/”表示),读出顿挫舒缓的节奏;3.确定朗读的重音(用“・”表示)。这样,强弱的重音,加上顿挫舒缓的音步,节奏更加鲜明,形成了独特的音乐美,极具感染力。

二、语感从模仿开始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借助他们的这一优点,在指导朗读的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在全部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示范朗读可以是老师示范,也可以听录音。低年级学生学习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开始阶段,他们理解能力差,所以,有感情地朗读对他们来说是很难,这样就需要教师正确、耐心地去指导、范读,教给他们读的方法。因此示范朗读不是单纯地古板地听完朗读就行,而是要进行朗读的评析,在评析中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语感,体会感情,然后,再仿读。如:《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中,朗读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不同语气,我先示范,读小燕子的话时,语速可稍快,读出它每一次有新发现后的那种兴奋的心情。朗读燕子妈妈的话时态度亲切,读时,语速较慢,要读出激励、赞扬的语气。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我让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读,体会燕子妈妈一次又一次耐心的启发、鼓励小燕子去观察。这样老师的范读不仅仅是让学生在模仿,而且让学生在老师范读中掌握了朗读的方法。

三、语感从理解句子入手

理解句子是理解句群,甚至是理解段、篇的基础。一年级应就理解简单句进行严格的训练。在训练中要启发学生掌握理解句子意思的基本方法,就是抓主干理解句子意思。要引导学生感性认识一个句子一般包括两部分,开头部分讲的是“谁”或“什么”,接下去的部分讲的是“是谁(什么)”、“做什么”、“怎么样”,表达这两部分之间的关系只有三个基本句式,即“谁(什么)是谁(什么)”、“谁(什么)怎么样”、“谁(什么)做什么”,按这三个句式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在这基础上体会修饰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丰富的意思。如第一册《四季》中的“谷穗弯弯,他鞠着躬说„„”,抓住“弯弯”“鞠着躬”这两个词来理解谷穗的外形,从而明白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用同样的方法就可以让学生理解“雪人大肚子一挺,他顽皮地说„„”,也让学生从理解句子开始,再体会修饰语的意思,从而体会句子所表达的丰富意思。

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文章那极具感染力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之美,可以充分地感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之美、所表达的深刻意蕴,可以和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产生共鸣。

第五篇:熏陶感染塑心灵

熏陶感染塑心灵

——国培学习心得

紧张而愉快的国培学习结束了,十几位国内语文教育专家、知名教授、教学名师为我们奉献了数十场精彩的报告,老师们高屋建瓴、旁证侧引的讲述,让我的心情汹涌澎湃。

国培计划首席专家、语文教育专家、魏本亚教授,腹有才华气自横,文化积淀深厚旷达,古诗文、现当代散文名篇、中小学教材内容张口就来、随嘴吟诵,他以卓越的人格魅力,站在教育理论的制高点,令我们敬佩万分;华东师大郑桂华副教授的讲座,深邃而有见地、她丰富的知识领域,学者型的印象十几天总也挥之不去;江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吴格明教授《语文教学的哲学思考》讲座,观点鲜明新颖,她口若悬河、起伏自如,时而激情澎湃时而娓娓动听,从教材文本内容、古代现当代文学作品,都烂熟于心,凡相关教学的各类知识,均可类比、例证,信口拈来、畅快无比,他的学者风范至今记忆犹新。

10月22、23日两天,我用心聆听余映潮、黄玉峰、马骉、程翔等四位大师的精彩课堂和报告,心灵和大师们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和碰撞,一下子感觉自己收获颇丰,感觉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了方向,有了前进的动力。

大师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同学们一起解读了杨绛先生的《老王》这篇散文。虽然他们的教学方法不尽一致,课堂环节不尽相同,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有所区别,但他们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课堂学习主动权,交给了想要交给学生的东西。

余映潮老师教学注重热身环节,开始就让学生自选角度欣赏课文,把课堂真正交给了学生。进而设计出典型的问题,让学生再次读文,并共同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在课堂上知识有收获,能力有提高的目标。

语文“叛徒”黄玉峰老师更是别具匠心、另辟蹊径,对文章中人物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可谓透彻极致,极有见地。其敢说敢讲的性格让人佩服,其高深的知识水平让人赞叹,体现了自己的人生原则和标准:做人要做苏东坡。

程翔老师的《老王》,采取了小组交流合作探究的形式。课前让学生分别成立了学习小组,选举了小组长,由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讨论。然后检查学生是否预习,为自己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然后针对某一个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共性问题进行探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最终实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篇课文,由于授课者不同、学生不同,授课者和学生对文本的认知不同,就会产生别样的效果。几节课下来,我感觉到作为一名语文人身上所肩负担子的沉重。语文做为母语和最基础的学科,在各科教学过程中其基础作用不言自明。如何教好语文应该是我们每一个语文人所要思考、所要做的。

两天的洋思考察给我注入了新的精神营养。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我的脑海里打下了烙印。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这块热土上孕育出的特有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让洋思中学成为江苏省的一块金字招牌。从而吸引来了四面八方的取经者。面对这个现象,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首先,我考虑到的是语文学科的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对于工具性,大家都明白,我不需多说。而我认为,正是因为语文的人文性,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精彩纷呈的。每个语文教师立足文本,自选角度,上出的课型应该是百花齐放的,不应该受课型的条条框框的约束。我们常说条条道路通罗马,语文教学只要本着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至于你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应该说是次要的。我认为,只要是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因地域差异﹑学情差异﹑或者其它差异,它都制约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授课模式。所以,我认为每个教师授课有法,但无定法。

因此,我想说,站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追求,好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我们可以借鉴,但不是照搬,更不能东张西望,丧失自我。我们学洋思,不是照搬洋思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学习其精神或是对我们更有益的东西。语文教学是美的,语文课堂绝不是单一的形式,因此我想说:“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才是我心中的语文教学。

我对教师成长的几点思考

十几天以来的国培班学习,我思想的感情的潮水再也不能平静.。每一位老师独到的见解,高超的教学水平,勤勤恳恳育人,踏踏实实做事,高尚师德,无不成为我仰慕的理由。

那么,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怎样缩小差距,向他们看齐呢? 当然途径很多,但我觉得这些是主要的:一是每一位青年教师都要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只有热爱,才有追求;有了追求,才有动力;有了动力,我们才能踏实前行。只有前行,才能反思;有了反思,才能提高。

二是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养,只有有了丰富的学养,我们才能建起学术的高楼大厦。当然,就目前来说,我们的学识还太浅薄,站在名师大家面前,我们真可谓是后生小子,这是件好事,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我们才能迎头直追,自觉地学习,我们也可以走出去,请进来„„

三是教师的帮带能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四是多形式的培训,建立学习的平台.每一位青年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主客观条件,我相信今天的名师就是明天的我们.今朝呕血吐丝尽,明日喜看桃李红。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一定以这次国培学习为起点,更加努力,精心耕耘,用满腔热忱书写出绚烂的人生!

下载感受文学熏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感受文学熏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作文学做人感受快乐过程

    教作文、学做人,感受快乐过程 钱理群教授曾说过:“对人的培养和对写作的训练是统一的,培养一个人的写作,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在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是啊,“种树者必培其根,育人者......

    逃出应试教育,感受美丽文学(优秀范文五篇)

    逃出应试教育,感受美丽文学 偶然间想起以前看过的一本书,于是上网搜索了一番,原本只是想重新看一遍这本书,因为不同的心情,看同一本书的感受是不同的,然而度娘给我展现出好几百页......

    用企业文化熏陶出好员工

    用企业文化熏陶出好员工 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它对企业发展的目标、行为有导向功能,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对企业的个体也有强大的凝聚功能。优秀的企业文化......

    经典熏陶,成就人生作文800字

    经典熏陶,成就人生作文800字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她给中华儿女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化财富。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应该传承并发扬......

    文学概论精品课程培训的感受和收获(大全五篇)

    《文学概论》精品课程培训的感受和收获我是第一次参加如此形式的培训,即利用网络培训系统进行实时培训和互动交流研讨。名师主讲、师生互动、小组讨论、论坛交流,形式多样而新......

    书香熏陶你我高中议论文[大全5篇]

    俗语中谈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但为什么我们还是宁愿去看看视频,刷刷微博,聊聊天,也不愿去拿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其中的真谛。我们现在所面临着严重问......

    让书香熏陶我们的心灵

    让书香熏陶我们的心灵 )“蹉跎莫遗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中华文明对于“读书”的推崇,已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绵延了千年。近日,一组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全国国民阅......

    浸润熏陶,超越自我(邹敏)(5篇)

    浸润熏陶,超越自我 ——赴清华大学培训学习心得 北部新区人和小学:邹敏 怀揣着梦想与期待,跟随区教育局组织的来自各学校的50名干部团队,来到了梦寐以求的顶级学府—清华大......